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25羿射九日(课堂实录)
- 格式:doc
- 大小:24.01 KB
- 文档页数:1
25《羿射九日》导学案25羿射九日[教学目标]1.会认“射、值”等12个生字,会写“觉、值”等8个生字。
2.能根据表格提示的内容讲故事。
3.默读课文,做到不指读。
能就自己觉得神奇的内容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难点]1.识记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并就自己觉得神奇的内容和同学交流。
2.能够复述羿射九日的故事。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重点)2.能根据表格提示的内容讲故事。
(难点)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吗?今天我们再来读一个神话故事。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自主阅读课文,标注自然段,圈画课后生字词。
2.全班交流: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3.教师小结学生学习生字的方法:(1)借助图画猜读生字:射、熔、裂、窜、腾(2)比较识字:直——值/坚——艰/家——稼(3)组词识字:炎(炎热)庄(村庄)滋(滋润)三、默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1.默读课文,借助表格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默读要求:不出声,不指读)故事的起因十个太阳炙烤着大地,人类的日子很艰难。
故事的经过羿射下了九个太阳,留下了最后一个。
故事的结果大地上重新现出了勃勃生机。
2.指名读第1-3自然段。
3.读了这三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4.指名反馈。
(很久以前,世界上有十个太阳。
后来这十个太阳一同出现在天空中,给人类带来了灾难。
)5.思考下列问题:(1)太阳是怎样值日的?(每天天快亮时,扶桑枝头的太阳就坐上两轮车,开始从东往西穿过天空。
)为什么是从东往西穿过天空?(2)十个太阳每天轮换,给大地万物带来光明和温暖。
如果十个太阳一同出现,会怎样呢?(学生自由讨论)(3)出示干旱、沙漠等图片,帮助学生理解以下内容。
①十个太阳像十个大火球,炙烤着大地。
(解释“炙烤”的意思)②禾苗被晒枯了,土地被烤焦了,江河里的水快要蒸干了,连地上的沙石好像都要熔化了。
(理解“熔化”的意思)(4)人类的日子非常艰难,那该怎么办呢?同学们有什么办法帮助人类吗?(学生自由讨论)四、指导写字1.出示生字,认读生字。
部编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羿射九日》(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及课堂点评【教学内容】统编二下第八单元第25 课。
【教学目标】1.通过图文结合、字理教学、联系生活等方式,随文认识“射”“值”“熔”“艰”“滋”“腾”6 个生字,会写“觉”“值”2 个字。
2.紧扣重点词句,通过想象、情境体验、比较等方法,体会人类日子的艰难,理解羿射九日的原因,知道羿射九日的结果。
3.练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教学流程】一、读题质疑,引发探究(一)读懂课题1.了解“事”。
(师板书课题,并请学生读一读)课题讲了一件什么事?(羿射下了九个太阳)2. 认识“羿”。
谁能来介绍“羿”?(学生交流,教师相机补充。
)3.识记“射”。
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知道“射”就是人拉着弓射箭,是会意造字,它是身字旁,撇右边不出头,给“寸”留下位置。
(二)读题质疑1.读题质疑。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2.预设生成。
预设1:天上怎么会有十个太阳?预设2:羿为什么要射掉九个太阳?他是怎么射的?预设3:羿最后射下九个太阳了吗?小朋友,你们的思考,让题目有了意义!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
【设计意图: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引导学生读题解题,开门见山,在质疑思考中帮助学生解析题意,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定向,很快进入对中心问题的探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实效。
】二、三次扣问,探究原因(一)一问伏笔,感情朗读很久很久以前,那时的太阳是怎样的?大地又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第1 自然段。
1.太阳怎样?(十日轮换)(1)生活地点。
请一生朗读。
师:扶桑,这是一棵怎样的树?联系下文说说理由。
