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 享受心安理得一课一练(无答案) 沪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2
母校知识要点:1、在理解“触景生情”这个成语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结构,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作者对母校热爱,对童年的学习生活的留恋之情。
2、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熟读课文。
3、能根据语言环境,展开合理的想象学写比喻句。
基础练习:一、组词。
弧()砌()琅()誉()孤()彻()朗()誊()二、积累词语。
1、喜怒哀乐()()()()2、表示心里依恋不舍的词语:()()()()三、根据课文内容,填上合适的动词。
体会作者的留恋之情。
1、我漫步在操场上,()着花木,()着幼苗,()教室里传出的朗朗书声,五年的喜怒哀乐,像天鹅扇动着双翼,从记忆深处翩翩飞来。
2、根据上面的句子,仿照着写一写。
我驻足在教室里,五年的喜怒哀乐,像从记忆深处翩翩飞来。
拓展练习:天山美景七月间新疆的戈壁滩炎暑逼人,这时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远远地被抛到后边。
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立刻使你感到秋天般的凉爽。
蔚蓝的天空衬着矗立着的巨大的雪峰,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入云影,就像雪白的绸缎上绣上了几朵银灰色的暗花。
那融(rónɡrōnɡ)化的雪水从雪峰的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闪耀着银光。
在那白皑皑的群峰脚下,是连绵不断的翠cuìcuī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无数撑大的巨伞。
夕阳西下,阳光透过重重叠叠的枝丫,在苍绿的苔藓上留下了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小山坡上,一条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两岸,到处是高过马头的鲜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绚丽夺目。
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
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的鲜花。
虽然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这时的天山更美丽1、从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读音。
2、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耸立()酷热()特别()3、在文中找出描写颜色的两个字以上的词语。
、、、、4、找出文中的两个打比方的句子,用“”划出,读一读并填空。
A、第一句把比作。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享受心安理得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心安理得,年逾八旬,雪中送炭,毫无愧色的意思2.能简要概括文章讲述的三件事,并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
3.结合具体事例的学习,理解最后一节的含义。
4.结合品词品句,体会随时随地地为别人着想的人才能享受心安理得的道理。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怎样才能享受心安理得。
2.理解与人方便,与己方便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理解课题1、教师板书享受,理解享受的含义。
2、板书课题: 23 、享受心安理得读课题3、理解心安理得的意思。
4、心安理得是一种坦然的感觉,人们不必自责和惭愧,这是一种怎样地享受呢?课文中就有这样一个词。
出示:毫无愧色5、再读课题。
二.初步理解最后一节含义过渡:人们怎样才能享受毫无愧色地心安理得呢?课文最后一节直接告诉了我们出示:人们常说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当你能做到随时随地地为别人着想时,就自然可以毫无愧色地享受他人给你带来的好处,享受心安理得。
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指导多音字着。
2.读了这句话,你知道怎么做才能享受心安理得呢?板书: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3.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l请大家用上只要才如果就这些关联词,说说怎样才能享受心安理得?指名说l教师引读: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了只有做到,你才能。
