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的故事》教学课件
- 格式:pdf
- 大小:2.16 MB
- 文档页数:11
21大班美术《猫咪的故事》教案+课件+点评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1大班美术教材第四章《动物世界》,详细内容为第三节《猫咪的故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猫咪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学会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表现猫咪的形象,培养观察能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理解猫咪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掌握猫咪绘画的基本技巧。
2. 技能目标:学生能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创作出富有个性特色的猫咪形象。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注和热爱,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猫咪的特点,运用绘画技巧表现猫咪形象。
2. 教学重点:猫咪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的表现,以及绘画技巧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投影仪、画纸、画笔、颜料、调色板、水桶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调色板、水桶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猫咪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猫咪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内容:(2)教师示范绘画猫咪的过程,讲解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的运用。
(3)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绘画猫咪,教师巡回指导。
3. 随堂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一幅猫咪绘画作品,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互相展示作品,交流心得,教师点评。
(2)引导学生关注其他动物的特点,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六、板书设计1. 《猫咪的故事》2. 内容:(1)猫咪的生活习性(2)猫咪的形态特征(3)绘画技巧:线条、形状、色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猫咪的故事”为主题,创作一幅绘画作品。
2.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绘画技巧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2. 学生拓展:鼓励学生课后关注其他动物的特点,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创作。
3. 课后延伸:组织一次“动物世界”主题绘画比赛,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审美水平。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6 猫第2课时学情回顾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猫》这篇课文,了解了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作者在养猫经历中的感情变化,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精读课文分析讨论1.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①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猫的外貌。
“滚来滚去”的动作用得准确,与“白雪球”相照应,更显出猫的活泼可爱。
②三妹常常地,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动作描写,“扑”“抢”写出了小猫玩耍时的可爱样子,表现了小猫的活泼好动。
③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儿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动作描写,一系列行为充分体现了第二只猫“更有趣、更活泼’,字里行间流露出我们对小猫的喜爱之情。
④饭后的娱乐,是看它在爬树,隐身在阳光隐约里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捕捉什么似的。
把它捉了下来,又极快地爬上去了。
小猫爬树的细节,表现了小猫的活泼和它给“我”带来的乐趣,也表现了我对小猫的喜爱。
2.本文重点写第三次养猫的故事,那么写前两只猫的故事的部分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不能。
三次养猫的故事是层层推进的,写前两只猫是为详写第三只猫做铺垫,也是为了与第三只猫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三只猫的命运在前两只猫的烘托、对比下更显悲惨,从而使主题表达更加鲜明。
3.三只猫分别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三只猫遭遇不幸后作者的情感有怎样的发展变化?第一只猫:快乐→酸辛、难过第二只猫:愉快→怅然、愤恨第三只猫:厌恶→难过、自责4.为什么“我”对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
我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