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 第三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课)》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54.61 KB
- 文档页数:3
《解决问题的策略(3)》(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3)》,这是六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的内容。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策略,快速准确地找到答案。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数学课本,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第63页至第65页。
我们将学习如何运用画图策略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画图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画图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画图策略,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例如:“小明家有一块长方形的地毯,长是12米,宽是8米,请问地毯的面积是多少?”2. 讲解:通过PPT课件,展示例题,引导学生理解画图策略,并讲解画图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例如,我们可以将地毯画成一个长方形,然后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得到答案。
3. 练习:让学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请在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然后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六、板书设计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掌握了画图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在课后,学生可以尝试运用画图策略,解决更多实际问题,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可以尝试拓展学习其他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际问题的引入在教学过程中,我选择了两个实际问题来引导学生运用画图策略。
这些问题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
例如,第一个问题涉及到计算一块地毯的面积,而第二个问题则是关于计算一块布料的面积。
这些问题不仅能够让学生理解画图策略的应用,还能够让他们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画图策略的讲解在讲解画图策略时,我通过PPT课件展示了例题的解题过程。
第3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1课时转化的策略【教学内容】教材第27页例1和第28页“练一练”,练习五第1~3题。
【教学目标】1.学会用多种策略从不同角度分析数量关系,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灵活选择学过的策略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及解答方法,有效地解决关于分数、百分数和比的实际问题。
2.运用不同策略分析、说明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培养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问题,确定转化后要实现的目标和转化的方法。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回顾旧知,整理策略谈话:从三年级上册起,每一册数学都教学一种策略,你们知道我们学了哪些策略?今天我们将合理选择这些策略来解决新的问题,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板书课题:转化的策略)二、合作探究,运用策略1.教学例1。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例1,学生自己读题。
让每个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独立解答,交流汇报,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小组交流方法。
汇报交流情况:(学生遇到困难可作适当的引导)画图分析,转化成简单的分数应用题。
通过画图,我们可以看出男生人数有2份,女生人数有3份,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3。
要算“男生有多少人?”就转化成了求女生的23是多少,也就是21的23是多少。
学生列式解答:21×23=14(人) (教师板书算式) 检验:全班:21+14=35(人) 男生:35×25=14(人) 所以结果正确。
教师小结:这道题我们是把复杂的分数应用题转化成了一步计算的简单的分数乘法,这样的方法很简单,容易理解。
(板书:转化成简单的分数应用题)转化成比的知识来解决。
分析:把“男生人数是总人数的25”转化成男、女生人数的比是2∶3。
这道题就变成了:美术组有女生21人,男、女生人数的比是2∶3,男生有多少人?让学生列式解答并对结果进行检验。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2.熟练掌握解决问题的常用策略;3.运用所学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解决问题的策略概述•常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实例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概述;•常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掌握;2.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童谣朗诵•举例说明问题:如何快速找到一个数列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提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2. 概念讲解•解决问题的策略概述:根据问题的不同特点,选择相应的方法或策略去解决问题。
3. 常用策略•根据问题特点选择策略:列式、画图、模拟、抽象等;•实例分析:通过几个常见的问题,分析如何选择合适的策略去解决问题。
4. 运用策略•老师提供一个实际问题;•学生们尝试使用所学策略去解决问题;•分组展示,讨论策略的可行性,汇总解决方案。
5. 练习巩固•策略练习:提供一些难度适中的问题,让学生自行运用所学策略去解决问题;•个别辅导:对于存在问题的同学进行个别指导和辅导。
6. 课堂总结•总结课上内容,提出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强化策略的理解,概念的掌握以及能力的提升。
五、教学策略•展示法:通过举例、解决实际问题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诊断法:适时进行个别指导和辅导,让老师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情,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互动法:采用小组活动、师生互动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形成性评估•课堂练习成绩;•个别辅导成果。
2.总结性评估•给出一个难度适中的问题,让学生在班级内进行交流解决,并给出评分。
七、教学资源•五线谱 PPT 教学课件;•教学 PPT 视频资源;•电脑、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讲解了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个话题在实际教学中是一直存在的而且非常重要。
课上老师采用了多种教学策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包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分析问题的方法不够灵活,解决问题的策略不够多样。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运用不同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2.培养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并能够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际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不同的解决问题策略。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情,设计教学活动和案例。
2.学生准备:回顾之前学过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准备参与到小组讨论中。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际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小明买了一本书,原价是80元,书店搞活动满100元减30元,小明最后实付了50元,请问小明是怎么买的?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如:学校买了20盆花,其中12盆是红花,8盆是黄花,请问红花和黄花各有多少盆?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运用不同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优秀教案,主要介绍了在小学数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一些常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例如画图、列举、假设等,从而更加熟练地解决数学问题。
此外,本节课还会介绍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例如通过调查、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等方式来解决问题。
二.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加减乘除、比例、方程等。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学生可能还没有掌握一些常用的解决策略,例如画图、列举、假设等。
此外,学生可能还没有接触到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例如通过调查、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等方式来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例如画图、列举、假设等。
