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生命的精彩(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82.50 KB
- 文档页数:5
活出生命的精彩优秀教案第二课时活出生命的精彩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人们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会影响生命的质量。
2.使学生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依存和彼此关切中感受温暖,传递温暖。
没有人愿意遭遇冷漠,生命拒绝冷漠。
3.明确生命虽然平凡,却也时时创造伟大。
能力目标1.通过日常观察、内心感悟、实践探究等多种方式,全面理解由于人们对待生活的态度不同,生命的质童也不一样,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同学之间的探究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3.帮助学生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找出自己存在的价值与定位,超越自我,回报社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用积极的情感、健康的心态来关注生命。
2.懂得我们不仅要关注自身发展,而且要关切其他的生命。
善待他人,传递温暖,消融冷漠,共同构建一个互信、友善、和谐的社会。
3.理解每个人的生命都有自己独特的使命,我们要活出自己的精彩,让生命更加绚丽。
重难点突破重、难点:活出生命的精彩。
突破方法:这是以理导行的最重要的一环,由于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人生阅历十分有限,所以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
为了有效突破这一知识点,教学中主要通过结合教材中“探究与分享”板块和正文内容,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等形式使学生认识到,在历史上,那些被我们认为是伟大的人物,并不是因为他们生而伟大,而是因为他们运用自身的品德、才智和劳动,创造出比自己有限的生命更长久的、不平凡的社会价值,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与伟人相比,更多的人是默默无闻的,他们同样也在书写着自己的生命价值。
当我们将个体生命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时,生命便会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
探究新课堂教学过程一、导入设置,启动思维方法1:谈话式导入,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学不仅仅是教师教知识,也包括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他们学习的好习惯。
《活出生命的精彩》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不同的人对待生活和生命的态度不同,生命的意义也不同;2、懂得生命的意义来自对生活的付出,来自与他人的分担和分享,懂得平凡的生命也能创造伟大;3、增强运用自己的品质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能力;4、初步形成在平凡的生活中活出生命的精彩,能够理解生命意义的内涵。
【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独学、对学、群学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贫乏与充盈,冷漠与关切,平凡与伟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让生命得到滋养,不断充盈自己的生命;2、关注自身的发展,关切他人的生命;3、甘于生命的平凡,也乐于创造生命的伟大。
教学重点:认识到每个人都能创造出生命的精彩。
教学难点:激发生命的热情,活出生命的精彩。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展示材料:她是一名普通的舞蹈老师,曾有一份热爱的工作和一个美满的家庭。
一场大地震,夺去了她深爱的女儿和跳舞的双腿,她经受了一般人不能承受的挫折,重新站上人生精彩的舞台,她就是廖智。
在地震中失去双腿却依然坚强起舞的“最美舞者”廖智老师讲述了自己对梦想的坚持。
她在地震中失去了孩子和双腿,痛苦不已,却为了重新起舞、顽强生活的梦想,忍耐身心疼痛、十天学会穿假肢站立行走,一个月后重新开始跳舞。
“一旦发现你不再恐惧害怕,困难也不是那么难以战胜。
”“虽然伴随着疼痛,但我想跳出更美的舞蹈,我会带着梦想和生活的希望,努力勇敢地生活下去。
愿你们也能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坚持不放弃地朝前走,笑着朝前走。
我行,你们也一定行!”廖智在演讲中带着泪水的美丽微笑,感染和鼓舞了在场的所有人。
教师提问:(1)如果廖智活下来了,却在悲痛中无法自拔,她将会变得怎样?(2)廖智的故事告诉我们应该怎样活出生命的精彩?学生阅读材料,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让学生初步懂得不同的人对待生活和生命的态度不同,生命的意义也不同,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活出生命的精彩。
)二、探究新知(一)贫乏与充盈1、生活态度影响生命质量探究:说一说寒假快到了,你想怎么过呢?生答:略出示图片:每天都睡到中午才起来。
教案::第十课绽放生命之花——活出生命的精彩教材分析:1.课标要求:(1)感受生命的可贵,养成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的人生态度。
(2)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
(3)体会生命的价值,知道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点滴做起。
2.整体感知教学内容:本部分教学内容是关于生命教育的主题。
旨在引导学生做自己生命的导演,力求生命充盈,满足生命的精神需求。
学会关切他人,努力在平凡的生活中书写自己生命的价值,追求美好,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活出生命的精彩。
