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话题作文导写
- 格式:ppt
- 大小:591.00 KB
- 文档页数:27
一.议论文等待是一种境界等待是一种智慧,一种胸怀,一份情思,一个过程,一种磨炼,一次旅程。
它带着我们游览期盼,游览焦急,游览顾虑,游览兴奋,游览失望与无奈,游览收获与满足。
等待是一个过程,等待是一种境界。
(开头语言有文采)我国古代的大儒士孔夫子之中庸之道广为传播,贯通古今。
道家祖宗老子也讲过,凡事重在一个“忍”字。
这就是今天,中国人民认识等待,讲究等待的鼻祖。
由此可见关于等待的境界,是跟文化传统密不可分的。
汉朝时被武帝派往塞外的苏武,不幸为匈奴所擒,流放到草原,与牲畜终日为伴。
苏武忍辱负重,这样一等,竟等了十七年之久。
年华逝去,双鬓斑白,才得以回归中原,却依旧记得十七年前的使命,报效国家。
就是这一个“忍”字铸就的的恒心、耐心、决心。
就是这一使命感激发出的等待,具有穿越十七年的力量。
西方也同样推崇善于并精于等待的人。
海明威的著作《老人与海》中,主角是个花甲之年的渔夫,作生平最后一次捕鱼。
一只小船,一张鱼网,伴着老人漂泊在无际的海洋上,只为捕到一条大鱼。
就这样过了84天,那条让老人期盼的金枪鱼终于出现,老人拼尽最后的性命,与硕大无比的鱼作了整整三天三夜的搏斗,就在即将打捞大鱼的时候,嗅着血腥来到的鲨鱼啃噬干净了大鱼身上每一块肉。
老人精疲力尽地回到岸上,只带回了大鱼的尸骨。
84天的等待,三天三夜的盼望,却在霎那间消逝一空。
这次看似毫无意义的出航,虽然一无所获,老人却得偿所望。
他是在拿生命中最后的漫长等待,赌一个信念的实现啊!这正与年轻的美利坚民族,强烈的开拓精神与进取心相吻合。
经历艰辛,通过奋斗,哪怕付出的等待不够偿清失去的一切,也同样值得尊敬。
与中国文化用道德支持的等待,美国文化用信念支持的等待类似,世界上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在用文化中的精髓赋予等待一个神圣的意义。
在这里,等待被看作是一种层次,每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则是一种“修炼”,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一个从容,而不失坚韧的境界,同样,这境界不仅属于等待,也属于生活,属于处事,属于生命!(议论抒情扣中心)这也正是苏武能把匈奴的情报,带回到朝庭,完成使命的缘由,这也正使得老人在小船上渐渐入睡,梦到年轻时的非洲,梦到狮子。
以“等待”为话题作文写作指导及范文散文:等待等待,是为了更好地前进。
我们尽可畅谈一夜,慨叹红尘滚滚,聚散离合。
你正可以打点自己的行囊,整理一路的悲欢,等待明天的旭日东升。
上路时,你的脚步定少了几分沉重,多了几分从容。
等待是焦灼后的舒心,紧张后的放松,是长途跋涉后宁静的避风港,是眺望生活美丽的高点。
孤舟抚琴,是等待知音的出现;举杯邀月,是等待家乡的音讯;程门立雪,是等待师长的教诲;寒江独钓,是等待心智的高洁……他们等待得平和恬淡,不温不火,氤氲出一派谦谦君子的儒雅突破豁达,萦绕着整个中华文明史。
等待是一坛醇香而浓烈的酒,酝酿着不凡;等待是一首清灵而隽永的诗,跳动着灵性。
等待是一盏琉璃,只为在巧匠手中翻陈出新;等待是一柄宝剑,遇到侠士,便铮铮作响;等待是一匹骏马,邂逅英雄,便嘶鸣不已。
生活是一条河,等待便是舒缓的河段;生活是一串项链,等待便是绵长而坚固的线;生活是一曲广陵散,等待便是娇媚而动人的脸庞。
那是人性的呼唤,是最美丽的瞬间。
【写法指南】:(一)找角度从“等待”的对象来看,可写是人与人之间的等待:如“我”与父母、兄弟、姐妹之间的等待,友人、恋人、夫妻之间的等待,师生之间的等待,贤臣对明君的等待,对手乃至敌手之间的等待。
也可以写人对某件事的等待,事情可小可大:比如等待下课,等待放假,等待录取通知书,等待元旦联欢晚会,等待中考,等待申奥,等待入世,等待中国男足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等待巴以双方的和平等。
从等待者的态度来看,可以是主动积极的,有目的的,在等待中积蓄力量,随时准备抓住机遇,大显身手,一鸣惊人;可以是被动消极的,盲目的,在等待中虚度韶光,磨平了棱角,挫失了锐气,丧失了良机,最终一事无成。
(二)定文体如果你文笔生动,不妨写成记叙文。
但一定要写出等待的典型细节,用细节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达到以少胜多,给人留下反复咀嚼的回忆。
如果你言语犀利,不妨写成议论文,但一定要观点鲜明正确,论证严密,说理透彻,切不可空发议论,牢骚满腹。
