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知识点四:选材技巧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4
作文如何选择材料中考作文选材技巧方法一:选取真实、熟悉的材料材料的真实一是指严格意义上的“生活真实”,也即指文章中的事实性材料要严格地符合实际生活的情况,比如你经历过的,见过的。
二是指本质意义上反映生活真实的“艺术真实”。
这是指文章中的事实性材料要能从本质上反映生活的真实面貌。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可以允许对于作为生活素材的事件、细节、环境、人物特征进行某种组合、改造,也即艺术加工或艺术虚构。
方法二:选取典型有代表性的材料来写所谓典型材料就是某一事物中最有代表性的事例或材料。
你一个人的思想,不代表全班人的思想,某些同学表现差,不代表整个班级差。
比如要写一个刻苦学习的同学,你不能看到他三二天认真完成了作业就说他刻苦学习了,代表性就是大家都公认,一直如此,才算是。
它既是具体的、公认的,又是富有鲜明独特的个性的,同时又能体现同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和普遍意义的。
方法三:化大为小,以小见大选取材料。
范围宽广是中考作文的显著优点,有利于打开文思,激活想象,张扬个性。
但中考选题要善于化大为小,以小见大,才有利于写出深度,写出个性,也更符合少年学生的写作实际和认知水平。
化大为小,可以从拟题开始。
即让标题定得窄小一些。
如以“幸福”为话题写作,文题“幸福”或“谈幸福”显然不及“幸福一家子”、“知足者常有幸福”、“幸福就在身边”、“付出带来的幸福”、“幸福的滋味”等一些文题更容易下笔,更容易写深、写细。
方法四:选择新颖生动材料人云亦云的材料都不是好材料,如写老师,总是局限于“深夜批改作业”、“病中惦念学生”等等。
人们读了,一方面觉得这位老师和那位老师一个样;另一方面,又觉得没有把广大教师的精神风貌写出来。
一部再好看的电视剧让你看过3遍之后都会让你越来越不想看了,审美疲劳啊,生活日新月异、丰富多彩,要善于感受时代气息,留意身边活生生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发现新问题,捕捉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闪光点,寻求解决问题的新办法,从而确立富有时代特征的新的材料来。
中考作文选材应注意的问题一、选材要真实所谓真实,就是说材料本身要符合生活本身的逻辑,能从本质上反映生活的真实面貌。
这里要强调指出的是,真实的材料是让文章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重要保证。
材料可以不必局限于自己的亲身经历,还可以由自己到他人,由今到古,由中到外,由此到彼,只要是自己所熟悉的,只要能很好地表现你所要表达的主旨,都可以选取。
当然,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这里的“真实”并不拒绝文学作品中的虚构。
像小说、剧本等文学形式中的内容大多是虚构的,但是我们并不感觉到虚假,这是因为其中的内容也是“真实”的,是一种艺术化的真实,能从本质上反映生活的真实面貌。
二、选材要新颖所谓新颖,是说材料要有新鲜感。
不能老是用一些陈旧过时的材料。
这些材料本身并不是不好,只是为大家所熟知,一点新鲜感都没有,不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用新颖别致、与众不同的材料表现主题,很容易做到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也能更好地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从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三、选材要注意与时俱进写作源于生活,又从艺术的高度反映了生活。
面对多变的现实生活,我们只有在紧随时代脚步,从思想意识的层面与现实生活息息相通,才能不断地迸发出全新的灵感。
1999年一份优秀考卷这样写道:“假如有那么一天,记忆可以移植,我将移来邵云环的思绪,去那战火纷飞的贝尔格莱德,感受真正意义上的残酷。
耳边是连续不断的爆炸巨响,眼前是又一片仍然升腾着烟尘的废墟。
当警报暂时解除的时候,我就要在那大使馆的二层,用586电脑敲击出义愤,传递着良知,抗击着荒谬,去迎接暴力和死亡!”作者将重大外交事件信手拈来,嵌入文章,激情澎湃,撼人心魄,既扣题目,又关时代。
如果作者不关注时代生活,怎能选出这样深刻新颖的材料呢?现实生活本身就是丰富多彩的,新现象每时每刻都会层出不穷,这些都是我们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四、选材要注意放飞思维“放飞思维”指的是学生丰富想象力的培养,但凡稍有写作经验或知识的人都知道,联想和想象在写作中有着不可小视的作用。
中考作文如何选材选材就是“写什么”,即文章的内容。
