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操作考试:体格检查
- 格式:doc
- 大小:123.00 KB
- 文档页数:10
第三站 体格检查 医师体格检查——体温测量 体温测量 01取得被检者配合 02嘱被检者休息30分钟 03检查体温计度数 04擦干腋窝汗液 将体温计水银端置于被检者腋窝顶部,嘱被检者上肢夹紧体温计,10分钟后读数 操作前准备:戴帽子、口罩、洗手。
告知操作目的,获得病人配合,测量前先休息30分钟。
物品准备:体温计、无菌纱布、手表。
1.检查者先用无菌纱布擦干被检者腋窝的汗液。
2.取体温计,观察并确认体温计水银柱是否低于35℃。
3.将体温计头端置于被检者腋窝深部夹紧,口述10分钟后读数。
4.报告检查结果:报告考官,被检查者体温××℃,属于正常(或低热或高热等)考生操作完毕。
医师体格检查——脉搏检查 可选择桡动脉、肱动脉、颞动脉、颈动脉等。
考试时,一般选用桡动脉进行测量,在检查脉搏时应注意脉搏的脉率(正常成人:60~100次/分)、节律、强度变化。
检查时以示指、中指、环指的指腹,置于被检者腕部桡动脉处,并以适当压力触诊桡动脉搏动 注意两个1分钟:触诊一侧桡动脉时间为1分钟,然后同时对比触诊另一侧桡动脉1分钟 操作前准备:戴帽子、口罩、洗手。
告知操作目的,获得病人配合,测量前先休息30分钟。
物品准备:手表。
1.检查者示、中、环指三指并拢,指腹置于被检者腕部桡动脉处,以适当压力触诊桡动脉。
2.触诊时间为1分钟,触诊中应注意:脉率,节律及强弱变化。
然后对比触诊双侧桡动脉。
3.报告检查结果:报告考官,被检查者脉搏70次/分,节律规整,属正常,考生操作完毕。
医师体格检查——血压测量 血压测量前准备 协助被检者采取平卧位(或坐位),裸露上肢,伸直并轻度外展 注意:肘部、血压计应与心脏水平 打开水银柱阀门,确认血压计水银柱已归于“0”点,并将袖带缚于上臂使袖带下缘在肘窝上2~3cm,气囊松紧度以容纳一个手指为宜 然后在肘窝处,触及肱动脉搏动后,再将听诊器体件置于肱动脉上 轻压体件与皮肤紧密接触,不可压得过重,也不可将体件塞与袖带下 操作前准备:戴帽子、口罩、洗手。
第1节⾎压 1. ⾎压的测量⽅法有哪些? ⾎压测量有两种⽅法:①直接测量⽅法,即将特制导管经穿刺周围动脉,送⼊主动脉,导管末端经换能器外接床边监护仪,⾃动显⽰⾎压数值。
此法优点是直接测量主动脉内压⼒,不受周围动脉收缩的影响,测得的⾎压数值准确。
缺点是需⽤专⽤设备,技术要求⾼,且有⼀定创伤,故仅适⽤于危重和⼤⼿术病⼈。
②间接测量法,即⽬前⼴泛采⽤的袖带加压法,此法采⽤⾎压计测量。
⾎压计有汞柱式、弹簧式和电⼦⾎压计。
以汞柱式最为常⽤。
间接测量法的优点是简便易⾏,不需特殊的设备,随处可以测量。
缺点是易受周围动脉舒缩的影响,数值有时不够准确。
由于此法是⽆创测量,可适⽤于任何病⼈。
2. ⾎压测量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病⼈应在安静环境休息5-10分钟,采取仰卧位或坐位,被测的上肢(⼀般为右上肢)*露, 肘部应与⼼脏同⼀⽔平,上臂伸直并轻度外展,袖带⽓囊部分对准肱动脉,紧贴⽪肤缚于上臂,袖带下缘应距肘弯横纹上2-3厘⽶。
检查者先于肘窝处触知肱动脉搏动,再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肘窝处肱动脉上,轻压听诊器胸件与⽪肤接触,不可压得太重,不得与袖带接触,更不可塞在袖带下。
然后,向袖带内充⽓,边充⽓边听诊,待肱动脉搏动消失,再将汞柱升⾼20-30mmHg(2.6-4.0kPa)后,开始缓慢放⽓,两眼平视汞柱缓慢下降,听到第⼀声响时的数值为收缩压,声⾳消失时数值为舒张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为脉压。
3. ⾼⾎压、低⾎压的判定标准及临床意义是什么? 1.⾼⾎压收缩压达到140mmHg(18.7kPa)或以上,和(或)舒张压≥90mmHg (12.0kPa),称为⾼⾎压。
尤其是舒张压,如达到此标准,不论收缩压如何,均为⾼⾎压。
也有舒张压正常,⽽收缩压达到上述⽔平者,称为收缩期⾼⾎压。
⾼⾎压主要见于⾼⾎压病即原性⾼⾎压,亦可见于其他疾病如肾脏疾病、肾上腺⽪质和髓质肿瘤、肢端肥⼤症、甲状腺功能亢进、颅内压增⾼等,称继发性⾼⾎压。
2.低⾎压⾎压低于90/60mmHg(12.0/8.0kPa)时,称为低⾎压。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操作考试:体格检查一、体格检查1、血压(间接测量法)被测者安静休息5分钟。
