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安全之--防火墙
- 格式:doc
- 大小:235.50 KB
- 文档页数:6
数据库安全入门保护数据库中的敏感信息数据库安全入门:保护数据库中的敏感信息引言:“信息就是金钱。
”这句名言在今天的数字时代愈发凸显其重要性。
对于企业和个人而言,数据库中的敏感信息是非常宝贵的资产,因此保护数据库的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如何保护数据库中的敏感信息,确保其在数字环境中的安全性。
一、数据库安全风险分析对于数据库的安全风险,我们需要全面了解并进行风险评估。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数据库安全风险:1. 数据泄露:黑客、内部员工或物理入侵等途径导致敏感信息泄露。
2. 身份验证问题:弱密码设置、未及时禁用或删除用户账户等身份验证问题。
3. 未授权访问:未正确设置权限导致未经授权的人员或应用程序访问数据库。
4. 数据破坏:恶意软件感染、硬件故障或自然灾害导致数据意外破坏。
5. 数据篡改:未经授权的人员对数据库进行篡改,造成数据不一致或错误。
二、加强身份和访问控制1. 强化密码策略:设定复杂强大的密码要求,包括密码长度、大小写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的组合,并定期强制用户更改密码。
2. 多因素身份验证:采用双重身份验证、令牌认证等方式增加登录安全性。
3.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根据员工职责和权限,分配适当的角色和权限,限制其对敏感信息的访问能力。
4. 定期审计权限:定期检查和审计用户权限,及时禁用或删除无效用户账户。
5. 加密敏感数据:对数据库中的敏感数据进行加密,确保即使泄露也无法读取。
三、加强网络安全防护1. 防火墙保护:使用网络防火墙来监控并过滤外部网络流量,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2. 限制数据库端口:仅开放必要的数据库端口,且仅允许受信任的主机进行访问。
3. 定期更新和升级:及时进行数据库和操作系统的安全更新和升级,以修复已知的安全漏洞。
4. 安全的网络传输:对数据库的网络连接采用安全协议,如SSL或VPN,以加密敏感数据的传输。
四、定期备份和恢复1. 定期备份:设置合理的备份策略,包括完整备份和增量备份,并将备份文件保存在安全的位置。
数据库防火墙原理
数据库防火墙是用于保护数据库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恶意攻击和数据泄露的安全设备。
它通过实施一系列策略和控制措施,对数据库进行监控和过滤,从而确保只有合法和授权的用户可以访问数据库,并且仅限于特定的操作和权限。
数据库防火墙的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访问控制:数据库防火墙通过访问控制列表(ACLs)或基
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机制,限制访问数据库的用户和
主机。
只有在访问控制规则允许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数据库连接和操作。
这样就可以避免未经授权的用户和主机访问数据库。
2. 审计和监控:数据库防火墙会记录、审计和监控所有对数据库的请求和操作。
通过分析审计日志,可以及时发现异常行为和潜在的安全威胁,采取相应的响应措施。
监控功能还可以实时监测数据库的性能指标,确保数据库的正常运行和高效性能。
3. 数据过滤和检测:数据库防火墙可以对传入和传出的数据库流量进行过滤和检测。
它会检查数据报文的内容、格式和结构,确保符合预设的安全策略和规则。
如果发现异常或可疑的数据流量,防火墙会采取相应的阻断或报警措施,以阻止潜在的攻击行为或数据泄露。
4. 弱点扫描和漏洞管理:数据库防火墙可以对数据库进行弱点扫描和漏洞管理,及时发现和修复数据库中的安全漏洞和弱点。
它会对数据库的配置、权限、用户账号等进行检测和评估,并
提供相应的安全建议和修复建议,以加强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总之,数据库防火墙通过访问控制、审计监控、数据过滤和检测、弱点扫描和漏洞管理等多种机制和功能,全面保护数据库的安全和隐私,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从而确保数据库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数据库防火墙的作用下面小编就给大家讲解一下数据库防火墙有什么用,干什么的,帮大家分析分析。
数据库防火墙系统,是一款基于数据库协议分析与控制技术的数据库安全防护系统。
DBFirewall基于主动防御机制,实现数据库的访问行为控制、危险操作阻断、可疑行为审计。
