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胎龄早产儿宫外生长迟缓的高危因素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41.10 KB
- 文档页数:7
一、背景早产儿由于出生时器官发育不成熟,抵抗力较弱,易出现各种并发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为提高早产高危儿的救治水平,降低死亡率,保障患儿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院收治的早产高危儿,包括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极低出生体重儿等。
三、风险识别与评估1. 风险识别:通过对早产高危儿的病史、家族史、孕期检查、出生情况等进行全面评估,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
2. 风险评估:根据早产高危儿的病情、胎龄、体重、并发症等因素,对风险程度进行评估,分为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三个等级。
四、风险处置1. 低风险早产高危儿(1)加强基础护理:保持患儿保暖、营养、水分、电解质平衡,预防感染。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每日监测体温、心率、呼吸、血压、血糖等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合理用药:根据医嘱给予抗生素、激素等药物,预防和治疗并发症。
2. 中风险早产高危儿(1)加强基础护理:同低风险早产高危儿。
(2)增加监测频次:每2小时监测一次生命体征,每4小时监测一次血糖。
(3)积极治疗并发症:针对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3. 高风险早产高危儿(1)加强基础护理:同低风险早产高危儿。
(2)增加监测频次:每1小时监测一次生命体征,每2小时监测一次血糖。
(3)积极治疗并发症:针对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五、应急措施1. 成立应急小组:由新生儿科、儿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护理部等相关科室人员组成。
2. 制定应急预案: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早产高危儿,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3. 做好物资准备:储备充足的药品、医疗器械、护理用品等,确保应急时使用。
4. 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小组的应急处置能力。
六、预防措施1. 加强孕期保健:指导孕妇进行定期产检,发现高危因素及时干预。
2. 提高早产儿救治水平: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救治能力。
3. 加强家庭支持:为早产高危儿家庭提供心理、营养、护理等方面的支持。
高危儿高危因素在胎儿期、新生儿期和婴幼儿期,对胎儿、新生儿和婴幼儿发育(尤其是脑发育)有不良影响的各种内外因素均称之为高危因素。
从胎儿期到婴儿期影响儿童发育的高危因素很多,我们主要选择影响突出、危害显著、便于识别和能够干预的高危因素重点管理,这样能够抓住影响儿童发育的主要矛盾,便于管理的组织实施和高危因素筛查、干预措施的具体落实。
(-)胎儿期高危因素1.母亲孕期感染孕期尤其是孕早期病毒原虫等病原体的感染可通过胎盘传染胎儿,最常见是TORCH系列感染(弓查形体病、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乙型估肝炎病毒等)这种感染对孕妇影响相对较轻,对胎管儿危害较大,轻者可造成胎儿器官发育障碍和畸形理如大脑损伤、眼部畸形、听力障碍等,严重的可导致流产、死胎或死产。
2.接触或使用有害物质妊娠期频繁或较长时间、较大剂量地接触使用各种有害、有毒物质,如各种放射线、重金属、致畸物质、药物、毒品等,均可对胎儿组织器官造成损害,导致发育障碍、器官功能异常、畸形、流产或死胎等。
3.多胎妊娠同时有2个或2个以上的胎儿妊娠称为多胎妊娠。
自然妊娠中多胎发生率为12%左右,但只有14%存活到足月。
随着促排卵药物的应用,近年多胎妊娠的发生率显著升高。
多胎妊娠时宫内环境复杂多变,孕妇各个系统的负担均加重,高危因素增多,早产、生长受限先天畸形的发生率明显增加且出现的较早、较重。
4.羊水异常(过少、过多)妊娠期羊水超过200m者为羊水过多。
羊水过多本身就提示有胎儿畸形等不良因素的存在,羊水过多容易引起胎膜早破、脐带脱垂、胎儿窘迫、早产,病死率和不良预后增加。
羊水过少可发生在妊娠各期,以晚期最为常见;妊娠晚期羊水少于300ml称为羊水过少。
羊水过少提示胎儿存在畸形、生长受限胎盘功能不良,羊水过少使其对胎儿的保护作用下降,容易导致宫内缺氧。
羊水过少发生越早,围产儿的预后越差。
当羊水量少于50ml时,围产儿的死亡率高达88%。
5.脐带问题脐带作为连接胎儿与胎盘的纽带,发挥着输送营养、气体交换和排出代谢产物的功能。
早产儿宫外发育迟缓及不同的营养支持方案的干预效果研究发表时间:2017-11-13T09:06:38.850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17期作者:刘建宏朱晓芳(通讯作者)[导读] 患儿接受改良型的积极营养支持可以有效保证智能发育情况,这对于患儿的后续成长等十分关键,该方案可在临床中大面积实施。
(荆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摘要:目的分析在宫外发育迟缓的早产儿营养支持干预中,不同方法的应用所产生的具体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一整年中收治的66例早产儿为相关对象,根据患儿营养支持方案的不同将其均分成为传统组与改良组,传统组患儿接受常规性质的营养支持,改良组患儿则接受新型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患儿接受不同方法营养支持后的智能发育情况。
结果改良组患儿的智能发育情况明显好于传统组,两组患儿的相关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在早产儿的营养支持当中,应用新型的营养支持方式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早产儿;营养支持;发育迟缓;方案;效果早产儿目前在临床当中并不少见,绝大多数的早产儿在出生之后会存在明显的营养缺失情况,这样就会造成患儿出现明显的宫外发育迟缓症状。
如果早产儿的这一症状无法得到有效的处理,患儿的生存质量及智能发育等都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的发生。
在此背景下,如何解决早产儿的宫外发育迟缓症状,已经成为临床新生儿治疗中的重要问题[1-2]。
我院在此类患儿的临床治疗中分别选择两种不同形式的营养支持方案,现根据实验情况进行如下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2016年1—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新生儿中选择66例早产儿加以分析,所有患儿都存在宫外发育迟缓的情况。
本研究的患儿排除标准为:遗传疾病患儿、先心病患儿、先天胃肠道畸形患儿、精神障碍患儿、新生儿期内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
我院根据患儿营养支持的方案差异将其均分成传统组与改良组,每组各33例。
传统组患儿男性20例,女性13例,胎龄31—35周;改良组中男性21例,女性12例,胎龄为30—36周,两组患儿的相关资料比较后无差异存在(P>0.05)。
