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横机工作原理
- 格式:pdf
- 大小:215.06 KB
- 文档页数:21
横机的工作原理
横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一系列的装置和机械结构来实现纺纱过程。
一般来说,横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供纱装置、牵引装置、纺纱装置和绞纱装置。
在供纱装置中,纱线被从线筒或纱锭上取下,经过张力装置和导纱装置后,进入到牵引装置中。
牵引装置利用滚筒的旋转来牵引纱线,保持其张力稳定。
这样可以避免纱线断裂或过紧过松导致纺纱质量下降。
接下来,纱线进入纺纱装置。
纺纱装置主要包括滚纱盘、卷纱轮和横风叶片。
滚纱盘通过旋转将纱线缠绕在盘上,卷纱轮将纱线从滚纱盘上抬起并传给横风叶片。
横风叶片在高速旋转的情况下,在离心力作用下将纱线拉直并拉伸。
由于横风叶片的高速旋转,纱线上的纤维会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导致纤维之间的结合更紧密,从而增加了纱线的强度和稳定性。
最后,纺纱装置中的纱线进入绞纱装置。
绞纱装置通过将多股纱线绞合在一起,增加了纱线的强度和稳定性。
这个过程通常通过旋转绞纱轴或利用离心力来完成。
综上所述,横机通过供纱装置、牵引装置、纺纱装置和绞纱装置的协同作用,将纱线加工成强度和稳定性较高的纺纱线。
这种纺纱线通常用于织布、织物和纺织品的制作。
针织机工作原理
针织机工作原理是通过针床上的多个针,配合供给线材的进给器、循环器和拉伸器,通过往复循环运动完成织造的过程。
具体的工作原理如下:
1. 针床与进给器:针床上有多个针排,每个针排上都有大量的针。
进给器将线材沿着针床上针排之一的面向上方供给。
进给器的设计使得线材能够被均匀地分配到每根针上。
2. 循环器:针织机的循环器控制着针的往复循环运动。
循环器通过连杆、凸轮和摇杆的组合,将进给的线材塞进每个针眼中,形成缝线的循环运动。
同时,循环器还将锁紧器械拆卸并重新装配针条。
3. 拉伸器:针织机上的拉伸器经过调整,使得进给的线材在运行过程中被适度拉伸,以保持织物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通过这些步骤,针织机能够将线材横向循环地连接起来,并形成织物的结构。
针床上的多个针运动的协调性以及循环器和拉伸器的调整是保证针织机正常工作的关键。
针织横机操作要领与步骤前言:采用舌针的平型纬编针织机,用以生产成形衣片、成形衣坯,和沙发布、台布、窗帘布等家用织物。
针床为平板状,前后共两块,相互间成90~114度夹角,对称配置成倒V字形,针床表面按规定针织机号铣以等距的针槽,织针插在槽中。
移动游架中的三角,使之对针踵作用,织针便在针槽中作纵向运动。
游架骑跨在前后针床上,沿着机架导轨作往复运动。
编织三角装在游架内侧以控制织针升降,在外侧有三角的控制按钮和指示三角位置的刻度板等。
根据成圈要求,三角座是由起针、挺针、弯纱和压针诸三角组成,其中起针、挺针三角为活动型,可独立地由控制机构操纵进入或退出工作。
花式横机的三角组都以上述三角为基础,再增添附加三角或采用多跑道三角机构,配以各类织针,通过三角变动使按一定规律排列在针槽中的各类织针,分别在各自跑道中运动,从而使织针分别处于编织、集圈、不编织等位置,以便织制各种不同花式效果的针织物。
