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歌词三首》结构层次

《歌词三首》结构层次

《歌词三首》结构层次
《歌词三首》结构层次

《歌词三首》结构层次

我的中国心:

“中国心”,在《我的中国心》歌词中是一个反复吟唱的“主题词”。人有国籍之分,并没有心分国籍的说法。毫无疑问,“中国心”,也就是心中永远装着祖国,永远念着祖国。这一说法,寄托着身在异国他乡的海外游子对祖国的一片深情。也是全文的感情线索。

歌词的内容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1至4行),海外赤子有一颗不变的中国心。

第二层(第5至第16行),祖国永远在海外赤子的心中。

第三层(第13至16行),海外赤子爱国之心永远不变。

在希望的田野上:

《在希望的田野上》全诗以感情为线索,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1至8行),歌唱家乡。

第二层(第9至11行),歌唱理想。

第三层(第17行至24行),歌唱未来。

黄河颂:

《黄河颂》以“我”为抒情主体,由黄河的形象,写到黄河的精神,由“我”的“望”,写到“我”对黄河的赞颂,再写到“我们”的决心。全诗—气呵成,激情澎湃,气贯长虹。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从“我”到“南北两面”),写“我”所看到的黄河形象,突出了黄河不可阻挡的气势。诗歌由“我”落笔,由“我”的“望”引出对黄河形象的描写,这样不仅和下两层的内容紧密相承,而且也紧扣题目的“颂”字。而“我”所站的“高山之巅”,又从侧面表现了黄河的气势。诗人描写黄河形象,不重在写“形”(尽管也有“金”写色,“九曲连环”写形),而重在写黄河的动态,“滚滚奔向东南”“掀起”“劈”一系列动作,着墨不多,却把黄河的气势表现得十分充分。

第二层(由“啊!黄河!”到“发扬滋长”),从三个角度讴歌黄河的伟大精神。一是把黄河比喻成“民族的摇篮”,一是把黄河比喻成“民族的屏障”,一是把黄河比喻成“民族的伟大精神”。写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呵护了中华民族,在精神上滋润了中华民族,由衷地歌颂了黄河的伟大。三者都用“啊!黄河!”领起,条理分明,充满激情。

第三层(最后四行),表达祖国儿女的决心。这一层,诗人用直白的语言表达了祖国儿女的决心。采用这样直接抒情的手法,和全诗的气韵格调保持一致,同时,也是由诗的主题和特定的时代背景决定的。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26课《月光曲》课后复习检测及参考答案_New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26课《月光曲》课后复习检测及参考答案

第26课《月光曲》复习检测及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点点记 一、我能把字写漂亮(看拼音,写词语)。 二、一锤定音(在带点字正确的读音后画“√”)。 恬静(qiàtián)证券(juàn quàn) 弹琴(tán dàn)曲子(qūqǔ) 散步(sǎn sàn)飞奔(bēn bèn) 三、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卷()盲()茵()腊() 券()育()菌()蜡() 四、词语连线。 清秀的小路微弱的浪花 幽静的面容雪亮的烛光 清幽的神情美妙的感情 恬静的月光深沉的亲生 五、臭味相投(写近义词)。 幽静()随便()陌生() 纯熟()仿佛()著名()

3.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5.姑娘赶紧连忙站起来让座。(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十、要点扫描(课文回放)。 讲述了__________著名音乐家__________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作者借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既表现了音乐家____________________,又表现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更要依靠____________________。文章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一炉,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 综合能力日日新 十一、理解感悟。 (一)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 ①皮鞋匠静静地听着。②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③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④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⑤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⑥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⑦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⑧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1.第二段文字向我们展现了哪三幅画面?

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26课 全神贯注 同步测试C卷

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26课全神贯注同步测试C卷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带着问题来读书。 (共2题;共5分) 1. (2分)你认为“推敲”的含义应该是() A . 推门和敲门。 B . 把推门改成敲门。 C . 对文章或问题反复思考和琢磨。 2. (3分)读读下列句子,体会省略号的用法。 A、用于说话中间,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B、用于引文的省略 C、用于列举的省略 ①罗丹皱着眉头,说:“啊!不,还有毛病……左肩偏了点儿,脸上……对不起,请等一等。”他立刻拿起抹刀,修改起来。________ ②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________ ③“呜卟,呜卟,呜……”________ 二、把正确读音用“____”画出来。 (共4题;共22分) 3. (4分)看拼音写词语 zhì yǒuào dì lìzhù hèjié zu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6分)把下面错乱排列的句子整理通顺 ________它放射出万道霞光,把四周的云朵都染成玫瑰色的。 ________为了看日落,我登上了顶楼。