师补充,出示资料:扶桑树,天底下最高的树。
上连神界,下通鬼府。
树高二千丈,大二千余围。
———《山海经》(2)工作方式。
这十个太阳每天是怎样工作的?(十个太阳每天轮换)“轮换”是什么意思?能找个近义词吗?(轮流)情境体验。
小朋友,如果你就是扶桑枝头的太阳,你坐上两轮车,从东往西穿过天空,开心吗?(好开心!因为出去后可以看见碧绿的高山、美丽的田野、奔流的大河……)2.大地怎样?(光明温暖)想象说话。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羿射九日》课堂实录本堂课的主题是《羿射九日》。
在这节课中,我们将学习中国神话故事《羿射九日》,了解箭神羿的神话传说,也会通过这个故事了解我们应该珍惜我们所拥有的。
首先,老师为我们讲述了这个故事。
羿是一个英勇善良的弓箭手,他在九天之上射下九个烈日,让人们避免了酷热的天气。
但是,羿却因此招致了嫉妒他的妻子嫦娥的怨恨,最终羿的弓箭被嫦娥偷走,人们也失去了避免炎热天气的方法。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认识到,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东西是非常重要的。
接着,老师提问:“大家觉得羿为什么射下烈日?”同学们积极举手回答:“因为人们在炎热的天气下不能工作,他想让人们过上好的生活。
”老师继续问:“大家觉得羿做得对吗?”同学们一致回答:“对的。
”接下来,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一些插图,带领我们一起欣赏。
我们看到了箭神羿的英姿飒爽,他手握弓箭,注视着高空中的烈日。
我们也看到了嫦娥偷走羿的弓箭的情景,那张桃花脸似乎有些鬼祟。
我们感受到了这个故事中不同角色的特点和情感。
最后,老师为我们分发了手工纸并要求我们完成手工活动。
我们用颜色和黑轮廓展现了羿射烈日的场景,羿的英姿飒爽和火红的烈日,我们也画出了嫦娥偷走羿弓箭的情景。
这项手工活动既让我们理解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又促进了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这节小学语文课上,我们学习了中国神话故事《羿射九日》,了解箭神羿的神话传说,也从羿的行为中意识到了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东西的重要性。
通过欣赏插图和完成手工活动,我们感受到了这个故事中不同角色的特点和情感,并展现我们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这堂课不仅让我们汲取了知识,还开阔了我们的思路和视野。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5羿射九日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5羿射九日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要求: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后羿是怎样射日的,使其喜欢神话故事。
重难点、关键:1、识字、写字。
2、知道后羿是怎样射日的。
课时划分: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射日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教师:我们中国流传着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
《后羿射日》就是其中一个。
2、指导学生读题。
二、学生质疑,导读课文1、引导学生根据课题质疑。
2、指名反馈,教师归纳问题,并出示:(1)后羿为什么射日(2)后羿怎样射日(3)结果怎样3、鼓励学生读课文解决问题。
三、学生自读,整体感知1、听录音,学生欣赏传说。
2、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
3、大家一齐读一读。
四、图文结合,学习生字,了解射日的原因1、指导反馈:后羿为什么要射日2、导读第2自然段。
3、齐读第2自然段。
4、学生自读,找出生字。
5、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一读。
6、教师谈话:孩子们,你什么地方亲眼看过这种景象你的心怎样(难过、同情)带着这种感情自由的练习朗读。
7、教师小结:现在你们懂了后羿为什么要射日了吗五、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继续学习课文,知道后羿是怎样射日的,体会人们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景。
4、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1、分组分段朗读课文。
2、指名反馈:后羿为什么要射日二、继续学文了解后羿射日过程1、学生自由读4、5、6自然段,找出生字新词。
2、学生借助拼音读生字。
3、学生集体反馈记住这些汉字的方法。
