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地震应急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设计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609.87 KB
- 文档页数:7
地震测防管理事业单位的地震信息公开与共享平台建设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提前预防地震灾害,地震测防管理事业单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地震信息的公开与共享一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加强地震测防管理事业单位的地震信息公开与共享,建设地震信息公开与共享平台势在必行。
地震测防管理事业单位是负责地震预警、监测和研究的机构,他们收集和处理大量的地震信息。
然而,这些地震信息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公开与共享。
这不仅限制了地震科学研究的发展,也增加了地震灾害的风险。
因此,建设地震信息公开与共享平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首先,地震信息公开与共享平台需要提供全面准确的地震信息。
平台应该收集各地震测防管理事业单位的数据,包括地震监测数据、地震台网数据等。
这些数据应该经过专业处理和验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平台还应提供地震预警信息和灾害评估报告等应急信息,帮助公众及时做出反应。
其次,地震信息公开与共享平台需要具备可靠的技术支持和安全保障。
地震信息是敏感信息,必须保证其机密性和完整性。
因此,平台应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和安全措施,确保地震信息不受任何非法访问和篡改。
同时,平台需要具备高效的数据传输和存储能力,以应对大数据量的处理和共享需求。
此外,地震信息公开与共享平台还应具备友好易用的界面和功能。
平台应该提供多种查询和展示方式,如地图模式、列表模式等,方便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获取地震信息。
同时,平台还可以提供数据可视化和分析功能,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地震信息,提高地震防灾能力。
最后,地震信息公开与共享平台需要加强与相关机构和部门的合作。
地震信息涉及多个领域,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有效公开与共享。
因此,平台应建立合作机制,与地震科研机构、应急管理部门等建立紧密联系,共同推动地震信息公开与共享的工作。
综上所述,地震测防管理事业单位的地震信息公开与共享平台建设是提高地震预防和防灾能力的重要举措。
地震应急信息服务系统技术方案第1章概述1.1. 项目背景1.1.1.对重大地震灾害的反思我国的地震事业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领导下,经过几代地震人的努力,逐步发展和壮大起来,形成了目前的3+1工作体系,即:监测预报体系、震害防御体系、应急救援体系和科技支撑体系,在我们取得进步的同时,也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国的地震工作科学水平、服务能力同我国地处欧亚地震高发带,巨大地震屡有发生的国情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汶川地震的事实告诉我们,我国的地震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继续去努力奋斗。
鉴于汶川、玉树等地震对社会造成的巨大冲击和损失,全社会都在反思在当前科技水平和社会需求下的地震灾害问题,这些地震虽然灾害类型、灾害级别和空间分布范围各不相同,但其社会影响都是深入并且极其广泛的,因此防震减灾不只是政府和地震行业的事情,而且是与全社会都休戚相关的大事,以往那种怕地震信息和数据发布会影响社会稳定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
只有不断为社会提供服务,不断提高社会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地震发生时及时提供各类应急灾情信息,才能更好地发动全社会的力量提高我国的防震减灾能力。
因此,根据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中所反应出的一系列社会需求,综合考虑中国地震局现有工作能力和科技水平,结合发改委对本项目立项和可研的批复意见,提出了国家地震社会服务工程包括三大服务系统的建设,(1)震害防御服务系统;(2)应急救援服务系统;(3)地震预警示范系统。
其中“应急救援服务系统”的指导思想是:以保障国家地震安全为目标,在充分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升我国的地震应急救援社会服务能力,将我国地震发生时的灾情信息、应急救援信息,以多种形式服务于我国各级政府、公共安全应急系统、救援队伍和社会公众,进一步提高地震专业部门灾情服务和应急救援领域的科技支撑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为提升全社会的防震减灾能力,实现2020年国家防震减灾目标做出贡献。
