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方案书之读书笔记
- 格式:doc
- 大小:90.50 KB
- 文档页数:23
机械制图读书有感我从来不是一个喜欢预习的人,但预习机械制图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受。
概念、例图,靠记靠背再靠一定的练习,虽然无法将刚学的知识完全巩固,但也让标准件和常用件的画法、要点、标注等知识在脑袋中打上了一个印子。
唯一令自己感觉有点遗憾的是有了书有了例图,做作业完全就变成了Ctrl+C,Ctrl+V,完全没有画剖视图,画两体相贯时那种头脑风暴的感觉,不需要思考的作业完全就不能称之为作业,于是预习时的思考就显得特别重要,外螺纹和内螺纹画法的区别,基本大径与基本小径的区别,导程和螺距的区别与联系。
当在画螺纹紧固件的连接时,基本功就显得尤其重要了,通过仔细观察例图来掌握基本画法,然后再结合之前的知识,查数据,垫圈、螺母、螺钉、螺柱等等,这些都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的事情。
接下来的键、销连接的内容相较之下少了很多难度,毕竟结构比较简单,再加上有画剖视图,断面图时的经验,画键、销连接就更加得心应手了。
不过,由于销对于自己来说是种听得多见得少得东西,较键来说就显得有些陌生,画法也有点生疏。
最后的齿轮、涡轮、蜗杆以及弹簧,由于简化,画法也变得相较简单,但其中前三者之间啮合的画法要特别注意,也需要用到此前所学的局部剖来清晰的表达。
最麻烦最累但又最简单的就是那标注了,查数据标数据,实属不容易........
机械制图的预习要明显不同于其他科目,重点在图以及图中的文字,必要的练习也是不可少的,而练习这点我觉得相当重要,熟练度和准确度的提高绝对不是看书能解决的,开学之后必须得自己找题了,也希望老师能多帮我们找找题~。
机械设计读书报告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发展历程、研究现状和未来趋势机械设计是机械产品开发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机械生产的第一步,是决定机械性能的最主要因素,机械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如何实现机械设计理论的过程。
从黄帝的指南车,天工开物中记载的一个个灵巧的机械,到今天的火星探测车,无一不包含机械设计理论的成果。
理论是工程现象不断升华和总结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现代机械设计理论是对现代机械产品原理和机理的科学总结,而现代机械设计方法是使现代机械产品满足以及判断现代机械产品是否满足设计原则的依据。
现代机械设计方法是基于现代机械设计理论形成的,现代机械设计理论是现代机械设计的基础与核心,而现代机械设计方法仅仅是现代机械设计的手段和目的。
因此,掌握机械设计理论的程度将直接反映机械设计的水平。
现代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是相对于传统设计理论与方法而言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对机械产品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就使得机械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不断向前推进,同时,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也为现代机械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提供了手段。
设计方法的发展进程可划分为:?从古代社会到17世纪为机械设计起源和古代机械设计阶段?由17世纪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近代机械设计?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直到现在为现代设计阶段。
今天,机械设计学已成为研究机械产品设计理论、设计方法和设计技术的一门学科。
它以为发明创新机械提供正确有效理论和方法的机械学、为机械稳定、安静运转提供设计计算方法的机械振动学,保证机械设备安全可靠地运行的机械结构强度学,延长机器寿命、降低能量消耗的摩擦学等学科为基础,探索设计过程本身的一般理论、方法和技术以及设计过程的科学进程和规律。
随着以微电子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浪潮,推动机械科学向新的境界发展,有如给它注入新的血液、新的动力。
现代机械设计的特征是,在单一技术内容中渗加社会的和经济的因素,使得设计过程成为系统工程,由经验性和随意性向科学化和模式化发展。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书总结体会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步骤,理解课程中涉及的机械结构、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需求,完成简单的机械设计任务。
3.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相关标准、规范的认识,了解机械设计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机械零件绘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技能。
