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冲击地压基本常识
- 格式:docx
- 大小:22.35 KB
- 文档页数:8
第一部分冲击地压发生的机理及其危害性1、冲击地压的机理是什么?答:冲击地压又称岩爆,是指井巷或工作面周围岩体,由于弹性变形能地瞬间释放而产生突然剧烈破坏的动力现象。
2、列举几个你所认为是冲击矿压的现象?答:(答案只要能和冲击地压发生的机理吻合即可)例如:煤岩体被突然抛出,巨浪及气浪,煤(岩)体遭破坏,伴随着震动和声响,在煤(岩)体边缘可能出现裂缝,震动时还可能发生粉尘飞扬,并伴有煤(岩)喷出或散落在巷中的现象等。
3、什么是矿震?答:矿震是指由于开采活动引起的矿山岩层震动,它是巷道周围介质突然在一瞬间发生震动,同时伴有巨大声响、冲击波、弹性回跳等现象,但不发生煤岩抛出的一种弹性能释放现象。
它是矿山岩层冲击式破坏的一种表现形式,与天然地震不同,其发生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与天然地震相比,震中浅、强度小,震动范围宽,从弱的几百米到强的几百、甚至几千公里。
4、什么是煤炮?答:煤炮是指在煤层开采过程中,由于岩体震动、顶板断裂或小范围岩体变形卸压所产生的声响,是矿震的一种显现形式。
它是煤岩体在卸压所产生的,有时可能会引起最小的,实际上可以不考虑的巷道压缩,支架变形,或某个地点岩体的零星破坏。
5、什么是冲击地压?答:冲击地压又称岩爆,是指井巷或工作面周围岩体,由于弹性变形能的瞬时释放而产生突然剧烈破坏的动力现象,常伴有煤岩体抛出、巨响及气浪等现象。
它具有很大的破坏性,是煤矿重大灾害之一。
冲击地压发生前一般没有明显的宏观前兆,发生过程短暂,持续震动时间不超过几十秒。
6、什么是破坏性冲击地压?答:造成停产八小时以上或发生大型机电设备损坏以及造成人身伤亡事故等的冲击地压称为破坏性冲击地压。
7、冲击地压和冒顶有啥关系?答:冲击地压和冒顶有一种互为逆向的现象,易于冒顶的地方很少发生冲击地压,易于发生冲击地压的地方很少有冒顶现象。
因为煤层顶板极破碎时易于冒落,不易于对煤体加载,不能形成高度应力集中,破碎顶板本身也不能积聚能量。
1、什么是冲击地压?答:冲击地压是聚积在矿井和采场周围煤岩体中的能量突然释放,在井巷发生爆炸性事故,产生的动力将煤岩抛向巷道,同时发出强烈声响,造成煤岩体振动和煤岩体破坏,支架与设备损坏,人员伤亡,部分巷道跨落破坏等。
(井巷或采场周围煤岩体由于变形能的释放而产生的突然、急剧、猛烈破坏为特征的动力现象。
)2、冲击地压有什么危害?答:冲击地压除了破坏巷道、支架和设备外还会引发其他矿井灾害,尤其是瓦斯、煤尘爆炸、火灾以及水灾,干扰通风系统,严重时会造成地面震动和建筑物破坏等。
因此,冲击地压是煤矿重大灾害之一。
3、冲击地压有什么特点?答:(1)突发性。
无预兆,过程短暂,持续时间几秒到几十秒,难于准确预报发生时间、地点和强度(2)瞬时震动性。
像爆炸强烈震动,重型设备被移动,人员被弹起摔倒,震动波及范围可达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地面有地震感觉(3)巨大破坏性。
大量煤体突然抛出,堵塞巷道,破坏支架;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生产损失(4)复杂性。
各种条件和采煤方法均出现过4、冲击地压如何进行分级?答:根据震级强度和抛出的煤量,可将冲击地压分为三级:(1)轻微冲击(I级)。
抛出煤量在10t以下,震级在1级以下;(2)中等冲击(II级)。
抛出煤量在10—50t,震级在1 —2级;(3)强烈冲击(III级)。
抛出煤量在50t以上,震级在2级以上。
5、冲击地压对矿工有什么影响?答:发生冲击地压后,人员受伤的主要部位是脑部,占91%,其次是胸部的机械损坏,包括肋骨折断等,占60%,而内部器官的损坏主要是肺、心、胃等,占18%,再次是上下肢的折断。
6、什么是煤岩层的冲击倾向性?答:煤岩层的冲击倾向是指煤岩层产生冲击式破坏的能力。
煤层具有冲击倾向是煤层发生冲击地压的必要条件。
有强烈冲击倾向的煤岩层及有中等冲击倾向的煤层统称为有冲击倾向的煤层。
经鉴定我矿 1 煤煤层具有弱冲击倾向性,9 煤煤层具有强冲击倾向性,1煤与9煤顶板为具有弱冲击倾向性的岩层。
煤矿冲击地压的定义
煤矿冲击地压是指在煤矿开采作业中,由于采煤工作面的进退制造产生的应力波动,从而引发的地质灾害现象。
冲击地压主要表现为地面沉降、岩层破裂和巷道变形等现象,对煤矿的安全生产和采煤工人的人身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煤矿冲击地压的主要原因是煤层的开采引起的应力调整不平衡。
在煤矿采煤过程中,由于煤层的剥离,导致剩余岩层承载能力减小,应力释放不平衡,使得岩层应力在剥离煤柱面周围逐渐积累。
当这种岩层应力达到破坏临界值时,就会引发冲击地压灾害。
冲击地压除了受到煤层开采引起的应力调整不平衡影响外,还存在着其他一些影响因素。
例如,煤矿采煤工作面的进退速度、煤柱宽度、顶板岩性、支护方式以及地质构造等因素都会对冲击地压的发生和发展产生影响。