4、再读课文,巩固生字的认读,说说后裔是怎样射日的三、了解结果,体会生活的美好1、教师导读,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天空中只有一个太阳了,大地发生了什么变化2、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设计部编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级语文下册《羿射九日》25、羿射九日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的9 个生字,认识本课的10 个生字。
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讲述羿射九日的神话故事。
3、体会上古时代人类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教学重点是了解课文内容。
2.能够讲述羿射九日的故事。
教学过程:(一)大阅读展示“我读我快乐经典伴我行”小组展示:《弟子规》摘选背诵,分享自己的理解,和同学互动交流(二)复习字词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学习了生字词的认读和写法,这节课我们要学习课文,先回顾一下字词:1.游戏“大羿射字”(开火车读树上太阳上的字,正确的字立刻掉落)2.出示本课词语,开火车认读,正音。
3.指导“此”字的书写,并板书。
同学们的生字掌握很好,词语也很棒,不知道课文读得怎样呢?(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默读要求)1、认真默读课文,试着把课文读通顺,不能指读,随手标注自然段。
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2、集体交流:(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的)3、美文朗读展示自我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朗读给大家听,指导朗读,互动朗读。
4、交流不理解的词语(四)课文解读重点突破提问:再读课文,你都读懂什么了?还读懂了什么?[随机教学]指名反馈1.(预设:我读懂了原本只有一个太阳,但是十个太阳不听话,所以羿才去射日的。
)你是从哪儿读懂的?[指名读第1-3 自然段段](羿射九日的原因。
)2.(预设:我读懂了羿是怎么射日的。
)(1)你是从哪儿读懂的?为大家读一读好么?(生读第4 段)其他同学认真听一听,你能听出羿是怎样射日的么?出示(蹚过嗖爆裂乱窜噗噗)(2)默读第4 段把描写羿射日的句子画一画。
(4)读一读你画的句子。
“他翻过来九十九座高山,蹚过了九十九条大河,来到了东海边。
他登上一座大山,搭上神箭,拉开神弓,对准天上的一个太阳,嗖地就是一箭。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25羿射九日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射、值”等12个生字,会写“觉、值”等8个字,会写“光明、觉得”等12个词语。
2.能根据表格提示的内容讲故事。
3.默读课文,做到不指读。
能就自己觉得神奇的内容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1、能根据表格提示的内容讲故事;2、能就自己觉得神奇的内容和同学交流。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借助图片,谈话导入活动1连图游戏,引出课题1.引导学生认一认,连一连。
出示《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羿射九日》等神话故事的题目和主要画面,让学生把题目和图画连一连。
2.引导读课题,强调指出故事《羿射九日》,板书课题。
活动2了解羿,大胆质疑1.简介羿:羿是我国远古神话中的一位射日英雄,力大无穷,神勇无比。
因为他造福人类,所以后人尊称他为“大羿”。
2.学生齐读课题。
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你想要了解什么?3.梳理问题:(1)羿为什么要射日?(2)羿是怎样射日的?(3)羿射日的结果怎样?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活动1初读课文识字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出示自读要求:(1)一边读一边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把生字读准确。
(2)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2.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活动2检查自读情况1.课件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
多种形式朗读:开火车读、小组读、齐读。
