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质构造02世界各大陆区域地质概况
- 格式:ppt
- 大小:39.81 MB
- 文档页数:151
一文解读,世界各洲的自然地理特征dituwo 地图窝整个地球,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约占北半球总面积的2/5;而在南半球陆地面积只占1/5。
在北半球的中、高纬度,陆地分布几乎连续不断,最为宽广;南半球的陆地在中、高纬度显著收缩,南纬56°~65°之间,除一些岛屿外,几乎全部为广阔的海洋。
但是,北半球的极地是一片海洋──北冰洋,南半球的极地却是一块大陆──南极大陆。
各大陆的形状都是北宽南窄,略呈倒三角形。
除南极大陆外,所有大陆还南北成对分布:北美与南美、欧洲与非洲、亚洲和澳大利亚。
每对大陆之间,形成范围广大的陆间海,岛屿星罗棋布。
亚欧大陆东部边缘环列着一连串花彩列岛,形成向东突出的岛弧,其外侧则是一系列深邃的海沟。
大西洋两岸的轮廓互为对应,这一大陆的凸出部分能与另一大陆的凹进部分嵌合。
作为地理环境主要组成部分的广大海洋水域,表面均质,以地带性分异为主,按纬度而异的太阳光热分布,成为划分海洋自然带的基础。
但由于水体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使海洋自然带较陆地自然带简单,各带之间的界限也较不明确。
全球海洋大致可划分出7个自然带:北极带、北温带、北热带、赤道带、南热带、南温带和南极带,各带之间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表水温度、含盐度、海洋生物分布等方面。
海洋自然带也受到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局部的干扰和破坏,特别是在同一纬度地带寒、暖流所经部分。
受陆地分隔的四个大洋,跨越不同的纬度位置,具有不同的轮廓,在自然地理方面各具特点,体现着全球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01、亚洲篇亚洲地形的总特点是地势高、地表起伏大,中间高、周围低,隆起与凹陷相间,东部有一列纵长弧形岛弧。
亚洲平均海拔约950米,是除南极洲外地势最高的大洲。
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总面积的3/4,其中有1/3的地区海拔在1 000米以上。
平原占总面积的1/4,约1000多万平方千米。
全洲大至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一系列高大山脉向四方辐射伸延到大陆边缘。
地理知识普及:世界各大洲的地理特征介绍地理是我们了解世界的重要一环,它对我们认识和解读地球的各种现象有着重要的作用。
世界地理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各国之间的地理关系,还可以让我们了解不同大洲的特点和各自独特的地理景观。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世界各大洲的地理特征,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我们居住的这个世界。
亚洲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总面积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人口众多,自然资源丰富。
亚洲位于东半球,在欧洲以东、大洋洲以西、非洲以西北、北冰洋以北,并与南极洲相对。
亚洲地域广袤,地形复杂多样,拥有世界顶峰——珠穆朗玛峰,世界最盛大的漠区——沙漠。
自然地形亚洲地形以高原、平原、山地为主,高原主要有塔里木盆地、蒙古高原等。
平原主要有中国东部沿海平原、赤道地带南亚的恒河平原。
而亚洲也拥有最高的山脉,包括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和阿尔泰山脉。
自然景观亚洲自然景观独特多样,如中国的长江和黄河,印度的恒河,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等。
同时,亚洲还拥有美丽的冰川,如中国的旅游胜地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九寨沟,以及世界遗产——中国的黄龙、张家川等景区。
此外,亚洲的许多国家还以丰富的自然资源而闻名,如中国的煤炭、内蒙古的草原和沙漠、中东地区的石油等。
非洲非洲是世界第二大大洲,也是人类起源的地方之一。
非洲地处赤道附近,拥有丰富的热带雨林和生物多样性。
自然地形非洲地形多样,南部地区主要由高原和山脉构成,中央和北部地区则分布着广袤的撒哈拉沙漠和其他荒漠。
非洲还拥有著名的大小湖泊,如坦噶尼喀湖和维多利亚湖等。
此外,非洲还有许多著名的山脉,如基里马里山脉、东非大裂谷等。
自然景观非洲拥有众多的自然奇观和独特的动植物资源,如埃及的金字塔、桑给巴尔岛的海滩、赞比西河的大瀑布等。
此外,非洲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栖息地之一,拥有许多野生动物保护区,如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和南非的克鲁格国家公园。
欧洲欧洲是世界上最发达和最稠密的大洲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区域地质概述报告引言本文档旨在对所涉及区域的地质情况进行综合概述。
区域地质是研究地球表层构造和演化的重要分支,对于了解地区的地质历史、地质资源分布以及自然灾害发生机理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该报告,我们将对该区域的地质背景、地质构造、岩石类型以及地质资源进行详细描述。
