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索动物门-圆口纲、鱼纲
- 格式:ppt
- 大小:4.08 MB
- 文档页数:44
1.脊索动物们的主要特征:个体发育全过程或某一时期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和鳃裂
2.圆口纲的特征: 身体裸露无鳞,呈鳗形。
全为软骨。
无偶鳍。
无肩带和腰带。
无
上、下颌。
半寄生或寄生生。
3..出现上下颌。
有成对附肢--偶鳍。
完整的内骨骼系统。
脊柱彻底取代脊索。
脑明
显分为五部分,双鼻孔,出现半规管。
鳃呼吸。
.有调节体内渗透压的良好机制。
血液循环为单循环。
以鳔和脂肪调节水的浮力。
4.鱼纲是体被骨鳞、以鳃呼吸、用鳍作为运动器官和凭上下颌摄食的变温水生脊椎
动物。
脊索动物门进化地位: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一门动物。
基本特征:1、脊索:是脊索动物背部起支持作用的一条棒状结构,介于消化道和神经管之间。
2、背神经管:脊索背面的中空管状中枢神经系统。
脊椎动物的神经管前端膨大形成脑,脑后的部分形成脊髓。
3、鳃裂:消化管前端两侧一系列成对的裂缝,直接或间接与外界相通。
4、其他特征:肛后尾:尾在肛门之后闭管式循环:尾索动物例外心脏:位于消化管腹面脊索动物分类概述:现存脊索动物约四万多种,分属三个亚门。
1、尾索动物亚门:脊索和背神经管仅存在幼体的尾部,成体退化或消失;体表被有被囊。
包括:尾海鞘纲、海鞘纲、樽海鞘纲。
循环方式:开管式。
血液循环流向:可逆式(血管无动脉、静脉之分)2、头索动物亚门:脊索和神经管纵贯全身的背部,并终生保留。
咽鳃裂众多。
仅头索纲。
无头类:头索动物的头部不明显,故称无头类。
组成:无心脏,腹大动脉搏动——称狭心动物循环方式:闭管式3、脊椎动物亚门:脊索只在胚胎发育阶段出现,随后或多或少地被脊柱代替。
脑和感觉器官在前端集中,形成明显的头部,故称有头类。
逆行变态:幼体经过变态,失去了一些重要的构造,形体变得更为简单,这种变态称为逆行变态;如柄海鞘。
内柱:是文昌鱼、柄海鞘等动物咽部腹侧中间的一条纵沟,沟内有腺细胞和纤毛。
是脊椎动物甲状腺的前驱。
回结环:文昌鱼肝盲囊后一段内有纤毛的肠,是消化作用最活跃的部位。
脊索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异同:区别:精氨酸、肌酸肌酸精氨酸棘皮动物说:认为脊索动物起源于棘皮动物和半索动物。
①棘皮动物和半索动物都是后口动物;②棘皮动物和半索动物都以体腔囊法形成中胚层;③棘皮动物幼虫和半索动物幼虫极为近似;④棘皮动物和半索动物的肌肉同时含有肌酸和精氨酸;圆口纲圆口纲是现存的脊椎动物中最原始的一类,无上、下颌,又称无颌类。
身体分为:头、躯干、尾。
尾:尾鳍为原型尾。
原尾型:尾鳍内部支持骨及外部背、腹叶完全对称的尾。
圆口纲的主要特征:无上下颌;无成对附肢;脊索终生存在;单鼻孔;内耳只有1-2个半规管;具鳃囊;特化性特征:1.具有口漏斗和锉舌。
脊椎动物亚门分为6纲: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
八大系统中各纲特征一、运动系统1、圆口纲1、骨骼系统:仅有软骨,无硬骨。
(1)头骨:无上下颌。
颅骨不完全。
(2)咽骨(咽颅):为一软骨条相编结而成的软骨篮,称鳃笼,与其他脊椎动物的咽弓没有同源关系,鳃笼紧贴在皮下,包在鳃囊外面,不分节;而咽弓是分节的,着生于咽内壁。
2、脊索:脊索终生保留。
3、鳍:无偶鳍。
具奇鳍4、肌肉保持原始分节,与文昌鱼类似。
2、鱼纲1.体形:纺锤形:适应快速持久游泳侧扁型:游泳不多但敏捷平扁形:行动迟缓,底栖生活河豚型:不善游泳鳗鲡型:穴居生活2.鳍:奇鳍:背鳍、臀鳍、尾鳍(软骨鱼歪型尾,硬骨鱼正型尾)偶鳍:胸鳍、腹鳍3.皮肤和鳞片:皮肤分表皮和真皮,表皮无角质层有大量粘液腺,真皮内有鳞片,皮下组织少鳞片分盾鳞(软骨鱼特有,由基板和棘构成,与齿同源)、硬鳞、骨鳞(分圆鳞和栉鳞)。
后两种为硬骨鱼特有,完全来源于中胚层。