如果做到了,你就能。
总结:这就是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要让我们明白的道理。
三.了解内容,练习概括三件事。
1.学生练习概括,同桌交流。
[ 小学教学设计网 =]作者是怎样感悟到这一道理的呢?课文写了人们随时随地地为别人着想的三件事。
请同桌互相交流,用简要的话概括三件事。
2.学生发言,教师评议,并逐一板书:老夫妇街坊邻里前房客我我后游客l教师随机指导逾,旬的字义和年逾八旬词语理解。
l随机指导学生用生活用品来概括。
3.小结课文内容,引读三件事:几年前,文中的我在欧洲学习生活了一段时间,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
有一回,我路过法国东南部的爱归里小镇,亲眼目睹了这样一幕动人的场景。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享受心安理得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1. 理解课文《丁香花》,了解作者的感受和表达方式; 2. 掌握生字词的拼读和词义; 3. 学会运用想象和联想的技巧,进行文学欣赏; 4.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丁香花》,掌握词语的拼读和词义。
2.难点: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准备1.课文《丁香花》的复印件;2.词语拼读卡片或词语表;3.学生练习册;4.录音机。
四、教学过程导入(15分钟)1.准备一束丁香花,展示给学生,并引导学生观察花朵的形状、颜色和香味等特点。
2.引发学生对丁香花的情感联想,鼓励学生讲述自己与丁香花相关的记忆和感受。
学习课文(25分钟)1.全班一起朗读课文《丁香花》,师生共同感受课文的美。
2.分组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讨论一段课文的内容,并形成总结。
3.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总结并分享讨论过程中的体会和感受。
4.教师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进讨论和分享。
词语拼读(20分钟)1.教师出示词语拼读卡片或词语表,呈现生字词。
2.学生自主阅读并拼读词语,教师进行纠正和指导。
3.利用词语进行词义单词,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
欣赏交流(25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文学欣赏,播放录音机,让学生在音乐中构想出丁香花的形象和氛围。
2.学生通过讨论和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知。
3.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感受,并给予肯定和建议。
总结反思(15分钟)1.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学生针对本课学习的内容和体验进行反思,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3.学生互相交换反思心得,进行互评。
五、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写一篇与丁香花相关的短文,包括学生对丁香花的感受、记忆和联想。
2.要求学生用美观的字体书写作文,并在作文中使用适当的标点符号和修辞手法。
22 信任教案教学目标:1.查字典理解“根深叶茂.”“沁.人心脾”“馋涎.欲滴”中带点字的意思、音节,并积累词语。
2.运用读句子,找关键词的方法理解句子。
默读课文,找到文中狗的活动线索,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以此线索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3.知道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是美好的品质,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在那儿,我们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的意思,感受被人信任的喜悦。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第21课,(出示课题)请大家齐读课题:21 信任2.师:能说说你对信任的理解吗?(对别人的信任、你被别人信任、相互的信任。
相信而敢于托付)3.美国的一位作家曾这样说过:“信任是一种有生命的感觉,信任也是一种高尚的情感,信任更是一种连接人与人之间的纽带。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品读《信任》这篇课文。
二、预习反馈1.师:课文主要写了谁信任谁?(桃园主人信任客人;客人信任主人,双方互相信任。
板书:桃园主人客人)三、深入阅读,理解感悟(一)师:默读课文,找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桃园主人与客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用直线划出有关的语句。
