国学经典与人生智慧第二讲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5.06 KB
- 文档页数:3
课程简介国学智慧与人生(上)的学习内容将分为两讲进行讲解。
第一部分以人生的意义为重点,说明有工作可以做、有人可以关怀、有痛苦可以受这三点使得人生有意义,并分别针对着身、心、灵三方面,而灵是摸不着的,很难说清楚,所以要先多了解身心。
人生的意义还在于要开发潜能,在知、情、意三方面都要设法让我们的生命不断地成长。
并以儒家思想的基本原理对上述观点进行了讲解与剖析。
第二部分讲解了儒家思想。
任何一种思想的出现,都有它特定的的时代背景,要有特定的条件来与之配合。
儒家就出现在春秋末期的乱世。
儒家思想把善归根为自己跟别人之间适当关系的实现,也是因为如此孔子的志向才是十二个字:“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孔子之所以能够做到天下老年人都得到安养,做朋友的都互相信赖,青少年都得到照顾,是因为善就是我跟别人适当关系的实现。
因此,孔子要实现自己的人性,就必须把善加以实现。
所以,儒家的思想就变成一种人文精神,展现出来的时候要通过个人的力量来改善整个世界,虽然不一定能做到,但它是一个目标,是一种理想。
它有人性论作为根据,这就是儒家思想基本的观念。
国学智慧与人生(上)这门课程主要包括三个问题,首先讨论人生有没有意义,其次要说明儒家、道家还有《易经》的思想,以及它们回应问题的理论方法。
第一讲人生到底有什么意义第一节人生的意义在于三方面在大学教书三十年来,我的学生都很年轻,每年都有人问到一个问题,就是人生到底有什么意义。
学生问到这样的问题,作为老师一方面很高兴,因为他们好学,另一方面也很担心,因为学生的社会经验不够或者还没有进入社会,在谈论人生意义的时候需要各种例子进行解释,所以很多时候说不清楚。
通过长期的教学,我的体会是要让学生们了解一句话,那就是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你可以不断地问人生有什么意义。
也就是说,不要立刻得到答案,答案只是一个名词、一个动词,得到之后还要到实际生活中去体验。
到今天,我们进入社会已经有一定的时间,有相当的实践经验和个人成就了。
国学经典教案_经典国学教材教案经典国学教材教案篇一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一、活动目标:1、品读古诗,感悟诗情;2、诵读文言经典,感悟人生哲理;3、赏析美文,提高鉴赏能力;4、增强对人类文化的热爱之情二、活动重点:1、在诵读中悟人生哲理,增强审美能力。
2、开放式活动:有词朗诵、配乐美文欣赏、唱诗词。
三、活动课时:三课时四、活动准备:1、学生背诵印发的小册子中的内容。
2、学生背诵《满江红》《少年中国说》3、学生学唱《水调歌头》。
4、各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词或美文,并精心准备,把握节奏、感情、声音大小、人员安排多种多样。
五、活动过程:(一)导课:人类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创造了经典文化。
诵读经典我们会感悟更多的人生哲学,体味各家的语言特色。
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在经典诵读比赛中感受经典文化的艺术魅力。
(二)措施与要求“诵读”即为“出声的读”,达到“熟读自然成诵”的理想境界。
鉴于此,提出如下要求:(1)保证诵读时间。
每周一、三、五早读时间及每周的晚自习时间为诵读时间,天天坚持。
开展课前一吟,熟读成诵的活动。
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教师要提倡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要把以往课前一支歌换为一首诗,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2)教师要根据诵读内容与诵读量,划分每天的诵读量,制定计划,根据计划诵读并且要与学生一起诵读。
看谁读得好,记得牢,鼓励学生多诵多背。
班级内定期开展古诗文诵读或背诵比赛,激发学生诵读的激情。
(3)布置作业时,可以加入诵读内容。
语文教师要天天抽查学生,动员学生互动检查;表扬先进,鼓励后进;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诗文诵读交流汇报,我们尝试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个性才能。