简介编辑数据库防火墙技术是针对关系型数据库保护需求应运而生的一种数据库安全主动防御技术,数据库防火墙部署于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之间。
用户必须通过该系统才能对数据库进行访问或管理。
数据库防火墙所采用的主动防御技术能够主动实时监控、识别、告警、阻挡绕过企业网络边界(FireWall、IDS\IPS等)防护的外部数据攻击、来自于内部的高权限用户(DBA、开发人员、第三方外包服务提供商)的数据窃取、破坏、损坏的等,从数据库SQL语句精细化控制的技术层面,提供一种主动安全防御措施,并且,结合独立于数据库的安全访问控制规则,帮助用户应对来自内部和外部的数据安全威胁。
核心功能屏蔽直接访问数据库的通道:数据库防火墙部署介于数据库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之间,屏蔽直接访问的通道,防止数据库隐通道对数据库的攻击。
二次认证:基于独创的“连接六元组【机器指纹(不可伪造)、IP地址、MAC地址、用户、应用程序、时间段】”授权单位,应用程序对数据库的访问,必须经过数据库防火墙和数据库自身两层身份认证。
攻击保护:实时检测用户对数据库进行的SQL注入和缓冲区溢出攻击。
并报警或者阻止攻击行为,同时详细的审计下攻击操作发生的时间、来源IP、登录数据库的用户名、攻击代码等详细信息。
连接监控:实时的监控所有到数据库的连接信息、操作数、违规数等。
管理员可以断开指定的连接。
安全审计:系统能够审计对数据库服务器的访问情况。
包括用户名、程序名、IP地址、请求的数据库、连接建立的时间、连接断开的时间、通信量大小、执行结果等等信息。
并提供灵活的回放日志查询分析功能,并可以生存报表。
审计探针:本系统在作为数据库防火墙的同时,还可以作为数据库审计系统的数据获取引擎,将通信内容发送到审计系统中。
分析计算机数据库的安全防范技术计算机数据库是组织、存储和管理大量数据的关键系统之一。
数据库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因为它包含了组织的核心数据、敏感信息和业务机密。
为了保护数据库免受未经授权访问、恶意攻击和数据泄露的危害,需要使用各种安全防范技术。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计算机数据库安全防范技术。
1. 访问控制访问控制是数据库安全的基础措施之一,它通过限制对数据库的访问和操作,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才能访问数据库。
常见的访问控制技术包括:- 用户认证: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确保用户的身份是合法和可信的。
常用的用户认证方式包括用户名和密码、指纹识别、身份证验证等。
- 权限管理:根据用户的身份和角色,对其进行权限授予和管理。
只有数据库管理员才能访问和修改数据库的结构和配置信息,普通用户只能进行数据查询和更新操作。
2. 数据加密数据加密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库安全防范技术,它通过将敏感数据转换为无法理解的密文,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窃取。
常见的数据加密技术包括:- 数据传输加密:使用SSL/TLS等加密协议,在数据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进行加密,以防止数据被窃听和篡改。
- 数据库存储加密:对数据库中的敏感数据进行存储加密,以防止数据库文件被窃取后数据泄露。
常见的存储加密技术包括数据字段级别的加密和全盘加密等。
3. 日志记录与审计日志记录和审计是监控数据库活动、检测异常行为和追踪攻击的重要手段。
通过记录数据库操作日志和系统日志,可以追踪数据库的使用情况,并对异常操作进行审计和分析。
常见的日志记录和审计技术包括:- 审计日志:记录数据库中的用户操作、异常事件和系统配置变更等信息。
审计日志可以帮助审计员追踪不当行为、恶意攻击和数据泄露等安全事件。
- 实时监控:通过实时监控数据库的活动,可以及时检测到异常访问和攻击行为,例如未经授权的登录、大量数据查询、异常数据修改等。
4. 异常检测与防范异常检测和防范是一种主动的安全防范手段,通过分析数据库的行为和状态,及时发现和防止安全威胁。
4.1 防火墙技术网络安全所说的防火墙(Fire Wall)是指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的安全防范系统。
它使得内部网络与因特网之间或与其它外部网络之间互相隔离、限制网络互访,用来保护内部网络。
防火墙通常安装在内部网与外部网的连接点上。
所有来自Internet(外部网)的传输信息或从内部网发出的信息都必须穿过防火墙。
随着网络安全问题日益严重,网络安全技术和产品也被人们逐渐重视起来,防火墙作为最早出现的网络安全技术和使用量最大的网络安全产品,受到用户和研发机构的亲睐。
3.2.1防火墙的基本概念与作用防火墙是指设置在不同网络或网络安全域之间的一系列部件的组合,它执行预先制定的访问控制策略,决定了网络外部与网络内部的访问方式。
