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融市场的监管和经验(ppt 57)
- 格式:pptx
- 大小:275.98 KB
- 文档页数:58
香港银行监管制度特点及其借鉴香港银行监管制度的主要特点香港实行三级银行制,现有136家持牌银行、42家有限制牌照银行及40家接受存款公司。
作为市场经济制度框架下的银行监管体制也有其独到之处,银行监管机构是香港金融管理局(简称金管局),其银行监管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较为健全的监管制度。
香港银行业监管的法律基础是《银行业条例》,它对银行市场准入、业务管理、风险防范、披露要求都作了非常详细的规定。
金管局十分注重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银行监管制度,每隔一段时间就对香港的监管制度是否符合国际标准,是否符合巴塞尔有效监管原则进行自我评估,或聘请外部机构进行评估。
金管局并不十分在意《银行业条例》的绝对稳定性,而总是不断对《银行业条例》进行修改和完善,以适应市场的发展变化和监管要求。
风险为主的监管模式。
香港的银行业监管模式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规例主导监管、资本为本监管、风险为本监管。
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香港金融市场日益成熟,利率完全开放,经营环境日趋复杂,部分银行之间相互并购,使银行产品更加复杂化和多元化。
为提高本地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维持银行体系的稳定和有效运作,金管局于1999年推出了风险为本监管架构,2001年全面应用。
与传统的合规主导监管以及资本为本监管相比,风险为本的监管制度注重银行风险的识别和管理,注重评估资本充足水平,注重监管制度与银行自身管理模式并进,鼓励更全面的营运管理和信息披露,具有明显的优势,是目前世界上比较先进的监管制度之一。
实用有效的风险识别系统。
香港金管局建立了比较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该体系将所有银行业务风险分为八类,即信贷风险、利率风险、市场风险、流动资金风险、运作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策略风险,并将贷款的五级分类改成了更为详尽具体的十一级分类,监管者必须具备识别各类风险的能力,并关注银行对各类风险的承受力以及用以管理这些风险的制度的质量。
香港的银行监管水平在国际金融界赢得了较高的声誉,这与香港金融管理局先进的监管理念和模式有着密切联系。
香港金融管理局成立于1993年4月,由原外汇基金管理局和银行业监理处合并而成。
根据香港《银行业条例》第7.1条款的规定,其主要职能是促进银行业体系的整体稳定与有效运作。
在香港,被监管机构统称为认可机构,采用独特的存款机构三级制:持牌银行、有限制牌照银行和接受存款公司。
其监管方式的演进是一个从“硬性”向“互动”发展的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以合规性检查为主导的银行监管。
20世纪80年代及以前,香港市场主要表现为银行业受保护、法律基础薄弱、公司治理薄弱、银行产品及服务基本且简单。
监管主要采用利率限制、外汇管制、外资拥有权及许可业务限制等手段、银行监管以合规为本。
当时监管法律与政府构架的不够完善,导致监管效用受到了制约。
第二阶段是以资本为基础的监管。
20世纪90年代,随着全球经济一体进程的加速,以市场化为主导的放松对银行的管制成为一道风景,市场竞争日益加剧。
这时香港市场表现为银行私有化、外资参与本地市场、法律基础巩固、银行以提供传统性的产品及服务为主。
金管局开始注重借鉴美国的银行监管经验,逐步采纳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各项协议和标准。
监管方式转变为因事制宜、有较明确的监管规则及指引、引进美国的CAMEL评级系统并注重与专家的经验相结合。
这一时期的监管理念虽然可以使银行更有效地分配资源、创造更多财富,但是自由竞争的加剧导致了银行必须承担更大风险,造成银行体系的动荡。
因此,金管局开始强调银行是否有足够的资本抵御这些风险,巴塞尔委员会制定了最低的资本充足比率,并成为各国和地区遵守的标准。
第三阶段是以风险为本的持续性审慎银行监管。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香港市场表现为银行业日渐成熟与开放、对外资银行竞争的限制减少、业务量巨增、财务资料披露扩大、银行产品更为复杂。
这时以资本为本监管的弊端开始显现,例如难以监测新兴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等。
第一章香港金融業監管概覽1、試列出在香港金融市場上買賣的5種金融產品?產品包括證券、衍生工具(包括期貨)、外匯產品、互惠基金、單位及投資信託基金、存款證及其它銀行業產品、貨幣市場產品、黃金市場產品、公司可轉換權益(股份、債權證、認股權證及可換股證券)。
2、什麼事件促使當局委任證券業檢討委員會(戴維森委員會)?1987年全球股災。
3、證監會與其前身證券事務監理專員辦事處相比較,在地位上有什麼不同?證券事務監理專員辦事處屬於香港行政管理部門,證監會為獨立的法定機構,並不納入公務員體系。
4、證監會應對財政司司長履行什麼責任?應財政司司長要求的資料;其預算案及財務報告;核准借款的要求書;及就委任審查員的意見(如適當)。
5、金管局及證監會如何分擔向進行證券買賣活動的銀行註冊的責任?金管局接收及審核申請表,並就是否給予申請人註冊提供建議。