“等待”话题作文指导及范文5篇“等待”话题作文指导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人生,便是等待。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是等待;“孤雁不饮啄,非鸣声念群”,是等待;年轻的海伦·凯勒在等待三天光明;古老的地坛四百多年里在等待史铁生;鲍尔吉原野在寂寞里终于等到了詹姆斯·拉斯特的跃升;贝克特笔下的人们等待着能带来好运的戈多,却什么也没有等来……请以“等待”为话题,写一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作文指导:关于立意:首先应明白等待的内涵,它是指不采取行动,直到所期盼的人、事、物或情况出现。
如等待时机,耐心等待;韬光养晦是等待,以静待变是等待……。
相反,有所作为、有所行动是对等待的曲解,因而有人以为“愚公”等来了“移山”,其实已经改变了话题。
关于文体这是单概念话题作文,首先能想到的便是记叙文,而且此文有写作记叙文的内在基础,在匆忙的时代这是一个颇富有诗意的姿态,因而文体的选择恰当意味着作文成功了一半。
如果写作议论文,不容易写成内容上的积极上进,只有写处于劳作之后、耕耘之后的等待,但问题在于前提必须处理好,否则易跑题;或者反向立意,即等待犹如守株待兔般不合时宜。
关于结构记叙文的结构是多姿多彩,较难定于一尊,但设置几幅画面展开的横向并列式,是一种较易模仿的形式,而且容易写出红尘滚滚时代的一点诗意的存在;也可以以时间为经线展开故事,交待等待中的外界环境的变化或者人物心理的演变过程,如果做到了细腻真切,这也不失为一种较易打动人心的形式;……议论文的结构比较好操作的,关键是主体部分的安排,只要有一定逻辑思维能力,层次切分完全可以如做数学题般迎刃而解。
如并列式,如层进式,如对照式等等。
范文评析:和我一起去维也纳王一夔记得曾经看到过有关维也纳的图片,从此便开始对她魂牵梦萦,开阔的广场,肃穆的教堂,身着古典盛装的少女,快乐的街头艺人……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引着我向她靠近。
[题目]在人生道路上,我们不断地付出等待:等待集合、等待排队、等待通知、等待早请示晚汇报、等待废话连篇的报告会的结束、等待典礼开始、等待误点的航班……“等待”是贼,窃走人们的光阴。
如果能用电脑统计每人一生中浪费于等待的长长短短的时数之总和,必大吃一惊,人命半条。
然而不得不等待,中国谚语“欲速则不达”;法国谚语“须懂得等待”;我故乡的老乡们说“性急吃不得热粥”。
等待中有欢乐,有焦虑,有“无可奈何”与“迫不及待”,其中包含人间百味。
请以“等待”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导写]本题可写的内容很宽泛:从“等待”的对象来看,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等待;也可以是个体(或群体)对某件事的等待,事情可小可大,可以是身边事,也可以是天下事(比如等待下课,等待放假,等待录取通知书,等待元旦联欢晚会,等待高考,等待申奥,等待入世,等待中国男足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等待巴以双方的和平,等待阿富汗战火的平息)。
再从等待者的态度来看,可以是主动积极的,有目的的,在等待中积蓄力量,随时准备抓住机遇,大显身手;可以是被动消极的,盲目的,在等待中虚度韶光,挫失了锐气,丧失了良机,最终一事无成。
参考拟题:不要等到比原来还少。
[例文一]等等,是用生命去践一份心灵的契约。
骄阳当空,两岸车水马龙,扬尘三尺,浑黄一体。
几根瘦草在干冷的寒风中瑟瑟发抖。
我,尾生,与一女子相约于桥下,从午时等到未时,从未时等到申时,从申时等到酉时,然而她竟还未来。
汗水沿着面颊直往下淌,浸透了褂子,又被晚风给阴干了。
日薄西山,潮水渐渐涨上来。
她恐怕不来了吧,我嘀咕着。
我还是走吧,一个念头像火花一样闪过我的脑际,然而很快就熄灭了。
我不禁又为自己方才的怯懦而羞愧不已。
“木无根则不生,人无信则不立”,我又怎能贪图一时之逸,减损安身立命之本呢?“小伙子,走吧,你都等了快一天了。
”一位老婆婆拄着杖藜,向我慢步移来。
我摇了摇头。
浑浊的河水透着水藻的气息,淹没了我的脚踝,冷冰冰,刺骨。
根据下面题目,按要求写作。