煤矿冲击地压的防治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了有效地防治冲击地压,煤矿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其中包括合理布置采煤工作面、科学控制采煤工作面的进退速度、采取适当的支护方式、加强巷道的加固以及实施动态监测等措施。
总之,煤矿冲击地压是指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由于应力调整不平衡引发的地质灾害现象。
了解冲击地压的定义及其形成原因对于煤矿企业和采煤工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通过合理的防治措施,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减轻冲击地压带来的风险,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
第一部分冲击地压发生的机理及其危害性1、冲击地压的机理是什么答:冲击地压又称岩爆,是指井巷或工作面周围岩体,由于弹性变形能地瞬间释放而产生突然剧烈破坏的动力现象。
2、列举几个你所认为是冲击矿压的现象答:(答案只要能和冲击地压发生的机理吻合即可)例如:煤岩体被突然抛出,巨浪及气浪,煤(岩)体遭破坏,伴随着震动和声响,在煤(岩)体边缘可能出现裂缝,震动时还可能发生粉尘飞扬,并伴有煤(岩)喷出或散落在巷中的现象等。
3、什么是矿震答:矿震是指由于开采活动引起的矿山岩层震动,它是巷道周围介质突然在一瞬间发生震动,同时伴有巨大声响、冲击波、弹性回跳等现象,但不发生煤岩抛出的一种弹性能释放现象。
它是矿山岩层冲击式破坏的一种表现形式,与天然地震不同,其发生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与天然地震相比,震中浅、强度小,震动范围宽,从弱的几百米到强的几百、甚至几千公里。
4、什么是煤炮答:煤炮是指在煤层开采过程中,由于岩体震动、顶板断裂或小范围岩体变形卸压所产生的声响,是矿震的一种显现形式。
它是煤岩体在卸压所产生的,有时可能会引起最小的,实际上可以不考虑的巷道压缩,支架变形,或某个地点岩体的零星破坏。
5、什么是冲击地压答:冲击地压又称岩爆,是指井巷或工作面周围岩体,由于弹性变形能的瞬时释放而产生突然剧烈破坏的动力现象,常伴有煤岩体抛出、巨响及气浪等现象。
它具有很大的破坏性,是煤矿重大灾害之一。
冲击地压发生前一般没有明显的宏观前兆,发生过程短暂,持续震动时间不超过几十秒。
6、什么是破坏性冲击地压答:造成停产八小时以上或发生大型机电设备损坏以及造成人身伤亡事故等的冲击地压称为破坏性冲击地压。
7、冲击地压和冒顶有啥关系答:冲击地压和冒顶有一种互为逆向的现象,易于冒顶的地方很少发生冲击地压,易于发生冲击地压的地方很少有冒顶现象。
因为煤层顶板极破碎时易于冒落,不易于对煤体加载,不能形成高度应力集中,破碎顶板本身也不能积聚能量。
8、冲击地压的特点是什么答:(1)在一个煤矿、一个煤层发生后,永远都有再次发生冲击地压的可能。
冲击地压,也称为岩爆,是矿山开采中一种极具破坏性的动力现象。
它是由于岩石体内应力的瞬间释放而导致的突发性、猛烈的岩石破裂和弹射。
一、冲击地压的产生原因冲击地压的产生原因较为复杂,但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地质因素:岩石的物理性质、结构构造和应力状态是决定冲击地压发生的基本因素。
某些岩石,如硬岩和脆性岩石,由于其强度高、弹性大,容易积蓄大量的弹性变形能,当这些能量超过岩石的强度极限时,就会发生冲击地压。
开采因素:开采深度、开采方法、开采顺序等都会影响冲击地压的发生。
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岩石的应力状态变得更加复杂,发生冲击地压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
环境因素:地震、爆破等外部动力因素也可能诱发冲击地压。
二、冲击地压的危害冲击地压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人员伤亡:冲击地压发生时,岩石的瞬间破裂和弹射会对人员造成严重的伤害,甚至死亡。
设备损坏:冲击地压产生的强烈震动和冲击波会对周围的设备、设施造成损坏,影响正常的生产活动。
生产中断:冲击地压发生后,往往需要对现场进行清理和修复,这将导致生产中断,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安全隐患:冲击地压的发生可能会引发其他的安全隐患,如瓦斯突出、火灾等,进一步加剧灾害的严重性。
三、国内外安全事故1)辽宁阜新孙家湾煤矿冲击地压事故辽宁阜新孙家湾煤矿的冲击地压事故是近年来国内最为严重的矿山灾害之一。
该事故发生在阜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孙家湾煤矿海州立井,事故共造成214人死亡,30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4968.9万元。
这起冲击地压事故给采矿带来的具体危害包括:工程体破坏:冲击地压发生时,巷道的支架被强大的冲击力摧毁,大量的煤和岩石涌入巷道,导致巷道堵塞。