在网络中,防火墙实际是一种隔离技术,它所执行的隔离措施有:(1)拒绝未经授权的用户访问内部网和存取敏感数据。
(2)允许合法用户不受妨碍地访问网络资源。
而它的核心思想是在不安全的因特网环境中构造一个相对安全的子网环境,其目的是保护一个网络不受另一个网络的攻击,所以防火墙又有以下作用:(1)作为网络安全的屏障。
一个防火墙作为阻塞节点和控制节点能极大地提高一个内部网络的安全性,并通过过滤不安全的服务而降低风险,只有经过精心选择的应用协议才能通过防火墙,所以网络环境变得更安全。
(2)可以强化网络安全策略。
通过以防火墙为中心的安全方案配置,能将所有的安全软件配置在防火墙上,体现集中安全管理更经济。
(3)对网络存取和访问进行监控审计。
如果所有的访问都经过防火墙,那么,防火墙就能记录下这些访问并做出日志记录,同时也能提供网络使用情况的统计数据,当发生可疑动作时,防火墙能进行适当的报警,并提供网络是否受到监测和攻击的详细信息。
(4)防止内部信息的外泄。
通过利用防火墙对内部网络的划分,可实现内部网重点网段的隔离,从而限制了局部重点或敏感网络安全问题对全局网络造成的影响。
(5)支持具有因特网服务性的企业内部网络技术体系VPN。
数据库防火墙:维护数据安全的坚实堡垒作者:安华金和“CSDN泄密事件”、“小米用户账号信息曝光”、“Facebook数据泄”和“12306网站用户泄密事件”,“携程网数据库数据恶意删除”……触目惊心的数据泄漏事件一件接一件层出不穷。
由数据库安全原因爆发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多,引起政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的极大关注与反思。
当前信息化安全时代,以数据库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在金融、保险、医疗、通讯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中都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在这一新的网络环境下,因为信息的易获取性,包含在数据库系统中的关乎商业机密、个人隐私等涉密信息将面临更多的安全威胁。
想要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就应该先防御信息系统的服务器漏洞、操作系统漏洞和网络传输入侵数据库。
其中,对于网络非法入侵数据库,就可以通过数据库防火墙来防御。
数据库防火墙作为信息系统安全体系的基础和核心控制设备,贯穿于受控网络通信主干线,它对通过受控干线的任何通信行为进行安全处理,同时也承担着繁重的通信任务。
由于传统边界防御安全产品和解决方案采用的都是被动防御的技术,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数据库数据所面临的安全威胁和风险,解决数据库安全需要专用的数据库安全设备从根本上解决数据安全问题。
所以,目前很多企业在选择安全产品的时候,首选的也是数据库防火墙。
一. 数据库防火墙与传统安全防护产品的区别1.1 传统防护模式IDS/IPS的局限IDS和IPS都是基于IP的防护手段。
IDS核心功能在于发现异常行为,而IPS与之对应是阻断异常行为。
无论是IDS还是IPS,核心的部分在于识别入侵。
主流IDS/IPS产品识别的依据通常是特征库。
一些IDS/IPS厂商试图在其产品中增加数据库攻击特征指纹,并声称能保护数据库。
但是事实上这些通用的IDS/IPS无法为数据库提供真正的保护。
主要原因在于数据库服务器与其他类型服务器不同,是高度复杂的服务器,采用丰富的交互式语言和复杂协议。
IDS/IPS如果试图采用同样机制将传统的处理方法照搬到数据库,显然是行不通的。
数据库安全性防护权限管理与防火墙配置数据库在现代信息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的数据也是企业和个人的重要资产之一。
为了保障数据库的安全性,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进行防护和管理。
本文将着重介绍数据库的安全性防护权限管理和防火墙配置方面的内容,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方法和建议。
一、数据库安全性防护权限管理1. 数据库账号管理数据库账号管理是数据库安全的基础。
我们需要尽可能减少系统管理员账号的使用,建议使用低权限用户账号进行日常操作。
此外,还应定期审核数据库账号,及时删除冗余账号,避免权限滥用和安全漏洞的产生。
2. 密码策略设置强密码策略是保证数据库安全的重要方面。
合理规定密码的复杂度要求,如包含大小写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并定期更新密码。
此外,应该禁止共享密码,杜绝使用相同密码在不同系统中使用。
3. 数据库备份与恢复定期进行数据库备份是预防数据丢失和灾难恢复的重要保障。
建议将数据库备份存储在离线环境中,以防备份被恶意访问和破坏。
