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测验和资料整编实操手册
- 格式:docx
- 大小:335.10 KB
- 文档页数:33
全国水文资料整编第三期培训班资料整编及定线技术讲座一、资料整编与水文测验1、水文测验方法,决定了资料整编方法2、了解水文测验,有利于分析水文资料整编方法3、水文资料整编分析指导野外水文测验工作4、水文资料误差包括测验误差和资料整编误差二、雨量信息采集与处理1、人工雨量计2、纸记雨量计3、翻斗雨量计4、自动雨量站5、雨量资料整编三、水位信息采集与处理1、水尺(基面、水准点)2、横式自记水位计3、水位传感器(浮子式[机械和光电]、压力式[压阻式和气泡式]、超声波、激光)4、自动水位站5、水位资料整编1)原始资料校核2)缺测资料插补3)逐日表计算(平均值、极值、保证率)4)摘录表编制5)合理性检查(单站合理性检查、综合合理性检查)四、流量信息采集与处理1、测验河段勘测1Q=--- A R2/3 S1/2n2、流量测量方法流速仪法、浮标法、比降面积法、超声波法、溶液法3、水位流量关系分析点绘水位流量、水位面积和水位流速关系图,水位过程线,分析水位流量关系的影响因素,便于选择相应的整编方法,同时对流量测验具有指导意义。
4、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单一线模型)1) 指数方程 Q=C(Z-a)n2) 抛物线方程 Q=A0+A1(Z-a)+A2(Z-a) 23) 浮动多项式方程Q=A0+A1(Z-a)+A2(Z-a) 2+A3(Z-a) 3+……+A m(Z-a) m4) 对数浮动多项式方程Y=LN(Q),X=LN(Z-a)Y=A0+A1X+A2X 2+A3X 3+……+A m X m5) 多项式方程系数求解对于浮动多项式,自变量为(Z-a),因变量为Q,对于对数浮动多项式,自变量为X= LN(Z-a),因变量为Y=LN(Q),现以对数浮动多项式为例说明系数的求解过程。
当有n组实测流量点,选配m+1项多项式方程,每一组测点都应有一关系式,n组实测流量点对应下列方程组:Y1=A0+A1X1+A2X1 2+A3X1 3+……+A m X1 m+ε1Y2=A0+A1X2+A2X2 2+A3X2 3+……+A m X2 m+ε2………Y n=A0+A1X n+A2X n 2+A3X n 3+……+A m X n m+εnε1、ε2、……、εn为各测点的误差,采用最小二乘法求解系数A0、A1、……、A m,使误差平方和最小,即:∑[Y i-(A0+A1X i+A2X i 2+A3X i 3+……+A m X i m)] 2=S将S对各系数求偏导数:э∑[Y i-(A0+A1X i+A2X i 2+A3X i 3+……+A m X i m)] 2—————————————————————— = 0эA0э∑[Y i-(A0+A1X i+A2X i 2+A3X i 3+……+A m X i m)] 2—————————————————————— = 0эA1………э∑[Y i-(A0+A1X i+A2X i 2+A3X i 3+……+A m X i m)] 2—————————————————————— = 0эA m得方程组:A0∑X i0+ A1∑X i1+ A2∑X i2+……+ A m∑X i m = ∑Y i X i0A0∑X i1+ A1∑X i2+ A2∑X i3+……+ A m∑X i m+1 = ∑Y i X i1………A0∑X i m+ A1∑X i m+1+ A2∑X i m+2+……+ A m∑X i m+m = ∑Y i X i m解方程组即可得A0、A1、……、A m。
水文资料整编及检验3.17.1 水文资料(水文数据) hydrologic data各种水文要素的测量、调查、记录及其整理分析成果的总称。
3.17.1.1 原始资料 raw data在现场对各水文要素进行勘测、调查、测量及计算所获得的第一性基本成果。
3.17.1.2 实测资料 observed data在现场对各水文要素进行测量所获得的成果。
3.17.1.3 调查资料 investigation data采用勘测、调查、访问、考证等手段所获取的资料。
