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材料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79.44 KB
- 文档页数:23
服装材料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服装材料学的相关知识,包括不同材料的特点、使用场景、加工技艺等方面。
并能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一定的材料处理技巧。
具体目标如下:1.理解不同材料的特点和用途;2.掌握一定的材料处理技巧;3.实践加工一件简单的服装,如T恤、裙子等;4.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如下:1. 材料介绍讲解不同类别的服装材料,如:•棉质面料:透气性好、吸湿性强,舒适性极佳;•麻质面料:具有特殊的纹理和手感,耐皱易折叠;•羊毛面料:具有保暖性好、触感柔软等特性;•人造纤维面料:色彩鲜艳、耐磨损等特点;•天然纤维面料:手感细腻、具有良好的透气性等。
2. 材料的加工处理介绍实际加工过程中对不同材料的处理方法,如:•织物裁剪:根据服装设计图样、裁剪布料,准确制作衣服;•线迹处理:运用手工或机械缝纫、挑线等处理技巧,保证衣服的牢固性;•配件安装:在适当位置添加拉链、按钮、织带等装饰,增强衣服美观度、实用性。
3. 实际操作1.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T恤/裙子图样,制作一件自己的服装。
2.分组操作,一组指定一个材料制作,例如:全棉面料;另一组指定人造纤维面料,以此类推。
3.每个小组讲解制作材料的特点、工艺和难点,其他小组进行点评、提问。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包括:•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授,学生了解到基本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法: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实际操作,巩固理论知识;•讨论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增加知识的深度与广度;•问题解决法: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精细化解答。
四、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主要分为以下两个部分:1. 学生操练表现教师根据学生在实际操练中的表现,整合评估学生运用各种材料的能力以及处理技巧的熟练度。
2. 课后习题教师布置相关习题,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和知识点还需再加强的方面。
五、教学手段本节课教学所需的手段主要为:•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印刷版样、图板、实物样等教学材料;•裁剪用具、电动缝纫机等教学工具。
服装材料教案教案标题:探索服装材料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种类的服装材料及其特点。
2. 掌握选择适合特定服装设计的材料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服装材料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常见的服装材料,如棉、丝、麻、毛、尼龙、聚酯纤维等,包括它们的来源、特点、用途等。
2. 分析不同材料的优缺点,如透气性、抗皱性、易清洗性等。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了解不同材料的手感、光泽、纹理等特征。
4.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不同材料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和潜力。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展示一些不同种类的服装材料样本,让学生观察和感受材料的特点。
2. 提出问题:你知道这些材料是什么吗?你能描述它们的特点吗?知识讲解:3. 介绍常见的服装材料,包括棉、丝、麻、毛、尼龙、聚酯纤维等。
讲解它们的来源、特点、用途等。
4. 分析不同材料的优缺点,如透气性、抗皱性、易清洗性等。
引导学生思考在不同季节和场合选择合适材料的重要性。
实践活动:5. 分发一些不同材料的小样本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触摸和观察,感受不同材料的手感、光泽、纹理等特征。
6. 学生小组讨论:根据所了解的材料特点,讨论它们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和潜力。
鼓励学生提出创新的想法和设计方案。
总结回顾:7. 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回顾,回答以下问题: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你觉得哪种材料最适合制作夏季服装?为什么?拓展活动:8.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其他特殊的服装材料,如防水材料、环保材料等,并分享他们的发现。
评估方式:-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 学生小组讨论的参与度和质量。
- 学生的总结回顾和拓展活动的成果。
教学资源:- 不同种类的服装材料样本。
- 小样本供学生触摸和观察。
- 材料特点介绍的PPT或课件。
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进行实际的服装设计和制作,运用所学的服装材料知识。
- 组织学生参观服装设计工作室或服装材料展览,拓宽他们的视野。
服装材料学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各种服装材料的基本概念、特性及应用范围;(2)掌握常见服装材料的识别、选用和搭配技巧;(3)了解我国服装材料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2. 能力目标:(1)能够独立识别各种服装材料;(2)能够根据设计需求选用合适的服装材料;(3)能够分析服装材料的市场前景及发展趋势。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服装材料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服装材料的审美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服装材料的基本概念及分类(1)天然纤维:棉、麻、毛、丝;(2)化学纤维:人造纤维、合成纤维;(3)其他材料:蕾丝、羽毛、皮革等。