4.骨骼系统:中轴骨:头骨、脊柱、肋骨(硬骨鱼较发达)附肢骨:带骨(肩带、腰带)、鳍骨(胸鳍、腹鳍)、奇鳍骨5.肌肉系统:躯干肌(上、下轴肌)、头部肌肉(腮肌)、附肢肌肉3、两栖纲1、头骨脑腔狭小,无眶间隔,脑颅属于平颅型。
不高,骨块数目少。
蚓螈类骨片大,排列紧凑无大孔洞。
,由外枕骨形成。
脑颅连接为自接型。
失去连接脑颅与咽颅的悬器作用,进入中耳腔,形成传导声波的耳柱骨。
舌弓的其它部分和鳃弓的一部分成为舌器支持舌,舌骨体由基舌软骨愈合而成,前角由角舌软骨形成,后角由第1对鳃弓演化成。
成体鳃弓大部分消失,小部分演变为勺状软骨和环状软骨及气管环。
蝌蚪有4对鳃弓2、脊柱颈椎1枚,呈环状叫寰椎。
躯干椎椎体前凹型,盘舌蟾科为后凹型,有尾两栖类为双凹型。
椎体为二种类型者叫参差型椎体。
荐椎1枚,椎体前面与躯干椎相关节,后面与尾杆骨相关节。
横突发达与髂骨相连。
无尾目尾椎愈合成一根尾杆骨。
有尾两栖类尾椎在20枚以上。
半索动物门脊索动物门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练习-第十三章半索动物门一、选择(C)1、柱头虫是属于:A、环节动物B、棘皮动物C、半索动物D、脊索动物(C)2、逆行变态发生在下列哪一种动物:A、柱头虫B、头索动物C、尾索动物D、两栖类()(B)3、柱头虫特有的器官是:A、鳃裂B、口索C、刺细胞D、骨针(D)4、哪一种动物属于半索动物:A、海胆B、海豆芽C、医蛭D、柱头虫(A)5、背神经索是哪类动物特有:A、半索动物B、海绵动物C、腔肠动物D、棘皮动物二、填空:1、柱头虫身体可以分为吻、领和躯干3部分。
第十四章脊索动物门一、选择(D)1、背神经管见于:A、柱头动物B、棘皮动物C、环节动物D、脊索动物(C)2、被囊素见于下列那种动物:A、眼虫B、河蚌C、海鞘D、扬子鳄(D)3、肛后尾见于:A、节肢动物B、柱头动物C、头足动物D、脊索动物(A)4、属于无颔类的特征是:A、无成对附肢B、无明显头部C、三个半规管D、脊椎代替脊索(B)5、下列那一条特征是脊索动物特有:A、闭管式循环B、心脏位于消化管腹面C、背神经索D、分层法形成原肠胚(A)6、下列那一条特征是脊索动物特有:A、脊索、咽鳃裂、背神经管B、脊索、咽鳃裂、背神经索C、脊索、咽鳃裂、腹神经索D、咽鳃裂、背神经管、闭管式循环(A)7、背神经索是哪类动物特有:A、半索动物B、海绵动物C、腔肠动物D、棘皮动物(B)8、下列那一条特征是脊索动物特有:A、闭管式循环B、肛后尾C、背神经索D、分层法形成原肠胚(C)9、海鞘属于:A、头索动物B、半索动物C、尾索动物D、无脊椎毒物(C)10、海鞘的结构-内柱的主要作用是:A、支持B、呼吸C、帮助取食D、排泄(D)11、下列哪些特征既见于脊椎动物,又见于无脊椎动物:A、脊索、两侧对称B、口索、闭管式循环C、开管式循环、背神经管D、真体腔、两侧对称(D)12、不属于有颔类的动物有A、林蛙B、鳕鱼C、游蛇D、七鳃鳗(A)13、属于柄海鞘结构的是:A、外套膜B、脊髓C、脊柱D、脑(C)14、区别脊索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三个主要特征是:A、脊索、咽鳃裂、肛后尾B、脊索、咽鳃裂、心脏位于腹面C、脊索、咽鳃裂、背神经管D、脊索、真体腔、背神经管二、填空:1、无羊膜类包括圆口纲、鱼纲、两栖纲3纲动物。
问答题1.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试加以简略说明。
主要特征:脊索、背神经管、鳃裂次要特征:腹位心脏、肛后尾、内骨骼一般特征(与无脊椎动物共有特征):两侧对称、三胚层、真体腔、后口、身体分节(分部)2.脊索动物门可以分几个亚门、几个纲?简要记述一下各亚门和各纲的特点。
现存脊索动物约有4万1千多种,分属2个类群3个亚门一、尾索动物亚门幼体具脊索动物3大特征,但脊索在尾部,变态后消失,神经管退化成神经节,鳃裂终身存在。
二、头索动物亚门终生存在脊索动物3大特征,脊索纵贯全身,向前伸至神经管前端。
三、脊椎动物亚门脊索只在胚胎发育阶段出现,随后或多或少地被脊柱所代替。
