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资本主义制度历史地位的评价
- 格式:doc
- 大小:65.50 KB
- 文档页数:6
浅析马克思论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摘要: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我们要向马克思那样用科学的严肃的态度,认真地研究人类历史的发展,研究社会经济形态的自然的发展和演进,研究现代社会经济的走向,去重新研究和考察现代资本主义,才可能对其作出符合历史真实的定位和评价。
关键词:资产阶级资本主义科学政治经济我们一提到资本主义,就用传统的、非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去评论,说道底是从纯粹政治的、意识形态的角度去评论这个极为科学而严肃的题目。
通常我们所说的资本主义已经成了一个纯政治化了的概念,而这样给它定位是说明不了任何问题的。
这里我们要引用马克思说过的话:“我绝不用玫瑰色描绘资本家和地主的面貌。
不过这里涉及到的人,只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是一定的阶级关系和利益的承担者。
我的观点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不管个人在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
同其他任何观点比起来,我的观点是更不能要个人对这些关系负责的。
”①我想把马克思关于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的定位归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马克思充分肯定了资产阶级在反封建的斗争中所起的历史性作用。
在他们用最激烈的语言抨击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同时也指出,资产阶级的发展在其每个阶段上都有政治上的成就伴随着,他们称赞“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 ②它把各种职业者都统统变成它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
在斗争中确立了自己的进步的道德观念,简言之就是勤劳、节俭、尊重人性以及与之相关的人文主义思想。
这些思想对于近代资本主义道德观念的确立和推翻封建主义统治秩序起了极其巨大的作用。
第二,马克思完全是从理论上,从社会发展上而不是从政治上或道德上去评价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
马克思为我们做了及其精辟的分析,实际上,那些腰缠万贯的巨富们不但已经早已不是普通的人,他们是代表着一种经济势力,一种经济关系,一种社会现象。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与发展趋势引言资本主义是一种经济制度和社会形态,其核心特征是私有制和市场经济。
在过去几个世纪中,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实施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以及当前的发展趋势。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资本主义的起源资本主义的出现可以追溯到15世纪末的欧洲,特别是英国。
随着商业和工业的崛起,传统的封建制度逐渐崩溃,私有财产和市场交换成为主要特征。
资本主义的早期阶段以商业资本为主导,随后工业革命的到来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的推动工业革命给资本主义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通过提供大规模的生产手段和机械化生产,工业革命加速了商品生产和市场发展。
工业化的推进催生了新的产业,增加了劳动力需求,促进了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同时,工业化也改变了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导致了社会地位和财富的重新分配。
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资本主义通过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形式扩张到全球。
欧洲列强通过殖民地的控制和资源的开发,实现了资本的积累和市场的扩张。
这种全球扩张使得资本主义成为全球经济的主导力量,并在全球范围内塑造了社会和经济结构。
两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重建两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历了一场重建的过程。
在战争的废墟上,许多国家通过市场经济和私有制来恢复经济,重建破碎的社会结构。
此时期的资本主义受到了福利国家模式的影响,政府在经济领域扮演了更大的角色,以确保社会的稳定和公平。
当前资本主义的地位在当今世界,资本主义仍然是全球主导的经济制度。
许多国家都采用了自由市场经济和私有制的模式来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资本主义的优势在于激励创新和竞争,为经济提供动力。
然而,资本主义也面临一些挑战和批评,例如贫富差距的扩大、环境问题和不稳定的金融体系等。
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新兴市场的崛起过去几十年来,许多发展中国家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增长和市场开放。
这些新兴市场的崛起使得全球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
怎样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1国际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和主要表现、它的本质特征、历史地位及其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影响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资本国际化或资本国际社会化,是资本在国际化运动中实现不断增殖。
其基本特征包括:(1)垄断已不是一般的垄断,而是高度集中的国际垄断;垄断组织也不再是最初的“国际托拉斯”,而是庞大的跨国公司以及触角伸向世界各个角落的子公司。
(2)金融资本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在金融资本的推动下,资本和财富迅速集中,在世界上形成了空前巨大的财团、寡头和豪富。
(3)资本输出已经成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形式。
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或帝国主义发展的新阶段。
虽然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其本质并没有改变,帝国主义的寄生性、腐朽性和垂死性特征在当代表现得更为突出和尖锐。
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既给社会主义新社会准备着越来越充分的物质基础和历史条件,也给现有社会主义国家构成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2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条件、主要动因以及当代资本主义的主要发展阶段战后资本主义进入了一个和平发展的新时期,它在东西方冷战和两极对峙的世界格局中谋求稳定和发展。