________又一会儿,夕阳忽地全落下去了,只剩下红色的晚霞在天边飘浮,就像一群仙女,穿着粉色的纱裙在天际漫步。 ________向西眺望,只见一轮红日悬挂在天边。 ________一会儿,夕阳渐渐下坠了,不那么耀眼,显得更红艳了。 ________观看了日落的情景,我不禁赞叹:“多么美啊!” 5. (8分)看拼音,写词语。 diāo sùyāo qǐng hē zuìxiānq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ào qiàn dàn shēng duān xiáng zhòu mé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4分)读句子,理解划线词语的含义,再造句。 ①法国大雕塑家罗彤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他家里做客。饭后,罗丹带着这位挚友参观他的工作室。 含义:________。 造句:________。 ②茨威格不禁拍手叫好,他向罗丹祝贺,祝贺又一件杰作的诞生。 含义:________。 造句:________。 三、多音字巧组词。 (共1题;共6分) 7. (6分)选择正确的读音。 挚友________(A.zhì B.zì) 打扰________(A.lǎo B.rǎo)

主题一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主题一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主题内容要求生物体 的结构 层次 细胞是生命活 动的基本单位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Ⅱ 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Ⅱ多细胞生物体 的结构层次 细胞分裂、分化成生物体的不同组织Ⅱ 绿色开花植物体和人体的结构层次Ⅰ网络导图 考点扫描 1.显微镜的构造、作用和使用显微镜观察动植物细胞 2.临时装片的制作、动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3.细胞分裂的过程、分化的意义 4.人体和绿色开花植物体的基本组织 5.生物体的器官、系统,动植物体结构层次的异同比较 考点梳理 一、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显微镜的构造及功能 (1)c和e的作用是放大物像。 (2)d的功能是调换物镜。 (3)调节光线强弱的是[f]遮光器和[g]反光镜。 (4)a与b的功能是调焦距。 2、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图解见下页) c: 目镜 d: 转换器 e: 物镜 f: 遮光器 g: 反光镜 a: 粗准焦螺旋 b: 细准焦螺旋

【点睛】 显微镜 操作步骤七字诀 一取二放三安装, 四转低倍五对光, 六上玻片七下降, 八升细调找物像。 看完低倍找高倍, 九退整理镜归箱。 二、构成动植物体的细胞 1.观察口腔上皮细胞 擦(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滴(滴生理盐水)→漱(清水漱口)→刮(刮取口腔上皮细胞)→涂(把口腔上皮细胞涂到生理盐水中)→盖(盖玻片一侧先接触液滴,再缓缓放下)→染(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对侧引流)。 2.动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3.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擦(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滴(滴清水)→撕(撕取内表皮)→展(展平内表皮)→盖(盖上盖玻片)→染(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碘液_,用吸水纸从盖玻片对侧引流)。

七年级生物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本专题课标要求和复习建议 精题解析 例1、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能在视野中看到细胞数目最少和视野最亮的镜头组合是( ) ⑴目镜15×,物镜10× ⑵目镜10×,物镜10× ⑶ 目镜15×,物镜25× ⑷ 目镜10×,物镜25× A ⑴⑵ B ⑷⑴ C ⑶⑵ D ⑶⑷ [解析] 选C , 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时,看见的细胞体积越大、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暗; ⑵放大100倍,倍数最小,⑶放大375倍,倍数最大。 例2、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时,甲、乙、丙、丁、戊是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右边两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植物细胞,要将图1转换为图2,将细胞甲进行重点观察,下列A 、B 、C 、D 四种操作顺序中,正确的应是( )。甲、转动粗准焦螺旋。乙、转动细准焦螺旋。丙、调节光圈。丁、转动转换器。戊、移动玻片。 A . 甲→乙→丙→丁。 B .丙→丁→乙。 C .戊→甲→丁→丙→ 乙 。D .丁→戊→甲→丙