1.1.2.2提高地震灾情获取能力至关重要汶川地震应急救援实践表明,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迅速、及时、准确、连续地掌握第一手震情、灾情信息,及时、全面、准确、系统地发布权威信息,对于实施国家紧急救援行动,争取国际社会人道主义援助,科学组织开展抗震救灾行动至关重要。
地震标准化信息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王世进 楼关寿 王忠彪 孟庆筱 王同庆(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摘 要:为提高地震标准化工作效率,解决地震标准化工作信息化程度较低的问题,本文设计研发了地震标准制修订信息平台。
在开发过程中,后台采用三层架构设计,前端基于WEB的典型CSS+DIV布局。
平台严格按照地震标准化工作公开透明的要求和地震标准制修订的流程进行开发。
该平台实现了地震标准检索、地震标准制修订流程管理等功能,并经软件安装、环境部署和平台测试后,平台顺利上线运行,满足了地震标准信息化管理的要求。
关键字:地震标准化,标准制修订,信息平台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1.03.026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Seismological Standardization InformationPlatformWANG Shi-jin LOU Guan-shou WANG Zhong-biaoMENG Qing-xiao WANG Tong-qing(First Crust Deformation Monitoring and Application Center, CEA)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efficiency of seismological standardization work, and solve the problem of low information level in seismological standardization work, this paper designs and develops the information platform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revision of seismic standard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the background adopts three-tier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the front-end is based on typical CSS + div layout of web. The platform is developed in strict accordance with requirements for publicity of seismological standardization work and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and revising seismic standards. The platform realizes the functions of seismic standard retrieval, seismic standards development and revision process management. After software installation, environment deployment and test, the platform runs smoothly and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seismic standard information management.Keywords: seismological standardization, standards development and revision, information platform标准实践1 引 言地震标准在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等业务领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防震减灾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第"#卷第"期地震$%&’"#()%’""**#年+月,-./012-3,-45’("**# !!!!!!!!!!!!!!!!!!!!!!!!!!!!!!!!!!!!!!!!!!!!!!!!!!!!!!!!地震应急指挥管理信息系统的探讨6姜立新7(帅向华7(张建福7(李志强"87’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北京7***#9:"’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7***";<摘要=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是防震减灾建设的核心内容(我国的研究和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地震应急指挥管理信息系统的关键构成?