脑和各种感觉器官在前端集中,形成明显的头部(一) 圆口纲(无颌和成对附肢、脊索终生存在)(二) 鱼纲(具颌和成对附肢、用鳃呼吸)(三) 两栖纲(水陆两栖)(四) 爬行纲(陆生、开始出现羊膜卵)(五) 鸟纲(全身被羽、前肢特化成翼,恒温)(六) 哺乳纲(全身被毛、恒温、胎生、哺乳)3.什么是逆行变态?试以海鞘为例加以说明。
1 从幼体到成体结构更为简单化(失去一些重要器官)的变态称为逆行变态。
2 海鞘逆行变态:躯体前端吸附在其它物体上,尾部(包括肌肉、脊索和背神经管的大部分)逐渐退化,残留的神经系统退化为神经节,眼点和平衡器消失,躯体被被囊所包裹,开始营固着生活。
4.尾索动物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幼体具3大特征:脊索、背神经管、鳃裂;脊索和背神经管仅见于幼体的尾部,而成体退化或消失——尾索动物;体表被有被囊(一种近似植物纤维素的囊状结构)——被囊动物。
5.头索动物何以得名?为什么说他们是原索动物中最高等的类群?1其脊索纵惯全身并延伸到背神经管的前方,所以叫头索动物。
2因为:.头索动物终身具有发达的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以及肛后尾等典型的原索动物特征。
6.简述文昌鱼的外形和躯体结构。
分析文昌鱼形态结构中的原始性、特化型和进步性。
1形态特点:体形似小鱼,3-6厘米,左右侧扁,两端尖,全体粉红色,半透明,平行排列的肌节清晰可见。
脊索动物羊膜动物:爬行纲、鸟纲、哺乳纲在胚胎发育的过程中出现羊膜,所以合称羊膜动物。
•无羊膜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不出现羊膜的动物,即除了爬行纲、鸟纲与哺乳纲的其他脊椎动物。
只可在水中产卵。
•逆行变态:柄海鞘经过变态失去一些重要的结构,使身体变得更为简单,称为逆行变态。
•脊索:来源于原肠背壁,脊索细胞富含液泡,外有脊索鞘,脊索鞘分内外两层,纤维且织鞘和弹性组织鞘。
•脊椎:脊索动物背部的主要支架。
由多个椎骨组成,中间有椎管,内有脊髓。
•尾索动物:身体包在胶质或近似植物纤维素成分的背囊中,至少在幼体时期的尾部有脊索及神经管.•背神经管 :脊索动物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是一条位于脊索背方的神经管,由胚体背中部的外胚层下陷卷褶所形成.背神经管在高等种类中前、后分化为脑和脊髓。
神经管腔在脑内形成脑室,在脊髓中成为中央管.无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为一条实性的腹神经索,位于消化道的腹面。
•咽鳃裂:低等脊椎动物在消化道前端的咽部两侧有一系列左右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的孔列,直接开口于体表或心一个共同的开口间接的与外界相通。
陆栖高等脊椎动物仅在胚胎期或幼体期具鳃裂。
无脊椎动物的鳃不位于咽部。
•被囊类:身体包在胶质或近似植物纤维素成分的被囊中,至少在幼体时期尾部具有脊索及神经管,所以称为尾索动物或被囊动物。
•无头类:头索动物亚门没有形成脑,称无头类。
•原索动物: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亚门合称原索动物。
•有头类:脊椎动物亚门形成明显的头部,有集中的脑,称有头类。
•无颌类:圆口纲无上下颌,故又叫无颌类。
•有颌类:鱼纲心及更高级的四足类都出现有颌,合称有颌类。
•头索动物:终身具有发达的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等特征的无头鱼形脊索动物。
脊索超过背神经管的最前方。
•脊椎动物:脊索只在胚胎发育阶段出现,随后或多或少地被脊柱所代替。
脑和各种感觉器官在前端集中,形成明显的头部,故称有头类。
分为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
1、神经系统发达:分化出复杂结构的脑,称为有头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