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置管术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应用
- 格式:docx
- 大小:11.60 KB
- 文档页数:2
PICC置管术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应用1. 引言1.1 背景介绍胃肠道恶性肿瘤是指发生在胃、结肠、直肠等消化道器官上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占据重要位置。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改变,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数量逐渐增多。
对于这类患者,化疗是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
由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和患者的静脉通路问题,需要找到一种安全有效的途径来输注药物。
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是一种用于给药、输液或者提供营养支持的重要装置。
经皮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可通过肘部或手臂浅部静脉植入至上腔静脉的导管方式。
相比其他中心静脉通路,PICC置管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患者舒适度高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本文旨在探讨PICC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其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和化疗过程中的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医疗护理服务。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PICC置管术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情况,并分析其在化疗过程中的效果和安全性。
通过本研究,旨在验证PICC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估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参考建议。
希望通过研究结果可以优化PICC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策略,提高其在预防并发症和管理并发症方面的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本研究还旨在探讨PICC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发展前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价值。
1.3 研究意义研究表明,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中,PICC置管术能够有效地提高化疗药物的输注效率,减少药物对周围组织的损伤,缓解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
PICC还可用于营养支持、抗生素治疗等,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医疗护理。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进一步探讨PICC置管术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情况及效果,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PICC置管在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作者:张小燕来源:《医学杂志》2014年第16期化疗是肿瘤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由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患者常承受渗漏性损伤及静脉炎的痛苦,而血管的破坏,往往会影响患者下一个周期的治疗。
因此,建立一条好的静脉通道,不仅可以减少患者因反复穿刺而带来的痛苦,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局部组织的刺激,保证化疗过程顺利地完成。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入导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的方法。
PICC在直观下进行操作,程序简单易掌握,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无严重并发症。
另外,导管易固定,不易滑脱,不限制患者臂部活动,在床旁即可进行。
采用PICC可保护上肢血管网,避免反复穿刺外周静脉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减轻化疗对外周静脉的破坏[1]。
我科有70例患者选用PICC作为静脉通道行化疗。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2013年6月以来,对我科住院的患者进行PICC置管化疗70例,其中男40例,女30 例;年龄45~73岁。
置管时间为15~90天,平均置管时间为60天。
65例一次置管成功成功率95%,2例因穿刺成功后置入受阻,改在对侧重新穿刺置入,二次置管成功率100%,2例患者颈内,1次穿刺不成功,不成功率1.1%.2.方法2.1 用物准备选用百多安公司生产的PICC穿刺包一套,导管型号为4Fr~5Fr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型号的导管。
BD无针密闭输液接头1个,无菌手套2副,BD福来喜预冲10 ml2支,备止血带、碘伏、酒精、皮尺、20 ml注射器、3L粘贴伤口敷料、脱敏胶布。
2.2 患者准备平卧位,手臂外展呈90°。
2.3 选择静脉,确定穿刺点首选贵要静脉,因其直、短且静脉瓣少,其次为肘正中静脉、头静脉。
PICC置管术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应用PICC(全称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置管术是一种常见的静脉内导管置入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中,尤其是在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
