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我国中药资源的种类(上)
- 格式:ppt
- 大小:107.76 MB
- 文档页数:131
《中药资源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一、课程说明、课程的目的和任务中药资源学是研究中药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地理分布、时(间)、空(间)变化、合理开发利用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是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专业课之一。
, , , , , , , .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使学生了解中药资源学的基本概念、掌握中药资源学的基本理论,在掌握中药资源的分布规律和调查方法的基础上,能够运用经济效益的优化技术,合理安排中药资源的采收、加工和综合利用等,为人民保健事业和制药工业提供质优量足的中药材原料,培养学生既具有深厚中药资源理论功底,又具有一定实践操作的技能。
, , . , , , ,.、课程的内容和基本要求掌握中药资源和中药资源学的基本概念。
掌握我国中药资源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
掌握中药资源的调查研究方法。
掌握药用植物的资源化学和植物化学分类学的基本理论;掌握药材的品质形成及影响因素。
掌握道地药材的基本概念及特征,了解其形成的原因,变迁与发展。
掌握《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和中药材规范化种(养)植(殖)的技术要求及认证标准。
掌握中药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的方法和途径。
了解中药资源保护和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措施。
. , . . . . , , . ‘’ . . .、学分:、学时:、性质:必修课、教材选用及主要参考书教材:郭巧生主编《药用植物资源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年月;周荣汉、段金廒主编《植物化学分类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时间:年月。
主要参考书:段金廒、周荣汉主编《中药资源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时间:年月;王文全主编《中药资源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时间:年月;周荣汉、段金廒主编《植物化学分类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年月。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绪论(学时)[基本内容].中药资源的概念、范畴、特征及作用.中药资源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中药资源学的范围和任务.中药资源学的形成和发展.中药资源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基本要求].掌握“资源”、“中药资源”、“中药资源学”的含义;掌握中药资源的特征。
青岛农业大学教案2014~2015 学年第2 学期
二○一五年三月
青岛农业大学教案
2.请按格式中显示的字体、字号(仿宋GB2312小四)填写,外语可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3.表格间距可调整,可加附页。
2.请按格式中显示的字体、字号(仿宋GB2312小四)填写,外语可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3.表格间距可调整,可加附页。
2.请按格式中显示的字体、字号(仿宋GB2312小四)填写,外语可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3.表格间距可调整,可加附页。
2.请按格式中显示的字体、字号(仿宋GB2312小四)填写,外语可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3.表格间距可调整,可加附页。
2.请按格式中显示的字体、字号(仿宋GB2312小四)填写,外语可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3.表格间距可调整,可加附页。
2.请按格式中显示的字体、字号(仿宋GB2312小四)填写,外语可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3.表格间距可调整,可加附页。
2.请按格式中显示的字体、字号(仿宋GB2312小四)填写,外语可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3.表格间距可调整,可加附页。
2.请按格式中显示的字体、字号(仿宋GB2312小四)填写,外语可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3.表格间距可调整,可加附页。
中医药学之中药材的分类与功效中医药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药材作为中医药学的基础,具有广泛的应用和深厚的研究。
