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车身匹配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6
白车身焊接质量控制方法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已经日益提升,大家的生活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改善,汽车已经进入了千家万户,成为了许多家庭出门出行的日常代步工具。
在选择汽车时,汽车的外观、性能、安全、能耗等方面都是常常被大家所看重的,而白车身的生产制造往往会对汽车的这些方面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白车身焊接作为车身制造的一个重要环节,决定白车身的质量,对整车装配和安全性能也有着较大的影响。
标签:车身;焊接;质量控制1 影响白车身焊接质量的主要因素1.1 焊件的匹配间隙对焊接质量影响。
零部件尺寸不合格会影响车身尺寸偏差导致焊接处匹配间隙,所谓零件尺寸不合格是指零件实物尺寸和产品设计图纸不一致。
在整車所包含的零部件中,有很多是由不同的供应商提供的,因存在技术水平上的差异,提供的零部件质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在整车制造过程中产生累积误差,影响车身尺寸精度及匹配间隙。
由于匹配不当而使焊件错动或间隙过大,将使焊件在焊接后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形。
特别当匹配间隙较大时,有相当大的一部分电极的压力消耗在使两焊件的焊接区达到紧密贴合的变形上,这样真正作用于焊点内的压力减小,并且因间隙大小的变化,加于焊点内的压力也不恒定,会导致焊核大小和接头强度的波动加大,焊接质量不稳定。
1.2 点焊的规范参数及对质量的影响。
与点焊的基本过程相对应,点焊的规范参数有焊接电流、通电时间、电极压力等。
1、焊接电流和通电时间焊接时流经焊接回路的电流称为焊接电流,是最主要的点焊参数,自电流接通到停止的持续时间称焊接通电时间。
焊接电流或通电时间对焊点强度的影响经历一个迅速上升到上升趋缓,再到下降的过程。
焊接电流较小或通电时间较短时,焊点没有形成熔化核心或核心很小,随着焊接电流增大或通电时间延长,核心不断增大,强度也不断提高。
但核心足够大以后,再增加焊接电流或延长通电时间,金属散热加速,核心增长不多,焊点质量稳定。
但焊接电流过大或通电时间过长时,焊点过热而产生金属飞溅,使焊点表面压坑加深,强度反而下降。
自动化下白车身零部件柔性化焊接技术摘要:在当前汽车制造业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工成本和保障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柔性化焊接技术作为自动化焊接的重要领域,正日益受到汽车制造业的重视。
基于此,本文简单讨论自动化下白车身零部件柔性化焊接技术价值,深入探讨技术要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自动化;白车身零部件;柔性化焊接前言:柔性化焊接技术的核心在于实现焊接设备的自适应和柔性化,以适应不同车型的生产需求,提高焊接设备的适用性和灵活性。
预期通过这种技术的应用,将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定制的需求,提高工作效率,优化生产成本,实现汽车生产线的智能化和柔性化。
1.自动化下白车身零部件柔性化焊接技术价值在自动化下,白车身零部件柔性化焊接技术具有重要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生产效率的提升。
采用柔性化焊接技术可以实现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对不同车型、不同零部件的灵活适配和自动化焊接,从而大幅提升了焊接生产线的灵活性和生产效率。
第二,质量稳定性提高。
柔性化焊接技术能够根据零部件的特性和要求进行个性化的焊接操作,减少人为操作的干预,从而提高焊接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第三,节约人力成本。