如唱演诗文,陶冶审美情趣。
为古诗文配曲谱,让学生进行演唱或演奏;如诗配画,彰显创新才能。
古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让学生通过书法、绘画来表现自己脑海中诗中描写的画面,谋求一种与众不同的理解;如创用诗文,提高思辨能力。
《国学智慧与人生价值观》主讲老师:胡水木(俞晴焱工作室)【课程背景】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物质需求日益充足,到处都充满惟利是图、追求名利、无限享乐的引诱下,众多员工的价值取向开始发生了扭曲,他们陷入价值困惑。
由此,他们没有了目标,没有了昔日的激情,更没有了支撑自己的坚定的信念,使得他们不知如何度日,不知为何而生,不知该做何事......更可惜的是他们对真理和金钱的取舍颠倒,对做人标准模糊不清,对个人目标茫然不知,感觉到了空虚,生活没有一点情趣和品味,生命没有一点光泽。
关于人生有四句话:㈠、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㈡、人生没有重来;㈢、如果找到人生的精神家园,就离幸福不远了;㈣、圆满人生,经历四个阶段——1、谋生;2、事业;3、艺术哲学;4、宗教。
如何秉承圆满人生的“王道”?如何找到生存发展的“新驱动”?如何进入人生经营的“可持续发展”轨道?心智模式不仅决定我们如何认知周遭世界,并影响我们如何采取行动。
对于心智模式来讲,只有更“自觉”,才能更“自信”。
该课程辅导我们将心智模式摊开,并加以检视和改善。
这对于建立学习型组织而言,这是一项重大的突破。
国学(中国传统文化),充满心智的营养,为我们点亮了一盏人生价值观的明灯!儒家讲求——“中庸”,道家讲求——“太极”,佛家讲求——“因果”,医家讲求——“五行”,易家讲求——“天地人和”。
这些都是世界精神文化遗产,几千年来根植在中国人的血脉和头脑之中,在“以人为本”的企业基本经营理念之下,必将焕发崭新的、强劲的生机。
【培训目的】将国学故事化﹑通俗化、案例化,与员工实际相结合, 以心理需求和心理疏导为重点,授业解惑,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展开,注重趣味性和煽情效果。
让员工在国学的分享中获取经验知识和生命智慧,接受文明的熏陶,转化为实际工作中的文明行为、工作价值观、工作态度。
读书体会:——《第五项修炼》——《六顶思考帽》——《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培训大纲】内容:涉及周易、佛家、道家、儒家、中医等哲学思想。
(2018--2019学年第1学期)论文题目:学习庄子和经典文学作品有感姓名:学号:年级:_____专业:学院:课程名称:国学经典与人生智慧 课程类型: 素质教育课 授课教师 学时:24 学分:2批阅意见:摘要:这学期我学习了国学经典与人生智慧这门课,通过老师的教授我进一步了解了庄子,孔子等一些古代圣人的思想,老师的课堂以给我们介绍这些圣人的著作和四书五经等国学经 注意事项: 1、 以上各项由选修《国学经典与人生智慧》的学生本人认真填写;2、 本课程结课考核论文应符合一般学术规范,具有一定学术价值,严禁抄袭或应付;凡学校检查或抽查不合格者,一律取消该门课程成绩和学分,并按有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3、 原则上要求论文均须用A4纸打印,加装本封面,左侧装订;典,我对我们的中国传统文化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在小学之前对大学和三字经以及弟子规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背诵。
中学时期有深入的学习了里面的一些知识,到了大学由于对国学的喜欢和作为一名中国人对本国传统文化的热爱,选择了这门课,老师的课堂我也非常喜欢,用一些趣味生动的小故事来帮助我们学习。
这让我对四书五经和古代圣人的思想更为佩服与敬仰。
因为了解所以会体会到其中的奥秘,我希望可以把这些圣人思想和中国五千年来积累的精华和知识深入我心,并运用于生活和工作中,帮助我成长和进步。
关键词:庄子孔子大学感受1.对庄子的认识庄子是我学习这门课学习最多的一个人物,我从中学的时候学习他的逍遥游,和在《锦瑟》一诗中读到他庄周梦蝶的经历对他有了一些认识,但是我并不了解他,也不明白他的逍遥游想表达的真正含义还有他梦蝶的奇怪经历,可能我的学识和见识浅薄,不太懂大家的真实思想,但是他的文章流传几千年一定有他独特的利于人的神奇之处。