设计和实现还有许多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根据所从事的项目建设过程(对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技术系统建设一期工作>关键词=地震应急指挥:快速响应:辅助决策:信息系统中图分类号=@#7A’97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7***B#"C+8"**#<*"B*77A B*C引言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C*D以上的大中城市受到了地震的威胁>在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发生多次9级以上强烈地震的可能性很大(因此必须采取必要的预防和应急措施(在灾害发生时尽量减少地震造成的伤亡和损失>提高对地震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是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举措>据统计(地震发生后数小时到"+小时是从残垣断壁中救人的关键时段(其后数天是挽救伤员生命的关键时段>如果有非常有效的地震灾害应急指挥与调度系统(能够对地震的发生进行及时响应(就可以在最短时间内积极有效地组织实施抢险救灾行动>从国内外的经验教训来看(7;;A年日本阪神大地震由于当地缺乏准备(没有建立东京那样的应急指挥系统(以致于震后应急救灾工作一度陷于瘫痪(贻误了救灾时机(造成了很大损失>而美国(不仅建立了密集的监测台网(其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还组织开展了有效的应急准备工作(建设了较完善的地震应急指挥体系(7;;+年洛杉矶B北岭地震时(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发挥了关键作用(为政府应急救灾决策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有效地减轻了地震灾害损失>目前(国际上较为著名的地震应急指挥机构当属美国的联邦紧急事6收稿日期="**"B77B"*:修改回日期="**"B7"B7#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E大陆强震机理与预测F项目8G7;;H*+*C*9<:I十五J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强地震短期预测及救灾技术研究8"**7K-9*7K B*+B*#<作者简介=姜立新87;99B<(男(山东文登人(副研究员("**7年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地震灾害和地震应急技术系统等研究>务管理局!"#$%&和日本东京都防灾中心’美国的"#$%是一个体系庞大的联邦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应付突发的各类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等&和突发事件’"#$%在全美建立了密布的指挥技术系统和通讯系统(这些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利用高新技术(评估突发事件的影响范围和损失情况(提出较为系统的应急需求评估方案*处理有关救灾的一切事宜*负责救灾现场的协调+办公+指挥(负责救灾物资的管理等’"#$%为实现上述功能(研制了很多套技术系统(其中同自然灾害应急有关的主要是,%-.紧急预报灾害管理系统’根据我国地震的严峻形势和国务院的要求(国家于/000年初正式成立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初步建立了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技术系统’1九五2期间(在国家的支持下(我国地震系统已初步完成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地震应急快速响应系统’其中(地震应急指挥管理信息系统是该技术系统的核心(是整个系统存活的根本’但是我国地震应急指挥方面的不足依然是显著的(特别是同国外地震应急指挥系统相比(我国地震应急指挥系统的数据积累十分薄弱(机动能力差(通信能力不足(指挥决策分析不够’特别是未能形成全国的地震应急指挥网络(与我国三大防震减灾体系建立的要求尚有很大差距’3地震应急指挥管理信息系统构成地震发生后(首先需要对震情+灾情进行快速响应(并在此基础上对地震的规模及灾害损失情况作出快速有效的判断(进而向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汇报’因此(作为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技术系统的心脏部分地震应急指挥管理信息系统必须满足对发震初期信息进行快速分析判断+地震应急快速响应+辅助决策判断和综合信息控制的基本要求’同时(还要保证及时向首长及有关部门提供必要信息’地震应急指挥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目前基本划分为五个部分)地震应急快速响应系统*地震应急指挥辅助决策系统*地震应急指挥命令系统*地震应急信息通告系统*信息控制系统’454地震应急信息快速响应系统地震发生后(进行地震速报快速响应(收集震情信息(分析灾情数据637(以便提供基