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宫外发育迟缓的相关因素分析廖文君【摘要】目的:探讨胎龄≤32周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宫外发育迟缓(EUGR)发生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纳入126例胎龄≤32周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记录胎龄(超声或出生时成熟度分析数据)、出生时体重、身长、头围、性别、是否低于胎龄儿、是否存在呼吸窘迫综合征、最大生理性体重减少率、恢复出生体重的天数、起始肠内喂养时间、完全肠内喂养时间(每天奶量>100 ml/kg·d),37~42周时测定早产儿体重、身长、头围,以体重、身长和头围计,分析EUGR发生率、其危险因素以及适于胎龄儿(AGA)和低于胎龄儿(SGA) EUGR发生率。
结果 EUGR组胎龄、出生体重、出生身长、出生头围均低于非EUGR组(均P<0.01),而体重下降率(%)、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起始肠内喂养时间以及完全肠内喂养时间均大于非EUGR组(均P<0.01),SGA比例明显大于非EUGR组(均P<0.05)。
以体重、身长、头围计,所有新生儿EUGR发生率分别为47.6%、39.7%和4.8%。
总体上SGA宫外发育迟缓率明显高于AGA (均P<0.01)。
胎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完全肠内喂养时间与EUGR发生密切相关。
结论胎龄、宫内发育迟缓、营养摄入差及呼吸窘迫综合症仍是胎龄≤32周早产儿EUGR发生的危险因素。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cidence and related factors of ex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 (EUGR) in low birth weight preterm children. Methods A totalof 126 cases of low birth weight premature children with gestationalage≤32 week were enrolled, and gestational age (ultrasound or birth maturity analysis of data), birth weight, length, head circumference, gender, the existence of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the maximum physiologi-cal weight reduction rate, the number of days to regain birth weight, thetime for starting enteral feeding and full enter-al feeding (daily milk>100 ml/kg·d) were recorded. During 37~42 weeks, weight, length, head circumference, body weight, length and head circumference of premature children were measured. Incidence of EUGR and risk factors, and incidences of EUGR in appropriate for gestational age children (AGA) and 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 children (SGA)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gestational age, birth weight, birth length, and head circumference at birth of EUGR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non-EUGR group (all P<0.01), while the rate of weight loss (%), time to regain birth weight, time for starting enteral feeding and giving full enteral feeding were greater than those of non-EUGR group (all P<0.01). The proportion of SGA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at of non-EUGR group (all P<0.05). Based on weight, length, head circumference, incidences of EUGR in all newborns were 47.6%, 39.7%and 4.8%. Toatally, ex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 rate of SG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AGA (all P<0.01).Gestational age, birth weight, recovery time, and time for full enteral feeding were closely related with EUGR. Conclusion Gestation-al age, 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 poor nutritional intake and RDS are still the risk factors of EUGR in premature children with gestational age≤32 week.【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4(000)019【总页数】4页(P2845-2848)【关键词】宫外发育迟缓;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胎龄;呼吸窘迫综合征【作者】廖文君【作者单位】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湖北荆门 44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2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广泛建立和营养支持的发展,早产儿存活率逐渐增高。
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危险因素及对策研究进展作者:梁玉美潘红飞来源:《右江医学》2013年第04期【关键词】早产儿;宫内生长发育迟缓;危险因素;对策文章编号:1003-1383(2013)04-0597-04 中图分类号:R722.6 文献标识码:A随着新生儿诊疗技术的迅速发展及重症监护技术的进步,早产儿抢救成功率及生存率越来越高,但早产儿常因宫内营养贮备不足,出生后并发症多,胃肠功能不成熟、吸吮能力低、吸吮吞咽不协调等原因,营养供给不足,导致生长发育进一步落后,出院时累积营养不足及出院后生长迟缓,即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UGR)。
2001年Clark等[1]首次提出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定义,将早产儿出院时的体质量、头围、身长作为生长指标,其低于同胎龄平均生长指标的第10个百分位,称为EUGR,是相对于宫内发育迟缓(IUGR )而言。
