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础课程设计报告(预制桩)
- 格式:doc
- 大小:518.50 KB
- 文档页数:14
桩基础施工方案(预制砼管桩)1. 概述桩基础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地基处理方式之一,而预制砼管桩则是一种常见的桩基础形式。
本文将介绍预制砼管桩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施工后的验收标准。
2.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2.1 地质勘察在进行预制砼管桩的施工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了解地下情况,确定桩基础的承载能力和桩的埋设深度。
2.2 施工方案设计根据地质勘察的结果,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包括桩的类型、尺寸和布置方式等。
2.3 材料准备准备好所需的预制砼管桩、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并对其进行质量检查,确保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材料符合要求。
3. 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3.1 埋设深度控制在进行桩基础施工时,必须严格控制桩的埋设深度,确保桩的顶部与设计要求一致。
3.2 桩的垂直度和水平度在桩的安装过程中,要注意桩的垂直度和水平度的控制,避免出现倾斜或偏离设计要求的情况。
3.3 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时,要保证浇筑质量,防止出现裂缝或空鼓等质量问题,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浇筑。
4. 施工后的验收标准4.1 外观质量验收对已完成的预制砼管桩进行外观质量验收,包括桩体表面是否平整、无明显的裂缝等。
4.2 抗压强度验收对预制砼管桩进行抗压强度测试,确保桩的抗压能力符合设计要求。
4.3 环境保护验收在桩基础施工完成后,要对施工现场进行环境保护验收,确保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得到有效控制。
结论预制砼管桩作为一种常见的桩基础形式,在施工时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读者对预制砼管桩的施工方案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希望对相关工程人员在实际施工中有所帮助。
静压桩基础施工方案一、背景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静压桩基础作为一种常用的基础形式,在工程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静压桩基础采用预制砼管桩作为承载体,能够在地基土质较差的情况下提供良好的承载能力,是解决基础承载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
二、方案概述静压桩基础施工方案中,预制砼管桩是关键施工对象。
预制砼管桩具有加固、承载和刚性强等特点,且施工过程简单高效。
本方案旨在对预制砼管桩的施工过程和施工要点进行详细介绍,确保施工质量和工期进度的有效控制。
三、施工准备1. 设备准备•静压桩机•预制砼管桩•钢筋、混凝土•机械吊装设备•环境保护措施设备2. 材料准备•预制砼管桩•钢筋、混凝土•土方材料四、施工步骤1. 基坑布置•根据设计要求,布置基坑位置和尺寸。
•清理基坑底部,确保基坑平整。
2. 钢筋加固•在基坑底部搭设钢筋笼。
•钢筋笼连接加固,确保结构牢固。
3. 预制砼管桩安装•使用静压桩机将预制砼管桩从顶部逐渐推入土层。
•控制推桩速度和力度,确保桩体沿设计轴线垂直下沉。
4. 结束处理•设计要求下桩深度到位后,吊装机器设备,确保桩顶平整。
•检查桩身是否存在损坏情况,如有,需对损坏部分进行维修处理。
五、质量控制静压桩基础施工质量的控制是施工过程中的重点工作: - 检查预制砼管桩是否存在裂缝和变形等质量问题。
- 严格控制桩身的下沉速度,确保桩的垂直度和稳定性。
- 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保障静压桩基础的整体质量。
六、安全与环保静压桩基础施工过程中,安全和环保意识是至关重要的: - 坚持施工现场的安全标准,保证员工的人身安全。
- 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施工过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七、总结静压桩基础施工方案中,预制砼管桩作为承载体的施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合理的施工方案设计和严谨的施工过程保证了工程质量和安全,同时也符合环保要求。
通过本方案详细介绍,希望可以为静压桩基础施工提供参考,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的达标完成。
桩基础实验报告-回复[桩基础实验报告]桩基础实验是土木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用于确定场地土壤的承载力和承载性状,以指导相关工程的设计和施工。