苏东剧变使许多发展中国家重新沦为西方垄断资产阶级经济盘剥、政治干预、军事侵略的对象,现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遭到严密的包围和遏制,而资本主义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却迅速扩大了。
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动因包括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新科技革命的作用、西方国家的自我调节以及不合理的国际关系等。
当代资本主义经历了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第三条道路”等三个主要发展阶段。
二战结束至20世纪70年代,在凯恩斯主义的指导下,西方国家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全面调控,出现了许多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不同的新特征。
这些变革为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比较有利的国内和国际环境,但也给资本主义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
20世纪70-90年代新自由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是资本主义由国家垄断向国际垄断阶段发展的产物。
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的代替是历史的必然从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看,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即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这是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阐述发生这种取代的缘由1、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和灭亡是一个合乎规律的历史过程。
这是因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积累的增长,必然引起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和日益尖锐化。
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
从资本主义积累过程来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资本积累过程中不断发展。
资本主义的不断积累使社会生产的规模不断扩大,而大规模的生产本身必然会冲破私人对生产过程的控制;资本的不断积累必然提高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这在客观上势必导致生产的集中和资本的集中,使资本的社会化占有成为可能;资本的不断积累是对生产过程的管理社会化了,相应地派生出管理社会化大生产的管理人员和专业的管理机构,而这些都弱化甚至排斥私人资本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之,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派生的各种矛盾在资本积累中不断发展、激化到资本主义制度自身无法使之释放时,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就将成为不可避免的结果。
这是资本主义积累过程所具有的客观历史趋势。
2、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必然结果。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正是这个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经济危机至少证明了这两点:“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暴露出自己无能继续驾驭这种生产力。
另一方面,这种生产力本身一日益增长的威力要求消除这种矛盾,要求摆脱它作为资本的那种属性,要求在事实上承认它作为社会生产力的那种性质。
”也就是说,只有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取而代之,才能根本解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与发展趋势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与进展趋势明确资本主义积累与基本冲突进展的结果,必定会导致经济危机周期性地爆发;培育同学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必定会被社会主义制度所取代的信念我整理了相关资料,盼望能关心到您。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一种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以资本家占有工人剩余劳动为本质的剥削制度。
与奴隶制和封建制相比,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有着不同的性质:第一,它生产的产品是商品,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一切经济规律得以绽开和发生作用的基础,对剩余劳动的占有实行了等价交换的形式其次,资本主义生产以雇佣劳动为基础,劳动力转化为商品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前提条件,剩余价值的生产是它的直接目的和打算动机2、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作用第一,资本主义首先造成了商品关系的普遍化。
这种普遍的商品关系打破了自然经济和封建等级制度对人类社会的进展的严峻束缚,促进了协作、分工、生产的集中以及劳动和自然科学的结合,推动了生产资料和劳动过程的社会化,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其次,对剩余价值的无止境贪欲和残酷竞争的压迫,使资本主义社会具有了前所未有的创新的动力,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进展和整个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资产阶级在它不到100年的统治中所制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所制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大,还要多第三,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摆脱了类似奴隶制和封建制下的那种对统治阶级的人身依附,实现了法律上的公平和自由。
法律上的公平和人身自由的获得,调动了生产者的乐观性和制造性,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展和运用,提高了劳动者的素养和技能,推动了生产力的不断进展,导致了剩余劳动时间的增多。
这样,资本在追求剩余价值同时,为人的全面自由进展和阶级对立的消退,从而为毁灭自身存在的基础,制造了物质前提二、资本主义的基本冲突1、基本冲突。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冲突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表现为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这个基本冲突2、基本冲突表现。
