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的含义和特点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2
函的名词解释函,作为一个名词,有着广泛的应用和涵义。
在不同的领域和语境中,函都承载着不同的含义和用途。
从字面上来看,函有着信函、文件、书函等意思。
本文将就函的不同涵义展开讨论。
首先,函可以指代信函。
信函是人们在书写交流时常用的一种形式,是人们表达想法、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
在现代社会,尽管电子邮件的普及使得传统的纸质信函逐渐被取代,但信函仍然保留了其特有的魅力和作用。
信函具有隐私性、正式性和选用性强的特点。
与短信、即时通讯等沟通方式相比,信函在表达能力上更为丰富,也更能够给人带来真实的情感。
纸质信函的写作还要求人们认真思考、用心撰写,使得传递的信息更加准确、深入人心。
其次,函还可以指代文件。
在办公、学术和法律等领域,函作为一种文件形式广泛应用。
文件函作为一种书面记录,在组织、合作和沟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文件函的重要性在于其正式性和规范性。
无论是合同、申请书,还是备忘录、报告,都要求文件函的格式统一、内容准确。
文件函的起草需要密切关注字句的选择、语气的掌握以及段落的组织。
准确清晰的文件函有助于信息传递和解读的准确性,进而提升工作效率和推动事务的顺利进行。
进一步来说,函还可以涉及书函的意义。
书函是一种具有相对自由性的写作形式,既可以用于传递信息,也可以用于表达情感或展示思考。
与严肃的文件函不同,书函更多地展现了个人的情感、思考和文学才华。
在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善于书函,他们通过书写信函的方式与友人交流,或是传递自己的思想观点,或是与彼此分享诗歌和文章。
这些书函成为文学的一部分,也记录了一段段流传于世的文化与交往。
在现代社会,书函则多以私人间的通信为主。
人们用书函与朋友、亲人以及远方的人保持联系,表达爱意、问候和关怀。
书函的情感性和真实性,使得它在纷繁复杂的社交网络时代,仍然保持着一份珍贵和独特的存在。
总之,函,作为一个名词,有着广泛而丰富的涵义。
它可能指代信函,作为一种传统的书写形式,承载着人们真挚的情感和思想。
一、函的含义1、函是公文中惟一的平行文,行政公文和党的机关公文都把函列为主要文种。
2、询问和答复问题,向无隶属关系的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
3、函的使用范围:有时也可用于有隶属关系的上下级机关之间。
例如,上级机关向下级机关询问有关情况,用别的文体显然不合适,可以用函,但下级的答复最好用报告。
上级机关向下级机关催办有关事宜,如要求下级机关呈报有关报表或材料时,也可以用函,下级同样要回以报告。
二、函的特点1、平等性和沟通性。
2、灵活性和广泛性。
3.单一性和实用性。
三、函的分类1.公函与便函。
2.发函和复函。
3、商洽函、询问函和请批函4、答复函四、函的写法1、红头文件、发文字号。
公函要有正规的发文字号,写法与一般公文相同,由机关代字、年号、顺序号组成。
2、函的标题:发文机关名称+主要内容(事由)+文种3、主送机关:一般只有一个4、主体部分:(1)开头:根据函的种类有所不同:发函:首先写清缘由。
——主要用来说明发函的根据、目的、原因等。
复函:先引用对方来函的标题、发文字号,然后再交代根据,说明缘由。
常用如“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如下”、“现就有关问题函复如下”等转入函的主体。
(2)主体内容:(商洽函、询问函)询问某些情况,提出一个事件,提出要求答复;给予答复(复函)(3)结尾:希望请求。
最后,另起一行以“特此函商”、“特此函询”、“请即复函”、“特此函告”、“特此函复”等惯用结语收束。
五、函的写作要求(1)针对性:一事一请(2)分寸感。
用语平和礼貌,特别忌讳命令语气,(3)开门见山。
无论是来函还是复函,在写作中都应开门见山。
六、函得格式××文件院字【2012】16号××学院关于联合办学的商洽函广西大学:为了促进……………………………………………………………………………………………………………,现就有关问题复函如下:………………………………………()………………………………………………………………………………………………。
(一)函的含义、用途及分类函是不相隶属机关单位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所使用的一种公文。
函属平行文,主要用于平行机关之间或不相隶属的机关单位之间。