正常血压数值:收缩压90—140mmHg,舒张压60-90 mmHg.(1)先检查水银柱是否在"0”点。
(2)肘部置于心脏同一水平(3)气袖均匀紧贴皮肤缠于上臂,其下缘在肘窝以上约2~3cm,肱动脉表面(4)胸件置于肱动脉搏动处(不能塞在气袖下).(5)向气袖内充气,边充气边听诊,肱动脉搏动声消失,水银柱再升高20~30mmHg后,缓慢放气,双眼观察汞柱,根据听诊和汞柱位置读出血压值。
2、眼(眼球运动、对光反射)(1)眼球运动检查方法;检查者置目标物,如棉签或手指尖,于受检查者眼前30~40cm,嘱病人头部不动,眼球随目标物方向移动,一般按左、左上、左下,右、右上、右下6个方向的顺序进行.(2)对光反射(间接、直接)检查方法对光反射(间接、直接):瞳孔反应迟钝或消失见于昏迷病人。
①直接对光反射是将光源直接照射被检查者瞳孔,观察瞳孔变化(1分)。
②间接对光反射是指光线照射一眼时,另一眼瞳孔立即缩小,移开光线,瞳孔扩大。
间接对光反射检查时,应以一手挡住光线,以防光线照射到要检查之眼而形成直接对光反射(1分).(3)眼球震颤检查方法。
嘱被检查者头部不动,眼球随医师手指所示方向垂直、水平运动数次,观察眼球是否出现一系列有规律的快速往返运动.3、浅表淋巴结(1)颈部淋巴结检查检查时,嘱被检查者头稍低,或偏向检查侧,放松肌肉,有利触诊。
医师手指紧贴检查部位,由浅及深进行滑动触诊,一般顺序:耳前、耳后、乳突区、枕骨下区、颈后三角、颈前三角。
(2)腋窝淋巴结检查检:查腋窝时面对被检查者,检查者应一手将被检查者前臂稍外展,以右手触诊被检查者左侧腋窝,左手检查右侧腋窝,检查腋窝两侧由浅及深至腋窝顶部.(3)锁骨上淋巴结检查:被检查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头部稍向前屈,检查者用左手触病人右侧,右手触病人左侧,由浅部逐渐触摸至锁骨后深部。
中医执业医师技能考试第三站西医临床复习资料(体格检查+操作+答辩)第一题体格检查一、一般检查一般检查主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和淋巴结检查,是医师运用自己的感官和简单的检查工具,客观的了解和评估被检者身体状况的一种检查方法。
1、体温测量2、脉搏检查3、血压测量4、浅表淋巴结检查二、头颈部检查头颈部检查:主要包括眼部、咽部、扁桃体、颈部血管、气管以及甲状腺检查,是考试的重点,其中的难点在于甲状腺的触诊,需要反复练习。
1、眼部检查2、咽部及扁桃体检查3、鼻窦检查(1)颈部血管检查(2)甲状腺检查三、胸廓、胸壁与乳房检查及胸部检查胸部检查是整个体格检查中是核心的部分,具有考点多,操作方法难的特点;主要包括胸廓、肺脏、乳房和心脏的检查。
检查时应在温暖、光线充足的环境中进行,在尽可能暴露检查部位的同时,应注意保护被检者隐私;检查中可采取坐位或卧位,按视、触、叩、听的顺序进行。
(一)胸廓、胸壁与乳房检查(二)肺和胸膜检查1、触诊(1)胸廓扩张度(2)语音震颤(语颤)(3)胸膜摩擦感2、叩诊(1)胸部叩诊(2)肺下界的叩诊3、听诊(1)呼吸音1)正常呼吸音2)病理性呼吸音(2)啰音(3)胸膜摩擦音(4)听觉语音1)耳语音四、心脏检查1、视诊2、触诊3、叩诊4、听诊(四)外周血管检查五、腹部检查(重点)(一)视诊(二)触诊①轻度脾肿大:见于慢性肝炎、粟粒型肺结核、伤寒、感染性心内膜炎、败血症和急性疟疾等,一般质地较柔软。
中度脾肿大:见于肝硬化、慢性溶血性黄疸、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疟疾后遗症及淋巴瘤等,一般质地较硬。
高度脾肿大,表面光滑者: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性疟疾和骨髓纤维化症等,表面不平而有结节者见于淋巴瘤等。
脾囊肿时,表面有囊性肿物。
脾脓肿、脾梗死和脾周围炎时,可触到摩擦感且压痛明显。
1、压痛及反跳痛4、墨菲征5、液波震颤(三)叩诊1、腹部叩诊音2、肝脏浊音界叩诊3、移动性浊音4、肾区叩击痛5、膀胱叩诊(四)听诊1、肠鸣音听诊(肠蠕动音)2、振水音六、脊柱、四肢检查(一)脊柱检查检查脊柱时,被检者取立位或坐位,上身保持直立,双手自然下垂,按视、触、叩的顺序检查,内容包括脊柱的弯曲度、活动度、压痛与叩击痛。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操作考试:体格检查(一)一、体格检查1、血压(间接测量法)被测者安静休息5分钟。
正常血压数值:收缩压90-140mmHg,舒张压60-90 mmHg.(1)先检查水银柱是否在"0"点。