简述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阶级和历史局限性简答题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是现今世界上最常见的政治体制和政策形式,它是由一小群资本家或投资者控制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并由资本家或其指定机构占据统治地位的政治体制。
尽管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尊崇市场自由主义的核心思想,但其实质上只对那些拥有资本的个人和实体提供了尊重与特权,使得社会的阶级不平等日渐加剧,有的人掌控着绝大部分的经济财富,而有的人只能以贫穷为生,收入差距不断拉大,这在一定程序上制约了人们的财富累积,同时也加剧社会不公正。
此外,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也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即其主导的政策体系被各种新型的政治思潮和管理体系所取代,随着工资劳动的发展和生产力的发展,这种古老的政策体系正在逐渐弛豫,一些新的价值观念和新型的政治思想正挑战着它,而资本主义也最终无法抑制它们的发展。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虽然特立独行,但也被各种政策体系取代,它最终将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
总之,资本主义政治体系是一种阶级社会,它存在明显的阶级和历史局限性,它制约了社会的平等及其发展,同时也受到许多新的政治思想、政策体系的打击和质疑.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只能短暂地占据主导地位,伴随社会的发展,它最终会走向衰落。
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答案:
1.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摧毁了封建制度,并且在它的废墟上建立起来。
2.一方面要对其进行彻底地揭露和批判,另一方面应对它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也给予了充分的赞誉和肯定。
3.资本主义制度和其他社会制度一样,它继承了以往社会所创造的生产力,并且在继承的基础上又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资本主义制度在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方面,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4.资本主义制度的自身优越性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并将继续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资本主义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是马克思所关心的另一个重大的基本问题。
对此,我国理论界长期以来,有关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这一层面上的意义,相对说来还是比较重视的,但在政治社会制度层面和文化进步层面上的革命性意义却明显地重视不够。
故此,有必要展开讨论。
早在l9世纪40年代上半叶,马克思在讨论犹太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时,就曾有对资产阶级的“政治解放”推进政治社会制度变革和进步的历史意义有过高度的评价。
马克思指出,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的建立和壮大,资产阶级“政治革命”,使得国家从宗教领域当中解放出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26页),消除神权(教权)与世俗王权的并立局面,将国家政治的权力二元结构改变为世俗权力一元结构,其中,人民获得宗教信仰的自由权力,教会的特权被逐渐剥夺,寺院的财产不断被没收、侵占。
“政治解放”废除封建等级制,“宣布出身、等级、文化程度、职业为非政治的差别”,“每个人都是人民主权的平等的参加者”(同上书,第427页)。
马克思高度评价了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这两大历史功绩,认为这“是将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同上书,第443页),是“在迄今为止的世界制度的范围内”,“人类解放的最后形式”(同上书,第429页)。
而在50年代的《资本论》伦敦手稿中,马克思详尽地分析了资本主义对于完善人性,发展人的全面性的历史作用。
首先,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应用提供深厚的沃土,资本“赋予生产以科学的性质”,而“科学通过机器的构造驱使那些没有生命的机器肢体有目的地作为自动机来运转”,进而“代替了劳动”,“劳动表现为不再象以前那样被包括在生产过程中,相反地,表现为人以生产过程的监督者和调节者的身份同生产过程本身发展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201、20B、215、218页)。
资本生产方式的进步,“使人的劳动,使力量的支出缩减到最低限度。
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长期以来,我们对资本主义的评价存在着片面性,即容易走向两个极端:要么简单否定要么是全盘肯定,前者声音仍在但已经渐弱,后者声音渐强,大有独占话语权之势。
上述的过犹不及产生的方法论根源在于没有真正把握和运用好科学的分析方法,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分析法和辩证分析法。
评判一个社会制度优劣的根本标准是看它作为当时的存在与前一个社会制度相比,是否更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宣言》:“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1、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
一是价值规律的外在压力和剩余价值规律的内在动力加速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的基本规律,它要求按照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这就是说,如果哪一个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时间,他就能获得更多的赢利。
如何降低个别劳动时间呢?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提高技术水平。
这就是说,价值规律迫使资本家改进生产技术。
所谓愿意的跟着走,不愿意的牵着走。
资本家是人格化的资本,资本又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这就意味着,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家的根本使命。
如何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呢?资本家在早期主要是通过延长劳动时间的方法,可是,这种方法一方面受生理条件的限制,资本家再狠毒,工人的一天劳动时间也不能超过25小时,另一方面,随着工人阶级的觉醒,不断地开展缩减工作日的斗争----马上就要到来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就是当年工人阶级斗争伟大成果的纪念,于是想方设法提高技术从而降低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的必要劳动时间,进而增加剩余劳动时间便成为资本家明智的和普遍的选择。
由此不难看出,生产技术的社会进步绝不是资本家想服务社会和报恩人民的心底善良所致,而是追求剩余价值的间接结果。
