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隐喻视阈下壮泰谚语词语选用特点比较
- 格式:pdf
- 大小:259.32 KB
- 文档页数:3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Qiqihar University(Phi&Soc Sci) 2017年1月 Jan.,2017
认知隐喻视阈下壮泰谚语词语选用特点比较
阳亚妮
(百色学院外国语学院,广西百色533000)
摘要:本文综合运用认知语言学、对比语言学、民族学等理论,对搜集到壮泰谚语运用分析法、描写法和比较
法,通过口语词选用、常见事物词选用、天气词、数字词选用、形象词选用和固定搭配词选用对比分析壮泰谚语
词语选用特点,以期探析两个民族认知的共性和个性。
关键词:壮泰谚语;词语特点;认知隐喻
中图分类号:H2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38(2017)01-0011-03
Features of the Choice of Words in Zhuang and Thai
Proverbs from the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Metaphor
YANG Ya—n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Baise College,Baise Guangxi 533000,China)
Abstract:In this thesis,based on theories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comparative linguistics and ethnology,the author applies the method of analysis,description and comparison to contrastively analyze the collected Zhuang and Thai proverbs in terms of selection of
spoken words,common object words,weather words,numeral words,image words and collocation words,SO as to research the similar-
ity and diferences of cognition between the two peoples.
Key words:Zhuang and Thai proverbs;characteristics of words;cognitive metaphor
谚语之所以能在群众中广泛流传,主要是因为它选取与
大众实际生活、生产相关的事物以及对具体和和抽象的事物
的思考作为素材,颇具生活气息和民族风格;同时,它们通过
颇具特色的遣词造句,活泼、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通过谚
语的遣词造句可以反观壮泰两个民族的语言特色、思维方
式、认知特点等。
一、口语词的选用
壮泰谚语口语词选用的相同之处体现在壮泰两个民族
的人们对生产生活和客观世界的认识总结,都通过选用口语
词来形成通俗易懂却含义深刻的谚语,不同之处在于壮语谚
语无词的级别而泰语谚语有词的级别。
(一)壮泰谚语都选用1:7语词
壮泰谚语来源于两个民族对客观世界的观察和实践的 总结,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人们口传心授代代相
传的经验,因此有明显的口语化特点,基于这个特点,谚语易
读、易说、易理解,因此壮泰谚语就在两个民族中扎根流传,
并不断发展。壮泰谚语不仅表达非常口语化,使用通俗易懂 的语言,没有高深难解的字眼,甚至使用粗俗的语言表达真
实、深刻的道理。壮语谚语如:Roq gyong roq cungqgyang,Ok
haex ok bien doen ̄,Nep byaek nep naj da.直译:打鼓打中间,
屙屎屙桶边,夹菜夹眼前。意思是做事情要合乎情理。泰语
谚语如:、 口n ̄ wlqu直译:树干插在牛屎中。意思是不稳
固,摇摆不定。
(二)泰语谚语选词要区别词的级别
壮泰谚语虽然大量采用口语词,但它们也有不同点,壮
族是我国第一大少数民族,但历史上没有建立过本民族国
家,虽然受到统治者的管束,但壮语没有明显的等级区分,因
此壮语谚语的用词也就无等级之分。而泰国学者
I u霹u” (1985:7)认为谚语应该尽量避免使用令人不
舒服的词。此外,因泰语的词汇有级别,有普通用词、佛教用
词、皇室用语。谚语的表达必须跟表达者的身份地位相符。
二、常见事物词的选用
不少壮泰谚语都选用常见事物词,这符合“近身取物”
的原则,人们用自己熟悉的事物对不熟悉的、陌生的事物进
收稿日期:2016—09—10 作者简介:阳亚妮(1986一),女,百色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泰语教育与壮泰语言文化比较研究。
基金项目: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壮语与泰语谚语比较研究(13XYY021);广西高校校地校企共建科技创新平
台:壮泰文化交流比较研究中心;广西优势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泰语的研究(桂教高教2014[52])
12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行阐述、描述,体现人们对世界和各种事物的认识、思考和总
结,同时运用这样的总结来表达思想和情感,这是两个民族
认知的共同点。壮语谚语如:Max mboujmiz loengz mbouj
ndaej gwih,Vaiz mbo ̄j con ndaeng nanz ragcae.直译:马无缰
绳不能骑,牛不穿鼻难拖犁。马没有缰绳不受控制,如果骑 就会有危险;牛如果没有穿鼻,前进后退也不听指挥,难以耕
犁。也指人如果不受某些纪律或者法令的约束,就不好管
理,开展各种活动。泰语谚语如: n1 "u 1砚直译:打牛碰
耙。意思是指桑骂槐。壮泰谚语中“牛”、“马”都是人们生
活中常见动物,壮泰两个民族都以农业为主,生产生活与农
业事物息息相关,而这些动物名词的选用,正说明壮泰民族 利用熟知的事物来阐述和表达经验、思想和认知。
三、天气词的选用