这不仅使救援工作变得异常困难,也给后续的清理和修复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设备损坏:冲击地压产生的强烈震动导致矿井内的通风、排水、提升等设备受到严重损坏,很多设备无法继续使用。
这不仅影响了矿山的正常生产,也给企业的经济效益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浅析煤矿冲击地压类型特征及防治方法煤矿冲击地压是指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由于矿体受力和岩层构造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矿体发生破裂、位移而产生的地压现象。
煤矿冲击地压是煤矿开采中的一个重要地质灾害,严重影响矿井的安全生产和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对煤矿冲击地压的类型特征及防治方法进行深入分析,对于科学合理地进行煤矿开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煤矿冲击地压类型特征1. 预裂缝冲击地压预裂缝冲击地压是指在煤层顶板或底板出现预有的裂缝,当矿压继续增大时,这些裂缝发生扩展和连接,最终形成地压破坏。
预裂缝冲击地压的特征是矿压变化较大,地压破坏范围较广,破坏机理复杂。
预裂缝的形成主要与煤层岩性、构造及应力等因素有关,因此预裂缝冲击地压比较难以预测和防治。
突水冲击地压是指在煤层中存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关联且高位水体压力较大时,当煤层开采破坏时,水体的运动会加剧地压的破坏程度。
突水冲击地压的特征是地压破坏往往突然发生,破坏范围较大,对矿井和矿工的危害较大。
针对突水冲击地压的防治,需要从水文地质勘查、水资源管理以及煤层开采方式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3. 极度厚煤层冲击地压极度厚煤层冲击地压是指煤层厚度在100米以上,含矿性薄,单层开采,矿压巨大,当开采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地质应力超过了煤岩层受力极限,形成地压破坏。
极度厚煤层冲击地压的特征是地表沉陷明显,地压破坏范围广,破坏后果严重。
对于极度厚煤层冲击地压的防治,需要采取合理的采煤方式,控制矿压,以及加强支护等多种技术手段进行综合治理。
二、煤矿冲击地压的防治方法1. 合理开采合理开采是煤矿冲击地压防治的根本措施。
根据不同的煤层地质条件和矿压特征,制定合理的采煤方式和支护措施,避免过早过密开采,减小地压破坏的可能性。
合理开采的具体措施包括合理布置采场,采用合适的采煤工艺,选择适当的支护方式等。
通过合理开采,可以有效减小地压破坏的可能性,保证矿井和矿工的安全。
2. 加强支护加强支护是煤矿冲击地压防治的重要措施。
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煤矿冲击地压是一种不安全严重的地质祸害,其重要特征是巨大的地应力变化,会导致矿井地质体破坏,发生矿震、煤与岩石混合、支护破坏等意外事故。
为了避开煤矿冲击地压事故的发生,煤矿企业必需实行一系列的防范措施。
本文将从煤矿冲击地压的定义、成因、掌控原则及防治细则等方面阐述和分析,以期提高煤矿企业的防备和整治水平。
1.煤矿冲击地压的定义冲击地压是指煤矿开采过程中,地质体受到应力状态变化超出其承受本领而发生破坏,造成地面过度下沉或运动的现象。
冲击地压是由于煤层结构破坏、节理发育、地质应力松弛、矿井支护措施不精等造成的。
2.煤矿冲击地压的成因(1)地质条件:地质构造发育。
巨大的扭曲形变使其内部形成大量应力集中区域。
应力集中的地区矿井中的岩石和煤层简单发生失稳。
(2)煤层条件:煤层构造变化、异形厚煤层、厚煤大跨度、低透水性煤层等。
(3)矿井条件:开拓方法、掘进方式、采空区等因素,如房柱法开采后板达不到要求、碎裂带过大、掘进速度过快,采空区支架护理精度不够高。
(4)工艺条件:采煤的机具、方法、路线、采区进退方式、煤柱等。
3.煤矿冲击地压的掌控原则(1)理论讨论把握:加深对冲击地压形成的基本机理、形成特征及其规律的认得和讨论。
(2)现场监测: 适用于现场地质构造和煤层结构的特点,采纳现代监测技术和仪器设备,开展冲击地压实时监测,为矿山安全生产供给数据支撑。
(3)安全管理:加强对支架、颚架、液压支架、锚杆等地质施工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和管理。
对采算等方面加强技术管理培训。
(4)防治技术:采纳措施包括减小采煤速度、更改煤柱大小、缩短工作面长度等。
加强支架、岩层掌控、采煤机选择与布置等。
4.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的细则(1)把握矿井地质特征:首先,煤矿企业必需清楚了解矿井地质特点,通过工程地质调查和行业把握煤层结构特点以及地质条件,把握曲度变化、煤层岩层接触变化、有无炭层岩层滑动变形、煤层构造变化、水文地质情况、临水地质情况等。
冲击地压防治基础知识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冲击地压的威胁。