2. 服装材料的特性及应用(1)棉:柔软、透气、吸湿性强,适用于夏季服装;(2)麻:透气、吸湿、散热快,适用于夏季服装;(3)毛:保暖、舒适,适用于冬季服装;(4)丝:光泽柔和、透气、吸湿,适用于女性服装;(6)合成纤维:尼龙、涤纶等,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磨性;(7)蕾丝:精美、富有女性魅力,适用于装饰性服装;(8)皮革:质地坚韧、耐磨,适用于外套、鞋子等。
3. 服装材料的识别与选用(1)识别方法:观察、触摸、闻味等;(2)选用原则:根据设计需求、季节、场合等选择合适的材料。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服装材料的基本概念、特性和应用;2. 演示法:展示各种服装材料,让学生触摸、观察,提高识别能力;3.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践选用和搭配服装材料。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服装材料的基本概念和特性的掌握程度;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选用和搭配服装材料时的实际操作能力;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服装材料学教材;2. 教具:各种服装材料样品、展示图片;3. 设备:计算机、投影仪、白板等。
六、教学内容4. 服装材料的搭配技巧(1)色彩搭配:对比色、邻近色、中性色等;(2)材质搭配:硬朗与柔软、透明与不透明等;(3)风格搭配:复古、简约、浪漫等。
服装材质讲解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服装材质的特性、应用以及搭配技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知识目标:掌握常见服装材质的分类、特点和适用场景;了解服装材质的历史演变和地域特点;理解服装材质对穿着舒适度和服装风格的影响。
2.技能目标:学会识别各种服装材质,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服装搭配;能够分析服装材质的选择与设计的关系,提出改进意见。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服装文化的热爱,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珍惜衣物,合理消费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服装材质的分类:棉、麻、丝、毛、皮革、塑料等;2.各种材质的特点:吸湿性、透气性、保暖性、耐磨性等;3.服装材质的适用场景:日常穿着、运动、正式场合等;4.服装材质的历史演变和地域特点;5.服装材质与穿着舒适度和服装风格的关系;6.服装搭配技巧:颜色、图案、款式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服装材质的基本概念、特点和适用场景;2.讨论法:学生讨论服装材质的选择和搭配技巧;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服装款式和搭配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实际问题;4.实验法:让学生亲自触摸和体验不同材质的衣物,增强对材质的认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服装材质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知识学习;2.参考书:提供丰富的服装材质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实验设备:准备各种材质的衣物和配饰,让学生亲自触摸和体验。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占总评的30%;2.作业:布置相关的服装材质分析和搭配设计作业,占总评的30%;3.考试:期末进行一次服装材质知识和搭配技巧的考试,占总评的40%。
服装材料学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理解服装材料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服装设计中的重要性;2.了解常见的服装材料种类、特点和用途;3.掌握选择合适的服装材料的方法和技巧;4.培养学生对服装材料的分析与判断能力。
二、教学内容:1.服装材料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2.常见的服装材料种类、特点及应用;3.选择合适的服装材料的方法和技巧;4.服装材料的质量要求和测试方法。
三、教学方法:1.针对性引导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课堂讲解法: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3.实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学会应用知识解决问题;4.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步骤:1.引入:通过展示一些时尚杂志和服装设计作品,引起学生对服装材料的兴趣,并提出问题:服装设计中,材料的选择有什么重要性?2.知识讲解:(1)介绍服装材料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2)讲解常见的服装材料种类、特点和用途;(3)介绍选择合适的服装材料的方法和技巧;(4)讲解服装材料的质量要求和测试方法。
3.案例分析:选取几个不同类型的服装设计案例,分组讨论分析其中使用的材料是否合适,给出理由。
4.小组活动:(1)分组进行讨论和合作,设计一套符合不同季节和场合的服装,要求选用合适的材料;(2)每组进行汇报,展示设计成果,并解释所选材料的理由。
5.总结归纳: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想。
6.作业布置:设计一份调查问卷,了解人们选择服装时对材料的重视程度,并进行统计分析。
五、教学评价:1.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回答问题的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2.作业评价:评查学生设计的调查问卷的设计合理性和分析能力。
3.实践评价: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设计方案和展示能力。
六、教学资源:1.时尚杂志和服装设计作品;2. PowerPoint课件;3.实例案例。
