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工作室评课
- 格式:docx
- 大小:17.05 KB
- 文档页数:2
成都市双流区西航港幼儿园名师工作室制度一、学习活动制度1、每人每学期系统学习一本教育理论书籍,作好学习笔记,工作室的教师要通过学术沙龙汇报学习心得。
广泛阅读教育报刊杂志,每学期至少能围绕一个专题收集相关文献资料。
2、每人每学期参加不少于20课时的各类培训,其中一次是市级以上专家培训讲座。
领衔人每学期作一次教师培训讲座,工作室成员在领衔人的指导下每人每学期承担一次园级范围内以上的专题讲座。
3、每学期结束,工作室领衔人对工作室成员的学习与培训情况进行考核,并针对每位成员的实际完成情况作出评价和建议。
二、研究主题管理制度1、根据主题研究方案,在每一阶段制订具体的研究实施计划,及时作出阶段总结。
2、主题研究必须做到有方案、有措施、有活动记录、有阶段小结、有结果分析。
3、每个成员必须以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从事领域研究工作,多出研究成果。
4、围绕工作室领域主题确立的子主题要做到科学、规范、有新意,能够带动更多的青年教师进行扎实有效的领域主题研究。
三、考勤制度每月间周开展1次工作室活动,成员按时参加,原则上不准请假,若有特殊情况,须以书面形式向工作室领衔人请假,经常不参加活动的报保教办处理,教师跟岗学习期间按工作室制定有关考勤制度进行考勤。
四、经费使用制度1、合理安排使用幼儿园下拨的启动经费和项目经费,依托幼儿园的大力支持,积极开展活动。
经费的使用做到专款专用,由幼儿园根据经费使用范围和财务制度有关规定进行监督管理。
2、经费主要用于培训、领域主题研究、鉴定评价、外出学习、购买资料、成果奖励及推广等方面。
五、总结交流制度领衔人、成员和学员之间每星期要通过网页、电子邮箱、Q群等途径互通信息,交流教学教研开展情况,分享教育教学工作经验。
1、每月间周召开一次工作室计划会议,分别讨论本学期“工作室”计划,确定工作室的培养对象和培养目标、工作室的研究内容等,工作室每学年举行一次工作室成果交流会。
2、领衔人每学年至少举行一节园级以上公开课,每位成员每学年上一节园级及以上公开课。
名师工作室教研报道
12月1日至3日,莆田、宁德两地市高中英语“同课异构”研讨活动在风景秀丽、英才辈出、人杰地灵的妈祖故里莆田顺利举行。
来自两市的共203位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其中,22位教师是来自宁德市各达标中学。
2日上午,莆田十中的林群英老师和福安一中的吴铃平老师分别上了一节同题不同风格的高一英语阅读课;莆田一中的姚军立老师和福鼎一中的王华老师也分别上了一节高二英语综合技能训练课。
这四节课充分展示了新课程理念下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风格,为高中英语教学提供了很好地范例。
2日下午开展评课,评课活动由莆田市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室主任黄应寿主持,莆田市进修学院方加雄院长、秀屿区教育局施夏迪副局长、莆田十中林光亮校长和宁德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室许培基主任做了重要讲话,高度评价了本次活动。
针对上午的四节课,8位来自莆田和宁德的名师做了全面、客观的点评。
最后,由许培基老师做了最后总结,回顾了我们过去所取得的成就,思考了我们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我们所期待的有效教学,为今后有效教学的开展搭建了一个全新的平台。
(寿宁一中范英)。
2016年郑秋秋工作室第二次研修活动评课稿苍南县灵溪中学张维锋4月7日,在温州二高参加了市直高一阅读课堂有效教学暨郑秋秋名师工作室第二次研修活动,聆听了4节精彩的课。
现在就鳌江中学季蓉蓉老师和瑞安十中蔡秀盈老师的课堂进行简单的评课。
鳌江中学季蓉蓉老师上的是M3U2 Healthy Eating阅读的第一课时。
季老师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理念先进,课堂设计自然流畅。
她的这节课有很多优点值得我去学习。
首先,她的教学自然大气,娓娓道来,让学生在她的精心引导下,出色的完成了阅读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为阅读第二课时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次,她的教学目标明确细致,通过精心的课堂设计和活动,学生能够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她的课堂目标设置聚焦到某些具体的点上,这样的目标使课堂有方向可循,也使课堂设计和活动变得很有针对性。
第三、她采用问题的形式贯穿课堂始终,问题的形式能够引发学生进行认真阅读和深入思考,对于文本的解读也能够更加深刻到位。
通过有层次的问题,季老师一步步将学生引导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中去。
第四、季老师的课堂在课堂结尾产出部分用所学的重要单词和短语进行summary写作,这个产出设计紧紧围绕我们新高考的写作新题型——概要写作,对于新高考有前瞻性和针对性也是本课的一大亮点。
季老师这堂课还有很多很优秀的地方值得我去学习,这里我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当然,任何一堂课也都是有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些地方。