1783年英国在世界上首先报导了煤矿中所发生的冲击地压现象。
以后在前苏联、南非、德国、美国、加拿大、印度、英国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冲击地压现象时有发生。
在我国,冲击地压最早于1933年发生在抚顺胜利煤矿。
以后,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和开采范围的不断扩大,北京、抚顺、枣庄、开滦、大同、北票、南桐等矿区的许多矿井,都先后有冲击地压现象发生。
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冲击地压的危害将更加突出。
一、冲击地压发生的机理冲击地压又称岩爆,是指井巷或工作面周围岩体,由于弹性变形能的瞬间释放而产生突然剧烈破坏的动力现象,常伴有煤岩体抛出、巨响及气浪等现象。
它具有很大的破坏性,是煤矿重大灾害之一。
1992年以前,我国有50余个煤矿发生了冲击地压。
比较突出的有北京矿务局门头沟煤矿、抚顺矿务局龙风煤矿、枣庄矿务局陶庄煤矿、大同矿务局忻州窑煤矿、四川省天池煤矿和新汶矿务局华丰煤矿等。
(一)我国煤矿冲击地压显现具有如下特征:1、突发性。
发生前一般无明显前兆,冲击过程短暂,持续时间为几秒到几十秒。
2、一般表现为煤爆(煤壁爆裂、小块抛射)。
浅部冲击(发生在煤壁2m~6m范围内,破坏性大)和深部冲击(发生在煤体深处,声如闷雷,破坏程度不同)。
最常见的是煤层冲击,也有顶板冲击和底板冲击,少数矿井发生了岩爆。
在煤层冲击中,多数表现为煤块抛出,少数为数十平方米煤体整体移动,并伴有巨大声响、岩体震动和冲击波。
3、具有破坏性。
往往造成煤壁片帮、顶板下沉、底鼓、支架折损、巷道堵塞、人员伤亡。
4、具有复杂性。
在自然地质条件上,除褐煤以外的各煤种,采深从200m~1000m,地质构造从简单到复杂,煤层厚度从薄层到特厚层,倾角从水平到急斜,顶板包括砂岩、灰岩、油母页岩等,都发生过冲击地压;在采煤方法和采煤工艺等技术条件方面,不论水采、炮采、普采或是综采,采空区处理采用全部垮落法或是水力充填法,是长壁、短壁、房柱式开采或是柱式开采,都发生过冲击地压。
矿井冲击地压防范知识问:矿井为什么会发生冲击地压?答:冲击地压又俗称岩爆、煤爆或煤炮,是指井巷或工作面四周煤岩体内的弹性变形能,在外界因素的触发下,其平衡状态遭到破坏,向自由空间突然释放能量的动力现象,它是矿山压力显现的一种特别形式,伴有煤岩体抛出、巨响及气浪等现象。
发生冲击动力破坏从地应力上解释其根本原因是因为随采深增大而使得原岩应力增加,以及由于开采影响而引起的次生应力叠加而产生煤柱应力集中区。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煤层本身具有冲击倾向性,而且开采深度已达到5-8米,开采深度的加大使地应力增加,原岩应力增大,冲击危险性增加;二是开采程序不合理,在采面和巷道布置上人为形成应力集中区或孤岛煤柱开采,应力高度集中诱发冲击地压;三是部分煤层顶板坚硬、整体性强,或直接顶厚度适中、与老顶组合性好、不易冒落,造成冲击危险较大;四是各别煤层倾角和厚度局部突然变化,形成局部地质构造应力积聚地带,引发冲击地压;五是对冲击地压猜测预报不到位、不准确,解危措施不得利。
问:为什么要对冲击地压进行治理,其危害有哪些?答:在自然地质条件下,除褐煤以外的各煤种,采深从2m~10m,地质构造从简单到复杂,煤层厚度从薄层到特厚层,倾角从水平到急斜,顶板包括砂岩、灰岩、油母页岩等,都发生过冲击地压;在采煤方法和采煤工艺等技术条件方面,不管水采、炮采、普采或是综采,采空区处理采纳全部垮落法或是水力充填法,是长壁、短壁、房柱式开采或是柱式开采,都发生过冲击地压。
冲击地压具有很大的破坏性、突发性、瞬时性等特点,发生前一般无显然前兆,冲击过程短暂,继续时间为几秒到几十秒。
往往造成煤壁片帮、顶板下沉、底鼓、支架折损、巷道堵塞、人员伤亡。
部分煤或岩石急剧破碎,大量向已采空间抛出,出现支架折损、设备移动和围岩震动,大部分震级在2级以上,伴有庞大声响,形成大量煤尘和产生冲击波。
是一种威胁煤矿安全生产严重灾害之一,也是煤矿生产和技术管理中的难题之一,是导致煤与瓦斯特别恶性事故的源动力。
第十二章煤矿冲击地压第一节概述一、煤矿冲击地压的定义煤矿冲击地压是指在矿井开采过程中,井巷或采场周围岩体在力学平衡状态破坏时,由于弹性变形能突然释放而产生的急剧、猛烈的动力现象。
二、冲击地压的发生情况表12-1是部分矿区发生冲击地压的情况。
表12—1 矿井发生冲击地压的主要特征Lm=1.7+0.8M L-0.01M L2,M s=1.13m L-1.08。
表中符号:M一煤(岩)层厚度;α-倾角;f一坚固性系数;Rc一单向抗压强度;E一弹性模量。
我国冲击地压大都为煤层冲击,也有少量岩爆和底板冲击,大部分冲击地压矿井是采用的柱式或短壁式采煤法,综合机械化长壁工作面不多,相当一部分冲击地压是由爆破工艺而诱发的,而且有50%以上是发生在煤柱内,冲击强度一般为里氏震级l~3级,很少大于4级。
三、冲击地压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目前,对冲击地压的研究,主要包括对冲击地压发生的条件和原因的研究,对冲击地压机理的研究,对冲击地压预测的研究和对冲击地压防治措施的研究。