二是机器大工业代替手工业和农业,提高了劳动效率;同时也克服了季节等自然条件的限制,使生产的发展具有不间断的持续性。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一、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及其表现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国际关系等方面出现的一系列不同以往的新发展。
这些新变化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经济高度发展,生产力在新科技革命基础上发生质的飞跃;第二,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进一步结合,生产关系实现了从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第三,产业结构、社会结构发生调整、演变,工人阶级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第四,国家职能发生重要变化,上层建筑得到全面调整,资产阶级政治统治进一步加强;第五,文化矛盾更加突出,管理体制更加完备,大众传媒的发展强化了资产阶级文化霸权;第六,资本主义进行新的世界扩张、形成新的世界体系,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在当代获得了新的形式;第七,旧殖民体系瓦解,新殖民体系建立,西方国家以新的手段和方式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掠夺和剥削;第八,战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经历了新发展,以东风压倒西风开始的战后世界,经过共处、竞争,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现了“西强东弱”的局面。
二、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主要原因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加是二战以后资本主义新变化最突出的现象。
要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首先就要面对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这一现实。
那么,当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能够获得生产力发展和经济的相对稳定繁荣呢?首先,它是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生产力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科技革命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加速器。
其次,它是西方发达国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国家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调节起了关键作用。
再次,它是当代国际关系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其中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和掠夺是西方发达国家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重要原因。
三、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对当代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界定十分重要。
当代资本主义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
第13章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13.1 复习笔记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基本矛盾1.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一种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以资本家占有工人剩余劳动为本质的剥削制度,这种剥削制度与奴隶制和封建制有着不同的性质:①资本主义生产的产品是商品,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一切经济规律得以展开和发生作用的基础;而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生产只是一种局部现象,对剩余劳动的占有是以超经济强制为基础的。
②资本主义生产以雇佣劳动为基础,劳动力转化为商品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前提条件,剩余价值的生产是它的直接目的和决定动机。
这与以占有使用价值为目的的小商品生产有着很大的不同。
(2)资本主义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①资本主义造成了商品关系的普遍化,推动了生产资料和劳动过程的社会化,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具有世界性。
②对剩余价值的追求使资本主义社会具有了前所未有的创新的动力,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
③商品关系的普遍化特别是劳动力的商品化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推动了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2.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1)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产生的过程:①商品经济建立在社会分工的基础上。
②社会分工导致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
a. 一方面,社会分工的存在,使得生产者的劳动具有社会劳动的性质,他们的生产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各自的劳动都是社会劳动的一部分。
b. 另一方面,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了生产者的劳动具有私人劳动的性质,生产者独立进行生产决策,产品归生产者私人占有。
③随着简单商品经济发展到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就进一步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3.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各个阶段的体现(1)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体现为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2)在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体现为生产进一步社会化与私人垄断组织之间的矛盾。