编织提花组织时,在机上还可加装提花选针机构。
过去采用机械选针方式把花纹信息存储在提花纹板上,通过传递机件使织针进行选针编织。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花形准备系统的出现,已开始应用电子式单针选针横机。
横机编织方法有全成形和部分成形两种。
全成形编织采用移圈以增减参加编织的针数,从而改变衣片或衣坯的幅宽;部分成形编织采用脱卸线圈的方法,使一组边缘织针退出工作,从而收窄衣片。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成形衣坯编织有新的发展,机器上加装压脚成形装置,能织出整件组合成形衣坯,可节省裁耗,减少部分接缝。
横机 - 一、针织横机的分类针织横机,简称横机,属于针织机械的一种,一般是指横编织机,即采用横向编织针床进行编织的机器。
针织横机按照其发展包括手摇横机,电动横机,电脑加针横机,电脑横机(电脑织领机,单系统电脑横机,双系统电脑横机等),但是业内一般所说的针织横机普遍是指针织手摇横机。
横机 - 二、针织横机结构与原理1.横机结构(1)横机的规格横机是生产羊毛衫的主要生产设备,全机由130多个零件装置而成。
横机横机就是横向编织机器,属于针织机械的一种,一般是指横向编织机,它采用横向编织针床进行编织。
一般大家简称横机或横编机。
横机是一种双针板舌针纬编织织机器。
它的三角装置犹如一组平面凸轮,织针的针脚可进入凸轮的槽道内,移动三角,迫使织针在针板的针槽内作有规律的升降运动,并通过针勾和针舌的动作,就能将纱线编织成针织物。
织针在上升过程中,线圈逐步退出针勾,打开针舌,并退出针舌挂在针杆上;织针在下降过程中,针勾勾住新垫放的纱线,并将其牵拉弯曲成线圈,同时原有的线圈则脱出针勾,新线圈从旧线圈中穿过,与旧线圈串联起来,众多的织针织成的线圈串互相联结形成了针织物。
横机发展史:横机最早是由德国STOLL公司发明,公司成立为1873年,在公司成立几年后Heinrichstoll先生就发明了第一台双反面横编机,成为针织技术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并由此开始了横编机的生产革命。
在随后的几年里STOLL不断的创新,从提花选针装置到第一台电脑横机,到世界上第一个专业的花型设计系统直到CMS和HP系列电脑横机,在这130多年的发展史中STOLL成功的成为了世界一流的横机生产厂家。
1873年成立时名不见经传,今天已成为行业典范。
岛精公司成立于1962年,在成立时还是一家制造横编机的小工厂,他们历史并不悠久的,但是如今,他们的品牌定位在:创新。
从1964年起,他们开始制造电脑横遍机时已是处于针织技术领先的位置,但是还是在一直寻求更佳的编制方法。
多年来他们对于横编织工业影响巨大,以至影响世界。
从1964年,全制动手套机开发成功,到1967年的FKC横编机,到1970年,全自动无缝手套编制机,到1978年,ENC系列横编机,到1982年SDS-500设计系统,到1995年,世界首台全自动成型无缝合电脑横编机,到2007年的可立体表现的全成型SDS-ONE APEX设计系统,到2011年,开发世界第1台可编织成型的21针电脑横编机,他的历史虽不悠久,但是他的创新每年都在前进。