同时,需要定期验证备份文件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4. 数据加密对于敏感数据,如个人身份信息和财务数据,建议进行加密处理。
可以使用对称加密或非对称加密等方式,确保数据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同时,需要合理管理密钥,确保密钥的安全性。
二、防火墙配置1. 规划网络拓扑在进行防火墙配置之前,首先需要对网络进行规划和设计。
区分不同的网络区域,划定边界和安全域,确保数据库服务器处于内部网络中,并与外部网络隔离。
2. 配置网络访问控制列表(ACL)通过配置网络ACL,可以限制特定IP地址或IP地址范围的访问权限。
只有授权的IP地址才能访问数据库服务器,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同时,需要定期审查和更新ACL,及时禁止异常IP地址的访问。
3. 端口访问控制数据库服务器通常使用特定的端口进行通信,如MySQL的3306端口。
配置防火墙,仅开放必需的端口,禁止其他端口的访问,以减少非法攻击和网络威胁。
4. 应用层防火墙应用层防火墙可以对数据库访问进行更为精细的控制。
数据库安全之--防火墙
姓名:陆超
学号:1503121711
防火墙有很多分类,可以分为硬件防火墙和软件防火墙。
硬件防火墙是一台独立的硬件设备,它吞吐量大,处理速度快。
它具有一些强大的额外功能(相对软件防火墙来说),例如:支持VPN,CF(内容过滤),DoS、DDoS入侵检测,IPS入侵防护等。
硬件防火墙虽然是硬件,其实它里面也有软件,它是把软件防火墙给烧录进去。
软件防火墙其实仅是一套软件,它需要安装在操作系统中(如Linux、Windows),且需要消耗操作系统的资源。
下图是一款思科的硬件防火墙产品。
防火墙有很多分类,可以分为硬件防火墙和软件防火墙。
硬件防火墙是一台独立的硬件设备,它吞吐量大,处理速度快。
它具有一些强大的额外功能(相对软件防火墙来说),例如:支持VPN,CF(内容过滤),DoS、DDoS入侵检测,IPS 入侵防护等。
硬件防火墙虽然是硬件,其实它里面也有软件,它是把软件防火墙给烧录进去。
软件防火墙其实仅是一套软件,它需要安装在操作系统中(如Linux、Windows),且需要消耗操作系统的资源。
防火墙还可以分为单机防火墙和网络防火墙,网络防火墙也叫网关防火墙。
网络防火墙为整个网络中的计算机提供防御;而单机防火墙只为防火墙所在的机器提供防御,如每台WINDOW XP都有一个单机防火墙,每台LINUX也默认有一套单机防火墙。
此外,对于数据库来说,还有专门的防火墙,叫“数据库防火墙”。
1、“包过滤”防火墙
那么,防火墙是如何防止外敌入侵的呢?在此之前,我们需要大致了解TCP/IP包(Packet)头的构成(如下图所示)。
数据是以包(Packet)的形式在网络中进行传输的。
一个包通常由2大部分组成:控制部分(metadata)和数据部分。
从包的结构中,可以得到数据的“源地址(Source Address)”和“目标地址(Destination Address)”,“源端口(Source Port)”和“目标端口(Destination Port)”(见图)。
防火墙正式基于这些信息狙击入侵者的。
当一个包(如来自数据库客户端)通过防火墙时,防火墙会基于一定的规则对该包进行检查,如检查包的发送者是不是合法的IP(如合法的数据库客户端),包的目标是不是特定的数据库服务器?如果检查通过,包会被允许穿过防火墙。
如果检查未通过,则该包会被丢弃(Drop)(发送者什么都不知道,犹如石沉大海),或者会给发送者返回(反馈)错误信息(reject)。
我们把前面描述的这种防御方式叫“包过滤”(这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包过滤防火墙”)。
“包过滤”可工作在OSI模型(见下图)的
“包过滤”又可分为“有连接(stateful)”和“无连接(stateless)”两种。
“有连接(stateful)”是指防火墙会记录通过的连接状态信息,维护相应的连接状态数据库,基于同一连接的数据包可免于重复检查,这样将提高数据包传输效率,“无连接(stateless)”是对每一个数据包进行检查,通常意义上会导致网络响应缓慢,这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自身需求进行选择。
以下是“包过滤防火墙”的例子:
从网络安全的角度保护数据库,主要可从两方面来考虑,首先将重要的数据库服务器划分到单独的VLAN之中,与其它服务器隔离开来,在数据链路层实现逻辑隔离;其次通过网络硬件防火墙对数据库服务器进行保护,阻止未授权IP (用户)访问数据库,禁止一些服务器访问数据库的服务端口等。
如上图所示,假设DB服务器在vlan10,其它服务器在VLAN20. DB服务器的IP地址段是192.168.10.0/24, 其它服务器的IP地址段是192.168.20.0/24,来自Internet的恶意访问IP地址是202.106.20.20.防火墙是Fortigate防火墙,防火墙的IP地址是192.168.20.1。
数据库的服务端口是1521.