金管局將引用證監會的所有常用標準(資本要求除外,在該種情況下引用本身的標準即可),並在必要時諮詢證監會。
6、為什麼證監會董事會內有執行董事及非執行董事?主要原因是確保在證券期貨業方面具有適當經驗的資深人士可參與證監會的一切重大決定,藉以製衡證監會及其執行董事的權力及行動。
7、證監會屬下哪一科負責設定持續專業培訓的要求?發牌科。
8、什麼是國際證監會組織?即國際證券事務監察委員會組織,該組織是國家證券監管機構的全球性組織,證監會為其成員之一。
9、試述在什麼情況下,證監會可向第三者披露機密資料?證監會可披露機密資料,惟有關披露須符合公眾利益或投資公眾的利益,並可幫助接受資料一方履行其職能。
接受方只限於某些群體,包括某些政府官員、部門、法定及監管機構,以及境外監管當局及金融監管機構。
10、什麼是認可交易所控制人?由誰任命呢?認可交易所控制人為由證監會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認可的公司。
認可交易所控制人可監控認可交易所公司或結算所,並須確保這些受管制的實體能以有秩序、公平及有效率的方式履行其職能及責任,以及遵守所有適用規則及規例。
中国香港金融体制与监管在货币发行体制方面,多年来香港实行的是联系汇率制(将发钞汇率固定在1美元兑7.8港元的水平上),也是世界上少数由商业银行发行钞票的地区之一。
香港金融监管体系主要分为三部分,银行业的监管主要由香港金融管理局负责,证券及期货事务监管委员会负责监管证券和期货业务,保险业务监理处负责保险业的管理。
三个主要的监管机构分业监管,各负其责。
第一节香港金融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二战”期间,香港经济遭到严重破坏,金融业也不例外,所有金融机构几乎都宣告停业。
1945年8月,日军投降,“二战”结束,英国重返香港,恢复殖民统治。
金融业也随经济的复苏而恢复。
20世纪60年代中期,香港的银行业、证券业、金银业和保险业都有了一定的发展,较之以往更具国际化特色,在亚洲地区独树一帜。
自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起,香港迈进了向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新时期。
70年代初期,港英政府终于意识到大势所趋及发展金融业的重要意义,调整政策,提出了要把香港发展成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并且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金融业发展。
经过20多年的历练,香港终于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功能是通过其国际金融市场体系发挥的,而国际金融市场体系则由各种专门金融交易市场所组成。
在过去已有的若干传统金融交易市场的基础上,70年代中后期以来,香港逐步发展和建立了各种现代金融交易市场。
1.银行业资金借贷市场香港是向海内外需要资金的客户提供借贷的市场。
在香港银行业的借贷市场上,借贷方式多种多样,借贷规模可大可小,借贷期限可长可短。
香港是亚太地区著名的银团贷款中心,它既能为资金需求量不大、期限不一的各种中小客户提供灵活多样的各类贷款;也能为资金需求量大、期限长的大客户组织银团,提供巨额资金。
2.证券市场香港证券市场是金融市场中由专门机构经营的最基本的资金市场。
香港证券市场既是一个投资场所、交易场所,更是一个集资场所。
它一直是香港各行各业的公司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场所之一。
香港的金融制度香港是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金融机构和市场紧密联系,为本地和海外的客户及投资者提供各类投资产品及服务。
香港金融市场的特色是流通量高,市场在有效和具透明度的监管下运作,各项监管规例都符合国际标准。
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区)政府恪守尽量不干预金融市场运作的原则,并尽力提供一个有利营商的环境。
政府实施低税政策和推行简单的税制,使各类商业有更多主动权及创新空间。
香港十分重视法治及维持巿场的公平竞争,不会阻止外国公司参与本地的金融市场,更不会限制资金进出本港。
此外,本港亦无实施外汇管制。
金融市场:银行业方面,截至2009年6月底,香港有144间持牌银行、26间有限制牌照银行和28间接受存款公司。
此外,有74间外资银行在本港设有代表办事处,分行总数约1 370间(不包括在本港的主要营业地点)。
这些外资银行来自38个国家,其中68间是属于全球最大的100间银行。
香港的银行从事多方面的零售及批发银行业务,例如接受存款、贸易融资、公司财务、财资活动、贵重金属买卖及证券经纪业务。
香港已连续13年(1995年-2007年)获美国传统基金会评为经济最自由的地方。
截至2007年8月底,各间银行及接受存款机构所持的海外净资产总值22,990亿港元,使香港成为全世界最大的银行中心之一。
香港的外汇市场发展成熟,买卖活跃。
本港没有外汇管制,且位于有利的时区,这对促进外汇市场的发展,十分有利。
由于本港与海外的外汇市场紧密连系,香港的投资者可以全日24小时在世界各地的市场进行外汇买卖。
根据国际结算银行在2007年进行的每三年一度全球调查,香港外汇市场以成交额计算在世界排行第六位。
香港货币市场主要包括银行同业拆息市场。
货币市场主要是给机构进行批发层面的银行业务。
香港的银行同业拆息率,是按市场参与者之间的资金供求而决定,所以,这个利率是香港短期贷款最重要的价格指标之一。
在2009年4月,香港银行同业拆息市场平均每日的成交额为2,570亿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