电脑横机出针原理针织横机是一种双针板舌针纬编织织机.它的三角装置犹如一组平面凸轮,织针的针脚可进入凸轮的槽道内,移动三角,迫使织针在针板的针槽内作有规律的升降运动,并通过针勾和针舌的动作,就能将纱线编织成针织物.织针在上升过程中,线圈逐步退出针勾,打开针舌,并退出针舌挂在针杆上;织针在下降过程中,针勾勾住新垫放的纱线,并将其牵拉弯曲成线圈,同时原有的线圈则脱出针勾,新线圈从旧线圈中穿过,与旧线圈串联起来,众多的织针织成的线圈串互相联结形成了针织物.1,成圈过程横机的织针将纱线编织成织物的过程称为成圈过程,成圈过程可分为退圈,垫纱,带纱,闭口,套圈,脱圈,成圈和牵拉等8个阶段.(1)退圈退圈就是将处于针勾中的旧线圈移动到针杆上,为垫放新的纱线作好准备.在退圈过程中,织针从最低点上升到最高点,织针处于退圈阶段,退圈后针舌被线圈刮开.(2)垫纱垫纱就是将纱线放到针舌上,完成退圈后,织针开始下降,由于给纱机构的配合动作,纱线便在导纱器的引导下,通过纱嘴被垫放到针勾的下面,针舌的上面,以便织针继续下降时,针勾能可靠地勾住纱线.(3)带纱带纱就是将垫放到针勾下面的纱线引到针勾内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依靠织物下降来完成.(4)闭口闭口即封闭针口,使新垫放的纱线旧线圈为针舌所隔开.不带纱过程结束后,纱线正确地被针勾勾住,织针继续下降,落到针杆上的旧线圈沿针杆向针头滑动,移到针舌的下面,针舌由于旧线圈的作用,开始绕针舌轴旋转,当织针再下降时,针舌旋转盖住针勾封闭针口.(5)套圈套圈过程是从旧线圈套到关闭了的针舌上开始,而后沿关闭了针舌移到针勾处而结束.(6)脱圈脱圈就是线圈从针头上脱落下来的过程.当完成套圈后,织针沿三角工作面下降,勾住新垫放的纱线穿过旧线圈,而旧线圈同时由于牵拉力的作用,由针头处脱出.(7)成圈成圈阶段的工作是在旧线圈脱出针头后,针勾带住新垫放的纱线穿过旧线圈,织针再下降将纱线拉弯成新的线圈.(8)牵拉牵拉就是为了使成圈后的新线圈得以张紧,不得脱出针勾,以进行下一横列编织的成圈工作.牵拉是利用牵拉机构将旧线圈拉向针背,达到紧张的目的,同时将已成形的织物引出成圈区域.2,集圈过程集圈是针织物组织的基本线圈结构之一,它是将旧线圈不予退圈或脱圈,而织针继续成圈,新旧线圈集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组织.在横机上采用两种手段来制取集圈组织,一种是无脱圈法,一种是无退圈法.(1)无脱圈法集圈无脱圈法集圈是将横机的一个或前后对角的两个压针三角推上一定高度.当要头带动三角运行时,织针上升到最高点,然后下降到闭口阶段即不再下降,线圈关闭针舌后挂在针杆上,此时针勾勾住了新垫放的纱线.当机头反向运行编织下一横列的织物时,织针在三角的作用下可上升到顶点,或下降到最低点,新纱线形成悬弧退圈后与挂在针杆上的旧线圈合并在一起共同脱圈后形成集圈.(2)无退圈法集圈无退圈法形成的集圈又称为胖花组织,只能在胖花横机上织成.二级胖花横机形成平行集圈,三级胖花横机可形成交错集圈.平行集圈:二级胖花横机有一个活动的挺针三角,针板上排列高脚针和低脚针.当机头运行编织时,挺针三角退出低脚针高度,高脚针可被挺针,继续上升至退圈,而低脚针只能升起到起针三角的顶尖处,尚横档三角上平面行进,然后下降,线圈打开针舌后挂在针舌上不退圈,针勾同时勾住新垫放的纱线.当机头编织下一横列的织物时,退出的挺针三角回复原位,低脚针针舌上挂着的旧线圈与新形成的纱线悬弧共同退圈,脱圈形成集圈.因这种集圈只在低脚针上形成,织出的集圈组织在衣片上互相平行排列,故称为平行集圈或二级胖花.交错集圈:三级胖花横机的活动挺针三角有两个,针板上排列高脚针,低脚针和高脚长舌针.当上,下挺针三角共同退出低脚针高度时,织出平行集圈组织.当上挺针三角单独退出工作位置时,织针上升到下挺针三角位置,因长舌针针舌较长,线圈打开针舌后挂在针舌上不退圈,垫纱后,新旧线圈集合在一起形成集圈.因此种集圈在低脚针和长舌针上形成,织出的集圈组织在衣片上交错排列,故称为交错集圈,又称为交点网眼胖花和三级胖花.。