本实验报告将详细描述桩基础实验的步骤、方法和结果,并对实验过程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实验背景和目的桩基础是土木工程中常用的一种基础结构,通过将桩深入地下,使桩基固定于地层中达到牢固支撑建筑物的目的。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验手段测定桩基在土体中的承载性状,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数据。
二、实验器材和试验样品本实验所使用的器材包括驱动设备、钻机、锤击设备等。
土样取自工程现场,并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处理和试验前准备。
三、实验步骤1. 土样取样:根据实验设计的要求,在工程现场使用取样器具体取样,保证土样的代表性。
2. 处理土样:将取样的土样进行处理,去除异物和大颗粒,使土样具备试验要求。
3. 准备试验设备:根据实验设计,准备好驱动设备、钻机、锤击设备等,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4. 安装桩基:选择适当的位置,在土体中铺设基础,并将桩体固定于基础上。
5. 驱动桩基:使用驱动设备,按照设计要求对桩基进行驱动,记录驱动过程中的相关数据。
6. 锤击试验:使用锤击设备对桩基进行锤击试验,并记录试验数据。
7. 实验记录: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和观察点,包括桩基的击入深度,桩底阻力,侧阻力等。
8. 实验分析: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桩基在土体中的承载力和承载性状。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到了桩基在土体中的承载力和承载性状。
1. 桩基击入深度:根据实验数据统计,桩基的击入深度为XX米。
2. 桩底阻力:根据试验数据计算,桩底阻力为XX。
3. 侧阻力:根据试验数据计算,侧阻力为XX。
通过对桩基的击入深度、桩底阻力和侧阻力的得出,我们可以初步判断桩基在土体中的承载能力和性状。
五、实验讨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讨论:1. 桩基的承载能力和性状: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我们可以初步评估桩基在土体中的承载能力和性状,从而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桥梁基础桩基础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桥梁基础桩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2. 学生能掌握基础桩的受力原理、设计要点及施工方法。
3. 学生能了解桥梁基础桩的检测与验收标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基础桩知识,分析桥梁工程中基础桩的选择与应用。
2. 学生能运用所学原理,进行基础桩的简单设计和施工方案制定。
3. 学生能运用检测方法,评估桥梁基础桩的质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桥梁工程建设的兴趣,增强对国家基础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 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质量观念,注重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
3. 学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工程实践中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工程专业实践课程,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桥梁工程知识基础,对桥梁基础桩有一定了解,但缺乏深入的认识和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桥梁基础桩的知识,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桥梁基础桩概述- 基础桩的定义、分类及功能- 桥梁基础桩的发展历程及现状2. 基础桩受力原理- 桩土相互作用原理- 桩基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桩身强度及稳定性分析3. 桥梁基础桩设计- 设计原则与要求- 桩长、桩径、桩距的确定- 桩基施工图的绘制4. 桥梁基础桩施工技术- 施工准备与工艺流程- 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 预制桩施工方法- 桩基施工质量控制措施5. 桥梁基础桩检测与验收- 检测方法与技术- 验收标准与程序- 桩基工程质量评定6. 案例分析与讨论- 现有桥梁基础桩工程案例介绍- 案例分析与问题讨论- 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方法与技巧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科学性和系统性组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进行详细讲解。
桩基础课程设计一、设计资料1、地形拟建建筑场地地势平坦, 局部堆有建筑垃圾。
2.工程地质条件自上而下土层依次如下:(号土层: 素填土, 层厚约1.5m, 稍湿, 松散, 承载力特性值fak=95kPa(号土层: 淤泥质土, 层厚3.3m, 流塑, 承载力特性值fak=65kPa。
(号土层: 粉砂, 层厚6.6m, 稍密, 承载力特性值fak=110kPa。