相对于传统的手工焊接或固定式焊接生产线,柔性化焊接可以减少对熟练工人的依赖,节约了人力成本,同时降低了劳动强度。
第四,适应多样化生产需求。
随着汽车市场的多元化和个性化趋势,柔性化焊接技术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车型、不同零部件的生产需求,提升了生产线的灵活度和应变能力。
2.自动化下白车身零部件柔性化焊接技术要点2.1智能化焊接路径规划要实现自动化下白车身零部件柔性化焊接,智能化焊接路径规划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智能化焊接路径规划可以有效提高焊接质量和效率,降低成本,实现生产的灵活性和智能化。
以下是一些关键要点,以实现自动化下白车身零部件柔性化焊接技术中的智能化焊接路径规划。
首先,利用三维扫描技术获取零部件表面数据。
通过三维扫描技术获取白车身零部件的实际数据,包括各种焊接点的位置、角度、曲率等三维信息。
DPCA白车身制造技术简介技术中心林平•课题意图:意•1、让新员工了解白车身构成•2、让新员工了解项目的技术思路•3、让新员工了解焊装的通用技术一、白车身制造构成•众所周知,白车身通过油漆后再组装各种众所周知白车身通过油漆后再组装各种装饰件和发动机等,即为整车。
但是白车身是如何组装的?它由那些件组成呢?身是如何组装的它些件组成•轿车制造由冲压、焊装、油漆、总装4大车间完成,而白车身即由焊装工艺进行工业化开发一、白车身制造构成四门+2盖翼子板车身制造流程•车型规划:车划首先我们需要将车身零件制作成分总成,然后再进行地板及车身的拼装。
为此我们规划了各种生产线来进行车身制造。
划了各种生产线来进行车身制造一般地有:前端线、后端线、侧围线、车身线、车门线、机罩行李箱线、调整线车身分7大块一、白车身制造构成四门+2盖翼子板车身1.重要装配线:调整线•调整线主要把焊接车身、四门两盖和前翼子板进行组装,形成焊装白车身,并最终发往油漆车间•技术特点:频繁使用各种力矩打紧工具,车身外观检查和翻修、装配间隙面差调整翻修装配间隙面差调整•专业词汇:专业焊接车身:关键开启件:左右车门+机罩+后行李箱(或后背门)下图是调整线的装配示意图,装配顺序依次是4门、翼子板、机罩,行李箱般可以灵活安排这样装备主要是有利于、机罩,行李箱一般可以灵活安排。
这样装备主要是有利于车身尺寸的有序控制和调整。
顺序:后门-前门-翼子板-机罩(翼子板机罩的装配顺序会导致安装样架大小的区别)带后翼子板的车身样架有标准结构W23、tx3不带后翼子还在总结返修、装配、再返修输送(步进式、随动式)、气动工具零平面2.车身线车身线是焊装最重要的生产线,它需要完成将地板、侧围、顶盖等相关分总成的成型、拼装焊接,并保证足够的装配精度关分总成的成型拼装焊接并保证足够的装配精度技术特点:成形工位集中,自动化率高。
关键工序:车身成形定位机、顶盖合装工位、后续焊自动化、柔性化、规划的可前展性、对外接口(地板、侧围等怎么来)车身成型工艺爆炸图3.地板线•地板线是汽车白车身焊装的最重要的生产装备线,其主要功能是地板主要结构件如:前端、后端、前围和内纵梁等的拼装成型焊接;生产线特点是,自动化程度高,梁等的拼装成型焊接生产线特点是自动化程度高装备复杂,造价昂贵;需要注意地板并非底盘地板是指焊接结构件底盘•需要注意:地板并非底盘,地板是指焊接结构件,底盘是指发动机、变速箱、悬挂、动力传递系构成的行驶系统。
零部件清单及装配工艺白车身总成分析标准1. 车型机舱盖支撑杆后装结构时,需自制工装用于支撑机舱盖,车型机罩钣金为机盖撑 杆工装提供可靠支撑点,上支撑孔孔形更改为钥匙孔形状。
2. 针对车身黑漆件车型内相似件、对称件以及车型间相似件、对称件进行防错处理C 柱护板右上安装支架 C 柱护板左上安装支架C 柱护板上安装更改前:C 柱护板左/右上安装支架为对称件,存在员工拿错、装错风险。
更改后:C 柱护板左/右上安装支架由对称件设计为左右通用件,避免员工拿错、装错风险前排扶手支架前排扶手支架后排扶手支架后排扶手支架前、后排扶手支架结构类似,存在错装风险,要求增加防错标识NO 问题描述 Problem Description对策 Countermeasurea.避免驾驶舱设置与外界联通的孔,如需开必须有有效的密封H6 白车身总成气密性差,气密性总1措施;b.合理设计车身空腔膨胀胶隔断;c.合理设置涂胶种类,值 130SCFM保证驾驶舱密封连续,涂胶方便可靠。
2 车身锈蚀a.根据防锈管控方案,采用镀锌板;b.依照 Q/CC SJ0469 进行 防锈设计,避免气室、电泳沥液不净、电泳屏蔽问题、电泳液 可达性差问题;c.门槛梁、车门腔体进行喷蜡处理。