2. 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在项目实践中的组织协调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的精神。
2. 培养学生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树立良好的工程意识。
3.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面对设计挑战时的自信心和勇气。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职业生涯中的挑战,为我国机械设计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机械设计基本原理: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步骤,分析课程中所涉及的机械结构、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
参考教材相关章节,组织学生讨论典型机械设计案例。
2. 机械零件设计:讲解常用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如轴、齿轮、轴承、联轴器等,结合教材章节,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进行零件设计。
3.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教授CAD软件的基本操作,培养学生运用软件进行机械零件绘制的能力。
教学内容包括二维图形绘制、三维建模、装配体设计等。
4. 机械设计实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机械设计实例,分析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通过实例分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机械设计规范与标准:介绍机械设计相关规范、标准,使学生了解行业规范,提高设计质量。
造型设计摘要:自古几千年以来,人类都在制造各种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平,但提到制造,制造成什么样,尺寸等等的。
这就必然与造型设计联系上,然而造型设计中能够设计出的产品还得由制造技术能制造出。
关键词:机械;造型设计;制造技术0 前言自从人类由最初的生产活动开始,制造和设计就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
从古老的木器时代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乃至现代的各种材料。
人类制造出的每一个物品,都有各自的造型,各不相同。
最初人类使用的锄头这种生产工具是由石器制造出,聪明的人类祖先知道锄头前应该薄且硬,可当时的制造技术的不成熟而没能制造出好的工具。
再如我国清朝的瓷器,每一个成品瓷器都有一个独特的外形、图案。
在清朝时期,中国文化已经发展了几千年的历史,人类总结的各种生活生产技巧都已经很成熟,人类思想的进步,设计出各种优美的图案,并能将设计出的制造成器物。
在如今先进设计和制造技术条件下,人类能够设计出各种造型色彩搭配,不同材料的工艺品,甚至是艺术品,但制造技术人前指着造型设计,设计必须考虑当前的生产制造技术。
1 造型设计1.1 造型设计的概念造型设计主要是从事工业产品如电子产品、机械设备等外观造型设计及创新的工作。
并对设计出的产品通过造型、色彩、表面装饰和材料的运用而赋予产品以新的形态和新的品质,实现工程技术与美学艺术和谐统一。
1.2 造型设计的认识我想想中的造型设计应该广泛于生活中与人类有关的每一个事物,有生命的、没有生命的,不管装饰品、生活必须品,甚至与人类无关的等等的事物,在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变事物外围轮廓、色泽、尺寸或得出新新事物等的行为。
常说人靠一张嘴,活埋一张皮。
生活中的每一件商品,每一年都有一个新的款式,也就是我们的生产制造商对该产品进行了新的造型设计。
总的来说就是让此件商品能有更大的吸引力,能为商家够创造出更多的利润,博得消费者的喜爱。
其实,人类社会发展到了今天,我都不知具体有多少事物与造型设计可以扯上关系,比如人的头发、穿着搭配等等。
机械类读书笔记Reading books o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taking notes can be a challenging yet rewarding task. The field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is vast and constantly evolving, which makes it essential for students to maintain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the fundamental concepts in order to stay updated with the latest developments. 读机械工程的书并做笔记可能是一项既具挑战性又有回报的任务。
机械工程领域广阔,不断发展,这使得学生必须保持对基本概念的良好理解,以便跟上最新发展。