(号土层:粉质黏土, 层厚4.2m, 湿, 可塑, 承载力特性值fak=165kPa。
(号土层:粉砂层, 钻孔未穿透, 中密-密实, 承载力特性值fak=280kPa。
3.岩土设计技术参数岩土设计参数如表3.1和表3.2所示.表3.1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土层编号土的名称孔隙比e含水量W(%液性指数I L标准贯入锤击数N压缩模量Es(MPa)素填土---- 5.0 淤泥质土 1.04 62.4 1.08 - 3.8 ●粉砂0.81 27.6 -14 7.5 ❍粉质黏土0.79 31.2 0.74 -9.2 ⏹粉砂层0.58 --31 16.8表3.2 桩的土的名称桩的侧阻力qsk桩的端阻力qpk土层编号土的名称桩的侧阻力qsk桩的端阻力qpk(1)拟建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2)地下水位深度: 位于地表下3.5m。
5.场地条件建筑物所处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场地内无可液化砂土、粉土。
6.上部结构资料拟建建筑物为六层钢筋混凝土结构, 长30m, 宽9.6m。
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 室内外高差450mm。
柱截面尺寸均为400mm×400mm, 横向承重, 柱网布置如图3.1所示。
图3.1 柱网布置图7、上部结构作用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如表3.3所示, 该表中弯矩MK 、水平力VK 均为横向方向。
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如表3.4所示, 该表中弯短M、水平力V均为横向方向。
表3.3 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题号FK(kN)MK( kN.m)VK(kN)A轴B轴C轴A轴B轴C轴A轴B轴C轴1 1256 1765 1564 172 169 197 123 130 1122 1350 1900 1640 185 192 203 126 135 1143 1650 2050 1810 191 197 208 132 141 1204 1875 2160 2080 205 204 213 139 149 1345 2040 2280 2460 242 223 221 145 158 1486 2310 2690 2970 275 231 238 165 162 1537 2568 3225 3170 293 248 247 174 179 1658 2670 3550 3410 299 264 256 183 190 1709 2920 3860 3720 304 285 281 192 202 19110 3130 3970 3950 323 302 316 211 223 230题号FK (kN)MK( kN.m)VK(kN)9、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C30, 钢筋采用HPB235.HRB335级。
设计题目本次课程设计题目:预制桩基设计一、设计荷载(1)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如下:○A轴荷载:F k=1632kN M k=195 kN•m V k=86kN○B轴荷载:F k=1980kN M k=164 kN•m V k=93kN○C轴荷载:F k=1342kN M k=187 kN•m V k=96kN(2)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如下:○A轴荷载:F=2203.2 kN M=263.3kN•m V=116.1kN○B轴荷载:F=2673 kN M=221.4kN•m V=125.5kN○C轴荷载:F=1811.7 kN M=252.5kN•m V=129.6kN设计B轴柱下桩基,A,C轴柱下仅设计承台尺寸和估算桩数。
二、设计资料、地层条件及其参数某住宅楼,六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建筑场地位于城郊建筑室内地面标高为±0.00,室外地面标高为- 0.15m地下水位位于地表以下3.3m,柱底标高-0.7m。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乙级工程地质条件:该建筑物地处二级阶地,土层分布、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下表设计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三、预制桩基设计建筑物基础设计方案采用混凝土预制桩,具体设计方案如下:室外地坪标高为- 0.15m,自然地面标高同室外地坪标高。
该建筑桩基属乙级建筑基桩,拟采用截面为400mm*400mm的混凝土预制方桩,以6号土层草黄色粉质黏土为持力层,桩尖深入1.2m,设计桩长11.0m,初步设计承台高0.8m,承台底面埋置深度-1.50m,桩顶伸入承台50mm。
1、单桩承载力计算根据以上设计,桩顶标高为-1.5m,装底标高为-12.6m,桩长11m。
(1)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按下式计算:Q uk= Q sk+ Q pk = u p∑q sik l i+ A p q pk由于Q sk =4×0.4×(78×1.25+32×2+32×3.5+50×4.0+78×0.25)=789kNQ pk =0.4×0.4×2800=448kN则Q uk =789+448=1237kN (2)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本工程不考虑承台土效应,取ηc =0,则有 R= R a =K Q uk =21237=618.5kN 根据上部荷载初步估计粧数为 n=a k R F =5.6181980=3.20 则设计桩数为4根。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桩基础)-、桩基基本参数的确定1、设计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方桩,断面400mmΧ400mm,以第四层粉质粘性土作为持力层。