C30 前轮外沿凸出车身,车辆在行驶 过程中,前车轮带起的泥沙不能完全在侧围外板后轮弧边沿漆面脱落位置增加防石击贴膜;新车型 3 被翼子板下部遮挡,导致泥沙向后甩进行防石击校核。
出,将轮弧边沿的漆面打伤,造成漆面脱落H6 拖拽 1800Kg 拖车,后拖车装置安 在 12%的坡度上依照拖拽能力对拖车装置施加静载荷分析,材4装点 7000Km 耐久破裂料屈服强度与安装点应力满足 3.5 倍安全系数。
5 车身干涉异响a.保证零件搭接零件间隙在 2mm 以上,重要受力部位,不影 响密封时间隙不小于 5mm;b.焊点布置在边部,约束钣金搭接。
a.结构设计避免大于 3mm 的空洞(改变翻遍方向,增加结构6 指压胶脱落、指压胶部位生锈筋等),车身指压胶数量不多于 6 处;b.指压密封孔不大于8mm;c.指压胶应用在涂装电泳后工序。
汽车白车身结构介绍汽车白车身概述汽车白车身,即不带上车身颜色的车身,是指车身骨架及外壳的基础结构。
白车身的制造流程决定了车身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也对车身的外观和驾驶体验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汽车白车身的主要结构、制造材料和优缺点进行介绍。
汽车白车身结构汽车白车身的结构包括底盘、悬挂系统、车轮、车体集成、车门、车窗、车顶和尾灯等部分。
其中,底盘和悬挂系统是车身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
底盘是车身的支撑结构,通过底盘上的框架和横梁确保车身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悬挂系统则起到缓解道路震动和保障车辆平稳行驶的作用。
车体集成是指车身的整体结构,包括车顶、车门、车窗和尾灯等部分。
集成结构设计主要考虑的是车身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也考虑到车身外观和车内空间的平衡。
汽车白车身制造材料汽车白车身的制造材料主要包括钢铁、铝合金和碳纤维等。
钢铁是传统汽车白车身的主要制造材料,其优点是价格便宜、机械强度高、易于加工和焊接。
然而,钢铁的缺点也很明显,主要包括重量大、抗腐蚀性能差和车身刚性难以优化等。
因此,钢铁逐渐被更轻量化的铝合金和碳纤维等材料所取代。
铝合金具有重量轻、强度高、安全性好的优点,同时也具有优良的抗腐蚀性能。
铝合金可以通过冲压和铸造等工艺制造,因此在车身结构设计方面有更多的自由度。
然而,铝合金的缺点是材料成本较高,同时也需要更高的制造难度和技术要求。
碳纤维具有重量轻、强度高、韧性好的特点,是目前最先进的汽车白车身制造材料之一。
碳纤维的制造需要涉及高技术和高成本,因此应用范围相对较窄。
同时,碳纤维在易碎性和耐热性等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新型制造材料正在研发中,如复合材料和金属泡沫等。
这些材料可以通过不同的生产工艺和组合形式实现更轻量化、更高强度和更优化的车身结构设计。
汽车白车身制造技术汽车白车身制造技术的发展水平决定了汽车结构设计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目前,主流的汽车白车身制造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冲压:将钢板或铝板放入模具中进行冲压,将板材成型。
浅析车身匹配检测和控制作者:张晓光卢小龙付贵李会宾李孝坤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06期摘要:驾驶室白车身由多种薄板冲压件焊接而成,特别是卡车驾驶室,具有构造复杂、体积庞大、零件繁多的特点。
驾驶室采用了封闭壳体结构,易于发生形变,工艺性不足,易于引发装配质量问题。
由于装配误差极大,白车身不但会对汽车使用性能以及质量带来一定影响,并且会对整车的密封性等带来一定影响。
车身装配质量不但能将车身设计水平反映出来,并且也能将制造厂家的管理以及制造水平反映出来。
而其焊接匹配问题,可将各种制造质量问题直观反映出来,这一问题也对汽车生产厂商带来了一定困扰。
为此,本文对白车身匹配检测以及控制方法进行了进一步探索,以便起到一定启示作用。