2.让学生了解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例如通过调查、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等方式来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常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2.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一些实际的问题案例,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2.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分享各自的思路和解题技巧。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2.课件:与本节课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3.学具:计算器、纸张、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例如:“如果你们要去一个公园玩,但是不知道怎么去,你们会怎么办?”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呈现一些实际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分析问题的解决方法。
三解决问题的策略(第3课时)(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查看、分析、解决、验证。
2.掌握通过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能够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2.掌握通过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能够灵活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概述1.授课思路:引入问题,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基本流程,引入模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重难点:探究解决问题的基本流程,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灵活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教学资源:教材、黑板、笔。
2. 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1.引入:输入两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2.探究: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验证解法。
3.理解:引导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流程。
4.练习: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别写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流程。
3. 通过模型解决实际问题1.引入:输入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2.探究: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模型进行问题解决的方法,给出具体模型进行讲解。
3.理解: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模型解决问题的特点。
4.练习: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使用不同的模型解决问题,并分享解决方法。
4. 总结1.总结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2.让学生思考如何灵活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提醒学生平时注意积累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经验。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了解了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通过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六、作业1.完成教材上相关练习。
2.分析自己在解决问题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思考如何改进。
3.思考如何将所学方法用于实际生活中,写出100字的心得体会。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3、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教案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教案1,主要针对学生已掌握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巩固和拓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各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1. 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2. 运用列举策略解决问题;3. 运用假设策略解决问题;4. 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如画图、列举、假设等。
但学生在实际应用这些策略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本节课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策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画图、列举、假设、转化等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各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在实际应用策略时,如何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转化。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规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合作交流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练习题。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购物问题,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购买某种商品的最优惠方案?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几个典型的解决问题的问题,如画图、列举、假设等。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问题,让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时,可以采用不同的策略。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三、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第3课时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三、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画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画线段图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本节课将进一步引导学生利用画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画图解决实际问题已经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只会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而对于其他的画图方法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画图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利用画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多种画图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利用画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难点:培养学生运用多种画图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画图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相关案例和画图方法。
2.学具:准备相关学具,方便学生操作和展示。
3.课堂练习题:准备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妈妈买了一些水果,有苹果、香蕉和橙子,如果要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到几种水果?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案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用画图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画图方法(如线段图、树状图等)进行解答。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画图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一、教学内容1. 理解问题的定义和组成;2. 学习如何分析问题,确定问题中的关键信息;3. 掌握如何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4. 学会如何执行计划并检查结果。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理解问题的定义和组成;2. 学生能分析问题,确定问题中的关键信息;3. 学生能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4. 学生能执行计划并检查结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如何确定问题中的关键信息,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2. 重点:理解问题的定义和组成,学会分析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2. 讲解问题的定义和组成: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的定义和组成。