8 服装材料一、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适当工具,对服装材料进行探究。
2.知识与技能:(1)认识一些常购买的服装材料,如:棉、橡胶、毛。
(2)知道这些材料的主要区别、特点和用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观察和比较能力。
(2)体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发明、生产新材料。
二、学生分析:对于服装,三年级的学生已非常熟悉,但他们却极少关注做成服装的材料及这些材料的特点。
二、教学准备:棉布衫、橡胶雨衣、滴管、羊毛衫、温度计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不同材料的服装图片。
师:人们从事不同的工作、参加不同的活动时会穿不同材料的服装。
你认识哪些服装材料?不同的服装材料有什么性能?(二)新课讲授:1、认识服装材料观察我们穿的服装,它们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我们可以通过查看衣服的标签、观察纤维的孔隙、触摸衣服的表面等方法来识别服装材料。
学生4人小组,观察自己带来的棉短衫、橡胶雨衣、羊毛衫,比较三者的区别。
(用废旧服装或剪取部分废旧布料通过实验比较不同布料的性能。
)2、比较棉布衫和橡胶雨衣的渗水性准备棉布衫和橡胶雨衣各一件,用滴管分别在它们表面滴同样滴数的水,观察两种材料的渗水范围。
通过实验得出结论:棉布衫和橡胶雨衣,棉布衫渗水性强;橡胶雨衣防水性强。
3、比较羊毛衫和棉布衫的保温性分别用羊毛衫和棉布衫包裹盛有热水的水杯,用温度计测量不同时间杯中水的温度,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强调:实验中应保持水的温度、体积以及两种布料的厚度尽量一致。
实验发现: 羊毛衫比棉布衫的保温性强。
思考:还有哪些材料的服装保温性强?4、了解不同功能材料的服装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不断利用新材料和新技术制作多种功能的服装。
查阅资料,了解更多服装材料的应用。
①耐热阻燃服装材料②防辐射服装材料③抗静电服装材料④抗菌防臭服装材料⑤抗菌保健服装材料⑥养生保健服装材料⑦芳香型服装材料⑧防创伤服装材料⑨可食服装材料⑩变色服装材料5、教师总结。
服装材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各种服装材料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范围;(2)掌握服装材料的分类及鉴别方法;(3)学会根据设计需求选择合适的服装材料。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触摸和对比,培养对服装材料的感知和鉴赏能力;(2)通过实践操作,掌握服装材料的加工工艺及应用技巧;(3)培养创新思维,将所学材料知识运用到服装设计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服装材料的兴趣,提高审美素养;(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环保意识;(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服装材料的基本概念与分类(1)天然纤维:棉、麻、毛、丝;(2)化学纤维:人造纤维、合成纤维;(3)混纺纤维:棉麻混纺、毛棉混纺等;(4)其他材料:蕾丝、羽毛、皮革等。
2. 服装材料的鉴别与性能(1)鉴别方法:外观、手感、燃烧、显微镜等;(2)性能:强度、韧性、弹性、透气性、保暖性等。
3. 服装材料的应用与加工工艺(1)常见服装材料的应用:内衣、外套、裙装、裤装等;(2)加工工艺:裁剪、缝制、熨烫、染色、印花等。
4. 环保材料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1)环保材料的种类:有机棉、再生纤维、生物降解材料等;(2)环保材料的优势与市场前景;(3)如何在服装设计中运用环保材料。
5. 材料创新与服装设计(1)材料创新的方法:改变原料、改进工艺、复合加工等;(2)创新材料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案例;(3)如何将创新材料与时尚元素结合。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服装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鉴别方法等;2. 演示法:展示各种服装材料,让学生触摸、观察、对比;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掌握服装材料的加工工艺;4.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功案例,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设计中;5.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见解,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服装材料学教材;2. 实物:各种服装材料样品、工具、设备;3. 图片:服装设计图片、材料创新案例等;4. 视频:服装材料加工工艺、时尚走秀等;5. 网络资源:相关服装材料资讯、设计师访谈等。
服装材料学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服装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及性能。
(2)掌握常见服装材料的特性及应用。
(3)了解服装材料的选择原则。
2. 能力目标:(1)能够识别和比较不同服装材料的优缺点。
(2)能够根据设计需求选择合适的服装材料。
(3)能够分析服装材料的市场趋势。
3. 情感目标:(1)培养对服装材料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服装材料的基本概念(1)定义:服装材料是指用于制作服装的各种物质。
(2)分类:天然纤维、化学纤维、复合纤维、辅料等。
2. 服装材料的性能(1)力学性能:强度、弹性、耐磨性等。
(2)热学性能:保暖性、透气性等。
(3)光学性能:透明度、光泽度等。
(4)染整性能:可染性、可漂性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服装材料的基本概念、性能及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服装设计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材料选择的重要性。
3. 实践操作法:组织学生进行材料体验活动,提高对不同材料特性的感知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介绍服装材料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服装与材料的关系。