关键词:白车身;匹配检测;控制方法目前,作为一种交通运输工具,汽车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车身则是汽车的核心组成部分,在一款新车的前期调试阶段,白车身的调试分析工作起到了关键作用。
其调试是指焊装夹具完成安装布置以后,对整体焊装生产线以及车身质量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检验、改善、整改,进而使白车身的量产需求得以满足。
为此,白车身的前期调试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将对一条焊装生产线是否能按照计划生产出合格的白车身起到一定决定性作用。
1汽车车身外观匹配的作用汽车整车的外观视觉效果会因汽车车身的外观匹配而受到直接影响,车身外观的匹配情况也能将制造商的制作水平反映出来。
车身被划分为油漆车身、白车身,此处主要将白车身四门两盖作为研究对象。
车身匹配包含了前后盖等零部件、把手等外饰件以及密封条等装饰件。
所有汽车生产厂商对车身外观匹配的装配顺序也存在一定差异。
此外,可将发动机盖与行李箱盖的装配顺序进行互相调换,此处旨在了解覆盖件的尺寸配合情况。
冻结汽车造型以后,汽车生产厂商应优先解析汽车车身的零部件,即对其所有单件进行开发,并实现对所有零件装配的模拟匹配,结合所有零件的模拟装配结果与其工艺成型能力进而明确其装配尺寸要求,即汽车车身的DTS。
AUTO TIME63FORUM | 论坛 时代车网 关于白车身三坐标测量点设定与数据分析柯金龙 潘兴旺 姬大鹏奇瑞汽车河南有限公司 河南省开封市 475000摘 要: 本文主要围绕白车身三坐标测量点设定及数据分析进行一定的探讨,结合整车综合匹配及整车安全要求,梳理白车身三坐标测量点规则,以及按照四象限分析法将数据状态进行分类,同时举例进行数据简单建模分析,最终目的是实现整车装配的效果。
关键词:白车身;匹配;姿态1 白车身测量点设定白车身测量点一般设定400点左右,基本上每个测量点都包含三个测量元(x 、y 、z ),白车身测量特征值1200个,测量点分成两种,一种是白车身钣金孔位安装点或基准孔,一种是白车身型面匹点,通过每个点的三个测量元素最终衡量每一个点的位置是否准确,测量点设定的原则是什么?进行白车身三坐标测量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前控制白车身尺寸的偏差,保证总装整车装配的效果,所以测量点的设定原则肯定是围绕实现整车装配的最佳效果,包括内外饰匹配,动态检测以及电检功能等。
首先白车身测量基准点的选择,一般情况下是白车身下部左右后纵梁Ø20的定位孔及左右前纵梁后部与前地板搭接位置Ø20的定位孔,同时有些车型选择左右前纵梁前部定位孔,同时为了保证白车身检测时,白车身有效的落到基准点及基准面上,会选择其中之一使用菱形销定位。
内饰匹配安装点是围绕左右侧围总成上面的孔位进行测量,左右侧顶横梁上面的扶手安装点、顶蒸安装点、安装带安装点、各护板安装点等,内饰部分受白车身结构闲置,个别点三坐标测量机不能直接有效的测量,所以存在缺失,外饰部分安装点 ,比如灯具安装点、前后保安装点等基本都是按照设计的安装孔位进行设定测量,白车身底部底盘零部件安装点也是非常重要,基本都设定安装点给予过程保障,测量的目的是帮助工程技术人员提早发现问题,改进白车身安装点或者提出对应安装零部件的偏差认可,以减少总装整车装配的返工工时,提高生产效率。
白车身柔性总拼技术研究及在焊装生产线中的应用作者:刘大顺邵珊珊来源:《时代汽车》2019年第16期摘要:白车身总拼是指将左右侧围、下车体等分总成拼合后,焊接成为一个精确、稳定的车身结构。
柔性化总拼技术能够解决产品多样性、快速替换性的难题,给汽车制造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本文介绍了几种主流的柔性总拼方式的形式、原理、特点等,为白车身焊装生产线中最重要的环节提供多元化解决方案。
关键词:白车身;焊装;柔性化;总拼;车型切换当今汽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车型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消费者对产品多样化、个性化也有越来越高的追求。
为顺应这一趋势,缩短车型开发周期、降低投产制造成本,柔性化生产日益凸显其重要性。