One of the key reasons for taking notes while reading books o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is to aid in the retention of information. By jotting down key points, definitions, and formulas, students can reinforce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material and facilitate better recall during exams and assignments. 读机械工程书并做笔记的一个关键原因是帮助保持信息。
通过记下要点、定义和公式,学生可以加强对材料的理解,并在考试和作业中更好地回忆起来。
In addition, taking notes can also help students to stay organized and focused while studying. By creating a structured record of the content, students can easily revisit and review the material, whichfacilitates better comprehens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concepts. 此外,做笔记还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时保持有条理和专注。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机械制图读书笔记篇一:机械制图学习心得心得我很高兴自己能有机会学习机械制图,刚开始学的时候感觉有点吃力,有些基本体很难想象它的立体图,但通过逐渐的学习,我学会了如何读图,怎样表达零件,进而使我的空间思维想象力得到了提高。
现在我对这门课产生了兴趣,感觉也不是特别难。
尽管有的时候可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完成一道题目,但当做完时,会有很大的成就感。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还培养了自己的自学能力,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高效的完成各种任务。
例如,对AutocAD的学习,我们可以通过菜单栏的帮助来了解它的功能,然后通过参考书上的例题和练习题来巩固,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这样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都可以克服它。
学习这门课,让我真正领略到“反复实践”“失败是成功之母”的真正含义,同时也培养了我的毅力。
作图时,经常需要我们反复尝试,理解每一条线代表什么,才能想出它的总体形状。
尤其是在学习AuTocAD时,更需要我们反复探索,挖掘它的功能,一步一步摸索,一次一次地失败后爬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从没气馁,一如既往地坚持到最后。
此外,这门课还让我养成了一个严谨的学习态度,例如:线形,尺寸标注等细节都是不能马虎的。
图纸中的规定都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来做。
只有这样才能方便他人读图,也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
总之,严格要求自己,以高标准来衡量自己,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
我很感谢老师能给我这么一个机会来出一套完整的考卷,出卷的过程,我先从书本看起,抓住主要知识点;然后通过大量习题来筛选出有代表意义的题目;最后通过AuTocAD 做出来,再到woRD中排版。
这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但是它锻炼了我的综合能力,这些都是我在答卷的过程所学不到的。
制作这份考卷的过程并不是一路平坦的。
对这份考卷,我做过多次修改,最终才达到自己满意的地步。
在这份工作完成之后,我学会了如何来协调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正如出考卷一样协调各题之间的比例,达到整体的统一性。
机械设计流程:1、根据用户订货、市场需要和新科研成果制定设计任务。
2、初步设计。
包括确定机械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形式,进行运动设计、结构设计并绘制初步总图以及初步审查。
3、技术设计。
包括修改设计(根据初审意见)、绘制全部零部件和新的总图以及第二次审查。
4、工作图设计。
包括最后的修改(根据二审意见)、绘制全部工作图(如零件图、部件装配图和总装配图等)、制定全部技术文件(如零件表、易损件清单、使用说明等)。
5、定型设计。
用于成批或大量生产的机械。
对于某些设计任务比较简单(如简单机械的新型设计、一般机械的继承设计或变型设计等)的机械设计可省去初步设计程序。
机械设计基本知识:1、机械零件常用材料:普通碳素结构钢(Q屈服强度)优质碳素结构钢(20平均碳的质量分数为万分之20)、合金结构钢(20Mn2锰的平均质量分数约为2%)、铸钢(ZG230-450屈服点不小于230,抗拉强度不小于450)、铸铁(HT200灰铸铁抗拉强度)2、常用的热处理方法:退火(随炉缓冷)、正火(在空气中冷却)、淬火(在水或油中迅速冷却)、回火(吧淬火后的零件再次加热到低于临界温度的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调质(淬火+高温回火的过程)、化学热处理(渗碳、渗氮、碳氮共渗)3、机械零件的结构工艺性:便于零件毛坯的制造、便于零件的机械加工、便于零件的装卸和可靠定位4、机械零件常见的失效形式:因强度不足而断裂;过大的弹性变形或塑性变形;摩擦表面的过度磨损、打滑或过热;连接松动;容器、管道等的泄露;运动精度达不到设计要求5、应力的分类:分为静应力和变应力。
