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2x3
- 格式:pdf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3
肺癌患者中西医诊疗要点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是最常见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绝大多数起源于支气管黏膜或腺体,常有淋巴结和血行转移,早期常有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等呼吸道症状。
肺癌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男性易患恶性肿瘤。
中医学原无肺癌病名,现亦称“肺癌”,也可从“肺积”等进行辨证。
由于正气虚损,阴阳失调,邪毒乘虚入肺,邪滞于肺,导致肺脏功能失调,肺气宣降失司,气机不利,血行受阻,津液失于输布,津聚为痰,痰凝气滞,瘀阻络脉,于是瘀毒胶结,日久形成肺部肿块。
(一)西医【诊断要点】1.病史40岁以上,长期吸烟史、致癌职业接触史、电离辐射、肿瘤家族史。
另外,或有结核史、病毒感染史、慢性肺部疾病史等可能与肺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2.症状(1)原发肿瘤引起的症状:咳嗽、咳痰、咯血或痰中带血、呼吸困难、气急、喘鸣、胸痛、发热、体重减轻。
(2)肿瘤局部扩展引起的症状:胸痛,呼吸困难,胸闷,声音嘶哑,吞咽困难,膈肌麻痹,心包及胸腔积液,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HOrner综合征,臂丛神经压迫征等。
(3)肿瘤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锁骨上、颈部等淋巴结肿大。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偏瘫、癫痛发作,往往是颅内转移的表现。
肩背痛、下肢无力、膀胱或肠道功能失调,应高度怀疑脊髓束受压迫。
肝转移时有肝大、肝区疼痛、黄疸及腹水。
(4)肺癌的肺外表现:少数肺癌病例,由于肺癌产生内分泌物质,使用于人体其他系统引起的肺外表现,又称副癌综合征。
这些症状体征表现于胸部以外脏器,不是肿瘤直接作用或转移引起的,它可以出现于肺癌发现前后。
常见的有:①肥大性肺性骨关节病。
多见于非小细胞肺癌,也见于胸膜间皮瘤和肺转移瘤,表现为杵状指及肥大性骨关节病变,受累关节肿胀、压痛,长骨远端骨干的X线显示骨膜增厚,新骨形成。
肿瘤切除后,症状可减轻或消失,肿瘤复发又可出现。
②神经肌肉综合征。
可发生于各型肺癌,但多见于小细胞癌。
为非转移性神经肌肉病变,可发生于肺癌出现前数月甚至数年,发生原因不清。
肺癌中医诊疗方案2022引言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都呈上升的趋势。
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肺癌病患的症状,但其副作用较大,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免疫系统造成了一定的损害。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肺癌中医诊疗方案,以帮助患者综合运用中西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提升生活质量。
诊断根据中医理论,肺癌是由于体内的痰热郁滞、气血不畅等因素导致的。
因此,中医的诊断方式较西医更加注重综合分析患者的整体症状和体质,以及望、闻、问、切等诊断方法。
下面是常用的中医诊断方法:1.望诊: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舌质等情况,辅助判断肺癌的发展程度和体质情况。
2.闻诊:通过闻取患者身上的气味,判断体内是否有湿热痰浊等问题。
3.问诊:与患者进行详细交流,了解发病的过程、症状、疼痛情况等,综合判断病情。
4.切诊:通过对患者的脉象进行触诊,判断气滞血瘀、津亏燥热等证候。
综合以上诊断方法,可以确定患者的疾病类型、分期和体质,为后续的治疗方案制定提供指导。
