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儿童眼球穿孔伤的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6
眼球穿通伤的诊疗及护理眼球穿通伤,是指由于锐器刺入、切割造成眼球壁的全层裂开,可伴眼内组织损伤或脱出。
损伤因素以刀、针、剪刺伤等较常见。
临床表现为眼部疼痛、流泪、视力下降等。
【主要表现】(1)病史,明显眼部外伤史。
(2)症状体征:一般可有眼痛、流泪等刺激症状,常有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
角膜损伤较小时,伤口小且规则,常自行闭合;伤口较大者,常有虹膜损伤、脱出及嵌顿,前房变浅,可伴有晶状体破裂及白内障。
角巩膜穿通伤可引起虹膜睫状体、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损伤、脱出及眼内出血,伴有明显的视力下降。
巩膜穿通伤伤口较小容易忽略,伤口表面仅见结膜下出血。
大的伤口常伴有脉络膜、玻璃体和视网膜的损伤及出血,预后差。
(3)辅助检查:裂隙灯及眼底检查有助诊断。
必要时X线摄片、超声波、CT扫描等检查有助于诊断。
【治疗与护理】(1)伤口较小者的治疗:单纯性角膜伤口、前房存在,可不缝合,进行局部清洁,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内涂眼药膏后包扎伤眼。
术后每日清洁换药1~2次。
(2)伤口较大者的治疗:大于3毫米以上的伤口,多需在显微镜下进行严密缝合,恢复前房。
有虹膜嵌顿时,用抗生素溶液冲洗,争取送还眼内;不能还纳时,可予剪除。
脱出的睫状体应予复位。
脱出的晶状体和玻璃体可予以切除。
对角巩膜伤口,应先固定缝合角膜缘一针,再缝合角膜,然后缝合巩膜。
对巩膜伤口,应自前向后边暴露、边缝合。
术后点散瞳剂及抗生素眼液。
(3)复杂病例的治疗:多采用两步手术,即初期缝合伤口,恢复前房,控制感染。
在1~2周内,再行内眼或玻璃体手术,处理外伤性白内障、玻璃体出血、异物或视网膜脱离等。
贯通伤有人口和出口,对前部人口缝合,而后部出口勉强缝合会使玻璃体脱出,可在伤后1周做玻璃体手术。
(4)术后局部治疗,伤眼应用氯霉素滴眼液,滴人结膜囊内,2滴/次,1次/2~3小时;或氧氟沙星滴眼液,滴人结膜囊内,2滴/次,1次/2~3小时。
同时应用散瞳药。
(5)抗感染治疗:预防伤口感染,一般可用青霉素,成人剂量80万单位/次,2~4次/日,肌内注射;或青霉素400万单位/次,3~4次/日,静脉滴注。
儿童眼球穿通伤的针对性护理目的:探讨儿童眼球穿通伤的特殊护理方法。
方法:连续观察记录儿童眼球穿通伤92例,采用针对儿童特点而设计的护理方法,并进行总结。
结果:经过针对性护理,绝大多数患儿安全度过围术期并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结论:儿童眼球穿通伤治疗过程中,针对性护理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标签:儿童;眼外伤;针对性护理眼球结构精致而脆弱,生理功能复杂,即使轻微的眼外伤也可发生严重的视力减退,尤其眼球穿通伤不仅受伤眼遭到严重破坏还可以通过交感性眼炎的发生导致双眼失明。
对儿童的生活、学习造成严重影响[1]。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资料由92例儿童眼球穿通伤患者,其中,男66例,女26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14岁,平均8.3岁。
1.2护理措施眼球穿通伤患儿应尽早清除创口内异物、清洁创面、封闭伤口,并预防感染。
护士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1.2.1促进心理舒适的护理及时满足其情感心理需要,消除其恐惧心理,满足患儿舒适的需求。
减少分离,鼓励父母陪伴或照顾患儿,使患儿有安全感;患儿住院期间由专人全程护理,增加患儿与护士的亲密感,使患儿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利用病区小广播,随时播放儿童音乐,儿童故事,建议其他病房的小病友与其成为朋友,做游戏等,室内温湿度适宜,床头桌上放其亲人的照片等。