(2)肘部置于心脏同一水平(3)气袖均匀紧贴皮肤缠于上臂,其下缘在肘窝以上约2~3cm,肱动脉表面(4)胸件置于肱动脉搏动处(不能塞在气袖下)。
(5)向气袖内充气,边充气边听诊,肱动脉搏动声消失,水银柱再升高20~30mmHg后,缓慢放气,双眼观察汞柱,根据听诊和汞柱位置读出血压值。
2、眼(眼球运动、对光反射)(1)眼球运动检查方法;检查者置目标物,如棉签或手指尖,于受检查者眼前30~40cm,嘱病人头部不动,眼球随目标物方向移动,一般按左、左上、左下,右、右上、右下6个方向的顺序进行。
(2)对光反射(间接、直接)检查方法对光反射(间接、直接):瞳孔反应迟钝或消失见于昏迷病人。
①直接对光反射是将光源直接照射被检查者瞳孔,观察瞳孔变化(1分)。
②间接对光反射是指光线照射一眼时,另一眼瞳孔立即缩小,移开光线,瞳孔扩大。
间接对光反射检查时,应以一手挡住光线,以防光线照射到要检查之眼而形成直接对光反射(1分)。
(3)眼球震颤检查方法。
嘱被检查者头部不动,眼球随医师手指所示方向垂直、水平运动数次,观察眼球是否出现一系列有规律的快速往返运动。
3、浅表淋巴结(1)颈部淋巴结检查检查时,嘱被检查者头稍低,或偏向检查侧,放松肌肉,有利触诊。
医师手指紧贴检查部位,由浅及深进行滑动触诊,一般顺序:耳前、耳后、乳突区、枕骨下区、颈后三角、颈前三角。
(2)腋窝淋巴结检查检:查腋窝时面对被检查者,检查者应一手将被检查者前臂稍外展,以右手触诊被检查者左侧腋窝,左手检查右侧腋窝,检查腋窝两侧由浅及深至腋窝顶部。
(3)锁骨上淋巴结检查:被检查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头部稍向前屈,检查者用左手触病人右侧,右手触病人左侧,由浅部逐渐触摸至锁骨后深部。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操作考试:体格检查(三)13、心脏听诊(1)能正确指出心脏瓣膜各听诊区;①二尖瓣:位于心尖部,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稍内侧;②肺动脉瓣:胸骨左缘第二肋间③主动脉瓣:胸骨右缘第二肋间④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胸骨左缘第三肋间⑤三尖瓣:胸骨左缘第4、5肋间(2)听诊顺序正确;从二尖瓣区开始肺动脉区主动脉区主动脉第二听诊区三尖瓣区,逆时针方向或称倒8字。
(3)能表达心脏听诊主要内容:心率、心律、正常心音、心音改变、心脏杂音、心包摩擦音等。
[腹部]14、腹部视诊(1)腹部的体表标志:肋弓下缘、腹上角、腹中线、腹直肌外缘,髂前上棘、腹股沟、脐)及分区(4区法、9区法)表述正确并能在腹部指示;(2)视诊方法正确;①被检查者平仰卧,充分暴露全腹,双腿屈曲,嘱被检查者放松腹肌,检查者在其右侧。
②检查者视线与被检查者腹平面同水平,。
③再提高视线自上而下视诊全腹。
(3)能表述视诊主要内容。
①腹部外形、膨隆、凹陷、腹壁静脉,②呼吸运动、胃肠型和蠕动波。
15、腹部触诊(1)浅部触诊手法;①检查者立于被检查者的右侧,前臂应在腹部表面同一水平,先以全手掌放于腹壁上,使患者适应片刻,并感受腹壁紧张程度,然后以轻柔动作开始触诊。
②从左下腹开始,逆时针方向进行触诊,触诊时手指必须并拢,应避免用指尖猛戳腹壁。
③检查每个区域后,检查者的手应提起并离开腹壁,不能停留在整个腹壁上移动。
(2)检查内容:①腹部异常包块触诊:触及异常包块时应注意:位置、大小、形态、质地、压痛、移动度。
②液波震颤:患者平卧,双腿屈曲,放松腹壁,检查者以一手掌面贴于患者一侧腹壁,另一手四指并拢稍屈曲,用指端叩击对侧腹壁或指端冲击腹壁。
为防止腹壁本身的震动传至对侧,可让另一人手掌尺侧缘压于脐部腹中线上……③压痛及反跳痛:检查者用手触诊被检查者腹部出现压痛后,手指可于原处稍停片刻,使压痛感觉趋于稳定,然后迅速将手抬起,离开腹壁,被检查者感觉腹痛骤然加重。
医师资格考试之体格检查第一节全身状态检查一、体温测量(腋测法)测试体温前体温计读数应小于35℃。
物品准备:一块方巾,一个体温计,体温计平视在35℃之下患者平卧30分钟,移开致热源,进行医患沟通1.取方巾擦干腋窝汗液 2.将体温计的顶端置于腋窝的顶点,嘱患者夹紧上肢3.测量时间10分钟,读数,平视体温计正常值为36~37℃。
二、脉搏脉搏测量:报告考官,下面我演示的是脉搏的测量方法,物品准备:脉枕一个1.被检者采取舒适的体位,进行医患沟通。
您好,根据您的情况需要对您进行脉搏的测量。
2.患者取舒适的体位,坐位或者仰卧位,上肢处于水平,将脉枕垫于患者腕部,检查者以3个手指(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端来触诊桡动脉的搏动。