EUGR不仅影响早产儿近期的生长发育及疾病的恢复,而且影响其远期的神经系统发育,如智能、认知、感知觉发育的迟缓及学校表现不良[2]。
正确认识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关注其健康及营养,是成功救治早产儿,提高其生命质量的关键。
本文就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危险因素及对策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一、EUGR的危险因素EUGR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很常见,Clark等[1]对24371例早产儿的体质量、身长、头围进行评估,EUGR的发生率分别是28%、34%、16%;2008年国内对不同地区10所三甲医院出院早产儿进行EUGR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其体质量、身高和头围低于第10个百分位的发生率分别有60.0%、58.9%和29.5%[3]。
由此看出,国内EUGR发生率明显高于国外,其危险因素如下。
1.出生体质量与胎龄国外多项研究表明,EUGR的发生与低出生质量、胎龄密切相关,体质量越低,胎龄越小,EUGR的发生率越高[4]。
本应按宫内生长速率生长而提前出生的早产儿,出生后将其宫内贮备及生后获得的能量,由单纯供其生长发育需要转移到应付各种并发症和疾病所增加的需要上[5]。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0, 10(4), 587-594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20 in Hans. /journal/acmhttps:///10.12677/acm.2020.104092Analysis of Clinical Risk Factors,Complications and Prevention Strategiesfor 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inPreterm Infants with GestationalAge < 32 WeeksLili Li1,2, Rui Li1,2, Yueyao Zeng1,2, Dongyun Liu1*1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Shandong2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ShandongReceived: Apr. 4th, 2020; accepted: Apr. 19th, 2020; published: Apr. 26th, 2020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risk factors of 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in preterm infants with gestational age < 32 weeks, and to seek the strategies and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measures for prevening or treating BPD. Methods: Ret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of clinical data of 532 preterm infants with gestational age of <32 weeks who were admitted to the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 of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from June 2016 to October 2018. They were divided into BPD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of BPD (case Group, total 134 patients) and non-BPD group (control group, total 398 patients), then,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clinical risk factors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BPD in this study was25.2%. And the IVF-ET, normal labor,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 > 18 h, amniotic fluidpollution, gestational age, birth weight, 1-minute Apgar score, 5-minute Apgar score, single-dose PS application, multiple-dose PS application, 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ime,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Time, mask/nasal catheter oxygen inhalation time, inhaled oxygen concentration ≥40%, blood transfusion and blood transfusion times and other factors were the related risk fac-tors of BPD (all P < 0.05). BPD was statistically associated with neonatal pneumonia, sepsis, NRDS, PDA, brain injury in preterm infants, ROP, metabolic bone disease, cholestasis, pulmonary hyper-tension (all P < 0.05). Conclusion: In order to prevent preterm infants with gestational age < 32 weeks frome BPD 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 we need to avoid preterm birth, reduce pregnant women prenatal infections and preterm infants infections, shorten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nd use oxygen time, reduce oxygen concentration and actively prevent and treat complications.KeywordsPremature Infants, 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High Rrisk Factors, Complication, Prevention Strategies*通讯作者。
小胎龄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临床分析目的了解小胎龄早产儿宫外生长迟缓(EUGR)发生率及高危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医学中心住院治疗且存活出院的胎龄≤32周早产儿资料。
