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阅读指导
- 格式:pptx
- 大小:1.51 MB
- 文档页数:15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书交流会与阅读指
导课教案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书交流会与阅读指导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丰富知识。
2.总结读寓言故事的方法。
3.激发学生持续阅读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交流体会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持续阅读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
1.师:黑板、多媒体课件。
2.生:认真阅读《伊索寓言》,做好读书笔记。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3分钟)
1.学生介绍《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伊索寓言》。
2.课件出示,小结过渡。
这些小故事总结了受欺凌下层平民的斗争经验和生活教训,通过动物之间的关系表现当时的社会关系。
这些故事中蕴含着一定的道理。
二)汇报交流:
1.再现情节:(12分钟)
学生分享觉得有趣的故事,可以朗读或表演给其他同学听。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出示大多数同学感兴趣的故事,也可以采用赛一赛的方法激发兴趣。
2.交流心得:(20分钟)
学生任选一则寓言谈谈自己的见解或受到的启发,小组内交流后全班交流。
相同篇目的其他同学可作补充,教师也可以穿插自己的见解。
三)师、生共同小结:(2分钟)
深化主题,突出“我读书、我快乐”。
四)推荐读物:(1分钟)
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全集》、《希腊寓言》。
五)成果展示:(2分钟)
以小组为单位,将读书卡粘在白纸上作为小报展示,贴在小黑板上,在全班展示。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阅读推进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古代寓言》一书的兴趣,为下一步的师生共读、主题交流活动做好前期准备;2.以阅读《中国古代寓言》为例,渗透阅读寓言故事的一些方法;3.初步感知寓言故事给我们带来的智慧,帮助学生了解阅读故事不是目的,还应从书中获得心灵的收获。
教学重点:初步感知寓言故事给我们带来的智慧,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古代寓言》一书的兴趣,为下一步的师生共读、主题交流活动做好前期准备。
教学难点:以阅读《中国古代寓言》中的“叶公好龙”为例,渗透阅读寓言故事的一些方法,通过指导,提高学生的寓言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激起阅读欲望。
1.了解世界寓言三大起源。
说起寓言故事,我们最熟悉的是古希腊的《伊索寓言》,其实世界寓言有三大源头,除了它,还有古印度、古代中国,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要知道《中国古代寓言》也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
2.出示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寓言;播放小短片我们本册书的第二单元,就是以寓言为主题的一个单元。
单元的第一篇古文,就是我们所熟悉的中国古代寓言《守株待兔》,从简练而富含哲理的文字中,我们读到了古人的大智慧。
你也许读过很多寓言,那你知道有哪些是中国古代寓言吗?我们先来看看一个短片。
3.出示《刻舟求剑》、《亡羊补牢》的图片,并说说故事。
像这样的寓言,都被后人收集整理到了《中国古代寓言》这本书中,其实其中有一些也是我们学过的,我们做个小游戏,看图猜故事。
(先说故事名,再说故事内容)4.出示故事名,让学生预测故事内容,再翻书验证。
刚刚我们猜的是学过的故事,现在我们来猜猜没有学过的。
1、我给你们题目,你们根据题目来猜故事内容。
2、故事名和插图连线。
二、渗透阅读方法。
1.像这样好玩、好看的故事,在《中国古代寓言》中有很多很多,那当我们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最先读的是哪些内容呢?(1)生:我会先读书的封面,从封面中我能知道作者,封面插图。
师:对,我们可以先浏览书的封面或封底,从中获取一些基本信息。
《中国古代寓言》阅读指导课教案4篇《中国古代寓言》阅读指导课教案学习目标:1.读寓言故事,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丰满寓言的故事情节。
2.学习“续写”和“扩写”两种写作方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悠悠五千年,寓言是中国文化长河中的一颗颗璀璨的珍珠,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中国古代寓言》一书,去捡拾那一颗颗美丽的珍珠吧!1.同学们,读完此书,你印象最深刻的寓言故事有哪些?为什么?(学生自由交流)2.从这些故事中,你发现“寓言”这种文体有哪些特点?(生说)师出示:寓言是一种文学作品体裁,是用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的文学作品,常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
它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
