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师》(基础知识)第五章 品茗用水复习过程
- 格式:ppt
- 大小:2.94 MB
- 文档页数:26
茶艺师基础知识及技能知识点(总9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第一章职业道德一、基本知识长期职业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职业观念、职业良心、职业自豪感等职业道德品质。
1、必要性和作用:提高茶艺人员的道德素质、修养;形成茶艺行业良好的道德风尚;促进茶艺事业的发展。
2、基本准则:职业道德原则、热爱茶艺工作、不断改善服务态度。
二、职业守则热爱专业、忠于职守;遵纪守法,文明经营;礼貌待客,热情服务;真诚守信,一丝不苟;钻研业务,精益求精。
第二章茶文化基础知识一、中国用茶源流1、药用:《神农本草》、《食论》—东汉华佗、《本草拾遗》、《本草纲目》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神农本草》人饮真茶能止渴、消食、除痤、少睡、利尿、明目益思、除烦去腻,人固不可一日无茶—明代顾元庆《茶谱》《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陆羽《茶经》---世界最早的茶叶专着。
茶叶主要化学成分:目前已发现500多种,构成这些化学物质的基本元素已发现29种,有机化合物450种。
2、食用食用擂茶:生姜、生米、生茶叶(鲜茶叶),又名“三生汤”。
姜盐豆子茶:适量茶叶和炒香的黄豆、芝麻、姜、盐放入茶碗中直接开水沏泡而成。
3、饮用唐前饮茶、唐代饮茶、宋代饮茶、明代饮茶、清代饮茶等。
唐—饼茶、贡茶、吴兴紫笋茶,陆羽《茶经》,团茶、饼茶、蒸青散茶,江南为主产区。
明代以后,散茶替代团茶、饼茶,泡饮法;清代,与现代相似,六大茶类品类齐全,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茶叶出口国。
二、饮茶方法的演变烹、点、泡、当代饮法1、唐代烹茶:煎茶、庵茶、煮茶。
唐中叶-煎茶(饼茶),炙、碾、罗,加工成茶末再煎茶。
2、宋代点茶:茶兴于唐盛于宋,分茶。
3、明清泡茶:瀹(yue)茶法逐渐取代煎点法的主导地位。
4、当代饮茶:清饮、调饮、袋泡茶、罐装茶、冷饮。
三、中国茶文化精神广义:整个茶叶发展历程中有关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四个层次: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核心:茶道,中和、自然、清雅、明伦重点:茶艺四、中外茶俗中国茶俗1、擂茶:客家擂茶—古代文明的活化石2、镇巴烤茶:滋味浓厚、焦香浓郁,回味无穷。
茶艺师(五级)培训大纲一起学习一起分享本课程的培训的分为以下模块:1、茶叶基础知识2、中国茶文化基础知识3、茶叶选择与保管知识4、茶艺知识5、泡茶与品茶6、茶艺表演7、茶馆服务《茶叶基础知识》培训大纲一、基本要求1、了解茶叶的起源与基本发展过程2、了解我国茶叶分布范围和茶类特点3、了解茶树的特征、特性和采摘时间与方法4、了解茶叶分类及其制造技术二、培训要求与内容单元1 茶的起源培训要求1、了解发现茶的历史文献2、了解茶从药用到饮用的基本发展过程培训内容1、中国是茶叶原产地2、“茶”的称谓源于中国3、中国最早开始茶叶的栽培与加工单元2 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培训要求1、了解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2、了解我国茶区分布范围和适宜发展的茶类培训内容1、茶是我国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资料2、茶是茶农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3、我国茶区分布的范围单元3 茶树栽培培训要求1、了解茶树的特征2、了解茶树的特性3、了解茶叶的采摘时间和采摘方法4、了解茶叶的装运、验收与存放知识培训内容1、茶树的特征2、茶树的特性3、茶树的繁殖4、茶园的管理5、茶叶采摘祝考试顺利,金榜题名一起学习一起分享6、鲜叶的装运、验收与存放单元4 茶叶加工培训要求:1、了解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类的特点和种类2、了解茶叶制造技术3、了解再加工茶类的制造技术培训内容:1、制茶的演变2、茶叶分类3、茶叶制造技术4、再加工茶类制造三、课时分配表序号单元课时合计理论实训1茶的起源442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443茶树栽培444茶叶加工44总课时1616《中国茶文化基础知识》培训大纲一、基本要求1、基本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内涵2、了解中国茶文化形成、发展历史3、了解上海茶文化发展简史二、培训要求与内容祝考试顺利,金榜题名一起学习一起分享单元1 