3.17.2 测站沿革 hydrometric station evolution说明测站的设立、停测、恢复、迁移,测站性质和类别的变动,领导机关的转移等演化变革过程的总称。
3.17.3 测站特性 station properties水文测站的水情变化规律、测验河段控制条件及水位流量关系特性的总称。
3.17.4 测站分布图 station distribution map按一定的要求,将本流域或本地区的各种水文测站以不同符号和统一的编号,标绘在流域或地区相应位置上的地图。
3.17.5 水文资料整编 hydrologic data processing对原始水文资料按科学方法和统一规格进行整理、分析、统计、审查、汇编、刊印或存贮的全部技术工作。
3.17.5.1 定线 determination of relation curve建立两种或两种以上实测水文要素值间关系线的分析工作。
3.17.5.2 水文资料插补 hydrologic data interpolation根据水文资料中断前后的实测值或相邻测站的同期资料或用其它方法推算出中断部分数据的工作。
3.17.5.3 水文资料改正 hydrologic data correction对实测水文资料进行校核、合理性检查或审查过程中,按照一定的科学方法对其中发现的明显差错或不合理的反常现象,进行的分析处理及校正工作。
水文资料整编及检验文档水文资料整编及检验3.17.1 水文资料(水文数据) hydrologic data各种水文要素的测量、调查、记录及其整理分析成果的总称。
3.17.1.1 原始资料 raw data在现场对各水文要素进行勘测、调查、测量及计算所获得的第一性基本成果。
3.17.1.2 实测资料 observed data在现场对各水文要素进行测量所获得的成果。
3.17.1.3 调查资料 investigation data采用勘测、调查、访问、考证等手段所获取的资料。
3.17.2 测站沿革 hydrometric station evolution说明测站的设立、停测、恢复、迁移,测站性质和类别的变动,领导机关的转移等演化变革过程的总称。
3.17.3 测站特性 station properties水文测站的水情变化规律、测验河段控制条件及水位流量关系特性的总称。
3.17.4 测站分布图 station distribution map按一定的要求,将本流域或本地区的各种水文测站以不同符号和统一的编号,标绘在流域或地区相应位置上的地图。
3.17.5 水文资料整编 hydrologic data processing对原始水文资料按科学方法和统一规格进行整理、分析、统计、审查、汇编、刊印或存贮的全部技术工作。
3.17.5.1 定线 determination of relation curve建立两种或两种以上实测水文要素值间关系线的分析工作。
3.17.5.2 水文资料插补 hydrologic data interpolation根据水文资料中断前后的实测值或相邻测站的同期资料或用其它方法推算出中断部分数据的工作。
3.17.5.3 水文资料改正 hydrologic data correction对实测水文资料进行校核、合理性检查或审查过程中,按照一定的科学方法对其中发现的明显差错或不合理的反常现象,进行的分析处理及校正工作。
水文测验实习指导书张利平许建明付小平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水文水资源系目录实验四流速仪 (旋杯式和旋浆式) 的拆装 (41)一、ZSX-3 型直读流速流向仪 (42)二、旋杯式流速仪的拆装 (43)三、旋浆式流速仪的拆装 (45)实验五流量测验 (46)一、断面测量 (47)二、流速测验 (49)三、流量计算 (50)实验六水下地形测量 (52)一、测深点的布设 (53)二、水位观测和测点高程 (54)三、测深工具 (55)四、定位测量(测距) (61)五、对讲机 (66)六、施测步骤 (68)水文资料是水利水电工程及其它建设工程规划设计的基本依据,而水文资料来源于水文测验。
水文测验包括水位、流量、含沙量、输沙率、降水、蒸发、地下水水位、水质等的测定与收集,这些资料收集工作要借助于水文仪器来进行,要靠一整套方法来完成。
动手操作仪器,了解水文测验的基本方法等就是水文实习课的基本要求。