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它事物。
二、读中感悟,合理补白1.看到大家交流的这么热烈,老师也想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故事跟大家分享,请看《更渡一遭》。
这个故事讲了一个捉到甲鱼想吃掉甲鱼,却又不想承担杀生罪名的人,他烧了一锅沸腾的水,并在锅顶架起一根细细的竹桥,让甲鱼两次从上面爬过的事,讽刺了那些面目伪善口蜜腹剑的小人。
2.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甲鱼?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自由说)师:这是一只可怜、悲哀的甲鱼。
师: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老师把它整理一下,大致有这几个:(1)甲鱼第二次听到主人让它爬过细竹条时,它会怎样想?会怎样说?又会怎么做?(2)甲鱼第二次到底有没有爬过去?3.是啊,故事的结局甲鱼第二次有没有爬过去,我们不得而知。
这正是“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的巧妙之处:故事言简意赅,却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
4.同桌两人合作学习,说一说甲鱼在第二次过细竹桥时它是怎么想的,怎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5.思维在交流中碰撞,智慧在交流中闪光。
下面就请同学们拿起笔写一写吧!6.交流,评价师总结:同学们的想象都很丰富,但有一点要注意,无论怎样想象都不能背离寓言的寓意,不能违背事实。
三、深思熟读,丰满情节过渡:寓言故事,短小精悍,幽默深刻。
言文行远教育实践2020-12·湖北教育统编教材每册都安排一个“快乐读书吧”,旨在组织学生阅读整本书。
这既是统编教材编排的一大亮点,又是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
如何有效落实编者意图?笔者以《中国古代寓言选》的阅读指导为例,谈一些想法。
阅读《中国古代寓言选》是三年级下学期“快乐读书吧”安排的任务。
我国是世界寓言发祥地之一,古代寓言数量众多。
由湖北省教科院组织编写、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和名师一起读名著——‘快乐读书吧’慧读者丛书”精选了91篇适合三年级学生阅读的寓言。
一、读前激发读前激发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学生对阅读产生期待,想读;二是有明确的阅读计划,要读。
激发的方式多种多样。
可以从学生熟知的寓言故事切入,如《坐井观天》《守株待兔》《亡羊补牢》《拔苗助长》……这些寓言,学生已读过,先让学生讲一讲这些故事,然后顺势推出《中国古代寓言选》;也可以讲一个新且有趣的寓言故事切入,如《庙里的老鼠》《青蛙和公鸡》……这些寓言,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读过,教师讲一讲故事或者播放故事录音,学生听后,自然带出《中国古代寓言选》一书;还可以通过精彩的“导语”牵出《中国古代寓言选》,“和名师一起读名著——‘快乐读书吧’慧读者丛书”,每一本书前都有一个“致慧读者”板块,语言生动优美,结构新颖精致,内容扣人心弦,读着读着,就特别想阅读全书。
语文教学是美的,用美的语言、蕴含情趣的内容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应该是语文教学的应然状态。
引出《中国古代寓言选》后,教师要做进一步的指导,如,和学生一起看看书的封面、目录。
此时的“看看”,既是对之前学习阅读整本书方法的复习巩固,又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看看”后,紧接着指导学生拟订阅读计划。
有计划地阅读整本书,对小学生而言特别重要。
笔者主张把制订阅读计划作为历次“快乐读书吧”阅读指导的基本内容予以落实。
制订阅读计划并不难,主要是安排阅读时间、阅读内容,用简单的表格形式就能呈现。
阅读推进阶段一、寓言再叙,回忆.星”点第一名《拒苗助长》第二名第三名二、开讲故事,梳理“怪”点1.讲寓言故事《邯郸学步》。
中Hi 古代离立〜任”之排行桢名次 *力依*名称给Mt毕一名 «加华8孚省》* © 布二a 《报苗助仁》T泊三.名«却人女恒》・次顺德小谙2.提取信息,关注方法。
三、分析评价,剖析“怪”点四、聚焦“怪点”,领 悟寓意02聚焦讽刺类寓言,感受“怪”点名次田言故串名称《即单口学步》《郑人买旗》五、联结生活,思辨寓意1.情境思辨。
2.联系生活思辨。
六、举一反三 1.学习排名前三的另外两个寓言故事:《掴苗助长》《郑人买履》。
2.给这两 个故事制作“寓言故事身份证”。
七、总结学法,迁移运用 1.小结:运用“读 懂内容、体会故事、联系生活、深入理解”的方法学习寓言。
2.继续阅读其他 寓言故事。
八、板书设计联系生活,深入理解------------ 生活道理Q故事一―。
3采撷成果,升华“怪”点阅读成果展示交流阶段一、演一演:寓言故事会故事名称>奇怪的行为: 结局:寓意r答案预设:寓言故事身份证寓言故事身份证故事名称?《邯郸学步》奇怪的行为:丢掉自己展来的步法,从头开始学邯郸人走路, 结局,不仅没学会比郸人的走法,还把自己原来的步法也忘记了,爬 看回国,寓意:生搬硬套的学习方法是不可取的,不但没学到别人的,反而连 \ 自己原有的也给丢了.真是大可不必.读懂内容,体会故事工二屈竟小“寓言故事会”评分细则二、秀一秀:展示寓言故事身份证三、分一分:给寓言故事分类1.从内容上分类。
2.从寓意上分类。
四、拓展阅读更多〃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拉・封丹寓言》。
4心得体会美妙的阅读单设计之旅何谓整本书阅读?如何设计?在接到顺德区2020年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比赛通知的那一刻起,这两个问题便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
