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美术《弘扬真善美》
- 格式:pptx
- 大小:2.27 MB
- 文档页数:15
弘扬真善美的教案篇一:弘扬真善美第二课弘扬真善美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弘扬真善美》,我将围绕教什么,怎么教,和为什么这么教三个方面,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以及教学过程六个方面来说明我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根据新课标理念,本课课型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在此之前,我们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美术是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和美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两课,以及刚刚结束的《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欣赏了大量富有深层意蕴的优秀美术作品。
这些知识的沉淀为本课的学习起到了良好地铺垫作用,让学生能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
今天我将带领同学们去体会美术作品中真诚,善良,美好的情感表达,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陶冶道德情操,提升人文情怀,为今后的美术学习打基础,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中,逐步感受到美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乐趣和正能量。
学情分析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结合美术教学的视觉感知特征和实践创新特征来确定我的教学,初中生两级分化已经形成,个性差异明显,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但形象思维依然占主体地位,因此直观性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
本课教学我面向全体学生,在基于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探究精神,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里燃烧思维的火花,这充分体现了学生才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
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结构,结合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我将教学目标分成三个维度来进行阐述: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美术作品中真诚,善良,美好的情感表达,理解这些美术作品为什么被世人铭记,成为不朽之作,掌握美术作品的认识,教育和审美的三个主要功能。
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多媒体设备或课件营造出相关作品的真实环境,最大限度的让学生体会作品的真善美。
注重师生间的互动,在交流分享中,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弘扬真善美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主题是“弘扬真善美”。
本课旨在通过美术作品的表现手法和特点,引导学生感悟真善美的价值,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美术作品的表现手法和特点,认识真善美在美术作品中的体现。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悟真善美的价值,培养他们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人文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美术作品的表现手法和特点,认识真善美在美术作品中的体现。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分析和欣赏美术作品,感悟其中的真善美价值。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相关的美术作品、课件和教具。
2.学生准备:观察生活中的真善美事物,收集相关的素材和工具。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弘扬真善美的美术作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通过分析美术作品的表现手法、特点和所弘扬的真善美价值,让学生了解如何创作弘扬真善美的作品。
3.巩固练习: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真善美,可以是绘画、雕塑、摄影等形式。
4.归纳小结: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和评价,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并鼓励学生继续关注生活中的真善美事物,进行更多的创作尝试。
六、板书设计本课的板书设计应该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采用以下形式:1.将黑板分为三个区域,分别用于展示课题、重点和难点。
2.在课题区域写上“弘扬真善美”的大标题。
3.在重点区域写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4.在难点区域写出本课的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
5.在黑板的一角设置一个“作品展示区”,用于展示学生的创作作品。
七、作业设计本课的作业设计应该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趣味性。
具体可以设计以下作业:1.观察生活中的真善美事物,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主题,创作一幅作品表现真善美的价值。
弘扬真善美教案一、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初步了解美术作品的表达形式过程与方法:知道美术作品在弘扬真善美,揭露鞭挞假恶丑方面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美术作品的审美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欣赏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意思,使自己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素材二、教学过程导入:小故事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孺子牛孔融让梨:孔融四岁的时候,和哥哥们一起吃梨,孔融总是拿小的吃。
有大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
他回答说:"我年龄小,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
“由于孔融这么聪明早慧,很小就懂得这样的道理,宗族亲戚们认为他是个奇才。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凡事应该懂得遵守公序良俗。
这些都是年幼时就应该知道的道德常识。
古人对道德常识非常重视。
道德常识是启蒙教育的基本内容,融于日常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
1.请同学们对比一下中外作品,说说你看到的内容和感受。
王文彬《夯歌》、维拉斯开兹《纺织女》请同学们用美术语言,说说画面中的人物造型,结构和特点。
同学们通过这两幅画面的构图和内容,分析作者的表达方式和情感意图。
2.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组讨论:潘荣本《铁肩担道义》、陈冰清《木头人》这两件作品的艺术表现和处理手法有什么特殊的意蕴?就这两件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美术语言与作品的深层意蕴的内在联系在组内发表看法。
3.利用语文的修辞方式来理解美术作品中的表达方式分析李唐的《采薇图》局部和戈雅的《1808年5月3日夜枪杀起义者》教师:真善美是人类精神世界追求的永恒主题,是人类社会永远歌颂的主旋律。
通过以上两幅作品我们可以看出:作品在艺术的表现手法上虽然各有不同,但都表现出了劳动人民的质朴,勤劳的美。
三、深入阶段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组讨论:如果让你创作一幅画你会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来歌颂什么美好品质呢教师:艺术的功能主要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陶冶人们额道德情操,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下册美术第1单元
第2课弘扬真善美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功能;
技能目标:能理解美术作品的艺术功能;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难点:提升学生的美术作品创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油画的创作的材料、工具;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功能吗?
师:下面就让我们学习今天的内容:《弘扬真善美》;
—:说一说:
师:课件出示课本第7页的几幅图片,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这几幅作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表达作品所蕴含的主题的?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三、实践活动:
师:请同学们根据刚才观察的情景,发挥你的想象力,用你们手中的工具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
师:然后到讲台上进行展示;
生:结合课文积极创作;
师:巡视指导;
生:创作完成后,积极上台展示;
师:对学生作品做出必要的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