下面分两种情况分析如何利用防火墙保护数据库:
1.阻止来自Internet的恶意IP地址访问数据库;
2.阻止其它服务器访问数据库的服务端口1521;
首先通过SSH远程登录到防火墙上:
ssh –l admin 192.168.20.1// 以管理员身份登录防火墙
配置防火墙的策略地址:
config firewall address
edit DB-address
set subnet 192.168.10.0 255.255.255.0
next
edit Server-address
set subnet 192.168.20.0 255.255.255.0
next
edit Attacker-address
set subnet 202.106.20.20 255.255.255.255
next
end
配置防火墙的策略服务端口:
config firewall service custom
edit "DB1521"
set protocol TCP/UDP
set tcp-portrange 1521-1521:1-65535
next
end
配置防火墙策略阻止来自Internet的恶意IP地址访问数据库:
config firewall policy
edit 10
set srcintf "Untrust"
set dstintf "Trust"
set srcaddr " Attacker-address "
set dstaddr " DB-address "
set action deny
set schedule "always"
set service "ANY"
next
end
配置防火墙策略阻止来自其它服务器的IP访问数据库的1521端口:
config firewall policy
edit 11
set srcintf "DMZ"
set dstintf "Trust"
set srcaddr " Server-address "
set dstaddr " DB-address "
set action deny
set schedule "always"
set service "DB1521"
next
end
注意:以上策略阻止了两种对数据库的访问,防火墙在策略的尾部隐含的缺省策略是阻止所有访问,需要添加策略配置,允许其它对数据库有正常访问需求的访问。
2、应用层防火墙
“包过滤防火墙”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它的安全性有一定的缺陷,因为系统对应用层信息无感知,也就是说,防火墙只检查单独的包,它并不理解将这些包组合起来后会是什么内容,这些包属于哪些上层应用程序,所以,这种机制可能被黑客所利用。
要解决这种问题,就需要更上层的防火墙,我们把这种防
火墙叫做“应用层防火墙”,“应用层防火墙”工作在TCP/IP的应用层(参考上图),使用浏览器时所产生的数据流或是使用FTP、TELNET时的数据流都是属于这一层。
应用层防火墙可以拦截进/出某应用程序的所有的包,拦截包时,直接将包丢弃。
应用层防火墙可以阻止蠕虫和特洛伊木马的传播。
“应用层防火墙”跨越OSI或者TCP/IP所有的层,因此会增加网络延迟,降低应用程序的运行速度,但是,应用层防火墙将使数据库运行在一个更加安全的环境。
以下是某款应用层防火墙(基于WEB)的安全特性:
1 HTTP RFC符合性
2 WEB应用漏洞扫描
3 WEB应用防护
4网页篡改防护,内容安全
5抗“拒绝服务”攻击
以下是另外一款应用层防火墙的安全特性:
1拦截 SQL注入行为
2保护IIS网站,
3防止 POST木马上传
4 IIS强制广告
5文件防盗链
6 Windows用户创建拦截功能
7远程桌面白名单保护功能
8 POST访问白名单监控模式
9网站入侵访问审计功能
10网页挂马清除
在windows平台,每台机器上自带了一套应用层防火墙(软件防火墙,单机防火墙),该防火墙可拦截可疑的进程,可以设置白名单和黑名单。
如果数据库运行在Windows平台(不推荐数据库运行在WINDOWS,但是,还有不少的企业这么做),防火墙是必须的,它能拦截可疑的进程,阻止它们对数据库的破坏。
国内有很多防火墙产品,不过,这些防火墙大都是家用型的,如天网防火墙、江民防火墙、瑞星防火墙等。
有关应用层防火墙的安装和配置,请参考相关文档。
当然,防火墙的技术也在日新月异。
今天,大家更关注下一代防火墙。
下一代防火墙,面向应用安全、基于用户防护,高效转发,多层级冗余架构、全方位可视化。
下一代防火墙更加强大和安全,它将为数据库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运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