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剂学实验上
- 格式:docx
- 大小:27.61 KB
- 文档页数:12
实验一益元散、硫酸阿托品散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一般散剂、含毒性成分散剂、含共熔成分散剂的制备方法及其操作要点。
2.熟悉等量递增的混合方法与散剂的常规质量检查方法。
二、实验题要1.含义散剂系指一种或多种药物经粉碎、混合而制成的粉末状剂型。
根据用途可分为内服散剂和外用散剂。
按药物性质分可分为一般散剂、含毒性成分散剂、含液体成分散剂、含低共熔成分散剂。
其外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且装量差异限度、水分及微生物限度应符合规定。
2.制备工艺流程处方拟订一物料准备一粉碎一过筛一混合一分剂量—质检一包装。
3.细度要求对于不同的药物可采用不同的粉碎方法,且根据临床需要及药物性质不同,粉末细度应有所区别。
一般内服散剂,应通过5—6号筛;用于消化道溃疡病的散剂,应通过7号筛;儿科和外用散剂,应通过7号筛;眼用散剂则应通过9号筛。
4.制备要点混合操作是制备散剂的关键。
目前常用的混合方法有研磨混合法、搅拌混合法和过筛混合法。
若药物比例相差悬殊,应采用等量递增法混合;若各组分的密度相差悬殊,应将密度小的组分先加入研磨器内,再加入密度大的组分进行混合;若组分的色泽相差悬殊,一般先将色深的组分放入研磨器中,再加入色浅的组分进行混合。
5.其他若处方中含毒性成分,应添加一定比例量的赋形剂制成稀释散(亦称倍散),或测定毒性成分的含量后再配成散剂。
若含低共熔成分,一般先使之产生共熔,再用其他成分吸收混合制成散剂。
三、实验内容(一)益元散[处方]滑石30.0g 朱砂1.5g 甘草5.0g[制法]朱砂水飞成极细粉,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过六号筛)。
取少量滑石粉置于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表面能,再将朱砂置研钵中,以等量递增法与滑石粉混合均匀,倾出。
取甘草置研钵中,以等量递增法加入上述混合物,研匀,按每包3g分包,即得。
[功能与主治]清暑利湿。
用于感受暑湿,身热心烦,口渴喜饮,小便黄少。
[质量要求]1.性状本品为浅红包粉末;味甜,手捻有润滑感。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姓名:张莉敏学号:201225821034 专业:中药学实习时间:2014.9.21-2014.10.18实习地点:汕头市金润堂中药饮片厂有限公司指导老师:吴晓杰实习课目:《中药药剂学》实习主要内容:散剂、煎膏剂、颗粒剂、丸剂的制备实验一益元散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
(2)熟悉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1.仪器:粉碎机、药筛(80目,100目)、瓷研钵、烧杯、天平2.药材:滑石30g,甘草5g,朱砂1.5g三、实验内容制法:(1)水飞朱砂成极细粉。
(2)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
(3)将少量滑石粉放于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的表面能。
再称取朱砂极细粉1.5g置研钵中,逐渐加入等容积滑石粉研匀,倒出。
取甘草置研钵中再加入上述混合物研匀。
按每包3g分包。
四、散剂的常规质量检查1.外观检查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
2.均匀度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检查,取供试品适量,置光滑纸上,平铺约5cm2,将其表面压平,在明亮处观察,应色泽均匀,无花纹与色斑。
3.水分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ⅨH)测定。
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过9.0%。
4.装量差异依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I B检查,单剂量包装的散剂,照下述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检查法取供试品10袋(瓶),分别称定每袋(瓶)内容物的重量,每袋(瓶)装量与标示装量相比较,按表中的规定,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袋(瓶),并不得有1袋(瓶)超出限度1倍。
标示装量装量差异限度0.1g及0.1g以下0.1g以上至0.5g0.5g以上至1.5g1.5g以上至6g 6g以上±15% ±10% ±8% ±7% ±5%5.装量多剂量包装的散剂,照最低装量检查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Ⅻ C)检查,应符合规定。
最新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中药药剂学的理论与实践操作,探究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以及制剂工艺,验证中药药剂的疗效与安全性,并掌握中药新药研发的基本流程。
实验材料:1. 中药材:金银花、黄芪、当归等。
2. 试剂:乙醇、盐酸、氢氧化钠等。
3. 仪器设备:回流提取装置、旋转蒸发仪、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紫外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锅、粉碎机、颗粒机、压片机等。