交流:1、“桃子——自采——三里路”(1)读读告示的内容,请你用几句话说说:告示告诉我们什么?2.“朋友,欢迎您。
每篮桃子五元钱,尽管自己采,然后把钱放在箱子里,祝您愉快!”(1)桃园主人以纸条留言的方式传递着自己的信任。
(板书:留言)自己读读这则留言,从中你获得哪些信息?①从“朋友,欢迎你!”可以知道这个主人很友好,把客人当做朋友。
②从“尽管”一词可以知道,客人可以尽情地采桃子,不会收到主人的干涉,主人也相信客人会爱护桃子。
(板书:自采)③从“然后把钱放在箱子里”可以知道,主人相信客人会自觉地付钱。
(板书:自付)④信任客人(2)师:多友善的主人啊,虽然他用纸条与客人交流,但我们仿佛看见他就站在我们面前亲切地对我们说——(引读,指名读,点评:要如主人般热情)(3)师:虽然我们没能见到主人,听到他的热情话语,但是,我们能感受到,此时大家的心情怎样?那么可想而知“我”和丈夫的心情了。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享受心安理得_沪教版[教学目标]能用学过的方法学习课文中自己不认识的字;明白得并积存“心安理得、毫无愧色、年逾八旬、雪中送炭”等词语;明白课文所记叙的三个事例,并能进行简要地概括,有感情地进行朗读;结合品词品句,体会随时随地地为别人着想的人才能享受心安理得的道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1.关心学生明白得如何样才能享受心安理得。
2.明白得“与人方便,与己方便”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教学预备]老师:词语若干,相应的课件。
学生:读课文,并明白得下列词语:心安理得、毫无愧色、年逾八旬、雪中送炭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明白得课题教师板书“享受”,明白得“享受”的含义。
生活中,你会享受什么?(生活、阳光、友情……)“享受”这词,总和美好的东西联系在一起。
2、板书课题:23、享受心安理得读课题明白得“心安理得”的意思。
心安理得是一种坦然的感受,人们不必自责和惭愧,这是一种如何样地享受呢?课文中就有如此一个词。
出示:毫无愧色(明白得)5、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习词语(1)出示词语:年逾八旬、雪中送炭、鲜花盛开、美不胜收、补偿、遗憾、共识(2)提出要求:读准字音、想想带点字的意思;(3)同桌学习(4)交流;注意:“盛”是多音字;指导书写“遗憾”2.朗读课文(1)检查朗读情形,开火车每人读几句;(2)点评朗读情形;(3)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然后讨论,课文讲述了几件情况?分别是什么?3.了解课文要紧内容(1)交流小组学习的情形;(2)师生一起概括归纳课文中的事件;出示表格:三.再读课文,深入感受(一)学习第一件事1.默读1,2小节,划划相关句子,说说你从哪些句子中看出老夫妇和街坊邻里是在随时随地地为别人着想?2.学生交流发言。
3.教师引读:那个小镇上的每个人任何时候都在为对方着想着。
你看,每天清晨——。
而每天路过老夫妇花园的人都会——,平日里——,周末的时候——追问:平日里,街坊邻里还能够为老人做些什么呢?4.从这些词语中,你看到他们双方是如何样为对方着想呢?(强调“随时”)5.说话训练,感受“为别人付出”以街坊邻里约翰为例,想象他会如何想,如何做,如何样为年逾八旬的老夫妇着想呢?出示:一天,约翰路过老夫妇家的花园门口,发觉(),心想(),因此()。
人生的开关知识要点:抓住要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基础练习:一、组词。
槛()盅()购()味()滥()蛊()构()昧()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蛊惑()顺畅()理会()差错()三、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光明()动摇()反对()顺畅()四、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五、按要求改写句子。
1、柴是公家的,又不是张家的,有什么对得住对不住的?(改成陈述句)2、他告诉我,柴拉回矿里,他中间抽验过几次,没有发现差错。
(改直接引语)3、()笔下轻轻一画,不出力不流汗()能挣钱。
(填关联词)拓展练习:为别人喝彩我曾应邀参加一所小学的运动会。
有一个班级获得了“道德风尚奖”,为什么呢?校长说:“在大多数同学为自己班级的运动员取得好成绩而欢呼雀跃时,只有这个班的学生在为自己喝彩的同时,也不忘为别人喝彩。
”由此,我还想到这样一个场面:2001年8月22日在北京举行的“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上,当法国体育代表团走到主席台前时,人们意外地发现,法国运动员高高地举起了一条横幅,上面用中文写着一行字:“法国代表团祝贺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成功”。
巴黎申办奥运会败给了北京,但法国人仍能大度地为竞争对手喝彩,难道他们不应该赢得全场观众最热烈的掌声吗?为别人喝彩,未必说明你就是弱者。
生活中,不少人只知为自己的进步与成功欢喜,却很少真心实意地为别人喝彩。
其实,为别人喝彩是一种智慧,因为你在欣赏别人的时候,也在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为别人喝彩是一种美德,你付出了赞美,却能收获友谊与合作;为别人喝彩是一种人格修养,赞赏别人的过程,其实也是自己矫正狭隘、自私和妒忌心理,从而培养大家风范的过程。