这堂课老师进行了细心的引导,老师引导很成功,但我感觉可以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去表达。
在课堂上如何处理师生的关系,这是很多老师都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瑞安十中蔡秀盈老师上的是M3U2 Healthy Eating阅读的第二课时。
蔡老师的课堂激情四射,与学生之间互动良好,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优质课堂。
蔡老师的课堂还注重与第一课时的衔接,在上阅读第二课时时进行无缝链接,让学生感觉不到是两个老师上的感觉,因为蔡老师提前看了季老师的阅读第一课时的上课内容,以第一课时为基础再进行第二课时的设计,显得流畅自然,这也是非常有智慧的表现。
城区教办名师工作室反思性教研活动听课评课记载表
备注:每次名师工作室成员开课前要求参与听课的成员提前熟悉教材并进行教学设计(备课),参加活动时随带该表,填写完整后将该表用电子文档的形式发送给本组学科领衔人。
城区教办名师工作室反思性教研活动研讨课执教者教案(第___稿)
备注:该表由名师工作室开课教师填写,磨课阶段要求将每稿教案用电子文档形式保存。
上课时随带最后稿,参与活动,填写完整后将该表和磨课阶段的每稿教案用电子文档的形式发送给本组学科领衔人。
评课稿范集镇张楼小学王艳辉2016/12/10评课稿作为项城市第一实验小学王瑜名师工作室的一名成员,我有幸聆听了众多名师的精彩课堂,现将听课感想展示如下:5月18日,在范集镇余营小学,刘丽丽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一堂精彩的新课改下的有效课堂,题目是《心中那盏灯》。
亮点:教学重点突出,难点得到了突破。
整堂课老师围绕对父亲这个形象的感悟进行展开,抓住她的语言和动作进行分析,脉络清晰,环环相扣。
与此同时,王海荣老师为我们展示了《孔子学琴》。
亮点:课堂问题设计恰当。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让孩子多说,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最后升华主题后还可以适时的让孩子根据板书来概括主要内容,这样孩子就会更深的领会文章的主题。
谈感受结合孩子的生活实际采用对比的方法,提出自己的不足,并和孔子的那些好品质靠近,进一步学习孔子的好品质。
从文化知识的学习中陶冶自己的情操。
紧接着,李宗敏老师又为我们带来了《世界多美呀》亮点:导入以简为主,直入语言中心俗话说:万事开头难。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一堂语文课要取得成功,导入十分重要。
这篇课文,一开场,老师就把课题亮给学生看,没有任何做作。
简明扼要地把文章所讲述的中心展示给学生。
11月10日,在项城市第一实验小学,吴秋艳老师为我们展示了精彩的《枫桥夜泊》。
亮点:扎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古诗的理解很大程度都来自读,读诗要读出诗的韵味,读出诗的感觉,古诗自然还要有古人的感觉.现在的学生读古诗哪里能找到这种感觉.教师自然要教了,"古诗应该这样读……".但是吴老师的《枫桥夜泊》,教学中安排了很多读,她没有一次说,"你们应该这样读……".自由读,指名读.当学生读的没有达到自己满意的效果时,她强调:"慢,再慢点,想象着古人怎么读."分读.题目,诗人,后三个字,师读;诗句的前四个字,生读.诗文的韵味重点就在诗句的后三个字,老师读出了它的味道.反过来分读.诗句的后三个字生读,其她师读,学生自然学着老师的样子把后三个字读出古诗的韵味.学生再一次自由读.由此我发现学生学习是需要老师教,但怎么教,学生怎样才愿意学,是要讲求一定的方法的.吴老师没有强势的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做,必须怎样做,而是示范出来,引导学生向我这样就对了。
语文名师工作室专题研讨活动教师评课思课内容观评课是提升青年教师成长的有效路径。
为了让学科素养在课堂教学中落地,XXXX年10月25日周五上午,XXXX名师工作室在学校科技楼二楼会议室成功举行了观评课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是“聚焦课堂、助力成长”,主要内容是语文课与信息技术融合观评课活动。
本次活动由李爱笃老师主持,工作室的全体成员齐聚一堂,观看课堂教学视频,积极参加评课、交流,研讨教学心得。
本次活动,工作室的老师们首先集体观摩了单晓晏老师的诗歌鉴赏课《燕歌行》的教学视频,这是一堂与众不同的诗歌鉴赏课,信息技术的融合使传统的诗歌鉴赏课更加高效精准。
这种新的教学手段是否能助力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这是我们本次研讨活动的核心议题。
观摩课后,由执教者单晓晏老师为大家介绍了本节课的备课思路和课后进行的反思。
单老师从问题设计和信息化手段的应用这两个角度分享了自己的备课心得。
本课在问题设计上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通过问题为学生搭建思维的阶梯。
《燕歌行》的内容比较丰富,学生难以把握,教师通过问题的细化,将内容的概括分解成“人、事、景”三个角度,帮助学生把握诗歌内容。
二是通过设计一个主问题引导学生的个性化解读。
教师通过“你读到了一场的战争”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提到的不同对象,关注战争的不同面貌。
这个问题有难度,有深度,同时又有开放性,勾连了诗歌语言的赏析和情感的分析,让课堂设计更具整体性。