壮泰谚语在天气词的选用方面有异同点。相同点在于 壮泰谚语都选用与天气现象有关的词语,不同之处在于因地
理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壮语谚语中包含“冬”的季节词和
天气词,而泰语谚语则无与“冬”有关的词汇。
(一)壮泰谚语都选用天气词
壮泰谚语选用不少的天气词,气象类的谚语是人们对大
自然的观察和对气象的总结,这主要因为两个民族都以农业 生产为主,与大自然和天气情况密切相关,对指导农业生产
和日常生活有积极作用。壮语谚语如:Cin fouz sam ngoenz
rengx,Hah fouz sam ngoenz fwn.直译:春无三日晴,夏无三Et
雨。春天雨水多,夏天天晴多。这一句是人们对季节天气的 认识。泰语谚语如: Ⅵ1 I贫u 研 1 L{1直译:蚁走蛇路,风雨
将临。意思是出现反常的现象表示会有大事发生。壮语谚
语例句中的“晴”、“雨”和泰语谚语例句中的“雨”等都是跟 天气有关的词汇。以农业为主的民族,对天气的依赖性比较
大,万物生长靠阳光雨露,人们对气象的有效总结,便于进行
生产生活。对大自然的认识反映在谚语上,这说明了两个民
族认知的共性。
(二)泰语谚语不选用“冬季”的词语
壮族谚语中有四季,泰语谚语中没有关于“冬”的谚语,
这与两个民族所处地理位置有关。我国壮族主要分布在广
西、云南,部分在广东、湖南、贵州、四川,位于东经97。一l17。
20 ,北纬20。12—34。19 之间,属亚热带气候,全年经历春、 夏、秋、冬四个季节。泰国在北纬5。30 一21。,东经7。30 一5。
30 之间,气候是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只分热季、雨季和旱季,
气温的年温差很小。壮语谚语如:Cin ixlmz doeng,fwn mo— engzmoengz,Yah rumzdoeng,raemx cimq doengh,Cou iMmz
doeng,miuz seng non,Doeng rumz doeng,mok moengzlo—
engz直译:春东风,雨蒙蒙,夏东风,水浸垌,秋东风,禾生虫, 冬东风,雾蒙蒙。
四、数字词的选用
在数字词选用方面的相同之处在于因数字与人们日常
生活紧密相关,人们经常使用到数字,在谚语中也有体现,含 有数字词的壮泰谚语也蕴含着丰富的含义。不同之处在于,
就搜集到的语料而言,壮语谚语中有大量的表示月份的数字
词,包含了对气象和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等内容。
(一)壮泰谚语都选用数字词
数字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壮语和泰语中有不少选 用数字词的谚语。经研究,壮泰语数字词在发音和用法上有
很大的相似性,一是因为壮泰同源的关系,二是都以受到汉
语数词影响为主。同时,壮泰语数词也有不同点,一是因为
两个语言都在不断地各自发展,二是因为受到其他语言的影
响。壮语谚语如:(1)Gaen danq hai gaen fwnz,Naed haeux haj
caek hanh.直译:一斤炭五斤柴,一粒米五滴汗。意思是所有
东西都是物物交换而来的,有付出才有收获,所以要珍惜。 (2)Soengfwngz dwg gienhba ̄,Seiq vunz yungh mbouj liux.直
译:双手是活宝,一世用不完。意思是要创造出属于自己的
财富,就要通过自己的双手劳动。(3)Samcib ngeix ndaem
ndoek,ngeix cauh rug,Hajcib loegcib ndaej yiengj fuk.直译: 三十思种竹,四十思建屋,五十六十得享福。意思是年轻的
时候勤劳付出,老的时候就享受收获。泰语谚语如:(1) u‘罚u1 1”1£J直译:一个人易败,两人生死交。指团结就是力
量。(2)嗣0 f1uL 0u钟1 ulJ目1村。娟钌直译:两手抓鱼。喻指三
心两意。(3) ‘ ‘ 回”u直译:十口说不比一眼见。意
指久闻不如亲眼看见。(4) ‘ 罚‘ 回”u直译:好七次,
坏七次。意指福祸相依,人生难以预测。(5)
孔 自 1” 1^I u1直译:十个商人不比一个帕拉雅。帕
拉雅是一种官爵,十个商人比不过一个当官儿的,这表现出
泰国人心中从政比从商的权力、眼界、人脉等都要大要宽,这
也是泰国人价值观的一种体现。(6)自q‘袖 彘£J1 u直译:同
坐一条船。意思是同舟共济,患难与共。从以上例子中可以
看出,壮泰语中不乏含数字词的谚语,也可以看出壮泰数字
词的语音很相似。壮语谚语中出现的数字词“deu(一,单
独)”、“Soeng(二)、“Sam(三)”、“Seiq(四)”、“rIaj(五)”、
“Loeg(六)”、“Cib(十)”与对应的泰语谚语中出现的数字词
‘ u1(di:au)、甜日 (so:ng)、WU-I(sa:m)、爵(si:)、 1(ha:)、l,ln
(hok)、鼬(sip)发音有极大相似性。这不仅是因为壮泰语都
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的亲缘关系,还是壮泰民族
有极大渊源关系的又一佐证。
(二)壮语谚语选用月份词
在收集到的语料中发现壮语谚语中有丰富的月份词,涉
及到人们对气象的观察,对生产生活的总结。而在泰语谚语
中却暂未发现含有月份词。如:Ndwencieng youh caemz youh
gwnnoh,Ndwenngeih youh nanq youh gwncuk.译为:正月又耍
又吃肉,二月又累又喝粥。
五、形象词的选用
谚语具有隐喻性,它是人类一个认知域向另一个认知域
的映射,而因为始源域和目标域都具有抽象和具体性,而隐
喻本身就是为了描述、表达、阐述抽象或具体的事物,因此谚 语应该要选择可以展现图像的词语。一些壮泰谚语通过选
用形象词来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某种状态,以此来表达深刻 的含义。壮语谚语如:Guhfwen mbouj yungh ngaenz daeuj
caw7(,Diuz linx baen ndau couh okdaeuj.直译:山歌不用钱来
买,舌头一拐就出来。舌头一拐山歌就出来,说明山歌对于 壮族人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非常形象、生动。这句谚语也
用来说某件事情对于擅长的人来说不是什么难事。泰语谚 语如: II 萄 1 1直译:虾干走来了。像虾子一样瘦的人
扯长脖子吵架。描述的是吵架的样子,意指很疯狂而认真地 吵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