实验方法:1. 提取工艺:选取金银花作为实验材料,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有效成分。
首先将金银花粉碎后,用70%乙醇回流提取,再通过旋转蒸发仪浓缩,最后得到提取物。
2. 分离纯化: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提取物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分离,通过调整流动相比例和柱温,获得目标化合物。
3. 制剂工艺:将纯化后的有效成分与适宜的辅料混合,通过颗粒机制粒,压片机制片,制备成片剂。
4. 质量控制: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有效成分的含量,确保制剂中有效成分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实验结果:1. 通过水提醇沉法成功从金银花中提取到有效成分,并在HPLC中得到单一峰值,表明目标成分被有效分离。
2. 制备的片剂外观均匀,无明显杂质,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有效成分含量符合预期标准。
3. 稳定性测试显示,制剂在储存条件下3个月内成分无明显变化,表明制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结论:本次实验成功地从中药材中提取并分离出有效成分,并将其制备成片剂。
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中药片剂成分稳定,疗效可靠,为中药新药的研发和制剂工艺的优化提供了实验依据。
未来的工作将进一步探讨不同中药材的提取工艺,以及更多样化的中药制剂形式。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姓名:冯春霞学号:201225821049 专业:中药学实习时间:2014.9.21-2014.10.18实习地点:汕头市金润堂中药饮片厂有限公司指导老师:吴晓杰实习课目:《中药药剂学》实习主要内容:散剂、煎膏剂、颗粒剂、丸剂的制备实验一六一散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
(2)熟悉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1.仪器:粉碎机、药筛(80目,100目)、瓷研钵、烧杯、天平2.药材:滑石粉60g,甘草10g三、实验内容制法:(1)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
(3)将少量滑石粉放于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的表面能。
再称取甘草10g置研钵中,逐渐加入等容积滑石粉研匀,过筛,即得。
按每包7g分包。
四、散剂的常规质量检查1.外观检查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
2.均匀度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检查,取供试品适量,置光滑纸上,平铺约5cm2,将其表面压平,在明亮处观察,应色泽均匀,无花纹与色斑。
3.水分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ⅨH)测定。
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过9.0%。
4.装量差异依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I B检查,单剂量包装的散剂,照下述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检查法取供试品10袋(瓶),分别称定每袋(瓶)内容物的重量,每袋(瓶)装量与标示装量相比较,按表中的规定,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袋(瓶),并不得有1袋(瓶)超出限度1倍。
5.装量多剂量包装的散剂,照最低装量检查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Ⅻ C)检查,应符合规定。
6.无菌用于烧伤或严重创伤的外用散剂,照无菌检查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ⅩⅢ B)检查,应符合规定。
7.微生物限度除另有规定外,照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ⅩⅢ C)检查,应符合规定。
五、思考题1、等量递增法的原则是什么?当药物比例量相差悬殊时,取量小的组分及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置于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稀释均匀,如此直至加完全部量大的组分,混匀,过筛。
成教专升本中药药剂学实验讲义一、散剂——益元散的制备【处方】滑石6g 甘草1g 朱砂0.3g【制法】取滑石细粉1/2量,甘草细粉全量共研为细粉,过80-100目筛。
另取朱砂极细粉,用等量递增法先与滑石套研和匀(预先用滑石粉饱和乳钵),然后再与上述两味混合物混合均匀,即得。
【均匀度检查】将益元散适量置光滑纸上平铺约5cm2,将纸折叠或用药匙、乳棒压平其表面,在亮处观察,表面应呈粉红色,色泽均匀,无花纹、色斑。
若有色斑或条纹则说明尚未混合均匀。
二、浸出制剂——养阴清肺糖浆的制备【处方】丹皮6g 白芍6g浙贝6g 玄参10g麦冬9g 生地15g甘草3g 薄荷油0.1g单糖浆54ml(相当于总量约30%)共制180ml【制法】1.提取取浙贝等六味药置1000ml烧杯中,加水没过药面(约加水500ml)浸泡0.5h后,直火加热,煮沸后25min加入丹皮,继续煎煮,以双层纱布过滤。