为自己喝彩容易,为别人喝彩难,我们应该学会为别人喝彩。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欣赏——友谊——热烈——矫正——2、选词填空热烈猛烈强烈剧烈(1)饭后不宜进行()运动。
(2)上海人民()祝贺北京申奥成功。
(3)早晨,我推开窗户,()的阳光射得我眼睛发黑。
(4)风()地刮着,仿佛要摧毁一切。
轻点关门知识要点:1、能理解“儒雅、沉吟、举手之劳”的意思;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能例举1、2件生活中“举手之劳”之举给人们带来方便与欢乐的事。
基础练习: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摁.()响叩.()头儒.()雅沉吟.()二、照样子,写词语。
(写4个)1、千.恩万.谢2、轻.手轻.脚3、乔迁之.喜4、关门声“咣当”心跳声树枝断裂声波涛翻滚声三、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生活就是这样,当你在为别人行善时也在为自己储蓄幸福。
“行善”意思是“为别人行善”在文中指;“为自己储蓄幸福”在文中是指;这句话的意思是。
拓展练习:多一个烧饼一天黄昏,我去家附近的小巷口买烧饼。
因为经常打交道,烧饼店的女老板和我很熟。
正说着闲话,一个收破烂儿的老人在我们身边停了下来,递给女老板一张皱巴巴的两元钞票。
女老板很快给他装好了一摞烧饼。
他拿在手里,打量了一下,似乎想查一查数。
“别查了,老规矩,9个。
”女老板笑道。
他走了。
“你多给了他一个呀。
”我yóu yù了一下,忍不住提醒女老板。
“每次我都多给他一个。
”女老板很平静。
“为什么?”“多给他一个烧饼,你也眼馋?”女老板开玩笑。
“那当然。
”我也笑了,“一样都是消费者,为什么优惠他?”女老板叹口气对我说:“不仅是他,所有干苦活儿的人来买,我都会多给一个,因为他们不容易。
”“我也不容易啊。
”“如果你真不容易,就不会每次都吃豆腐串儿了。
”女老板白我一眼,“在他们眼里,一块钱的豆腐串可没有一块钱的烧饼实惠。
他们决不会拿这一块钱去买豆腐串。
因为这一块钱是他们打100块煤球拾20斤纸才能够挣来的。
”在她的辩声里,收破烂的人已经走远了,我也笑着告辞。
我xiàn mù这些底层劳动者之间所拥有的高尚的怜悯和理解。
我心里充满了一种无以言说的感动。
1. 看拼音写词语。
yóu yù xiàn mù( ) ( )2. 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享受心安理得知识要点:1、能理解并积累词语“年愈八旬、鲜花盛开、美不胜收、毫无愧色、心安理得、雪中送炭”;能借助字典掌握上面词语中带点字的意思。
2、能简要概括文中三件事的主要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课文。
基础练习:一、组词:喻()愈()榆()愉()愧()槐()魁()鬼()二、把词语补充完整头()脑()雨()天()()风()雨毫无()()心()理()雪中()()三、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句子。
1、我觉得只有..这样做,才.能弥补那年暑假留给我的遗憾。
“这样做”具体指、“遗憾”的意思是、“那年暑假留给我的遗憾是”、用句中带点字造句2、人们常说:“与人方便,与己方便”。
“与人方便”的意思用文中语句来说;.“与己方便”的意思用文中语句来说是四、学了本文,你获得了什么启示在生活中你又是怎么把这理念传下去的呢请写一个“享受心安理得”的事例。
拓展练习:一、阅读练习:《语言的魅力》在繁华的巴黎大街的路旁,站着一个衣衫褴褛、头发斑白、双目失明的老人。
他不像其他乞丐那样伸手向过路行人乞讨,而是在身旁立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不用说,他是为生活所迫才这样做的。
街上过往的行人很多,那些穿着华丽的绅士、贵妇人,那些打扮漂亮的少男少女们,看了木牌上的字都无动于衷,有的还淡淡一笑,便扬长而去。
这天中午,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也经过这里。
他看看木牌上的字,地问盲人:“老人家,今天上午有人给你钱吗”“唉!”那盲老人地回答,“我,我什么也没有得到。
”说着,脸上的神情非常悲伤。
让·彼浩勒听了,拿起笔悄悄地在那行字的前面添上了“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就匆匆地离去了。
晚上,让·彼浩勒又经过这里,问那个盲老人下午的收入情况,那盲人笑着对诗人说:“先生,不知为什么,下午给我钱的人多极了!”让·彼浩勒听了,摸着胡子满意地笑了。
“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富有诗意的语言,产生了这么大的作用,就在于它有非常浓厚的感情色彩。
享受心安理得[教学目标]1、能用学过的方法学习课文中自己不认识的字;理解并积累“心安理得、毫无愧色、年逾八旬、雪中送炭”等词语;2、知道课文所记叙的三个事例,并能进行简要地概括,有感情地进行朗读;3、结合品词品句,体会随时随地地为别人着想的人才能享受心安理得的道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怎样才能享受心安理得。
2.理解“与人方便,与己方便”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教学准备]老师:词语若干,相应的课件。