在信息化手段的应用方面,教师在课前通过微课视频,自主学习反馈,课前质疑研讨,边塞诗歌朗读的录音上传的方式,引导学生更有效的自主学习,监控学生自学的效果,为课堂学习创设情境,打好了基础。
课堂上通过推送研讨,截屏提问的方式组织学生活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得以无障碍交流,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作答情况,避免无效的回答和无效的讨论。
同时通过连线题的方式进行归纳梳理,答题结果可以瞬间反馈,极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随后,围绕单老师这节课后老师们展开了积极的交流与讨论,大家畅所欲言,自由发言评课,工作室的老师们就本课师生的课堂表现给予了精彩的点评并提出诚恳的建议。
名师工作室组长评课稿范文
尊敬的各位同仁: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参与本次名师工作室的活动,并就同事的课堂教学进行评课。
作为组长,我会本着公正、客观、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同事的教学过程进行全面评价,旨在为其提供建设性意见,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我对同事精心准备的教学设计和教案表示赞赏。
教案内容丰富,结构清晰,教学目标明确,切合学生实际。
在课堂实施环节,同事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生动有趣的导入方式,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在课堂互动方面,同事设计了恰当的提问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同事注重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体现了较强的教学艺术。
同时,同事重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资源,使课堂内容生动形象,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事在课堂组织和管理方面也有出色的表现。
上课过程中,同事能够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耐心解答,保持了良好的师生互动。
课堂秩序井然有序,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不过,在某些方面同事的教学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例如,在知识点
的梳理和归纳上可以再作努力,使知识体系更加系统完整。
此外,有些环节的节奏把控可以再作调整,以保证课堂进程更加合理有序。
同事这节课教学组织严谨、重点突出、渗透性强,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我对同事的教学给予较高的评价,并建议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专业水平。
让我们携手努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2年5月17日,我非常荣幸参加了XX名师工作室第一次集中学习及其听课、评课活动。
通过这次的听课评课活动,让我受益匪浅。
听完这四节课,心中除了赞叹和佩服,更多的是自己有所收获的那份欣喜。
下面是自己的一点收获,或者说是感想,写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音乐教师的基本功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教师本人的基本功直接影响到学生音乐素养的日后发展。
从侠义方面来说包括两个方面:讲解知识的标准及示范表演的标准。
本次三节课中每个老师都很好地展示他们的教学基本功,示范表演准确到位,知识点讲解清晰,教学环节环环相扣。
尤其是韩群老师讲台上那种从容淡定的教态更是让我自愧不如。
二、导入自然直观,充分调动学生兴趣。
良好的开头对一节课的成功与否起着关键作用。
老师们都做到了导入自然、直观,图文并茂,通过视觉、听觉的刺激,使学生的注意力在最短的时间里被激活,充分调动了学生兴趣。
三、教学活动的设计丰富多彩,有效。
训练方式多样。
在音乐课中,活动的设计和开展应该有利于学生学习音乐知识,发展歌唱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感知能力。
三位老师的课,问题设计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老师们循循善诱、亲切自然,非常注重与学生的交流沟通。
教学活动设计丰富多彩,有效。
训练方式多样。
在教学中开展师生互动、个人活动等,在活动中学习并掌握语言知识,突破难点,在活动中发展能力。
三位老师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内容,精心设计了多个活动。
这三节课堂上,老师们都很好的贯彻了:在用中学,学中用,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原则。
同时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