对冲击地压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实验室研究和现场观测研究。
由于现场观测研究对生产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因此,国内外普遍采用。
第二节冲击地压的特征与分类一、冲击地压的特征(1)突然爆发。
冲击地压发生前,预兆不明显。
(2)巨大声响。
冲击地压爆发的瞬间,伴有雷鸣般的响声。
(3)冲击波强。
煤体内积聚的弹性能突然释放,产生强大的冲击波。
它能冲掉工人头上的矿帽,冲倒几十米至几百米内的风门、风墙等设施。
(4)弹性振动。
冲击地压发生时在围岩内引起弹性振动,工作人员被弹起摔倒,甚至输送机、轨道等重型设备都可能被振动和推移,连地面人员有时都能感到这种振动。
该振动所产生的弹性波可以被几百公里外的地震仪检测到,并留有清晰的震相记录。
(5)煤体移动。
据现场观测,浅部冲击时煤体发生移动,煤体移动时在顶板接触面上留有明显的棕褐色擦痕,擦痕的方向即为煤体移动的方向。
(6)顶板下沉或底板臌裂。
冲击地压发生时,常导致顶板下沉或底臌。
浅析煤矿冲击地压类型特征及防治方法煤矿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但是在煤矿开采过程中,面对煤层的不稳定性和地质条件的变化,冲击地压问题一直是煤矿生产面临的重要挑战。
冲击地压是指矿体受到瞬时作用力而发生的地压现象,这种地压往往伴随着地面、巷道和采空区的瞬间变形和变形,给煤矿生产带来了较大的危害和压力。
深入了解冲击地压的类型特征及防治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冲击地压的类型特征和防治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浅析。
一、冲击地压的类型特征根据不同的形成机理和特征,可以将冲击地压分为矿压、顶板压、底板压、围岩压等多种类型。
矿压是煤矿冲击地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矿压主要由于煤层的破裂、顶板和底板的沉降以及采空区压力的变化等原因导致。
顶板压则是指煤层或岩层的上覆岩体发生压力变形,造成巷道或工作面的变形和破坏。
底板压是指煤层或岩层的下伏岩体发生压力变形,造成采空区或工作面的沉降和压缩。
围岩压是指煤矿巷道或工作面周围岩体的压力变形,造成巷道和工作面的收敛和变形。
这些不同类型的冲击地压在煤矿生产中都会对安全和生产造成不小的影响,因此需要根据特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不同类型的冲击地压具有不同的特征,但冲击地压具有以下几个共同的特点:冲击地压是瞬间产生的地压现象,其特点是发生速度快、影响范围大。
在煤矿生产中,冲击地压往往突发性的发生,对周围巷道和设备造成瞬间的影响。
冲击地压伴随着矿压支架的变形和破坏。
煤矿生产中,矿压支架是用来支撑巷道和工作面的重要设备,而冲击地压往往会对支架造成破坏和变形,增加了巷道和工作面的安全隐患。
冲击地压会导致巷道和工作面的变形和收缩。
巷道和工作面的收缩和变形是冲击地压的一个常见表现,这不仅限制了矿工的作业空间,还增加了设备的故障率,对煤矿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冲击地压对矿工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由于冲击地压的瞬间性和突发性,往往会导致矿工被困或受伤,对矿工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以上便是冲击地压的类型特征,了解这些类型特征有助于科学地制定防治措施,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性和效率。
第一部分冲击地压发生的机理及其危害性1、冲击地压的机理是什么答:冲击地压又称岩爆,是指井巷或工作面周围岩体,由于弹性变形能地瞬间释放而产生突然剧烈破坏的动力现象。
2、列举几个你所认为是冲击矿压的现象答:(答案只要能和冲击地压发生的机理吻合即可)例如:煤岩体被突然抛出,巨浪及气浪,煤(岩)体遭破坏,伴随着震动和声响,在煤(岩)体边缘可能出现裂缝,震动时还可能发生粉尘飞扬,并伴有煤(岩)喷出或散落在巷中的现象等。
3、什么是矿震答:矿震是指由于开采活动引起的矿山岩层震动,它是巷道周围介质突然在一瞬间发生震动,同时伴有巨大声响、冲击波、弹性回跳等现象,但不发生煤岩抛出的一种弹性能释放现象。
它是矿山岩层冲击式破坏的一种表现形式,与天然地震不同,其发生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与天然地震相比,震中浅、强度小,震动范围宽,从弱的几百米到强的几百、甚至几千公里。
4、什么是煤炮答:煤炮是指在煤层开采过程中,由于岩体震动、顶板断裂或小范围岩体变形卸压所产生的声响,是矿震的一种显现形式。
它是煤岩体在卸压所产生的,有时可能会引起最小的,实际上可以不考虑的巷道压缩,支架变形,或某个地点岩体的零星破坏。
5、什么是冲击地压答:冲击地压又称岩爆,是指井巷或工作面周围岩体,由于弹性变形能的瞬时释放而产生突然剧烈破坏的动力现象,常伴有煤岩体抛出、巨响及气浪等现象。