中国茶文化文化的内涵培训要求:1、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含义和结构内容2、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基本特征和特点3、了解中国茶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培训内容:1、文化与茶文化2、茶文化结构3、茶文化基本特征4、茶文化的特点5、中国茶文化与传统文化单元2 茶文化萌芽时期(魏晋南北朝)培训要求1、了解茶文化萌芽的物质基础2、了解茶文化萌芽的时代特点3、了解茶文化进入精神、文化领域的作用事例和表现培训内容:1、茶文化萌芽时期(魏晋南北朝)单元3 茶文化形成时期(唐代)培训要求:1、了解全国性饮茶风气形成的具体表现2、了解全国性饮茶风气形成的有利条件3、了解唐代茶文化形成的特殊原因培训内容1、茶文化形成时期(唐代)单元4 茶文化兴盛时期(宋代)培训要求1、了解“茶兴于唐盛于宋”的时代原因2、了解茶文化兴盛的显著特点培训内容:1、茶文化兴盛时期(宋代)单元5 茶文化的延续发展和再现辉煌时期培训要求:1、了解元明清三代的不同时代特点2、了解元明清三代茶文化各自主要特色3、了解再现辉煌时期的主要表现培训内容:1、元代茶文化主要特色2、明代茶文化主要特色3、清代茶文化主要特色4、茶文化再现辉煌时期(现代)单元6 上海茶文化发展简史培训要求:祝考试顺利,金榜题名一起学习一起分享1、了解上海建城以来茶文化发展概况2、了解上海茶文化的历史资源3、了解上海现代茶文化兴盛的主要表现和特点培训内容:1、上海建城以来茶文化概述2、上海茶文化的历史资源4、上海现代茶文化的兴盛三、课时分配表序号单元课时合计理论实训1中国茶文化的内涵442茶文化萌芽时期(魏晋南北朝) 443茶文化形成时期(唐代)444茶文化兴盛时代(宋代)445茶文化延续发展和再现辉煌时期446上海茶文化发展简史44总课时2424《茶叶选择与保管知识》培训大纲一、基本要求祝考试顺利,金榜题名一起学习一起分享1、了解名优茶的品质特征;2、掌握春、夏、秋茶及新茶、陈茶、劣变茶、假茶的鉴别知识;3、了解茶叶贮藏与保管知识。
品茗用水知识1.硬水的概念水质的软硬度是依水中所含钙、镁、盐类的浓度而定,其浓度每公升含150 毫克以上就是硬水,70~150毫克间就是中度硬水,超过300毫克以上称为极度硬水;凡含有较多量的钙、镁离子的水(即Ca2+、Mg2+ 的含量大于8mg/L)称为硬水。
泉水、溪水、江(河)水,多为暂时硬水,部分地下水为硬水。
重金属汞、砷、铅、钴、镉、铬等是水中主要的污染物。
2.软水的概念凡是不含或少含(即Ca2+、Mg2+ 的含量小于8mg/L)钙、镁离子的水称为软水,其浓度每公升含小于150 毫克,如雨水和雪水。
3.水温对茶汤的品质的影响陆羽最早提出三沸之说:“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
煮水要大火急沸,以水“二沸”泡茶最适宜。
古人将沸腾过久的水称为“水老”,此时溶于水中的二氧化碳挥发殆尽,泡茶鲜爽味大为逊色,茶汤颜色变得灰暗、涩味加重。
未沸滚的水,古人称为“水嫩”,也不适于泡茶,因水温低,茶中有效成分不易泡出,使香味低淡,而且茶浮水面,不便使用。
泡茶水温的高低,应因茶类而异。
花茶、普通红茶和中低档绿茶,用滚沸不久的100℃左右的水冲泡;乌龙茶、普洱茶和沱茶,则必须用100℃的沸滚开水冲泡,还要在冲泡前用开水烫热茶具,冲泡后在壶外淋开水,保持浸泡茶叶需要的温度。
4.冲泡绿茶的水温冲泡绿茶一般用80℃左右的水为宜,名优绿茶用75℃左右的水冲泡即可。
5.冲泡红茶的水温冲泡红茶一般用90℃左右的水,冲水后须马上加盖焖茶,以保持红茶品质的芬香。
6.冲泡乌龙茶的水温冲泡乌龙茶必须用95℃以上的水,现开现泡。
水温低时,轻焙火比足火的影响会小些。
7.冲泡普洱茶的水温冲泡普洱茶水温要高,一般要用95℃以上(95℃~100℃)的沸水冲泡。
细嫩、陈期较短的生茶,水温可稍低(95℃左右);成熟度较高、陈期较长的老茶和熟茶水温要高,不但要用100℃的二沸之水冲泡,还要在壶外浇淋开水,以提高壶温,逼发茶香。
茶艺基础知识茶艺,萌芽于唐,发扬于宋,改革于明,极盛于清,可谓有相当的历史渊源,自成一系统。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茶艺基础知识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茶艺基础知识——泡茶用水的选择一、古代人对泡茶用水的看法最早提出水标准的是宋徽宗赵佶,他在《大观茶论》中写道:“水以清、轻、甘、冽为美。