如法煎煮二次,时间分别为1h、45min,合并两次滤液,浓缩至每ml相当于原生药1g,放冷,加95%乙醇使含量为60%置冰箱中静置1 h,过滤,回收乙醇,于水浴中浓缩至无醇味,以煮沸过的蒸馏水稀释至110m1。
2.配制(1)单糖浆的制备取蒸馏水33m1,煮沸,加入蔗糖61g搅匀,溶解后,继续加热至100℃,用脱脂棉滤过,自滤器上补加适量热蒸馏水,使全量为72m1,搅匀,放冷待用。
(2)含药糖浆的配制以适量的95%乙醇约10ml,将0.1g薄荷油溶解并加入溶液中,混匀加入相当于总体积30%(约54ml)的单糖浆,混匀,以煮沸过的蒸馏水稀释至全量,即得。
三、乳剂(一)菜籽油乳剂的制备【处方】菜籽油4g阿拉伯胶0.9g西黄蓍胶0.1g蒸馏水加至12ml【制法】将阿拉伯胶、西黄蓍胶细粉置于乳钵中,加入菜籽油略研,使胶粉分散均匀,加水2ml 迅速向同一方向研磨1~2分钟,至发出吱吱声,即得初乳。
最后加水至全量,研匀即可。
(二)石灰搽剂的制备【处方】氢氧化钙溶液5ml植物油5ml【制法】取氢氧化钙溶液与植物油置试管中,密塞,用力振摇使成乳化状液,即得。
一、实验目的1. 掌握中药药剂的基本制备方法,熟悉不同类型中药制剂的制备工艺。
2. 熟悉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的使用方法。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中药药剂学实验能力。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1. 仪器:粉碎机、药筛(80目,100目)、瓷研钵、烧杯、天平、温度计、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漏斗等。
2. 试剂:盐酸、氢氧化钠、硫酸、乙醇、蒸馏水等。
3. 药材:滑石、甘草、朱砂、薄荷、黄连、黄芩等。
三、实验内容1. 散剂的制备(1)实验目的:掌握散剂的制备方法,熟悉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
(2)实验步骤:① 将滑石、甘草、朱砂等药材按处方比例称取,混合均匀。
② 将混合药材进行粉碎,过80目筛。
③ 将粉碎后的药材置于研钵中,加入少量蒸馏水,研匀。
④ 将研匀的药材过100目筛,得到散剂。
(3)实验结果:制备出的散剂外观均匀,无结块现象。
2. 煎膏剂的制备(1)实验目的:掌握煎膏剂的制备方法,熟悉煎膏剂的特点。
(2)实验步骤:① 将薄荷、黄连、黄芩等药材按处方比例称取,加水煎煮。
② 将煎煮后的药液过滤,收集滤液。
③ 将滤液置于蒸发皿中,加热浓缩至一定浓度。
④ 将浓缩液加入适量的蜂蜜,搅拌均匀。
⑤ 将搅拌均匀的煎膏剂倒入模具中,冷却凝固。
(3)实验结果:制备出的煎膏剂外观光滑,无气泡,无沉淀。
3. 丸剂的制备(1)实验目的:掌握丸剂的制备方法,熟悉丸剂的特点。
(2)实验步骤:① 将滑石、甘草、朱砂等药材按处方比例称取,粉碎成细粉。
② 将细粉过100目筛,得到丸剂原料。
③ 将原料与适量的水混合,制成丸剂。
④ 将丸剂干燥,冷却。
(3)实验结果:制备出的丸剂外观均匀,无结块现象。
四、思考题1. 等量递增法的原则是什么?答:当药物比例量相差悬殊时,取量小的组分及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置于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稀释均匀,如此直至加完全部量大的组分,混匀,过筛。
2. 何谓共熔?处方中常见的共熔组分有哪些?答:共熔现象是指两种或更多种药物经混合后有时出现润湿或液化现象。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引言:中药药剂学是研究中药制剂的配伍、制备、贮藏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学科。
本实验旨在通过制备中药药剂,探索中药的药理学和药剂学特性,为中药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实验目的:1. 掌握中药药剂的制备方法;2. 研究中药药剂的质量控制方法;3. 分析中药药剂的药理学特性。
实验材料和仪器:1. 中药材:川芎、白芍、当归、熟地黄;2. 溶剂:乙醇、水;3. 仪器:电子天平、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实验步骤:1. 材料准备:将川芎、白芍、当归、熟地黄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并将其粉碎成细粉;2. 提取:将细粉加入适量的乙醇水溶液中,浸泡一段时间,然后进行过滤,得到提取液;3. 浓缩:将提取液放入蒸发皿中,用水浴加热蒸发,直到得到浓缩液;4. 干燥:将浓缩液放入干燥器中,进行干燥,得到中药药剂;5. 质量控制:使用电子天平称量中药药剂的质量,并使用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特征;6. 药理学特性研究: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中药药剂的吸收光谱。
实验结果与讨论:经过以上步骤,我们成功制备了中药药剂,并进行了质量控制和药理学特性研究。
根据质量控制的结果,我们可以得知中药药剂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同时,通过观察中药药剂的形态特征,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其微观结构。
在药理学特性研究中,我们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了中药药剂的吸收光谱。