实验四流速仪 (旋杯式和旋浆式) 的拆装要求:1了解流速仪的主要构造与工作原理2 掌握流速仪的使用方法一ZSX-3 型直读流速流向仪ZSX-3 型直读流速流向仪是一种能同时测流速流向的新式仪器.1构造与原理结构见图所示。
仪器分为水上和水下两部分。
水下部分主要由旋转、身架和尾翼组成,且尾部有一个定向磁钢及一个传讯线圈,由于结构的原则,加双尾翼,为避免铅鱼、钢丝绳等铁体对磁钢的影响,转轴上下均用铜悬杆隔开;水上部分主要为直读流速显示器,水下的流速流向讯号通过六芯电缆传入显示器内。
流速计算是按直线公式设计的,当流速大于0.2米/秒时,V=K.N/T+C式中V------流速;K------水力螺距系数;N------旋浆转数;T--------时间;C------仪器常数;测流向是根据“磁性同步器原理”设计的,即传递器作任何转动时,指示器的指针也旋转同样的角度。
2安装首先将尾翼用固尾螺丝紧固在身架上,将旋浆放在转轴套上,转轴套上、下用铜悬杆联接,下面再吊铅鱼,上面接钢丝绳,再将六芯电缆上的密水插头端接在插座上,要用扳手固紧才能防水,线的另一端接在显示器上。
水利工程资料整编实训册主编龙振华专业名称: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学号:1202010437任课老师:毛羽飞学生姓名:王靖考核成绩: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水利工程系2013年9月目录第一章水利工程资料整编基础知识 (2)第二章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资料整编 (5)第三章水利工程施工资料整编 (8)第四章水利工程监理资料整编 (12)第五章水利工程质量评定资料整编 (15)第六章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安装质量评定资料整编 (17)第七章水利工程工艺设备材料资料整编 (18)第八章水利工程竣工验收资料整编 (19)附件:绘制相关方框图、填写相关表格 (21)第一章水利工程资料整编基础知识2.见证取样是指在质量监督部门工作人员监督下,由施工单位有关人员进行的现场取样。
()3.堤防工程,按长度或功能划分。
()4.专业工长通常指施工单位的专业技术负责人。
()5.工程资料的照片及声像档案,应图像清晰、声音清楚、文字说明或内容准确。
()6.总承包单位不负责分包单位承包范围内的施工资料。
()7.资料员要了解和掌握施工管理的全过程和各资料在什么时候产生。
()8.工程档案达不到规定要求的,项目法人可以返还其工程质量保证金。
()9.环境温度就保持在17~20℃,相对湿度应保持在35~45%。
()10.水利工程未通过档案验收或档案验收不合格的,可以进行或通过工程的竣工验收。
()二、多项选择题1.水利水电工程资料具有内容广泛、()、要求严格等特点A.知识面广B.专业性强C.认真负责D.地点偏僻2.进场验收是指进入施工现场的()和构配件等相关标准规定要求进行检验,对产品达到合格与否做出确认。
A.文件B.材料C.设备D.图纸3.《单元工程评定标准》中未涉及的单元工程可依据()或质量考核要求划分的层、块、段进行划分。
A.施工技术B.监理方案C.设计结构D.施工部署4.项目经理指企业法人指派到承包的建设工程施工项目上的()。
A.技术负责人B.质量责任人C.安全责任人D.委托代理人5.水利工程资料一般可分为()等。
一、实训目的本次水文测验实训旨在使学生掌握水文测验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独立进行水文观测和分析的能力,为今后从事水文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至2023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XX水文站四、实训内容1. 水位观测(1)了解水位观测的基本原理和仪器设备。
(2)掌握水位观测的方法和步骤。
(3)学习水位观测数据的记录和处理。
2. 流速观测(1)了解流速观测的基本原理和仪器设备。
(2)掌握流速观测的方法和步骤。
