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度.
- 格式:ppt
- 大小:1.23 MB
- 文档页数:21
考研政治马原世界观与方法论重点:质、量、度1、质、量、度及其认识意义:⑴、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一种内在规律性;⑵、量:是事物所固有的可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⑶、度:是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限度,是质的量的统一。
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认识事物的度才能准确认识事物的质,做到“胸中有数”,才能在实践中掌握适度原则,防止“过”与“不及”,避免“左”或“右”的错误。
2、量变的基本形式:包括单纯数量的增减和构成事物的成分的变化。
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原理: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和形式,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转化和相互渗透。
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⑴、相互转化: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即量变不仅是质变的前提、基础,而且决定质变的性质和方向;质变在事物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只有质变才能使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体现和巩固量变结果;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⑵、相互渗透:量变中有部分质变,包括阶段性部分质变和局部性部分质变;质变中有量的扩张。
4、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的重要意义:⑴、在理论上坚持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观点,反对把量变和质变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的“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的形而上学观点;⑵、在政治上反对“左”、“右”倾机会主义;⑶、在实践上既要重视量变又要重视质变。
5、规律的含义:规律即客观规律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6、规律的特点:⑴、本质性的特点;⑵、必然的联系;⑶、稳定的联系;⑷、客观的,不能为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7、人的自觉活动与规律的关系:⑴、规律是客观的;⑵、规律是人可以认识的;⑶、规律是可以为人所利用、驾驭的;人们虽然可以利用规律,改变规律起作用的条件、实现的形式,但决不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
8、必然和偶然是揭示和反映事物变化发展的确定趋势和不确定趋势之间的关系。
9、必然和偶然的定义:必然:是指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的过程中合乎规律的、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
【第九课】理解质量互变一、认识质量互变规律㈠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1.质与量⑴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
⑵质的含义:质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固有的规定性。
【特别提醒】①事物内部矛盾的特殊性决定了事物质的规定性。
质和事物的存在是不可分的,是直接同一的。
质是一定事物的质,离开特定事物的质是不存在的。
②事物本质属性的存在决定着事物质的存在,事物非本质属性不影响事物质的存在。
⑶量的含义: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以及事物构成因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
量的规定性不同于质的规定性,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增减并不影响某物之为某物。
【特别提醒】量与事物的关系:量也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量总是一定事物的量,不存在离开具体事物的“纯粹”的量。
“纯粹”的量只存在于思维的抽象中。
【知识整合】比较质与量2.质变与量变——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⑴量变:即量的变化。
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是事物在原有性质的基础上,在度的范围内所发生的变化。
⑵质变:即质的变化。
是指事物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
⑶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标志:事物的变化是发生在度的范围之内,还是超出度的范围。
3.质量互变规律的主要内容:⑴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
⑵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
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的积累过程,没有量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体现并保存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③事物的矛盾运动表现为量变与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量变与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构成了事物的发展过程。