2. 讲解服装材料的分类及性能,分析不同材料的特点。
3. 分析服装材料在设计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材料选择。
4. 组织学生进行材料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材料的特性。
五、课后作业1. 搜集不同服装材料的图片,描述其特点及应用。
2. 分析一个服装设计案例,阐述材料选择对于设计的重要性。
3. 思考如何将所学服装材料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适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服装材料知识。
鼓励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和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服装材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各种服装材料的特性、分类及应用;(2)掌握服装材料的挑选、鉴别和搭配方法;(3)了解我国服装材料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对服装材料的认知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调查研究与实践,培养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服装材料的兴趣,提高审美素养;(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环保意识;(3)使学生认识到服装材料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生活质量。
二、教学内容1. 服装材料的分类及特性(1)天然纤维:棉、麻、毛、丝;(2)化学纤维:合成纤维、人造纤维;(3)混纺纤维:棉麻混纺、毛棉混纺等;(4)特殊功能材料:防水、透气、防火等。
2. 服装材料的挑选与鉴别(1)根据设计需求选择合适材料;(2)鉴别材料的方法:燃烧法、手感法、观察法等;(3)了解各种材料的保养与清洗方法。
3. 服装材料的搭配与应用(1)了解色彩、图案、质地等搭配原则;(2)掌握不同场合、季节、年龄、身材的搭配技巧;(3)了解流行趋势,提高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服装材料的分类、特性及应用;(2)服装材料的挑选、鉴别与搭配方法。
2. 教学难点:(1)服装材料的鉴别方法;(2)服装材料的创新搭配与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服装材料的分类、特性、挑选、鉴别等基本知识;(2)实践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3)小组讨论法:开展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与经验;(4)调查研究与实践:深入了解生活中服装材料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运用PPT、视频等手段,生动展示服装材料的相关知识;(2)实物展示:展示各种服装材料,便于学生观察、鉴别;(3)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拓宽知识面。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常见的服装材料,包括纤维、纱线、面料等。
2. 培养学生分析服装材料性能和特点的能力。
3. 使学生掌握服装材料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技巧。
教学重点:1. 服装材料的种类及性能特点。
2. 服装材料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服装材料性能与服装设计的关系。
2. 服装材料的应用技巧。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服装材料有哪些吗?2. 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二、讲解1. 介绍服装材料的种类,包括天然纤维、合成纤维、混纺纤维等。
2. 讲解不同纤维的性能特点,如棉、麻、丝、毛、化纤等。
3. 介绍纱线的种类,如棉纱、麻纱、丝纱、化纤纱等。
4. 讲解面料的种类,如棉布、麻布、丝绸、化纤布等。
5. 分析服装材料性能与服装设计的关系。
三、案例分析1. 展示不同服装材料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案例。
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服装材料的选择理由和设计理念。
四、实践操作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服装材料。
2. 小组讨论,设计一款服装,并说明选择该服装材料的原因。
3. 各小组展示设计方案,教师点评。
五、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服装材料在服装设计中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收集有关服装材料的资料,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教案范文:一、导入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穿衣服吗?你们知道衣服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服装材料的应用。
二、讲解1. 介绍服装材料的种类:天然纤维、合成纤维、混纺纤维。
2. 讲解不同纤维的性能特点:棉、麻、丝、毛、化纤等。
3. 介绍纱线的种类:棉纱、麻纱、丝纱、化纤纱等。
4. 讲解面料的种类:棉布、麻布、丝绸、化纤布等。
5. 分析服装材料性能与服装设计的关系。
三、案例分析1. 展示不同服装材料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案例。
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服装材料的选择理由和设计理念。
四、实践操作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服装材料。