关于资本主义制度历史地位的评价1.李晓燕《“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新议》,《甘肃理论学刊(兰州)》1989.22.池元吉《从经济结构的变化看现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社会科学战线》1991年第2期3.吕薇洲《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新变化及历史使命》《贵州社会科学》2006.74.陆彦明《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研究综述》《学术界》(双月刊) 2003.25.罗文东李玲《当代资本主义研究的现状和前沿》《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3.36.佟家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评《当代帝国主义经济》》《南开经济研究》1986.57.黄元拔《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历史命运—评对马克思和列宁的两个重要结论的曲解》,《高校社会科学》1990年第1期8. 〔苏〕T.契勃里科夫.尹兴译《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国外社会科学》1990.49. 黄安年《论20世纪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定位》《史学月刊》2000年第1期10.叶险明《论当代资本主义与当代社会主义的同一性——关于当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其与当代社会主义关系研究的方法论》《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211. 苏戎安《世界现代化与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岭南学刊》2001年第6期12. 黄向臻《试论现阶段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1期13. 刘国仁《试谈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资产阶级的历史地位》《烟台师范学院学报》2000.314. 赵光辉《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剥削》《求实》2003.615. 沈春敏《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世纪桥》2004年第2期16. 沈建国《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1.217. 黄苏《重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世界经济》1988.1118. 罗元铮林振淦《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与当代资本主义》《河南师大学报》1983.319. 黄苏《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再划分及当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世界经济与政治》1987.620. 崔丕《资本主义历史评价的方法论问题》《东北师大学报》1990年第5期21. 沈毅《也谈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与胡维革、程舒伟先生商榷》《学术月刊》1993年第8期22.黄元拔《关于资本主义历史地位和历史命运的几个认识问题一一兼论怎样看待列宁的帝国主义定义》《乐山师专学报》1989年第2期23.田卫民《当代资本主义新发展及其历史命运》《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224.刘炯忠、叶险明《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当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992年第2期25.靳辉明《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历史地位》《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第1期关于资本主义制度历史地位研究观点的摘录一、对马克思是如何评价资本主义制度历史地位的观点的总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存在也是历史的和暂时的,而不是绝对的和永恒的。
它在历史上曾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因为“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但是,随着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和资本集中程度的提高,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同社会化大生产客观要求之间的矛盾日益显露。
于是,以新的社会生产组织形式来取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要求出现了。
而且,生产力越是高度发展,用新的社会生产方式来代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要求就会越加强烈。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终究会突破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梗桔,而为自己找到新的社会生产形式。
-------黄元拔《关于资本主义历史地位和历史命运的几个认识问题——兼论怎样看待列宁的帝国主义定义》《乐山师专学报》1989年第2期“资本主义生产不是绝对的生产方式,而只是一种历史的和物质生产条件的某个有限的发展时期相适应的生产方式。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289页)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的这个论断,是他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对资本主义生产的各个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作了深刻的解剖之后,得到的一个科学结论。
-------黄元拔《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历史命运—评对马克思和列宁的两个重要结论的曲解》,《高校社会科学》1990年第1期与之相反的是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研究,他们认为,社会}_义不是从外部强加的,这种由外力科用的社会主义没有现实根基,“开始就注定要成为空想的,它越是制定得详尽周密,就越是要陷入纯粹的幻想”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利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这个“现实”是指整个人类的发展历史,尤其指当时资本主义运动的现实。
正是从现实社会生产与经济结构的发展中,从无产阶级为争取自身及整个人类解放的切身利益所进行的斗争,马克思和恩格斯得出社会主义不是来自某种主观愿望与想象.而是个不可抗拒的客观历史进程,资本主义现实的发展正在为它创造着基础,提供着条件和动力-------沈春敏《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世纪桥》2004年第2期依照马克思主义观点,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人剥削人的社会形态,它是以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以资本剥削雇佣劳动为特征的社会经济制度。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巨大作用,它继承了以往社会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在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方面,具有显著功绩。