承台埋深1.5m 。
承台高度1m,桩顶伸入承台0.05m。
钢筋保护层取70mm。
承台有效高度为:h0=1-0.07=0.93m=930mm。
2、桩长设计按照桩基规范,持力层为粉质粘土时,预制桩桩端入持力层深度不小于2倍桩径=2Χ400mm=800mm。
桩长:L=10m。
进入持力层2150mm >800mm。
3、材料桩:混凝土强度等级C30,配置HRB335级钢筋。
承台:混凝土强度等级C20,配置HRB335级钢筋。
4、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R a的确定查阅相关文献规范,可知:对于淤泥质粘土q sik=10KPA;粘土q sik=40KPA,q pk=2000KPA;粉质粘土q sik =45KPA。
取桩打穿到粉质粘性土IV层,打穿深度为10m。
由公式Ra= q pk×Ap+U p∑q sik×Li=2000×0.4×0.4+4×0.4×(10×4.6+40×2.2+45×2.15)=689KN 5、桩数及平面布置1.确定桩的数量,间距和布置方式。
初步选桩根数为,F k=F/1.35=3000/1.35=2222n> F k /Ra=2222/689=3.22则取n=4根,按两排,每排两根桩布置,为方形承台布置。
桩距按《基础工程》表4—9查得,桩距S=3.0×bp=3.0×0.4=1.2 m承台边长:a=2×400+1200=2000mm承台埋深1.5m 。
承台高度1m,桩顶伸入承台0.05m。
钢筋保护层取70mm。
承台有效高度为:h0=1-0.07=0.93m=930mm。
二、验算桩基的承载力(1)承载力验算Q k=(F k+G k)/n=(2222+20Χ2Χ2Χ1.5)/4=620KN<689kNQ kmax=Q k+=620+(320/1.35+0.9Χ50/1.35) Χ1.2/(4Χ1.2Χ1.2)=676KN<1.2R aQ kmin= Q k-=620-(320/1.35+0.9Χ50/1.35) Χ1.2/(4Χ1.2Χ1.2)=563KN>0H1k=H k/n=50/1.35/4=9.25kN<R ha(2)沉降计验算。
桩基础实验报告一、引言桩基础是土木工程中常见的一种基础形式,它广泛应用于大型建筑物、桥梁、码头等工程项目中。
桩基础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实验是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实验可以获取有关桩基础的各项参数和性能指标,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的依据。
本报告将对桩基础实验的设计、施工、数据采集和分析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分析。
二、实验设计1.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际施工和数据采集,获取桩基础的承载力、变形性能等参数,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2. 实验方案(1)选择实验场地: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场地进行实验,场地应具备良好的地质条件和适宜的桩基础施工条件。
(2)选择试验桩:根据实验要求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试验桩进行实验。
(3)桩基础施工:根据实验设计和施工要求,进行试验桩的施工工序,包括桩的打入、固结等。
(4)数据采集:在桩基础施工的过程中,通过合适的仪器和设备对桩的承载力、变形等数据进行实时采集。
(5)数据分析:根据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得出桩的承载力、变形性能等参数。
三、实验施工1. 场地选择在实验设计过程中,首先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场地进行实验。
场地的选择应符合以下条件:(1)地质条件:场地的地质条件应稳定,没有明显的地下水位变化和土层变形等问题。
(2)施工条件:场地应具备足够的空间,便于施工设备的进出和桩的施工操作。
2. 试验桩的选择试验桩的选择应根据实验的要求和设计的需要进行。
常见的试验桩包括钻孔灌注桩、预制桩、挤密桩等。
根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选择合适的试验桩进行实验。
3. 桩基础施工桩基础施工的过程包括桩的打入、固结等工序。
具体的施工过程应根据实验设计的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四、数据采集和分析在桩基础施工的过程中,通过合适的仪器和设备对桩的承载力、变形等数据进行实时采集。
采集到的数据应具备准确性和可靠性,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分析:1. 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校正等。
预制桩沉桩施工工艺分析一、序言桩基础是由若干个沉入土中的单桩组成的一种深基础。
在各个单桩的顶部再用承台或梁联系起来,以承受上部建筑物或构筑物的重量。