对于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来说,由于化疗和营养支持的需要,PICC置管术在其治疗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就PICC置管术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特点胃肠道恶性肿瘤是指发生在胃、肠、胰腺等处的恶性肿瘤。
这类肿瘤患者常常因为肿瘤占据胃肠道空间而导致饮食障碍和恶液质,需进行肿瘤化疗和营养支持治疗。
由于这些患者常常需要长期进行化疗及营养支持治疗,因此需要长期静脉通路,而PICC置管术便是一种较为合适的静脉通路方式。
二、 PICC置管术的技术优势相比较其他静脉通路方式,PICC置管术具有以下技术优势:PICC置管术可以通过患者臂部的外周静脉逐步导管至上腔静脉,不需要进行手术开刀,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感染的风险;PICC置管术对于化疗药物和营养支持药物有较好的耐受性,可以长期给药,减少了患者频繁插管的不适感;PICC置管术导管较细且柔软,适合于化疗和营养支持治疗的需要,不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太大的影响。
1. 化疗支持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化疗是治疗的重要环节之一,而PICC置管术则成为化疗药物输注的主要通路。
由于化疗药物对于患者的静脉系统有一定的刺激性,因此需要一条长期的静脉通路用于化疗药物的输注。
PICC置管术的导管柔软,不易造成血栓形成,而且可耐受化疗药物的刺激性,因此成为了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化疗支持的首选。
2. 营养支持由于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常常会出现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等情况,导致体重下降,因此需要进行人工营养支持治疗。
PICC置管术则成为了给予营养支持的良好通路。
通过PICC 置管术,可以注入高营养价值的营养液,帮助患者维持体重,提高免疫力,增强对抗肿瘤的能力。
PICC置管术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应用PICC(穿刺置管)是一种用于长期输液、化疗和营养支持的方法,对于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来说,PICC置管术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将探讨PICC置管术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和局限性。
一、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特点及需要胃肠道恶性肿瘤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类型之一,包括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等,其治疗过程通常包括化疗、放疗和手术等多种方法。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长期的输液、化疗和营养支持,因此对于这类患者来说,静脉置管是必不可少的。
传统的静脉置管方式存在着感染、血管损伤和患者舒适度差等问题,而PICC置管术则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二、PICC置管术的特点及优势PICC置管术是一种通过穿刺将导管置入上肢静脉,导管的另一端延伸至中心静脉的方法。
相比于传统的静脉置管方式,PICC置管术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1. 低创伤:PICC置管术无需对患者进行手术,仅需通过穿刺将导管置入,因此创伤小,患者耐受性好。
2. 长期使用:PICC导管可以在体内长期留置,因此适用于需要长期输液和化疗支持的患者。
3. 低感染:PICC导管在植入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可以有效降低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
4. 舒适方便:PICC导管可以固定在皮肤上,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无须担心导管的脱落和松动,使用起来更加舒适方便。
三、PICC置管术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针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需要长期输液、化疗和营养支持的需求,PICC置管术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1. 营养支持: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常常出现食欲不振、吐逆等症状,影响了正常的饮食摄入,因此需要进行营养支持。
PICC置管术可以稳定地给予患者高营养支持,确保患者的营养状态。
2. 化疗输液: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过程中需要长期的化疗输液,而PICC导管可以确保药物的准确输注和血管的保护,有利于化疗的有效进行。
PICC置管术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应用一、PICC置管术的优势及适应症PICC(经皮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是利用超细的导管经皮插入上腔静脉,通过引导线将导管移置至下腔静脉或右心室的一种置管技术。
相比传统的中心静脉置管方式,PICC置管术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优势:一是置管过程简便、痛苦小,不需要手术室操作,只需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即可;二是置管过程安全可靠,避免了外科手术对全身麻醉的需求,减少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三是导管留置时间长,允许化疗周期等长时间的使用;四是导管使用方便,患者可以在家中自行维护,避免了长期住院治疗的需求。
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中,PICC置管术同样具有显著的适应症。
该类患者大多需要长期放化疗治疗,而PICC导管的长期留置时间可以和放化疗周期相匹配,方便患者接受治疗。
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往往需要长期的营养支持,而PICC导管的使用可以方便输注高渗营养液,维持患者的营养状况。
胃肠道肿瘤患者往往伴随着胃肠道狭窄、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传统的中心静脉置管方式可能会增加并发症的风险,而PICC导管的操作便利性以及对胃肠道的侵袭性小可以减少此类风险。
当前,PICC导管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已经成为普遍的规范操作。