最基本的变应力为稳定循环变应力,稳定循环变应力有非对称循环变应力、脉动循环变应力和对称循环变应力三种6、疲劳破坏及其特点:变应力作用下的破坏称为疲劳破坏。
特点:在某类变应力多次作用后突然断裂;断裂时变应力的最大应力远小于材料的屈服极限;即使是塑性材料,断裂时也无明显的塑性变形。
《机械原理》学习心得体会-读书笔记
《机械原理》学习心得体会
转眼之间参加工作已有7年有余,上学期间学的一些理论知识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流失,脑海中残余十之一二,非常可惜。
虽然早有重新温习大学基础理论、专业课的想法,可是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实行,借着中心这次“沐浴书香”的活动,终于决定花一个月的时间阅读《机械原理》这本书,温故知新,受益良多。
《机械原理》是一门介绍各类机械产品中常用机构设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重要基础课程,主要介绍机构的运动学、动力学原理及机构设计的方法。
还记得大学学习《机械原理》这门课的时候,是奔着拿学分去的,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解题,是得分,对于为什么这样规定,实际机械加工是什么情况,并没有去了解,也没有动力去理解。
为学理论而学理论,考完试不去实践和应用,很快就又还给了老师,导致现在参加工作,大家说起连杆机构、说起齿轮,我也有一个模糊的概念,说起作用,也有那么一两条在脑海中忽隐忽现,似是而非。
以这样的理论基础去指导实践,只会让我举步维艰,非常难受。
无论您是一名机械专业大学生、或者一名机械专业工作人员,我仅以自己的经历推荐大家认真学好、学精这门课程,没事多读读《机械原理》这本书,彻底学懂学通,我想一定会有所收获,谢谢。
上一篇:读书传承幸福下一篇:时代蕴育的命运悲歌《一
百个人的十年》读书笔记。
机械工程师检讨书反思设计方案提高机械性能尊敬的领导、老师:您好!首先,我要对我在机械工程设计方案中所犯的错误表示真诚的检讨和道歉。
同时,我深刻反思了自己的不足,并从中吸取了教训。
下面是我对这次设计方案的反思和提高机械性能的思考。
一、设计不合理的问题在设计方案过程中,我意识到自己存在以下设计不合理的问题:1.1 对机械结构了解不深入由于对机械的理论知识了解不够深入,导致我在设计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错误。
例如,在选择材料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其强度和耐磨性能,导致机械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损坏和故障。
这是一个明显的设计失误,使得机械性能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
1.2 参数选取不准确在设计方案中,我选择的参数未能充分考虑到机械的使用环境和工况,导致机械的性能无法满足需求。
例如,没有考虑到机械在高温环境下的工作情况,导致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产生膨胀,进而影响机械的工作效率。
这是我在设计方案中的一个重大失误。
二、反思与改进从以上问题中,我深刻认识到自己在设计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因此,我制定了以下改进方案,以提高机械性能:2.1 加强机械知识学习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积极主动地学习和研究机械相关的知识,加强对机械结构、材料、加工工艺等方面的了解和认识,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同时,我还会参加各类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与同行们共同探讨研究,不断提升自己的设计能力。
2.2 加强工作团队的协作一个良好的工作团队对于设计方案的成功实施至关重要。
我将注重与团队成员的沟通和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协同工作,确保设计方案能够得到全面和准确的评估。
同时,我也会虚心听取他人的建议和意见,不断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
2.3 充分了解使用环境和工况在以后的设计方案中,我将全面了解机械的使用环境和工况,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参数,以提高机械的稳定性和性能。
同时,我还会积极寻求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使设计方案更加科学和合理。
三、提高机械性能的思考除了对自己的不足进行反思和改进,我还思考了如何提高机械的性能,确保设计方案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机械课程设计心得体会6篇机械课程设计心得体会1机械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一经过一个月的努力,我终于将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做完了.在这次作业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困难,一遍又一遍的计算,一次又一次的设计方案修改这都暴露出了前期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欠缺和经验不足.刚开始在机构设计时,由于对Matlab软件的基本操作和编程掌握得还可以,不到半天就将所有需要使用的程序调试好了。