根据出院时体重是否标低于校正年龄体重的第10百分位(P10)诊断EUGR,分为EUGR组61例和对照组118例。
分析EUGR发生情况和相关因素,应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EUGR的高危因素。
结果①179例小胎龄早产儿中,宫内发育迟缓(IUGR)发生率为4.5%(8/179),EUGR发生率为34.1%(61/179)。
②早产儿随胎龄和出生体重降低IUGR发生率明显增加,各胎龄组的早产儿严重IUGR(χ2 = 7.313)和IUGR(χ2 = 7.083)发生率及各体重组之间的早产儿严重IUGR(χ2 = 15.819)和IUGR(χ2 = 37.160)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1500 g组123例,各组男女比分别为2∶2、29∶23、76∶47;按不同出生胎龄分为30~32周组106例,各组男女比分别为8∶5、36∶24、63∶43。
1.2 方法1.2.1 分组根据出院时体重是否低于校正年龄体重的第10百分位(P10)诊断EUGR[3],分为EUGR组61例和对照组118例,其中EUGR组男29例,女32例;对照组男78例,女40例。
本文因身长及头围资料不完整,故仅以体重作为评价标准。
1.2.2 评价标准EUGR的诊断依据为小儿出院时体重小于等于相应胎龄生长曲线P10水平,IUGR诊断依据为出生时体重小于等于相应胎龄生长曲线P10水平,严重EUGR/IUGR的诊断依据为生长发育指标小于等于生长曲线的第3百分位(≤P3),参照中国15城市不同胎龄新生儿体重百分位数标准参考值[7]。
体重增长速度[g/(kg·d)]=1000×ln(出院体重/出生体重)/(出院日龄-恢复至出生体重日龄)[8]。
高危儿诊断标准高危儿是指出生后即有一定概率出现严重疾病或死亡的婴儿。
对于高危儿的诊断,需要根据一定的标准和指标进行评估。
以下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高危儿诊断标准,希望对相关医护人员和家长有所帮助。
一、出生体重。
出生体重是评估婴儿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常情况下,低于2500克的婴儿被定义为低出生体重儿,而低于1500克的婴儿则为极低出生体重儿。
这些婴儿由于体重较轻,容易出现各种健康问题,因此被归类为高危儿。
二、胎龄。
胎龄是指胎儿在母体内存活的时间,通常以孕周来表示。
对于早产儿来说,他们的器官和系统发育还不完善,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
因此,早产儿也被归类为高危儿。
三、出生时情况。
出生时的情况也是评估高危儿的重要指标之一。
例如,出生时需要进行抢救的婴儿,或者出生后需要立即送入重症监护室的婴儿,都属于高危儿范畴。
四、母亲疾病史。
母亲怀孕期间的疾病史也会对婴儿的健康产生影响。
例如,母亲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疾病,都可能导致婴儿出生后出现各种并发症,被归类为高危儿。
五、遗传因素。
某些遗传因素也会增加婴儿出现健康问题的概率。
例如,家族中有遗传性疾病的,或者父母双方患有某种遗传性疾病的,所生的婴儿都可能被归类为高危儿。
六、其他因素。
除了以上提到的因素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会影响婴儿的健康状况。
例如,母亲怀孕期间的饮食、生活习惯、环境因素等,都可能对婴儿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高危儿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出生体重、胎龄、出生时情况、母亲疾病史、遗传因素以及其他因素。
只有全面评估婴儿的健康状况,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高危儿出现并发症的风险,保障其健康成长。
希望医护人员和家长能够加强对高危儿的关注和照护,为他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儿童发育迟缓原因识别和干预儿童是社会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对于社会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一些儿童可能会面对发育迟缓的问题,这给他们的成长和学习带来了挑战。
因此,及早识别发育迟缓的原因,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儿童发育迟缓的原因识别和干预措施。
一、原因识别1.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是导致儿童发育迟缓的主要原因之一。
儿童的基因决定了他们的生长和发育潜力。
如果父母或近亲存在遗传缺陷或疾病,儿童可能会继承这些问题,导致发育迟缓。
2. 外部环境因素外部环境对儿童的发育也有重要影响。
营养不良、环境污染、生活条件恶劣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儿童的生长和发育。
婴幼儿期的营养不良可能导致生长缓慢,智力发育受到限制。
3. 神经系统问题儿童的神经系统在发育过程中可能出现问题,如大脑受损、脑瘫等。
这些神经系统问题可能导致儿童的运动能力和智力发育迟缓。
二、干预措施1. 早期干预早期干预是解决儿童发育迟缓问题的重要途径。
医生、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应该密切合作,早期发现发育问题,并制定个性化的干预计划。
早期干预可以包括进行身体治疗、语言治疗、认知训练和社交技能培养等。
2. 家庭支持家庭是儿童成长的重要环境。
家长应该提供爱、关怀和支持给发育迟缓的儿童。
与儿童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为他们提供安全的成长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家长还可以参加专业培训,学习如何更好地与发育迟缓的孩子沟通和互动。
3. 教育改进发育迟缓的儿童在学校中可能面临学习困难和社交障碍。
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应该为这些儿童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和支持。
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4. 医疗支持对于一些儿童来说,发育迟缓可能是由严重的健康问题引起的。
这些儿童需要接受医学检查和治疗。
医生和医疗机构应提供全面的医疗支持,确保儿童得到适当的治疗和康复。
5. 社会支持发育迟缓的儿童和其家庭需要得到社会的支持和帮助。
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和慈善机构可以提供情感支持、经济援助和资源分享。
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的原因及干预措施儿童的生长发育是指身体各方面机能发育的过程,包括身高增长、体重增加以及各个器官和系统的正常发育。
然而,有些儿童可能会出现生长发育迟缓的情况,即相对于同龄儿童而言,生长速度缓慢或发育水平不达标。
本文将探讨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的一些常见原因,并提供相应的干预措施。
一、原因分析1. 遗传因素遗传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
如果父母矮小或生长迟缓,他们的子女可能会遗传这种特征。
遗传矮小主要是由于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或肌肉骨骼发育异常所导致。