在患者接受放化疗、长期静脉营养支持等治疗的过程中,PICC导管可以为患者提供安全、便捷的静脉通道,促进治疗的进行。
PICC导管还可以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治疗体验,避免频繁置换导管、避免反复的血管穿刺、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感。
越来越多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治疗时选择PICC导管作为静脉通道的建立方式。
与此临床对于PICC导管的管理和护理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在PICC导管留置期间,医护人员会对患者进行导管的护理和管理,包括防止导管被误拔、定期更换敷料、避免导管损伤等。
这些措施不仅可以保证导管的安全使用,减少了因导管相关并发症而给患者带来的不适,同时也为医护人员提供了便捷的静脉通道,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PICC置管在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16-06-20T15:20:06.530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6期作者:周娜谢彪欧阳燕兰[导读] 用PICC 后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静脉炎发生率低、导管堵塞率低、药物渗出率低、舒适度高。
湖南省长沙市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胃肠外科七病室 410008 摘要:目的:探讨PICC置管在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我科收治的200例接受化疗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PICC置管方式进行化疗,对照组患者经外周静脉留置针进行化疗,比较两种途径的化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98.0%)、导管放置时间(157.5±5.76)明显优于对照组(90.0%、1.7±0.75,P<0.05);化疗期间,观察组患者导管堵塞2例,静脉炎4例、药物外渗0例,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4.0%、0%,而对照组患者导管堵塞9例、静脉炎24例、药物外渗4例,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0%、24.0%、4.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对照组患者的舒适度(68.0%)相比,观察组患者(95.0%)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结论:使用PICC 后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静脉炎发生率低、导管堵塞率低、药物渗出率低、舒适度高,能有效提高患者诊疗的依从性,对保证配合治疗、提高其生存期、完成化疗计划起积极作用,同时减少护理工作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PICC置管;肿瘤;化疗;效果恶性肿瘤是目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之一,临床上常采用手术联合放化疗措施进行治疗,以期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传统的化疗途径是经外周静脉置入留置针,长期的化疗使得患者的血管脆性增加,留置时间缩短;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又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药物性静脉炎,如果发生外渗可导致组织坏死,使得局部并发症发生率增高,因此,临床上亟需一种新的化疗药物给药途径。
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与PICC在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比较刘佳佳;张娟;谭蕾【摘要】目的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Midline catheters)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应用于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治疗过程中导管相关并发症及医疗成本的分析比较.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就诊于我院普外科诊断为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136例,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围手术期采用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进行相关静脉输液,对照组采用PICC进行相关静脉输液.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后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同时对两组患者导管相关医疗成本与患者医疗花费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置管后导管维护平均费用及导管相关平均总花费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可用于围手术期胃肠道肿瘤患者化疗、静脉营养的治疗中,并且导管相关并发症及医疗成本较PICC的均显著降低.【期刊名称】《护理实践与研究》【年(卷),期】2018(015)007【总页数】3页(P143-145)【关键词】中等长度导管;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术;导管相关并发症【作者】刘佳佳;张娟;谭蕾【作者单位】100054 北京市北京市健宫医院消化内科;100054 北京市北京市健宫医院消化内科;100054 北京市北京市健宫医院消化内科【正文语种】中文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往往需行术前、术后化疗及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化疗药物及静脉营养液直接经外周小静脉输入,会造成严重的血管损伤,因此,临床上目前多采用深静脉置管术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建立静脉输液通路,研究表明PICC较深静脉置管在减少导管相关感染[1]、血栓发生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2],但PICC相关并发症仍较高[3-4]。