学情分析:中学阶段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时期,虽然相比小学生,他们有了更丰富的知识,更开阔的眼界,但他们对事物或观点的分辨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自我控制能力尚不甚强,对生命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不够全面,甚至产生偏差,陷入迷茫和彷徨,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解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的质量,实现生命的价值,编织自己生命的未来。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生命得到滋养,不断充盈自己的生命,关注自身的发展,关切他人的生命,甘于平凡的生命,乐于创造生命的伟大。
能力目标:初步形成“在平凡的生活中活出生命的精彩”的理念,能够理解生命意义的内涵。
知识目标:理解对待生命和生活的态度不同,生命的质量就不同,懂得平凡的生命也能创造伟大。
教学重难点:重点:生活态度不同,生命质量不同,要关切他人的生命,平凡的生命也能闪耀出伟大。
难点:生命是一个逐渐丰富的过程,生命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环节与活动:一、新课导入出示巴金的近照,同学们认识吗?例举巴金的文学代表作品《家》《春》《秋》,《雾雨电》等。
巴金说过这样一段话: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人活着正是为了给社会增添一点光彩,只有这样,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结果,否则,我们将憔悴得死去。
我仍在思考,仍在探索,仍在追求,我不断地自问,我的生命什么时候开花?”——巴金请问你们怎么理解“让生命开花”?(生:让生命开花,也就是要活出生命的精彩,让生命变得有价值,有意义)。
活出生命的精彩教学目标:1、了解世界是由多种生命组成的,了解生命的顽强性,各种生命之间是相互依存的。
2、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3、懂得各种生命息息相关,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关爱教学重点: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体验生命的可贵之处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懂得生命需要相互关爱的重要性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碧蓝的天空,洁白的飞鸟,摇曳的青草,奔跑的羊儿,这里所以美丽,是因为到处都散发着生命的气息。
我们的世界也因为生命的运动而显得异彩纷呈。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一、多彩的生命构成了缤纷的世界(板书)其实,不仅仅是草原,在森林里,在大海中,在山野间,甚至在沙漠深处,都有美丽的生命。
学生收集的图片:动物、植物、风景照学生活动: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种生物,对它了解多少。
师:它们让我们感受到万物欣欣向荣,感受到世界充满生命力和无穷希望,感受到我们生活的地球是宇宙中最美丽的星球。
但我现在想请同学们看一看另一种地球。
请大家观察课本24页的两幅图片并用词语形容出来讨论:请大家想象一下,如果没有生命,这个世界会是怎样的?教师总结:当我们从我们的祖先手中接过地球时,我们以为拥有了无限的财富。
所以,我们浪费,我们破坏。
鲜花没有了,树木没有了,动物们的家也就没有了,矿藏被我们贪婪地挖掘,资源被我们肆意地挥霍。
所以,地球受伤了,而我们却以为地球在我们的手中变得现代了,可以自豪了,可以向子孙后代交代了。
殊不知,我们将来留给他们的只会是一个干涸的地球,一个失去生命活力的地球。
而要想让地球变得更加美丽,而不是支离破碎,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尊重地球,尊重生命。
二、生命需要相互关爱(板书)学生活动:讨论如果你遇到以下情况,你会怎么办?(1)隔壁老奶奶身体不好,经常大声咳嗽,影响你做作业。
一天在楼道里,老奶奶一边咳嗽一边慢腾腾地走在你前边,而且你上学快迟到了,这时你会【】(2)今天天气突然变冷,同座的同学受凉了,上课时吐了一地,还弄脏了你的衣服,这时你会【】(3)下雨天,放学路上,一只小花猫在路边,浑身被雨淋湿了,正在“喵喵”地叫着,这时你会【】(4)小区里刚刚铺上草皮,绿色的草坪多么漂亮呀!可是很多人为了抄近道,直接从草坪上践踏过去,这时你会【】探讨结论: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关心和爱护,人与其他生命之间也要和谐相处,相互关心和爱护。
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出生命的精彩教案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生命得到滋养,不断充盈自己的生命,甘于平凡,也乐于创造生命的伟大。
【能力目标】1.增强运用给自己的品质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能力。
2.初步形成在平凡的生活中活出生命的精彩,能力理解生命意义的内涵。
【知识目标】1.认识到不同的生活态度,会有不一样的人生。
2.理解人与人之间相互的依存,在关切中感受温暖,传递温暖。
3.明确生命虽然平凡,却也能够创造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生命的贫乏与充盈,认识到不同的生活态度,会有不一样的人生;2.理解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依存,在关切中感受温暖,传递温暖。
【难点】认识到生命的平凡与伟大。
三、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歌曲《青春烈火》,边听边思考:什么是烈火青春,如何成就烈火青春?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学习《活出生命的精彩》。