电脑横机的基本结构与编织原理电脑横机的基本结构与编织原理TY电脑横机的基本结构与编织原理电脑横机是⼀种机电⼀体化的⽐较先进的全⾃动针织机械。
1975年问世到现在已经发展到了⽐较完善的程度,TY电脑横机是我国唯⼀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全⾃动电脑横机,代表了我国全⾃动电脑横机研发的最⾼⽔平。
与普通的横机⽐较,具有⽣产效率⾼花型变换⽅便,产品属性易于控制,适编花型范围⼴泛等优点。
TY-252Q电脑横机简介:天元电脑横机的主要结构包括控制机构、传动机构、选针和编织机构、摇床机构、换梭机构、送纱机构、牵拉机构和机架⼋个部分。
1、操纵杆2、急停按钮3、键盘4、显⽰器5、储纱⽓6、信号灯7、⽑纱8、机头9、梭杆 10、导纱器 11、电⼦挑线架 12、边线架 13、前护罩14、起底板15、侧柜⼀、机器的控制机构机器的控制机构包括电控箱、键盘、显⽰器、以及各种电器执⾏元件和信号传感器等。
它的作⽤主要是进⾏程序(花型、压针等控制程序)的输⼊.计算、控制、显⽰以及信号的反馈。
程序的输⼊途径为磁盘和USB输⼊。
但各类磁盘都易受外界磁场、紫外线、潮湿、温度等因素的破坏,所以存放环境⼀定要符合其说明书的要求,现已基本不⽤。
U盘输⼊⽅式有存储量⼤、输⼊速度快、操作⽅便等优点。
控制部分的主体是电控箱,由开关电源、信号转换及控制电路、⼯控计算机四类部件组成。
⼯控计算机储存着已输⼊的程序,并根据输⼊的程序对机器进⾏控制和对各种反馈信号进⾏处理,是控制的核⼼部分。
信号转换及控制电路是⽤于数字和模拟信号之间的转换,并解析指令控制其他电器元件的电源,具体作⽤详见后⾯电路原理部分。
监视系统为⼀⾯彩⾊液晶显⽰器,特殊机型采⽤彩⾊台式显⽰器。
⽤于来对程序的输⼊、修改、检测以及机器的编织过程进⾏实时监视。
信号反馈系统通过光敏管、霍尔元件等各种光、磁场、电场传感器提供机器所处状态或位置的各种信息(如机头计数、压针状态、摇床状态等)由控制盘运算.系统进⾏处理。
针织横机的工作原理针织横机的工作原理针织横机是一种双针板舌针纬编织织机.它的三角装置犹如一组平面凸轮,织针的针脚可进入凸轮的槽道内,移动三角,迫使织针在针板的针槽内作有规律的升降运动,并通过针勾和针舌的动作,就能将纱线编织成针织物.织针在上升过程中,线圈逐步退出针勾,打开针舌,并退出针舌挂在针杆上;织针在下降过程中,针勾勾住新垫放的纱线,并将其牵拉弯曲成线圈,同时原有的线圈则脱出针勾,新线圈从旧线圈中穿过,与旧线圈串联起来,众多的织针织成的线圈串互相联结形成了针织物.1,成圈过程横机的织针将纱线编织成织物的过程称为成圈过程,成圈过程可分为退圈,垫纱,带纱,闭口,套圈,脱圈,成圈和牵拉等8个阶段.(1)退圈退圈就是将处于针勾中的旧线圈移动到针杆上,为垫放新的纱线作好准备.在退圈过程中,织针从最低点上升到最高点,织针处于退圈阶段,退圈后针舌被线圈刮开.(2)垫纱垫纱就是将纱线放到针舌上,完成退圈后,织针开始下降,由于给纱机构的配合动作,纱线便在导纱器的引导下,通过纱嘴被垫放到针勾的下面,针舌的上面,以便织针继续下降时,针勾能可靠地勾住纱线.