(3)学习流速观测数据的记录和处理。
3. 水量观测(1)了解水量观测的基本原理和仪器设备。
(2)掌握水量观测的方法和步骤。
(3)学习水量观测数据的记录和处理。
4. 水质观测(1)了解水质观测的基本原理和仪器设备。
(2)掌握水质观测的方法和步骤。
(3)学习水质观测数据的记录和处理。
5. 水文资料分析(1)学习水文资料的基本分析方法。
(2)掌握水文资料的整理和计算。
(3)运用所学知识对观测数据进行初步分析。
五、实训过程1. 水位观测(1)实训人员首先了解水位观测的原理,熟悉水位仪器的操作。
(2)在指导下,实训人员按照规定的方法和步骤进行水位观测。
(3)实训人员记录观测数据,并进行初步分析。
2. 流速观测(1)实训人员学习流速观测的原理,熟悉流速仪器的操作。
(2)在指导下,实训人员按照规定的方法和步骤进行流速观测。
(3)实训人员记录观测数据,并进行初步分析。
3. 水量观测(1)实训人员学习水量观测的原理,熟悉水量仪器的操作。
(2)在指导下,实训人员按照规定的方法和步骤进行水量观测。
(3)实训人员记录观测数据,并进行初步分析。
4. 水质观测(1)实训人员学习水质观测的原理,熟悉水质仪器的操作。
(2)在指导下,实训人员按照规定的方法和步骤进行水质观测。
(3)实训人员记录观测数据,并进行初步分析。
5. 水文资料分析(1)实训人员学习水文资料的基本分析方法。
(2)在指导下,实训人员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和计算。
水文测验和资料整编实操手册水文测站是防汛抗旱、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水工程规划设计运行、水环境监测保护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重要水利基础设施。
水文测站运行管理任务艰巨而繁重,全面推进水文测站标准化管理,有利于提高水文测站专业化和规范化管理水平,是依法推进水文现代化的迫切要求。
吐鲁番水文勘测局根据现有水文规范对水文测站的水文测验和资料整编工作流程、工作标准和台帐记录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统一要求。
目录1.水文测量 (2)2.降水量监测 (7)3.水位监测 (9)4.流量监测 (11)5.水面蒸发监测 (14)6.水文资料整编 (16)7.测站考证 (18)8.水文调查 (20)9.雨量站检查维护 (22)10.仪器备件和更新报废管理 (27)11.信息化建设 (29)12.档案管理 (31)检查调焦 观测记存 仪器安置 准备 迁站测量计算校核评定新建项目设置基准站仪器架设准备设置移动站已知点采集参数求解测量与结果1.水文测量1.1工作流程水文三等水准测量工作流程图 GPS/RTK 测量工作流程图1.2一般规定此项工作的管理内容和要求如下:1、符合《水文测量规范》的要求;2、重点要求:①基本水准点应5-10年校测一次,在逢零逢五年份进行,校核水准点应每年校测一次。
水准点有变动异常现象应及时予以校测。
②水尺零高应每年汛前、汛后各进行一次接测和记录。
若水尺附近出现塌方、沉降等迹象时或大洪水过后,应立即加测水尺零高并作情况记录。
③大断面应每年汛前、汛后各进行一次测量。
如遇超保证水位洪水或测验断面有明显冲淤变化,应及时加测。
④水文测验河段地形施测应在逢五年份进行。
⑤缆道垂度、起点距和水深应在每年汛前校测一次。
⑥测站基本水准面调整应经省级水文机构批准。
1.2.1水文三等水准测量操作基本步骤:①准备:水准仪、三脚架、记载表(簿)及表头填写、一对水准尺、尺垫(小木桩)、测绳,钢针、2H铅笔、计算机(器)及防雨、遮阳工具。
②仪器安置:在前、后尺中间位置安置水准仪,前后视距不等差小于2米,测段累计误差≤5米。
a.将三脚架下部架腿捆绑皮带解开,并松开制动螺旋。
在三脚架未展开之前,伸展架腿使架头位于眼睛的高度(利用反射镜整平),或位于胸口高度(直接观圆水准器整平)。
b.分开三脚架架腿,使其与地面呈60度左右的正三角形,架头大致水平,其中两只脚平行与水准路线先踩实,第三脚每站点左右轮换后踩实。
除路线拐弯处外,每测站上仪器和前后尺的三个位置应接近于一条直线。