轻甘乃水之自然,独为难得。
”后人在他提出的“清、轻、甘、冽”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个“活”字。
古人大多选用天然的活水,最好是泉水、山溪水;无污染的雨水、雪水其次;接着是清洁的江、河、湖、深井中的活水及净化的自来水,切不可使用池塘死水。
唐代陆羽在《茶经》中指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瀑涌湍漱勿食之。
”是说用不同的水,冲泡茶叶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只有佳茗配美泉,才能体现出茶的真味。
二、现代茶人对泡茶用水的看法认为“清、轻、甘、冽、活”五项指标俱全的水,才称得上宜茶美水。
其一,水质要清。
水清则无杂、无色、透明、无沉淀物,最能显出茶的本色。
其二,水体要轻,北京玉泉山的玉泉水比重最轻,故被御封为“天下第一泉”。
现代科学也证明了这一理论是正确的。
水的比重越大,说明溶解的矿物质越多功能。
有实验结果表明,当水中的低价铁超过0.1ppm时,茶汤发暗,滋味变淡;铝含量超过0.2ppm时,茶汤便有明显的苦涩味;钙离子达到2ppm时,茶汤带涩,而达到4ppm时,茶汤变苦;铅离子达到1ppm时,茶汤味涩而苦,且有毒性,所以水以轻为美。
其三,水味要甘。
“凡水泉不甘,能损茶味。
”所谓水甘,即一入口,舌尖顷刻便会有甜滋滋的美妙感觉。
咽下去后,喉中也有甜爽的回味,用这样的水泡茶自然会增茶之美味。
其四,水温要冽。
冽即冷寒之意,明代茶人认为:“泉不难于清,而难于寒”,“冽则茶味独全”。
因为寒冽之水多出于地层深处的泉脉之中,所受污染少,泡出的茶汤滋味纯正。
其五,水源要活。
“流水不腐”现代科学证明了在流动的活水中细菌不易繁殖,同时活水有自然净化作用,在活水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含量较高,泡出的茶汤特别鲜爽可口。
茶艺师初级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茶艺即泡茶的技艺和品茶的艺术,它是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茶艺学是随着茶文化的发展以及茶艺师职业认证的推行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性学科,是为提高生活情趣,提升综合素质而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程。
本课程主要是以茶艺为主线,以茶和食品科学为基础,系统介绍国内外饮茶习俗以及饮料调制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多种茶叶泡饮方式,培养其相当高级茶艺师的技能。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理论知识方面:是在《茶艺学1》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拓宽知识面,安排在《茶艺学1》后学习的课程。
因此主要介绍国内外茶叶的主要泡饮方式以及饮料调制技术。
实验技能方面:掌握茶饮料调制有关技术。
3、课程教学改革是从茶文化学独立出来的课程,为新开课程。
二、教学大纲内容(一)课程理论教学第一章国内外饮茶习俗及主要茶艺介绍第一节:不同民族的饮茶习俗第二节:主要茶艺形式:中华茶艺(文人茶艺、宫廷茶艺、民俗茶艺、禅宗茶艺)、日本茶道、韩国茶礼本章的重点、难点:文人茶艺、日本茶道建议教学方法:此部分应与实验课有机结合思考题:各主要茶艺形式的特点是什么?第二章饮料调制技术及调制茶介绍第一节:饮料调制基本原理第二节:各种配料茶介绍:枸菊茶,擂茶,奶茶、冰茶,果味茶等第三节:花草茶介绍本章的重点、难点:饮料调制的基本原理建议教学方法:透彻介绍饮料调制的基本原理,并选取有代表性的调制茶介绍。
思考题:饮料调制的基本原理是什么?2、什么叫花草茶,主要有哪些类型?(二)课程实验教学本课程实验学时共设6个实验,分别如下:实验一观看茶艺表演录象通过观看茶艺表演的录象使学生初步了解各种不同茶艺的表演方式。
实验二枸菊茶冲泡技艺训练训练枸菊茶冲泡技艺,掌握其独特的冲泡方式。
实验三擂茶冲泡技艺训练训练擂茶冲泡技艺,掌握其独特的冲泡方式。
实验四奶茶、冰茶冲泡技艺训练训练奶茶、冰茶冲泡技艺,掌握其独特的冲泡方式。
实验五果味茶冲泡技艺训练训练果味茶冲泡技艺,掌握其独特的冲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