1.2.2 促进生理舒适的护理注意床单平整干燥,保持床单卫生舒适,减少睡前的处置活动。
消除厌食感,促进生理舒适。
由于心情紧张,疼痛,限制活动等原因,患儿常常有厌食感,鼓励患儿进食清淡富含营养的食物,如:蔬菜、豆类、牛奶、紫菜、水果及适量瘦肉或鸡蛋等,并在饭菜的口味上下工夫,如订做可口的肉丝面、鸡蛋面、小馄饨和小饺子等,禁食不易消化、辛辣,刺激性和过于甘、肥、腻等食物,少量多餐,切勿暴饮暴食,以免胃肠道负担过重、机体抵抗力下降,保证患儿每天膳食的质和量[2]。
1.2.3 检查治疗的护理配合在为患儿检查治疗时,有时因疼痛刺激症状使患儿不配合,给检查和治疗带来极大的不便,可在应用0.4%倍诺喜表面麻醉下进行,必要时可给予口服水合氯醛,达到使患儿安静的目的,便于诊断和治疗。
-*-------------------------------------------------*-
眼球穿通伤护理常规
眼球穿通伤是由锐器造成眼球壁的全层裂开,使眼内容与外界沟通者,可伴
或不伴有眼内损伤或组织脱出。
按受伤的部位可分为角膜穿通伤、角巩膜穿通伤、巩膜穿通伤。
表现为有明显的眼痛、流泪和视力下降。
大的巩膜穿通伤常伴有玻璃体突出或脉络膜及视网膜出血。
【护理评估】要点
1、生命体征、受伤过程、部位及全身其他部位伤势。
2、眼部角膜、巩膜伤口大小、部位。
3、眼底是否受损、视力受损情况。
4、眼内有无异物。
【常见护理问题】
1、疼痛与炎症刺激睫状神经末梢、外伤、手术有关。
2、感知紊乱与外伤后视力下降、手术有关。
3、组织完整性受损与外伤有关。
4、预感性悲哀、绝望与预期视力差,可能致残有关。
5、潜在并发症:交感性眼炎与眼外伤有关。
【护理措施】
术前护理
1、急救护理:患者急诊入院,立即通知医生,需要手术者及时做好手术前准备,按眼科术前一般护理常规护理,完善相关检查。
防止眼内感染,禁忌剪眼睫毛和结膜囊冲洗,局部和全身应用抗生素,注射破伤风抗毒素,预防感染。
2、病情观察: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有无眼内容物突出、嵌顿、继发性眼内炎等
眼球穿通伤护理常规。
眼球穿孔伤的护理一、护理评估(一)术前护理1、受伤的部位、污染的程度、有无异物存留及异物的性质。
2、视力和瞳孔情况。
(二)术后护理1、了解手术方式及术中情况。
2、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松脱。
3、观察有无眼部胀痛、头痛、恶心等反应。
4、观察术后眼有无充血、视力下降。
二、护理措施(一)术前护理1、体位护理:卧床休息,减少不良刺激。
双眼包扎的患者,防止跌倒和烫伤。
2、心理护理:介绍疾病有关知识,安慰和鼓励患者,减轻或消除焦虑心理。
3、饮食护理: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饮食。
全麻手术者术前禁食、禁饮8 小时。
4、病情观察:观察眼痛、眼胀、伤口出血情况。
5、急救护理及术前准备:(1)一旦视力急剧下降,尽快及时处理,挽救视力。
术前不宜洗眼,需要输血者要配好血型以及备血。
(2)尽量避免低头动作,勿用手压迫眼球,防止眼内容物脱出。
有眼内容物脱出时用无菌纱布包眼。
(3)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注射前作皮内过敏试验。
(二)术后护理1、一般护理(1)体位护理:根据手术方式决定体位,全麻术后去枕平卧 6 小时。
卧床休息 3 天,如伤口过大或手术伤及视网膜者酌情延长休息时间。
(2)心理护理:介绍疾病有关知识,安慰和鼓励患者,减轻或消除焦虑心理。
(3)饮食护理:清醒后按医嘱饮食,不吃需用力嚼的硬性食物。
2、病情观察:术后单眼包扎 48 小时,注意观察伤口有无渗血、疼痛、眼胀、敷料有无松脱等情况,应用止血药,如有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
3、症状护理高眼压:当患者出现术眼胀痛,伴同侧头痛、恶心等,或伴视力急剧下降,应立即通知医师,予降眼压治疗。
4、用药护理:指导患者用药并观察药物副作用。