材料选得好,文章就成功了一半。
如何选材呢?选材要着眼当代,紧贴现实生活,应遵循以下原则:只选新的,不选旧的。
只选亲身经历的,不选道听途说的。
只选小材料,不选大材料。
只选深刻的,不选浅薄的。
只选具体的,不选空洞的。
只选有趣的,不选平淡的。
只选罕见的,不选常见的。
【实用技法】选材用材都必须围绕中心开展,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种做法比较可取:(一)选真实熟知的材料。
回避陌生、首选熟悉,对于大多数同学老说,这应该是选材的一个原则。
自己亲眼所见的,亲身经历的,亲耳所闻的,深切感悟的,才是了然于心的,才是真实动人的。
材料的真实性不是指材料的原始再现,而是经过提炼,比现实生活更鲜明,更强烈,更集中。
如事情的完整性、材料的理想型、人物的典型性等,可进行适当的加工。
以求深化人物和主题。
(二) 选鲜活新颖的材料。
你可以从熟悉的人物中找到新颖的切入点:写老师“笑里藏刀”,不过,“刀子”里藏的是无言的激励;写同学“冷若冰霜”,不过,“冰霜”后难掩的是深切的关爱;写朋友“疯疯颠颠”,不过,“疯颠”里蕴含的是健康的心态。
(三)选紧跟时代步伐的材料。
社会在发展,生活在改变,新事物、新话题层出不穷,选材应当与时俱进,作文才具有时代感。
平时要关注社会热点,关心时事新闻,这样,就能为文章引入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材料、新景象、新理念。
我们不大可能从宏观上去表现这个时代,但是,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折射时代的变迁。
(四)选意蕴深刻的材料。
如“风景”为题,写自然风景,当然也可,但总觉少了深刻意蕴,若把体现人间真善美的情喻为风景,是不是立意更为深刻,文章意蕴更丰富?(五) 选平凡中见深情的材料。
“文章不是无情物”,在考场作文中,情感是连接考生与阅卷老师的桥梁,考生若能拨动阅卷老师喜怒哀乐的琴弦,溢出感动的泪水,何愁得不到高分?选材可选平凡事,但力求以情动人。
例文一:(真实,平凡中见深情)今天,我想说说心里话我,今年十五岁,和同龄人一样,坐在中考的考场上,但我又和他们不一样!小时候,爸爸妈妈带我出门,很多人都会投来疑惑的目光,不是源于我,而是源于我的父亲、母亲,但我却毫不知情,还总是不懂事的喊着:“爸爸,快背我,我要骑大马,骑大马…..”渐渐的,我长大了,也逐渐发现了我的爸爸妈妈和同龄父母的不同:他们的头发更加花白,皱纹更加明显;背要更加驼;手更加粗糙……渐渐的,一种疑虑涌上心头。
初中生如何选材
一、先定主题
要选好的材料,首先要确定自己的主题,清晰地把握自己的写作目的,比如写作的是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等,这样根据自己主题的不同而找到合适的材料。
二、查找素材
1、图书资料:大多数学校会有自己的图书馆,里面的书籍都是按照科目划分的,可以找到与自己主题息息相关的素材。
2、网络资料:在网络上也可以查询到相应的资料,但要确保资料的可靠性,尽量不要写虚假的内容。
3、口头资料:有时候可以请教一些专家学者,搜集一些口头资料,比如调查问卷,这样可以更准确地定位自己要写的内容。
三、筛选素材
1、看是否符合主题:这是最基本的筛选标准,不符合主题的内容就要抛弃。
2、看关联度:要看所选材料是否有联系,能够深入探讨,有助于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注意权威性:资料的权威性也是需要注意的,不能使用虚假或有误导性的资料,否则会影响自己的写作质量。
四、归纳整理素材
1、结构清晰:要将所收集到的资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清晰的结构,有助于把握文章的思路。
2、把握关键点:要把握重点内容,明确文章的中心,比如材料的批判性、总结性等,能够有助于自己的写作。
3、重点突出:要将重点内容突出出来,强调一些关键性词语,能够传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
中考作文选材的四点技巧
一、注重主题思想。
考生在写作时,要把握好文章的主题思想,考试的作文题目通常都是一些社会热点话题,要求考生根据自身的观点来阐述,因此,在写作时,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好文章的主题思想,把文章的结构构思好,写出主题思想清晰、表达有力的文章。
二、做好文章结构的构思。
在写作中,考生要做好文章结构的构思,通常在文章中要包括开头、正文、结尾三部分,开头要写出文章的主题思想,正文是文章的主体,要把文章的主题思想表达清楚,最后结尾要写出文章的总结,使文章有条理、有深度。
三、灵活运用语言表达。
考生在写作时,要灵活运用语言表达,不仅要注意文章的语法准确性,还要注意文章的表达效果,使文章的表达清晰、有力,有时也可以灵活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有文采。
四、注重文章的细节描写。
考生在写作时,要注意文章的细节描写,在文章中要尽可能多的描写一些细节,使文章具有生动性,更有说服力,从而使文章的表达更加真实、有力。