中药材根据其来源、性质和功效,可以被分为不同的类别,每个类别具有不同的药理作用和治疗效果。
本文章将探讨中药材的分类以及它们的功效。
一、草本植物类中药材草本植物类中药材是指用于药用的来自草本植物的各种部位,例如根、茎、叶、花等。
这类中药材具有通经活络、清热解毒、祛风止痛等功效。
其中,黄连具有清热解毒、肠胃清热的作用;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菊花可消散风热、清目明目等。
二、动物类中药材动物类中药材是指来自动物的各种组织、器官或分泌物等,例如鹿茸、牛黄、雄黄等,这些中药材具有滋补益气、温补肾阳等功效。
其中,鹿茸能够补肾益精、强筋骨;牛黄可以清热解毒、消肿排脓;雄黄可用于治疗湿疹、烧伤等症状。
三、矿物类中药材矿物类中药材是以矿物质为原料提取的中药材,例如雄黄、雪花膏等。
这类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收敛止血等功效。
雄黄能够杀菌消炎、解毒肿痛;雪花膏能够用于治疗烫伤、溃疡等。
四、虫类中药材虫类中药材是指以昆虫、蛇虫等为原料提取的中药材,例如蜂蜜、蜂胶、蝎子等。
这类中药材具有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
蜂蜜具有润肺、养胃、生津止渴等作用;蜂胶具有抗菌、抗炎、增强免疫力等作用;蝎子则可用于治疗风湿痹痛、痈肿疮毒等。
五、果实类中药材果实类中药材是以水果、坚果、种子等为原料提取的中药材,例如枸杞子、杏仁、桃仁等。
这类中药材具有滋补、和胃、养阴、润肺等功效。
枸杞子可以补肝肾、明目养颜;杏仁可润肺止咳、化痰止痛;桃仁具有活血止痛、润肠通便的作用。
综上所述,中药材根据来源和功效可以被分为多个类别,每个类别中的中药材都具有不同的药理作用和治疗效果。
了解中药材的分类及其功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用中医药学的知识,在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学的疗效,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和了解中药材的作用机制,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应用。
中药药材及药材分类一、中药材的分类中药材主要分为三大类:植物类药材、动物类药材和矿物类药材。
1.植物类药材植物类药材是中药材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各种草本植物、木本植物和真菌等。
例如,常用的中药材有甘草、黄芪、人参、当归、茯苓、山药、枸杞等。
2.动物类药材动物类药材是指来自动物身体的中药材,包括兽类、鸟类、爬行类、昆虫类等。
例如,常用的中药材有鹿茸、麝香、牛黄、珍珠、龟甲、鳖甲等。
3.矿物类药材矿物类药材是指来自矿物的中药材,主要是一些常见的金属和矿石。
例如,常用的中药材有石膏、滑石、磁石、自然铜等。
二、中药材的药效分类中药材根据其药效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补益药材补益药材主要用于补充人体气血、阴阳不足,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例如,人参、黄芪、枸杞等。
2.解表药材解表药材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寒、风热等表证,具有发散表邪的作用。
例如,桂枝、麻黄、荆芥等。
3.清热药材清热药材主要用于治疗热证,具有清热泻火的作用。
例如,黄连、黄芩、黄柏等。
4.活血化瘀药材活血化瘀药材主要用于治疗瘀血阻滞的疾病,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例如,丹参、川芎、三七等。
5.化痰止咳平喘药材化痰止咳平喘药材主要用于治疗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具有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
例如,半夏、陈皮、紫苏子等。
6.祛风湿止痛药材祛风湿止痛药材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具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的作用。
例如,独活、威灵仙、秦艽等。
7.安神镇静药材安神镇静药材主要用于治疗神志不安、失眠等病症,具有安神镇静的作用。
例如,酸枣仁、远志、龙骨等。
中药资源种类非常丰富,涵盖了各种动植物、矿物等原料。
具体来说,中药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植物药:这是中药中最重要的一类,主要包括草本植物,如人参、黄芪、甘草、枸杞等;木本植物,如桂枝、桑白皮、紫苏等;以及一些食用植物,如莲子、山楂等。
此外,还有一些藻类、菌类等其他植物,如茯苓、冬虫夏草等。
2. 动物药:主要来源于各种动物,包括昆虫、鱼类、兽类、鸟类等。
如蜈蚣、全蝎、熊胆、鹿茸等。
3. 矿物药:如各种矿石,如石膏、朱砂、磁石等;还有一些天然的植物或动物分泌物,如珍珠、麝香等。
4. 提取物:从植物或动物中提取的化学物质,如生物碱、黄酮类、皂苷类等。
5. 复合药物:由多种药物成分组成的药物,如六味地黄丸、逍遥散等。
6. 加工品:经过炮制处理的中药材,如饮片、煎膏剂等。
除此之外,中药资源还包括一些中成药和中药配方。