2. 小组讨论,设计一款服装,并说明选择该服装材料的原因。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服装材料的种类、性能、特点及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服装材料的识别、选择和搭配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服装材料应用的学习兴趣,提高审美观念。
教学重点:1. 服装材料的种类和性能。
2. 服装材料的应用技巧。
教学难点:1. 不同服装材料在服装设计中的搭配。
2. 服装材料在服装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服装材料种类、性能、特点及应用。
2. 实物展示:各种服装材料样品。
3. 教学活动:服装材料搭配游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服装材料在服装设计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服装材料的了解。
二、讲解服装材料种类及性能1. 教师讲解各类服装材料的名称、特点、性能等。
2. 学生阅读教材,加深对服装材料种类的了解。
三、服装材料应用技巧1. 教师结合实例,讲解服装材料在服装设计中的搭配技巧。
2.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搭配。
四、实物展示与讲解1. 教师展示各种服装材料样品,讲解其特点及在服装制作中的应用。
2. 学生观察样品,提出问题,教师解答。
五、教学活动:服装材料搭配游戏1. 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种服装材料,进行搭配设计。
2. 教师巡回指导,点评各组作品。
3. 各组展示作品,分享设计思路。
六、总结与作业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
2.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设计一款服装,并说明所选材料的理由。
教案范文: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服装材料在服装设计中的重要性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服装材料的种类、性能及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二、讲解服装材料种类及性能1. 自然纤维:如棉、麻、丝、毛等。
2. 化学纤维:如涤纶、锦纶、氨纶等。
3. 复合纤维:如棉涤、棉氨等。
三、服装材料应用技巧1. 搭配原则:色彩搭配、质感搭配、功能搭配。
2. 设计实例:根据季节、场合、个人风格等因素选择服装材料。
四、实物展示与讲解1. 棉麻面料:透气性好,适合夏季穿着。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服装材料的分类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识别不同服装材料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服装材料应用的认识。
教学重点:1. 服装材料的分类。
2. 服装材料的特点。
教学难点:1. 不同服装材料的识别。
2. 服装材料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服装材料实物或图片。
2. 服装材料分类表格。
3. 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服装是由什么组成的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服装是由面料、辅料、配件等组成的。
3.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服装材料的分类。
二、讲授新课1. 服装材料分类a. 面料:棉、麻、丝、毛、化纤等。
b. 辅料:缝纫线、纽扣、拉链等。
c. 配件:领带、腰带、帽子等。
2. 服装材料特点a. 面料特点:透气性、吸湿性、保暖性、耐磨性等。
b. 辅料特点:耐用性、美观性、实用性等。
c. 配件特点:时尚性、实用性、装饰性等。
三、课堂活动1. 教师展示不同服装材料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识别并说出其特点。
2. 学生分组讨论,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服装材料,并说明理由。
3. 教师点评,总结各组的讨论结果。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服装材料的分类和特点。
2. 强调服装材料在服装制作中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一种自己感兴趣的服装材料,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2. 观察身边服装,尝试识别其面料、辅料和配件。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展示、图片讲解、课堂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了服装材料的分类和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服装材料。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服装材料的特点掌握不够牢固,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年级:三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服装材料的种类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服装材料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教学重点:1. 服装材料的种类和特点。
2. 观察和分析服装材料的物理性质。
教学难点:1. 学生如何从物理特性的角度看待服装材料。
2. 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各种服装材料样品,如棉、麻、丝、毛、化纤等。
2.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的可再利用材料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展示各种服装材料样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材料都是什么做的?它们有什么特点?”二、新课讲授1. 介绍服装材料的种类,如天然纤维、合成纤维、混纺纤维等。
2. 讲解各类服装材料的特性和用途。
3. 引导学生观察样品,分析其物理性质,如质地、手感、弹性等。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服装材料样品,进行观察、分析、讨论。