桩基础的作用就是将上部建筑物或构筑物的重量传到地基深处承载力较大的土层中去,或将软弱土挤密实以提高地基土的密实度及承载力。
桩基础有承载力高、沉降量小且均匀、沉降速度慢、施工速度快等特点。
按桩的施工方法的不同,可分预制桩和灌注桩两种。
按成桩时挤土状况的不同,可分为非挤土桩、部分挤土桩和挤土桩。
沉管法、爆扩法施工的灌注桩、打人(或静压)的实心混凝土预制桩、闭口钢管桩或混凝土管桩属于挤土桩;冲击成孔法、钻孔压注法施工的灌注桩、预钻孔打人式预制桩、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管桩、h型钢桩、敞口钢管桩等属于部分挤土桩;干作业法、泥浆护壁法、套管护壁法施工的灌注桩属属挤土桩。
桩型与工艺选择应根据工程结构类型、荷载性质、桩的使用功能、穿越土层、桩端持力层土类、地下水位、施工设备、施工环境、施工经验、制桩材料供应条件等,选择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的桩型和成桩工艺。
二、预制桩施工预制桩主要有混凝土方桩、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钢管或型钢的钢桩等,预制桩能承受较大的荷载、坚固耐久、施工速度快。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有管桩和实心桩两种,可制作成各种需要的断面及长度,承载能力较大,桩的制作及沉桩工艺简单,不受地下水位高低的影响,是目前工程上应用最广的一种桩。
管桩为空心桩,由预制厂用离心法生产,管桩截面有外径为400~500mm等几种。
较短的实心桩一般在预制厂制作,较长的实心桩大多在现场预制。
为了便于制作,实心桩大多做成方形截面,截面尺寸从200mm×200mm--550m×550mm几种。
现场预制桩的单根桩长取决于桩架高度,一般不超过27m,必要时可达30m o但一般情况下,为便于桩的制作、起吊、运输等,如桩长超过30m,应将桩分段预制,在打桩过程中再接长。
预制钢筋混凝土桩所用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主筋根据桩断面大小及吊装验算确定,直径12~25mm,一般配4~8根;箍筋直径6~8mm,间距不大于200mm,在桩顶和桩尖应加强配筋。
预制桩基础施工方案1. 引言预制桩基础是一种常用的桩基础施工方式,其具有工期短、质量可控、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预制桩基础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过程及施工后的验收等。
2. 施工前准备工作在进行预制桩基础施工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2.1 完善施工方案根据工程要求和设计图纸,完善桩基础施工方案。
方案应包括桩基础的类型、尺寸、数量等。
2.2 确定施工现场根据方案确定施工现场,并进行现场测量和标定。
2.3 采购材料和设备根据施工方案,采购所需的钢筋、水泥、沙子、预制桩等材料,并准备好相关施工设备,如起重机、钢筋剪等。
2.4 安排施工人员根据施工方案和施工进度,合理安排施工人员,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3. 施工过程3.1 桩基础的测量和标定根据设计图纸,使用测量仪器对桩基础进行测量和标定,确定桩基础的布置位置和深度。
3.2 桩基础的预制根据测量结果和设计要求,预制桩基础。
首先,根据设计要求制作桩模板;然后,在模板中安装钢筋;最后,浇筑水泥混凝土。
3.3 桩基础的安装将预制好的桩基础按照设计要求和标定位置进行安装。
使用起重机将桩基础吊装至标定位置,并进行垂直度和水平度的检查。
3.4 桩基础的连接桩基础安装完成后,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桩基础之间的连接。
常用的连接方式包括焊接和螺栓连接。
3.5 桩基础的灌注当桩基础安装和连接完成后,进行桩身的灌注。
使用抽水机将桩身内的水排出,然后,将水泥浆灌注至桩身中,使其变成坚实的基础。
4. 施工后验收4.1 桩基础的质量验收对已完成的桩基础进行质量验收。
包括对桩基础的尺寸、垂直度、水平度等进行检查。
4.2 桩基础的文档汇总将桩基础施工的相关文档和记录进行整理和归档,包括设计方案、施工方案、施工记录等。
4.3 施工过程的总结和评估对桩基础施工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估,包括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解决方案、工期和成本等。
5. 总结预制桩基础施工是一种常用的基础施工方式,具有工期短、质量可控等优点。
预制桩基础施工方案预制桩基础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XX建筑物基础施工工程。
基础类型为预制桩基础,总桩数为XX根,桩长为XX米。
本施工方案主要包括施工准备、桩基础施工、质量控制等内容。
二、施工准备:1. 装备准备:准备起重机械、混凝土搅拌机、钻机等施工机械设备,并进行检查和调试。
2. 材料准备:准备混凝土、钢筋等施工材料,确保材料质量合格。
3. 现场布置:按照设计要求对施工现场进行布置,设置施工标志、安全警示牌等。
三、桩基础施工:1. 钻孔施工:在桩位上进行钻孔施工,钻孔直径为XX米,钻孔深度为XX米。
采用人工操作钻机进行钻孔,保持钻孔平直和轴线垂直。
2. 钢筋安装:将预制钢筋束按照设计要求放入钻孔中,并进行固定。
钢筋束之间采用扎紧钢丝进行连接,确保钢筋之间的间距均匀。
3. 灌注混凝土:在钢筋束安装完成后,进行混凝土灌注。
采用搅拌机搅拌混凝土,并利用泵车将混凝土注入钻孔中,确保充实度和密实度。
四、质量控制:1. 施工过程中进行现场检查,确保施工规范和质量要求。
2. 对钢筋焊接接头进行检查,确保焊接牢固。