2. 营养不良充足的营养对儿童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长期摄入不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会导致生长发育迟缓。
特别是缺乏蛋白质和钙,可能导致骨骼发育不良,影响孩子的身高增长。
3. 慢性疾病某些慢性疾病,如慢性肾脏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心脏病等,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这些疾病不仅会导致营养吸收不良,还会对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产生负面影响,从而阻碍身体的正常生长。
4. 环境因素不良的生活环境也是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的一个重要原因。
例如,缺乏良好的卫生条件、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锻炼和户外活动等,都会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二、干预措施1. 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确保儿童获得充足的营养对于促进生长发育非常重要。
家长应提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的食物,包括肉类、鱼类、蛋类、奶制品、水果和蔬菜等。
合理的膳食结构可以保证儿童吸收全面的营养,促进生长发育。
2. 注重生活方式与运动合理的生活方式是儿童生长发育的保障。
家长应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等不良习惯。
此外,适当的运动也对儿童生长发育非常重要。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加体育活动、户外运动等,增强身体素质和促进骨骼肌肉的健康发育。
3. 定期体检和咨询专业医生定期体检是发现儿童生长发育异常的重要途径。
家长应带领孩子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咨询专业医生。
如果发现孩子生长发育迟缓,可以咨询营养师、儿科医生或内分泌科医生,寻求专业的干预和治疗方案。
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相关因素分析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UGR)的相关因素。
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入住我院新生儿室且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78例早产儿病例的资料,以体重为单一指标,小于相应胎龄10%为宫内生长发育迟缓(IUGR)或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UGR),评价EUGR、非EUGR两组患儿在出生胎龄、出生体重、住院天数、首次PN日龄、PN持续时间、首次EN日龄、全EN日龄、体重恢复日龄之间的差异。
结果本组病例中早产儿以出院体重评价的EUGR发生率高达75.6%,EUGR组与非EUGR组在出生胎龄、出生体重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14,2.886;P=0.001,0.005),其他6项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出生胎龄、出生体重为早产儿EUGR发生的相关因素。
标签: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相关因素随着新生儿急救技术、监护水平的不断发展,早产儿救治成功率明显提高,其生存质量也越发得到重视。
其中生理性体重的尽早恢复、生后理想的生长追赶成为早產儿良好生存质量的重要指标。
国内外学者据此提出了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x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EUGR)的概念,并把早产儿的常见的营养缺乏提到了重要的位置。
本研究回顾我院近1年来的早产儿病例资料,探讨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相关因素。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1.1 病例入选标准①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入住我院新生儿室的早产儿病例;②入院胎龄30周则为335 kcal/kg和12 g/kg,到第5周末,胎龄≤30周早产儿营养累积缺失为813 kcal/kg和23 g/kg,胎龄>30周为382 kcal/kg、13 g/kg[2]。
因此营养欠债成为约束早产儿正常生长发育的一大重要因素,而从本院早产儿研究数据中并无得出有关营养成为EUGR发生的相关因素,与本科重视早产儿早期营养支持,采取多方位的营养支持策略有关。
早产儿/低体重儿宫外生长迟缓及营养与喂养的新理念【中图分类号】r3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5-0302-03据卫生部营养监测显示,我国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lbwi)出生率达6%,每年新生的婴儿中约有100万为低出生体重儿。
随着新生儿监护水平迅速发展,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明显上升[1-3],这类特殊婴儿通常由于宫内储备不足,生后早期生活能力差且多有营养热卡供给不足,加之各种并发症的影响,而导致其生长发育进一步落后。
许多患儿在出院时存在累积营养不足随之而来的生长迟缓,即宫外生长迟缓(ex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eugr),目前宫外生长迟缓的状况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
1 宫外生长迟缓的定义.发生率.及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早产儿出院时生长发育计量指标(包括体重、身长或头围)在相应宫内生长速率期望值的第10百分位水平以下(≤生长曲线的第10百分位)即eugr。
一般用eugr来描述在生后最初几周内由于严重营养不足、疾病等因素而导致的生长迟缓。
eugr的发生率:clark[4]等对124个nicu中24371例胎龄在23-34周早产儿的研究发现:在出院时纠正胎龄的相应百分位数评价,分别有28%、34%、16%的早产儿在体重身高头围低于第10百分位。
在国内,单红梅等[5]亦对上海市5家三甲医院的1196例早产儿做了相似的统计,结果显示eugr的发生率以体重评价为49.7%,严重体质量21.7%,而已头围评价为23.1%。
与eugr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包括:1 低出生体重和胎龄:早产儿本应在宫内快速生长的时候出生,其体内储存及生后获得的能量由单纯满足生长需要转移至应付各种增长的生存需要[6]。
clark等[4]发现,低出生体重和低出生胎龄是发生eugr的最重要危险因素,随着低出生体重和胎龄的降低,eugr的发生率逐渐增高。
2 宫内生长受限(iugr):iugr是宫内不良环境作用的结果,也是早产儿发生eugr的高危因素。
高危儿因素
01 胎儿期高危因素
1. 遗传因素。
2. 妊娠早期出血。
3. 妊娠高血压综合症。
4. 宫内感染。