后来,有幸得到顺德区小学语文教研员林雪玲老师、容桂海尾小学陈翠校长的指导,我对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的认识逐渐清晰了。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教学设计4篇《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导读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寓言蕴含的中华灿烂文明,领略寓言独具特色的形式。
2.初步掌握阅读寓言的基本方法,并学习运用方法理解寓言,领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3.感受寓言故事的乐趣,激发阅读寓言的兴趣。
4.制定阅读计划表。
教学重难点:带领学生走进寓言故事,初步归纳运用阅读寓言的基本方法;通过阅读了解,进一步感受寓言故事的文体特点,激发学生朗读寓言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明确寓言特点1.同学们,今天老师把从一年级至今所有学过的寓言故事都请来了,你能找到其对应的道理吗?活动:故事、道理连一连。
2.这些寓言故事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古代的有近代的,大家发现这些故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预设1: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往往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
2.小故事,大道理3.魔袋4.镜子)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爷爷,他对寓言有一个绝妙的比喻:“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寓言这个魔袋,装进去的是故事,抖出来的是道理。
二、初识书本,激发兴趣1.看封面,做名片老师还带来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这本书,其中精选了76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每一个都有趣味、有意义、有智慧。
文字虽简,含义却丰。
你能看着封面给它做个名片吗?2.看目录,说说哪个寓言故事你读过?最想看哪些寓言?从目录中,我们知道这些寓言故事被分为6个篇章。
每个篇章前面都有一篇阅读指导。
3.看阅读指导,说说它能给我们哪些方面的指导?(预设1:阅读方法2.道理)三、归纳运用学习寓言的方法1.回顾以前学习寓言的方法前面我们学了那么多篇寓言故事,你觉得用什么办法才能读出故事中藏的道理呢?(预设1:了解故事内容2.分析出人物形象3.联系生活经验)还有两个方法:看题目猜一猜;看图画想一想。
我们来试试吧!2.学习《姜从树生》(1)猜题目:看了题目,你猜到什么?(2)想图画:想一想,图画告诉我们什么内容呢?这本书里每一篇故事都附有一幅或两幅生动形象的插图,它是故事精华的浓缩,猜想图画,可以帮助我们快速了解把握故事内容。
整本书《中国古代寓言》教学目的:1.联系第二单元主题“寓言故事”,通过阅读,让孩子体会寓言故事的魅力;2.在阅读中感受故事的趣味性,激发孩子们阅读寓言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读书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教学难点:1.读懂故事,明白道理。
2.能结合相关语句,体会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人,感受爱。
寓言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你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
(寓有寄托的意思。
)(二)自我发现。
1.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题目的成语?2.先看看目录。
⑴出示《中国古代寓言》部分目录目录中的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中,哪个故事最吸引你?⑶看图猜成语(出示课件)(4)重点讲《杯弓蛇影》、《买椟还珠》揭示道理2.了解寓言故事⑴《杯弓蛇影》的故事有一个叫应彬的人在汲县作县令。
夏至这一天,他的一位老朋友来访,应彬设宴款待。
朋友座位背后的墙上悬挂着一张红色弩弓,映在酒杯中,形状就像一条小蛇。
朋友端起酒杯,正欲饮酒的那一瞬间,他瞥见了酒杯中的蛇,可他已经将那杯酒喝进肚里去了。
朋友当时就觉得又惊又怕,十分恶心。
回到家里,只觉得胸腹疼痛难忍,以至于饮食不进,身体渐渐消瘦下去。
家里人为他请了好多医生,用了好多办法,也不见治好。
自从老朋友那次来访后,已好长时间不见面了,应彬觉得奇怪,于是决定到朋友家去回访。
只见朋友形容憔悴,病得不轻。
应彬便问是什么原因。
朋友如实相告:自那次在你家喝酒,因酒杯里有一条小蛇被我吞进肚里,使我十分害怕,回家后就一病不起。
应彬觉得这事有些蹊跷,酒杯中哪来的蛇呢?他回到县衙后,还在琢磨这件事。
猛一回头,看见挂在墙上的弩弓,心里一下子明白了。
他于是专门备了车马,把老朋友再次请到家中,重摆宴席,仍让朋友坐在原来的位置上。
当朋友拿起酒杯一看,忽然惊叫起来,原来杯中又出现了蛇影。
这时,应彬也端着酒杯走到朋友的座位旁,将自己的酒杯端给朋友看,里面同样有一条蛇影;后来,他请朋友端着原来那杯酒离开那个位置,再看杯中,那蛇影就分明没有了。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阅读课教案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阅读课教案1. 简介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道德观念。