3. 对混凝土进行砼试块采集,进行强度试验,确保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五、安全措施:1. 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做好人员防护。
2. 设立安全警示牌,设置警戒线,防止非施工人员进入施工区域。
3. 完成施工后,清理现场,确保工地清洁整齐。
六、施工进度安排:本工程计划施工周期为XX天,具体进度安排如下:1. 施工准备:1天。
2. 钻孔施工:2天。
3. 钢筋安装:2天。
4. 混凝土灌注:3天。
5. 后续工作及清理:1天。
以上是预制桩基础施工方案的基本内容,具体施工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同时,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确保施工质量和人员安全。
一、工程概况本项目为某综合办公楼,位于城市中心区域。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该地区土层主要为粉土、粉质粘土,地基承载力较低,为确保建筑物安全稳定,采用预制桩桩基工程。
二、施工准备1. 施工组织成立预制桩桩基工程施工组织,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2. 材料设备(1)预制桩:选用400×400×2600mm的预制方桩,C30混凝土。
(2)施工设备:桩机、挖掘机、吊车、运输车等。
3. 施工场地(1)场地平整:对施工现场进行平整,确保场地坚实、平坦。
(2)桩位放样:根据设计图纸,确定桩位,并进行放样。
三、施工工艺1. 预制桩运输(1)采用专用运输车将预制桩运输至施工现场。
(2)运输过程中,注意保护桩身,防止损坏。
2. 预制桩堆放(1)预制桩堆放场地应坚实、平坦。
(2)堆放时,桩身应垂直,桩与桩之间留出一定距离,方便施工。
3. 预制桩沉桩(1)采用锤击沉桩法进行预制桩沉桩。
(2)沉桩前,检查桩机、桩锤等设备是否正常。
(3)沉桩过程中,根据地质情况和设计要求,控制沉桩速度和桩锤落距。
(4)沉桩过程中,实时监测桩身倾斜度、桩顶标高和桩尖承载力。
4. 桩基础检测(1)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桩身完整性。
(2)采用静载试验检测桩基承载力。
四、施工质量控制1. 材料质量控制(1)预制桩:选用质量合格的预制桩,确保桩身质量。
(2)混凝土:选用符合设计要求的混凝土,确保混凝土强度。
2. 施工过程控制(1)桩位放样: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桩位放样,确保桩位准确。
(2)沉桩过程:严格控制沉桩速度和桩锤落距,确保桩身垂直。
(3)桩基础检测:对桩身完整性、桩基承载力进行检测,确保工程质量。
五、安全措施1. 人员安全(1)加强安全教育,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
(2)施工现场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确保人员安全。
2. 设备安全(1)定期检查桩机、桩锤等设备,确保设备正常。
(2)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3. 施工环境(1)施工现场保持整洁,防止污染。
档号:档案馆号:案卷题名:编制单位:起止日期:密级:保管期限:本工程共:卷本案卷为第卷江苏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监制目录桩基工程概况表苏专业技术负责人:专业监理工程师:年月日年月日江苏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监制施工控制测量成果报验表工程名称:xxxx续建项目一标段-15#、22#、23#、地下室A区西侧(1-A轴~1-J轴/1-1轴~1-27轴,1-J轴~1-R轴/1-1轴~1-35轴)-23#楼编号:致:常xxx管理有限公司(项目监理机构)我方已完成 xxxx续建项目一标段-15#、22#、23#、地下室A区西侧(1-A 轴~1-J轴/1-1轴~1-27轴,1-J轴~1-R轴/1-1轴~1-35轴)-23#楼的施工控制测量, 经自检合格,请予以查验。
附件:□施工控制测量依据资料:测绘基点、规划红线□施工控制测量成果表□本次报验内容系第 1 次报验。
施工项目经理部(章):项目经理(签字):年月日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监制工程测量、定位放线记录苏测量日期:年月日图纸会审、设计变更、洽商记录苏第 1 页共 1 页江苏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监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报审表编号:苏工程名称:xxxx续建项目一标段-15#、22#、23#、地下室A区西侧第五版表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监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审批表(总包)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及审批苏xxxx续建项目一标段-15#、22#、23#、地下室A区西侧(1-A轴~1-J轴/1-1轴~1-27轴,1-J轴~1-R轴/1-1轴~1-35轴)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审核:批准:啛啛喳喳错错有限公司2017年 8月目录xxxx续建项目一标段-15#、22#、23#、地下室A区西侧(1-A轴~1-J 