一、地质背景地质背景是研究区域地质的重要基础,也是理解区域地质历史和演化的关键。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研究区域的地质年代,例如新生代、中生代或古生代等。
其次,地质背景还包括区域地质构造类型和构造特征,如断裂带、褶皱带等。
最后,地貌特征也是地质背景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平原、山地、峡谷等。
二、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地质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研究地形的演化过程以及地球内部的构造形态。
地质构造可以分为活动构造和非活动构造。
活动构造主要指地震、火山活动和地壳运动,而非活动构造则指已经停止活动的地质构造。
在该区域,我们需要详细描述和分析活动构造和非活动构造的特征和类型,并结合该区域地质背景来解释地质构造的形成机制。
三、岩石类型岩石是地球表层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类型和地质特征对区域地质研究具有重要影响。
岩石可以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火成岩是由地球内部岩浆冷却结晶形成的,如花岗岩、玄武岩等。
沉积岩是由沉积作用形成的,如砂岩、泥岩等。
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原有岩石发生变质形成的,如片麻岩、云母片岩等。
通过对该区域岩石类型的描述,可以进一步了解该区域的地质特征以及岩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四、地质资源地质资源是地质学研究的重要方面之一。
它包括能源类资源、矿产类资源和水资源等。
能源类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和煤等;矿产类资源主要包括金属矿和非金属矿;水资源则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该区域,我们需要详细描述和分析各类地质资源的分布特征、储量情况以及开发利用情况。
同时,也要研究地质资源的形成机制和寻找更有效的开发利用方式。
结论通过对该区域地质情况的综合概述,我们可以确定该地区的地质背景、地质构造、岩石类型以及地质资源的特点和分布情况。
2008年高考地理复习资料专题十八:世界地理概况及分区●高考考点1、世界海陆分布、海底地形和陆地地形2、世界主要人种的分布3、世界各地理分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城市及主要区域特征10、地球最冷的地方南北半球各不同一般说地球上最冷的地方是在高山之巅和极地区域。
但在南北半球和不同地区也不尽相同。
亚洲最冷的地方,既不在北极点,也不在北极圈内,而是在西伯利亚东部的奥伊米亚康,位于北纬63°16.2′。
这里,在1885年2月以-67.7℃的正式记录获得北半球“冷极”的称号,1964年1月又以-71℃的低温打破了原有的记录。
北半球的“冷极”为何不在极点上,而在其南侧约27个纬度的地方呢?这是因为奥伊米亚康是西伯利亚冷高压长期盘踞的地方,周围的地形又属盆地,促进了冷空气的聚积和辐射冷却。
而北极圈内为北冰洋,尽管它上面有海冰覆盖,但仍有热量从冰下传向冰上的低层空气,致使气温反倒比不上奥伊米亚康低。
在北美洲,由于陆地面积不如欧亚大陆,加上山脉呈南北走向,因此那里的冷高压不如亚洲强盛,并且它可以无阻挡地向南伸展,致使北美冬天的寒冷程度稍轻于亚洲。
同时,由于北冰洋对气候的调节作用,最冷的地方也像亚洲一样,不在纬度更高的北冰洋沿岸,而在稍南的内陆冷空气易堆积的谷地。
例如,育空谷地的极端最低气温为-63℃。
在欧洲最冷的地方自然是格陵兰岛。
这里纬度高,地势高,地面为冰原覆盖,气候终年严寒,其中埃斯密特地区,极端最低气温达-65℃。
从全球来看,最冷的地方并不是在北半球,而是在南半球的南极洲。
这里终年被厚厚的冰雪覆盖着,其平均积雪厚度为1700米,太阳射来的能量3/4被反射回空中,地面的温度很低,1960年8月24日测得的气温为-88.3℃。
可见,地球上的“冷极”应在南极大陆。
●真题解析[例1](2001年全国文综卷)下图为世界地图上的一段纬线。
P点以西为海洋,Q点以东为海洋,PQ为陆地。
读该图,判断(1)~(4)题。
亚洲地形的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起伏很大。
有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有世界最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和海拔8844米的世界第一顶峰珠穆朗玛峰;有湖面鸱地地中海海面392米的死海低地;有菲律宾群岛外侧深达10497米的菲律宾海沟;有高峻的山地和宽广的高原,也有肥沃的平原和巨大的盆地;千差万别,复杂多样,顶峰与深海沟之间,竟相差近两万米。
亚洲地形的第二个特点是以山地和高原为主,高原和山地约占全洲总面积的四分之三。
亚洲大陆的平均海拔高度约950米,除了被厚层冰雪覆盖的南极洲以外,它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一个洲。
亚洲地形的第三个特点,是它的地势好象一朵怒放的鲜花,从中部向四周辐射延伸,中间高,四周低。
大陆中部的帕米尔高原,好象这朵花的花心,一列列巍峨的山脉,以这里为中心向四面延伸,仿佛是这朵花的第一层花瓣。
从帕米尔向西伸出的主要有兴都库什山脉、来曼山脉等。
从帕米尔向东伸出的有昆仑山脉,向东北伸出的有天山山脉,向东南伸出的有喜马拉雅山脉。
在这几条巨大的山脉和它们向外延伸的山脉之间分布着很多高原和盆地,主要有青藏高原、蒙古高原、伊朗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和柴达木盆地等。