(3)带纱带纱就是将垫放到针勾下面的纱线引到针勾内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依靠织物下降来完成.(4)闭口闭口即封闭针口,使新垫放的纱线旧线圈为针舌所隔开.不带纱过程结束后,纱线正确地被针勾勾住,织针继续下降,落到针杆上的旧线圈沿针杆向针头滑动,移到针舌的下面,针舌由于旧线圈的作用,开始绕针舌轴旋转,当织针再下降时,针舌旋转盖住针勾封闭针口.(5)套圈套圈过程是从旧线圈套到关闭了的针舌上开始,而后沿关闭了针舌移到针勾处而结束.(6)脱圈脱圈就是线圈从针头上脱落下来的过程.当完成套圈后,织针沿三角工作面下降,勾住新垫放的纱线穿过旧线圈,而旧线圈同时由于牵拉力的作用,由针头处脱出.(7)成圈成圈阶段的工作是在旧线圈脱出针头后,针勾带住新垫放的纱线穿过旧线圈,织针再下降将纱线拉弯成新的线圈.(8)牵拉牵拉就是为了使成圈后的新线圈得以张紧,不得脱出针勾,以进行下一横列编织的成圈工作.牵拉是利用牵拉机构将旧线圈拉向针背,达到紧张的目的,同时将已成形的织物引出成圈区域.2,集圈过程集圈是针织物组织的基本线圈结构之一,它是将旧线圈不予退圈或脱圈,而织针继续成圈,新旧线圈集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组织.在横机上采用两种手段来制取集圈组织,一种是无脱圈法,一种是无退圈法.(1)无脱圈法集圈无脱圈法集圈是将横机的一个或前后对角的两个压针三角推上一定高度.当要头带动三角运行时,织针上升到最高点,然后下降到闭口阶段即不再下降,线圈关闭针舌后挂在针杆上,此时针勾勾住了新垫放的纱线.当机头反向运行编织下一横列的织物时,织针在三角的作用下可上升到顶点,或下降到最低点,新纱线形成悬弧退圈后与挂在针杆上的旧线圈合并在一起共同脱圈后形成集圈.(2)无退圈法集圈无退圈法形成的集圈又称为胖花组织,只能在胖花横机上织成.二级胖花横机形成平行集圈,三级胖花横机可形成交错集圈.平行集圈:二级胖花横机有一个活动的挺针三角,针板上排列高脚针和低脚针.当机头运行编织时,挺针三角退出低脚针高度,高脚针可被挺针,继续上升至退圈,而低脚针只能升起到起针三角的顶尖处,尚横档三角上平面行进,然后下降,线圈打开针舌后挂在针舌上不退圈,针勾同时勾住新垫放的纱线.当机头编织下一横列的织物时,退出的挺针三角回复原位,低脚针针舌上挂着的旧线圈与新形成的纱线悬弧共同退圈,脱圈形成集圈.因这种集圈只在低脚针上形成,织出的集圈组织在衣片上互相平行排列,故称为平行集圈或二级胖花.交错集圈:三级胖花横机的活动挺针三角有两个,针板上排列高脚针,低脚针和高脚长舌针.当上,下挺针三角共同退出低脚针高度时,织出平行集圈组织.当上挺针三角单独退出工作位置时,织针上升到下挺针三角位置,因长舌针针舌较长,线圈打开针舌后挂在针舌上不退圈,垫纱后,新旧线圈集合在一起形成集圈.因此种集圈在低脚针和长舌针上形成,织出的集圈组织在衣片上交错排列,故称为交错集圈,又称为交点网眼胖花和三级胖花.。
针织横机工作原理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横机的主要结构与工作原理。
2.上机编织平针、罗纹、畦编等织物,了解在横机上起口、收口、密度调节和编织的方法。
3.对编织的织物进行分析、比较它们的性能与特点。
4.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适宜在横机上加工的原料的选配、组织结构设计、编织工艺设计、上机打样操作等一系列过程。
二、实验原理