特殊情况下,也可用于上下级机关之间对一些事务性的具体问题的联系,还可用于机关单位与个人的公务联系。
函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加之行文比较自由,印发方便,传递灵活,使用简便,因而使用频率亦较高。
它可具体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平级机关或不相隶属的机关单位之间的公务联系、往来;2.向无上下级隶属关系的业务主管部门请示批准有关事项;3.业务主管部门向无隶属关系的机关单位答复审批事项;4.机关单位对个人的公务联系,如答复人大代表意见、政协委员提案,答复重要的群众来信之类;5.上下级机关之间涉及一些事务性的具体事项的联系、询问和答复。
函的分类1.按照内容和用途,函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商洽函指用于平行机关之间和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联系有关事宜的函。
例如请求支援帮助、商调干部、联系参观学习、查询或了解有关人和事、洽谈业务工作等等。
(2)请批函指向平级的或不相隶属的业务主管部门制发的请求批准函,和业务主管部门向平级的或不相隶属的机关单位制发的审批函。
有关机关、单位涉及部门业务工作,需向平级的或不相隶属的业务主管部门(例如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财政局、税务部门等等)请求批准,但又因互相之间不是上下级的隶属关系而不宜用请示行文,就应用函。
同理,有关主管部门向平级的或不相隶属的机关单位批准、批复某些业务事项(例如干部录用、调动、经费拨付、税收减免等等),因无上下级的隶属关系而不宜用批复行文,也就应用复函了。
但在实际工作中,这类函常常误用为请示、报告、批复,这是应该格外注意的。
(3)询问答复函指用于上下级机关之间互相询问答复处理有关具体问题的函。
上下级机关之间问答某个具体问题,联系、告知或处理某项具体工作,而又不宜采用报告、请示和决定、通知、批复等文种时,则可使用函。
函的用途、类别、格式、写法及范文解析(一)含义、功用和性质“函”,是“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的公文文体。
这里的“函”,指公函,是商洽性公文,又称询答性公文,多用于平行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作询问、答复、商洽、联系以至请求批准之用,不具呈报与指示作用。
但又是郑重的公务,所以才称“公函”,是正式文件,要单编发函号、按程序制发、归档;与日常事务中的“便函”,像介绍信、慰问信、表扬信、批评信、贺信等不同,与私人信函也不同。
(二)类别1.商洽、询问、请求批准的。
2.知照性的,即主动告知一件事,不需要答复。
3.答复问题、回复请求的。
前两种是主动发出的,叫“发函”,后一种是受动答复的,叫“复函”。
(三)格式和写法“函”的写法和书信大体相同,因为是郑重的公务,所以要有一定的格式,用语要得体,要讲礼貌,不亢不卑,不能用命令的口吻,粗暴的语气。
1.函头:印有“名头”的发函纸,单编发函号,“发文字号”中加“函”字。
2.标题:写发函机关,涉及事项,文种要写明是函还是复函。
3.上款:受函机关或领导人。
4.正文:“发函”大体是开头提出问题,说明是什么事或针对、根据什么。
主体表示要求,,商洽什么,告知什么,请求什么,即要对方做什么。
结尾,要求何时答复及得体的礼貌用语,如“请大力协助为盼”,“望准予×x是荷”,“望能同意”;“请即函复”,“盼复”,“望早日函告”等等。
有附件要写明,为送物品材料的附函,主体上写了,函尾可不再写。
“复函”开头说明针对的来函,如“×月×日××号来函收悉”,有时有必要概括函的内容写进去。
主体写对来函所谈事项的态度主张。
结尾,如同意可写希望,不同意可提供另外的办法,也要用礼貌语词。
5.下款:发函机关,年月日,公章。
6.函尾:抄送机关。
(四)草拟公函应注意的问题1.中心明确,不绕圈子。
课题公务文书――函课型新授授课班级机电06B2、电信06B1授课时数 2教学目标1.了解函的文种常识2.理解、掌握函的格式和写法教学重点1、函的适用范围3、函行文的多向性特征2、函的格式和写法教学难点函的格式和写法学情分析大家都知道信函。
其实,函从广义上讲,就是信件。
它是人们传递和交流信息的一种常用的书面形式。
但是,作为公文法定文种的函,就已经远远地超出了一般书信的范畴,不仅用途更为广泛,最重要的是赋予了其法定效力。
两者的区别要讲清楚。