学生:1、读课文,并理解下列词语:心安理得、毫无愧色、年逾八旬、雪中送炭2、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理解课题1、教师板书“享受”,理解“享受”的含义。
生活中,你会享受什么?(生活、阳光、友情……)“享受”这词,总和美好的东西联系在一起。
2、板书课题: 23、享受心安理得读课题3、理解“心安理得”的意思。
4、心安理得是一种坦然的感觉,人们不必自责和惭愧,这是一种怎样地享受呢?课文中就有这样一个词。
出示:毫无愧色(理解)5、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习词语(1)出示词语:年逾八旬、雪中送炭、鲜花盛开、美不胜收、弥补、遗憾、共识(2)提出要求:读准字音、想想带点字的意思;(3)同桌学习(4)交流;注意:“盛”是多音字;指导书写“遗憾”2.朗读课文(1)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每人读几句;(2)点评朗读情况;(3)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然后讨论,课文讲述了几件事情?分别是什么?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1)交流小组学习的情况;(2)师生一起概括归纳课文中的事件;(一)学习第一件事1.默读1,2小节,划划相关句子,说说你从哪些句子中看出老夫妇和街坊邻里是在随时随地地为别人着想?2.学生交流发言。
3.教师引读:这个小镇上的每个人任何时候都在为对方着想着。
你看,每天清晨——。
而每天路过老夫妇花园的人都会——,平日里——,周末的时候——追问:平日里,街坊邻里还可以为老人做些什么呢?4.从这些词语中,你看到他们双方是怎样为对方着想呢?(强调“随时” )5.说话训练,感受“为别人付出”以街坊邻里约翰为例,想象他会怎么想,怎么做,怎样为年逾八旬的老夫妇着想呢?出示:一天,约翰路过老夫妇家的花园门口,发现(),心想(),于是()。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享受心安理得_沪教版教学目标1.能明白得并积存词语:年逾八旬、美不胜收、毫无愧色、鲜花盛开、心安理得、雪中送炭。
并明白得词语中粗体字的意思。
2.能简要概括文中三件事的要紧内容。
3.反复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通过品味语句明白得题目和句子“在这中间,付出或得到的双方都显得那样心安理得”、“我觉得只有如此做,才能补偿那年暑假里留给我的遗憾”的含义。
进而领会文章的中心——“与人方便,与己方便”是文明人应有的行为,现代社会呼吁现代文明。
4.选择你最感动的一件事制造性地复述。
5.结合自身实际,说说学习文章后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故事导入激趣入文。
(一)上课之前,老师请大伙儿听一个故事,认真听,想想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听录音后,出示填空练习:在法国东南部一个叫“爱归里”的小镇上,一对年逾八旬的老人,每天清晨,而街坊邻里也经常。
学生交流(二)听了那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三)出示句子:在这中间,付出或得到的双方都显得那样心安理得。
双方分别指的是谁?他们的付出与得到分别是什么?打开书认真读读课文第一、二节,想想,交流。
板书:心安理得明白得什么缘故如此说?(因为他们都有付出,因此得到时都那么心安理得)中间补充:作者在当时得到一大捧鲜花觉得心安理得吗?(在当时觉得有些意外,什么缘故他们会如此做。
这确实是一种利人又利己的有用主义原则。
)齐读句子(四)这确实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板书课题。
(读题,释题。
心安理得:自以为做的情况合乎道理,内心专门坦然。
得:适合。
)二、检查自读,学习课文最后一节,初步感知文章中心。
(一)出示词语:读准音,说说词语的意思:“年逾八旬、美不胜收、毫无愧色、鲜花盛开、心安理得、雪中送炭。
”(二)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用“-----”画出文章中心句。
(三)交流,读一读中心句,从中你了解了什么?(四)初步明白得中心句:说说如何样才能心安理得?(要有付出才能享受心安理得)(学生能说多少是多少,只要不偏离主题都能够确信。
沪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享受心安理得》教案设
计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文章,了解“心安理得”这一术语的含义;
•能够运用“心安理得”这一思想,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想品质。
教学内容
文章《享受心安理得》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新知
1.通过老师的导入,让学生了解“心安理得”这一术语是什么意思。
2.给学生讲解“心安理得”的含义和起源,引导学生思考它和我们的生活有哪些
关联。
第二步:阅读课文
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分组讨论文章关键内容,然后整体讨论。