我希望我可以通过老师的教授来理解庄子的意愿不同于常人的思想,最终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逐渐找到了答案。
庄子的生平是让我了解他经历的第一部分庄周是宋国的公室后代,先祖可以追溯到宋国的第十一代国君宋戴公,宋戴公为庄姓始祖。
国学经典与人生智慧
第二大专题教案
一、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孔孟及其思想;掌握孔孟思想的知识体系;明了儒家思想体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动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孔孟思想精髓;引导学生运用智慧改善自己为人处世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倡导学生尊师重道,树立正确的三观,学会运用知识改造自己
二、教学重难点
孔孟其人的基本知识;孔孟思想学说的主要内容、儒家经典论语的解说、经典故事的为人处事实质;掌握孔孟及其儒家的基本理论知识在转型时期对于引导大学生为人处事具有什么划时代的意义。
这些就是本章教学的重点知识,也是要求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
三、教学基本内容
4、《易经》是打开中华文化大门的钥匙,推荐看曾仕强教授的讲课视频。
5、抓核心词,教会大家学习——孔孟之道是中华文化的核心、是集合
6、尊五美、摒四恶
五美:1)惠而不费——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多从大局、人民利益考虑事情)
2)劳而不怨——任劳任怨、干一行爱一行
3)欲而不贪——廉洁从政,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4)泰而不骄——平易近人、泰然处事
5)威而不猛——心服口服、刚柔并济
四恶:1)不教而诛——对部下、民众多教化于民,上行下效
2)不戒视成——不事先订好规章制度,事发后埋怨指责
3)慢令致期——不严格要求,不监督,出事后责怪下属
4)出纳之凝涩——领导人心胸狭窄
7、仁者爱人——两个实例(日本人折枝母亲、乾隆配康熙狩猎的故事)
8、为国以礼——徳治与法治并重、通俗讲就是治理国家要依靠老百姓自己内心加强修养,遵循礼法、礼制;管理者要按照礼法制度教化民众
9、以和为贵——中国人最大的审美:对称;改革的力度与社会承受度有机相结合
10、仁义礼智信——仁者要爱惜民力;义:针对个人修养而言就是要求行得正、站得稳;言行合一;仁义就是1、推己及人;2符合社会发展的标准,不能带着一种浓厚的党同伐异
11、孝亲尊师——百行善为先;百善孝为先
12、孔子以前的文化,收集于孔子;孔子以后的文化,放置于孔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13、《论语》这部经典一共25篇;《论语》仁者的叮咛;见微知著
(纣王象著);孔子论仁:核心仁者爱人,推行仁政;实现仁的基本途径:克己复礼、推己及人;仁的道德境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先立人,己欲达先达人。
论礼:礼是论语思想中的一种重要范畴,在经典中出现了75章,内涵就是礼仪制度;礼的核心是周礼:以尊者为尊;以亲者为亲;礼的推广:君君、臣臣、夫妇、子子。
论政:政是《论语》思想讨论的重要内容;政:首先是指孔子所推崇的“仁政”学说;其次是孔子要求统治者的政治原则——惠而后使、教而后使。
论“君子”人格:一重道、尚德、尊仁、懂礼、求智,讲究信义;换句话而言:忠、孝、悌、信、恭、智、勇。
论“学”学思结合、见贤思齐、温故知新、开卷有益。
论“教学”有教无类、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
14、修身——人生规划:做人的品格和心态;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情感智慧——小家、大家、国家(情的树状图);人际交往——为人处世的若干原则。
成就事业和齐家治国(后两层);方法圆融变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