通过分析光谱数据,我们可以得知中药药剂中的化学成分及其浓度。
这对于进一步研究中药的药理学作用和药效有着重要的意义。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中药药剂,并进行了质量控制和药理学特性研究。
这些实验结果对于中药的开发和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中药药剂的制备方法和药理学特性,为中药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更多的实验依据。
参考文献:[1] 张三,李四. 中药药剂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2] 王五,赵六. 中药药剂学实验教程[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中药药剂学毕业实习实验报告一、实习任务1.熟悉药用植物及其主要成分和药性,掌握采集、鉴别、储藏等药材常识;2、进行药材质量控制方面的检测,包括药材的外观、气味、性状、成分以及药效物质的检测;3、完成对中药注射液的制作和质量控制工作,掌握中药注射液的制作步骤,了解注射液的质量控制要求;4、熟练掌握中药酊剂制作及质量控制工作,提高熔炼、渣分离等技术水平。
二、实习情况实习期间,我参与了研发实习、质控实习和药剂制剂实习活动,对药剂学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包括药用植物的采集、鉴别和储藏,对药材的质量控制及检测,中药注射液制备及质控,中药酊剂制作及质量控制。
首先,我参与了药材的采集、鉴别和储藏工作。
我学会了按照药材的性质,在采集、鉴别和储藏过程中,对其进行恰当的处理以保持其质量。
经过观察,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药材的风味、色泽、气味和硬度等方面的差异,也进行了药材的适当质量控制和储存。
我了解了药材水解提取中多种影响因素,学会了合理的离子交换技术,以及游离基检测、水解比检测等技术,以便准确掌握药材的特性和药效物质组成。
随后,我参与了中药注射液的制备及质量控制工作,学会根据不同的药物组成,使用正确的体积以及浓度,以达到精确制备中药注射液的目的;了解质量控制过程中常用的测试单位,掌握共振光谱和色谱等新兴技术,也进行了各种常规的质量控制检测,保证中药注射液的质量。
最后,我参与了中药注射液的制作及质量控制工作,学会了熔炼、渣分离等方法,以及将中药酊剂制作出来,学会了中药酊剂质量控制方面的技术,掌握了用色谱法正确检测不同酊剂组成的原料药和成品药的质量。
三、实习总结实习结束后,我受益匪浅,对药剂学的使用、量的把握以及实验熔炼和渣分离的操作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在实习期间,我掌握了药物质量控制的相关知识,掌握了常规的质控技术,也学会了合理控制药剂质量的方法。
这些知识和技能对我未来从事药学研究和从事药剂制作和检测工作都是很实用的,笔者在这里表示十分感激。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中药药剂学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深入了解中药药剂的制备过程、掌握相关制剂技术,并对所制备的药剂进行质量评估和分析。
通过实验,培养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对中药药剂学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实验材料中药材:_____、_____、_____等。
辅料:_____、_____、_____等。
2、实验仪器电子天平:精度为 001g。
粉碎机:用于药材的粉碎。
煎煮锅:不锈钢材质,容量_____L。
离心机:转速可达_____rpm。
干燥箱:温度可调节范围为_____℃至_____℃。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1、药材的预处理对选取的中药材进行拣选,去除杂质和非药用部分。
将药材洗净、晾干,然后使用粉碎机粉碎成适当的粒度。
2、提取工艺称取一定量粉碎后的药材,按照一定的料液比加入溶剂(如水、乙醇等)。
在特定的温度和时间条件下进行煎煮或回流提取。
3、分离与纯化提取液经过滤去除药渣。
滤液采用离心或沉淀等方法进一步去除杂质。
4、浓缩与干燥将滤液放入浓缩设备中,在适当的温度和真空度下进行浓缩。
浓缩液采用干燥箱进行干燥,得到干浸膏。
5、制剂的制备根据实验要求,将干浸膏与相应的辅料混合,制备成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等剂型。
6、质量检测对所制备的制剂进行外观、粒度、水分、含量测定等质量检测项目。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提取工艺结果记录不同提取条件下(如溶剂种类、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温度)的提取率。
分析提取条件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提取工艺参数。
2、制剂质量检测结果外观:观察制剂的颜色、形状、表面光洁度等,判断是否符合质量标准。
粒度:使用粒度分析仪测定制剂的粒度分布,评估其均匀性。
水分:采用干燥失重法测定水分含量,确保在规定范围内。
含量测定: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或其他合适的方法测定有效成分的含量,判断是否达到预定标准。
3、结果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讨论制剂质量是否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