PICC置管术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应用PICC(经皮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是一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信息导管插入技术,它通过经皮途径将导管插入中心静脉,为化疗、输液、血制品输注等治疗提供便利。
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中,由于疾病部位的特殊性,常常需要长期置管进行治疗,因此PICC置管术在这类患者中的应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PICC置管术的适应症、技术及并发症、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一、PICC置管术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中的适应症1. 化疗胃肠道恶性肿瘤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化疗是其常规治疗手段之一。
由于化疗方案需持续多日,而静脉给药具有快速、直接、一次性给药的特点,因此需要在患者的静脉通路上进行长期保留。
2. 营养支持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中,由于肿瘤本身、手术及化疗等原因,患者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
而通过PICC置管术可以方便地进行静脉输液,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帮助患者度过治疗期。
3. 长期输液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中,由于疾病的特殊性,患者经常需要长期输液,如输液治疗、输血、静脉补液等。
而通过PICC置管术,可以在患者的静脉上建立一个稳定、安全的通路,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便利。
二、PICC置管术的技术及并发症1. 技术PICC置管术是一种微创技术,操作简便,对患者的组织损伤小。
一般情况下,医生在局部麻醉后,通过超声引导将导管插入上肢静脉,最终导管的末端位于上腔静脉或右心房附近,从而建立长期静脉通路。
2. 并发症尽管PICC置管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技术,但在实际操作中仍有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
如置管部位出血、置管部位感染、血栓形成、导管错位等,并发症的发生与操作者的经验、操作技巧、患者的体质等因素有关,在实际操作中,应注意严格掌握适应症、操作规范,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三、PICC置管术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1. 保护静脉通路长期放置外周静脉内置管,易造成血管损伤、感染等并发症,而PICC置管术可有效避免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保护患者的静脉通路。
PICC置管术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应用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PICC(经皮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在临床应用中扮演着越
来越重要的角色。
PICC置管术是一种通过经皮穿刺将导管置入上肢浅静脉,最终导管进入静脉上腔或右心的介入技术,其具有操作简单、不需要手术切口、费用低廉、痛苦小等优点,因此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PICC置管术的适应症、操作技术、并发症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一、PICC置管术的适应症
1. 长期输液:PICC置管术适用于需要长期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如抗癌药物、抗生素、营养支持等。
2. 静脉采血:PICC置管术适用于需要频繁静脉采血的患者,如血常规、凝血功能等
各项化验检查。
3. 静脉营养:PICC置管术适用于需要长期静脉营养支持的患者,如胃肠道肿瘤手术
后的肠道营养不良患者。
4. 静脉给药:PICC置管术适用于需要长期静脉给药的患者,如激素、营养支持等。
二、PICC置管术的操作技术
1. 选择适当的穿刺部位:通常选择上肢内侧静脉丰隆处进行穿刺,避免静脉下有压迫,静脉上无可穿透的情况。
2. 无菌操作:术前彻底洗手,穿刺前用碘伏进行皮肤消毒。
3. 穿刺技术:选用盲穿法,避免损伤神经和深层组织,穿刺时避开关节和血管瓣膜,穿刺角度与皮肤垂直或稍向侧方。
4. 导管放置:穿刺成功后,将导管通过穿刺针缓慢送入静脉腔,到达需要放置的位
置后,抽出穿刺针,保持导管在原位。
三、PICC置管术的并发症
1.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由于导管的长期留置,可能导致血管壁损伤,细菌侵入导致
感染。
2. 静脉血栓形成:导管留置过程中,血液回流受阻,静脉内的血栓形成几率增加。
3. 导管脱出或堵塞:导管在留置过程中可能出现脱出或者导管堵塞,造成输液困
难。
4. 静脉炎:导管留置过程中,可能导致静脉炎症反应,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等症状。
四、PICC置管术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应用
1. 化疗药物输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通常需要长期进行化疗治疗,通过PICC置管术进行化疗药物输注,可以减少对患者的创伤、提高治疗效果。
2. 营养支持: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后可能会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通过PICC置管术进行静脉营养支持,可以及时有效的补充营养,帮助患者恢复。
3. 静脉采血: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经常进行血液化验检查,通过PICC置管术进行静脉采血,可以减少对患者的不适和痛苦。
PICC置管术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患者提供了便利、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在临床应用中仍需密切关注并发症的发生和处理,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希望本文能为临床医生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提高PICC置管术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应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