环节二:新课讲授1.贫乏与充盈过渡语:同学们,在生命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会和许多人相遇,会有很多人吸引着你,那么介绍一下你的偶像,说一说他们的美好品质。
活动一:介绍你的偶像教师组织学生介绍自己的偶像,举出他\她的重要事迹以及你喜欢他\她的原因。
学生分享,教师进行总结:同学们的偶像都有各自不同的人生经历与经验,都在创造人生的价值。
其实每个生命都会在生活中展现千姿百态,人们对待生活的态度会影响人们的生命的质量。
活动二:16岁的自己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的材料,大胆设想16岁的自己,思考下列问题:(1)同是16岁的中学生,生活环境不同,身上却有相同的地方,请你说说他们的相同点是什么?(2)你期待自己的16岁时将会是什么样的?(3)如何让生命充盈?学生回答:我希望我的16岁是阳光灿烂的,取得好的成绩,有很多好朋友,也希望通过参加活动得到实践。
教师总结:生命是一个不断丰富的过程,同学们现在还是人生的起点,一定要热爱学习,乐于实践,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为他人服务,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让生命充满色彩和活力。
《活出生命的精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人们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影响生命的质量,认识到生命是一个逐渐丰富的过程;(2)我们要善待他人,温暖世界;(3)知道平凡的生命也时时创造伟大。
2、能力目标:学会正确对待人生中的贫乏与充盈、冷漠与关切、平凡与伟大,创造有意义的人生,活出生命的精彩。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热爱生命,勇于创造自己生命价值的情感。
(2)感受生命的可贵,培养公共精神和奉献精神,增强公民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激发生命的热情,活出生命的精彩2、教学难点:能够分辨什么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三、教学方法: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特点,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用以“情景体验法”、“热点分析法”、“合作探究法”为主,以“讨论法”、“问答法”等为辅来进行教学。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纵观人的一生,应如那朵开在僻出的山海棠,即使无人观赏,仍是一丝不苟地向上挺拔枝叶,按自己的心性而活,活出生命的美丽,活出生命的精彩。
那么该如何活出生命的精彩呢?今天我们学习第十课第二框《活出生命的精彩》(板书课题)(二)新课教学:1、贫乏与充盈过渡:“生命的质量在于追求,而不仅仅在于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每个生命都会在生活中展现千姿百态。
人们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会影响生命的质量。
活动一:探究与分享(教材第115页“16岁的憧憬”)(设计意图:通过展现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16岁中学生不同事例,引导我们热爱学习,乐于实践,在探索中扩展生活阅历,让生命充满色彩与活力。
)(1)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115页的探究与分享,回答:①同是16岁的中学生,生活环境不同,在他们身上却有相同的地方。
请你说说他们的相同点是什么。
②你期待自己到16岁时将会是怎样的?(2)学生发言,教师点评、归纳:同样的16岁,有的人选择担当、奋斗,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让生命日渐充盈,生命越来越精彩;有的人在青春的美好时光,选择封闭自己、虚度年华甚至违法乱纪,让生命日渐贫乏,越活越遗憾;在生命面前,两种选择,两种人生,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远离贫乏,选择充盈。
《活出生命的精彩》教案教案:《活出生命的精彩》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活出生命的精彩》,使学生认识到追求梦想的重要性,鼓励他们积极面对人生挑战,勇敢追逐自己的梦想。
2.能够理解并运用学习到的词汇、表达方式和语法知识,进行写作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和运用学习到的词汇、表达方式和语法知识,进行写作训练。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运用学习到的词汇、表达方式和语法知识,进行写作训练。
2.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1.导入话题:谈论生活中的梦想和追求梦想的困难。
2.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你梦想成为什么?你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第二步:阅读理解(20分钟)1.学生阅读《活出生命的精彩》,然后回答问题。
2.全班讨论问题的答案,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
3.教师对学生进行解释和补充说明。
第三步:词汇学习(15分钟)1.教师出示并解释生词,学生跟读。
2.学生用生词造句。
第四步:写作训练(30分钟)1.学生运用学习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写一篇关于自己梦想与困难的文章。
2.教师对学生的文章进行修改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第五步:课堂总结(5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学生回答本节课的知识问题。
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方式:1.对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进行评价。
2.对学生运用学习到的词汇、表达方式和语法知识,进行写作训练的能力进行评价。