中医治疗方案中医治疗肺癌的方案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中药外治等,下面分别介绍各种治疗方法: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肺癌的核心方法之一。
中药可以通过调理患者的气血、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作用,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增强患者的免疫力,缓解治疗的副作用。
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芪、人参、党参、白术等具有益气固表、健脾益气的功效,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川贝母、葶苈子、苦杏仁等具有化痰止咳、止血化瘀的作用,可以减轻患者的咳嗽、咯血等症状。
中药的用法通常是煎煮服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体质,中医师会开具相应的方剂,每日分次服用。
中药治疗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见效,患者需要耐心坚持。
针灸治疗针灸作为中医的特色疗法之一,对肺癌的治疗也有一定的效果。
通过刺激穴位,调整患者体内的气血运行,平衡阴阳,起到抗肿瘤、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2017版CSCO肺癌指南2017 年4 月22 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发布会在广州举行。
CSCO 副理事长、吉林省肿瘤医院院长程颖教授就《CSCO 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2017 年更新版进行了解读。
那么,2017 版《CSCO 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中究竟更新了哪些内容?又是基于哪些证据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在影像和分期诊断部分、病理学诊断部分以及随访部分,内容没有变化。
分子分型部分的更新在基本策略中,非鳞癌除了EGFR 和ALK 融合基因检测外,新增加了耐药后行二次活检对继发耐药T790M 进行检测,不能行组织学检测的患者可行血液ctDNA T790M 检测(I 类证据)。
可选策略中,增加了ROS1 融合基因RT-PCR 检测(从IIA 类提到IB 证据)。
更新ROS1 检测方法,主要是基于吴一龙教授牵头的东亚ROS1 阳性患者的II 期研究,入组127 例病人,其中中国患者74 例,使用RT-PCR 方法,阳性患者使用克唑替尼治疗。
其中CR 14 例,PR 74 例,ORR 69.3%,PFS 13.4 个月,ROS1 成为克唑替尼治疗有效的第二个分子类型。
基于病理类型,分期和分子分型的综合治疗部分的更新1.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的更新(1)不可手术的IIIA 或IIIB 期NSCLCPS 0-1 者新增加了同步放化疗证据。
证据来自于王绿化教授的III 期研究,比较依托泊甙/ 顺铂和紫杉醇/ 卡铂同步放化疗随机对照研究,3 年OS 率分别是41.4% 和26.0%,因此推荐依托泊甙/ 顺铂为IIIA 或IIIB 期不能手术患者的优选同步放化疗方案。
(2)IV 期EGFR 突变患者的一线治疗PS 0-3 分者,按照上市时间,在基本策略里推荐吉非替尼,埃克替尼,厄洛替尼和阿法替尼,其中阿法替尼是今年增加的证据。
可选策略里,PS 0-1 分者增加了联合化疗循证医学依据。
此推荐基于JMIT 研究,EGFR 突变患者使用吉非替尼培美曲塞,PFS 达到近16 个月。
肺癌的中医辨证分型及治疗方法--摘自<吉林中医药>2017年9月刊支气管肺癌是肿瘤科常见病,早期治疗首选手术切除。
