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继承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4.59 MB
- 文档页数:53
论“三个代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摘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党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最新理论成果的集中表现,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又一次继承和创新。
关键词:三个代表;马克思主义;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深刻总结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以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持与发展,也是对当代社会进步潮流和发展趋势的新概括。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
[2]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得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党人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该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
[3]我们历史上的马克思主义有很多,有香的马克思主义,有臭的马克思主义,有活的马克思主义,有死的马克思主义,把这些马克思主义推在一起就多得很。
我们所要的是香的马克思主义,不是臭的马克思主义;是活的马克思主义,不是死的马克思主义。
这些著名的言论都出自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者,他们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带到具体的环境和斗争中反复的进行实践而得出来的真理。
这说明我们要用科学的态度、发展的眼光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来面对马克思主义,只有这样马克思主义才会发展才会丰富才会与时俱进。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则的发展。
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又一次飞跃。
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我们立党和国富民强的根本;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动力之源和生命源泉;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之基和目标追求。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新发展中国卷烟销售公司总经理田忠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创新史。
马克思主义是在回答时代课题、推动历史前进中不断丰富发展的;是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中不断创新的;是在广泛吸纳人类文明成果中实现飞跃的。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党章,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新境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生动而具体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鲜活力量,再一次有力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仍然是我们正确认识和运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武器。
正像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指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作为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包含着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一、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为哲学基础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并必定随着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新发展,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首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为哲学基础。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正是由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社会主义才由空想变为科学。
世纪之交,江泽民同志指出,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这个论断,通过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真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包含了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既坚持了生产力的决定作用,又强调了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反作用,更突出了人民利益的最高价值取向,从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高度统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十六大报告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并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这说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既是一脉相承又是与时俱进的,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际。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工人阶级用来观察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工具和锐利武器,列宁、毛泽东和邓小平都是用它来研究和解决他们所处时代的国际国内的重大实际问题,并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
江泽民也是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研究和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的许多重大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理论创新成果中最关键、最核心、最本质的内容。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内涵丰富的系统的科学理论,多方面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重要讲话,就这一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各方面的继承和发展概括了10个方面,指出:“这些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
”他特别强调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关于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等理论。
我们必须在各方面进行理论创新,既要坚持继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要敢于和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推向前进。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多更直接的是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特别是对毛泽东、邓小平关于党的建设思想和邓小平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是继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之后中国共产党人治党治国的指导思想实现与时俱进的又一重要标志。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三个代表”即中国共产党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2000年2月25日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首次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
提出:“总结我们党七十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
人类又来到一个新的世纪之交和新的千年之交。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如何更好地檄到这‘三个代表’,是一个需要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深刻思考的重大课题。
”她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同时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仅是党的建设的重大课题,同时,她亦事关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的成败,事关全党全国工作大局,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是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中国的新发展所谓一脉相承,是指在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上的一脉相承。
是唯物的、辩证的立场,即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立场,就是从人民群众利益出发的立场,这两者是一致的。
因为从实际出发的实际就是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马克思当年从资本主义社会实际出发,得出“两个必然”的结论。
马克思是如何分析的呢?资本主义使社会阶级关系简单化、明朗化,社会结构上只存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两大对抗阶级,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使无产阶级成为资本主义的掘墓人,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最终将推翻资本主义。
所以马克思主义既是彻底的唯物主义,是对人类社会一般规律的概括,又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利益、求得彻底解放的思想武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1)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对“三个代表”“科学观”重要思想作了科学定位,指出“三个代表”、“科学观”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就必须深刻领会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前进最终是由生产力发展决定的,同时是由先进文化引导的,是因人民群众推动的基本原理,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高度统一,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相互促进的进程,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振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两位一体。
它科学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党为谁执政、怎样执政,什么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先进性、怎样保持先进性,以及什么是社会主义优越性、怎样才能使社会主义取得同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等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进一步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水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需要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作为当今中国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这一时代要求的产物。
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
当然,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
“三个代表”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
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之所以一直能成为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就是因为它能不断根据实践的发展变化而进行理论创新。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秉承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一理论品格,从时代发展的潮流和国内国际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出发,继承、丰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并发展的。
深刻而全面地研究并回答实践所提出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强大的生命力所在。
之所以说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就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应对的时代课题是不同的。
一个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敏锐地发现和正确解决时代所提出的中心问题。
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努力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找到了解决时代课题的途径和方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毛泽东思想;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面对国际国内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解决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样一个带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时代课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深刻体现。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坚持与时俱进,就一定要看到《共产党宣言》发表一百五十多年来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充分估计这些变化对我们党执政提出的严峻挑战和崭新课题。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发展观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江泽民同志2000年2月25日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首次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