通过讲解寓言故事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提供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2. 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起源和特点;- 掌握常见的寓言故事,如《狐假虎威》、《愚公移山》等;-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3. 教学内容3.1 寓言故事概述- 寓言故事的起源和发展- 寓言故事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寓言故事的特点和作用3.2 寓言故事欣赏- 选择几个经典的寓言故事进行阅读和解析- 分组讨论故事中的道德教育意义和智慧启示3.3 创作寓言故事- 引导学生利用寓言故事的形式创作自己的小故事- 帮助学生理解寓言故事的结构和表达方式4.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寓言故事概述的讲解和讨论(15分钟)- 学生阅读一篇寓言故事(10分钟)- 学生小组讨论故事的寓意(15分钟)- 学生展示讨论结果(10分钟)第二课时- 寓言故事欣赏的讲解和实例分析(15分钟)- 学生阅读一篇寓言故事(10分钟)- 学生小组讨论故事的道德教育意义和智慧启示(15分钟)- 学生展示讨论结果(10分钟)第三课时- 创作寓言故事的导入和解释(15分钟)- 学生利用寓言故事的形式创作小故事(20分钟)- 学生展示创作成果(15分钟)5. 评价方法- 学生参与讨论和展示的质量和深度- 学生创作的寓言故事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学生对于寓言故事背后道德教育意义的思考和理解程度6. 参考资料- 《中国寓言故事选集》- 《中国寓言故事百科全书》- 《古代寓言故事导读》以上为教案大纲,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中国古代寓言传统故事整本书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目标本教学设计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阅读中国古代寓言传统故事整本书,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寓言的魅力,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辨能力和文化意识。
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课:介绍中国古代寓言传统- 导入:通过展示寓言故事的图片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 讲解:讲解中国古代寓言的定义、起源、特点和作用。
- 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自己搜索到的一则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分享其寓意和教育意义。
第二课:阅读寓言故事《众木求鱼》- 活动:学生阅读《众木求鱼》寓言故事。
- 讨论:学生小组讨论故事中的寓意,分享各自的理解和观点。
第三课:阅读寓言故事《斗转星移》- 活动:学生阅读《斗转星移》寓言故事。
- 讨论:学生小组讨论故事中的寓意,分享各自的理解和观点。
第四课:阅读寓言故事《愚公移山》- 活动:学生阅读《愚公移山》寓言故事。
- 讨论:学生小组讨论故事中的寓意,分享各自的理解和观点。
第五课:整本书阅读回顾与总结- 活动:学生回顾所阅读的寓言故事,整理并总结故事中的共同主题和价值观。
- 讨论:学生在小组中分享自己的总结,互相提出不同的观点和思考。
教学方法与技巧- 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寓言故事,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鼓励他们编写自己的寓言故事。
- 提供相关词汇和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寓言故事的内涵。
评估方式-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质量。
- 学生编写的寓言故事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 学生总结和分析寓言故事的能力。
参考资料- 《中国寓言故事选》- 《中国寓言文化导读》该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通过阅读中国古代寓言传统故事,了解和欣赏传统文化,并培养他们在阅读、思考和文化意识方面的能力。
通过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导读课(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内容本课以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单元为教学内容,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分析寓言故事,使学生掌握寓言的特点和寓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品质。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寓言故事的基本特点,掌握寓言故事的寓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道德观念和人生观。