SGE6505型手摇针织横机有两个倾斜对立的针床,外观呈倒“V”字形。
横机
的编织,是通过装有成圈机件的机头在针床上往复运动,驱动舌针在针槽中上下运动来完成的。
三、实验设备
SGE6505型手摇针织横机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 SGE6505型手摇针织横机的组成:
(1)机座与针床部件:机座是机器的骨架,用于安放针床、机头导轨、针床移位扳手等零件。
针床是编织的关键部件,织针在针槽内作上下运动完成编织过程。
(2)机头部件:机头是编织的心脏部件,用于编织线圈,并使之相互串套成针织物,它由机头、三角装置、三角控制调节装置、导纱变换器等组成。
(3)喂纱部件:用于输送毛纱供编织之用。
(4)引线架部件:用于穿引从纱筒上输出的毛纱,可消除或减轻毛纱的张力波动,保证织物两边缘线圈紧密均匀。
它由挑线弹簧、调节螺母、圆盘式张力器。
挑线弹簧的弹力大小由压紧螺母控制,圆盘式张力器的夹紧力由调节螺母控制。
(5)牵拉机构:采用重锤式牵拉,用于编织中起口、牵拉织物之用,它由定幅梳栉(俗称串线板)、重锤等组成。
2. 横机的操作注意事项
(1)手摇机头时,人要站稳,用力要均匀、适中,用力方向应与机头滑行方向一致。
(2)在编织时,机头不能在编织区域内调向,必须使机头推过最边缘的工作针2cm以上才能调向,以免损坏机件和织物。
(3)机头处于编织区内时,不能扳动针床移位扳手,否则将严重损坏织针,也不能拨动各种三角的调节装置和开关,以免发生撞针事故,损坏机件。
(4)放针时,织针要推至与工作针平齐;收针或拷针后,空针要退到不工作位置,切忌停留在停针区与工作区之间的位置,否则会引起撞针。
(5)发生撞针时,应关闭起针三角,随后将机头退出编织区,切忌用手拉动针钩,以免损伤手指。
(6)当织物幅面过大,机头动程随之增大,使机头余纱过多时,宜用手指略带一下余纱,配合挑线弹簧将余纱收回,避免造成边缘线圈松弛,甚至产生“小辫子”和豁边。
(7)落片时,必须先取下牵拉重锤,防止重锤落地伤脚。
3. 起口、空转基本操作步骤及方法
为了防止衣片底边脱散和供牵拉之用,织物首先要编织一横列起头线圈,第一横列的悬弧线称起口横列,起口横列一般以1+1罗纹的形式进行。
起口后,为了使织物边缘光洁、饱满,并使衣片下摆的底边有正面向反面卷曲的趋势,应编织一到三横列圆筒形纬平针线圈,俗称打空转,一般织物正面空转的横列比反面多一横列,常规空转横列数之比为2:1,3:2。
(机头从左至右或从右至左编织一排线圈称一横列)起口、空转操作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在罗纹编织操作以后,缓慢推动机头不带纱空针运转1~2横列,使所有工作针进入针道,通过毛刷将织针针舌打开,以便喂纱。
(2)机头通过导纱变换器带动穿有毛纱的导纱器,将毛纱穿入针床隙口内,纱头圈绕固定后,推动机头编织起口横列,机头停左侧。
(3)检查有无漏垫纱的织针,如有则补上,然后左手捏定幅梳栉(俗称串线板),抽取定幅梳栉内的钢丝,将定幅梳栉上的丝扣从前后针床的隙口中由机座下部分从下向上左右对称地穿过起口横列,使丝口露出针床隙口外,右手将钢丝穿入丝口孔眼中。
(4)在定幅梳栉下面挂上重锤,此时重锤宜轻些,以免后序编织毛纱断裂。
(5)关闭1号和3号起针三角,根据织物工艺要求进行“空转”编织,如工艺要求是2:1,则推动机头三个横列,机头停右侧。
(6)如编织2+2罗纹,应板动针床移位手柄,前后针床的针距排列不能使相邻两针同时重套一个线圈,起口、空转操作同1+1罗纹。