等待是一种智慧,一份胸怀,一缕情丝;等待,是一份无奈,一丝焦虑,一种渴求;等待,是一种潜伏,一次积累,一个过程……生活中,有过无数次等待;等待中,有无数个等待的理由……亲爱的同学,你经历过等待吗?你思考过等待吗?……请以“等待”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立意自定;②不得套做,不得抄袭;③文中的人名、地名、单位名一律用“××”代替;④卷面整洁,字迹清楚;⑤不少于600字,最多写满格。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
“等待”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词语,等待的可以是实在的东西,等待父母回家,等待朋友赴约……也可以是抽象的,默默守候是一种等待;积蓄力量、孕育新生的过程是一种等待;坚守目标、不断奋争的经历也是一种等待……第二,思路。
可写成一个现实中的事件,写自己一次等待的经历。
也可以写等待抽象的东西,如等待幸福来临、等待理想实现等。
还可以将目光放到历史发展的高度,如战乱时期的人们等待国家的富强,此类题材需要广阔的视野和平时的积累。
第三,选材。
若写现实中的一次等待事件,描写的过程一定不能少了细节,如动作、心理、环境等等,结尾时升华主题。
写抽象的等待,如写“等待生命的绽放”,可以写对生命的感悟,用生命的长度去等候个人的成功,其间种种可能的遭遇或心态可以充分发挥,有很大的空间和余地,把这个写详细,而结果的出现反而是一瞬间的事。
【范文】等待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把母亲每次吃饭前的等待当做了理所当然。
又是一个早晨,丝丝阳光从窗户透过来,在我身边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卧室墙壁那边又隐约传来了碗筷的撞击声,一切都如往常一样。
我也像往常一样穿衣、洗脸、刷牙,准备吃饭。
等这一切都做完了,走到饭桌前,果不其然,母亲正在饭桌前等我一起吃饭。
米汤入口,温度正好,不自觉地想起昨天在学校的一幕。
刚走进教室,我便看到她的嘴唇上一片红肿。
确认了老师不在,我便一手拍着她的胳膊一边问:“你的嘴是被蚊子咬了吗?那么富有情趣。
高考模拟作文写作:学会等待导写(附:写作指导及范文点评)文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乡间有谚语:“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
”意思是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茎须一旦纠缠在一起,是很难分辨的。
有个小孩想分辨两者的不同,结果把自家庭院里丝瓜和肉豆的那些纠结错综的茎叶都扯断了。
父亲看了好笑,就说:“种它们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顾它们长大,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名师解析一、规范审题思路1.辨明题型。
这是一道典型的材料作文试题,这种题型要求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一定要紧紧围绕这则材料所规定的范围,否则就会跑题。
因此,读懂材料是写作的基础。
2.读懂材料。
对于本材料,我们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解读:(1)丝瓜与肉豆: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茎须一旦纠缠在一起,是很难分辨的。
(2)小孩行为:想分辨两者的不同,把丝瓜和肉豆的茎叶都扯断了。
(3)父亲言行:否定孩子的做法,不需要分辨,只要到时候摘来吃就可以了。
3.综合分析。
试题材料先由乡间谚语引出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茎须一旦纠缠在一起很难分辨的自然现象,然后写小孩和父亲对这一客观现象的不同认识和做法。
我们可以发散思维、联想思维、拓展思维,可以从试题中的丝瓜与肉豆,或小孩,或父亲任意一方面,挖掘出材料所隐含的启示意义和教育内涵,从而寻找适合自己的立意角度。
二、锁定立意角度1.联想法。
由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茎须一旦纠缠在一起很难分辨的现象联想到人类社会复杂的关系来立意:人们总是在相互矛盾的过程中前进,最终实现了各自的人生的价值。
2.使用人物转化法和辩证思维法。
(1)可以从父亲的角度立意:①放眼目标,注重结果。
②尊重规律,分清主次。
③盲目否定,思想保守。
④学会等待,拥有耐心。
(2)可以从小孩的角度立意:①勇于探索,精神可嘉。