本的灾情数据和各种背景数据’458地震应急指挥辅助决策系统地震发生后(指挥人员需要在一系列灾区信息及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制订各种救灾行动方案(并作出指挥决策(提供救灾指挥所需的各种提示信息’459地震应急指挥命令系统在地震救灾中要为实时指挥+调度提供必要的指挥平台(通过计算机网络向指挥大厅和辅助大厅的指挥工作终端提供信息+处理信息+辅助工作等’45:地震应急信息通告系统地震应急信息通告系统是一个向各部门分层次发布地震应急信息的通告平台(针对不同层次的被发布对象(信息发布的级别和内容会有所不同’45;信息控制系统在地震应急指挥管理信息系统高效快速的运行过程中(涉及大量基础数据+各种估算结论数据+指挥命令信息等各种相关信息的调用(因此必须制订系统内部的数据规范(明确各个部分的接口关系和数据流逻辑关系(以保证整个系统的协调运转’信息控制系统就<33地震/=卷是保证地震应急指挥管理信息系统中各个系统之间信息快速!可靠交流"#地震应急指挥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设计地震应急指挥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基于$%&技术和’()技术的综合性信息管理系统*涉及多种海量数据*要求有较强的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挖掘功能*同时在响应时效上要求有一定的即时性"系统涉及数据接收!数据处理!数据存储管理!数据分析!灾害评估!应急响应!辅助对策!指挥决策等多项内容的子系统功能模块"如何将这些内容系统地集成起来*实现整个系统的数据共享!数据快速交换和应急系统的快速响应是整个系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为了抗震救灾指挥部的集成化服务*必须对各个子系统进行集中控制*在总体系统中集成各个系统模块和其他外挂系统"在系统集成中实行数据集中管理*把各类数据信息集中存放在中央后台数据库中*建立可在各处查询!显示的终端*实现软件系统的集中控制"系统集成中须对这些数据接口进行明确的定义和设计"图+所示为地震应急指挥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框架和数据流图"图+地震应急指挥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框架和数据流图,-.地震应急信息快速响应系统通过一定的数据接口约定与分析预报系统!中国数字地震台网中心!首都圈强震台网中心的连接进行震情自动处理"其中*分析预报系统须向指挥部应急服务器传递震情分析信息/中国数字地震台网中心须向指挥部应急响应系统传递地震三要素和震源深度/首都圈强震台网中心须向指挥部应急响应系统传递地震烈度信息"通过规范化数据接口接收来自地震现场调查!灾害上报的统计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与灾情评估软件之间建立修正和反馈的关系*使灾情评估系统能够更为准确的快速计算出灾害信息*提供给指挥人员0#1",-,地震应急指挥辅助决策系统辅助决策着重解决的问题有三个方面2第一*在数据不完整情况下*制定主要目标损3++#期姜立新等2地震应急指挥管理信息系统的探讨坏的快速判断原则和方法!第二"确定重要次生灾害源损坏的迅速判断原则和方法!第三"制定重点目标的保全与应急处置方案#地震应急指挥辅助决策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二个方面$%&’应急辅助决策#编制各种辅助决策工具"检索和查询数据库"生成专题图表"向指挥长和指挥部成员提供各种应急辅助决策信息"主要内容包括$提供应急区域基本信息和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地震应急预案以及应急文件的管理等#%)’应急指挥决策支持#通过分析震情(灾情"结合灾区实际情况"利用智能分析与决策支持技术自动生成指挥方案与建议#主要内容包括$应急状况分析与建议(救灾物资和人员需求(指挥方案生成与管理等#*+,地震应急指挥命令系统地震应急指挥命令系统为指挥人员发布命令提供支持平台"同时也是历次地震事件命令存储管理的工具#它具有命令监控(命令保存与查询(反馈结果保存与查询等功能#主要内容为指挥命令及反馈信息的记录处理(自动入库(信息查询(命令传达的输入(识别(保密和保存#*+-地震应急信息通告系统%&’地震应急信息通告内容#应急信息通告内容包括$震情信息(灾情信息(行业内部使用的震害评估数据(地震现场采集的震害数据信息(地震序列(震情趋势数据(政府公告(救灾知识和平息地震谣传等#地震应急信息通告内容的格式应满足地震应急时内部交换(地震应急信息发布方式的需要#%)’地震应急信息通告方式#应急信息通告方式主要包括$电话(传真(计算机网络%内部网(政府网(行业网(公众网’(无线通讯网(无线寻呼网(广播电视等#不同级别和不同内容的应急信息应采用不同方式发布#面向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的地震应急信息应在应急指挥内部网上发布!面向政府机关等部门的应急信息发布应通过政府办公网或采用其他保密方式来发布!面向地震行业内部的应急信息发布可通过地震内部行业网络(无线通讯网等方式来实现应急信息的交换!面向公众等的地震应急信息应通过因特网或采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方式发布#%.’应急信息通告系统建设#根据发布的对象和应用"采用二种网络应用体系$第一种是面向各个方面信息通告"采用浏览器/服务器体系"后台配置高性能012服务器"前端通过浏览器查询信息!