以适当压力触诊。
触诊时间为1分钟。
3.同法检查另一侧。
被检者的脉搏为每分钟 75 次,整理物品报告考官,操作完毕三、血压血压测量(一)测量方法:间接测量法-报告考官,下面我演示的是血压的测量方法:器械准备:血压计、听诊器,与患者沟通(1)嘱被检查者静息至少5分钟,物品检查:血压计校零(2)被检者取仰卧位。
检查者站于被检者右侧,被检者裸露右上臂,伸直并外展45°,肘部置于右心房同一水平线(坐位平第4肋软骨,仰卧位平腋中线)。
(3)将袖带平展地缚于上臂(患者脱下该侧衣袖,露出手臂),袖带下缘距肘窝横纹2~3 cm(两横指),松紧适宜。
检查者先触及肘窝处肱动脉搏动,将听诊器体件置于肱动脉上,并且轻压。
(4)用橡皮球将空气打入袖带,待动脉音消失,再将汞柱升高20~30mmHg,开始缓慢放气(2~6 mmHg/s)。
(5)听到第一个声音时所示的是收缩压;继续放气,声音消失时所示的是舒张压(个别声音不消失者,可采用变音值可采用变音值,作为舒张压并加以注明)。
间隔1~2 分钟后再测一次,取平均值。
整体物品,血压计向右倾斜45°,关闭血压计。
整理患者衣物。
报告考官被检者的血压是125/85 毫米汞柱,属于正常范围,测量完毕。
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体格检查-4.头颈部[问答题]1.体格检查考试项目:对光反射检查。
正确答案:<1>.体格检查(1)直接对光反射检查方法正确用手电筒照射(江南博哥)被检者一侧瞳孔,观察该侧瞳孔变化;快速移开光源后再次观察该侧瞳孔变化。
用上述方法检查另侧瞳孔。
(2)间接对光反射检查方法正确手或遮挡物在被检者鼻梁处遮挡光线,用手电筒照射一侧瞳孔,观察对侧瞳孔变化;快速移开光源后再次观察对侧瞳孔变化。
用上述方法检查另侧瞳孔。
(3)检查结果正确双眼直接对光反射正常(正常人):受到光线刺激后瞳孔立即缩小,移开光源后瞳孔迅速复原。
双眼间接对光反射正常(正常人):一侧瞳孔受到光线照射后,另一侧瞳孔立即缩小,移开光源,瞳孔复原。
<2>、提问①两侧瞳孔不等大(一侧缩小)有什么临床意义?答:双侧瞳孔大小不等,常提示有颅内病变,如脑外伤、脑肿瘤、中枢神经系统梅毒、脑疝等。
双侧瞳孔不等,且变化不定,可能是中枢神经和虹膜的神经支配障碍。
②女性,26岁。
游泳时突发剧烈头痛2小时急诊,初步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体检时可能有哪些神经系统体征?答:颈项强直,Kernig征阳性、Brudzinski征阳性。
<3>、职业素质①体检前能向被检者告知。
与被检者沟通时态度和蔼,体检中动作轻柔,能体现爱护被检者的意识。
体检结束后能告知,有体现关爱被检者的动作。
②着装(工作服)整洁,仪表举止大方,语言文明,体检认真细致,表现出良好的职业素质。
[问答题]2.眼球运动的检查正确答案:检查者置目标物,如棉签或手指尖,于受检查者眼前30~40cm,告知患者头部不动,眼球随目标物方向移动,一般按左、左上、左下、右、右上、右下6个方向的顺序进行(呈H型)。
解析:<1>、眼球运动的检查注意眼球的位置、外形、运动、压力等。
<2>、眼球运动的变化眼球突起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眼内占位性病变;眼球内陷见于严重脱水、眼内压降低;眼球震颤见于小脑疾病、前庭神经核病变、中耳及内耳疾病;斜视多由脑炎、脑血管病变、脑肿瘤引起;眼压升高多见于青光眼。
一、一般检查 体温测量 休息30min,体温计甩到35°C 以下;移走附近冷热物体;擦干腋窝,10min 后读数37.3~38低热。
38.1~39中度发热,39.1~41高热,41以上超高热。
脉搏测量:示指、中指、环指三指并拢,腕部桡动脉侧,触诊时间1 5~3 0秒,双侧比照 脉率、节律、强弱度。
3、 呼吸频率:每分钟1 2~20次,呼吸:脉搏=1 :4 ,观察胸部3 0秒。
4、 血压测量:安静环境中休息5~10min ,坐位时在第4肋软骨,卧位时腋中线水平,袖带 缠于上臂在肘窝以上2~3cm ,松紧一个手指为宜触模肱动脉〔肘窝中央尺侧1cm 〕充 气,肱动脉消失后,再将水银柱升高20~30mmHg 。
5、 皮肤检查注意颜色、湿度、弹性、有无皮疹、脱屑、皮下岀血〔<2mm 瘀点,3~5mm 紫癜,>5mm 瘀斑〕蜘蛛痣、肝掌、水肿〔拇指按压胫前皮肤〕、毛发分布异常。
6、 淋巴结:示指、中指、环指并拢,滑动触诊,顺序为颌下-颈部-锁骨上-滑车上-腹 股沟淋巴结。