焊装是汽车制造中重要的一道工序,白车身总拼工位又是焊装车间内最复杂、最重要、也最容易成为生产瓶颈的工位,本文研究的正是这重中之重。
汽车柔性化生产是指在同一条生产线上能够兼容多种车型、并根据订单或生产计划即时切换。
本文所述的随机切换,是指可任意切换车型的完全混线生产,切换时间损失不影响产能输出;而批量切换是指每种车型生产一定批量后才允许切换其他车型,车型切换的时间损失均摊到每个工艺循环节拍内,仍能达成目标产能。
根据车身结构设计特点,白车身主拼通常分为单主拼和双主拼两种形式。
单主拼是指对车身下部总成、左/右侧围总成、衣帽板、顶盖横梁等进行精确定位,在一个工位焊接后,使其成为一个稳定的白车身,见图1。
双主拼是指白车身总成需要两次主拼,侧围分为侧围内板总成和侧围外板总成,第一次主拼将车身下部总成、左/右侧围内板总成、衣帽板、顶盖横梁等焊合,第二次主拼再拼合侧围外板总成,见图2。
双主拼形式有诸多优势:其一,因侧围内部结构分两次上件、焊接,故可减少车身上CO2焊缝数量,增强车身结构性能;第二,可减少侧围外板转运过程导致的表面缺陷;第三,可减少尺寸链,侧围外板焊接匹配面精度高(顶盖激光焊缝位置)。
双主拼形式带来的弊端也显而易见,生产占地面积大,工位数量多,设备投入多,生产存在更多的潜在故障,综合开动率低;而且门洞或风窗止口存在止口边不平齐的风险。
白车身零件匹配精密测量与质量控制探索
卢建斌
【期刊名称】《汽车与配件》
【年(卷),期】2016(0)6
【摘要】车身零件匹配质量是整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介绍了一套在长期实践中建立起的焊装白车身外表面零件匹配监控与质量控制方案。
通过高精度的激光测量设备和软件共同搭建测量平台,建立随机抽检方案,通过大数据统计的方式展示质量状态,能准确指出车身匹配的变化趋势,为生产部门提供优化方向。
【总页数】4页(P76-79)
【作者】卢建斌
【作者单位】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白车身匹配检测和控制方法的探索
2.白车身零件匹配精密测量与质量控制探索
3.虚拟匹配技术在汽车白车身车门匹配中的应用
4.虚拟匹配技术在汽车白车身车门匹配中的应用
5.白车身零件匹配精密测量与质量控制探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评价评价人干昊日期16.11.09车身号65#83#92#
评价方法测量点合格数190228288
计算公式测量点总数468540540
本期系数匹配系数40.6%42.2%53.3%
序号问题点问题图片责任单位责任人完成时间备注
1格栅和前保、发盖匹配差间隙偏大,面差
低进
2发盖与前保间隙过大
面差高出
3左右翼子板和发盖面
差低进
4左右大灯晃动,与发
盖面差高出低进间隙
局部过大
问题分类统计设计下发外观间隙图、内间隙图
将车身分为37条缝隙,共设置540个测量点进行评价
外观匹配系数=合格点数/总点数*100%
外观匹配系数=288/540*100%=53.3%
车身外观匹配评价报告
2.具体问题
1.总体评价
评价依据类别
措施
原因预分析
序号问题点问题图片责任单位责任人完成时间
5左右大灯与前保间隙过大右边面差高出
6左右大灯与翼子板面差低进右边间隙过大
7前保和翼子板面差低
进
8侧门与翼子板局部面
差过大
9左右侧门下部与下门槛间隙小,左侧门下部与下门槛面差低进
10左翼子板与下门槛间
隙过大
序号问题点问题图片责任单位责任人完成时间
11背门与左右侧围间隙
不均
12左右侧围与尾灯间隙不均干涉,面差低进
13右尾灯与后保间隙过
大
14左右尾灯与背门间隙不均,右尾灯与背门
干涉
15背门与后保面差高出
16背门与顶盖间隙过小
面差低进。
白车身的匹配技术和过程质量控制要素研究
白车身匹配工作就是使组成白车身的各个单件在焊接组合中,使白车身的结构尺寸满足产品设计及质量标准的要求。
白车身结构尺寸的优化是世界各大汽车厂家研究的一个永不完结的课题。
在八十年代德国、美国、日本等著名厂家对白车身精度只控制在±1.5MM之内,九十年代初才达到了±1MM 的水平。
而目前高档车已达到±0.5MM的高精度要求。
也就是匹配技术和人才已被各大汽车、轿车集团所重视。
1、在白车身的匹配中,首先要在数以万计的白车身形
面上确定数百个尺寸控制点,然后在这数百个点中确定
30%左右的功能尺寸控制点,这些功能点做好了,白
车身就达到了产品所规定的各项技术要求和标准。
2、白车身的功能点达到要求所具备的条件:
1)、冲压单件必须满足图纸要求,通过3辆份和400
辆份试装程序来实现;
2)、要有检验所有外表面总成件的匹配状态的外部匹配
主框架模型--Aussen Meisterbock,它是由根据
CAD数据用铝合金型材制造成框架并在其上安装成标
准白车身。
它可以装配侧围、车门、前后盖、顶盖、翼
子板、后围和前后保险杠、前大灯、后尾灯、水箱面罩
等总成件,观察它们之间的匹配情况、配合三座标测量
确定零件的更改数据。
(Aussen Meisterbock示意图)
3)、要有检查内饰件与白车身匹配关系的内匹配主框架
模型--Innen Meisterbock;它是借助外部框架用合
格焊接分总成组装的标准车身,来检查内饰件是否符合
匹配要求的工具。
4)、要有正确反映车身下部,即前后轮罩、前后底板、仪表板之间匹配关系的标准车身下部主框架--Fuegen Meisterbock。
它的定位点和夹紧点与生产夹具的定位点完全一致,能实际反映出各总成之间的干涉点和贴合程度,从而确定焊接总成结构尺寸的正确性。
3、匹配过程中对夹具定位、夹紧和工艺的合理性进行
验证。
(Inne Meisterbock示意图)
1)、基准点系统是否合理、定位点是否与设计基准重合、
是满足六点定位原则、定位点尺寸是否正确等;
2)、零件的装配顺序是否合理、是否影响尺寸精度;
3)、夹具的点定工位点定点是否正确、焊接点定后,到
下一工位补焊时,能否保证尺寸稳定;
4)、补焊点的顺序对尺寸的稳定性是否有利;
5)、夹紧点是否正确,能否保证零件在夹具位置的准确
性;
6)、夹具顺序是否合理,关键定位点是否首先夹紧;
7)、确定能反映零件状态的测量点和功能尺寸;
4、单件或总成在匹配过程中的具体步骤
1)、首先将满足图纸尺寸的单件按工艺要求顺利放入夹具中,检查零件在夹具上是否贴合,并且无应力。
单件能否在夹紧后变形;单件之间焊缝处应配合良好。
2)、根据焊点工艺图完成焊接后,在正确的测量样架上按照规定的测量点测量,并打出测量报告;
3)、如功能点尺寸超差,首先要找焊接夹具和焊接过程中是否有问题,按照第3条所描述的前面点验证方法,必要时可以调整定位销和定位块的位置。
(即使是定位销的尺寸与产品图的尺寸不一致。
4)、分装夹具调整后,需要重新进行试装及测量,如达到图纸要求,这种状态应记录下来,作为该夹具定位点的夹具尺寸标准;
5)、如功能尺寸超差,夹具又不存在任何问题,则要更改单件尺寸。
根据实际情况,从保证白车身功能尺寸更改的难易程度、更改费用经济性等方面考虑,来确定更改哪个单件。
当然,更改后的单件不符合图纸,必须提出更改申请,产品部等相关部门同意,更改图纸,改后仍然需要试装,合格后图纸生效。
6)、焊接后的总成件功能尺寸达到公差要求后,非功能尺寸允许部分超差,原则是不影响车身匹配和总装内饰件与白车身的匹配。
7)、总成之间的匹配是指前后轮、仪表板、前后底板按产品图要求,组成其功能尺寸在公差范围内的车身下部时,相互之间搭接处的贴合程度,制定方法是在Fuegen Meisterbock上,将以上总成进行安装,组成了未焊接的其功能尺寸达到产品图要求的车身下部,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各总成之间的搭接程度,通过与之相配套的三座标测量,可以清楚的知道各总成尺寸状态,从而制定优化方案,
调整夹具或更改单件。
直至使其功能尺寸达到公差范围内为止。
8)、白车身的匹配是指所有白车身总成按图纸要求组成其功能尺寸在公差范围内,白车身对互相之间搭接处的贴合程度,制定方法是将所有合格的总成安装在Aussen Meisterbock上,按照整车坐标系对其功能点进行测量,如满足外表面件间隙平度标准要求,其功能尺寸超差,修正功能尺寸公差,如功能尺寸满足公差,间隙平度标准没有达到,也要修正功能尺寸公差;重新进行调整或更改单件,通过试装达到新的功能尺寸为止。
如尺寸在公差范围内的白车身有匹配问题,则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更改车身或外装饰件的更改申请,更改后试装合格后,更改后的产品图纸生效。
9)、白车身与总装内饰件匹配是指总装内饰件与满足功能尺寸公差要求的白车身。
达到产品图纸的尺寸要求。
如匹配不好,则更改内饰件,但批量生产的白车身的结构尺寸必须满足公差要求。
这是白车身质量过程控制的一个重要要素。
10)、对非功能点的要求是必须满足匹配要求,不要求100%
达到产品图纸的尺寸公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