可是我从不同的机架位置得出了不同的结果,令我非常苦恼.后来在钱老师的指导下,我找到了问题所在之处,将之解决了.同时我还对四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在传动系统的设计时,面对功率大,传动比也大的情况,我一时不知道到底该采用何种减速装置.最初我选用带传动和蜗杆齿轮减速器,经过计算,发现蜗轮尺寸过大,所以只能从头再来.这次我吸取了盲目计算的教训,在动笔之前,先征求了钱老师的意见,然后决定采用带传动和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也就是我的最终设计方案.至于画装配图和零件图,由于前期计算比较充分,整个过程用时不到一周,在此期间,我还得到了许多同学和老师的帮助.在此我要向他们表示最诚挚的谢意.整个作业过程中,我遇到的最大,最痛苦的事是最后的文档.一来自己没有电脑,用起来很不方便;最可恶的是在此期间,一种电脑病毒”Word杀手”四处泛滥,将我辛辛苦苦打了几天的文档全部毁了.那么多的公式,那么多文字就这样在片刻消失了,当时我真是痛苦得要命.尽管这次作业的时间是漫长的,过程是曲折的,但我的收获还是很大的.不仅仅掌握了四连杆执行机构和带传动以及齿轮,蜗杆传动机构的设计步骤与方法;也不仅仅对制图有了更进一步的掌握;Matlab和Auto CAD,Word这些仅仅是工具软件,熟练掌握也是必需的.对我来说,收获最大的是方法和能力.那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在整个过程中,我发现像我们这些学生最最缺少的是经验,没有感性的认识,空有理论知识,有些东西很可能与实际脱节.总体来说,我觉得做这种类型的作业对我们的帮助还是很大的,它需要我们将学过的相关知识都系统地联系起来,从中暴露出自身的不足,以待改进.有时候,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合众人智慧,我相信我们的作品会更完美!范文二接触机械原理这门课程一学期了,而这学期才是我真正感受到了一个学习机械的乐趣以及枯燥,被那些机械器件、机件组合而成的机器所吸引,尤其是汽车、机器人、航天飞机等机械技术所震撼,感慨机械工作者的伟大。
机械创新设计读书报告一、引言机械创新设计是指通过创新的思维和方法,运用机械工程原理和技术,设计出具有独特性和先进性的机械产品或机械系统。
机械创新设计的目的是提高机械产品的性能、功能和效率,满足人们对机械产品的不断增长的需求。
本次读书报告将从机械创新设计的意义、方法和案例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二、机械创新设计的意义机械创新设计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机械创新设计可以推动科技进步,提高社会生产力。
通过创新设计,可以改进机械产品的性能和功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其次,机械创新设计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创新设计的机械产品可以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舒适和安全。
再次,机械创新设计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通过创新设计的机械产品可以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增加企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
三、机械创新设计的方法机械创新设计的方法主要包括市场调研、创意发散、概念选择、详细设计和验证测试等步骤。
首先,市场调研是机械创新设计的基础。
通过调研市场,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市场的竞争状况,可以为创新设计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其次,创意发散是机械创新设计的关键。
通过开展创意发散,可以产生大量的创意方案,为创新设计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然后,概念选择是机械创新设计的核心。
通过评估和筛选各个概念方案,选择出最具有潜力和可行性的方案进行详细设计。
最后,详细设计和验证测试是机械创新设计的实施和验证阶段。
通过详细设计和验证测试,可以将概念方案转化为具体的产品设计,并验证其性能和可靠性。
四、机械创新设计的案例机械创新设计的案例有很多,下面以某公司的机械产品设计为例进行介绍。
该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机械设备生产的企业,通过创新设计不断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首先,该公司通过市场调研了解到消费者对该类型产品的需求较高,而市场上现有产品存在性能不足的问题。
基于此,该公司开展了创意发散,提出了多个创新设计方案。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读书报告(读书笔记)