c.将水准仪安装在架头,并拧紧中心螺丝。
利用三颗脚螺旋对水准仪进行预置。
利用第三脚对圆水准器进行粗平,踩紧踏脚与地面。
在用三颗脚螺旋使圆水准器严密聚中。
注意:在使用自动安平水准仪时,相邻站应交替对准前后视调平仪器。
③检查调焦:观察瞄准器,使物镜照准后尺。
检查和调整十字丝、物镜成像清晰度。
④观测记存:三丝能读,上下丝为视距丝;中丝为高程丝要精确读取。
a.根据后—前—前—后观测程序进行八个数值观读、记录保存。
电子水准仪,路线选择三等水准模式;补偿式水准仪,在读中丝前按一下补偿器。
同一仪器站上测量时,不得两次调焦。
b.对前后视距、高差和平均高差进行计算。
c.视距应≤75m,同尺黑红面读数差≤2mm,同站黑红面所测高差之差≤3mm。
⑤迁站测量:迁站前应对仪器进行预置,迁站时对仪器进行有效保护。
重复上一测站工作。
每一测段的往测和返测,其仪器站数应为偶数,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标尺必须互换位置,并应重新安置仪器。
⑥计算校核评定:a.求和:对测段后距、前距,各中丝读数、黑红面差及平均高差共12项进行求和计算校核。
电子水准仪后台数据处理、成果打印。
b.评定:根据允许闭合差公式:±12(L)1/2,L不足1公里按1公里计,对此次测量成果进行结果评定。
1.2.2GPS/RTK测量操作基本步骤:①准备:主机、手簿、三角架、对中杆、电池、天线、控制点坐标、电脑等。
②仪器架设:基站、移动站仪器根据设备说明书架设。
③新建项目:点击手簿主界面【项目】,点击新建设置项目名,然后确认打钩。
点击“项目属性”菜单下的坐标系统,设置当地椭球和投影方式和中央子午线,一般情况不用设置其他参数,点击保存即可。
④设置基准站:要求:a.高度角在15度以上,开阔,无大型遮挡物。
b.200米内无微波站、雷达站、手机信号站,50米内无高压线。
c.在用电台作业时,基站与移动站之间最好无大型遮挡物。
d.至少两个已知点以上。
e.CORS无需设置基准站。
打开手簿主界面【GPS】,进行蓝牙搜索主机序列号,选中该序列号点击“连接”,选中设置基准站,输入点名,如架设在已知点上,输入仪器斜高。
点击“平滑”采集坐标,在平滑界面采集完后点确定,基站当前单点坐标就获取完毕(如果知道这点的84经纬度坐标,也可以手工输入)。
点击“数据链”,选择数据链类型;点击“其他”,选择差分模式、电文格式、高度截止角,点击确定设置成功。
断开GPS,让手簿与基站断开连接。
⑤设置移动站:打开手簿主界面【GPS】,进行蓝牙搜索主机序列号,选中该序列号点击连接,选中设置移动站,点击“数据链”,选择与基站相同数据链类型;点击“其他”,选择与基站相同的差分模式、电文格式、高度截止角,点击确定设置成功。
此时看见接收机F2灯闪动,手簿解状态为固定解1.0。
⑥已知点采集:点击手簿主界面【测量】,将对中杆垂直于已知点上,等待圆水准气泡居中后,当解状态在“固定解”下时,点击“”或按F2键,完成一个点的采集。
输入已知点名,修改天线高,保存。
重复测量其它已知点,完成后保存退出。
⑦参数求解:点手簿主界面【参数】进入坐标系统界面,再点“坐标系统”菜单下的“参数计算”,在参数计算界面选择“计算类型”和“高程拟合模型”,点击“添加”,点击“源点”的坐标库图标。
选择记录点库的Pt1,然后点击“√”,又回到坐标配对界面,再点击“目标”的坐标库图标,然后选择控制点库的GP01点,然后点击“√”,又退回到坐标配对界面,然后点保存,就退回到参数计算界面,这样第一个已知点就匹配好了。
同样的方法添加配对其他已知点,添加完后点“解算”这个按钮。
软件解算完后就弹出参数结果界面,查看:旋转约等于零,缩放约等于1,点击“运用”,就在坐标系统启用刚才计算的这个参数了。
⑧测量与结果:在手簿主界面点击【测量】就进入了碎步测量界面,如果选择手动采集,点击“”进行手动采集,如果选择自动采集,点击“”进行自动采集,方法同已知点采集。
测量完成后将成果导入电脑,根据需求绘制图表。
1.3台帐记录除了按规范要求填写统一格式的记载计算表外,还应填写台帐记录表,格式详见附录A。
各类填写完成的表格应由专人妥善保管,不得随意涂改、调换、销毁,年终应作为测站运行相关技术档案留存。