颈部淋巴结:以胸锁乳突肌为界, 前后区 头颈部淋巴结检查:耳前-耳后-乳突区-枕骨下区-颌下-颏下-颈前三角-颈后三角- 锁骨上淋巴结7、 腋窝淋巴结:腋尖群〔腋窝顶部〕-中央群〔腋窝侧壁近肋骨及前锯肌处〕-胸肌群〔胸 大肌下缘深部〕-肩胛下群〔腋窝后皱襞深部〕-外侧群〔腋窝外侧壁〕8、 腹股沟淋巴结: 先腹股沟韧带下方的水平组淋巴结,再触沿大隐静脉分布垂直组淋巴结二、 头颈 部检查1、 眼球运动: 眼前 30~40cm , 依次左侧、 左上、 左下、 右侧、 右上、 右下方; 眼球运动情 况。
2、 眼睑: 闭眼、 睁眼, 眼睑有无翻、水肿、 闭合障碍,上眼睑有无下垂; 有无倒睫。
3、 结膜: 有无苍白、充血、 岀血点、 沙眼〔按压下睑, 向上注视, 暴露下睑结膜; 患者闭 眼、 睁眼,示指和拇指捏起上睑中外1/3处边缘, 被检者向下看, 趁机轻轻前下方牵拉 示指 向下压 睑板上 缘〕。
中西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基本操作技能-1.体格检查二[问答题]1.脊柱压痛操作(图2-1-51)。
正确答案:详见解析参考解析:被检查者取端坐位,身体稍向前倾。
检查者以右手拇指从枕骨粗隆开始自上而下逐个按压脊椎棘突及椎旁肌肉,正常时每个棘突及椎旁肌肉均无压痛。
[问答题]2.请演示肺部的间接叩诊。
正确答案:详见解析参考解析:1.被检查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放松肌肉,两臂垂放,呼吸均匀。
2.以右手中指指尖叩击平贴于肋间隙的左手扳指上。
扳指应平贴于肋间隙并与肋骨平行,叩击力量要均匀,轻重应适宜,以右手指的指尖短而稍快的速度,重复叩击扳指的第二节指骨前端,每次叩击2~3次。
3.前臂应尽量固定不动,主要由腕关节的运动予以实现。
应左右、上下、前后进行对比,并注意叩诊音的变化。
[问答题]3.请叙述伤口换药的目的。
正确答案:详见解析参考解析:1.观察伤口变化,便于进一步处理。
2.改善伤口环境,保持引流通畅,控制局部感染。
3.保护并促进新生上皮和肉芽组织的生长,减少瘢痕生成。
4.保护创面,预防附加损伤和污染。
[问答题]4.请演示脑膜刺激征的检查方法。
正确答案:详见解析参考解析:1.颈项强直检查:被检查者仰卧,颈部放松,检查者左手托被检查者枕部,右手置于前胸上部,以左手力量托起枕部做屈颈动作检查。
2.克尼格征(Kernig征)检查:被检查者仰卧,检查者抬起被检查者一侧下肢,使髋关节屈成直角后,当膝关节也在近乎直角状态时,检查者左手按住其膝关节,右手将被检查者小腿抬高至伸膝,正常人膝关节可伸达135°以上,若伸膝受阻,屈肌痉挛或疼痛为阳性。
3.布鲁斯基征(Brudzinski征)检查:被检查者仰卧,双下肢伸直,检查者在右侧,右手按于被检查者胸前,左手托起其枕部,做头部前屈动作时,观察双膝关节是否会有屈曲状。
[问答题]5.请演示深反射中跟腱(踝)反射、肱二头肌反射、膝反射的检查方法。
正确答案:详见解析参考解析:1.跟腱(踝)反射:被检查者仰卧,髋及膝关节稍屈曲,下肢取外旋外展位。
1号题:1、甲状腺检查(须口述视诊内容和报告检查结果,前面触诊和后面触诊可任选其一);2、肝脏触诊(单、双手触诊)(须报告检查结果);3、手部及其关节视诊检查(须口述视诊内容)。
一、甲状腺检查(须口述视诊内容和报告检查结果,前面触诊和后面触诊可任选其一)(一)视诊(口述内容):观察甲状腺大小、是否对称(二)触诊方法正确,动作规范1.甲状腺侧叶触诊后面触诊:告知被检者取坐位,考生站在其后,一手示、中指施压于一侧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另一手拇指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示、中指在其前缘触诊甲状腺,检查过程中,嘱被检者做吞咽动作,重复检查,用同样方法检查另一侧甲状腺。
前面触诊:告知被检者取坐位,考生面对被检者,考生一手拇指施压于一侧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另一手示、中指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拇指在胸锁乳突肌前缘触诊。
检查过程中,嘱被检者做吞咽动作,重复检查,用同样方法检查另一侧甲状腺。
2.甲状腺峡部触诊:考生面对被检者,用拇指自胸骨上切迹向上触摸,可触及气管前甲状腺组织,判断有无增厚,嘱被检者做吞咽动作。
(三)听诊方法正确,动作规范:考生用听诊器钟形体件放于甲状腺部位,两侧均需检查。
(四)检查结果正确:报告检查结果:甲状腺是否肿大,有无结节、震颤,听诊有无杂音。