3.分析文章结构,并找出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和生词。
第三步:课文解析
1.通过课文解析,深入探讨“心安理得”这一思想的意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让学生思考,如何将“心安理得”这一思想应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并分享
自己的思考。
第四步:拓展学习
1.通过多媒体展示和讲解,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心安理得”这一思想。
2.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心安理得”这一思想在不同情境下的适用性。
课堂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们了解了“心安理得”这一术语的含义,并且能够运用“心
安理得”这一思想,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
同时,学生们也通过本次课程
的互动,不断拓展了自己的思维和思想品质。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中的探索中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享受心安理得
知识要点:
1、能理解并积累词语“年愈八旬、鲜花盛开、美不胜收、毫无愧色、心安理得、雪中送炭”;能借助字典掌握上面词语中带点字的意思。
2、能简要概括文中三件事的主要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课文。
基础练习:
一、组词:
喻()愈()榆()愉()
愧()槐()魁()鬼()
二、把词语补充完整
头()脑()雨()天()()风()雨
毫无()()心()理()雪中()()
三、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句子。
1、我觉得只有
..这样做,才.能弥补那年暑假留给我的遗憾。
“这样做”具体指、“遗憾”的意思是、“那年暑假留给我的遗憾是”、用句中带点字造句
2、人们常说:“与人方便,与己方便”。
“与人方便”的意思用文中语句来说;.“与己方便”的意思用文中语句来说是四、学了本文,你获得了什么启示?在生活中你又是怎么把这理念传下去的呢?请写一个“享受心安理得”的事例。
拓展练习:
一、阅读练习:
《语言的魅力》
在繁华的巴黎大街的路旁,站着一个衣衫褴褛、头发斑白、双目失明的老人。
他不像其他乞丐那样伸手向过路行人乞讨,而是在身旁立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不用说,他是为生活所迫才这样做的。
街上过往的行人很多,那些穿着华丽的绅士、贵妇人,那些打扮漂亮的少男少女们,看了木牌上的字都无动于衷,有的还淡淡一笑,便扬长而去。
这天中午,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也经过这里。
他看看木牌上的字,
地问盲人:“老人家,今天上午有人给你钱吗?”
“唉!”那盲老人地回答,“我,我什么也没有得到。
”说着,脸上的神情非常悲伤。
让·彼浩勒听了,拿起笔悄悄地在那行字的前面添上了“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就匆匆地离去了。
晚上,让·彼浩勒又经过这里,问那个盲老人下午的收入情况,那盲人笑着对诗人说:“先生,不知为什么,下午给我钱的人多极了!”让·彼浩勒听了,摸着胡子满意地笑了。
“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富有诗意的语言,产生了这么大的作用,就在于它有非常浓厚的感情色彩。
是的,春天是美好的,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怎么不叫人陶醉呢?但这良辰美景,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只是一片漆黑。
这是多么心酸呀!当人们想到这位盲老人,一生中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不曾看到,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心呢?
1、根据句子的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美好的时光。
( )
2) 大模大样地离开了。
( )
2、写出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穿着.华丽( ) 乞.讨( )
3、联系上下文,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4、用“——”画出文中的一句反问句,并改成陈述句。
5、根据短文填空
法国诗人让·彼浩勒在木牌上添上了这几个字,使人对这位、、的老人产生了,帮助了老人,让我们体会到了语言的。
6、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想?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说说你是如何看待语言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