学 院: 机械与控制工程学院 课题名称: 手推清扫车设计 专业(方向): 机械装备设计与制造 班 级: 机械09-2班 学 生: 指导教师: 日期:2013年4月25日 读书笔记一:《机械原理》 主编:李杞仪,赵韩. 机械原理——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本课程主要研究各种机械的一般共性问题,即研究机构的组成原理、机构运动学及机器动力学等;研究各种机器中常用机构的运动及动力性能分析与设计方法和机械传动系统方案设计的问题。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机构学和机器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初步具有拟定机械运动方案、分析和设计机构的能力。它在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全局中,具有增强学生对机械技术工作的适应能力和开发创造能力的作用。 第一章 绪论 主要知识点: 机械原理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学习机械原理课程的目的和方法;机械原理学科发展概貌。 基本要求: 对课程的性质、主要内容等方面有个初步的了解,为以下学习打好基础 。 第二章 机构的结构分析 主要知识点: 机构结构分析的内容及目的;机构的组成、机构运动简图及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平面机构与空间机构的自由度计算及应注意的事项;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结构分类及结构分析;虚约束对机构工作性能的影响及机构结构的合理设计。 基本要求: 明确机构组成的概念;能绘制常用机构的机构运动简图和计算平面机构的自由度,了解空间机构的自由度计算和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 第三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主要知识点: 机构运动分析的任务、目的和方法;用速度瞬心法作机构的速度分析;用矢 量方程图解法作机构的速度及加速度分析;用解读法(复数法或矩阵法)作机构的运动分析。 基本要求: 用图解法和解读法对Ⅱ级机构进行运动分析,特别是能运用计算机进行机构的运动分析。
第四章 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主要知识点: 作用在机械上的力;构件惯性力的确定(质量代换法);运动副中摩擦的概念、摩擦力的计算和总反力方向的确定;考虑摩擦时机构的受力分析。 基本要求: 了解作用在机械中的力的分类,掌握运动副中摩擦力的计算方法和总反力方向的确定。 第五章 机械的效率和自锁 主要知识点: 机械的效率和自锁的概念;机械与机组的机械效率计算;机械自锁条件的确定。 基本要求: 明确机械效率和自锁的概念,能确定机构的瞬时机械效率和机构的自锁条件。 第六章 机械的平衡 主要知识点: 机械平衡的目的;刚性转子的静平衡计算和动平衡计算;刚性转子的静平衡和动平衡实验;转子的许用不平衡量概念;平面四杆机构平衡的基本概念。 基本要求: 明确机械平衡的目的,掌握刚性转子的静平衡和动平衡的条件、平衡原理和任务和作用;对机械原理学科的发展趋势有所了解。 第七章 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 主要知识点: 机械运转过程的三个阶段;机械上的驱动力与工作阻力的特性;机械系统的等效动力学模型;机械运动方程式的建立和求解;机械周期性速度波动产生的条件、程度描述及其调节方法;机械非周期性速度波动及其调节原理。 基本要求: 掌握建立单自由度机械系统的等效动力学模型及运动方程式的方法,会求解力为函数时的运动方程式;了解飞轮的调速原理和特点,掌握飞轮转动惯量的简易计算方法;了解非周期性速度波动调节的基本概念。 第八章 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主要知识点: 连杆机构及其传动特点;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及其演化和应用;平面四杆机构有曲柄条件、急回运动、传动角及死点、连杆曲线和运动连续性等;连杆机构设计的基本问题;用图解法设计四杆机构的方法;用解读法设计四杆机构的方法;用实验法设计四杆机构的方法 。 基本要求: 了解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及其演化,对曲柄存在条件、急回运动(极位和极位夹角)和行程速比系数、压力角、传动角、死点及运动连续性,有明确的概念,掌握四杆机构的设计方法。 第九章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主要知识点: 凸轮机构的应用、分类和特点;推杆运动规律的名词术语、常用运动规律及选择的原则;用图解法和解读法设计凸轮的轮廓曲线;凸轮机构的受力分析、压 力角的概念及意义;凸轮基圆半径、滚子半径和平底长度等基本尺寸的确定。 基本要求: 了解凸轮机构的类型和应用,对推杆的运动规律,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及自锁有明确的概念,能确定盘形凸轮机构的基本尺寸;掌握盘形凸轮廓线的设计方法。 第十章 齿轮系及其设计 主要知识点: 齿轮系的分类及功用;定轴轮系、周转轮系和复合轮系的传动比计算;行星轮系的效率和行星轮系选型即各轮齿数的确定。 基本要求: 了解齿轮机构的类型和应用;掌握齿廓啮合基本定律,深入了解渐开线直齿圆柱轮传动的啮合特性;掌握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的计算方法;了解渐开线齿轮的展成原理和根切、最少齿数、变位、变位齿轮传动等概念;了解平行轴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啮合特点,掌握标准斜齿轮传动几何尺寸的计算方法;了解标准直齿轮圆锥齿轮的传动特点及几何尺寸的计算方法;对蜗轮蜗杆的传动特点有所了解。