这些配方通常是由多名医生共同研究制定的,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验证,具有显著的疗效。
总的来说,中药资源的种类繁多,每种药物都有其独特的药效和适应症。
在中医临床治疗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中药进行治疗。
同时,中药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然而,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中药资源的生态环境也在发生变化,一些中药资源的数量和种类也在逐渐减少。
因此,保护和合理利用中药资源已经成为了刻不容缓的问题。
同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也期待能够更深入地研究中药资源的药效机制和质量控制方法,为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更科学有力的支持。
中药资源复习资料中药资源复习资料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资源。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药,我们需要对中药资源进行深入的学习和复习。
本文将从中药资源的分类、采集和加工、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药资源的分类中药资源可以分为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和化学药四大类。
植物药是指以植物的部分或整体作为药材的药物,如黄芪、人参等;动物药是指以动物的组织、器官或分泌物作为药材的药物,如鹿茸、牛黄等;矿物药是指以矿物质或矿石作为药材的药物,如雄黄、石膏等;化学药是指以化学合成的物质作为药材的药物,如维生素C、阿司匹林等。
二、中药资源的采集和加工中药资源的采集和加工是保证中药质量的重要环节。
采集时应选择适当的时间和部位,确保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
同时,采集时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避免过度采集和破坏。
采集回来后,药材需要进行加工处理,包括鲜药加工和干药加工。
鲜药加工主要是去除杂质、清洗和切割,以保持药材的新鲜度和活性成分。
干药加工则是将鲜药晾晒或烘干,以便长期保存和使用。
三、中药资源的应用中药资源的应用主要包括中药饮片、中药制剂和中药注射剂等。
中药饮片是将中药加工成片状或颗粒状,方便患者服用。
中药制剂是将中药加工成各种剂型,如丸剂、散剂、膏剂等,方便患者使用。
中药注射剂是将中药提取物或浓缩液制成注射剂,用于治疗疾病。
四、中药资源的研究与开发中药资源的研究与开发是中药学领域的重要工作。
通过对中药资源的研究,可以发现新的药物活性成分,提高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同时,还可以开发新的中药制剂和新的中药应用领域,满足人们对健康的需求。
五、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是中药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由于中药资源的有限性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中药资源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中药资源,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包括建立中药资源保护区、加强中药资源的监测和管理、推广中药种植等。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中药资源的研究,提高中药的利用效率。
(一)藏药
藏药是在广泛吸收、融合了中医药学,
印度医药学和大食医药学等理论的基础上,
通过长期实践所形成的独特的医药体系,迄
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中国较为完整、较
有影响的民族药之一。
中国唐、宋时期对阿拉伯人、阿
拉伯帝国的专称和对伊朗语地区
穆斯林的泛称。
早自7世纪中叶
起,唐代文献已将阿拉伯人称为
多食、多氏、大寔;10世纪中叶
以后的宋代文献多作大食。
蓝藻
海带紫菜盐泽螺旋藻
菌丝双核时期相当长,这是担子菌的特点
醇、脑磷脂、卵磷脂、甘露糖等,能补气益
血,润肺止血。
寄生于赤松、马尾松、黄山松、云南松等的根
上。
菌核入药,能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灵芝Ganoderma lucidum属多孔菌
科。
为腐生真菌。
子实体木栓质。
菌盖(茵
帽)半圆形或肾形,初生为黄色后渐变成红
褐色,外表有漆样光泽,具环状棱纹和辐
射状皱纹,菌盖下面有许多小孔,呈白色
或淡褐色,为孔管口。
菌柄生于菌盖的侧
方。
孢子卵形,褐色,内壁有无数小疣。
我国许多省区有分布,生于栎树及其他阔
叶树木桩上。
多栽培。
子实体入药,为滋
补强壮剂,用于失眠、神经衰弱等症。
料,接入白僵菌,所得蚕蛹可代僵蚕用。
叶状地衣枝状地衣
和叶。
全草能除湿,止血。
要组成部分。
上。
全草药用,生用能活血通经;炒炭用。
中药药材分类中药药材是传统中医药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以自然植物为基础,通过特定的制备方法产生药效,用于治疗疾病和保健身体。