教学难点1. 寓言故事寓意的理解和提炼。
2. 学生对寓言故事背后的人生哲理的感悟。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
2. 学具:学生用书、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引起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寓言故事的特点和寓意。
2. 新课导入:介绍《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单元,引导学生了解寓言故事的基本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寓言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寓意等方面的内容。
4.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维,共同探讨寓言故事的寓意,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寓言故事的特点和寓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阅读寓言故事,撰写读后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板书设计1.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导读课2. 主题:寓言故事的特点和寓意3. 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4. 内容:- 寓言故事的基本特点- 寓言故事的寓意- 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思维品质的提升- 道德观念和人生观的树立作业设计1. 课后阅读寓言故事,撰写读后感,要求不少于300字。
2. 根据所学寓言故事,自编一则寓言故事,要求具有寓意和教育意义。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分析寓言故事,使学生掌握了寓言的特点和寓意,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品质。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阅读指导教案引言:寓言是一种形式独特的文学作品,它通过具有象征意义的人、动物或物体,以及精心设计的情节,来传达一定的道德教训或智慧哲理。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多样,常常以微小的细节和动物形象,深入浅出地揭示人性弱点和真理,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考能力非常有益。
本文档将为教师提供一份针对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阅读指导教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故事并从中汲取智慧。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寓言故事的定义和特点。
2. 通过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掌握其中的道德教训和智慧哲理。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道德观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寓言故事的定义和特点:与众不同的艺术形式,包含人、动物或物体的象征意义,蕴含道德教训和智慧哲理。
2. 按照故事的分类和主题,选取多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进行阅读。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故事中的道德教训和智慧哲理。
三、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通过简要介绍寓言故事的定义和特点,引发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
2. 阅读理解:分发寓言故事文本给学生,让他们用适当的方式进行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
3. 小组讨论:将学生组成小组,共同讨论故事中的道德教训和智慧哲理。
4. 总结和分享: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教师简要介绍寓言故事的定义和特点,激发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
步骤二:阅读理解1. 教师分发寓言故事文本给学生,并指导他们以适当的速度和方式阅读。
2. 学生通读故事文本,并在阅读过程中标记关键词和理解问题。
3. 学生回答相关问题,检验他们对故事内容的理解程度。
步骤三:小组讨论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包含3-4名学生。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进行讨论,并总结出其中的道德教训和智慧哲理。
3. 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步骤四:总结和分享1.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讨论的成果,分享故事中的道德教训和智慧哲理。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阅读指导推荐课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一书的兴趣,为下一步的师生共读、主题交流活动做好前期准备;2.以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为例,渗透阅读寓言故事的一些方法;3.初步感知寓言故事给我们带来的智慧,帮助学生了解阅读故事不是目的,还应从书中获得心灵的收获。