二、肝脏触诊(单、双手触诊)(须报告检查结果)(一)考生站位正确,告知被检者体位、姿势正确:告知被检者取仰卧位,双腿屈曲,暴露腹部,腹部放松,做腹式呼吸,考生站在被检者右侧。
(二)检查方法正确,动作规范1.单手触诊:考生将右手四指并拢,掌指关节伸直,平行地放在被检者右侧腹部脐水平线上,用示、中指末端桡侧进行触诊。
被检者呼气时,手指压向腹深部,吸气时,手指向前上迎下移的肝缘。
如此反复进行,并逐渐向肋缘方向滑动,直至触及肝缘或右肋缘。
2.双手触诊:考生右手位置同单手触诊,左手托住被检者右腰部,拇指张开置于季肋部,触诊时左手向上推,右手触诊方法同单手触诊。
体格检查全身状态检查测体温(腋测法,口述测量时间,报告体温计读数)1.检查方法正确(1)取出消毒后的体温计,观察并确认体温计水银柱是否处于低温位置,高于35℃,甩到35℃以下。
(2)考生先用手触摸被检者腋窝,移走邻近冷热物体(查影响体温因素:汗液、有无致热或降温物品),将体温针头端置于被检者腋窝深处夹紧。
(3)考生口述测量时间(应为10分钟)。
2.读数正确考官取出已准备好的体温计,让考生读数(读数正确得分)。
【注意事项】1.测量前一定要交代被检者已安静休息30分钟2.测量前不要漏掉甩体温计这个动作3.测量前不要忘记擦腋窝、移走邻近冷热物体这些动作4.口述测量时间为10分钟【相关考点】三种测温法的正常范围是?答:口测法:正常值为36.3~37.2℃。
肛测法:正常值为36.5~37.7℃。
腋测法:36~37℃。
测脉搏(腕部)(须报告检查结果)1.检查手法、部位正确测量前被检查者应安静休息30分钟,考生示、中、环三指并拢,指腹置于被检者腕部桡动脉处,以适当压力触诊桡动脉搏动;触诊时间至少30秒钟,数其脉率,同时感受脉搏的强度、节律以及有无异常变化;双侧桡动脉进行对比。
2.报告检查结果报告检查结果(脉率和脉搏节律):脉率以每分钟多少次表示,正常人脉律规则。
【注意事项】1.交代被检者处于平静状态2.检查时用示、中、环三指并拢进行测量3.务必坚持半分钟以上,并记住需要双侧桡动脉进行对比【相关考点】1.脉搏检查包括哪些内容?答:脉搏检查包括脉率、节律、紧张度和强弱情况。
2.何为脉搏短绌?常见于什么疾病?答:同一时间内测定的脉率少于心率,且脉搏强弱不等,快慢不一,称为脉搏短绌。
心房颤动时,脉率少于心率,为脉搏短绌。
测血压(间接测量法,须报告检查结果)1.测量方法正确(1)测量前被检查者半小时内禁烟、禁咖啡,排空膀胱,应安静休息5分钟,上肢轻度外展,检查血压计水银柱是否在“0”点,被检者肘部、血压计“0”点与心脏(第四肋软骨水平)在同一水平。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操作考试:体格检查一、体格检查1、血压(间接测量法)被测者安静休息5分钟。
正常血压数值:收缩压90-140mmHg,舒张压60-90 mmHg.(1)先检查水银柱是否在"0"点。
(2)肘部置于心脏同一水平(3)气袖均匀紧贴皮肤缠于上臂,其下缘在肘窝以上约2~3cm,肱动脉表面(4)胸件置于肱动脉搏动处(不能塞在气袖下)。
(5)向气袖内充气,边充气边听诊,肱动脉搏动声消失,水银柱再升高20~30mmHg 后,缓慢放气,双眼观察汞柱,根据听诊和汞柱位置读出血压值。
2、眼(眼球运动、对光反射)(1)眼球运动检查方法;检查者置目标物,如棉签或手指尖,于受检查者眼前30~40cm,嘱病人头部不动,眼球随目标物方向移动,一般按左、左上、左下,右、右上、右下6个方向的顺序进行。
(2)对光反射(间接、直接)检查方法对光反射(间接、直接):瞳孔反应迟钝或消失见于昏迷病人。
①直接对光反射是将光源直接照射被检查者瞳孔,观察瞳孔变化(1分)。
②间接对光反射是指光线照射一眼时,另一眼瞳孔立即缩小,移开光线,瞳孔扩大。
间接对光反射检查时,应以一手挡住光线,以防光线照射到要检查之眼而形成直接对光反射(1分)。
(3)眼球震颤检查方法。
嘱被检查者头部不动,眼球随医师手指所示方向垂直、水平运动数次,观察眼球是否出现一系列有规律的快速往返运动。
3、浅表淋巴结(1)颈部淋巴结检查检查时,嘱被检查者头稍低,或偏向检查侧,放松肌肉,有利触诊。
医师手指紧贴检查部位,由浅及深进行滑动触诊,一般顺序:耳前、耳后、乳突区、枕骨下区、颈后三角、颈前三角。
(2)腋窝淋巴结检查检:查腋窝时面对被检查者,检查者应一手将被检查者前臂稍外展,以右手触诊被检查者左侧腋窝,左手检查右侧腋窝,检查腋窝两侧由浅及深至腋窝顶部。
(3)锁骨上淋巴结检查:被检查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头部稍向前屈,检查者用左手触病人右侧,右手触病人左侧,由浅部逐渐触摸至锁骨后深部。