【知识整合】比较量变与质变㈡遵循质量互变规律1.质量互变规律要求:客观事物的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以统一性的观念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
事物的质和量概念事物的质和量概念是哲学上对事物属性和度量的两个重要概念。
质指的是事物的本质、特性或属性,而量则指的是事物的数量、度量或大小。
质和量是两个互相依存、相互影响的概念,在理解事物的本质和了解事物的数量时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质概念强调的是事物的本质或特性。
质是事物的属性、特性或本质的描述,可以用来描述事物的特点、特性或品质。
例如,对于水来说,它的质可以描述为无色、透明、液态等。
质主要强调的是事物的特性和属性,是从本质上来描述事物的特点。
量概念则是对事物数量或度量的描述。
量是用来描述事物数量、度量或大小的概念,可以通过数值来表示事物的数量。
例如,对于水来说,它的量可以通过体积、质量等来表示。
量主要强调的是事物的数量和度量,是从数量上来描述事物的大小。
质和量是互相关联的概念,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一个事物的质决定了它的量,而一个事物的量也反映了它的质。
事物的质决定了它所具有的特性和属性,进而决定了事物的数量和度量。
而事物的数量和度量也反映了事物的质,通过量的变化可以了解到事物的特点和属性。
例如,对于金属来说,它的质可以描述为具有导电性、延展性等特性。
而金属的量可以通过质量和体积等来表示,不同金属的质量和体积也不同。
金属的质决定了它所具有的特性,比如导电性和延展性。
而通过质量和体积等量的变化可以了解到不同金属的不同特性。
比如质量大的金属可能具有更好的导电性,而体积大的金属可能具有更好的延展性。
质和量不仅在自然界中存在,也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中。
人们常常依据物质的质和量进行分类、评估和比较。
例如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家通过对事物质和量的观察和测量,从而获得对现象和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在经济领域中,人们通过对商品的质和量进行评估和比较,从而进行购买和交易。
在社会学中,人们也常常通过对人口的数量和特征进行研究,从而了解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质和量在哲学上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质和量是哲学思考和认识事物本质和现象的基础。
9.2把握适度原则1.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
在度的范围内()。
①事物质与量保持统一②质与量相互结合、相互规定③事物就开始发生质的转化④事物的量变不影响质变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详解】①:适度是指事物保持其质和量的限度,是质和量的统一,①正确。
②:在度中,质和量相互规定、相互渗透,密不可分,②正确。
③:量的规定性不同于质的规定性,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增减并不影响某物之为某物,③错误。
④: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④错误。
故本题选A。
2.秋季可以说是吃螃蟹的好时节,膏肥蟹黄。
适量吃蟹可以促进机体能量平衡,对体内毒素起到很好的排泄作用。
由于螃蟹属于寒性食物,过量食用会影响肠胃健康,诱发腹泻等症状。
这佐证了()①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②要把握好“分寸”,坚持适度原则③事物发展道路是迂回曲折的④事物丧失自身量的规定性就会变成他物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答案】A【详解】①②:过量食用螃蟹会诱发腹泻等症状,表明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要把量变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防止产生不利质变,故①②符合题意。
③:题干说的是过量食用螃蟹的后果,③说的是事物发展的过程,故③与题意不符。
④:事物丧失自身固有的质的规定性就会变成他物,故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3.1871年3月28日,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诞生,但巴黎公社没有乘胜追击逃往凡尔赛的敌人,给了敌人以喘息的机会,最终敌人卷土重来,使巴黎公社淹没在了血泊之中。
这一历史事件启示我们思考和处理问题时应()①善于抓住机遇,赢得主动和优势②应注重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③应注意把握好“分寸”,防止极端化的错误④应积极促成事物的质变,使其达到我们期望的状态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B【详解】①④:题干强调巴黎公社因没有果断抓住时机乘胜追击,给了敌人喘息的机会,最终失败。
这启示我们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促使矛盾向有利方向转化,故①④入选。