教学重点:初步感知寓言故事给我们带来的智慧,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古代寓言》一书的兴趣,为下一步的师生共读、主题交流活动做好前期准备。
教学难点:以阅读《中国古代寓言》中的“守株待兔”为例,渗透阅读寓言故事的一些方法,通过指导,提高学生的寓言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激起阅读欲望。
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读寓言故事,文学家严文井说,寓言是一个魔法袋,袋子很小,却能取出很多东西来。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就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魔袋。
二、渗透阅读方法1. 看图猜故事,简介《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前世今生。
(知作者)2.当你拿到其中一本书的时候最先读的是哪些内容呢?(1)生:我会先读书的封面,从封面中我能知道封面插图、作者和出版社这些信息。
师:对,我们可以看到封面上的插图,每幅插图就是一个寓言故事,那还能看到什么呢?还可以知道这本书的编者,还有出版社这些基本信息。
(看封面)(2)老师相信你现在肯定是迫不及待的想要读一读书本中的故事了吧,那我们如何快速的了解这本书的内容呢?我们读一读这本书的序言吧。
(读序言)是呀,寓言故事都非常的短小,虽然都是小故事,去蕴含着大道理呢。
(3)师:然后我们可以读目录,你知道读目录有什么用吗?怎样用呢?(查目录)生:读目录我可以很快找到比较感兴趣的故事在第几页,这样我就可以直接翻到那一页去读了。
师:你真聪明!我们可以通过查目录的方法来快速的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故事,我们还可以运用我们上学期学习的预测的策略来根据故事的题目预测故事内容,是不是觉得很有趣呢?3.孩子们,现在就让我们来感受一下《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这个魔袋的魔力吧。
整本书《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阅读教学设计本次教学的目的是让孩子们通过阅读《中国古代寓言》体会寓言故事的魅力,并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重点是让孩子们能够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并结合相关语句,体会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寓言故事。
寓言是一种文学作品,常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通过假托的故事或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
在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精彩的寓言故事。
接下来,我们可以通过自我发现的方式来更深入地了解寓言故事。
我们可以先看一下目录,看看哪个故事最吸引我们。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看图猜成语的方式来增强对寓言故事的理解。
其中,《杯弓蛇影》和《买椟还珠》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故事,它们揭示了很多道理。
举个例子,《杯弓蛇影》的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因为误会而生病,最后才发现其实只是自己的错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认清事实,不要被自己的主观臆断所误导。
最后,我们要让孩子们能够读懂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并且能够结合相关语句来体会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
通过这样的教学,我们相信孩子们一定会对寓言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
朋友半信半疑,重新和XXX演试了几遍,最终笑了出来,疑团消失了,精神也变得清爽了。
这表明解决疑虑最好的方法是揭示事实真相,而不是陷入疑虑的泥淖不能自拔。
有智慧的人应该抓住问题的症结,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心病要用心药治”。
买椟还珠》讲述了一位楚国商人为了卖出自己的珍珠,特意制作了一个漂亮的匣子。
匣子的外观和香气吸引了许多人,最终一个XXX买下了匣子。
但是,这个XXX发现商人忘记取出珍珠,于是特意将珍珠还给了商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的眼光会被外表所迷惑,忽略了真正的价值。
阅读方法指导包括了了解情节、分析角色、领悟道理等步骤。
在阅读寓言时,可以自由阅读,交流故事内容和感受。
寓言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故事、诗歌、寄语等等。