3.对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进行评价。
教学资源准备:1.《活出生命的精彩》的阅读材料和问题。
2.生词卡片和造句素材。
3.学生写作训练的纸张和笔。
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在写作训练中展示自己的梦想和努力,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动力。
2.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关注社会问题,思考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造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学习到的词汇、表达方式和语法知识,进行写作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课题名称:第十课第二框活出生命的精彩课时:1【教学目标】1.知道对生命的态度有冷漠与关切,从而肯定、尊重自己的生命,同时也同样尊重、善待他人的生命。
2.认识到每个人的生命有自己独特的使命,立志在平凡的人生创造伟大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1.怎样才能使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价值?2.如何看待生民的平凡与伟大?【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练习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教辅资料(百分导学)。
【教学过程】1、出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学法指导:阅读课文。
2、先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督促。
①完成《百分导学》P课前预习部分,组内交流答案。
(6分钟)②演练单项选择题。
3、后教:合作探究,突破重点和难点。
(15分钟)核对单项选择答案,错题重点讲解。
课件配套讲解重难点知识。
如:为什么要敬畏生命,怎样敬畏神生命。
4、巩固记忆。
(10分钟)知识点一:怎样才能使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价值?①拒绝冷漠,付出自己的爱心,承担起自己的责任;②不断尝试与他人、与社会建立联系,充盈自己的生命;③关切他人的生命,设身处地地思考并善待他人,温暖他人;④运用自身的品德、才智和劳动,创造不平凡的社会价值。
知识点二:如何看待生命的平凡与伟大?①伟大在于创造和贡献。
在于创造出比自己有限的生命更长久的、不平凡的社会价值;②与伟人相比,更多的人可能是默默无闻的,用认真、勤劳、善良、坚持、责任、勇敢书写自己的生命价值;③生命虽然平凡,但也能时时创造伟大。
将个体生命和他人、集体、民族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在平凡中闪耀伟大。
5、当堂训练,及时反馈。
(9分钟)独立完成分析说明题。
6、作业布置。
复习本课知识,并提前预习下节课内容。
【教学后记】。
《活出生命的精彩》教学设计《活出生命的精彩》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活出生命的精彩”是第十课《绽放生命之花》的第二框内容,通过前一节课《感受生命的意义》的学习,学生已经理解追问生命的意义是有价值的,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去发现和创造,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贫乏与充盈,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生命的独特使命,在肯定和尊重自己生命的同时,也要尊重和善待他人的生命,立志在平凡的人生中创造伟大的价值。
【学情分析】中学阶段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时期,七年级学生对生活充满热情,洋溢着生命的活力,有些同学已经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
在学习了第八、九课之后对生命的意义有了一定的了解,明白生命是有意义的,为本课活出生命的精彩奠定了基础。
但是部分学生分辨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自控能力不高,缺乏正确的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容易陷入迷茫和彷徨,甚至有些同学开始对生存的意义和生命价值产生怀疑,缺乏生活目标,无所事事,任时光流逝;有的表现出漠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有的青少年则好高骛远,缺乏脚踏实地的精神。
本框通过生命教育,唤醒学生珍惜生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理解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编织自己生命的未来。
【教学目标】道德修养:通过角色互换—人生体验卡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拒绝冷漠,关切他人,明白生命的意义来自对生活的付出,来自与他人的分担和分享。
健全人格:通过观察人生—人生写真集这一环节,掌握充盈自己生命的方法,让生命得到滋养,不断充盈自己的生命,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日常生活。
责任意识:通过私人订制—人生模拟器这一环节,懂得平凡的生命也能创造伟大,学会将个体生命与他人的、集体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如何充盈生命教学难点:如何在平凡中创造伟大【教学方法】议题式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合作探究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设计思路】本课以新课标建议的议题“如何活出生命的精彩”设置为总议题,下设三个议学环节:1.观察人生—人生写真集;2.角色互换—人生体验卡;3.私人订制—人生模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