土石方工程(单元工程质量评定与检验方法、数量、标准)1、土方开挖单元工程1.1表土及土质岸坡清理工序检验方法及数量:1.2软基或土质岸坡开挖工序检验方法及数量:2、岩石岸坡开挖单元工程2.1 岩石岸坡开挖工序检验方法及数量:2.2 岩石岸坡开挖地质缺陷处理工序检验方法及数量:3、岩石地基开挖单元工程3.1 岩石地基开挖工序检验方法及数量:3.2 岩石地基开挖地质缺陷处理工序检验方法及数量:4、岩石洞室开挖单元工程4.1 岩石洞室开挖单元工程检验方法及数量:5、土质洞室开挖单元工程5.1 土质洞室开挖单元工程检验方法及数量:6、土料填筑单元工程6.1 土料填筑结合面处理工序检验方法及数量:6.2 土料填筑卸料及铺填工序检验方法及数量:6.3 土料填筑土料压实工序检验方法及数量:6.4 土料填筑接缝处理工序检验方法及数量:7、砂砾料填筑单元工程7.1 砂砾料铺填工序检验方法及数量:7.2 砂砾料压实工序检验方法及数量:8、堆石料填筑单元工程8.1 堆石料铺填工序检验方法及数量:8.2 堆石料压实工序检验方法及数量:9、反滤(过渡)料填筑单元工程9.1 反滤(过渡)料铺填工序检验方法及数量:9.2 反滤(过渡)料压实工序检验方法及数量:10、垫层工程单元工程10.1 垫层料铺填工序检验方法及数量:10.2 垫层料压实工序检验方法及数量:11、排水工程单元工程11.1 排水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方法及数量:12、干砌石单元工程12.1 干砌石单元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方法及数量:13、水泥砂浆砌石体单元工程13.1 水泥砂浆砌石体层面处理工序施工质量检验方法及数量:13.2 水泥砂浆砌石体砌筑工序施工质量检验方法及数量:13.3 水泥砂浆砌石体伸缩缝(填充材料)工序检验方法及数量:14、混凝土砌石体单元工程14.1 混凝土砌石体层面处理工序施工质量检验方法及数量:14.2 混凝土砌石体砌筑工序施工质量检验方法及数量:14.3 混凝土砌石体伸缩缝工序施工质量检验方法及数量:15、水泥砂浆勾缝单元工程15.1 水泥砂浆勾缝单元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方法及数量:16、土工织物滤层与排水单元工程16.1 场地清理与垫层料铺设工序施工质量检验方法及数量:16.3 土工织物铺设工序施工质量检验方法及数量:16.4 回填和表面防护工序施工质量检验方法及数量:17、土工膜防渗单元工程17.1 下垫层和支持层工序施工质量检验方法及数量:17.3 土工膜铺设工序施工质量检验方法及数量:17.4 土工膜与刚性建筑物或周边连接处理工序检验方法及数量:17.5 上垫层和防护层工序施工质量检验方法及数量:。
度是反映事物质和量统一的哲学范畴一、度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度是哲学范畴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反映了事物的质和量的统一。
度的概念在我国哲学、西方哲学以及自然科学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度的存在与否,对于我们认识世界、理解事物的本质、探究事物规律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度的哲学内涵1.度与质的关系度是反映事物质和量统一的哲学范畴,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事物的质的本质。
事物的质是事物的本质特征,是事物的内在属性。
度的存在使得我们能够通过数量的变化来认识事物的质的变化,因此度与质是密不可分的。
2.度与量的关系度也体现了事物中的量的概念。
量是事物的可度量的属性,是事物的外在表现。
度与量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将事物的质与事物的量统一起来,使得我们能够通过对量的变化来认识事物的质的变化。
3.度与事物的统一度的存在将事物的质和量统一起来,使得我们能够从一个更高的维度去认识事物、理解事物。
通过度的概念,我们能够从更深层次上理解事物的本质,探究事物的规律。
三、度的在自然科学中的应用1.度的在物理学中的应用在物理学中,度的概念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
物理学家通过度的概念来描述事物的质的变化、量的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度的概念使得物理学家能够更加深入地研究事物的规律。
2.度的在化学中的应用在化学中,度的概念同样有着重要的应用。
化学家通过度的概念来描述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和量的变化。
度的概念使得化学家能够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规律。
3.度的在生物学中的应用在生物学中,度的概念同样有着重要的应用。
生物学家通过度的概念来描述生物体中各种物质的质和量的变化。
度的概念使得生物学家能够更深入地研究生物体内部的规律。
四、度的哲学意义1.度的哲学意义在于它体现了事物的质和量的统一。
度的概念使得我们能够通过对量的变化来认识事物的质的变化,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事物的本质。
2.度的哲学意义在于它为我们认识世界、理解事物的规律提供了重要的思维工具。
通过度的概念,我们能够从更高的维度去认识世界,理解事物。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对立统一规律,主要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说明事物由于其自身的内在矛盾,在发展过程中,必然转化为自己的对立面,而这种向对立面的转化,又表现为两种基本的状态,量变状态和质变状态。
事物的发展,总是由量变到质变,又由质变到量变的过程,质变和量变相互交替,使事物不断地向前发展。
质量互变规律主要揭示了事物的发展变化所采取的基本状态。
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质和量,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与此相应,才有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才有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
所以,我们必须首先从什么是质、量、度讲起。
1.质、量、度(1)质首先,我们讲一下什么是质?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这种规定性决定一事物是它自身而不是别的事物,把它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
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就是由于它们各自内部所固有的质的规定性所决定的。
大千世界,万物峥嵘,在整个宇宙中我们看到的事物繁花似锦、无限多样。
那么,我们又是怎样去认识每一个事物,并把它同其它事物区别开来呢?其实,我们认识事物就是去认识这一事物的质,这样我们就可以将这一事物同其他事物相互区别。
否则就谈不上对事物的认识。