[解析]:应选C。将图1转换为图2,所观察的细胞甲移到了视野中心且放大了,像变暗了。显微镜中成的像是倒像,视野中的细胞甲看上去是在左上方,实际观察的实物却是在玻片的右下方。高倍镜下看到的视野比低倍镜下看到的视野范围要小,应将细胞甲向右下方移动到视野中心,才能再放大观察到,应将玻片向左上方移动。正确操作是先移动玻片,使所观察的细胞甲移到了视野中心,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再转动转换器使物镜对准通光孔中心,再调节光圈使光线暗些,再转动细准焦螺旋,将物象调清晰。 例3、一块完整的肱二头肌属于() A细胞B组织C器官 D 系统 [解析]选C,一块完整的肱二头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肌腱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肌腹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在肌腹中还有血管和神经等,一块完整的肱二头肌由四种基本组织构成,并具有收缩的功能,所以属于器官。 例4、下列结构中属于植物组织的是() A洋葱叶B虎克观察到的细胞C肺癌细胞 D 洋葱鳞片叶的表皮 [解析]选D,植物的组织是由许多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结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上述选项中,A是植物的器官,B是不具有生命的细胞壁;C是动物细胞;D是由许多形态,结构相似的细胞结合在一起并具有保护内部幼嫩部分的功能,所以属于植物的保护组织。 典题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 1、用显微镜观察变形虫要进行对光,首先要使几个结构成一条直线,这几个结构是() A、目镜、物镜、通光孔、反光镜 B、目镜、镜筒、物镜、反光镜 C、物镜、光圈、目镜、镜座 D、物镜、目镜、转换器、平光镜 2、在“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结构”的活动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对光时,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B、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意看目镜内的物像。 C、为了使物像更加清晰,应微调细准焦螺旋 D、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内可以观察到细胞壁,细胞核等结构 3、某同学在一个视野中看到一行细胞(右图),此时显微镜镜头的读数是“10 ×”和“10×”,如果将镜头换成“10×”和“40×”,那么在一个视野中可 以看到的细胞数目是() A 1个 B 2个 C 4个 D 8个 4、观察临时装片是,视野里出现污点,移动装片和目镜时,污点不能移动,那 么污点很可能在() A 反光镜上 B 目镜上C装片上D物镜上 5、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步骤是() ①用镊子缓慢地盖上盖玻片;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③用消毒牙签在口腔测壁上轻轻地刮取少量的细胞;④擦净载玻片和盖玻片;⑤将所取材料均匀涂抹在一滴生理盐水的中央;⑥染色 A ④②①③⑤⑥B④②③⑤①⑥ C ④②③①⑥⑤ D ④①②③⑤⑥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教案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2.说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 (二)能力目标 通过模型等的使用,能将细胞分裂这个肉眼无法直接观察的过程具体化。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关注细胞分裂与生命现象的关系,以及细胞分裂的研究在防治癌症等方面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 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三、教学难点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染色体模型。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图片展示:大象、小鼠。 我们都知道,几乎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所组成的,那么,你能从细胞的角度来推测一下大象和小鼠体积差异如此大的原因吗?展示数据:大象和小鼠的细胞直径。 学生思考讨论后得到结论:生物体个体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细胞的数量,而不是细胞的大小。个体的大小与细胞的数量成正比。 那生物体是通过什么方式增加自己的细胞数量的呢? 引出课题: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设计意图】巧设疑问,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层层递进发问,使学生对问题的认知逐渐从现象到本质。 (二)细胞分裂过程 1.出示图片:植物细胞分裂过程。描述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最终得到结论: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

【设计意图】对细胞的分裂过程进行整体感知。 2.出示图片并提问:细胞分裂过程中,遗传物质是如何变化的?观察图片差异并找到正确答案。明确细胞在分裂的时候遗传物质是需要再复制一份的。 3.讲解物质准备期细胞内发生的变化。明确物质准备期的变化,染色体复制实质上是DNA进行了复制。 4.出示细胞分裂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细胞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细胞内发生的变化。认真观察,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染色体形态以及数量的变化。 5.出示植物细胞分裂完整视频。强化认识细胞核内染色体的形态以及数量的变化。 6.引导学生利用教具模拟完成染色体的形态以及数量的变化。进一步加深对细胞分裂过程的认识。 【设计意图】利用图片、视频、教具等教学资源,深入浅出,突破难点。 (三)细胞分裂的意义 1.由克隆羊“多莉”引出细胞分裂的意义。在教师引导下试着总结:细胞分裂使亲子代细胞之间保持了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对于生物的遗传有重要意义。 2.由学生自身的变化引出细胞除了可以进行分裂之外还会生长。明确细胞生长就是细胞体积变大。 3.细胞能无限长大吗?出示表格。计算并总结规律,最终得到结论:随着细胞的生长,相对表面积(表面积与体积比)变小,满足不了细胞吸收营养物质的需要,因此细胞不能无限度长大。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明确细胞分裂的意义。 (四)知识拓展 阅读教材“脱缰之马”──癌细胞。 【设计意图】关注细胞分裂与生命现象的关系,以及细胞分裂的研究在防治癌症等方面的价值。 六、板书设计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细胞分裂过程:细胞核先分裂,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 染色体的变化:分裂时染色体数目加倍;分裂时平均分配进入两个新细胞;新细胞与原细胞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第26课《月光曲》同步练习B卷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第26课《月光曲》同步练习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1题;共101分) 1. (5分)对号入座。 熟:A植物的果实等完全长成、B(食物)加热到可以食用的程度、C因常见或常用而知道得清楚、D熟练、E程度深 ①我和小明一起长大,彼此之间很熟。________ ②这是我深思熟虑之后的决定。________ ③“熟能生巧”,所以你一定要反复练习。________ ④稻子熟了,田野里一片金黄。________ ⑤饭熟了,妈妈叫我起来吃早饭。________ 2. (6分)词语巧搭配。 ________的烛光________的月光 ________的浪花________的琴声 ________的意志________的小路 3. (4分)读拼音写词语 pǔxiěqīng yōu táo zuìtián jì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6分)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结尾________清醒________纯熟________ 微弱________微波粼粼________喧嚣________ 5. (8分)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 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________站起来问________先生________您找谁________走错门了吧________贝多芬 说________不________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________ 6. (6分)加偏旁,组新字,再组词。 亻+我=俄俄国 饣+我=________ ________ 亻+仑=________ ________ 讠+仑=________ ________ 7. (6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月光曲》是________国音乐家________谱写的。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________》,它是电影《________》的主题歌。 ③《义勇军进行曲》是音乐家________谱曲,并由戏剧家________作词的。 8. (4分)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十分熟练。反义词:生疏。________ ②细小的水波清澈明净。________ ③文中指大的波浪翻腾激荡。________ ④沉醉在某种境界或感受之中。________ 9. (4分)认真读读这些拼音,相信你会写出相应的词语。