教学效果教后记板书设计一、函的含义和适用范围二、函的特点(1)使用简便轻捷(2)行文多向灵活(3)内容单一性(4)语言质朴自然三、函的格式1、标题:发文机关 + 事由 + 文种2、主送机关3、正文开头:发函,开头简述发函的缘由和目的复函,应以引述来函日期、函件名称或发文字号作起首语主体:发函,要写清楚商洽、询问或请示批准的主要事项复函,要针对来函事项逐一郑重作答结尾发函告知对方,多用“特此函告”、“专此函达”;去函要求对方回复的,可用“盼复”、“即请回复”落款发文单位和日期四、函的种类1、按应用范围分,有商洽函、答询函、请批函、告知函2、按行文方向分,有发函、复函。
五、函写作的基本要求六、函与请示、书信的区别:第三节公务文书――函导入:我国古代,书信有种种不同的名称,如“移”、“关”、“咨”、“牒”、“简”、“笺”、“书”、“函”等等。
民国时期,取消了封建社会繁杂的书信名称,取而代之的是“函”或“公函”。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各机关使用过“信函”、“函”、“公函”、 “便函”等名称。
党的机关1989年将其列入法定公文,行政机关1981年将其列入法定公文。
一、函的含义和适用范围函是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相互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的行政公文。
函的适用范围可分成以下四个方面:(1)平级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单位之间的商洽性、询问性和答复性公务联系;(2)向无隶属关系的业务主管部门请求批准有关事项;(3)业务主管部门答复或审批无隶属关系的机关请求批准的事项;(4)机关单位对个人的公务联系,如复群众来信等。
函字的含义解释
函字,常用的字形和寓意的解析
函是汉字之一,其最基本的解释便是“容器”,“储藏”,“保管”的意思。
它是一个非常具有形象意义的字,由于其在形上近似于
一个盒子、箱子或者篮子,因此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将函解释为一种收纳、保存或者储存的容器。
字形分析
函字形艺术的构成呈现了其容器的特征,即:上端的横臂相当于
盖子,下边的两点则代表盒子的四角。
对于许多书法爱好者来说,函
字是一种精美的艺术表现,不同的艺术家在字形的书写和构造上都有
自己独特的理解和风格。
函字的多种寓意
1. 容纳
函字所代表的容器可以容纳各种不同的物品。
在人类历史上,函
被广泛用于储存与文化、商业和传统仪式有关的详细档案和物品。
2. 保存
函字所代表的“保管”的意思来源于其中的“一”和“六”。
它
们代表了储藏最要求的基本条件:整洁、清晰、合适和安全。
3. 调换
函字所意味的“交换、交流”属于更为深层次的寓意。
在现代理
解中,函通常代表着订单、申请书或者要求书等。
同时,这些字形也
再次表明了函字的收容和容纳的特征。
函字在翻译中的使用
在汉语翻译中,函字固然十分常用,特别是在邮政、政府和教育
部门。
一般情况下,函字所代表的概念与英文的“letter”非常类似,都是指呈现书面形式的、关于相关主题的记录或通信。
结论
函字在历史上所曾扮演的角色和在现代社会中常见的用途做好了
对其内涵的妥善解读。
无论是在书法、民俗或者商业用途中,函字都是一个有深度的、形象化的字符,可以成为文化交流或表达思想的一种媒介。
《函》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函》的作者、出版时间、背景等基本信息;2. 理解《函》的主要内容和主题,分析其深层含义;3. 掌握《函》中的重要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4. 能够运用文学知识分析《函》的艺术特点和价值。
二、导学内容1. 作者简介《函》是中国摩登作家鲁迅所著,出版于1922年。
鲁迅是中国摩登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以其犀利的笔触和深刻的思想而闻名。
《函》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摩登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2. 内容概要《函》是鲁迅创作的一篇长篇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普通人在封建社会中的悲凉遭遇。
故事发生在一个小镇上,主人公是一个小贩,他因为贫穷和社会地位低下而备受欺凌和歧视。
在一次无意的机缘下,他得到了一封奇奥的函件,函件里写着一段关于自己的真实身世的秘密。
主人公为了追寻真相,开始了一段探访自我和社会的旅程。
3. 人物形象主人公:一个普通的小贩,贫穷卑微,但心里充满了对真相的渴望和对社会的不满;其他人物:包括主人公的家人、镇上的官员和贩子等,每个人物都代表着封建社会中不同阶层的人物形象。
