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公开课)
- 格式:ppt
- 大小:622.50 KB
- 文档页数:21
课题:《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与解读【课标要求】课程标准与本节对应的“内容要求”是:“阐明有性生殖中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使得子代的基因型和表型有多种可能,并可由此预测子代的遗传性状”。
基于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事实和数据,运用归纳、演绎等科学思维方法,进行提出假说、构建模型、模拟实验、建构概念等教学活动:按照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分析问题,透过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现象来看分离定律的本质,从中体验科学探索讨程,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形成“有性生殖中基因的分离和重组导致双亲后代的基因组合有多种可能”的初步认识。
【课标解读】本节的“问题探讨”通过红、蓝墨水混合的比喻,来说明融合遗传的含义,其意图是引导学生依据日常生活经验类比遗传现象,暴露学生的错误概念,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以此产生融合遗传是否合理的疑问。
在问题中,教材引导学生分析红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后,子代的豌豆花会是什么颜色。
这是本节将要学习的豌豆的7对相对性状之一,这样就将“问题探讨”情境中创设的问题与本节内容联系在一起,为进一步理解本节所述的孟德尔的颗粒遗传观点埋下伏笔。
二、教学内容与分析【教材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由“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分离定律”四部分内容构成,是遗传学的基本规律也是学习遗传与进化的基础。
本节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即按照孟德尔的探索过程由现象到实质,层层深入地展开的,体现了学科内在逻辑性与学生认识规律的统一。
其内容理论性强,逻辑严密,是发展学生科学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探究能力,学习科学史和科学精神的良好载体。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学过花的结构及发育,了解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等知识,但是学生缺乏遗传细胞学基础,即学生还没学习减数分裂的知识,这反而有利于学生人从孟德尔的角度出发,创造性的分析解决问题。
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册《第1节盂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第2课时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一、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1.实验目的通过模拟实验,理解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的随机结合与性状之间的数量关系,体验孟德尔的假说。
2.模拟内容用具或操作模拟对象或过程甲、乙两个小桶雌、雄生殖器官小桶内的彩球雌、雄配子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3.操作步骤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1)彩球组合类型数量比:DD∶Dd∶dd≈1∶2∶1。
(2)彩球组合类型之间的数量比代表的是显、隐性性状数量比:显性∶隐性≈3∶1。
注意事项(1)盛放彩球的容器最好为圆柱形小桶或其他圆柱形容器,以便摇动时彩球能够充分混匀。
(2)彩球的规格、质地要统一,手感要相同,以避免人为的误差。
(3)每个小桶内两种彩球的数量必须相等。
(4)每次抓取时要闭上眼睛,左手随机抓取甲桶内彩球,同时右手随机抓取乙桶内彩球,避免从一个小桶内同时抓取两个彩球。
做完一次模拟实验后,将彩球放回原桶(切记不能将两个桶中的彩球相混),必须充分摇匀彩球,再做下一次模拟实验。
(5)要认真观察每次的组合情况,记录统计要如实、准确;统计数据时不能主观更改实验数据。
(6)要重复进行实验,这样才能接近理论值。
阅读教材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相关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为什么每个小桶内的两种彩球必须相等?提示杂种F1(Dd)产生比例相等的两种配子。
2.实验中,甲、乙两个小桶内的彩球数量都是20个,这符合自然界的实际情况吗?提示不符合。
自然界中,一般雄配子的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的数量。
3.为什么每次把抓出的小球放回原桶并且摇匀后才可再次抓取?提示为了使代表雌雄配子的两种彩球被抓出的机会相等。
4.理论上,实验结果应是:彩球组合DD∶Dd∶dd=1∶2∶1,但有位同学抓取4次,结果是DD∶Dd=2∶2,这是不是说明实验设计有问题?提示不是。
DD∶Dd∶dd=1∶2∶1是一个理论值,如果统计数量太少,不一定会符合DD∶Dd∶dd=1∶2∶1的理论值,统计的数量越多,越接近该理论值。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1课时分离定律的发现(基础+提升+情境训练,3层提升)1.下列对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B.豌豆花是单性花,花比较大,杂交时容易操作C.豌豆具有一些稳定的、容易区分的性状D.豌豆花在未开放时就完成受粉解析:B 豌豆自花传粉,这样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A正确;豌豆花比较大,杂交时容易操作,但豌豆花是两性花,B错误;豌豆具有一些稳定的、容易区分的性状,易于进行观察,C正确;豌豆花是两性花,在花未开放时,它的花粉会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的柱头上,从而完成受粉,D正确。
2.(2023·江门高一期中)在进行豌豆杂交实验时,为避免其自花传粉,孟德尔采取的措施是( )①花蕾期,不去雄蕊②花蕾期,去雄蕊③去雄后,套上纸袋④去雄后,不套纸袋⑤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物的花粉涂在雌蕊的柱头上⑥待花成熟时,拿开纸袋任其在自然状况下传粉受精A.②④⑥B.①③⑥C.②③⑤D.②③⑥解析:选C 本题主要考查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势。
由于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在开花前(花蕾期)已完成受精作用,所以必须在花蕾期对母本进行去雄,①错误、②正确;去雄后需套上纸袋,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③正确、④错误;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物的花粉涂在去雌蕊的柱头上完成杂交过程,⑤正确;杂交实验需采集另一株植物的花粉涂在去雌蕊的柱头上,⑥错误。
所以②③⑤正确。
3.(2023·四川内江资中二中月考)下列关于遗传学基本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豌豆和玉米在自然条件下分别发生自交和杂交B.子一代显现出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未显现出的性状为隐性性状C.对于植物而言,不只有自花传粉属于自交,有些异花传粉也属于自交D.表现显性性状的个体自交,后代一定表现显性性状解析:选C。
豌豆花是两性花,其传粉方式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自然条件下通常发生自交;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自然条件下可以发生自交和杂交,A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