(4)腹股沟淋巴结检查:被检者平卧,检查者站在被检者右侧,右手四指并拢,以指腹触及腹股沟,由浅及深滑动触诊,先触摸腹股沟韧带下方水平组淋巴结,再触摸腹股沟大隐静脉处的垂直组淋巴结。
左右腹股沟对比检查。
(5)触及淋巴结时能表述部位、大小、质地、数量、活动度、有无粘连、压痛、局部皮肤变化等八项。
4、颈部(甲状腺触诊、气管触诊)(1)甲状腺触诊手法正确①甲状腺峡部触诊:检查者站于受检查者前面,用拇指(或站于受检者后面用示指)从胸骨上切迹向上触摸,可触到气管前软组织,判断有无增厚,此时请受检者作吞咽动作,可感到此软组织在手指下滑动,判断有无增大和肿块。
②甲状腺侧叶触诊:(单手触诊法)一手拇指施压于一叶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另一手示、中指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侧叶,拇指在胸锁乳突肌前缘触诊,受检者配合吞咽动作,重复检查,可触及被推挤的甲状腺。
用同样方法检查另一叶甲状腺。
注意在前位检查时,检查者拇指应交叉检查对侧,即右拇指查左侧,左拇指检查右侧。
③后面触诊:被检者取坐位,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后面,一手示、中指施压于一叶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另一手拇指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示、中指在其前缘触诊甲状腺。
再配合吞咽动作,重复检查。
用同样方法检查另一侧甲状腺。
在②③检查方法中可以任选一种,如:在检查过程中,如果没有令被检查作吞咽动作的,应扣1分。
表述甲状腺肿大程度、对称性、硬度、表面光滑或有无结节、压痛感等分度:不能看出肿大但能触及为Ⅰ度;能看到又能触及但在胸锁乳突肌内侧为Ⅱ度;超过胸锁乳突肌外缘为Ⅲ度。
见于: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甲状旁腺腺瘤。
(2)检查气管方法、三手指放置部位正确并能表达气管正中或偏移。
检查时让受检查者取舒适坐位或仰卧位,使颈部处于自然正中位置,检查者将示指与环指分别置于两侧胸锁关节上,然后将中指置于气管之上,观察中指是否在示指与环指中间,或以中指置于气管与两侧胸锁乳突肌之间的间隙,据两侧间隙是否等宽来判断气管有无偏移。
5、外周血管检查(1)脉搏:测试脉率、脉律方法正确;检查者以示指、中指,环指指腹平放于被检查者手腕桡动脉处,数其每分钟搏动次数和感知其律。
(2)测毛细血管搏动征及水冲脉方法正确;①毛细血管搏动征:用手指轻压被检查者指甲末端或以玻片轻压被检查者口唇粘膜,可使局部发白,发生有规律的红、白交替改变即为毛细血管搏动征。
②水冲脉:检查方法是握紧被检查者手腕掌面,示指、中指、环指指腹触于桡动脉上,遂将其前臂高举超过头部,有水冲脉者可使检查者明显感知犹如水冲的脉搏。
(3)射枪音检查,操作正确。
枪击音:在外周较大动脉表面(常选择股动脉),轻放听诊器胸件可闻及与心跳一致短促如射抢的声音。
主要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状腺机能亢进(二)胸(肺)、心、腹、神经(大项目)[胸部]6、胸部视诊(1)能指出胸部体表主要骨骼标志(肋脊角、剑突、胸骨角、肋间隙)、主要垂直标志线(锁骨中线、腋前线、肩胛线)及主要自然陷窝(锁骨上窝、锁骨下窝、胸骨上窝、腋窝);(2)在视诊胸廓形状等内容方面,能提到桶状胸、扁平胸、肋间隙是否饱满、乳房是否对称、脊柱形态等。
(3)视诊呼吸运动的主要内容时,能提到呼吸频率、呼吸节律者7、胸(肺)部触诊(1)胸部(廓)扩张度双手触诊方法,姿势正确;①前胸廓扩张度的测定,检查者两手置于被检查者胸廓下面的前侧部,左右拇指分别沿两侧肋缘指向剑突,拇指尖在前正中线两侧对称部位,两手掌和伸展的手指置于前侧胸壁。
(或也可取后胸廓扩张度的测定,则将两手平置于被检查者背部,约于第10肋骨水平,拇指与中线平行,并将两侧皮肤向中线轻推。
)③嘱被检查者作深呼吸,观察比较两手感触到胸廓的活动度情况。
(2)语音震颤触诊方法正确;①检查者将左右手掌的尺侧缘轻放于被检查者两侧胸壁的对称部位,然后嘱被检查者用同等强度重复轻发"yi"长音。
②自上至下,从内到外比较两侧相应部位两手感触到语音震颤的异同、增强或减弱。
(3)能正确演示胸膜摩擦感操作方法。
操作手法同胸廓触诊,部位常于胸廓的下前侧部,当被检查者吸气和呼气时均可触及. 8、胸(肺)部叩诊(1)间接叩诊:手指动作、方法、顺序①以左中指的第一、二节作为叩诊板指,平紧贴于叩击部位表面,右手中指以右腕关节和指掌关节活动叩击左手中指第二指骨的前端或第一、第二之间的指关节。