5、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交感性眼炎:当非手术眼出现不明原因的眼部充血、视力下降及疼痛,立即通知医生,协助抗炎对症治疗。
三、健康指导要点1、保持大便通畅,多吃蔬菜水果,多饮水。
2、指导患者滴眼药水的方法。
3、眼内容物剜除术后出现轻度头晕、恶心等为正常现象,数日后逐渐消失。
儿童眼球穿通伤的护理体会
儿童眼球穿通伤的护理体会。
1、及时对眼球穿刺伤进行清洗消毒,禁止用棉花。
穿刺伤对外洁净,用温开水洗净,经常清洁及时更换清洁纱布;
2、观察病情及眼球创面情况,防止感染;
3、定期检查眼科处方,除非确诊,否则不得乱用眼用药;
4、及时用眼药水进行局部滴眼,使抗生素可以及时进入眼创面;
5、禁止把眼球穿通伤当做普通眼睛处理,应该严格控制眼球的转动,禁止强迫移动,疼痛时停止转动;
6、外出活动和曝晒应加强防护,注意眼球保护,避免曝晒;
7、增强营养,选择清淡可口的食物,促进眼睛伤口伤口愈合;
8、引导患儿正确使用眼药水,及时服用眼药;
9、定期进行眼球检查,定期进行检查,及时发现病变,定期去医院
复查;
10、有了上面几点护理之外,最重要的还是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尽快调整患儿的心理状态,帮助其克服恐怖的心理冲击,积极配合治疗。
眼球穿通伤是眼球被锐利的物体刺破、切割,高速飞来的碎屑穿透或钝力的挫伤使眼球破裂等。
损伤的部位多发生在眼前节的角膜或巩膜上。
眼球穿通伤并发眼内异物存留。
眼球穿通伤症状表现:眼部持续性疼痛,刺激症状明显,视力减退,严重者无光感;角膜或巩膜上有各型伤口,小的伤口常自行闭合或呈混浊;大的伤口多呈裂开状,有房水流出或虹膜嵌顿其中;前房浅或消失,眼压很低;瞳孔变形,多呈梨形;晶体变混,且呈进行性;异物存留。
造成眼球穿通伤的原因很多,儿童多因玩耍时不小心被尖锐的器具直接刺入眼内造成,成人多因爆破时飞溅的石块、玻璃碎片、车床和冲床作业时高速飞起的铁屑或尖锐的工具等致伤。
眼球穿通伤对视力威胁极大,现场急救处理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着将来视力的恢复程度。
发生眼球穿通伤时,伤者会感到在受伤的刹那间有一股热泪(房水)涌出眼外,同时可有疼痛、眼睁不开和视力减退现象。
检查伤眼往往能直接看到眼球上的伤口,有时伤口处有一团黑色物流出(虹膜脱出),或有一种透明的鸡蛋清样的胶体物质(玻璃体)冒出,此时瞳孔不圆,有时因眼球内出血看不到瞳孔。
如果眼球内容物大量流失,就会使眼球变软,甚至塌陷。
眼球穿通伤的病人要做好应急护理。
病人应安静乎卧,避免躁动啼哭,切忌对伤眼随便进行擦拭或清洗,更不可压迫眼球,以防更多的眼内容物被挤出,应立即用清洁手帕或毛巾松松地包扎伤眼,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将双眼包扎。
因为只有这样才可减少因健康眼的活动而带动受伤眼的转动,避免伤眼因摩擦和挤压而加重伤口出血和眼内容物继续流出等不良后果。
包扎时不要滴用不洁的眼药水,以免增加感染的机会,也不要涂眼药膏,因为眼药膏会给医生进行手术修补伤口带来困难。
双眼包扎妥当后,应速将伤员抬送医院抢救,途中要尽量减少震动。
贫困地区儿童眼球穿孔伤的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眼球穿孔伤的护理措施及方法,降低术后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率及促进患儿身心康复。
方法对到本院49例眼球穿孔伤患儿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观察患儿的心理状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总结眼球穿孔伤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
结果经过住院期的对症治疗和有效的临床护理,大多患儿取得了较佳的康复效果。
结论对术后眼球穿孔伤患儿积极治疗的同时进行精心临床护理,辅之合理的心理疏导,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和促进患儿健康成长。