七年级科学上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知识点

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 秋季 第一学期 普通光学显微镜示意图 最新2020-2021学年秋季 七年级科学上册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名 称 作 用 图 示 目 镜 接近眼睛的镜头 放大标本 和成像 说明: 1、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放大原理) 光线→反光镜→遮光器→通光孔→标本(要透 明)→物镜(第一次放大成倒立的实像)→镜 筒→目镜(再次放大成倒立的虚像)→眼 2、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 (1)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成“反比”关系 (2)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成“正比”关系 3、在高倍物镜下,看到的视野是小而暗,细胞 是大而少;而在低倍物镜下,看到的视野是 大而亮,细胞是小而多。 4、物镜放大倍数越大,物镜与玻片的距离越小; 物镜放大倍数越小,物镜与玻片的距离越大。 物 镜 接近玻片的镜头 镜 筒 上面装目镜,下面连转换器 转换器 上面装有1~3个倍数不同 的物镜,用于调换物镜 载物台 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 通光孔 在载物台中央,使光线通过 压片夹 固定玻片标本 遮光器 上面有大小不同的光圈,能调节光线强弱。(光线强时,调小光圈;光线弱时,调大光圈) 反光镜 反射光线,调节光线强弱。 (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 弱时,用凹面镜) 粗准焦 螺 旋 转动时,镜筒升降 的幅度大 调 节 焦 距 细准焦螺 旋 转动时,镜筒升降 的幅度小 镜 臂 提握显微镜的部位 镜 柱 支持镜身 镜 座 稳定镜身

二、有关显微镜与实验方面的知识: 三、玻片标本的种类与制作方法:

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 秋季 第一学期 涂 片 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的 血液涂片等 装 片 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起少量的材料制成的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等 四、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胞结构是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结 构 功 能 图 示 细 胞 壁 位于细胞最外层,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 细 胞 膜 紧贴于细胞壁内侧一层极薄的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 (细胞膜在显微镜下看不清楚) 细 胞 质 位于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物质,具有液泡【液泡中含有细胞液,细胞液中又含有有机酸、糖类和色素等物质】;线粒体和叶绿体等。细胞质具有流动性,能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是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 细 胞 核 位于细胞中,内含染色体,是细胞生命 活动的控制中心。具有储存、复制遗传物质(DNA ),与遗传有关,称为遗传信息库。 动物细胞的基本结 构和功能 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构 成。功能:与植物细胞相对应的结构相同。 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 区别 相 同 点 动、植物细胞都具有 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在细胞质中都有线粒体。 不 同 点 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在自然界中,除病毒外(无细胞结构的生物),一切生物体(包括人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所以说:“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五、细胞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主要区别: 类 别 区 别 举 例 有 机 物 分子比较大、含有碳、易燃烧 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等 无 机 物 分子比较小、一般不含碳、不易燃烧 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等 六、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 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气,同时, 将吸收的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场所) 细胞里的有机物在线粒体中被氧化分解成为二氧化碳和水, 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