第二种是面向应用的信息通告"采用客户/服务器体系"后台配置高性能应用服务器"前端采用图形工作站作为345应用的主力平台"同时开发相关的应用/服务软件#此外"必须采取相应安全措施"保证面向不同用户应急信息的安全#*+6信息控制系统该系统对各种震情资料(烈度信息(地震灾害信息(快速评估结果(现场图像信息(辅助决策信息进行自动和交互式的存储(转发和管理"使有关信息能及时提供给指挥系统(现场系统(新闻发布系统等#图)所示为信息控制子系统各部分之间的技术实现流程和相互关系图#.地震应急指挥管理信息系统的初步实现在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技术系统的建设中%一期’"初步实现了地震应急指挥管理信7&&地震).卷图!信息控制系统流程图"系统集成的总体界面息系统#系统集成的总体界面如图"所示#该系统的地震应急快速响应是以前后台的方式来实现#其中大量的数据处理在后台使用$%&’()*+进行处理#前端面向用户操作,根据应急指挥工作的需要,后台建立了自动运行的应急系统-".#自动系统一直处于等待运转状态,当地震发生后地震速报系统立即触发该系统,系统即时将本次地震的影响范围/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作出初步估计#同时,当获取到新的地震参数结果后可以启动交互系统,11!期姜立新等2地震应急指挥管理信息系统的探讨根据修正模型及地震现场反馈的数据进行动态计算!信息查询采用浏览器"服务器#$"%&结构’利用(%)*公司的网络地理信息发布产品+),"*-%及其开发工具’研制了网上背景信息查询模块’用户可以用浏览器通过网络在线查询.)+,/(数据库的相关地理信息!系统在总体上实现了01当发生破坏性地震后’在台网中心提供相应的地震烈度2地震震源参数后的34分钟内得到快速初步评估结果56建立在7*%平台上’得出的评估结果具有良好的可视性和可查询性58能根据地震现场反馈信息动态地提供评估结果!9结语地震应急指挥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快速评估2动态跟踪2辅助决策和信息管理’为地震应急指挥提供了基本信息2决策参考依据及必要的技术手段!为应急救灾工作提供了技术保障’也为今后防震减灾工作技术系统的建设提供了示范作用!该系统已在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技术系统中和:首都圈防震减灾示范区工程;中应用’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成果!同时’该系统作为:十五;项目建设的一项内容’将在如下方面进一步加强01初步提供的损失评估结果应有相应的信度参考56分辨率根据不同数据精度满足相应的精度要求58加强指挥信息的管理5<实现多层次体系!参考文献0=3>尹之潜’李树桢?震害与地震损失估计方法=@>?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3A A B ’3B #3&0C 9D C E ?=F >尹之潜?地震灾害及损失预测方法=->?北京0地震出版社’3A A G ?F 9D 9C ?=C >帅向华’成小平’姜立新?基于+H I J K L M 的地震应急快速响应信息系统=@>?地震’F B B 3’F 3#9&0A 9D A A N O P Q R S T U V W O X Y P V Z U U [U W \U ]^R ^S [[V ]Q_R _O U [@*+‘7/K D a K b 3’%c d +*e K f b g D h i f 3’j c +‘7@K f b D k i 3’/*j h K D l K f b gF#3?,L b m L H k n H +b f o p q K q f b rs H L r K I m K n b ’,%$’$L K t K b g 3B B B C G ’,h K b f 5F ?*b q m K m i m L n k7L n o n g p ’,%$’$L K t K b g 3B B B F A ’,h K b f &u v _O W V ^O 0(f H m h l i f w LL x L H g L b I pI n x x f b rm L I h b n o n g pq p q m L x K qm h LI n H Lk n Hx K m K g f m K b gn kL f H m h l i f w L r K q f q m L H ?‘n Mm h L H L q L f H I hf b r I n b q m H i I m K n bn k m h L q p q m L x K b,h K b f K q f m m h L y H K x f DH pq m f g L ?z h L I n b q m K m i m K n b ’r L q K g bf b rH L f o K {f m K n bn k m h L q p q m L x b L L rk i H m h L H q m i r K L q ?*bm h K q y f y L H ’m h L I n b m L b m f |n i m (f H m h l i f w L L x L H g L b I p I n x x f b r q p q m L x K q r L q I H K |L r K br L m f K o f I I n H r DK b gm n m h L y H f I m K I L n k y H n t L I m I n b q m H i I m K n b ?$f q L rn bm h K q ’m h L k K H q m y h f q L n k I n b q m H i I m K }L M n H wn k m h L L f H m h l i f w L r K q f q m L H x K m K g f m K n bm L I h b n o n g pq p q m L x n k m h L %m f m L ,n i b I K o K q I n b r i I m L r ?~U R !S W Q _0(f H m h l i f w L L x L H g L b I pI n x x f b r 5)f y K rH L q y n b q L 5+i a K o K f H pr L I K q K n b D x f w K b g 5*b k n H x f m K n bq p q m L x B F 3地震F C 卷。