3. 分析问题:让学生练习找出问题中的关键信息,并讨论如何解决问题。
4. 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
5. 执行计划并检查结果:让学生分组练习执行计划并检查结果。
六、板书设计1. 问题的定义和组成;2. 分析问题:找出关键信息;3. 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4. 执行计划并检查结果。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小明有3个苹果,小华给了小明2个苹果,小明现在有多少个苹果?答案:小明现在有5个苹果。
2. 题目: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cm,宽是5cm,求长方形的面积。
答案:长方形的面积是50cm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问题的定义和组成,学会分析问题,并尝试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
在课后,学生可以尝试解决更多的生活中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生也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包括了用假设法解决实际问题、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以及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三个方面的内容。
这一单元的内容旨在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生动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用不同的策略去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策略的价值。
二. 学情分析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已经能够运用一些基本的策略。
但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缺乏条理性和系统性,对于一些复杂的实际问题,还不能灵活运用不同的策略进行解决。
因此,在教学本单元的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用假设法、转化的策略和画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体验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用假设法、转化的策略和画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灵活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
3.教学用具:准备好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3)》教学方案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31~32页的练习五第6~9题、“思考题”“你知道吗”。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根据具体问题灵活选择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并正确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应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和回顾反思中,进一步了解策略的特点和相应的解决方法、过程,发展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用不同策略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根据具体问题灵活选择策略。
PPT课件。
▍流程一:回顾导入谈话: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回想一下,我们主要应用了哪些策略来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前两节课所用的画图、转化、列举和先假设再调整等策略。
提问:用这些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有什么好处?学生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再集体交流。
引入:今天就来看看同学们能不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灵活选择和应用策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流程二:练习应用1.做练习五第6题。
学生读题,交流题中的信息。
提问:你觉得理解题中的哪条信息比较关键?(“上、中、下层书的本数比是5:6:4”)这里的5:6:4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先试着画图理解题意,再解答。
学生尝试画图并解答。
展示学生的线段图,并让学生结合画的图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预设方法一:通过线段图可以发现上层放书的数量100本所对应的份数是5份,先求一份是多少本,再根据求中、下层的份数求出各放了多少本书。
预设方法二:由于是已知上层书的本数,把上层书的本数看作单位“1”,再根据已知的上、中、下层书的本数比,可以推得中层书的本数是上层的6/5,下层书的本数是上层的4/5,然后用分数乘法解决。
回顾反思:这个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画图对于解决问题有什么作用?小结:应用画图的策略,可以直观、清楚地表示题里数量之间的联系,方便我们分析数量关系。
2.做练习五第7题。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包括了分析问题、建立模型、选择策略、解决问题、检验答案等环节。
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问题解决能力,但他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往往缺乏有效的解决策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分析问题、建立模型、选择策略、解决问题、检验答案等基本环节,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环节。
2.培养学生选择合适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2.难点:培养学生选择合适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实践操作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用于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建立模型。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策略。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华有5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如何计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个具体问题,如:“某商店举行优惠活动,购买50元商品可以打8折,购买100元商品可以打7折。
小明想购买一个价值120元的商品,他应该如何购买才能节省最多?”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建立模型。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出示一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所学策略。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总结解题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如何选择合适的策略?如何判断策略的有效性?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看法。
第 3 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课)教课内容:教材练习五第 6~9 题和思虑题,认识“你知道吗”。
教课目标:1.经过练习让学生熟练运用转变和假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2.在不停练习和反思中,感觉运用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
3.经过这些策略的运用,认识解题方法的多样性,感觉数学知识的魅力。
教课过程:一.发言导入在前方两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主要运用了哪些策略来解决问题的?(转变和假设的策略)你们学会了吗?今日老师想考一考大家对这两个策略的运用状况,你们能接受挑战吗?(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课)二.练习应用1.练习五第 6 题。
出示题目:要求先画图表示题意,再解答。
结合画的图进行解析:要求中、基层各放了多少本书?可以经过上层放书的数目100 本,及所对应的份数 5,先求一份的量是多少,再求中、基层各放了多少本书。
也可以指引学生从其余方面去思虑,如把比转变为分数来解答。
2.练习五第 7 题。
结合图指引思虑:依据货车的速度是客车的 2∕3,可以想到相遇时货车行驶的行程也是客车行驶行程的 2∕3,接着让学生在图上画一画,并解答。
3.练习五第 8 题。
学生读题,出示右图:先在图中表示出第二、三堆的白子和黑子。
学生着手画,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可能在第二、三堆中把白子和黑子均匀分,可让学生尽量防备这类特别状况。
)结合图帮助学生理解:第二、三堆中的白子合起来正好是完好的一堆棋子,也就是 60 枚,再加上第一堆中白子的数目,这样就解决了这一问题。
4.练习五第 9 题。
出示题目和表格。
先假设两种球分别投中的个数,再经过试验调整找出答案。
学生独立完成。
5.练习五思虑题。
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己思虑,独立解答。
6.课外认识。
(第 32 页“你知道吗”)让学生认识我国古代的数学,浸透国情教育,并思虑解决。
三.课堂小结经过今日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了哪些新的收获?使学生进一步牢固策略在特定问题中的应用。
四.课堂作业:基础训练。