(七年级生物教案)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七年级生物教案 课时:2 课型:新知识课 教学目标: 1、 1、说出器官、系统等的关键属性 2、 2、区分植物体的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 3、 3、说出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名称和功能 4、 4、说出人体的结构层次,初步建立生物体具有不同层次有结构与层次组成的理念 5、 5、了解显微技术与科学的发展,了解技术和工具创新对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6、 6、学习团队合作的技能 教学重点:被子植物的六大器官,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组成 教学难点:器官、系统及结构层次的形成 教学准备:消化系统工作的游戏、人体模型、图片 教学方法:由复习叶的结构组成引入器官的概念分别分析植物体的器官和动物的器官组成。用游戏完成消化系统的教学再引出八大系统的协调工作,总结得出生物体的层次结构,最后学生自学“显微技术与科学的发展”。 课时1 教学过程: 引入:生物体大多由细胞构成,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单细胞生物只有一个细胞,个体微小,所有生命活动都在一个细胞内完成,而多细胞生物体内有很多细胞,各个细胞的形态、功能一样吗?是不是简单地堆在一起呢? 复习植物组织和动物四大基本组织的功能及分布。 图:叶的结构和皮肤结构

师:让学生分别说出它们各由哪些组织构成 师:通过观察,得出叶和皮肤都由多种组织构成,而且各个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组合,使叶和皮肤具有一定的功能,我们把叶和皮肤称为器官。 问:你知道被子植物有哪些器官吗?这些器官都由什么组织构成?分别有什么功能? 图:被子植物简图 学生:讨论、回答 师:归纳 问:一个苹果是一个器官吗?苹果皮是器官吗?苹果籽是器官吗?苹果营养丰富,帮为营养器官,对吗? 生答: 师:果实不能制造或吸收,运输营养所以不是营养器官,但是却跟繁殖下一代有着直接关系,我们把它归为生殖器官。 问:那么被子植物中还有其它的生殖器官吗?说明理由。 生答:花(内有胚珠) 果实(有种子) 种子(繁殖下一代) 问:六大器官中除了跟繁殖下一代有关的三大生殖器官外,还有三大器官:叶、茎、根它们也同属于一类,你可以给这一类命名吗? 生答: 师:我们将这三大器官称为营养器官,你知道为什么吗? 生答:叶(利用光全作用制造营养) 茎(输送营养,让植物的各个部分得到营养) 根(吸收水和无机盐) (师生共同归纳由一个受精卵到参天大树的过程) 板书:细胞(分裂、生长、分化)——组织——器官——植物 过渡:植物由细胞构成组织,再构成器官,动物也是这样一层一层构成的。动物有四大组织,人体体内,各组织也有序排列组成一定的结构,完成一定的功能,如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你知道人体中哪些有四大组织构成的器官吗?请在p.71页写出。 学生:写人体器官 生答:

第26课红军长征教案

第26 红军长征教案 第26红军长征教案 [教学过程] .教师在导入新时,可以带领学生朗读毛泽东的诗《七律长征》,略加解释。指出毛泽东在诗中提到的五岭、乌蒙、金沙、大渡桥、岷山等地,只是红军长征经过的万水千山的一部分,设问“红军长征经过了哪些地方?经历了怎样的艰难险阻?为什么能取得长征的胜利?”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情境,激发兴趣,启动思维。 2学习长征的开始时,学生可能会提出红军为什么要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的问题,教师可以联系前一学习的红军粉碎国民党军队四次“围剿”的内容,指出胜利的原因;而由于博古、李德的错误指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不得不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应特别指出是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的。 3.要用好本和地图册上的红军长征示意图,有条的学校也可以制作多媒体。通过使用图,多媒体可以设计动态的长征路线,让学生自己去“重返长征路”,找到中央红军经过的省份,越过的山脉、江河,真正体会红军经历万水千山,

行程二万五千里,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长征。 4.本有几处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内容,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还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如分析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到遵义会议召开时14年的时间里,主要领导换了几任,先后出现了“左”的或右的错误,经受了大革命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等重大挫折;从193年遵义会议到1949年也是14年,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建立了新中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理解遵义会议的深远意义。 .要充分挖掘内外程资源。如结合语文学过的《七根火柴》等文,选择、运用相关音像资料配合教学。 [教学方法] .指导学生回忆、联系已学的四次反“围剿”知识,阅读楷体字关于博古、李德错误的军事指挥及危害,比较胜利和失利的原因。 2.在学习战争、战役等有关军事斗争的历史时,指导学生一定要掌握读图、用图的基本要求。本要按长征路线,依次找到红军经过的省份、江河,找到重要地名(地点),了解发生在那里的历史事。 3.在分析重大历史事的意义时,要教会学生分析的方法,如比较、联系等。要注意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用发展