2.引导学生在语境中识记,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活动1听读课文,了解内容1.听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介绍羿射九日,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2.思考: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羿射九日的过程?(第4~6自然段)活动2默读课文,梳理内容1.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2.引导学生按事情发展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进行梳理。
四巩固生字,书写字词活动1指导书写1.课件出示“值、艰、弓、此”四个生字,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字形,学做小老师,说说有什么需要大家注意的。
部编二年级下册语文25.羿射九日[教学目标]1.会认“射、值”等12个生字,会写“觉、值”等8个生字。
2.能根据表格提示的内容讲故事。
3.默读课文,做到不指读。
能就自己觉得神奇的内容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难点]1.识记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并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同学交流。
2.能够复述羿射九日的故事。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吗?今天我们再来读一个神话故事。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自主阅读课文,标注自然段,圈画课后生字词。
2.全班交流: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3.教师小结学生学习生字的方法:(1)借助图画猜读生字:射、熔、裂、窜、腾(2)比较识字:直——值艰——坚家——稼(3)组词识字:炎(炎热)庄(村庄)滋(滋润)三、默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1.默读课文,借助表格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默读要求:不出声,不指读)故事的起因十个太阳炙烤着大地,人类的日子很艰难。
故事的经过羿射下了九个太阳,留下了最后一个。
故事的结果大地上重新现出了勃勃生机。
2.指名读第1~3自然段。
3.读了这三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4.指名反馈。
(很久以前,天上有十个太阳。
后来这十个太阳一同出现在天空中,给人类带来了灾难。
)5.思考下列问题:(1)太阳是怎样值日的?(每天天快亮时,扶桑枝头的太阳就坐上两轮车,开始从东往西穿过天空。
)为什么是从东往西穿过天空?2.照样子,写句子。
十个太阳像十个大火球,炙烤着大地。
像。
像。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每天天快亮时,的太阳就坐上,开始穿过天空。
十个太阳每天轮换,给大地万物带来。
(2)十个太阳每天轮换,给大地万物带来光明和温暖。
如果十个太阳一同出现,会怎样呢?(学生自由讨论)(3)出示干旱、沙漠等图片,帮助学生理解以下内容。
①十个太阳像十个大火球,炙烤着大地。
(解释“炙烤”的意思)②禾苗被晒枯了,土地被烤焦了,江河里的水被蒸干了,连地上的沙石好像都要被熔化了。
《羿射九日》课堂实录
师:读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人类的日子非常艰难的原因是什么?圈画重点词句交流。
生1:禾苗被晒枯了,土地被烤焦了,庄稼无法生长,人们没有粮食吃。
生2:江河里的水被蒸干了,没有了水,人类无法生存。
生3:连地上的沙石好像都要被熔化了,温度多高啊!人们热得实在是受不了啦!
师:(出示禾苗干枯、河床龟裂的图片)看着这些图片,你们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1:禾苗干枯了,大地没有了一丝绿意,没有一点儿生机,真难受啊!
生2:河里的水都干了,大地裂开了一道道口子,仿佛张开的大嘴在说:“渴啊!渴啊!”
师:想象一下,十个太阳炙烤着大地,大地上还有哪些苦难的景象?
生1:地上的小草都枯死了,牛、羊没有了食物吃,都要饿死了。
生2:大树也都晒枯了,整个森林一片枯黄,小鸟没有了家,没有了食物,也将面临死亡。
生3:没有了食物,没有了水,大地像火蒸、像火烤,人们快要坚持不下去了。
师:是啊,十个太阳炙烤着大地,人类的日子非常艰难,人们生
活在苦海之中,如果这种情况延续下去,人类将无法生存。
这就是羿射九日的原因。
25羿射九日名师教学片段实录◆紧扣关键词,想象画面,体会人物品质(教学重点)师:读读课文的第4~6自然段,哪些地方打动了你?圈画重点词句。
交流:生1:“神箭手羿决心帮助人们脱离苦海。
”“决心”一词让我感受到羿心里想的都是老百姓。
生2:“他翻过九十九座高山,蹚过九十九条大河,来到东海边。