但由于种种原因,就医时大部分患者已至中晚期,丧失了手术治疗机会。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肺癌已获得值得关注的疗效,在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方面发挥了特色。
根据肺癌的病理机转,按照中医的辨证分型特点,大体把肺癌分为肺郁痰热、气虚痰湿、阴虚痰热、气阴两虚4个常见的临床证型。
1 肺郁痰热型症见咳嗽不畅,痰中带血,胸胁痛或胸闷气促,唇燥口干,大便秘结,舌质红或暗红、苔黄,脉弦或弦细。
本证为肺气贲郁,血瘀痰壅。
治宜宣肺理气,化瘀除痰。
2 气虚痰湿型症见咳嗽痰多,胸闷短气,少气懒言,纳呆消瘦,腹胀便溏。
舌质淡黯或淡红、边有齿印、苔白腻,脉濡或滑。
证属肺气虚弱,子病及母,脾失健运,痰湿内阻。
治宜补气健脾,除痰散结。
3 阴虚痰热型症见咳嗽少痰,或干咳,咽干不适,或咯痰带血丝,胸满气急,潮热盗汗,头晕耳鸣,心烦口干,小便黄,大便干结。
舌质红绛、苔光剥或舌光无苔,脉弦数无力。
本证为肺肾阴虚、痰热互结,治宜滋肾清肺,除痰清热。
4 气阴两虚型症见干咳痰少,咳声低微,或痰少带血,消瘦神倦,口干短气,目瞑失寐,烦躁心悸,纳差体乏,舌红干或嫩红、苔白干或无苔,脉沉细。
证属肺脾两虚,肾阴枯竭。
治宜益气养阴,扶正除积。
望面色和舌脉诊法在肺癌的辨证中,具有独特的意义。
患肺癌后神色变化不甚者,一般预后较好;如面色暗晦、面黧黑如蒙尘,为正气虚衰;若颜面无华,汗出如油,神色惨淡者,肺气将绝,预后尤差。
颜面浮肿,甚则一侧上肢浮肿,颈部静脉曲张、胸前皮下见蟹爪纹,则为水湿停聚于肺。
而颧部蟹爪纹的程度常随临床分期和症状的剧化而加重。
舌脉的变化反映了体内病变。
舌苔厚腻为痰浊,舌苔厚腻黄干,则为腑实,需泻大肠而通肺气。
舌暗,舌绛或青紫,舌脉粗张,为瘀血,可能与患者心肺功能差,循环障碍有关。
肺癌诊脉中,滑主痰湿,弦主气滞血瘀,细主虚,数主热。
治疗肺癌中药方四君子汤加味:组成:生晒参15g 黄芪25g 白术12g 茯苓12g 灸甘草6g 半枝莲30g 白花蛇舌草30g 藤梨根12g 莪(e)术12g 陈皮15g 功效:益气扶正、消毒化瘀。
主治:初、中期肺癌。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连服1~2月。
加减:如发热加金银花、黄连、知母、青蒿:;咳嗽加百合、紫菀、川贝母;腹水加猪苓、泽泻、大腹皮;胸水加葶苈子、龙葵;食欲不振加山楂、谷麦芽,;疼痛加延胡索、徐长卿、姜黄等。
药方解释:方中用中药四君子汤合黄芪益气健脾、扶正抗癌、提高免疫功能;半枝莲、白蛇花舌草、藤梨根清热解毒、消瘤散结;莪术血中气药,功善活血化瘀,又有抗癌作用;陈皮理气健胃、祛湿化瘀。
全方三因兼治,扶正祛邪,合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肿瘤、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使部分病人获得近期疗效。
点评:正不胜邪,重剂攻伐,不仅无疑期虚,反而徒增其害,因而熊老师在治疗癌症时往往是治瘤不拘瘤,抓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仍重在扶正,尤其对初中期肺癌,往往根据辩证虚实之所在,一扶正为主,佐以驱祛邪,而不用或少用、轻用攻伐之品。
本方即为据此学术思想而设。
润肺散结汤:组成:人参10g 海浮石30g 麦冬15g 半夏12g 百合12g 生地黄20g 栝楼15g 玄参12g 穿山甲10g 鳖甲20g 生牡蛎30g 白英30g 灵芝10g 灸甘草10g功效:益气养阴、润肺散结。
主治:用于气阴两虚、痰浊泛肺所致肺癌,症见咳嗽气急,咽喉不利,浊唾涎沫,胸痛发热,或痰中带血,舌红而干,苔少或花剥,脉虚数。
加减:咳嗽甚者加天葵;气喘严重,短气不足以息加蛤蚧(ge jie);胸痛难忍者加薤(xie)白;痰中带血者加用青黛、海蛤壳粉;咽喉不利甚者桔梗;发热者加知母。
药方解释:方中用人参、灵芝补益元气;冬麦、玄参、生地黄、百合养阴润肺;半夏、栝化痰、理气、胸宽;鳖甲、生牡蛎、海浮石软坚散结;穿山甲、白英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灸甘草调理和诸药。
中医辨证论治肺癌肺癌一般表现为呛咳,顽固性干咳持续数周不愈,或反复咯血痰,或不明原因的顽固性胸痛、气急、发热,或伴消瘦、疲乏等。
多发生于年龄在40岁以上,有长期吸烟史的男性。
癌病的基本治疗原则:扶正祛邪。
做到“治实当顾虚,补虚勿忘实”。