【人教版】生物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生物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知识点归纳 一、选择题 1.生物体的不断长大,要靠细胞数目的增加,即细胞分裂。下列各项,不发生在植物体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是() A.遗传物质的复制 B.形成新的细胞壁 C.两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母细胞的一半 D.细胞质被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细胞分裂,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详解】 A.在细胞的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先经过复制数量倍增,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的细胞中,使新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与亲代细胞保持一致,A不符合题意。 B.植物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B不符合题意。 C.细胞分裂后,新形成的细胞和原细胞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遗传物质是DNA,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因此新细胞和原细胞的染色体也是一样的,C符合题意。 D.细胞分裂的过称为:先是细胞核一分为二,接着细胞质一分为二,最后在两个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掌握细胞的分裂过程是本题解题关键。 2.使用显微镜的正确步骤是() ①对光,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 ②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下降 ③放置玻片标本,用压片夹压住 ④取出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安装镜头 ⑤转动粗、细准焦螺旋,看清物像 A.①②③④⑤B.④①③②⑤C.④①②③⑤D.④③①②⑤【答案】B 【解析】 【分析】 使用显微镜的正确步骤是取镜→安放→对光→观察→清洁→收镜。 【详解】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3.取一个成熟的番茄果实,用开水烫一烫,然后依次进行观察,首先撕下最外面的一层表皮,然后看到里面肥厚多汁的果肉,若仔细观察会发现里面还有一丝丝白色的“筋络”。下列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A.撕下的表皮属于上皮组织 B.肥厚多汁的果肉属于营养组织 C.白色“筋络”中有输导组织 D.白色“筋络”中有机械组织 【答案】A 【解析】 【分析】 植物的主要组织有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等,各具有不同的功能。【详解】 番茄果实的表皮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表皮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具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A错误。 表皮以内的果肉储存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属于营养组织,B正确。 番茄内有一丝丝的白色“筋络”,这些“筋络” 是由导管和筛管组成,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属于输导组织,C正确。 机械组织多由一些厚壁细胞组成,起支持作用。白色“筋络”中也含有机械组织,D正确。【点睛】 把握植物组织的类型和特点是解答的关键。 4.在使用显微镜练习观察字母“e”的装片时,看到的物像应该是() A.e B.C.D. 【答案】D 【解析】 【分析】 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 【详解】 显微镜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后,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像了。在使用显微镜练习观察字母“e”的装片时,看到的物像是“e”旋转180度后得到的是“?”。 故选:D。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显微镜成倒立的像。 5.甲乙丙丁分别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番茄果肉细胞、口腔上皮细胞和叶的下表皮结构示意图,分析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六年级上册语文26课《月光曲》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26课《月光曲》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纯熟、陌生、清幽、琴键、陶醉、苏醒、波光粼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九自然段。 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4.体会写实和联想相结合的写法,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教学难点】 贝多芬的感情变化的原因,因为它关系到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激情来自何处,这一点课文没有具体的答案,需要老师精心设计,才能突破难点。 【教学准备】 1.搜集贝多芬的相关资料 2.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简介作者。 1.同学们,你们知道著名的钢琴曲《月光曲》吗?它是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你们知道贝多芬吗?学生结合自己掌握的资料,陈述自己的观点。 教师总结归纳: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出生于1770年,1827年逝世。他从小就