通过阅读寓言,我们可以领悟到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阅读指导教案(一)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阅读指导教案概述•本节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故事背后的寓意。
•学生将通过阅读和分析寓言故事,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品味古代文化的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定义和特点。
2.掌握寓言故事的基本阅读技巧。
3.理解并分析寓言故事中的寓意。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问答或引用一句古代寓言故事的名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寓言故事定义与特点介绍(10分钟)1.给出寓言故事的定义:寓言故事是一种通过讲述动物或其他事物的善恶行为、态度、习性来阐发道理和规范行为的故事形式。
2.列出寓言故事的特点:–结构简洁,故事通常由引子、主体和寓意组成。
–通过对动物或其他事物的善恶行为进行塑造,以直观的方式传递道德教育。
–多用比喻和隐喻,引发读者思考和联想。
寓言故事阅读技巧(15分钟)1.阅读前:学生在阅读前可以阅读标题、导语和插图,猜测故事主题和大致寓意。
2.阅读中:学生注意故事中表现出的善恶行为,注意故事角色的特点和行为动机。
3.阅读后:学生思考故事背后的道德寓意,与同学讨论故事中的教育目的和启示。
寓言故事分析及讨论(15分钟)1.选择一两则寓言故事,进行深入分析,包括故事结构、角色特点和寓意。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相互交流自己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小组活动(1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则寓言故事进行再创作。
2.小组成员合作编写自己的寓言故事,并注重故事的寓意和道德教育。
3.鼓励学生进行展示和分享。
总结与拓展(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和分析寓言故事,以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思辨能力。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质量。
•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合作与创造能力。
•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参考资源•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选编。
•相关寓言故事绘本或世界寓言故事选集。
教学延伸作业•给学生布置阅读一则古代寓言故事,并写出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寓意的文章。
寒假读好书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答案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曾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虽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中国古代寓言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智慧。
这些寓言故事大多来自于历史传说或民间故事,题材广泛、形式活泼,读起来轻松有趣。
翻开《中国古代寓言》,我们会读到很多既可笑又发人省醒的故事。
如:杞人忧天、杯弓蛇影、望洋兴叹、叶公好龙、等等.....阅读由曹文轩、陈先云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寓言》,你将受到先辈智慧的点拨,领悟做人、做事的道理....1、阅读指导.寓言故事一般比较短小,但是故事里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在我国古代,人们早就发现了"通过故事讲道理”这种巧妙的方式,留下了数不清的寓言。
《中国古代寓言》这本书里的寓言,都是从文言文改编而来的,年代已经很久远了。
今天,我们读到这些故事,仍然会被深深地吸引,收获启发与思考。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我国古代寓言故事的魅力吧!2、阅读检测孩子们,精彩的故事都读完了吗?下面就要来考一考大家了!一、填空题.1.《愚公移山》中愚公要移的两座山分别是太行山和_______________。
2.”我宁愿相信尺码,也不愿相信自己的脚”出自寓言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笑的南歧人》中,南歧人因为喝了当地的水生了__________________病。
4.《高山流水觅知音》叙述了俞伯牙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5.《此地无银三百两》中“此地无银三百两”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____。
6.“曲调越高雅,唱法就越难跟他唱的人自然就越少。
”出自寓言故事__________________。
7.模仿美女西施皱眉的丑女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喝酒时,看见杯中有一条蛇,就害起病来,出自寓言故事___________。
9.以为天只有并口那么大的是_______________。
10.《庖丁解牛》中的庖丁是一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