5. 孕期X射线、同位素、工业污染物(如铅汞)、辐射、药物等有害物质的影响。
6. 母亲疾病
7. 胎儿发育迟缓、多胎妊娠、胎儿宫内窘迫、脐带绕颈等。
8. 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盘功能不良。
02 分娩期高危因素
1. 新生儿窒息,占活产数的5~10%,早产儿窒息发生率可高达60~70%。
2. 难产。
3. 剖宫产。
4. 产伤。
03 新生儿期高危因素
1. 早产或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脑瘫患病率是足月儿
6倍,低出生体重儿脑瘫患病率是对照组的12倍。
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导致足月儿脑损伤最常见的原因。
3.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4. 新生儿颅内出血。
5. 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04 婴幼儿期高危因素
颅内感染颅脑外伤中毒(铅、CO等)反复感染缺乏刺激和早期教育,环境不良。
早产儿宫外发育迟缓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发布时间:2022-11-27T07:17:40.322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21期作者:卢典吴小芸孙耀金[导读] 目的:分析我院≤34周早产儿宫外发育迟缓(EUGR)的影响因素,并寻找合理有效的改善方案卢典吴小芸孙耀金(第一作者,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通讯作者,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江苏南京 210000摘要:目的:分析我院≤34周早产儿宫外发育迟缓(EUGR)的影响因素,并寻找合理有效的改善方案。
方法:选择2020年12月1日~2022年7月30日期间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34周早产儿104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出院时是否出现宫外发育迟缓分为EUGR组及对照组,分析两组母亲孕期疾病、早产儿出生时及住院期间情况的差异。
结果:EUGR组出生体重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开奶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母亲妊娠期高血压是发生EUGR的危险因素(P<0.05),是否达到理想热卡、是否中断喂养、是否使用有创辅助通气、是否存在胆汁淤积症是发生EUGR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早产儿EUGR的出生体重偏低,母孕期需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出生后早产儿营养供给方案,并注意并发症的防治。
关键词:宫外发育迟缓;早产儿;影响因素正文:随着围产医学和生殖技术的进步,早产儿的出生率逐年上升,然而早产儿出生后因为多种因素易出现生长发育困难,甚至影响成年后健康水平。
早产儿各个器官均发育不成熟,且能量储备不足,易导致宫外发育迟缓(Ex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EUGR)[1]。
如何尽可能提高早产儿生存质量已成为近几年重点研究热点。
本研究旨在发现EUGR发生的危险因素并给予相关改进措施,以期改善早产儿的预后。
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原因剖析及营养摄入现状林佳君(综述);汤庆娅(审校)【摘要】Ex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 (EUGR) in premature infant is a common problem in the world. The reasons for high EUGR rate, such as declining gestational age and birth weight, getting more medical treatment and examination or interruption of nutritional support, had been profoundly studied. However, there are few reports about the limited ability of intakes of energy and various nutrients and the updating of the growth standard curve . Research suggested that the average time taken to reach the recommended fat intake in preterm infants is proximately day 6 after birth, protein day 4 after birth, carbohydrate one-week after birth. Vitamins and trace elements are usually not able to or take a long time to reach the 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 Without enough intake of energy and nutrients to maintain the need of intrauterine growth rate and catch-up growth in preterm infants, EUGR cannot be improved. In this paper, the EUGR and the intake of important nutrients, such as energy, fat, protein, vitamins and minerals, etc., during hospitalization were reviewed in hope to achieve more rational and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for preterm infant,and provide more reasonable advise to control EUGR.%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UGR)是全球普遍面临的问题。
小胎龄早产儿宫外生长迟缓的高危因素分析潘育林; 崔其亮【期刊名称】《《贵阳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9(044)010【总页数】4页(P1237-1240)【关键词】新生儿科; 新生儿; 早产儿; 宫外生长迟缓; 高危因素【作者】潘育林; 崔其亮【作者单位】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广东深圳518105;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科广东广州5101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2.6早产儿主要是指胎龄不足37周的新生儿,相比于足月新生儿,早产儿的宫内发育程度相对不足,其出生后胃肠功能发育不完善,营养状况欠佳,易发生宫外生长迟缓(ex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EUGR)[1-2]。
尤其是胎龄≤32周的小胎龄早产儿,其发生宫外生长迟缓的概率更高,其体格发育、远期预后均受到影响[3]。