(7)经起口、空转后的1+1(2+2)罗纹,打开1号和3号起针三角,调整好三角密度,即可开始编织罗纹坯布。
若要编织纬平针组织,则将前针床织针上的线圈翻到后针床的空针上,继续编织即可。
(8)编织适当长度后若要下机,先弄断纱线,放下重锤,再用左手托起串线板,右手摇动机头即可。
5. 编织罗纹操作
羊毛衫衣片大多数以弹性较好的罗纹组织作为下摆和袖口,因此起口排针采用罗纹形式。
常用的起口罗纹为1+1罗纹和2+2罗纹。
(1)三角密度调节:
用罗纹刮板无齿口的一面,将织针按织物幅面要求推至工作区位置,根据织物松紧要求,推动机头在空针情况下,逐个送开成圈三角上的元宝螺母进行调整,使织针通过三角针道经压针后的织针在针床筒口处的位置,左右、前后弯纱深度保持一致,利用限位压板将调整好的成圈三角限位,上下限位压板根据织物工艺要求定。
例如1+1罗纹一般2号3号成圈三角采用上密度限位,1号4号成圈三角采用下密度限位,又如,四平组织一般均采用下密度限位。
限位后,还可利用不同厚度的纸片剪成T字形垫入限位压板与分数针之间进行松紧微调。
密度调节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织物坯布的质量。
(2)1+1罗纹操作步骤:
(a)机头停右侧,用1+1罗纹刮板有齿的一面,按织物幅面要求一针隔一针将用的织针推到工作位置。
(b)扳动针床移位手柄,使前后针床槽相对而织针交叉排列。
(3)2+2罗纹操作步骤:
(a)用2+2罗纹刮板的齿口面,操作过程与
1+1罗纹相同,织针的起口排列不使相邻两针同时重套一个线圈,此时,针床槽与织针均交叉排列,且前后针床相邻排列的两针之间为一个针距。
(b)起口后用针床摇手柄将针窗摇至2+2罗纹排针的正确位置。
6.移圈操作方法
移圈可分为翻针、收针、放针、线圈交换(绞花)等操作工艺。
(1)翻针:
用于纬平针在编织完1+1罗纹后进行的一种操作工艺,其操作过程如下:
(a)先开松后针床2号成圈三角(此时机头停右侧),编织一横列,使后针床线圈放大。
(b)推上后针床上的空针进入工作区,打开针舌。
(c)利用翻针板,将前针床的线圈全部转移到后针床的空针上。
(d)将后针床工作针针踵刮齐,前针床的针全部退到不工作位置,把开松的2号成圈三角恢复到原来位置,调整好密度,即可继续编织纬平针织物,为保证边缘线圈顺利成圈及织物紧密均匀,宜在两边缘加挂小重锤,随着织物的加长,应及时将小重锤上移,保证边缘一定的牵拉力。
(2)收针:
收针工艺是在横机编织中减少工作针数(减幅)的一种方法,即将最边缘的一枚工作针的线圈转移到相邻的一枚工作针上,使该枚针上存在二个线圈,收针的工具是收针器,也称移圈针,有1、2、3针等规格,根据织物工艺进行选用。
收针后必须将空针退到不工作位置,以免空针重新进入工作状态,甚至发生撞针,收针线圈的工作针应与其它工作针刮齐后再继续编织。
(3)放针:
放针工艺是在横机编织中增加工作针数(加幅)的一种方法,操作过程:
(a)将机头停在需放针的一侧,推上最边缘的空针,打开针舌。
(b)编织一横列后,空针上垫入毛纱,悬挂上挂小重锤,继续后序编织。
(4)放针注意事项:
(a)当编织纬平针组织时,放针只能逐针进行。
(b)当需两边同时放针时,在机头摇出幅面后,应先放机头一侧的空针,然后将机头摇一横列,到另一侧后,再放该侧的空针,不能同时两侧一起放,更不能当机头停在幅面重进行放针。
(c)当一次放多枚针时,应配上相应的牵拉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