②顺序正确:首先检查前胸,由锁骨上窝开始,自第一肋间隙从上至下逐一肋间隙进行叩诊,其次检查侧胸壁,嘱被检查者举起上臂置于头部,自腋窝开始向下叩诊至肋缘。
最后叩诊背部,嘱被检查者向前稍低头,双手交叉抱肘,自上至下进行叩诊,叩诊时应左右、上下、内外对比叩音的变化。
(2)直接叩诊手指方法;检查者用中指掌侧或将手指并拢以其指尖对被检查者胸壁进行叩击。
(3)叩肺下界移动度。
①患者在平静呼吸时,检查者先于被检查者肩胛线叩出肺下界的位置,然后嘱被检查者作深吸气后并屏住呼吸的同时,沿该线继续向下叩诊,当由清音变为浊音时,即为肩胛线上肺下界的最低点。
②当患者恢复平静呼吸时,再嘱作深呼气并屏住呼吸,然后由上向下叩诊,直至清音变为浊音,即为肩胛线上肺下界的最高点。
③能讲述最高至最低点之间距离即为肺下界移动度的。
9.胸部(肺)听诊(1)听诊:被检查者坐位或卧位,听诊的顺序一般由肺尖开始,自上而下分别检查前胸部(锁骨中线和腋中线)、侧胸部(腋前线和腋后线第4、5肋间隙)和背部(肩胛线),而且要在上下、左右对称部位进行对比。
(2)能表述肺部听诊四种主要音的名称:[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正常呼吸音:①支气管呼吸音:喉部、胸骨上窝、背部第6、7颈椎及第1、2胸椎附近;②支气管肺泡呼吸音:胸骨两侧1、2肋间隙,肩胛区第3、4胸椎水平及肺尖前后部。
异常呼吸音、干、湿啰音、胸膜摩擦音。
[心脏]10、心脏视诊(1)心脏视诊方法正确①被检查者仰卧位,暴露胸,检查者在其右侧。
②开始时检查者视线与被检查者胸廓同高,观察心前区有无隆起及异常搏动。
③然后,视线逐步高于胸廓,全面观察心前区。
(2)观察心前区隆起与凹陷、心尖搏动、心前区异常搏动三个主要内容,并能指出其部位;①能指出心尖搏动并能描述其部位正确。
②能提到还可观察心前区隆起与凹陷。
③能提到可观察心前区异常搏动。
11、心脏触诊(1)触诊手法;①检查者右手掌置于被检查者心前区开始触诊。
②然后逐渐以手掌尺侧小鱼际或示指、中指、环指并拢,以其指腹进行触诊。
③触诊时手掌按压力度适当。
(2)在心尖搏动区(可用单一示指指腹)确认心尖搏动,并能表达搏动所在体表位置;(3)触诊震颤、心包摩擦感;①震颤:用手掌或手掌尺侧小鱼际肌平贴于心前区各个部位,以触知有无微细的震动感。
②心包摩擦感:用上述触诊手法在心前区胸骨左缘第4肋间触诊。
触诊满意的条件(前倾位、收缩期、呼吸末、摒住呼吸。
12、心脏间接叩诊(1)叩诊手法、姿势;以左手中指为叩诊板指,平置于心前区拟叩诊的部位。
或被检查者取坐位时,板指与肋间垂直,当被检查者平卧时,板指与肋间平行。
(2)心脏叩诊顺序;①先叩左界,后右界,由下而上,由外向内。
左侧在心尖搏动外2~3cm处开始叩诊,逐个肋间向上,直至第2肋间。
②右界叩诊,先叩出肝上界,然后于其上一肋间由外向内,逐一肋间向上叩诊,直至第2肋间。
(3叩出正常心浊音界,并能在胸廓体表量出心浊音界。
叩诊手法同前,自左侧心尖搏动外2-3cm处开始叩诊,由外向内闻及由清变浊时作出标记,并测量其与胸骨中线垂直距离,再逐一肋间向上叩诊直至第二肋间,将其标记点画成连线。
右侧方法同上,将心浊音界标记点画成连线。
正常人心相对浊音界:右界(cm)肋间左界(cm)2-3 Ⅱ2-32-3Ⅲ 3.5-4.53-4 Ⅳ5-6Ⅴ7-9(注:左锁骨中线距胸骨中线为8-10cm)13、心脏听诊(1)能正确指出心脏瓣膜各听诊区;①二尖瓣:位于心尖部,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稍内侧;②肺动脉瓣: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③主动脉瓣:胸骨右缘第二肋间④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胸骨左缘第三肋间⑤三尖瓣:胸骨左缘第4、5肋间(2)听诊顺序正确;从二尖瓣区开始肺动脉区主动脉区主动脉第二听诊区三尖瓣区,逆时针方向或称倒8字。
(3)能表达心脏听诊主要内容:心率、心律、正常心音、心音改变、心脏杂音、心包摩擦音等。
[腹部]14、腹部视诊(1)腹部的体表标志:肋弓下缘、腹上角、腹中线、腹直肌外缘,髂前上棘、腹股沟、脐)及分区(4区法、9区法)表述正确并能在腹部指示;(2)视诊方法正确;①被检查者平仰卧,充分暴露全腹,双腿屈曲,嘱被检查者放松腹肌,检查者在其右侧。
②检查者视线与被检查者腹平面同水平,。
③再提高视线自上而下视诊全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