江宁区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3课《练习五(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3课《练习五(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主要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和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执行计划,检验结果等环节。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缺乏条理性和系统性,对于复杂的问题,不知道如何下手。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并按照计划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问题的实质,学会分析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并能够按照计划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问题的实质,学会分析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并能够按照计划解决问题。
2.难点:对于复杂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并能够按照计划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理解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
3.合作交流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情况,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典型的问题,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的实质。
新苏教版六年级下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课》教案教学设计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练习五第6~9题和思考题,了解“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运用转化和假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2.在不断练习和反思中,感受运用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
3.通过这些策略的运用,了解解题方法的多样性,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前面两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主要运用了哪些策略来解决问题的?(转化和假设的策略)你们学会了吗?今天老师想考一考大家对这两个策略的运用情况,你们能接受挑战吗?(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课)
二.练习应用
1.练习五第6题。
出示题目:要求先画图表示题意,再解答。
结合画的图进行分析:要求中、下层各放了多少本书?可以通过上层放书的数量100本,及所对应的份数5,先求一份的量是多少,再求中、下层各放了多少本书。
也可以引导学生从其他方面去思考,如把比转化成分数来解答。
2.练习五第7题。
结合图引导思考:根据货车的速度是客车的2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我今天要分享的教案是我为六年级下册的数学课程所准备的,主题是“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教学内容我选择的教学材料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数学课本。
我将从第103页开始,一直教到第105页。
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围绕着解决问题的策略,包括如何理解问题,如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如何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二、教学目标我希望通过这部分的教学,学生们能够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并能够运用这些策略来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策略。
重点是让学生们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包括理解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如何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
教具包括黑板,粉笔,多媒体投影仪等。
学具包括学生们自己的笔记本,以及一些用来解决问题的工具,比如纸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的问题来引入今天的课程,比如“如果你有3个苹果,你的朋友给你5个苹果,你现在一共有几个苹果?”我会让学生们思考一下,然后给出答案。
2. 讲解:然后我会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包括理解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如何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我会用一些实际的例子来说明这些策略。
3. 练习:然后我会给学生们一些练习题,让他们运用他们刚刚学到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我会让学生们先自己思考,然后再和同桌一起讨论。
六、板书设计在课堂上,我会使用黑板和粉笔来做一些板书,以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我会板书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以及一些实际的例子。
七、作业设计我会为学生们设计一些作业,让他们在家里练习他们刚刚学到的策略。
比如,“如果你的年龄是你的鞋子数量的2倍,你的鞋子数量是你的书数量的3倍,你现在有多少本书?”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学习情况,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整理与练习》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整理与练习》优秀教案,主要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出发,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验证解决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问题解决能力,他们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但部分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方案的制定能力还不够强,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灵活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学会解决问题。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3.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与同伴交流,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策略。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情境材料,用于导入和呈现问题。
2.准备练习题,用于操练和巩固所学知识。
3.准备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材料,呈现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如:小明买了一些苹果,他想把苹果分成若干份,每份的重量相同,问他有多少种分法?2.呈现(10分钟)展示几个类似的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如:小红买了一些糖果,她想把这些糖果分给几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得到的糖果数量相同,问她有多少种分法?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解决一些类似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互相学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练习五第6~9题和思考题,了解“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运用转化和假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2.在不断练习和反思中,感受运用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
3.通过这些策略的运用,了解解题方法的多样性,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前面两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主要运用了哪些策略来解决问题的?(转化和假设的策略)你们学会了吗?今天老师想考一考大家对这两个策略的运用情况,你们能接受挑战吗?(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课)
二、练习应用
1.练习五第6题。
出示题目:要求先画图表示题意,再解答。
结合画的图进行分析:要求中、下层各放了多少本书?可以通过上层放书的数量100本,及所对应的份数5,先求一份的量是多少,再求中、下层各放了多少本书。
也可以引导学生从其他方面去思考,如把比转化成分数来解答。
2.练习五第7题。
结合图引导思考:根据货车的速度是客车的2∕3,可以想到相遇时货车行驶的路程也是客车行驶路程的2∕3,接着让学生在图上画一画,并解答。
3. 练习五第8题。
学生读题,出示右图:
先在图中表示出第二、三堆的白子和黑子。
学生动手画,教师巡视、辅导。
(学生可能在第二、三堆中把白子和黑子平均分,可让学生尽量避免这种特殊情况。
)
结合图帮助学生理解:第二、三堆中的白子合起来正好是完整的一堆棋子,也就是60枚,再加上第一堆中白子的数量,这样就解决了这一问题。
4. 练习五第9题。
出示题目和表格。
先假设两种球分别投中的个数,再通过试验调整找出答案。
学生独立完成。
5. 练习五思考题。
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己思考,独立解答。
6.课外了解。
(第32页“你知道吗”)
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数学,渗透国情教育,并思考解决。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了哪些新的收获?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策略在特定问题中的应用。
四、课堂作业:基础训练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