它具有很大的破坏性,是煤矿重大灾害之一。
冲击地压发生前一般没有明显的宏观前兆,发生过程短暂,持续震动时间不超过几十秒。
6、什么是破坏性冲击地压答:造成停产八小时以上或发生大型机电设备损坏以及造成人身伤亡事故等的冲击地压称为破坏性冲击地压。
7、冲击地压和冒顶有啥关系答:冲击地压和冒顶有一种互为逆向的现象,易于冒顶的地方很少发生冲击地压,易于发生冲击地压的地方很少有冒顶现象。
因为煤层顶板极破碎时易于冒落,不易于对煤体加载,不能形成高度应力集中,破碎顶板本身也不能积聚能量。
8、冲击地压的特点是什么答:(1)在一个煤矿、一个煤层发生后,永远都有再次发生冲击地压的可能。
1、什么是冲击地压?答:冲击地压是聚积在矿井和采场周围煤岩体中的能量突然释放,在井巷发生爆炸性事故,产生的动力将煤岩抛向巷道,同时发出强烈声响,造成煤岩体振动和煤岩体破坏,支架与设备损坏,人员伤亡,部分巷道跨落破坏等。
(井巷或采场周围煤岩体由于变形能的释放而产生的突然、急剧、猛烈破坏为特征的动力现象。
)2、冲击地压有什么危害?答:冲击地压除了破坏巷道、支架和设备外还会引发其他矿井灾害,尤其是瓦斯、煤尘爆炸、火灾以及水灾,干扰通风系统,严重时会造成地面震动和建筑物破坏等。
因此,冲击地压是煤矿重大灾害之一。
3、冲击地压有什么特点?答:(1)突发性。
无预兆,过程短暂,持续时间几秒到几十秒,难于准确预报发生时间、地点和强度(2)瞬时震动性。
像爆炸强烈震动,重型设备被移动,人员被弹起摔倒,震动波及范围可达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地面有地震感觉(3)巨大破坏性。
大量煤体突然抛出,堵塞巷道,破坏支架;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生产损失(4)复杂性。
各种条件和采煤方法均出现过4、冲击地压如何进行分级?答:根据震级强度和抛出的煤量,可将冲击地压分为三级:(1)轻微冲击(I级)。
抛出煤量在10t以下,震级在1级以下;(2)中等冲击(II级)。
抛出煤量在10—50t,震级在1—2级;(3)强烈冲击(III级)。
抛出煤量在50t以上,震级在2级以上。
5、冲击地压对矿工有什么影响?答:发生冲击地压后,人员受伤的主要部位是脑部,占91%,其次是胸部的机械损坏,包括肋骨折断等,占60%,而内部器官的损坏主要是肺、心、胃等,占18%,再次是上下肢的折断。
6、什么是煤岩层的冲击倾向性?答:煤岩层的冲击倾向是指煤岩层产生冲击式破坏的能力。
煤层具有冲击倾向是煤层发生冲击地压的必要条件。
有强烈冲击倾向的煤岩层及有中等冲击倾向的煤层统称为有冲击倾向的煤层。
经鉴定我矿1煤煤层具有弱冲击倾向性,9煤煤层具有强冲击倾向性,1煤与9煤顶板为具有弱冲击倾向性的岩层。
第十二章煤矿冲击地压第一节概述一、煤矿冲击地压的定义煤矿冲击地压是指在矿井开采过程中,井巷或采场周围岩体在力学平衡状态破坏时,由于弹性变形能突然释放而产生的急剧、猛烈的动力现象。
二、冲击地压的发生情况表12-1是部分矿区发生冲击地压的情况。
表12—1 矿井发生冲击地压的主要特征Lm=1.7+0.8M L-0.01M L2,M s=1.13m L-1.08。
表中符号:M一煤(岩)层厚度;α-倾角;f一坚固性系数;Rc一单向抗压强度;E一弹性模量。
我国冲击地压大都为煤层冲击,也有少量岩爆和底板冲击,大部分冲击地压矿井是采用的柱式或短壁式采煤法,综合机械化长壁工作面不多,相当一部分冲击地压是由爆破工艺而诱发的,而且有50%以上是发生在煤柱内,冲击强度一般为里氏震级l~3级,很少大于4级。
三、冲击地压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目前,对冲击地压的研究,主要包括对冲击地压发生的条件和原因的研究,对冲击地压机理的研究,对冲击地压预测的研究和对冲击地压防治措施的研究。
对冲击地压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实验室研究和现场观测研究。
由于现场观测研究对生产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因此,国内外普遍采用。
第二节冲击地压的特征与分类一、冲击地压的特征(1)突然爆发。
冲击地压发生前,预兆不明显。
(2)巨大声响。
冲击地压爆发的瞬间,伴有雷鸣般的响声。
(3)冲击波强。
煤体内积聚的弹性能突然释放,产生强大的冲击波。
它能冲掉工人头上的矿帽,冲倒几十米至几百米内的风门、风墙等设施。
(4)弹性振动。
冲击地压发生时在围岩内引起弹性振动,工作人员被弹起摔倒,甚至输送机、轨道等重型设备都可能被振动和推移,连地面人员有时都能感到这种振动。
该振动所产生的弹性波可以被几百公里外的地震仪检测到,并留有清晰的震相记录。
(5)煤体移动。
据现场观测,浅部冲击时煤体发生移动,煤体移动时在顶板接触面上留有明显的棕褐色擦痕,擦痕的方向即为煤体移动的方向。
(6)顶板下沉或底板臌裂。
冲击地压发生时,常导致顶板下沉或底臌。
煤矿冲击地压基本常识第一部分冲击地压发生的机理及其危害性1、冲击地压的机理是什么?答:冲击地压又称岩爆,是指井巷或工作面周围岩体,由于弹性变形能地瞬间释放而产生突然剧烈破坏的动力现象。