初期邪盛正虚不明显,当先攻之;中期宜攻补兼施;晚期正气大伤,不耐攻伐,以补为主,扶正培本以抗邪气。
扶正之法主要是根据正虚侧重的不同,并结合主要病变脏腑而分别采用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的治法;祛邪主要针对病变采用理气、除湿、化痰散结、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法,并应适当配伍有抗肿瘤作用的中药。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预后有积极意义。
做好预防对减少发病有重要意义。
既病之后加强饮食调养,调畅情志,注意休息,有利于癌病的康复。
瘀阻肺络证候主症:咳嗽不畅,胸闷气憋,胸痛有定处,如锥如刺,或痰血暗红,口唇紫暗,舌质暗或有瘀点、瘀斑,苔薄,脉细弦或细涩。
证机概要:气滞血瘀,痹阻于肺。
治法:行气活血,散瘀消结。
代表方:血府逐瘀汤加减。
常用药:桃仁、红花、川芎、赤芍、当归、熟地黄、柴胡、桔梗、枳壳、牛膝、甘草、白花蛇舌草痰湿蕴肺证候主症:咳嗽咳痰,气憋,痰质稠黏,痰白或黄白相兼,胸闷胸痛,纳呆便溏,神疲乏力,舌质淡,苔白腻,脉滑。
证机概要:脾虚生痰,痰湿蕴肺。
治法:健脾燥湿,行气祛痰。
代表方:二陈汤合栝蒌薤白半夏汤加减。
常用药: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瓜蒌、薤白、半夏、白术、桔梗、杏仁阴虚毒热证候主症:咳嗽无痰或少痰,或痰中带血,甚则咯血不止,胸痛,心烦寐差,低热盗汗,或热势壮盛,久稽不退,口渴,大便干结,舌质红,舌苔黄,脉细数或数大。
证机概要:肺阴亏虚,热毒炽盛。
治法:养阴清热,解毒散结。
代表方:沙参麦冬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肺癌诊疗方案【病名】中医病名:肺癌病西医病名:肺恶性肿瘤(ICD-10 编码:C34.901)【诊断】(一)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9-2008)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
(二)西医诊断标准:(一)疾病诊断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第六分册·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1.病理学诊断无明显可确认之肺外原发癌灶,必须符合下列各项之一者,方能确立病理学诊断:(1)肺手术标本经病理、组织学证实者;(2)行开胸探查、肺针穿刺或经纤维支气管镜检采得肺或支气管活检组织标本,经组织学诊断为原发支气管肺癌者;(3)颈和腋下淋巴结、胸壁、胸膜或皮下结节等转移灶活检,组织学表现符合原发支气管肺癌,且肺或支气管壁内疑有肺癌存在,临床上又能排除其它器官原发癌者。
2.细胞学诊断痰液、纤维支气管镜毛刷、抽吸、冲洗等细胞学标本,镜下所见符合肺癌细胞学标准者,诊断可以确立。
需注意除外上呼吸道甚至食管癌肿。
3.符合下列各项之一者,可以确立临床诊断:(I)X线胸片见肺部有孤立性结节或肿块阴影,其边缘呈脑回状、分叶和细毛刺状,并在短期内(2—3个月)逐渐增大者,尤以经过短期积极药物治疗后可排除结核或其它炎性病变者;(2)节段性肺炎在短期内(一般为2—3个月)发展为肺不张,或肺叶不张在短期内发展为全肺不张者,或在其相应部位的肺根部出现肿块,特别是生长性肿块者;(3)上述肺部病灶伴远处转移,邻近器官受侵或压迫症状表现者,如:邻近骨破坏、肺门或/和纵隔淋巴结明显增大,短期内发展的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同侧喉返神经麻痹(排除结核和主动脉病变后)和颈部交感神经节(排除手术创伤后)、臂丛神经、膈神经侵犯症等。
肺癌的诊断多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学和细胞学检查以及血清学检查进行综合判断,其中病理学、细胞学检查结果是诊断肺癌的金标准。
肺癌中医辨证治疗2 辨证论治2.1 肺脾气虚型:久嗽痰稀、胸闷气短、腹胀纳呆、恶心欲吐,便溏或便秘、疲乏、四肢无力、懒言语低,脉沉细或濡,舌质淡苔薄,边有齿痕。
该证型多出现在肺癌患者化疗期间、或晚期肺癌伴大量胸腔积液、或伴肝转移、或伴大量恶性腹水。