宫外生长迟缓主要是指新生儿出生后的体质量、身长等体格发育指标不及正常新生儿,其体格发育相对滞后,是新生儿科面临的重大挑战,不仅会对早产儿近期体格发育产生影响,还会对早产儿远期预后造成不良影响[4-6]。
尽管治疗技术的发展,使得新生儿的围产期预后显著改善,但如何进一步改善小胎龄早产儿的预后,临床上需对小胎龄早产儿予以积极研究,以减少小胎龄早产儿宫外生长迟缓[7-8]。
明确小胎龄早产儿EUGR的高危因素是防治小胎龄早产儿EUGR的关键和重要前提,本研究对2011年3月-2018年3月顺利存活的150例小胎龄早产儿进行回顾性研究,通过比较宫外生长迟缓小胎龄早产儿与宫外生长正常小胎龄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分析EUGR高危因素,为临床预防小胎龄早产儿EUGR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3月-2018年3月出生且存活出院的150例小胎龄(胎龄≤32周)早产儿,男80例、女70例,胎龄≥30周者120例、胎龄<30周者30例,出生时体质量≥1 500 g的123例、<1 500 g的27例,有呼吸窘迫综合征者17例、无呼吸窘迫综合征者133例,住院时间≥30 d者77例、<30 d者73例,喂养不耐受者22例、无喂养不耐受者128例,住院期间发生感染者11例、未发生感染者139例。
所有小胎龄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均较完整,且其家属均对研究知情同意。
1.2 研究指标和分组记录小胎龄早产儿的性别、胎龄、宫内生长受限情况、出生时体质量及出院时体质量、是否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住院时间、喂养耐受情况及感染等基本信息,采用年龄别体质量Z评分法对150例小胎龄早产儿出生时、出院时的年龄别体质量Z值进行评估,根据小胎龄早产儿出生时、出院时的体质量进行计算年龄别体重Z 值,判断EUGR,若出生时的体质量Z值低于10%同胎龄儿即宫内生长受限,出院时的体质量Z值低于10%校正胎龄儿即宫外生长迟缓[6,9]。
采且年龄别体质量Z评分将早产儿分为宫外生长迟缓组(n=79)和宫外生长正常组(n=71)。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比较2组早产儿宫外生长性别、胎龄、宫内生长受限情况、出生时体质量、是否发生呼吸窘迫综合症、住院时间、喂养是否耐受及感染指标,将有差异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s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导致小胎龄早产儿宫外生长迟缓的高危因素。
1.3 统计学处理数据录入至Excel表格中进行汇总、排序、整理,再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单因素分析资料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s线性回归模型,并对各变量进行赋值,再对其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s 线性回归分析,以α=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2.1 宫外生长迟缓高危因素的单因素分析150例小胎龄早产儿中检出宫外生长迟缓者79例(占52.67%),宫外生长正常者71例(占47.33%),2组患儿在胎龄、宫内生长受限、出生时体质量、呼吸窘迫综合征、住院时间、喂养不耐受及感染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但性别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 宫外生长迟缓高危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s线性回归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s线性回归模型,先对各个变量进行赋值,然后行多因素Logistics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宫内生长受限、出生时体质量、呼吸窘迫综合征、住院时间、喂养不耐受及感染是导致小胎龄早产儿宫外生长迟缓的高危因素。
见表2。
表1 小胎龄早产儿宫外生长迟缓高危因素的单因素分析(n)Tab.1 Single risk factor analysis of ex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 in preterm infants of low gestational age 因素宫外生长迟缓组(n=79)正常组(n=71)χ2P性别男42380.0020.965 女3733胎龄(周) ≥3057636.4250.011 <30228宫内生长受限有31146.7860.009 无4857出生时体质量(g) ≥150059646.0530.014<1500207呼吸窘迫综合征有68656.7780.009 无314住院时间(d)≥3048295.9360.015 <303142喂养不耐受有1756.2620.012 无6266感染有1016.9640.008 无69703 讨论小胎龄早产儿发生宫外生长迟缓的风险较高,这对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状况十分不利,临床主张对小胎龄早产儿宫外生长迟缓实施积极防治,在制定防治小胎龄早产儿宫外生长迟缓的干预方案之前,首先需对小胎龄早产儿发生宫外生长迟缓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解[10-11],本研究针对150例小胎龄早产儿发生宫外生长迟缓的高危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胎龄、宫内生长受限情况、出生时体质量、是否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住院时间、喂养耐受情况及感染情况对小胎龄早产儿宫外生长迟缓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各因素对小胎龄早产儿宫外生长迟缓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出生时体质量(OR=2.696)、呼吸窘迫综合征(OR=2.678)、住院时间(OR=2.513)、胎龄(OR=2.486)、喂养不耐受(OR=2.427)、感染(OR=2.418)、宫内生长受限(OR=2.308)。
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可得出,胎龄、宫内生长受限、出生时体质量、呼吸窘迫综合征、住院时间、喂养不耐受、感染是导致小胎龄早产儿宫外生长迟缓的高危因素胎龄越小的早产儿,其机体内器官发育越不完善、越不成熟,出生后对营养的摄入能量较弱,易出现代谢负平衡状况,导致其营养不良,无法满足体格发育需求,其体格发育进展缓慢宫内生长受限往往会直接导致早产儿出生后生长发育迟缓,这种生长落后状态会持续较长时间,早产儿需花较长时间完成追赶性成长[12-13];出生时体质量越低的早产儿其出生后身体机能、营养状况相对较差,影响其生长发育[14-15];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住院时间越长的早产儿、感染早产儿其身体机能较弱,其机体营养消耗增大,导致其营养状况不良,生长较缓慢;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对营养的吸收能力较差,易发生腹胀、胃潴留等胃肠功能紊乱情况,对其生长发育产生干扰[16-18]。