地震应急响应系统的研究与设计地震应急响应系统是一种为了在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时能够对人员和物资进行合理安排的系统。
它是一个涉及到多个领域的复杂系统,需要在设计和研究时化繁为简,高效运作。
本文将从系统功能、技术应用、建设流程和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探讨。
一、系统功能地震应急响应系统可以通过建立资讯网络、定位地震震源、智能分析、影响评估、指挥调度、救援救助、后勤保障等功能,构建综合应急救援体系,推动创新发展,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1. 资讯网络地震应急响应系统的资讯网络是系统的重要部分,因为它是用户与数据源(政府、监测中心、社会组织等)之间的共享平台,也是实现应急响应全过程动态监控和及时预警的基础。
通过地震预警、人员伤亡情况统计、重要设施损害情况报告、救援物资需求和分配等信息共享,可实现全方位的应急救援。
2. 定位地震震源地震震源一旦确定,就能够准确预测地震的破坏范围和影响程度,广泛的应用于地震预警、救援救助、重建和灾后评估等领域。
通过利用地震监测系统(包括:地震仪、地震探测器等)、大数据处理技术和专家判断,可以快速并准确地定位地震的震源点。
3. 智能分析为了能够实现全程自动化的救援调度、物资配送和宏观决策,智能分析是地震应急响应系统必不可少的功能之一。
通过建立人工智能算法模型和实时采集的数据,可以分析灾区搜救的难度、物资需求、伤亡情况和受灾范围等因素,并根据分析结果高效调度救援物资。
4. 影响评估地震应急响应系统的另一个主要目的是准确评估地震造成的影响程度和灾害特点,为救援工作和后续的抢险、重建提供科学的支持。
应用应急响应系统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影响评估,可以更全面地确定地震的破坏范围、烈度和人员伤亡情况等。
5. 指挥调度地震应急响应系统的指挥调度人员的任务是参照地震震源点划分分区和设置各级应急响应领导小组,按照领导指示调派救援力量。
通过网络、电话等设备与前方指挥员实时沟通协调,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力量最优化的实施救援。
地震监测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与发展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常常给人们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为了更好地防范和减轻地震灾害的影响,地震监测信息的及时共享对地震预警和救援工作至关重要。
地震监测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和发展对于提高地震灾害应对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地震监测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现状目前,地震监测信息共享平台正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地震监测信息共享平台通过集成地震观测数据、分析处理工具和灾情反馈机制,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地震监测信息共享平台。
这种平台可以向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地震应急救援机构、学校和公众等各个使用者提供快速、准确的地震监测信息。
目前,地震监测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数据收集和存储:地震监测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各个地震观测站点收集到的地震监测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地震震级、震源参数、震中坐标等地震相关信息。
同时,地震监测信息共享平台还可以整合其他相关数据,如气象数据、地质数据等,从而更好地综合分析地震灾害风险。
2. 数据处理和分析:地震监测信息共享平台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工具对采集到的地震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以获取更详尽的地震信息。
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过程主要包括数据去噪、波形拟合、震相识别等。
通过这些数据处理和分析工作,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地震的发生时间、地点和震级。