2.降水量监测2.1工作流程准备检查观测记录保存上报降水量观测工作流程图2.2一般规定此项工作的管理内容和要求如下:1、符合《降水量观测规范》、《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技术规范》的要求;2、重点要求:①雨量站宜采用双套设备备份运行,要确保雨量资料不因设备故障而缺测。
有降雪地区的雨量计宜安装融雪装置。
②雨量监测宜采用“无人值守,有人看管”方式管理。
③驻测站每日8时进行日常观测,无人驻测站每年校核观测不少于2次,遇大风大雨天气应进行加密检查。
2.3降水量监测操作基本步骤:①准备:a.设备:翻斗式雨量计、遥测终端机。
b.工具:专用电瓶、量杯、数据和电源连线,万用表,中号一字和十字罗批、脸盆、水平尺、毛巾、扳手、内六角、水杯及记录计算用具。
②检查:a.检查观测场围栏、管理房、标牌是否异常。
b.雨量计、太阳能板等外观是否正常,清除承雨器内杂物,保持仪器清洁。
c.检查终端机运行情况,电池电压、端口连接、网络讯号等。
③观测:驻测站观测员每日八时准点观测人工雨量或储水瓶(桶)内水量;无人驻测站,在做维护保养时,进行仪器运行情况观测。
④记录保存:对观测、检查数据做好现场记录。
驻测站每月月初做好上月数据采集、整理;无人驻测站在做维护保养时,及时采集前阶段数据、整理。
⑤上报:驻测站每次观测后,根据要求做好雨情上报。
2.4台帐记录除了按规范要求填写统一格式的记载计算表外,还应填写台帐记录表,格式详见附录A。
各类填写完成的表格应由专人妥善保管,不得随意涂改、调换、销毁,年终应作为测站运行相关技术档案留存。
3.水位监测3.1工作流程准备水温观测水位观测校对水位观测工作流程图3.2一般规定此项工作的管理内容和要求如下:1、符合《水位观测标准》、《水位观测平台技术标准》、《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技术规范》的要求;2、重点要求:①水位观测宜采用“无人值守,有人看管”方式管理。
有条件的水位站可采用双套设备备份运行、远程视频监控方式观测及校核水位。
3.3水位观测操作基本步骤:①准备:a.要求:提前十分钟到达观测现场,了解水尺编号(组号、脚号、支号、支号辅助号)。
b.设备和工具:WFH-2型全量机械编码水位计转周长为32cm,测量范围0-40m,浮子、平衡锤离开井壁要求在7.5cm以上。
记载本、水温计、墨水、毛巾、救生衣、水位计配件等。
②水温观测:在基本断面附近选择观测地点,每天观测应在同一地点进行。
当水深大于1.0米,水温计放在水面以下0.5米处;水深小于1.0米时,可放至半深处;水太浅时,可斜放水中,但不要触及河底。
入水五分钟后提起,准确观读记录水温。
③水位观测:临近水尺,蹲下身体,消除折光、波浪、壅水等影响,观读记录水尺读数、水尺编号、水尺零高,做好现场观测记录和数据上报。
④校对:驻测站每天8时和傍晚应对水位计水位进行校核观测,当水尺水位与水位计水位不相符时,应对水位计上的水位进行及时调整,并且要确定终端机水位读数、水尺水位和水位计水位一致。
3.4台帐记录除了按规范要求填写统一格式的记载计算表外,还应填写台帐记录表,格式详见附录A。
各类填写完成的表格应由专人妥善保管,不得随意涂改、调换、销毁,年终应作为测站运行相关技术档案留存。
4.流量监测4.1工作流程准备检查供电对零安装运行结束清理缆道(流速仪法)测流工作流程图4.2一般规定此项工作的管理内容和要求如下:1、符合《河流流量测验规范》、《水文缆道测验规范》的要求;2、重点要求:①应严格执行“四随”工作制度,确保水文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
②应在流量测验中准备不少于两套的测洪方案。
③年流量测次应符合测站任务书的要求,年内流量测次应分布合理,满足推流需要。
④常年应采用常测法、精测法测流,未经比测、分析,不得采用简测法、水面一点法测流。
⑤在一次洪水过程中,应尽可能使用同一架流速仪测流,不宜超测速范围使用流速仪。
⑥应加强洪水期的流量测验,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涨水段尽可能增加流量测次。
⑦流量监测宜积极创造条件采用自动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