这提示临床上可根据小胎龄早产儿宫外生长迟缓的高危因素实施相应预防对策:加强产前保健,对产妇妊娠期并发症予以积极处理,以减少早产、低出生体重的发生,针对宫内生长受限产妇,加强其静脉营养、微量元素补充等治疗[19-20];在新生儿出生后,针对其喂养不耐受情况,可采取非营养性吸吮干预,提倡及加强母乳喂养,给予新生儿无孔橡皮奶头吸吮,并对新生儿实施发展性照顾护理干预,同时加强对新生儿感染预防与控制[21-22]。
表2 小胎龄早产儿宫外生长迟缓高危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s线性回归分析Tab.2 Logistics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on risk factors of ex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 in preterm infants of low gestational age 因素赋值βS.EWaldPOR95%CI胎龄连续变量0.3421.3254.4670.0022.4861.240~3.454宫内生长受限1=有,0=无0.3111.3334.3520.0082.3081.211~3.859出生时体质量连续变量0.3581.4014.3890.0052.6961.145~3.352呼吸窘迫综合征1=有,0=无0.3861.4794.3170.0052.6781.169~3.245住院时间连续变量0.3741.3864.3650.0042.5131.187~3.096喂养不耐受1=有,0=无0.3291.3724.3910.0032.4271.197~3.048感染1=有,0=无0.3671.3594.3740.0042.4181.289~3.156综上所述,小胎龄早产儿发生宫外生长迟缓的概率较高,主要是受到胎龄、宫内生长受限、出生时体质量、呼吸窘迫综合征、住院时间、喂养不耐受、感染等因素的影响,临床上需针对小胎龄早产儿宫外生长迟缓的高危因素实施针对性干预。
4 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 雷学维.早产儿宫外发育迟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J].中国妇幼保健, 2017,32(3):515-516.[2] 杨晓华,黄越芳,陈静贤,等.宫外生长迟缓早产儿生后18月的生长模式及影响因素[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16,19(10):766-771.[3] 张勇,王朝晖.早产儿体格发育迟缓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6,24(7):746-748.[4] 林晴晴,王鉴.宫外发育迟缓早产儿部分生化代谢指标分析[J].贵州医科大学学报,2017,42(4):459-463.[5] 徐春彩,朱以琳,朱佳骏,等.极低出生体重儿宫外生长迟缓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浙江医学, 2017,39(16):1349-1352.[6] ANN H,DAVID L,INGRID H P,et al.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has multisystem effects on foetal and preterm infant development[J].Acta Paediatr, 2016,105(6): 576-586.[7] 裴启越,李丛,刘盼盼,等.极低出生体重儿宫外发育迟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2016,31(4):289-293.[8] 林佳君,汤庆娅.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原因剖析及营养摄入现状[J].临床儿科杂志,2016,34(9):712-715.[9] 舒菊娟,张炫化.34周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21(7):197-199.[10]QIAN X, GENXI Z,TINGTING L,et al.Transcriptomic profile of leg muscle during early growth in chicken[J].PLoS One, 2017,12(3): 173824.[11]边静.影响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J].中国妇幼保健, 2017,32(11):2396-2398.[12]杨慧,周浩亮,肖谧,等.极低出生体重婴幼儿发生宫外生长迟缓的危险性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6,16(21):4120-4123.[13]EUN Y K,KI Y P,YOUNG S S,et al.Arabidopsis small rubber particle protein homolog srps play dual roles as positive factors for tissu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ndin drought stress responses[J].Plant Physiol, 2016,170(4): 2494-2510.[14]谭婉丽,熊家玲.早期干预对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MDI及PDI的影响[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6,27(2):159-161.[15]高永嘉,钱莹莹,胡卓杰,等.整合性团体干预对小于胎龄儿体格发育及骨密度的影响[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6,24(9):967-971.[16]LAURA B,MARCO M,PIERRE L.The systemic control of growth[J].Cold Spring Harb Perspect Biol, 2015,7(12): 19117.[17]NAZANIN R,RICHARD H,ROYA K,et al.Zinc and its importance for human health: An integrative review[J].J Res Med Sci, 2013,18(2): 144-157.[18]王秀芹.早产儿宫外发育迟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J].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7,17(1):97-99.[19]RICHARD C L,SUBBURAMAN M.Skeletal effects of growth hormone and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 therapy[J].Mol Cell Endocrinol, 2016,5(432): 44-55.[20]XIAOMEI L,BIRU L,WENTAO P,et al.Factors affecting the catch-up growth of preterm infants after discharge in China: a multicenter study based on the health belief model[J].Ital J Pediatr, 2019,45(22):87.[21]倪文思,张永红,李婷,等.早期康复介入降低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8,20(2):97-100.[22]徐文英,胡金绘,岳虹霓,等.年龄别体质量Z评分法动态评估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6,31(2):10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