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 格式:doc
  • 大小:49.50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1.目的

根据对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与评价,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并对其进行管理,以减少或避免事故、事件发生,保证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全公司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

3.术语与定义

3.1危险因素:是指能够对人造成伤害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3.2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伤害、疾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或其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3.3危险源辨识: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

3.4风险评价: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其是否在可承受风险范围的全过程。

4.职责

4.1总经理

负责组织制定危险源管理制度和参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4.2主管安全生产副总经理

4.2.1负责组织制定危险源管理办法和开展全公司的危险源分级控制管理具体工作,检查有关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

4.2.2督促开展危险源检查,避免危险源漏定或失控,并对所查出的隐患实施整改,了解全公司危险源的分布状况及存在重大缺陷状况。

4.2.3审阅和批示有关单位上报的危险源隐患汇总表,并督促或组织及时进行整改到位。

4.3安保部

4.3.1协助主管副总经理组织开展危险源分级控制管理,制定并实施管理办法。4.3.2负责组织全公司对相应级别危险源危险因素的系统分析,推行控制技术,不断落实、深化、完善危险源控制管理。

4.3.3按“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职责,及时对基层单位无力整改的危险源缺陷或隐患采取措施。

4.3.4参与危险源辨识结果的审查,并在本部门的职权范围内组织实施对相应危险源的监督或控制管理。

4.3.5对本部门的危险源定期进行检查。

4.3.6对因本部门工作延误,导致危险源失控或由此引发的安全事故负责。

4.4各部门负责人

4.4.1负责组织本部门开展危险源分级控制管理,落实危险源管理办法及控制措施。

4.4.2对本部门危险源按分级管理的规定进行认真检查,并了解本单位危险源的分布情况及存在的重大缺陷问题。

4.4.3督促班组对危险源进行严格检查。

4.4.4审阅并批示班组报送的危险源隐患汇总表,督促或组织对隐患进行整改。对本部门无力整改的隐患,及时上报安保部,检查落实临时措施并加以控制。

4.4.5对本部门危险源漏定或失控及由此引发的安全事故负责。

4.5班(组)长

4.5.1负责本班组的危险源控制管理,熟悉各级危险源控制的内容,督促各岗位人员(包括本人)对各级危险源进行检查。

4.5.2对本班组查出的隐患当班必须进行整改,确实无力整改的应及时上报车间,同时立即采取有效的监控措施。

4.5.3对本班组内危险源进行认真检查,对隐患整改或信息反馈方面出现的失误及由此引发的各类事故承担责任。

4.6岗位操作人员

4.6.1必须熟悉本岗位有关危险源的检查控制措施内容,当班检查控制情况,严禁弄虚作假。

4.6.2发现隐患应立即上报班组,并协助整改,对不能及时整改的隐患,则应采取有效监控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4.6.3对因本人在危险源检查、信息反馈、隐患整改、采取监控措施等方面延误或弄虚作假,造成危险源失控而发生的事故承担责任。

5.管理内容与要求

5.1范围与评价方法:

5.1.1公司成立评价组织,评价组织成员由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生产单位人员以及熟悉生产工艺、设备设施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

5.1.2明确每次或每项评价活动的目的。

5.1.3危险源辨识与评价范围应涵盖全公司所有的过程、活动、场所及周边环镜。

5.1.4公司依据有关安全法律、法规、行业技术标准、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方针与目标等要求选择评价方法。

5.1.5评价方法

1)工作危害分析法;

2)安全检查表分析法;

3)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三种因素是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D=L×E×C。

(1)评价步骤

①以类比作业条件比较为基础,由熟悉作业条件的人员组成评价小组。

②由评价小组成员按照标准给L、E、C分别打分,取各组的平均值作为L、

E、C的计算分值,用计算的危险性分值D来评价作业条件的危险性等级。

(2)评价方法介绍

①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用概率来表示时,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故频率为0,而必然发生的事故概率为1。然而,从系统安全的角度考虑,绝对不发生的事故是不可能的,所以人为地将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极小的分值定为0.1。而必然要发生的事故的分值定为10,以此为基础介于这两者之间的指定为若干中间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受到伤害的可能性越大,相应的危险性也越大。规定人员连续出现在危险环境的情况分值为10,而非常罕见地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情况分值为0.5,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规定若干个中间值。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③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范围变化很大,所以规定分数值为1-100。把需要治疗的轻微伤害或较小财产损失的分数值规定为1,造成多人死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分数值规定为100,介于两者之间的情况规定若干中间值。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

根据经验,危险性分值在20分以下为低危险性,这样的危险比日常生活中骑自行车去上班还要安全些,当危险性分值在20-70时,则需要加以注意;如果危险性分值在70-160之间,有显著的危险性,需要采取措施整改;如果危险性分值在160-320之间,有高度危险性,必须立即整改;如果危险性分值大于320,极度危险,应立即停止作业,彻底整改。按危险性分值划分危险性等级的标准见表。

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