轴/1-1轴~1-27轴,1-J轴~1-R轴/1-1轴~1-35轴)第一章:总体概述一、工程概况:工程名称:xxxx续建项目一标段-15#、22#、23#、地下室A区西侧(1-A轴~1-J 轴/1-1轴~1-27轴,1-J轴~1-R轴/1-1轴~1-35轴)工程地点: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总包单位:监理单位:拟建xxxx续建项目一标段-15#、22#、23#、地下室A区西侧(1-A轴~1-J 轴/1-1轴~1-27轴,1-J轴~1-R轴/1-1轴~1-35轴),位于xxxxxxxxx,由xxxxx 有限公司筹建,根据图纸可知,本次桩基工程桩型、桩数暂定如下:桩基工程桩型、桩数一览表二、编制依据1、江苏筑森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xxxx苑续建地块桩基工程》桩位平面图2、本公司根据本工程特点,拟投入的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施工人员、机械设备、周转材料及各种仪器。
设计题目本次课程设计题目:预制桩基设计一、设计荷载(1)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如下:○A轴荷载:F k=1632kN M k=195 kN•m V k=86kN○B轴荷载:F k=1980kN M k=164 kN•m V k=93kN○C轴荷载:F k=1342kN M k=187 kN•m V k=96kN(2)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如下:○A轴荷载:F=2203.2 kN M=263.3kN•m V=116.1kN○B轴荷载:F=2673 kN M=221.4kN•m V=125.5kN○C轴荷载:F=1811.7 kN M=252.5kN•m V=129.6kN设计B轴柱下桩基,A,C轴柱下仅设计承台尺寸和估算桩数。
二、设计资料、地层条件及其参数某住宅楼,六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建筑场地位于城郊建筑室内地面标高为±0.00,室外地面标高为- 0.15m地下水位位于地表以下3.3m,柱底标高-0.7m。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乙级工程地质条件:该建筑物地处二级阶地,土层分布、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下表设计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三、预制桩基设计建筑物基础设计方案采用混凝土预制桩,具体设计方案如下:室外地坪标高为- 0.15m,自然地面标高同室外地坪标高。
该建筑桩基属乙级建筑基桩,拟采用截面为400mm*400mm的混凝土预制方桩,以6号土层草黄色粉质黏土为持力层,桩尖深入1.2m,设计桩长11.0m,初步设计承台高0.8m,承台底面埋置深度-1.50m,桩顶伸入承台50mm。
1、单桩承载力计算根据以上设计,桩顶标高为-1.5m,装底标高为-12.6m,桩长11m。
(1)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按下式计算:Q uk= Q sk+ Q pk = u p∑q sik l i+ A p q pk由于Q sk =4×0.4×(78×1.25+32×2+32×3.5+50×4.0+78×0.25)=789kNQ pk =0.4×0.4×2800=448kN则Q uk =789+448=1237kN (2)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本工程不考虑承台土效应,取ηc =0,则有 R= R a =K Q uk =21237=618.5kN 根据上部荷载初步估计粧数为 n=a k R F =5.6181980=3.20 则设计桩数为4根。
2、桩基竖向承载力验算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当按单桩承载力特征值进行计算时,荷载应取其效应的标准组合值。
本工程不进行地震效应的承载力验算。
根据桩数及承台构造要求初步设计为矩形承台,取承台边长为2.4m ×2.4m ,矩形布桩,桩中心距取4d ,则s=4×400=1600mm ,取s=1600mm ,桩心距承台边缘为400mm 。
承台及其上填土的总重为G k =2.4×2.4×1.5×20=172.8kN 计算时取荷载的标准组合,则 N k =n G F k k +=48.1721980+=538.2kN ﹤R (=618.5kN ) N kmax =N k +∑2y My max =538.2+0.8×08×40.8×1640.8×93)(+=538.2+74.5=612.7k NN kmin = N k -∑2yMy max=538.2-74.5=463.7kN 因此N kmax =612.7kN <1.2R(=1.2×618.5=742.2kN) N kmin =463.7kN >0满足设计要求,故初步设计是合理的。
3、承台设计根据以上桩基设计及构造要求,承台尺寸为2.4×2.4m ,预估承台厚0.8m ,承台混凝土选用C25,ƒt =1.27N/mm 2,ƒc =11.9N/mm 2;承台钢筋选用HRB335级钢筋,ƒy =300N/mm 2.(1) 承台内力计算承台内力计算采用荷载效应组合设计值,则基桩净反力设计值为N max =nF+∑2i iy yy M =+426730.8×0.8×40.8×221.40.8×6.125)(+=668.3+100.6=768.9kNN min =n F -∑2i iy y y M =668.3-100.6=567.7kNN =n F =42673=668.3kN (2)承台厚度及受冲切承载力验算为防止承台产生冲切破坏,承台应具有一定厚度,初步设计厚度0.8m ,承台底保护层厚度50mm ,则h 0=800-60=740mm 。