认识事物质的规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客观基础和实践的起点。
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面对中国社会复杂的阶级状况,毛泽东撰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明确地提出了“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通过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本质和特点的分析,分清敌、我、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奠定了基础。
(2)量那么,事物的量又是什么呢?我们说: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
即与质相关的各种数量。
刘翔是我国著名田径运动员,在雅典奥运会上夺得田径(110米栏)的金牌,并在2006年瑞士洛桑田径超级大奖赛中,以12秒88的成绩打破了110米栏的世界纪录。
刘翔的身高、体重、年龄和体育成绩等等,这些都是可以用数量来表示的规定性。
2013年第28卷 第2期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理论与实践收稿日期:2013-01-16作者简介:王 利(1974-),女,陕西户县人,工程师,从事数学教育教学方法研究。
王光明(1979-),男,陕西户县人,讲师,从事体育教育教学方法研究。
一、引言质量互变规律作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之一,对于我们的生活以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认为:“物质世界是按照它本身固有的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这个本身规律就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世界上所有事物的联系和发展都采取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和形式。
二、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1.量变是指事物量的规定性的变化,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场所的变更以及事物内部各个组成部分在空间排列组合上的变化。
量变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是在原有度的范围内的变化,它不改变事物的根本性质,因而也称渐变。
量变体现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人们经常看到的统一、平衡、相持和静止等,都是事物处在量变过程中呈现的面貌。
2.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事物变为他事物。
质变是事物超出度的界限的变化,是事物的显著变动状态,是事物连续性的中断,因而又称飞跃、突变或革命。
因此,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在于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界限。
3.量变和质变都是由事物内部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引起的。
当矛盾双方力量的对比还没有达到主次地位的改变时,事物呈现出量变状态。
当矛盾双方地位发生改变,原有统一体破裂,事物便呈现出质变状态。
4.量变和质变的区别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区别量变和质变的标志是度。
在度以内的变化是量变,突破度的变化就是质变。
在这个意义上讲,二者的界限是确定的。
但由于事物的范围无限广泛。
一事物与他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方面的。
因此同一种变化在一种关系中是量变,在另一种关系中就可能成为质变了,反之亦然。
量变和质变区分的不确定性还表现在部分质变既是质变也是量变。
量变质变的区分所以是不确定的还在于世界上没有什么纯粹的量变和纯粹的质变。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举例说明一、量变和质变量变是事物在原有性质的基础上量的变化,包括数量的增减和构成事物的成分在排列组合上的变化.事物内部矛盾双方规模、程度在增减,双方的内部结构和整个事物的内部结构在变化.质变是事物性质的变化,是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是由事物内部矛盾主次两方面地位的转化所导致的旧事物的灭亡和新质事物的产生.事物在质变时呈现出来的面貌和特点是统一体的分解、静止、平衡、相持的破坏.二、量变和质量的辩证统一量变和质变是不同的,是事物发展中的两种状态,两种形式,但二者又是统一的.它们的统一表现在量变和质变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相互引起、相互渗透等方面. 1.量变和质变的必要准备.这一原理包含三点内容:(1)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和前提.就是说事物质的变化不可能偶然的无根据的产生和出现,它有其基础和前提,这就是量变.没有长期的量的积累、准备、质变的发生是不可能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没有台下的十年功,即量的长期积累,就不可能有台上一分钟的精彩表演.(2)事物在质变之前必须一步一步地走过度的“区间”,否则质变无从发生,而走过度的“区间”的过程就是量变的过程.(3)量变规定着质变的性质和方向. 2.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1)事物内部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因而当矛盾非主要方面的量增长到能够转化到主要矛盾地位去的时候,事物的质变就会发生,因为事物的质主要是由矛盾主要方面决定的.(2)度的原理认为,量和质是相互统一,相互规定的,因而当保持旧质的量不存在时,旧质也就保不住了,就要被新质事物所代替,即发生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意味着事物的变化不仅是由小到大,而且是由无到有.