化疗期间的症状比较容易控制,而且随着化疗的结束化疗引起的毒副作用也会逐渐减轻并消失;但腹腔转移引起的相关症状就难以控制和治愈,预后极差。
该证型表现为虚实夹杂,虚指肺气虚、脾气虚为主,实指痰浊水饮内停,肺失宣降,胃失和降。
进一步发展可出现气虚阳亏表现:自汗,心悸心慌,肢凉喜温,恶寒怕冷,四肢肿胀,大便滑脱等症。
黄山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张徽声治法:补益肺脾为主,注意化痰祛浊、宣肺止咳、和胃降逆、攻逐水饮等。
方药:四君子汤合保和丸加减:党参20g,白术15g,茯苓15g,法半夏9g,陈皮9g,川贝母9g,桔梗9g,瓜蒌12g,杏仁9g,厚朴9g,生苡仁30g,炒山楂15g,炒莱菔子12g。
伴阳虚饮停或肢肿,可选附子理中汤或真武汤加减。
2.2 肺阴虚型:干咳、或咳嗽痰少、或咯血丝痰、食少纳差、心胸烦热、潮热盗汗、口干口渴、大便秘结、舌赤少苔、或舌体瘦小、苔薄。
该证型多出现在肺癌早中期、或肺癌患者接受放射治疗后。
可伴内热或火毒炽热:发热,面红目赤,咯黄痰,喉痛,牙龈肿痛,口腔溃疡,烦躁失眠等症。
肺癌患者接受放射治疗后多可并发放射性肺炎一症,表现为持续性咳嗽,或咯黄痰,喉痒不适,口咽干,心胸憋闷,严重者出现喘促,动则明显,高热等。
治法:滋阴生津,润肺止咳为主,或配清泻肺热或清热泻火解毒。
方药:百合固金汤加减。
麦冬12g,生地黄15g,牡丹皮15g,玄参12g,山药15g,百合20g,石斛12g,桔梗9g,浙贝母12g,全瓜蒌15g,夏枯草12g。
肺热炽盛者可加黄芩15g,桑白皮15g,生石膏30g,酒大黄12g。
早中期肺癌患者经手术化疗放射治疗后部分病例可以痊愈,但放疗所致放射性肺炎可持续数月至数年。
肺癌(肺癌)中医临床路径一、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肺恶性肿瘤(ICD-IO编码:C34.9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第六分册•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以及《2011年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NCCN指南中国版专家组),《2011年NeCN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NeCN小细胞肺癌专家组)。
(1)临床表现:咳嗽、痰血、咯血、呼吸困难、Horner'S征、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以及肺外非特异性表现(副癌综合征)等。
(2)辅助检查:1)胸部影像学检查;2)病理学检查:痰脱落细胞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活检、肺穿刺活检等确诊。
(3)评价肿瘤转移情况的相关检查:腹部CT或超声、肾上腺CT、头颅MRl 或增强CT、ECT全身骨扫描、PET-CT等。
(4)根据上述检查结果进行临床分期。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肺癌诊疗方案”。
肺癌临床常见证候:2.1痰热蕴肺2.2气阴两虚证2.3气滞血瘀证2.4阴虚毒结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一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NCCN指南中国版专家组),《2011年NeCN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NCCN小细胞肺癌专家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肺癌诊疗方案》。
1、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原则对于I、II期患者,推荐首选手术治疗,术后中医治疗。
对于Ill期患者,推荐手术、或放化疗,配合中医治疗,对于IV期患者,推荐化疗+中医治疗+支持治疗。
对于一线治疗失败的患者,且有指征者,可以考虑分子靶向治疗+中医治疗+支持治疗。