②善于观察,勇于实践。
③多此一举,弄巧成拙。
以“等待”话题作文指导及例文人生,便是等待。
等待是一种内心的状态,是一种耐心等待所期盼的人、事、物或情况出现的心态。
然而,等待并不等于不采取行动,而是在等待的过程中积极准备,以静待变,等待时机的到来。
本文将以等待为话题,从记叙文的角度出发,以等待维也纳之旅为例,探讨等待的内涵和意义。
维也纳,是一座充满诗意和浪漫的城市。
我曾看到过有关维也纳的图片,从此便开始对她魂牵梦萦。
开阔的广场,肃穆的教堂,身着古典盛装的少女,快乐的街头艺人……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引着我向她靠近。
然而,我并没有足够的钱和时间去实现这个梦想,只能默默地等待。
但是,我不会停止努力,我会在等待的过程中积极准备,为实现这个梦想而努力奋斗。
等待,是一种近乎无望的状态。
我也明白这个梦终将同许许多多的事一起在漫长的等待中消亡。
但是,我相信在等待的过程中,我会收获更多,成长更多。
正如孤雁不饮啄,非鸣声念,是等待。
在等待的过程中,孤雁不停地飞翔,不停地寻找食物,不停地准备着下一次的迁徙。
等待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在等待的过程中积极准备,为迎接更好的未来而努力。
等待,是一种耐心的品质。
年轻的XXX在等待三天光明,古老的地坛四百多年里在等待XXX,他们的等待是漫长而艰辛的,但是他们没有放弃,他们耐心地等待,最终等到了他们所期盼的。
正如我等待维也纳之旅一样,我会耐心地等待,相信等待的过程中会有更多的收获,更多的成长。
等待,是一种信念。
XXX原野在寂寞里终于等到了XXX的跃升,XXX笔下的人们等待着能带来好运的XXX,却什么也没有等来……等待的结果并不是完全可以预测的,但是我们可以相信自己的信念,坚持自己的方向,相信等待的过程中会有更多的收获。
维也纳之旅,是一个奢侈的梦想,一段近乎无望的等待。
但是,我相信在等待的过程中,我会收获更多,成长更多。
等待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在等待的过程中积极准备,为迎接更好的未来而努力。
等待需要耐心、信念和坚持,我相信我会在等待中收获更多,实现更多的梦想。
“等待”话题作文导写人们在人生道路上不断付出等待:小学生等待上中学,中学生等待上大学;等待集合,等待排队,等待通知,等待早请示晚汇报,等待废话连篇的报告结束,等待典礼开始,等待误点的航班,等待好友的来信……等待中寄寓着希望,希望依偎着等待。
以等待为话题,展开联想与想象,可记叙议论,可描写抒情,可写真人真事,也可编述故事,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思路点拨:话题作文以其开放性和张扬个性的特点而受到命题者和广大师生的青睐,北京市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曹阳老师曾撰文指出“以话题作文作为高考作文命题的主要形式,可以说是高考作文命题成熟的表现”。
近三年高考话题作文中涌现出的满分作文和优秀习作即是最好的明证。
话题作文“等待”同样也是十分开放的,也是能写出具有个性特征的文章的。
从等待的主客体对象来看,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等待,可以是个体之间或群体之间的等待,也可以是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等待。
作文时我们可以写我与父母、兄弟、姐妹之间的等待,可以写友人之间的相互等待,可以写恋人、夫妻之间的等待,可以写师生之间的等待,可以写群众与干部之间的等待,可以写贤臣对明君的等待,可以写对手乃至敌手之间的等待。
同时也可以是个体或群体对某件事情的等待,事情可小可大,可以是身边事,也可以是天下事。
作文时我们可以写等待下课,等待放假,等待中考录取通知书,等待元旦联欢晚会,等待高考,等待巴以双方的和平。
从等待的时间来看,可长可短,短至几秒,长至千年。
赛场上,运动员由各就各位到发令枪响,等待的时间可谓短矣;中国入世,十五年艰辛谈判,可谓征途漫漫。
由嫦娥奔月到阿姆斯特朗登月,人类的历史跨越了千年,可谓“千年等一回”。
从等待的距离来看,可以是近在咫尺,虽近在咫尺,有时却也如隔着万水千山,“等你等到我心痛”;可以是远在天涯,虽远在天涯,有时却也可瞬息即至,等来一个意外的惊喜。
从等待者所处的环境来看,可以是顺境,可以是逆境;可以是太平盛世,可以是烽火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