2、列举几个你所认为是冲击矿压的现象?答:(答案只要能和冲击地压发生的机理吻合即可)例如:煤岩体被突然抛出,巨浪及气浪,煤(岩)体遭破坏,伴随着震动和声响,在煤(岩)体边缘可能出现裂缝,震动时还可能发生粉尘飞扬,并伴有煤(岩)喷出或散落在巷中的现象等。
3、什么是矿震?答:矿震是指由于开采活动引起的矿山岩层震动,它是巷道周围介质突然在一瞬间发生震动,同时伴有巨大声响、冲击波、弹性回跳等现象,但不发生煤岩抛出的一种弹性能释放现象。
它是矿山岩层冲击式破坏的一种表现形式,与天然地震不同,其发生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与天然地震相比,震中浅、强度小,震动范围宽,从弱的几百米到强的几百、甚至几千公里。
4、什么是煤炮?答:煤炮是指在煤层开采过程中,由于岩体震动、顶板断裂或小范围岩体变形卸压所产生的声响,是矿震的一种显现形式。
它是煤岩体在卸压所产生的,有时可能会引起最小的,实际上可以不考虑的巷道压缩,支架变形,或某个地点岩体的零星破坏。
5、什么是冲击地压?答:冲击地压又称岩爆,是指井巷或工作面周围岩体,由于弹性变形能的瞬时释放而产生突然剧烈破坏的动力现象,常伴有煤岩体抛出、巨响及气浪等现象。
它具有很大的破坏性,是煤矿重大灾害之一。
冲击地压发生前一般没有明显的宏观前兆,发生过程短暂,持续震动时间不超过几十秒。
6、什么是破坏性冲击地压?答:造成停产八小时以上或发生大型机电设备损坏以及造成人身伤亡事故等的冲击地压称为破坏性冲击地压。
7、冲击地压和冒顶有啥关系?答:冲击地压和冒顶有一种互为逆向的现象,易于冒顶的地方很少发生冲击地压,易于发生冲击地压的地方很少有冒顶现象。
因为煤层顶板极破碎时易于冒落,不易于对煤体加载,不能形成高度应力集中,破碎顶板本身也不能积聚能量。
8、冲击地压的特点是什么?答:(1)在一个煤矿、一个煤层发生后,永远都有再次发生冲击地压的可能。
(2)发生的突然,事前没有明显的宏观预兆,不宜预防。
(3)时间短暂,只有几秒钟时间。
(4)发生地点广泛,在采空区或巷道、采掘工作面都会发生冲击地压。
一般情况下,在各冲击地压矿井采空区内发生次数更多些。
9、冲击地压的显现特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突发性:冲击地压发生前一般无明显前兆,冲击过程短暂,持续时间几秒到几十秒,难以事先准确确定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
(2)多样性:一般表现为煤爆(煤壁爆裂、小块抛射)、浅部冲击(发生在煤壁2~6m范围内,破坏性大)和深部冲击(发生在煤体深处,声如闷雷,但破坏程度不同〕。
最常见的是煤层冲击,也有顶板冲击和底板冲击,少数矿井还会发生岩爆。
在煤层冲击中,多数表现为煤块抛出,少数表现为数十平方米煤体整体移动,并伴有巨大声响、岩体震动和冲击波;(3)破坏性:往往造成煤壁片帮、顶板可能有瞬间明显下沉,但一般并不冒落;有时底板突然鼓起甚至接顶;常常有大量煤块甚至上百立方米的煤体突然破碎并从煤壁抛出,堵塞巷道,破坏支架;从后果来看冲击地压往往造成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生产损失。
(4)复杂性:在自然地质条件上,除褐煤以外的各种煤种都记录到冲击现象,采深从200~1000m,地质构造从简单到复杂,煤层从薄层到特厚层,倾角从水平到急斜,顶板包括砂岩、灰岩、油母页岩等都发生过冲击地压。
10、冲击地压有什么危害?答:发生在有人工作地方的冲击地压常常可能会颠覆生产设备、破坏支护设施、破坏巷道和工作面、造成人员伤亡;高震级的冲击地压不论发生在那个位置都会对工作面或巷道造成破坏,还往往影响地表建筑物和破坏地面房屋,甚至诱发地震。
所以,冲击地压严重破坏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11、冲击地压对人员安全有哪些危害?答:由于发生冲击地压的瞬间,顶、底板都有剧烈震动,站在底板上的人员会被弹起摔出,造成人员或被摔伤,或被颠覆的设备、倾倒的支柱等挤伤、打伤,同时巷道两帮或工作面抛出的煤块也有可能击打人员造成对人员的伤害,冲击地压还能直接造成人员的伤亡。
在全国历次冲击地压伤亡事故中,曾有人员被摔死、摔伤,少数人员被机器设备挤伤、挤死,也有人被支柱打死打伤,在厚煤层矿井有人被抛出或冒落的碎煤埋住,造成死伤,在高瓦斯矿井也有因冲击地压还会造成瓦斯突出,进而发生二次人员伤亡灾害事故的事例。
12、冲击地压对巷道有那些破坏?答:由于煤体的片帮或抛出、顶板下沉、底板鼓起,轻者造成巷道变形,重者造成巷道堵塞、不能通风和行人。
13、冲击地压对支柱和支架的破坏有那些?答:冲击地压发生时煤层的片帮或煤块的抛出会挤倒或打倒单体支柱;顶、底板剧烈震动造成的瞬间猛烈加载会压坏支柱和支架。
液压支柱在承受猛烈冲击加载后,由于泄液或鼓缸而失去支撑作用,发生倾倒或损坏。
例如:(1)2008年8月6日13时55分,华亭煤矿250102工作面回风顺槽发生冲击地压,造成前置架前26m顶板下沉压在转载机上,外帮移近0.2m;转载机悬空段顶板下沉0.2m,外帮移近0.3m,多数单体柱移位、弯曲、折断,其中破碎机机头以里10m 范围外帮移近挤在转载机上。
此次冲击地压显现导致工作面停产维修5天。