读书笔记二:《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 主编:朱冬梅,胥北澜——高等教育出版社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第5版)》共15章,主要内容有:制图的基本知识,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曲线与曲面的投影,立体及平面与立体表面的交线,组合体,机件的常用表达方法,轴测 图,螺纹和齿轮等的规定画法,零件图和装配图,旋转法和立体表面的展开,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形应用软件等。为适应当前机械设计的需要,《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第5版)》以三维创新构形设计为中心,把三维构形设计及计算机绘图等新内容融入本课程。重点介绍了基于参数化特征的造型软件Autodesk Inventor和国内外广泛使用的AutoCAD绘图软件。 第一章 制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掌握:国家标准《机械制图》的基本规定,几何作图。 了解:制图的基本技能,徒手画图的一般方法。 第二章 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 掌握:点、直线、平面的投影特点及作图方法。 了解:直线的迹点和作图方法。 第三章 几何元素间的相对关系 掌握:几何元素间的平行、相交、垂直问题。 了解:平面上的最大斜度线的投影特性。 第四章 投影变换 掌握:换面法及其运用。 了解:旋转法及其运用。 第五章 基本体的投影 掌握:平面立体、曲面立体的投影及表面取点。 了解:轴线倾斜的曲面体画法。 第六章 平面及直线与立体相交 掌握:平面与平面立体、平面与曲面立体相交的作图方法。 了解:直线与立体相交的作图方法。 第七章 立体与立体相交 掌握:两回转体表面相交,多形体表面相交和不完整形体表面相交。 了解:平面体与回转体的表面相交。 第八章 组合体 掌握:组合体的组成分析及画法,组合体的看图方法。 了解:组合体的构型设计。 第九章 轴测图 掌握:正等轴测图、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了解:正轴测投影的特性。 第十章 表示机件的图样画法 掌握:机件的各种表达方法:视图、剖视、剖面、简化画法与规定画法。 了解:第三角投影法。 第十一章 尺寸标注基础 掌握:尺寸标注的基本规定,组合体尺寸标注。 了解:圆弧连接图形尺寸标注及分析。 第十二章 零件图 掌握:零件图的视图选择,零件图技术要求的注写。 了解:常见零件的工艺结构。 第十三章 标准件与常用件 掌握:螺纹及螺纹紧固件的画法,键联接画法,齿轮的规定画法。 了解:弹簧、滚动轴承的画法。 第十四章 装配图 掌握:装配图的表达方法及视图选择;装配图的尺寸标注;零件编号及明细表;中等复杂程度的装配图的绘制和阅读;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的基本方法。了解:装配工艺结构。 第十五章 计算机绘图基础 掌握:AutoCAD基本绘图命令和基本编辑命令。 了解:零件图的绘制。
读书笔记三:《材料力学》 主编:刘鸿文——高等教育出版社 《材料力学》的特点是,坚持基本性,着重应用性,增强适应性,突出重点,力求系统,既便于教师取舍内容、组织课堂教案,也便于学生自学。 第一章 绪论 主要的知识点如下: 1、材料力学研究的问题是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2、构成构件的材料是可变形固体。 3、对材料所作的基本假设是:均匀性假设,连续性假设及各向同性假设。 4、材料力学研究的构件主要是杆件。 5、内力是指在外力作用下,物体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显示和确定内力的基本方法是截面法;应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内力。 6、 对于构件任一点的变形,只有线变形和角变形两种基本变形。 7、 杆件的几种基本变形形式是:拉伸(或压缩),剪切,扭转以及弯曲。 第二章 拉伸、压缩 主要的知识点如下: 1、本章主要介绍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重要概念:内力、应力、变形和应 变、变形能等。轴向拉伸和压缩的应力、变形和应变的基本公式是: 正应力公式 胡克定律胡克定律是揭示在比例极限内应力和应变的关系,它是材料力学最基本的定律之一。材料的力学性能的研究是解决强度和刚度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一般是通过实验方法,其中拉伸实验是最主要、最基本的一种实验。低碳钢的拉伸实验是一个典型的实验。它可得到如下
实验资料和性能指标:拉伸全过程的曲线和试件破坏断口;-材料的强度指标;-材料的塑性指标。其中-材料抵抗弹性变形能力的指标;某些合金材料的-名义屈服极限等测定有专门拉伸实验。 2、工程中一般把材料分为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塑性材料的强度特征是屈服极限和强度极限(或),而脆性材料只有一个强度指标,强度极限。 3、强度计算是材料力学研究的重要问题。轴向拉伸和压缩时,构件的强度
条件是它是进行强度校核、选定截面尺寸和确定许可载荷的依据。 第三章 扭转 1.通过对受扭薄壁圆筒的分析引入:(1) 纯剪切单元体和剪应力及剪应力互等定理;(2) 剪应变和剪切胡克定律 它们是研究圆轴扭转时应力和变形的理论基础,也是材料力学中重要的基本 概念和基本规律。 2. 对非圆截面杆的扭转应掌握以下要点: (1) 翘曲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