中药药材可以根据不同的特点和功效进行分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药药材。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中药药材的分类方法。
一、按来源分类中药药材可以根据来源的不同来进行分类,主要包括植物药材、动物药材和矿物药材三个大类。
1. 植物药材植物药材是指以各类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为原料的药材,如人参、黄芪、决明子等。
植物药材多用于中药饮片、中药颗粒等制剂的炮制。
2. 动物药材动物药材是指以动物的骨骼、皮毛、内脏、分泌物等为原料的药材,如鹿茸、熊胆、海马等。
动物药材通常需要经过提取、干燥等工艺过程,制成药材片、药粉等形式。
3. 矿物药材矿物药材是指以矿石、矿物、矿泉等为原料的药材,如磁石、硫黄、滑石等。
矿物药材多用于药用石膏、矿物晶体等制剂的制备。
二、按性味分类中药药材可以根据其性味特点来进行分类,主要包括寒、凉、平、温、热五种性味。
1. 寒药寒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平肝等功效,常用于治疗发热、咳嗽、便秘等症状,如银花、连翘、薄荷等。
2. 凉药凉药具有清热解毒、止血退疮等功效,常用于治疗热毒、痈肿、出血等症状,如黄连、黄柏、决明子等。
3. 平药平药具有调和阴阳、平衡气血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脾胃失调等症状,如人参、山药、茯苓等。
4. 温药温药具有温里化寒、驱散寒湿等功效,常用于治疗寒凝、寒疼、痛经等症状,如干姜、大枣、肉桂等。
5. 热药热药具有温通经络、疏肝理气等功效,常用于治疗寒滞、湿热等症状,如郁金、三七、麻黄等。
三、按功能分类中药药材可以根据其主要功效和作用特点来进行分类,主要包括补益药、解表药、泻下药、攻毒药等几个大类。
1. 补益药补益药是指可以调整人体阴阳平衡、补充精气血等的药材,常用于养生保健和治疗虚损症状,如人参、枸杞、当归等。
2. 解表药解表药是指可以驱邪气、散表发汗的药材,常用于治疗感冒、发热等症状,如防风、薄荷、升麻等。
我国的中药资源种类
张惠源;赵润怀;袁昌齐;孙传奇;张志英
【期刊名称】《中国中药杂志》
【年(卷),期】1995(20)7
【摘要】我国的中药资源种类张惠源,赵润怀(中国药材公司北京100007)袁昌齐(江苏省植物研究所南京210014)孙传奇(辽宁省中药研究所沈阳110161)张志英(陕西省中药研究所咸阳712000)1982年,国务院第45次常务会议决定对全国中药资源进行普查...
【总页数】4页(P387-390)
【关键词】中药资源;种类;分布
【作者】张惠源;赵润怀;袁昌齐;孙传奇;张志英
【作者单位】中国药材公司,江苏省植物研究所,辽宁省中药研究所,陕西省中药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67.02
【相关文献】
1.新西兰中药资源种类的初步研究 [J], 姜翼;郑诗旭;吴清华;彭成;裴瑾
2.我国中药资源的种类(一) [J], 无
3.我国中药资源的种类(二) [J], 金木硗
4.六盘山中药材田间杂草种类及药用植物资源 [J], 李明; 李吉宁; 刘华; 安钰; 包杨
梅
5.中药淫羊藿主要资源种类药材质量的系统研究 [J], 裴利宽;黄文华;何天谷;郭宝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中药材资源及分布我国中药材资源及分布中药材资源分为2类:一部分为天然资源,即来源于野生动植物和天然矿物的中药材;一部分为生产资源,即来源于人工种植的植物类药材、人工驯养的动物类药材和合成的矿物加工品。
我国天然中药材资源的品种较为丰富。
根据中国药材公司和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办公室组织,历时近10年(1983~1993)进行的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的调查结果, 中国目前有药用植物、动物和矿物12 807种,其中药用植物11 146种以上,药用动物1 581种,药用矿物80种。
调查了362种常用药材,其中320种大宗植物药材和29种动物药材,其野生资源总蕴藏量约为850万吨。
按蕴藏量大小排列为:40万吨以上的有甘草、麻黄、罗布麻、刺五加4种,10~40万吨的有苍术、黄芩、地榆、苦参、狼毒、赤芍、绵马贯众、仙鹤草8种;5~10万吨的有山豆根、木贼、益母草、茵陈、葛根、升麻、苍耳子、萹蓄、艾叶、柴胡、防风、黄柏、秦皮、玉竹、续断、五味子、威灵仙、桔梗、老鹳草、拳参等23种;1~5万吨的有42种;1万吨以下的有243种。
一些重要的药材例如甘草、麻黄、冬虫夏草、羌活等来自野生植物;蟾酥、斑蝥、蜈蚣、蝉蜕等,来自野生动物;石膏、芒硝、自然铜等来自天然矿物。
经销药材中以野生资源为主的有170~200种,占药材总数的60%以上。
在调查中发现了很多以往并未利用而依赖进口的野生药材资源,如胡黄连、马钱子、安息香、诃子、阿魏、沉香、降香等。
我国中药材资源分布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条件优越,中药材的分布呈现不均衡性。
中药种类分布规律是从东北至西南由少增多,由1 000种增加到5 000种;常用药材的蕴藏量则以北方最多,向南逐渐减少。
根据我国气候特点、土壤和植被类型,传统将药用植物的自然地理分布分为八个区。
在各个植物分布区相应分布着不同的药用动物。
(一)东北寒温带、温带区本区包括黑龙江、吉林两省、辽宁省一部分和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