作文选材原则及技巧作文,如同绘画的素描,选材便是其底色,决定了作品的基本色调和深度。
立意则是这素描的灵魂,赋予了作品生命和深度。
那么,如何在选材时确保立意明确、新颖、深刻呢?一、立意的重要性立意,即作文的中心思想或主题。
它是文章的灵魂,贯穿全文,引导着读者进入你的思维世界。
一个明确的立意,可以使文章有方向、有深度;而一个新颖、深刻的立意,则能使文章脱颖而出,引人深思。
二、立意明确立意明确意味着你在写作之前,已经清晰地知道自己要表达什么,要传递什么信息或情感。
这需要你在选材时,紧紧围绕主题,选择与主题紧密相关的素材。
例如,如果你想写一篇关于环保的文章,那么你选择的素材就应该与环保相关,如环境污染的现状、环保的重要性、环保的措施等。
三、立意新颖在立意时,我们要避免俗套和陈旧的观点,努力寻求新的角度和观点。
新颖的立意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例如,你可以从环保的角度探讨科技发展的利与弊,或者从个人生活出发,分享自己在环保方面的实际行动和心得体会。
四、立意深刻深刻的立意需要我们对所选素材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挖掘其背后的深层含义和价值。
这需要我们在选材时,注重素材的广度和深度,选择那些能够引发深度思考和讨论的话题。
例如,你可以通过具体的事件或现象,探讨环保与人类生存的关系,或者分析环保问题的根本原因和解决方法。
五、选材与立意的结合选材和立意是相辅相成的。
明确的立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选材,而新颖、深刻的选材又可以丰富和深化我们的立意。
因此,在写作过程中,我们要不断调整和优化选材与立意的关系,使二者相互支持、相互促进。
总之,选材时确保立意明确、新颖、深刻是写作成功的关键。
我们要在选材时紧紧围绕主题、注重素材的广度和深度、寻求新的角度和观点,并深入分析和思考所选素材。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写出一篇既有思想深度又有艺术感染力的好文章。
中考作文如何选材材料新颖独到中考作文如何选材——材料新颖独到作文是中考的必考项目,而选材是作文的基础。
如何选择材料使作文独具一格,立于不败之地呢?以下是一些小技巧,希望能帮到考生们。
自然环境类蓝天、大海和高山,是构成自然环境的三大元素。
而自然环境的变幻多端,有自然灾害,也有让人荡气回肠的美景。
在写自然环境类作文时,可以从这些元素中选择一个,比如选择一座珠穆朗玛峰、一条长江或者一片神秘的热带雨林作为切入点。
此外,还可以从个人的观感出发,描写自己看到过的或者其他人给自己描述过的那些美景,生动活泼地展现自然之美。
人文风情类跟自然环境相比,人文风情更加复杂精彩。
这里的人不仅包括历史人物,还包括普通人们形态各异的生活情境。
可以写一位传奇人物,如鲁迅、李白、毛泽东等等;可以写人群聚集的地方,如菜市场、公园、车站等等。
写这类作文的重点在于细节、情感和感知。
要对人物故事或者场景进行深入挖掘,揭示内在的情感和人性,使读者产生共鸣。
社会现象类人类社群的各种活动,构成了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写社会现象类作文时,需要选取一个经典例子或者热门话题作为切入点,如环保问题、社交媒体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名校状元的故事等。
在描写这些话题时,需要把握实质、关注细节和凸显人性,体现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和主张。
个人经历类个人经历类作文是中考作文里常见的题材之一,也是最能体现个性的一类。
可以从自己的生活中选取一个值得一写的经历,如一次难忘的旅游、一次成长中的挑战、一次自我救赎等等,通过真实情境和个人感受来展现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需要注意的是,这类作文要保持真实性,不能夸大或编造。
以上是一些可以选择的作文题材,当然还有其他类型的作文,具体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知识进行选材。
在选择材料的时候,不要受限于别人的思路,发挥自己的独到见解和创造力,多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去考虑问题,才能选出一个最新颖独到的题材,写出一篇有影响力的作文。
中考高分作文技巧之选材
选材要”闪亮
中考作文主题多与”善良”美德”诚信”励志相关,都可在生活中找到对应的人或事,但很多同学只是简单地罗列生活中的现象,缺乏诗情或者缺乏哲理。
你的选材往往决定了作文的新颖度。
选材来源于生活或由生活琐事提炼加工,最忌讳写那些用滥了的事,如病中递水,雨中送伞,同学得重病........有些雷区最好也不要碰,如早恋等。
议论文事例的使用要注意,尽量新颖别致,尽量简洁。
记叙文的选材要以小见大。
即让你心灵一动的细节,让人共鸣的心理震颤等,有生活气息。