量变必然引起质变的原理给正在进行艰苦量变的人们以必胜的信念,使他们充满信心地去默默地进行量的积累.在此“必然”和“信念”是统一的,辩证法既让人能劳其筋骨,苦其心志地去进行量变,又让人充满必胜的信念. 3.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质变对于它之前的量变的意义是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对它之后的新量变的意义是为新量变开辟道路,提供更好的发展条件. 总之,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是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的.三、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1. 既然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依赖于量变,那么在学习和实践中就必须首先作艰苦的量的积累工作,要有脚踏实际,埋头苦干的精神,要一点一滴地做细小的事情,反对急于求成,立竿见影,拔苗助长,须知欲速则不达的道理.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日益”、“日损”都是量变的过程. 2. 既然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是规律性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趋势,那么,在进行量的积累时就要充满必胜的信心和信念,不能因量变的漫长和艰辛而放弃或失去信心,要相信规律、相信质变必然会发生.劳其筋骨,苦其心志的量变过程不是任何人都能坚持下来的,没有信念、毅力常常会半途而废,所以成功者毕竟不是多数. 3.既然质变能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那么,在学习和实践中就要高度重视质变,在量变达到能够引起质变时要有敢于突破的勇气,敢于破旧立新的精神, 把工作和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不要做满足于微小进步的庸人.。
质和量和度的例子
(质)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与“量”相对。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质是事物的本质,说:“现在所称是’的事物,其本义是指这个’,其别义则指量,又指质。
”又认为质决定事物的存在。
(量)事物存在的规模、等级和发展的程度及内部组成要素的排列结构。
与“质”相对。
是可以用数量来表示的规定性。
在哲学史上,古希腊毕达哥拉斯最早对量的规定性作了探讨,认为“凡物皆数”“万物的始基是‘一元’。
”
(度)事物保持自已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或某种质所能容纳的量的活动范围。
表现质和量的统一。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第一次对度作了系统的研究。
他把度定义为:“尺度是有质的定量”。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当需要保持特定的质,就要把事物的量控制在该事物的一定限度之内。
当需要用新质代替旧质时,则应造成定的条件,促进事物超出它原有的度,发展为新事物。
对度和关节点的关系,在国内学术界有不同观点。
一说度就是关节点。
另一说认为度不是关节点,度和关节点之间,乃是整体和整体边缘的关系是质所能容纳的总量和这一总量的极限的关系。
还有的认为关节点是度的显著标志,是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度不等于关节点。
“物质的量”的复习指导一、理清物质的量、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三者的关系物质的量在国际单位制(SI)中是七个最基本的物理量之一,用于表示微观粒子(或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的数量,我们在计量物质的多少时通常就是用质量、体积、物质的量;摩尔(mol)是物质的量的SI单位;而阿伏加德罗常数NA则是mol这个计量单位的计量标准,此计量标准(注意:它不是单位)等于0.012Kg12C中所含碳原子的数量,根据定义,阿伏加德罗常数本身是一个实验值,其最新实验数据NA=6.0220943×1023mol—1。
如氧气分子的数量为此数的两倍,就可以记为2molO2。
二、识记两种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1.由固体配制溶液步骤:①计算②称量③溶解④转移⑤洗涤⑥定容、摇匀仪器:容量瓶、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2.由浓溶液配制稀溶液步骤:①计算②量取③稀释④转移⑤洗涤⑥定容、摇匀仪器:容量瓶、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三、理解三个公式1.物质的量计算的万能公式:n=m/M=V(g)/Vm=N/NA=c*V=xs/[m*(100+s)]式中n为物质的量,单位为mol;m为物质质量,单位为g;M为摩尔质量,单位为g•mol -1;V(g)为气体体积,单位为L;Vm为气体摩尔体积,单位为L•mol-1;N为粒子个数,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6.02×1023mol-1;c为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为mol•L-1;V(aq)为溶液体积,单位为L;x为饱和溶液的质量,单位为g;S为溶解度,单位为g。
解答阿伏加德罗常数(NA)问题的试题时,必须注意下列一些细微的知识点:①标准状况下非气体物质:水、溴、SO3、CCl4、苯、辛烷、CHCl3等不能用Vm=22.4L/mol 将体积转化为物质的量。
②分子中原子个数问题:氧气、氮气、氟气等是双原子的分子,稀有气体(单原子分子)、白磷(P4)、臭氧(O3)。
③较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Na2O2与H2O、Cl2与NaOH、KClO3与盐酸、铜与硫、电解AgNO3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