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过对交通运输中运费成本的计算,韦伯将工业的最低成本 归结为运输费用最低点,此外,他还考虑了劳动力费用节约、 工业集聚对工业区位的影响。
❖ 这使得产业区位的要素更加多样,更具综合性。韦伯的区 位—生产模型给出了工业区位论最基础的研究框架,奠定了 工业区位论的基础,也成为区域经济理论的重要基石。
三、韦伯理论的局限性和发展
❖ 第二个企业B的区位选择同样是自由的,但他考虑到与A 的竞争,在市场中央尽量靠近A的地点布局是最有利的。 这样,企业A和B分别向市场的左半侧和右半侧供给(如 图(a))。
❖ 如果B在其他地点布局(如图(b)),正如两条旅途成本曲 线(送达价格线)表示的那样,B在市场的右侧比在市场 的中央布局送达价格要低。
❖ (一)门槛值与中心地职能服务范围
❖ 维持某企业存在所需要的最起码的入口(门槛入口)或
购买力(门槛需求)就叫门槛❖ 注意:这里所说的企业是执行某种中心职能的企业,因
此,门槛值准确地说应该叫某中心职能的门槛值。 ❖ 企业经营的商品和服务都有自己的销售范围,中心地提
聚集力图形分析
❖ P1、P2、P3三个工厂区位各有一条临界等费线。由于三个 工厂区位相近,三条临界等费线相交,形成公共地段(重叠部 分)。在这个区域内,聚集所节约的费用大于所附加的运费, 使三个工厂都得到好处。
有关三因素总结
❖ 在韦伯的区位—生产模型中,他通过对工业运输成本的计算, 给出了在假设条件下工厂区位选择的一般结论。
临界等费线示意图分析
❖ 工厂的区位如果按总成本最低应该设在Z0处;如果将区位转 移到Z1点,它与Z0处是等价的。如果移到Z2 点时,是因为这 一点节省了劳动力成本,总成本降低;然而,若将区位转移到 Z3处时,运输成本则大幅提高,总成本再度上升。因此,最优 的地点应该是运输成本与劳动力成本相交的那一点,而这一 点就是所谓的临界等费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