其中发展观始终贯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人,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在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指导下,深刻总结中国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吸收国外社会发展观的有益成果,它的产生具有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
我们通过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发展观的社会历史条件,能够更加深入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发展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理论基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发展观,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探索社会发展问题的正确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发展观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内在本质,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当时的俄国实践,并成功地领导了苏联社会主义革命,使社会主义变成现实;毛泽东发展观主要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邓小平发展观解决的主要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开创性地回答了为什么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应当如何认识和怎样领导发展的问题。
这些发展观都贯穿了唯物史观的理论和方法,都坚持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都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脉相承的科学思想体系。
在当代中国,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发展观,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它要求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认清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进行各项现在化建设都要实事求是,不能急于求成。
我们在所面对各项矛盾时,要保持清醒,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科学的建设社会主义。
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项矛盾的基础上,全面总结世界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它不仅符合我国经济的发展方向也符合世界发展的潮流,对当今世界各国的发展实践有所吸收和借鉴,它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正确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持续可协调,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下面我就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们市所进行的各项现代化建设,来举例说明。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范畴之一,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社会发展生产力。
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
我想国家如此,一个市的发展也如此。
我们市充分贯彻这一思想指导,大力发展生产力。
我们淄博市是有名的陶瓷重镇,淄博的瓷砖和陶瓷全国文明,因而在现在化建设中我市充分发挥本市的优势,大力发展陶瓷和瓷砖制造业,让其成为我市的特色产业,从而促进整个制造业的发展,进而推动整个市经济的发展。
在陶瓷业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产业链条,生产的陶瓷和瓷砖不仅销往全国各地还销往外国。
同时为较好的发展我市这一特色产业,我市每年都要举办陶瓷展览会,借此加大对我市陶瓷的宣传,企盼吸引跟多的合作企业。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角度讲,要解决好人与自然、经济与人口、环境与资源等方面的重大问题。
从一个区域、一个领域、一个行业、一个单位的角度讲,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结合实际,用心体悟,深刻把握,自觉遵循,扎实践行,体现时代性,掌握规律性,解决好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一是要完善和建立有效的机制环境。
有效调整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按市场规律配置资源,建立和完善科学高效地行政、事业、企业运行机制。
二是营造创业激情的人文环境。
大力吸引、培养各类人才,积极鼓励创业,不断创新工作机制,着力激发加快发展和创造性。
三是建设开放有序的经济环境。
规范整顿市场秩序,建立健全管理和运行机制。
有效扩大市场开放,聚集各类生产要素,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四是维护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
严厉打击各类犯罪行为,积极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强化监管力度,大力维护社会平安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五是有效地改善人民生活,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
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有效地发展合力,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切实解决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妥善处理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具体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真正让人民群众享受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
二、在新世纪新阶段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于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做好新时期统战工作的基础。
统战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做学有专长、事业有成者的工作。
统战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争取人心、凝聚力量。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和
现代化建设中一个长期策略性的指导思想,其中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邓小平理论的核心是坚持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及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
他还强调,必须坚持适应社会发展和大力推进四项基本原则的统一,明确一个国家的力量就是理论的力量。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要求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要求,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在党的领导下,这一思想一步步贯彻于社会各个领域,引导着中国发
展道路的选择。
科学发展观认为,要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社会发展。
必须注重增
强社会效益,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通过提高生
产力水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继承与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
在建设党和国家事业中的根本经论。
同时,它也为推动经济文化发展提供了
有效的行动进路,成为当今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依据。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十三届四月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集中全党智慧,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理论勇气进行理论创新,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
二、“三个代表”形成的条件1、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发展新趋势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2、"中外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依据3、"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新鲜经验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4、"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思想渊源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总结八十年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展望新世纪的艰巨任务和光明前途,我们党要继续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胜利前进,归结起来,就是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是坚持执政为民四、“三个代表”是辩证统一的整体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统一的整体,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1)(2)(3)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和满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
只有发展先进生产力,才能为发展先进文化和满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创造物质条件。
只有发展先进文化,才能为发展先进生产力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才能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
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及发展摘要:科学发展观主要结合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现状,根据发展过程中的实践,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而提出的具有创造性的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精髓,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事业主题,同时也体现了我国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以及发展战略,在党的建设性等各方面一脉相承。
科学发展观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总体布局以及国际战略和外交方针等方面有着发展的创新性,有利于解决时代课题。
本文将从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及发展展开论述。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继承发展[中图分类号] G4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7326(2012)11-0056-02科学发展观,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
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指明了我们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战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新的中国国情到了新的高度和阶段。
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第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第二,全面发展观;第三,协调发展观;第四,可持续发展观。
为什么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际。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工人阶级用来观察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工具和锐利武器,列宁、毛泽东和邓小平同志都是运用它来分析研究和解决他们所处时代的国际国内的重大实际问题,并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
江泽民同志也是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分析研究和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的许多重大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和阐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
在他的论述中,处处可以看到这一点。
他特别重视历史唯物主义尤其是关于社会基本矛盾和人民群众的根本观点。
他说:“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论断”,“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真谛”。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坚持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的观点。
这要作为我们思想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内涵丰富的系统的科学理论,多方面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对这一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各个方面的继承和发展概括了10个方面,指出:“这些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
”他特别强调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关于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等理论。
当今世界迅速发展变化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在各个方面进行理论创新,既要坚持继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要敢于和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推向前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多更直接的是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特别是对毛泽东、邓小平同志关于党的建设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