-------刘国仁《试谈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资产阶级的历史地位》《烟台师范学院学报》2000.3马克思对古典资本主义的分析,对资本主义经济活动的描述,对基本规律及其内在矛盾的揭示,是无比深刻与精辟的.现代资本主义是从古典资本主义发展而来,尽管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仍有许多共同点,如价值规律、竞争规律、利润规律等等,都仍然在起作用.马列主义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分析,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但是必须看到,经典作家的有些论断在当时是对的,但现在己不适用;有些论断原来就未必正确;还有许多间题,由于历史的局限,他们没有也不可能作出判断.因此不能死抱住经典作家过去的结论,马克思主义必须发展才有生命力。
-------黄苏《重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世界经济》1988.11马克思主义代表着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批判思潮。
马克思主义奠基人对资本主义的历史评价是建立在对立统一的辩证方法论基础之上的,即把历史上所有的生产方式都“当做以对抗为基础的生产方式”①,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全过程来考察资本主义,把它的历史作用看成是人类社会整个过程的一个环节。
……所以马克思恩格斯认为19世纪中叶西欧先进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已发展到成熟的工业社会,生产力已经接近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程度,“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④。
这一估计使马克思把很大的注意力放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崩溃和革命变革上来。
-------崔丕《资本主义历史评价的方法论问题》《东北师大学报》1990年第5期二、对列宁有关垄断资本主义历史地位的评价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在当代的新变化,不是孤立的、杂乱无章的偶然现象的“堆积”,而是相互联系的有规律可循的必然历史过程。
资本主义的运动法则,就是追逐利润的最大化,从而也就是资本的无限扩张。
否则,资本主义便无法生存。
……如果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木主义的最高阶段》中,把煤炭和钢铁作为资本主义掠夺的重点,那么在当今能源特别是石油就成为争夺的重点。
各种形式的资本输出、建立世界市场、掠夺资源和剥削不发达国家的人民,是当代资本主义赖以生存的基础。
这种特性是由资本主义的本质决定的,也是国际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最深刻的原因。
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经过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就是由资本驱动的一种必然历史趋势。
-------靳辉明《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历史地位》《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第1期传统观点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和发展,是作为私有制业已不能容纳发展了的现代生产力的表现,而没有看到正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这种调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为私有制增添了活力,为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条件。
-------黄苏《重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世界经济》1988.11在此后一个时期中,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至于资本主义体系当时在世界范围内向广度和深度的发展问题,列宁曾作过比较全面的考察。
在《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文中,列宁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社会改造作用,批评了民粹派否定资本主义的进步作用的观点,明确阐述了资本主义制度较之从前各种社会经济制度的历史进步性。
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分裂》等著作中,……帝国主义矛盾和战争将削弱帝国主义的力量,使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崔丕《资本主义历史评价的方法论问题》《东北师大学报》1990年第5期资本主义在它尚能容纳现存生产力,并具有一定发展余地时,是不可能马上走向死亡的,尽管列宁宣布资本主义进入垂死阶段已逾半个多世纪。
从当前世界经济形势来看,发达资本主义还将有一个相当长的发展时期。
尽管发展中会充满困难与矛盾,但在短时期内,作为一种社会经济制度,不会在地球上消失这一点,就象它最终必将被共产主义所代替一样,是确定无疑的。
-------黄苏《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再划分及当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世界经济与政治》 1987.6应该肯定,列宁分析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实质的科学方法仍然具有指导意义,他作出的垄断不过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特殊的阶段的结论并未过时。
同时,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较之列宁在二十伏纪初所面对的条件,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
因此,列宁当时所作出的结论,有的应该根据新的条件来加以补充和丰富,有的则必须根据已经变化了的条件作出新的结论来代替或修正。
-------黄元拔《关于资本主义历史地位和历史命运的几个认识问题——兼论怎样看待列宁的帝国主义定义》《乐山师专学报》1989年第2期三、战后资本主义新发展条件下对资本主义历史地位的认识我们的结论是,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标志着资本主义制度在其历史发展中发生了部分质变,从而标志着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这个新阶段,就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更具体更确切地说,就是开始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晚期资本主义阶段。
-------池元吉《从经济结构的变化看现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社会科学战线》1991年第2期现代资本主义的上述新变化、新特点,属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的基木方面。
这些新变化、新特点是资本主义社会为缓和其日见尖锐的固有矛盾而不断自我调适的结果,是资产阶级为维护其经济利益而实行改革开放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