表现非凡的音乐才华,十岁举行公开音乐会,十二岁开始作曲。他生活在封建统治最黑暗的年代,家境贫寒,受尽磨难,对劳动人民十分同情,对专制暴政无比憎恨。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举世闻名的音乐作品,《月光曲》就是其中的一首。 2.关于《月光曲》的谱写还有一个传说,那就是课本上的第28课《月光曲》。 3.板书课题。学习课文就可以了解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故事,还可以从中初步认识贝多芬是一位怎样的音乐家。 二、初读课文,梳理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阅读课文,思考: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几首曲子?是哪几首? 3.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情况。 教师重点提醒: (1)字音方面:茵读“yīn”,没有后鼻音。霎读“shà”不念“chà”。 (2)字形方面:“粼”的左半部分要范写清楚。“盲”的上面是“亡”,是无、没有的意思,下面是目。没有目就是瞎子、盲人,这正是“盲”的意思。 4.学生朗读课文后,交流讨论。 (1)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几个曲子? 弹了两首曲子 (2)这两首曲子分别是什么? 第一首是盲姑娘想要学的贝多芬谱写的曲子。第二首是贝多芬即兴创作的《月光曲》。 (3)课文什么地方讲贝多芬弹第一首曲子,从哪到哪讲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 2-7自然段讲贝多芬弹第一首曲子,8-10写贝多芬即兴创作的《月光曲》。 三、学习弹第一首曲子的内容 1.指名学生朗读2-7自然段,教师及时正音。 2.贝多芬是人民喜爱的音乐家,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主题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2012年中考生物复习主题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选择题 1.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用于漱口的液体、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染色用的液体分别为()A.碘液、生理盐水、自来水 B.碘液、生理盐水、凉开水 C.碘液、自来水、生理盐水 D.凉开水、生理盐水、碘液 2.洋葱表皮细胞和人口腔上皮细胞都具有的结构是() 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线粒体⑤细胞核⑥液泡⑦细胞质 A.①②④⑤⑦ B.②③⑤⑦ C.②④⑤⑦ D.②④⑥⑦ 3.夏天人们爱吃味甜多汁的西瓜,原因是西瓜中含有大量的糖。这些糖主要存在于西瓜细胞的()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核 D.液泡 4.下图表示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有关实验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②① D.①②④③ 5.“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从细胞知识看,使枫叶呈现红色的色素存在于哪种结构中()A.细胞壁B.细胞质 C.液泡D.叶绿体 6.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相比,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 A. 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 B. 细胞壁、液泡、细胞核 C. 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 D. 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7. 遗传物质的载体是一种叫DNA的有机物,DNA主要存在于下列结构里的是() A. 细胞壁 B. 细胞膜 C. 细胞质 D. 细胞核 8.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不用清水而用生理盐水,主要为了()A.分散细胞 B.杀死细胞 C.杀死细菌 D.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9.在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中,以下操作错误的是() A.在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是清水 B.用稀碘液对细胞进行染色以便观察 C.使用显微镜的西准焦螺旋将视野中模糊的物象调至清晰 D.将10×和10×的镜头组合改为5×和10×的镜头组合,可看到更多的细胞 10.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是()。 A.保护和控制物质的进出 B.保护 C.控制遗传物质的合成 D.支持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第26课《月光曲》同步练习C卷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第26课《月光曲》同步练习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1题;共105分) 1. (4分)给下面的名家选择正确的名曲。 贝多芬________ A.《革命练习曲》 约翰·施特劳斯 ________B.《义勇军进行曲》 肖邦________ C.《月光曲》 聂耳________ D.《蓝色多瑙河》 2. (8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断断________ ________ 微波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涛汹________ 水天相________ 情不自________ 3. (3分)写出画线词语的反义词。 ①这儿环境幽静,不像城里那么________。 ②他过去天天练琴,演奏得很纯熟,最近不练了,就显得________了。 ③时间要抓紧,否则,一________,时间就从你身边溜走了。 4. (6分)读句子,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他沿着弯弯曲曲(q ū q ǔ)________的小路向前走,忽然从茅屋里传来断断续续的琴声,弹得正是他写的曲(q ùq ǔ)________子 ②盲姑娘从琴声中知道,给她弹曲子的(de d í)________人的(de d í)________确是贝

多芬。 ③盲姑娘从美妙的乐(yu èl è)________声中感受到了快乐(yu èl è)________ 5. (6分)比一比,组词语。 茵________ 蜡________ 键________ 莱________ 猎________ 健________ 6. (5分)对号入座。 熟:A植物的果实等完全长成、B(食物)加热到可以食用的程度、C因常见或常用而知道得清楚、D熟练、E程度深 ①我和小明一起长大,彼此之间很熟。________ ②这是我深思熟虑之后的决定。________ ③“熟能生巧”,所以你一定要反复练习。________ ④稻子熟了,田野里一片金黄。________ ⑤饭熟了,妈妈叫我起来吃早饭。________ 7. (10分)查字典填空。 (1)“罢”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组词________ (2)“券”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组词________ 8. (8分)读音节和选词语。 nú lì________1琴键 zhèng xié________2恬静 qín jiàn________3奴隶

历史八上练习题 第12课《红军长征》

第12课红军长征典型练习 夯实基础典型题 1、从1930年10月到1933年3月,蒋介石调集国民党军队,发动了四次大规模围剿,主要针对的地区是()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中央革命根据地 C.陕甘宁边区D.左右江根据地 2、红军连续取得反抗国民党的“围剿”战争的胜利,主要是因为()A.红军力量强大B.国民党内部发生了分裂 C.红军采取了正确的作战方针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3、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围剿”的时间是在()A.1930年B.1931年C.1932年D.1933年 4、领导红军取得前四次反“围剿”胜利的指挥者有() ①毛泽东②朱德③周恩来④博古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5、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蒋介石调集50万人重点围攻B.蒋介石有帝国主义的全力支持 C.蒋介石的50万人装备先进D.党中央领导人执行“左”倾冒险主义方针和政策6、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时间是 A.1933年秋B.1934年10月C.1935年10月D.1936年10月 7、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指()A.遵义会议B.四渡赤水 C.巧渡金沙江D.会宁会师 8、1935年的遵义会议上事实上被确立为新的党中央领导核心的是()A.周恩来B.朱德C.邓小平D.毛泽东 9、在长征途中,红军终于摆脱了蒋介石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掌握了作战主动权是 () A.攻占遵义B.四渡赤水C.巧渡金沙江D.强渡大渡河 10、红一方面军结束长征的标志性事件是() A.强渡大渡河B.巧渡金沙江C.陕北吴起镇会师D.甘肃会宁会师11、长征宣告胜利结束是在()