4. 深层含义《函》通过主人公的遭遇和探访,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阴郁和不公,批判了社会的虚伪和道德沦丧。
作品中透露出对人性的痛苦和对真相的追求,展现了鲁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改革的呼唤。
5. 艺术特点《函》以其犀利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而著称,鲁迅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隐喻,通过故事中的细节展现出尖锐的社会批判和对人性的思考。
作品构思巧妙,情节跌宕升沉,引人入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导学要点1. 了解《函》的作者和作品背景;2. 理解《函》的主要内容和主题;3. 分析《函》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4. 探讨《函》的深层含义和艺术特点。
四、教室活动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函》中的主题和深层含义,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2.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函》中的不同人物,体验故事情节,深入理解人物形象;3. 朗读分析:让学生朗读《函》中的经典段落,分析语言运用和情感表达;4. 作文写作:让学生撰写关于《函》的读后感或评论,展示对作品的理解和评判。
函的含义和特点
作者:未知文章来源:中国论文写作网点击数:16836 更新时间:2005-10-21 14:51:19
函的含义和特点:
(一)函的含义
函是公文中惟一的平行文,行政公文和党的机关公文都把函列为主要文种。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对函的功能作如下表述:
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对函所下的定义与之相似:
用于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向无隶属关系的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
理解函的定义时,关键要把握住“不相隶属机关”这一概念。
一个系统内部的平级机关是不相隶属机关,这个容易理解;另外,凡是双方在行政或组织上没有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业务上没有指导与被指导关系的,都是不相隶属机关,无需考虑双方的级别大小。
在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级别高的一方不能向级别低的一方发出指挥、指导性公文(个别晓谕性的通知例外),级别低的一方也不需向级别高的一方发出请示和报告。
双方之间如果有事项需要协商或请求批准,都要使用“函”这种平行文体。
除作为平行文种出现之外,函有时也可用于有隶属关系的上下级机关之间。
例如,上级机关向下级机关询问有关情况,用别的文体显然不合适,可以用函,但下级的答复最好用报告。
上级机关向下级机关催办有关事宜,如要求下级机关呈报有关报表或材料时,也可以用函,下级同样要回以报告。
(二)函的特点
1.平等性和沟通性
函主要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互相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体现着双方平等沟通的关系,这是其他所有的上行文和下行文所不具备的特点。
即使是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在双方不是隶属关系的时候,也不能使用请示和批复,只能用函,并且姿态、措辞、口气也跟请示和批复大不相同,也要体现平等性和沟通的特点。
2.灵活性和广泛性
函对发文机关的资格要求很宽松,高层机关、基层单位;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均可发函。
函的内容和格式也比较灵活,而且不限于平行行文,所以运用得十分广泛。
3.单一性和实用性
函的内容必须单纯,一份函只能写一件事项。
函不需要在原则、意义上进行过多的阐述,不重务虚重务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