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588.50 KB
- 文档页数:36
第十三章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开展趋势一、名词解释1、创造性消灭P244创新是资本主义的动力所在,只有不断进行产品创新,才能为资本家带来超额利润,为资本主义的开展创造新的市场需求,这种不断破坏旧结构,创造新结构的过程,被有的经济学家称作是“创造性消灭〞的过程。
2、再生产周期〔重点!〕P248从一次危机的开始到下一次危机的开始称为一个再生产周期,一般情况下,一个再生产周期包括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四个阶段,其中危机是再生产周期的决定性阶段,它既是上一周期的结束点,又是新周期的起点。
3、相对过剩人口P241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P2465、资本有机构成P2406、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P240二、简答题1、为什么说“相对人口过剩〞和“平均利润率下降〞是资本积累的两大社会经济后果?P2411〕随着资本积累的开展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社会总资本中不变局部和可变局部的比例会发生变化,可变资本局部相对减少,不变资本局部相对增加。
而对劳动的需求不是由总资本的大小决定的,而是由总资本中可变局部的大小决定的。
所以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条件下,它随着总资本的增长而按比例的减少。
对劳动的需求,同资本量相比相对的减少,并且随着总资本量的增长以递减的速度减少。
从外表上看,总资本的可变局部的相对减少,好似是由于工人人口的绝对增长总是比可变资本增长的快。
但事实是,资本主义积累不断的并且同它的能力和规模成比例的生产出相对的,即超过资本增殖的平均需要的,因而是过剩的或追加的工人人口。
这种人口过剩既不是绝对的,也不是自然的,而是由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相对于资本增殖需要而言的人口过剩。
相对人口过剩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同时反过来又成为资本积累的杠杆,甚至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一个条件,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构成了劳动力市场和剩余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机制和条件,这是因为:①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可以调节和满足在经济周期的不同时期资本对劳动力的需要,从而祈祷劳动力蓄水池的作用;②过剩人口形成一支可供支配的产业后备军,不仅可以随时为资本增殖的需要提供劳动力资源,而且通过劳动市场的竞争,对工人的就业和工资水平的形成施加压力,从而把劳动力市场的作用范围限制在符合资本增殖需要的界限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