”“九十九”这个数字在这里代表很多的意思,说明羿很不容易。
师:这都是些怎样的高山,怎样的大河?想象一下,说一说。
生1:山非常高,很陡峭,山石很多,并不好走。
生2:一座又一座高山,连绵起伏,总也走不完。
师:哦,山势险峻,道路崎岖又漫长,并不好走。
出示崇山峻岭的图片,加深印象。
生3:大河很宽很深,波涛汹涌。
生4:有的地方水流非常急,非常危险。
师:大河波涛汹涌,给羿增添了很多的困难。
如果有人劝他歇一歇,停下来,他会怎么想、怎么做呢?生5:他会想,我现在如果停下来多歇一会儿,太阳就会在天空中多挂一会儿,老百姓就会多一分痛苦。
生6:他想,我不能歇,我要赶紧到东海边,早日拯救老百姓!师:说到这里,神箭手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7:一心为老百姓。
生8:不怕困难、为民造福。
师:是啊,羿不仅是个神箭手,更是一个一心装着老百姓,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为民造福的人。
…………赏析:1.教学本课,教师充分注意去挖掘文本价值,激活学生的独特体验。
如:从“他翻过九十九座高山,蹚过九十九条大河,来到东海边”这句话中的“九十九”,可以看出路程之遥远,过程之艰难。
在教学时,教师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们深切地感受到射日之路是艰辛的,进一步感受到了羿的一心为民、勇敢无畏。
2.抓关键词,想象画面,体会人物品质。
文章并不长,对于羿的描写也并不多。
教师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展开想象,体会人物当时的体验,当时的心情,从而感受到羿的高尚品质,发自内心地产生了对羿的敬爱之情。
25 羿射九日教学重点:以悟导读,以读促悟师:同学们我们知道夏天的时候,天气会非常炎热,那么如果天上是十个太阳一起炙烤大地的话,大家会是什么感受呢?生:要被融化啦!师:没错,大地万物、人类的日子非常艰难。
我们一起来听朗读第2、3自然段感受一下。
(听朗读第2、3自然段)师:“十个太阳像十个大火球,炙烤着大地”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比喻,把太阳比作了大火球。
师:说得很对!运用比喻,把太阳比作大火球,既生动又形象,让人身临其境,感觉到太阳炙烤大地的炎热。
写出了大地万物在太阳炙烤下生存非常艰难,这样一来,人们就急切需要一位英雄出来拯救世界,大家知道是谁吗?生:羿!师:没错,那么羿又是如何射下九日,拯救世界的呢?我们来请一位同学读读第4自然段。
(生读第4自然段)师:嗯,读得很好!第4自然段中,翻过“九十九座高山”,蹚过“九十九条大河”,大家可以感受到什么?生:羿射日一路的艰辛,还有他不屈的精神。
师:非常棒!大家再来读读描写羿射日时的动作的词语,感受羿这位英雄的神勇。
生:“登上”大山,“搭上”神箭,“拉开”神弓,“对准”太阳。
师:大家读得非常准确,朗读羿射日的动作时,语气要高昂、强烈。
读出羿的那种大无畏的精神。
好,接下来,我们来请一位同学读读第5自然段,看看:羿一共射下了几个太阳?剩下的太阳结果如何呢?(生读第5自然段)师:读得很棒!最后一个太阳“害怕极了,慌慌张张地躲进了大海里”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给太阳赋予人的情感,“害怕”“慌慌张张”写得生动逼真。
课堂点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
本片段主要是通过以各种形式的朗读为主,教师引导为辅,让学生在读中品悟课文内容,入情入境,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和学习的乐趣。
《羿射九日》精彩片断
【片段一】
师:在羿身上,你学到了哪些优秀的品质?
生1:我学习到了羿的坚强,不怕困难。
生2:我学习了他无私奉献品质。
生3:我学习了他做事用于坚持的品格。
师:是呀,我们做事的时候也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越到这个时候,我们越是不能放弃,我们要坚持,我们相信,坚持就是胜利。
【片段二】
师: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1:我还知道《女娲补天》。
过去,天破了一个大窟窿,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是女娲炼石补天,使人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生2:我知道《精卫填海》。
精卫是尧的小女儿,在东海游玩的时候,被淹死了,变成了精卫鸟,这精卫鸟发誓要填平东海,就每天衔树枝和石子填海。
是不是很有趣?
生3:我知道《夸父逐日》这个故事。
夸父追赶太阳,一刻不停,他渴了,一口气喝了两条大河的水。
最后累死了。
他的身体变成大山,头发变成了森林,他的血液变成了河流。
师:我国有许多有趣的神话故事。
这些神话故事反映出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它们是我国特有的,是文化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