多想想每天经历的事情有哪些真正打动了自己。
所以,平时就要多观察,多总结,多思考,多储备典型材料。
中考作文知识点四:选材技巧
知识要点:1、确定内容,就是选择材料;确定中心,就是确定中心思想,也叫立意。
2、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
3、中心思想从材料中提炼,还要靠材料来表现。
4、同一个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往往会发现几种不同的思想含义。
考试说明:中考时,学生怎样根据命题要求来确定表达的内容呢?这是在确定中心之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所谓选择材料就是针对这个意思说的。
纷繁多变的当代社会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中学生只有紧跟时代步伐,同现实生活息息相通,才能不断激发出对生活的新鲜感受,写出时代感强的鲜活文章。
从中考作文来看,考生在确定表达的内容时,可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1、着眼当代热点
山东省中考作文要求考生根据“操场上,小鹿同学突然晕倒了……”这一材料,
就这件事可能发生的种种情况进行联想和想象。
有位考生把构思和选材的目光投向揭露***的罪恶这场政治斗争,以《走出生命的误区》为题叙写了小鹿同学痴迷***,患心
肌炎却迷信“有大师保护,快要成仙”的歪理邪说,拒绝医治最终晕倒这令人痛心的过程,强烈声讨***摧残下一代的罪恶行径。
这种选材与当代的政治斗争紧密联系,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2、着眼当代新风
兰州市中考作文题是《美在身边》,大多数生活面窄的考生都把寻找美的目光投向学校或家庭,而有位考生调动自己的课外阅读积累,这样写道:“记得5月初的《兰州晚报》上刊登了兰州急救中心O型血告急的消息,第二天,就有2000多名群众挽起袖子为急救事业无偿献血,挽救了众多病人的生命,这不正是有无数颗美好心灵汇聚而谱写的爱之歌吗?”这样的新风这样的“美”,就出现在中考前一个多月,真实、鲜活、动人,跳动着时代脉搏,是那些“人有我有大家有”的被用滥了的材料所无法相比的。
3、着眼当代改革
当代改革大潮涌动着创新的灵魂,在中考作文中引入改革题材,能给人全新的感受和思考。
广东省中考作文题是《新的》。
有位考生把课程改革引进选材的视野,以《新的课程》为题,描写同学们对电脑等新课程的热切呼唤,事真情深,现实意义强烈。
而河北省有位考生反向落笔,历数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结尾处写道:“中国的莘莘学子,何时才能搬掉书岳题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呢?这位考生拟题《中
国的教育家,你难道还没有发现吗》(命题要求是以“发现”为话题作文),对教育改革的期盼之情振聋发聩。
文章以对教育现状的全新审视作为题材,体现出作者与时俱进的意识,那直陈时弊勇于改革的锐气,新人耳目。
4、着眼当代科技
科技高度发展是当今时代的重要特征。
中考作文如能写及高科技带来的现代文明,或是就“记忆移植”这类双刃剑发表看法,定能显示出强烈的时代意识。
武汉一考生写的题为《“我”为我服务》(命题要求以“服务”为话题作文)的科幻故事就是范例。
题中带引号的“我”是“克隆学生公司”同过“我”的细胞复制出来的克隆人。
克隆人”我”代替原“我”读书、作文、考试,原“我”却“躲在游戏机室,尽享美好人生。
”一年后,克隆人“我”帮原“我”考入重点高中后便离去,此时原来的“我”大脑竟像“生了锈的轮子”不会思维,腿部肌肉也严重萎缩,原“我”在文末呼喊:“可怕的服务!可怕的克隆人!”作者对高科技发展的产物——克隆人明确地表示否定态度,带有很强的趣味性与时代感,别巨匠心。
5、着眼当代名人
当议论需要例证或者叙写需要旁及某一内容时,选择的眼光应多向当代名人扫描,力避陈陈相因,人云亦云。
江苏淮安市中考所考的是全命题作文“在机遇面前”。
有位考生
以香港总商会会长霍英东先生和美国微软之父比尔·盖茨为例,论证“把握机会必须具有战略眼光和开拓精神”这一论点,材料鲜活典型。
阅读时浓厚的时代气息扑面而来。
四川省2001年所考的是半命题作文《我渴望》。
有位考生别出心裁,拟题《我渴望做一回自我》,选材涉及近年来被狂炒的两位“名人”——韩寒和哈佛女孩刘亦婷。
文章叙述自己机械生硬地模仿韩寒、刘亦婷所带来的不良后果,抒发了做一回自我的自信和勇气。
材料的鲜活和“名人”引发的多种视角能激起读者全新的思考。
6、着眼当代理念
例如,大城市居民怎样看待来自农村的民工群体?传统观念与当代理念在这里怎样发生碰撞?四川省的一位考生以《我渴望大家理解他们》为题,生动地描述了一位青年民工舍身救城市儿童的故事,抨击了人们的偏见和世故,文章还对如何看待改革开放大背景下的“民工”做出了充满激情的回答,充满着人文关怀色彩。
这种着眼于当代新理念构建的选材视角,是独特而富有启迪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