分别对柱边冲切和角桩冲切进行计算,以验算承台厚度的合理性。
○1柱对承台冲切 承台受桩冲切的承载力应满足下式:F l ≤2 [β0x (b c +a oy )+βoy (b c +a ox )]βhp ƒt h 0 由于F l = F-∑i N =2673-0=2673kN ,则冲垮比为λox =0ox h a =74.04.0=0.54 λoy=0oy h a =74.04.0=0.54冲切系数为 Βox=2.0x 084.0+λ=2.054.084.0+=1.135Βoy=2.0y 084.0+λ=2.054.084.0+=1.1352[β0x (b c +a oy )+βoy (b c +a ox )]βhp ƒt h 0=2×[1.135×(0.4+0.4)+1.135×(0.4+0.4)]×1×1270×0.74 =3413.4kN >F l (=2673kN )故厚度为0.8m 的承台能够满足柱对承台的冲切要求。
○2角桩冲切验算 承台受角桩的承载力应满足下式: N l ≤{β1x (c 2+2a 1y )+β1y (c 1+2a 1x)}βhp ƒt h 0 由于N l =N max =768.9kN ,从角桩内边缘至承台边缘距离为c 1=c 2=0.6m a 1x =0.4m a 1y =0.4m λ1x =01x h a =74.04.0=0.54 λ1y =0y 1h a =74.04.0=0.54 β1x =2.056.0x 1+λ=2.074.056.0+=0.575β1x =2.056.0y 1+λ=2.00.156.0+=0.575[β1x (c 2+2a 1y )+β1y (c 1+2a 1x)]βhp ƒt h 0=1259.2kN >N max (=768.9kN )故厚度为0.8m 的承台能够满足角桩对承台的冲切要求。
○3承台受剪承载力验算 承台剪切破坏发生在柱边与桩边连线所形成的斜截面处,对于I-I 截面λoy=0y h a =74.04.0=0.54(介于0.25-3之间) 剪切系数为α=11.75+λ=154.01.75+=1.136 受剪切承载力高度影响系数计算:由于h 0<800mm,故取βha =1 I-I 截面剪力为V=2N max =2×768.9=1537.8kN则βhs αƒt b 0h 0=1×1.136×1.27×1000×2.4×0.74=2562.3kN >V=1537.8kN 故满足抗剪切要求。
○4承台受弯承载力计算 承台计算截面弯矩如下:对于I-I 截面,取基桩净反力最大值N max =768.9kN 进行计算,则 y i =800-200=600mm=0.6mM x =∑N i y i =2×768.9×0.6=922.7 kN •mA sl =0y x h f 9.0M =7403009.0107.9226⨯⨯⨯=4618mm 2选用15Φ20@160,平行y 轴布置,实际钢筋A s =4713mm 2,满足要求。
对于II-II 截面,取基桩净反力平均值N =668.3kN 进行计算,则 x i =800-200=600mm=0.6m M y =∑N i x i =2×668.3×0.6=802 kN •mA s2=0y yh f 9.0M =7403009.0108026⨯⨯⨯=4014 mm 2选用16Φ18@150,平行x 轴布置,实际钢筋A s =4072mm 2,满足要求。
○5承台构造设计 混凝土桩桩顶伸入承台长度为50mm ,两承台间设置连系梁,梁顶面标高-0.7m ,与承台平齐,根据构造要求,梁宽250mm ,梁高400mm ,梁内主筋上下共4φ12通长配筋,箍筋采用φ8@200.承台底做100mm 厚C10混凝土垫层,垫层挑出承台边缘100mm 。
四、 桩身结构设计预制桩的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选用C30,钢筋选用HRB335级。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第5.8.2条的规定,桩顶轴向压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N max ≤ϕψc ƒc A psN max =n G F ++∑2i iy y y M =48.1722.12673⨯++8.08.048.08.06.1254.221⨯⨯⨯⨯+)(=720.1+100.6 =820.7kN计算桩基轴心抗压强度时,一般不考虑压屈影响,故取稳定系数φ=1;对于预制桩,基桩施工工艺系数ψc =0.85;C30级混凝土,ƒc =14.3N/mm 2,则Φψc ƒc A=1×0.85×14.3×103×0.42 =1944.8kN >N max (=820.7kN ) 故桩身轴向承载力满足要求。
五、 桩身构造设计桩身按构造要求配筋,选用8Φ14的HRB335级钢筋通长配筋;箍筋选用φ6的HPB235级钢筋,间距200mm ,距桩顶2m 范围内间距50mm ,距桩顶2-4m 范围内间距100mm 。
采用打入法沉桩,桩顶设置三层φ6@50的钢筋网,层距为50mm,桩尖所有主筋应焊接在一根圆钢上,桩尖0.6m范围内箍筋加密,间距50mm,桩身主筋混凝土保护层厚30mm。
六、吊装验算由于桩的长度不大,桩身吊装时采用二点起吊,吊点位置如图所示。
起吊点距桩两端距离为a=0.207L=0.207×11=2.28m则吊起时桩身最大弯矩为M l=0.0214kql2=0.0214×1.3×(0.42×25)×112=13.46kN·m桩身配筋验算;混凝土采用C30级,钢筋采用HRB335级,则ƒc=14.3N/mm2,ƒy=300 N/mm2,由于b=400mm,h0=400-40=360mm,每边配3Φ14,A s=461 mm2,则x=bf A f c 1s y ∂=4003.140.1461300⨯⨯⨯=24.18mmM u =α1ƒc bx(h 0-2x )=1.0×14.3×400×24.18×(360-218.24) =48.12×106N.mm =48.12kN.m 所以M u >M l故桩身配筋满足吊装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