【关键词】贫困地区;眼球穿孔伤患儿;临床护理;心理护理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692-01
眼球穿孔伤是指锐器或异物使眼球壁穿孔,它常常是儿童外伤致盲的主要因素。
由于儿童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好玩好动,而且还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往往容易被鞭炮、玻璃、刀、针、剪、木枝、石块刺伤眼球,这些往往成为儿童眼球穿孔伤的罪魁祸首。
对眼球穿孔伤患儿应该采取及时的诊治,通过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和心理护理可以有效的帮助患儿调整心态,树立恢复健康的信心。
以下就本院49名患儿为例,简要探讨儿童眼球穿孔伤的护理。
1 基本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儿童眼球穿孔伤49例,男39例,女10例,年龄在9个月-12岁不等,右眼26例,左眼20例,双眼3例。
角膜穿孔21例、巩膜穿孔伤18例、角巩膜穿孔伤10例。
其中鞭炮
致伤10例、玻璃致伤3例、刀致伤4例、针刺伤3例、剪刺伤3例、木枝刺伤10例、石块刺伤9例、其他7例,伤后于2小时-6天内就诊。
本组有2名患儿进行保守治疗,其余患儿均进行手术治疗,其中1名患儿进行眼球摘除术。
1.2 基本护理
1.2.1 术前护理患儿入院后给予进行止血、清除伤口内异物、清洗创面后,用辅料进行包扎,并嘱咐患儿家属禁止患儿用手揉搓眼部,避免压迫伤口。
若伤口内有异物不能清除时或怀疑有异物可进行x线或ct检查,以便于准确判断患儿的病情后及时给予处理。
由于大多患儿多为急诊手术,必须与患儿家属及时沟通和得到家属的积极配合,了解患儿的最后一次进食饮水时间,并做好皮试、麻醉等各项术前准备,以便争取手术时间。
1.2.2 术后护理术后患儿安返病房后,按照术后常规护理。
必须注意观察患儿各项生命体征以及苏醒状况,及时吸净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并保持眼部敷料包扎固定及干燥。
由于患儿为特殊人群,必须嘱咐患儿父母陪伴在其身旁,注意患儿用手揉搓眼部以及避免碰撞眼部,避免敷料脱落,或者由于震动或晃动过度导致眼部出血等。
术后给予抗生素滴眼液抗感染,注意观察术后炎症反应和结膜是否有充血,对伴有眼内出血的患儿,术后须行双眼包扎,卧床休息,头略高,避免眼球震动和头部晃动。
作为护理者,各种护理尽可能集中进行,以减少不必要的打扰,以保证患儿充足的睡眠。
同时饮食上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禁饱餐,鼓励多
食蔬菜水果。
1.3 心理护理
1.3.1 消除恐惧和痛苦儿童眼球穿孔伤大多都是意外伤,小孩年龄较小,性格还不稳定,往往由于意外的情境会给患儿造成心理上的恐惧。
意外伤本身给患儿造成了视力障碍,加上伤口的疼痛以及眼内压的增高往往会引起头痛,往往使患儿感到痛苦。
突然到医院这种陌生的环境,而且大多患儿对穿着白衣的医护人员有着强烈的害怕和恐惧感,往往会表现为情绪激动、号声大哭以及不停的晃动,这样不仅加重患儿伤口的出血,而且也给医护人员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的难度。
因此,医护人员必须用和蔼可亲的态度与患儿主动接触,用温暖体贴的言语和亲切的动作进行安抚,并固定相同的医护人员,让患儿对医护人员产生依赖感、信任感,以便消除患儿入院时的不良心理反应,能够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
必要时给予镇痛药物减轻患儿的疼痛感。
1.3.2 鼓励患儿与外界沟通由于眼球穿孔伤不仅给患儿带来
视力障碍,也影响了患儿的外观,这些都会使患儿产生自卑感,不愿与外界接触。
根据以前的患儿表现,就算在康复后患儿常常表现为沉默寡言、不愿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乐,把自己孤立起来,性格不稳定,对周围事物较敏感,这些都极大地影响患儿的成长。