在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处于相对自然的态势,不断在练习运用,学和用每分每秒都和谐的交织在一起。
下午崔凯老师的《中国古典诗词与当代流行歌曲之美丽邂逅》的关于音乐文化的讲座更是对本次学习起到了点睛之笔,把音乐古典文化上升到了精神层次,让我们在美妙的乐音中提升了音乐素养。
本次活动中,老师们能展示出这样出色的课是离不开平时的积累、磨练和思考的。
10月13日,第二轮烟台优质课磨课活动如期进行。
置身课堂,大家的身份仿佛不仅仅是一名观课者,而是身兼数职。
责任使然,角色置换,自己俨然就是那名如饥似渴汲取知识的孩童;想执教老师之所想,急执教老师之所急,时而又变成讲台上的执教者;更希望自己是那个善望闻问切的神医,能精雕细琢的巧匠,助授课者一臂之力。
每一次授课结束,大家都会基于学生的理解和思考,探讨课堂是否以学生的学情为基础是否能够科学的预设问题,适时地理解学生的思维状态,是否能够有效的处理生成,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凸显本质水到渠成。
工作室成员认为,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明确目前学生的学习状态是什么,让学生研究什么。
刘艳丽老师执教的《百分数的认识》属于概念教学,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是学生学好百分数知识的基础和关键。
如何尊重学生思维规律,避免枯燥乏味的说教,如何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呈现童趣盎然,师生共融的课堂气氛;是遵循建构主义先呈现概念,再层层理解,还是借助已有经验反复举例再抽取概念,大家通过多次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从教和学两个角度进行了剖析。
感觉意义的认识和应用由易到难,自然过渡、水到渠成、一气呵成,要反复强化,并及时准确地进行评价,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形成必要的思维定势。
2、遵循学生思维规律,培养思维能力。
二年级学生的思维推理能力较弱,方向感不强,抽象的方向知识对于他们来说,很难理解掌握。
大家围绕方晓玲老师执教《认识方向》一课,探讨了如何使学生始终以积极的态度投入每一个环节的学习中,在主动进行探究的过程中,轻松有趣、秩序井然地构建方位知识。
大家一致认为,老师缓慢轻柔的语言,不急不躁的教学态度、充满童趣的多媒体课件及借助小小指南针辨认方向等一系列肢体语言的参与都可以减轻学生学习本节课的难度,让学生主动地参与,积极地体验。
如何不露痕迹,强化认识,是否加入学校平面图的设计,哪些形式的活动更有效,更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期待,怎样尽可能多地科学地预设问题,理解学生的思维状态,有效的处理生成,值得继续商榷探讨。
3、注意提供探究空间,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新课程越来越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王巧玲老师执教的《植树问题》以感知---探究---应用为主线,对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作了有效的诠释。
通过画一画、猜一猜、数一数、比一比、说一说等方法让学生明确树是种在点上,而不是段上。
先提出数学模型(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棵数=间隔数+1”、“棵数=间隔数-1”“棵数=间隔数”),再将这一数学模型应用于生活实际.整堂课节奏紧凑,一环紧扣一环,使学生学有所获,学生知识在不断的内化中升华.
开头的复习铺垫能否更加精致,快速准确地切入主题,主次分明,起到抛砖引玉利的作用;是否可以课前以“一刀两断”、“五指四空”来“以小见大”认识“间隔”;如何针对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数学知识模型,举一反三,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深刻性等等,引发了一系列的思考......
数学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结论的准确性,要求教师语言必须简练干脆,不含糊。
老师们在进行第一轮试讲之后,充分借鉴名师工作室顾问和其他成员的点评,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了二次修改和调整。
希望自己能较好地驾驭课堂,调控课堂氛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
真正有效的数学课堂不是单纯依赖记忆和模仿,必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
愿每一节课都能放飞学生思维的翅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营造一份“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佳境,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生活的主人,让每一节数学课都成为学生人生路上前进的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