2.5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原则推荐以化疗、中医治疗并重,放疗、手术为辅的综合治疗,以延长患者生存期。
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肺癌诊疗常规()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 是指发生于各级支气管上皮细胞及肺泡上皮细胞恶性肿瘤。
病因关键和吸烟、空气污染、电离辐射等相关, 临床以咳嗽、咯血、胸痛、气促、发烧, 和淋巴结或脏器转移所致对应临床症状为关键表现。
肺癌起病隐匿, 早期易漏诊, 易复发和转移, 预后差。
肺癌属于中医“咳嗽”“咯血”“胸痛”、“肺积”、“息贲”“痞癖”、“肺痈”等疾病范围。
一、诊疗:参考《临床诊疗指南.肿瘤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第1版进行诊疗。
二、分期: (参考UICC(, 第七版)TNM分期)TX:未发觉原发肿瘤, 或许经过痰细胞学或支气管灌洗发觉癌细胞, 但影像学及支气管镜无法发觉。
T0: 无原发肿瘤证据。
Tis: 原位癌。
T1:肿瘤最大径≤3cm, 四面包绕肺组织及脏层胸膜, 支气管镜见肿瘤侵及叶支气管, 未侵及主支气管。
T1a: 肿瘤最大径≤2cm,T1b: 肿瘤最大径>2cm, ≤3cm。
T2:肿瘤最大径>3cm, ≤7cm;侵及主支气管, 但距隆突2cm以外;侵及脏胸膜;有阻塞性肺炎或许局部肺不张, 不包含全肺不张。
契合以上任何一个条件即归为T2。
T2a: 肿瘤最大径>3cm, ≤5cm,T2b: 肿瘤最大径>5cm, ≤7cm。
T3:肿瘤最大径>7cm;直接进犯以下任何一个器官, 包含:胸壁(包含肺上沟瘤)、膈肌、膈神经、纵隔胸膜、心包;距隆突<2cm(不罕见表浅分散型肿瘤, 不管体积大小, 进犯限于支气管壁时, 虽能够进犯主支气管, 仍为T1), 但未侵及隆突;全肺肺不张肺炎;同一肺叶展现孤立性癌结节。
契合以上任何一个条件即归为T3。
T4:不管大小, 侵及以下任何一个器官, 包含:纵隔、心脏、大血管、隆突、喉返神经、主气管、食管、椎体;同侧不一样肺叶内孤立癌结节。
N分期:NX: 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价。
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同侧支气管四面及(或)同侧肺门淋巴结和肺内淋巴结有转移, 包含直接进犯而累及。
肺恙求真:中医药辨治肺癌十七年案选自学苑出版社即将出版的新书《肺恙求真》石某,男,70岁。
合肥叉车厂经济师。
1999年8月28日来我处门诊。
述及自己因咳嗽痰中有血,经安医查检诊断为右上肺癌。
建议手术切除病灶后继续化疗,患者考虑再三未同意这种治疗方案。
因其老伴于一年半前因肺癌经上述方案治疗后,未到六个月即与世长辞。
在悲伤尚未完全消解之时,发现并确诊自己也与其妻罹患一样的疾病,心情万分痛悲,认为手术、化疗是如此之结局,且在治疗过程之中又是那样的痛苦、难熬,连累子女,自己还有什么治疗的必要。
决意放弃西医的“三斧子”疗法,去中医想想办法,在经得子女们的认同后,遂来省中医院我处诊治。
当我得知患者是这种境遇时,我也十分同情。
告知他癌症就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慢性疾病,和其他慢性病一样,就把它当做一种慢性肺病去治疗,但一定要能坚持,思想要放松,不应过度悲观、紧张,更要摆脱老伴去世之伤痛,努力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寿命,不就是疗效了吗?我们要共同合作,为战胜病魔而努力奋斗。
他听后十分满意赞同,并说:“我是不会接受西医的那种治疗了,已这么大的年纪了,还有什么追求,人总是要死的,能活几年就活几年,决不后悔。
”刻下纳便正常,睡眠一般,唯咳嗽有痰,痰中时有血丝或成块,胸膺憋闷,右上胸隐痛,口微干,情绪尚可,也看不出什么极度悲观消沉的神色,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细滑数,以两寸独显。
此痰热内蕴,气阴两伤,久而痰瘀交结为症,客居肺金,蚀伤血络。
治当益气阴之暗耗,化痰热之蕴遏,消痰瘀之症结,使络宁血止为当前之要务。