3. 灾情反馈和预警发布:地震监测信息共享平台可以及时向相关机构和公众发布地震灾情和预警信息。
通过信息共享平台,政府部门可以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和避险工作。
同时,公众也可以通过手机、电视等终端接收到地震预警信息,提高个人和社区的自救能力。
二、地震监测信息共享平台的发展需求尽管地震监测信息共享平台已经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需求,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1. 数据质量和准确性:地震监测信息共享平台需要保证采集到的地震监测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目前,地震观测站点的建设和维护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导致数据采集的连续性和准确性不够理想。
关于地震应急指挥管理信息系统的几点思考作者:王宇张良王乐来源:《科技与企业》2015年第23期地震灾害所造成的损失相对于其他灾害来说,要更为严重。
我国在近年来,不断出现区域性地震,如汶川地震以及玉树地震等,给人们的生命财产以及社会的发展都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针对地震灾害,要想使得其所造成的损失降低,就需要构建完善的地震应急指挥管理信息系统,依据地震区域所传回的数据信息,利用该系统进行相关数据的分析,从而以最快的时间制定出合理的救灾方案,这样就能够保障救灾抗震调度的合理性,从而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保障社会的发展。
1.地震应急指挥管理信息系统构成在地震发生后,反应时间越及时,则人们的生命就多一重保障,救灾援助越及时,则产生的损失也就越小。
这就要求在地震灾害发生之后,可以第一时间的接收到相关的数据信息,并制定出具体的方案来进行救灾援助工作。
从这一点上来说,地震应急指挥管理信息系统就有其建设的必要性,其所能够起到的作用也较为重要。
而就地震应急指挥管理信息系统本身所具有的作用以及功能来说,其主要是由下面几部分所构成的:1.1地震应急信息快速响应系统该系统的主要作用就是对发生地震区域的各种信息数据进行有效的收集,并对收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合理的分析和研究,从而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向上级政府提供可靠的灾情信息报告。
由于地震具有较强的破坏性,其能够对房屋、道路以及各种公共设施都造成损害,同时,其也能够造成人员的伤亡,由于地震所具有的破坏性,这就使得建立相应的灾情评估系统就显得尤为必要。
另外,在对灾情进行评估的时候,主要是依据建筑物的类型以及人口的分布区域,在对灾情相关数据信息进行采集的时候,主要采集的内容包括建筑物的质量以及建筑的结构类型等,同时,该系统还能够迅速的对建筑物结构出现的易损性做出明确的标示。
1.2地震应急指挥辅助决策系统在系统主要是针对发生地震的区域进行具体的地理位置确认,从而依据该地区的灾情反馈信息来进行救灾方案的制定,同时依据灾情的严重程度,来为救援人员以及政府部门提供相关的救援提示信息。
省级政府应急管理平台的设计与研究
突发事件的发生并及时处理是政府长期以来致力解决的一个难题,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及时获取事件信息并进行合理调度,可以有效减轻事件损失。
在现有的网络以及设备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专业的管理手段,建立一个可靠有效的应急平台并用于应对突发事件,可以让领导对各类突发事件可以做出迅速,有效,正确的反应,这对整个社会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省级人民政府应急平台综合应用及安全系统项目是在整合和利用该省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在平台结合的基本方针下,对本平台进行开发。
论文的工作和贡献如下:1、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应急平台的建设情况以及应急平台的发展情况以及需求程度,着重指出在我国国内目前尚未有类似平台成功应用,在国内各大事件频发的情况下,确定了我国建立应急管理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2、对应急管理平台进行了全面的需求分析,功能分析,市场分析。
分析了在应急事件中的处理流程和以及各个功能模块的职责范围,对应使用的单位类型,并提出了系统框架图,该架构兼容国家应急保障预案内的行文。
同时对平台数据库进行了设计,保证平台数据交互的畅通。
3、基于以上分析,论文确定了开发策略,并使用eclipse对平台进行主要框架的开发,powerdesigner进行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在oracle数据库中实现数据库的建立,并结合GIS开发框架实现了地理信息系统,完成了应急管理平台的主要功能实现。
平台在设计以及实现期间,作者与相关的专业人员进行过深入的讨论,根据他们的专业意见对平台进行相应的调整。
最后作者对应急管理平台的开发现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