14、冲击地压对矿井的安全生产有那些影响?答:首先,冲击地压会造成井巷工程体的破坏,伤害作业人员,耗费大量的资金进行修理,导致工作面停产;其次,发生高强度冲击地压时,还可能对地面建筑物造成破坏。
所以,冲击地压不仅严重破坏矿井的安全生产秩序,影响矿井的经济收入,还会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15、冲击地压对地表建筑物的影响有那些?答:冲击地压不仅对井下巷道造成破坏,对井下工作人员造成伤害,而且对地表及地表建筑物造成损坏,轻则导致建筑物产生裂隙,重则会引起建筑物开裂、倒塌,甚至还有可能会造成像地震一样的灾难性后果。
16、煤矿冲击地压大多发生在那些区域?答:冲击地压多数发生在煤层中,以煤层冲击地压为主,在煤矿深部开采时,或有坚硬顶板的矿井,在顶板不易冒落处极易在顶、底板上发生冲击地压;在倾斜和急倾斜矿井或在急转向、背斜轴处也有因构造应力大而发生在底板的冲击地压;在有通达地表的断层处或在有坚硬顶板的远距离煤层群的矿井中煤层间的活动断层上,也发生断层错动型冲击地压。
第二部分冲击地压的分类17、冲击地压的分类标准主要有哪些?答:(1)根据原岩(煤)体的应力状态进行分类;(2)根据冲击的显现强度进行分类;(3)根据震级强度和抛出的煤量进行分类;(4)根据发生的地点和位置进行分类;(5)根据发生在不同层位进行分类。
18、根据原岩(煤)体的应力状态分为哪几种?答:(1)重力应力型冲击地压。
主要受重力作用,没有或只有极小构造应力影响的条件下引起的冲击地压。
如枣庄、抚顺、开滦等矿区发生的冲击地压。
(2)构造应力型冲击地压。
主要受构造应力(构造应力远远超过岩层自重应力)的作用引起的冲击地压,如北票矿务局和天池煤矿发生的冲击地压。
(3)中间型或重力~构造型冲击地压。
主要受重力和构造应力的共同作用引起的冲击地压。
19、根据冲击的显现强度分为哪几种?答:(1)弹射。
一些单个碎块从处于高应力状态下的煤或岩体上射落,并伴有强烈声响,属于微冲击现象。
(2)矿震。
它是煤、岩内部的冲击地压,即深部的煤或岩体发生破坏,煤、岩并不向已采空间抛出,只有片带或塌落现象,但煤或岩体产生明显震动,伴有巨大声响,有时产生煤尘。
较弱的矿震称为微震,也称为煤炮。
(3)弱冲击。
煤或岩石向已采空间抛出,但破坏性不很大,对支架、机器和设备基本上没有损坏;围岩产生震动,一般震级在2.2级以下,伴有很大声响;产生煤尘,在瓦斯煤层中可能有大量瓦斯涌出。
(4)强冲击。
部分煤或岩石急剧破碎,大量向已采空间抛出,出现支架折损、设备移动和围岩震动,震级在2.3级以上,伴有巨大声响,形成大量煤尘和产生冲击波。
20、根据震级强度和抛出的煤量分为哪几种?答:(1)轻微冲击:抛出煤量在10t以下,震级在1级以下的冲击地压。
(2)中等冲击:抛出煤量在10t~50t以下,震级在1级~2级的冲击地压。
(3)强烈冲击:抛出煤量在50t以上,震级在2级以上的冲击地压。
一般面波震级Ms=1时,矿区附近部分居民有震感;Ms=2时,对井上下有不同程度的破坏;Ms>2时,地面建筑物将出现明显裂缝破坏。
21、根据发生的地点和位置分为哪几种?答:(1)煤体冲击。
发生在煤体内,根据冲击深度和强度分为表面、浅部和深部冲击。
(2)围岩冲击。
发生在顶底板岩层内,根据位置有顶板冲击和底板冲击。
22、根据发生在不同层位的冲击地压分为哪几种?答:(1)煤体(压缩型)冲击地压;(2)顶、底板岩层(断裂型)冲击地压;(3)断层(错动型)冲击地压等三大类型。
23、煤体压缩型冲击地压有几种?答:按主要释放应力和能量的层位区分,可分为:以重力为主的重力型冲击地压;以水平构造应力为主的构造型冲击地压;也有煤层、顶(底)板岩层共同释放应力和能量的煤层顶(底)板型冲击地压等三大类。
24、顶底板岩层断裂型冲击地压有几种?答:顶、底岩层冲击地压还可分为:顶、底板岩层瞬间断裂释放弹性能和势能为主的顶板断裂型冲击地压;顶、底板岩层离层释放弹性能为主的顶板弹性型冲击地压两种。
25、煤体压缩型冲击地压的特点有哪些?答:煤体压缩型冲击地压的特点主要有:发生原因为煤体压缩失稳;多发生在煤层应力集中处;参与释放能量主体为煤体;离地表深度小于500米;煤体抛出量为1~100吨;破坏半径为1~40米;震级为1~2.4ML;震动持续时间小于6秒。
26、顶底板断裂型冲击地压的特点有哪些?答:顶底板断裂型冲击地压的特点主要有:发生原因为顶底板拉伸失稳;多发生在厚层坚硬顶板处;参与释放能量主体为顶板岩层;离地表深度为500~800米;煤体抛出量100~600吨;破坏半径30~80米;震级2.4~3.2ML;震动持续时间5~30秒。
27、断层错动型冲击地压的特点有哪些?答:断层错动型冲击地压的特点主要有:发生原因为断层错动失稳;多发生在开采接近断层处;参与释放能量主体为断层上下盘;离地表深度大于800米;煤体抛出量大于800吨;破坏半径大于80米;震级大于3.0ML;震动持续时间大于30秒。
28、各种类型冲击地压的破坏特征有何区别?答:不同类型的冲击地压其主要破坏特征不同。
煤体重力型:破坏局限在一处,一般不超过20米;煤体构造型:破坏有几处,一般能连成一条直线;煤体顶(底)板型:破坏范围大于20米,煤壁片帮多,巷道变形;顶(底)板弹性型:破坏范围大,支护受损,煤壁片帮,巷道变形;顶(底)板断裂型:破坏范围极大,设备颠覆,底鼓严重,巷道收缩;断层错动型:破坏范围极大,设备颠覆,巷道收缩,地面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