因此,护理人员应该主动与患儿沟通,引导患儿说出自己的感受,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给患儿讲解眼疾的治疗及康复过程,消除不必要的顾虑,让患儿正视自己视力下降以及身体缺陷的事实,鼓励患儿树立
战胜疾病的信心,并指导患儿正确地保护视力,避免再次意外损伤。
同时鼓励患儿与家长积极交流,让患儿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与支持,也要鼓励患儿多与好友及同学联系,准许他们来探视患儿,多与其进行交流,保持健康愉快的心态,避免患儿走入极端。
1.3.3 积极与患儿家长沟通由于患儿是在父母的庇护下成长,加上患儿的心理还不成熟,他们的心理状态实际上极易受其家长的心态影响,随家长心态的变化而变化。
常言道:可怜天下父母心,由于患儿年龄小,知道的并不多,往往其父母更容易产生悲观的情绪,他们更需要安慰和鼓励。
大多父母由于承受不了患儿的这种意外伤的事实,不仅是担心患儿的情况,也因为没有看管好自己的孩子而感到无比自责,这些往往会使他们崩溃。
难免在患儿面前表现为紧张不安、哭哭啼啼,这些严重地影响患儿的情绪,以为自己病重,更加的恐惧、不安以及哭闹,这些极大地影响了患儿的治疗情况以及康复过程。
若患儿家长身心健康,鼓励患儿积极配合治疗,并给与患儿健康快乐的氛围,给患儿讲故事、唱儿歌,陪患儿一起做游戏,鼓励患儿以正常的心态看待疾病,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和康复,争取达到最佳的效果。
2 结果
经过医师的对症治疗和护理人员的细心护理,49例患儿在住院期间有2例发生了术后并发症,但经过医生的治疗及时控制了炎症。
同时,通过因人而异的护理措施和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针对49例患儿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护理效果,对同类型病例的护理具有
积极的指导意义。
患儿出院时,对患儿及家长进行了护理满意度调查,总体满意率达到87%以上。
3 讨论
儿童眼球穿孔是儿童最常见的外伤致盲因素,严重影响了患儿的成长和身心健康,而及时的诊治和精心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对于儿童眼球穿孔伤的护理,由于眼病患儿多数具有低龄化且心理不成熟的特点,这就需要护理者将临床护理与心理护理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患儿的身心健康问题。
首先,及时的诊治是决定儿童眼球穿孔伤预后的关键,它可以很大程度地保存眼球的完整和减轻后遗症。
其次,伤口的妥善处理可使受伤眼组织损伤减小到最低限度,它可以避免伤口的感染引起恶化,导致各种并发症和后遗症。
再次,术前、术后的护理对整个手术是否成功也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它也是减少并发症发生的主要措施之一。
最后,心理护理和患儿的诊断、治疗、康复的整个过程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是促进患儿身心健康恢复的先决条件,也是患儿健康成长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杨丽雄,李明芝.眼球穿孔伤46例的护理[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3(02):140.
[2]郑远开,邝松基,等.眼球穿孔伤370例(372眼)临床分析及护理[j].吉林医学,2006(06):622.
[3]刘真.儿童眼球穿孔伤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眼外伤职业眼
病杂志,2007(07):551-552.
[4]李珍.眼球穿孔伤患者实施的心理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11(08):65-66.
[5]胡巍巍.眼球穿通伤患者的出院指导[j].内蒙古中医药,2012(19):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