A.1934年10月B.1935年10月C.1936年10月D.1938年10月 12、红军最后结束长征是以三大红军主力的会师为结束,这三大主力包括() ①红一方面军②红三方面军③红二方面军④红四方面军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3、红军结束长征,胜利会师的地点是() A.陕北吴起镇B.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C.江西瑞金D.贵州遵义 能力提高典型题 易错题 14、1934年,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A.为了北上抗日B.为了把革命形势推向全国 C.第五次反“围剿”失利D.为了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15、中国工农红军被迫长征所映出的重要问题是() A.中共仍没有找到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B.中共失去了苏区广大人民的支持C.中共认识到北上抗日的重要性D.党中央存在“左”倾的错误领导 16、下列事件中,使红军取得长征最终的胜利,有着重大关系的一件事是( ) A.四渡赤水B.急渡金沙江C.强渡大渡河D.遵义会议的召开 17、遵义会议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领导地位的理由是() A.批判了党中央领导人在军事上、组织上的错误 B.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 C.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D.毛泽东独立负责军事 18、下列哪一项是遵义会议的最大成果() A.红军在这里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B.是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纠正了原来的错误路线D.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创新题 19、一个美国知名学才在谈到长征时说到:“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里“蒋介石的魔爪”具体是指()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26课 全神贯注【精品教案】

26* 全神贯注 学习目标重难点 ①认识本课6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新词的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情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全神贯注的写法。课前准备 名人名言投影片。 ●名言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①师生共同背诵名人名言如: 天才就是这样,终身努力,便成天才。──门捷列夫 天才免不了有障碍,因为障碍会创造天才。──罗曼?罗兰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爱迪生 ②出示名言,清同学仔细读并提出疑问。 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茨威格 ③带着问题读书,并把问题连起来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④检查识字,用生字卡片了解并巩固识记,多笔画字可辨形认读。(如,邀挚痴锁) ●以自读为重点,读出全神贯注 ①默读,把自己认为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画下来,并做一些批注。 ②放声练习朗读,结合插图,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以诵读为重点,感受全神贯注 ①同一段落比赛读,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从而使学生能体会得深刻,读得动情。 (如,第一自然段,通过罗丹语言中的“偏了点儿,等一等”等词,说明在朋友认为是杰作的情况下,罗丹仍能找到瑕疵,并“立刻”修改,表明他精益求精、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读时应能领会到这一点。 第二自然段作为重点段落,要读出罗丹动作神态的变化,读出工作的时间长和如痴如醉的状态,读出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情景。可通过多名学生比赛读、教师范读、看插图想象情境读等多种形式,将这一段读充分,在评读中逐步深入体会罗丹工作时全身心的投入。) ②再次出示最后一段话,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谈感受,加深对“全神贯注”一词的理解。 ●体会写法,积累语言 ①再次速读课文,作者是怎样写出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的,说说自己的发现。(对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 ②选择你认为描写最精彩的句子摘抄下来。 教学反思: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教案.doc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思路 1.教材分析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是华东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的内容。在教材的结构上,首先从宏观上认识生物体由哪些器官构成的,然后分析构成生物体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分裂与生长,以及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再通过细胞的分化,进一步引出组织、器官、系统等相关知识。这种生物体的层次结构是它们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基础,对于今后学习生物学知识至关重要。这节课就是把前面单一独立的知识进行整合,建立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利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对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生物体。 2.学情分析 我授课的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于科学有较为浓厚的兴趣,乐于在生活中探索各种现象,并积累了一些成熟或不成熟的经验,他们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有了一定的了解,大多数学生知道绿色开花植物体和人体的初步构成,但有些学生不会区分组织、器官,且对知识的把我缺乏整体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循序渐进,通过多种方式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用直观的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降低学习难度,从而促进学生的理性升华。 3.教学设计意图 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是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本节课正是基于这一理念进行设 计和展开教学活动的。以风景照引课并设问,让学生对生物体有宏观而又整体的认识,再由宏观到微观,从细胞入手,通过一段“受精卵发育成个体”的视频让学生对生物体的结构层 次有感性的认识,再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的结构,再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进 一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应用于实践中。然后通过对比,得出动物体与植物体内部结构 层次的异同点,使学生对本章的知识有了系统的认识,使学生初步树立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的 生物学观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能识别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知道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 动的基本单位; 2.知道细胞、分裂和分化等生命活动; 3.能说明细胞通过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并进一步形成器官和系统。 4.学会使用光学显微镜和制作简单的装片。 5.能说出动物体和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