功劳叶20g,百部20g,薏米30g,南沙参30g,海蛤壳30g,仙鹤草30g,蒲黄炭10g,血余炭10g,藕节炭20g,芦根30g,冬瓜仁30g,三七6g(研末分吞),鳖甲30g,血竭6g,煅龙、牡各30g,甘草10g,7付。
二诊,云药后痰血止,咳嗽稍减,痰也少,胸闷气憋略有缓解,十分欣慰,脉舌同前,守上方出入继之。
上方加太子参15g,百合20g,川贝10g,去蒲黄炭、血余炭,改煅龙、牡为生龙、牡各30g,15付。
肺癌中医辩证肺癌又称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由于正气内虚、邪毒外侵引起的,以痰浊内聚,气滞血瘀,蕴结于肺,以致肺失宣发与肃降为基本病机,以咳嗽、咯血、胸痛、发热、气急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恶性疾病。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全部肿瘤的第1或第2位,且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女之比约为5:1。
早期肺癌采用手术治疗是获得治愈和远期疗效的可靠手段,但疗效仍不够满意。
放疗和化疗对部分患者近期有效,但毒副反应大,复发转移率高,多数仅有姑息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种治疗方法在疾病各阶段中的作用。
做到在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抑制或消灭癌细胞。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起到提高疗效或减毒增效的作用,以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本病类属于中医学的“肺积”、“痞癖”、“咳嗽”、“咯血”、“胸痛”等范畴。
如《素问·奇病论》说:“病胁下满气上逆,……病名曰息积,此不妨于食。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肺脉……微急为肺寒热,怠惰,咳唾血,引腰背胸。
”《素问·玉机真藏论》说:“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项,身热脱肉破胭。
”《难经·论五脏积病》说:“肺之积曰息贲。
……久不已,令人洒浙寒热,喘热,发肺壅。
”以上这些描述与肺癌的主要临床表现有类似之处。
宋代一些方书载有治疗咳嗽见血,胸闷胸痛,面黄体瘦等肺癌常见证候的方药。
金元·李东垣治疗肺积的息贲丸,所治之证颇似肺癌症状。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虚损》说:“劳嗽,声哑,声不能出或喘息气促者,此肺脏败也,必死。
”这同晚期肺癌的临床表现相同,并明确指出预后不良。
《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症瘕痃癖痞源流》所提到的“邪积胸中,阻塞气道,气不宣通,为痰,为食,为血,皆得与正相搏,邪既胜,正不得而制之,遂结成形而有块”,则说明了肺中积块的产生与正虚邪侵,气机不通,痰血搏结有关,对于后世研究肺癌的发病和治疗,均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2017年版肺积(肺癌)路径(中医诊疗方案)一、病名肺积中医病名释义:肺积是由于正气内虚、邪毒外侵引起的,以痰浊内聚,气滞血瘀,蕴结于肺,以致肺失宣发与肃降为基本病机,以咳嗽、咯血、胸痛、发热、气急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恶性疾病。
多由于邪毒犯肺,宣降失司,津液不布,痰瘀互结形成癌肿,癌肿形成耗气伤津,而出现虚实夹杂证。
病理包括痰、毒、瘀、虚。
中医辨证分为痰毒壅肺,或兼气血阴阳亏虚。
《素问·奇病论》:“病肋下满,气逆,……病名曰息积”,《难经》记载“肺之积,名曰息贲,在右肋下,覆大如杯。
久不已,令人洒浙寒热,喘咳,发肺壅”,较早提出了与肺癌相似症状的病名,即肺积、息贲。
肺癌西医概念:肺癌是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或称支气管癌得简称,是起源于支气管黏膜或腺体,肺部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