此外,亚洲的北部有中西伯利亚高原,亚洲的南部有阿拉伯高原和德干高原,亚洲的西部有安纳托利亚高原。
亚洲的平原好象绽开的鲜花的外层花瓣,多分布在大陆边缘的大河中下游地区。
在亚洲西部有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南部有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湄公河平原等,西北部有西西伯利亚平原和土兰平原,东部有我国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如果亚洲地形地势四周是山脉和高原,中部是低洼的平原那么河流将向中部会聚,在中部将形成大面积湖泊,降水将比拟少,空气较枯燥,冬天冷空气不易到达,将会比拟温暖亚洲的地形是中间高四周低河流也是从中间向四周流去比方黄河和长江都是发源于高原〔亚洲的中间〕向海洋流去〔亚洲的四周〕亚洲地区总体地势西高东低河流大约有三种流向1. 向东流入太平洋〔如长江,黄河〕2. 向南流如印度洋〔如雅鲁藏布江〕3. 向北流入北冰洋〔如天山的冰雪融水,伏尔佳河〕当然存在河〔邸格里丝河就是陆河〕欧洲:欧洲的地形特点第一,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约占全洲总面积的2/3,主要平原有东欧平原、中欧平原〔波德平原〕、西欧平原;第二,地势起伏不大,平均海拔在300米左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低的洲;第三,冰川地形广布,第四纪冰川对欧洲广区影响显著,东欧平原和中欧平原局部地区呈波状起伏的地形;北欧地区的峡湾海岸和众多的湖泊;南部阿尔卑斯山区的宽谷和尖峰等,都是冰川作用的结果。
七大洲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知识点的认识】
亚洲:地形复杂,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欧洲:以平原为主,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
非洲:以高原为主,有“热带大陆”之称.
大洋洲:分三部分: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高原.
北美洲:中间平原为主,两侧多山地、高原.
南美洲:西部山地,东部平原、高原相间排列.
南极洲:冰雪大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洲.
【命题的方向】
考查了对七大洲的地理分布和概况的认识,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选择、解答形式出题.
例:(2014•大庆)一个大洲的自述:“我在各大洲总面积位居第二,与大哥仅一河之隔,地形以高原为主,在我的胸膛流淌着世界第一长河.”这个大洲是()
A.亚洲B.欧洲C.非洲D.北美洲
分析:解答本题需要了解各大洲的面积大小、位置、地形的基本概况.
解答:非洲是世界上第二大洲;非洲和亚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非洲的地形以高原为主,被称为“高原大陆”;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位于非洲.根据题意.
故选:C.
点评:该题知识点很多,内容形象丰富,能全面考查七大洲的概况.
【解题思路点拔】
关键是熟记七大洲的地理分布和概况即可.可结合七大洲轮廓示意图来理解记忆.
1/ 1。
世界各大洲的地质历史与板块构造演化研究在解析地球演化的过程中,世界各大洲的地质历史和板块构造演化研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对地质历史的探索,科学家们可以了解地球的起源、演变和构造特征,进而为自然灾害的预测和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亚洲,作为最大的大洲之一,地质历史悠久而复杂。
亚洲位于欧亚大陆板块上,其地质地貌形成于多次板块碰撞和构造运动。
在亚洲南部,印度洋板块发生了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这个地区正不断向上推升。
与此同时,东南亚的地壳被泰国、缅甸和洞朗发生的两次岩浆活动所塑造,产生了许多火山和地热资源。
亚洲的板块构造演化之所以复杂,主要是因为其位于亚欧板块之间的断裂带上,这些断裂带包括安纳托利亚断裂带、罗滕岛断裂带和北阿拉伯断裂带。
北美洲的地质特征与亚洲有所不同,但同样丰富多样。
如美洲大陆东海岸的大西洋中脊,是大西洋扩张过程的一部分。
这个大西洋中脊是地球上最长而且最年轻的山脉,其海底地壳以岩浆活动的形式不断增长。
而在加利福尼亚州,太平洋海底板块向东冲撞进入北美大陆,形成了洛杉矶附近的圣安德烈亚斯断裂带,给该地区带来了频繁的地震活动。
研究大洋洲的地质历史和板块构造演化也十分重要。
大洋洲由大量岛屿和海山构成,澳大利亚是其中最大的岛屿。
根据研究成果,澳大利亚是距今最古老的陆地之一,拥有时代悠久的地质历史。
澳大利亚的大部分地壳属于非常古老的岩石,岩浆活动较少,欠发达的火山活动也导致了该地区的资源较为稀缺。
与此同时,新西兰则是一个青少年地质年龄的地区,火山活动频繁,地震频发。
南美洲绵延数千公里的安第斯山脉展现了大陆与板块的相互作用。
这个山脉是美洲板块与南美洲板块的碰撞结果,板块的相互挤压和变形形成了这个壮观的山脉。
安第斯山脉同样也是一个活跃的火山带,有许多火山活动和喷发频发。
非洲板块构造演化的研究尚不完善,而非洲的地质历史却与人类社会息息相关。
东非大裂谷是非洲最明显的地质特征之一,它垂直穿过整个大陆并且在不断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