绝大多数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亦有源于腺体或肺泡上皮者。
在中医学文献中,肺癌属于肺积、息贲、咳嗽、喘息、胸痛、劳咳、痰饮等病证的范畴。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肺癌取得良好疗效的重要前提。
二、诊断(一)中医证候诊断标准:(1)肺脾气虚,癌毒内结证(2)肺阴虚,癌毒内结证(3)气滞血瘀,癌毒内结证(4)痰湿(热)阻肺,癌毒内结证(5)气阴两虚,癌毒内结证肺癌主要辨证分型有“肺脾气虚型,癌毒内结”、“肺阴虚,癌毒内结”、“气阴两虚,癌毒内结”、“气滞血瘀,癌毒内结”、“痰湿(热)阻肺,癌毒内结”。
详细证型诊断如下:1.肺脾气虚,癌毒内结型:咳嗽,咳声低怯,咳痰不爽,少气懒言,乏力。
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或苔厚,脉细弱。
2.肺阴虚,癌毒内结:咳嗽痰少,咳痰不爽,或干咳,口咽干燥,手足心发热。
舌质淡红,苔少无津,脉细弱。
3.气阴两虚,癌毒内结:咳嗽,咳声低怯,咳痰不爽,或干咳,口咽干燥,少气懒言,乏力,手足心发热。
舌质淡红,苔少无津,脉细弱。
4.痰湿(热)阻肺,癌毒内结:咳嗽,咳声洪亮,痰多,咯黄稠痰或痰中带血,痰易咯出,或伴胸胀满闷,甚则呼吸迫促,胸胁作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中药治肺癌方案大全引言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
虽然现代医学在肺癌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中药作为一种传统医学形式,对肺癌也有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中药治疗肺癌的方案。
中药方案一:黄芪石斛合剂材料•黄芪30g•石斛15g•甘草10g•地骨皮15g•金银花10g•桔梗10g制作方法1.将上述材料清洗干净。
2.将黄芪、石斛、甘草、地骨皮、金银花、桔梗一起放入砂锅中。
3.加入适量清水,煎煮30分钟。
4.过滤渣滓,分为3次服用。
疗效黄芪石斛合剂可增强免疫力,提高患者的抗肿瘤能力,并能减轻肺癌患者的乏力症状。
中药方案二:川贝枇杷膏材料•川贝母10g•枇杷叶10g•蜂蜜适量制作方法1.将川贝母和枇杷叶清洗干净。
2.将川贝母和枇杷叶放入碗中,加入适量清水,煮沸。
3.将煮沸后的川贝母和枇杷叶捞出,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再次煮沸。
4.将煮沸后的川贝母和枇杷叶捞出,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再次煮沸。
5.过滤渣滓,待其冷却后加入适量蜂蜜,搅拌均匀。
6.将制作好的川贝枇杷膏放入密封瓶中保存。
疗效川贝枇杷膏具有清热止咳、祛痰化痰的作用,在肺癌患者咳嗽、咳痰等症状上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中药方案三:银黄颗粒材料•黄芩10g•黄连10g•蒲公英10g•炒麦芽15g•炒苦杏仁10g•炒薏苡仁15g•冰糖适量制作方法1.将上述材料清洗干净。
2.将黄芩、黄连、蒲公英、炒麦芽、炒苦杏仁、炒薏苡仁一起放入砂锅中。
3.加入适量清水,煎煮30分钟。
4.过滤渣滓,将滤液加入适量冰糖,搅拌均匀。
5.微火加热,煮至糖溶化后熄火。
6.待其冷却后装入密封瓶中保存。
疗效银黄颗粒具有清热解毒、利咽开音的作用,在肺癌患者咽痛、声音嘶哑等症状上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结论中药在肺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需要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使用,并且要注意药物的质量和用量是否合适。
本文介绍了三种常见的中药治疗方案,分别是黄芪石斛合剂、川贝枇杷膏和银黄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