2. 各组汇报观察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服装材料的种类和特点。
2.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服装材料,了解其特性和用途。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服装材料?它们有什么特点?”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新课讲授1. 讲解服装材料的应用领域,如服装、家纺、装饰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服装材料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服装?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服装材料,设计一款服装。
2. 各组展示设计作品,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服装材料的应用领域和选择方法。
2.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挑选服装,了解其材料特性。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其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评价其对服装材料的了解程度。
3. 实践应用能力:观察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评价其学习效果。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服装材料的种类、特点及用途。
2. 技能目标:掌握服装材料的选择方法,学会根据服装款式和场合选择合适的材料。
3. 情感目标:培养对服装设计的兴趣,提高审美观念,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服装材料的种类及特点。
2. 服装材料的选择方法。
三、教学难点1. 根据服装款式和场合选择合适的材料。
2. 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服装材料图片、实物样品、教学课件等。
2. 学生准备:收集各类服装材料图片或实物。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各类服装材料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服装材料分别叫什么名字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呢?”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解1. 介绍服装材料的种类:天然纤维、人造纤维、合成纤维等。
2. 分析各类服装材料的特点:如透气性、保暖性、耐磨性、弹性等。
3. 讲解服装材料的选择方法:a. 根据服装款式选择材料:如连衣裙适合选用柔软、飘逸的面料;西装适合选用硬挺、厚重的面料。
b. 根据场合选择材料:如运动服适合选用透气、吸汗的面料;正式场合的礼服适合选用高档的面料。
c. 根据个人喜好选择材料:如喜欢简约风格的可以选择纯色面料;喜欢时尚风格的可以选择印花、拼接等设计。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服装款式和场合,根据所学知识选择合适的材料。
2.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选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学生展示所选材料,分享选择理由。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服装材料选择的重要性。
2. 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分享自己的收获。
六、作业布置1. 学生收集各类服装材料图片或实物,进行分类整理。
2. 设计一款服装,根据款式、场合和个人喜好选择合适的材料。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
2.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适当的指导。
制作服装的材料幼儿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手眼协调能力。
2.培养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
3.了解制作服装的材料。
二、教学准备1.材料准备:–彩色纸、剪刀、胶水、彩色绳子。
–页面里的食物和动物的图片。
三、教学步骤1.导入–师问:“小朋友们喜欢穿漂亮的衣服吗?”–学生回答:“喜欢!”–师问:“那我们今天要学习一些制作衣服的材料,你们准备好了吗?”–学生回答:“准备好了!”2.呈现–师拿出彩色纸、剪刀、胶水和彩色绳子等材料,向学生展示。
–师解释:“这些就是我们制作衣服的一些材料,比如彩色纸可以用来制作衣服的图案,剪刀可以用来剪开纸张,胶水可以用来粘贴纸片,彩色绳子可以用来装饰衣服。
”3.引导–师教孩子们制作衣服的材料名称和用途。
–师问:“谁能告诉我彩色纸的用途是什么?”–学生回答:“可以用来制作衣服的图案。
”–师问:“那剪刀的用途是什么?”–学生回答:“可以用来剪开纸张。
”–师问:“胶水的用途呢?”–学生回答:“可以用来粘贴纸片。
”–师问:“最后,我们再来说说彩色绳子的用途。
”–学生回答:“可以用来装饰衣服。
”4.示范–师示范制作简单的衣服,比如制作一个纸帽子,或者剪纸手链。
–师一边制作一边解释每个步骤,并鼓励学生跟着做。
5.练习–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衣服,可以使用彩色纸、剪刀、胶水和彩色绳子等材料。
–师可以给予学生一些提示和指导。
–学生可以制作一个纸帽子、一个剪纸手链或者其他自己喜欢的服装。
6.总结–师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衣服,同学们可以相互欣赏。
–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小朋友们学会了制作服装的材料吗?”–学生齐声回答:“学会了!”–师夸奖学生们的努力,并鼓励大家多加练习,互相分享自己的创意。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幼儿们了解了制作服装的材料,学会了使用彩色纸、剪刀、胶水等工具制作简单的服装。
通过动手实践,幼儿们培养了手眼协调能力,并且锻炼了创造力和想象力。
课堂上,幼儿们积极参与,充分展示了他们独特的想法和创意。
服装材料教案第一篇:服装材料教案服装材料教案第一节系列设计服装的系列设计是指设计中由一件以上的若干件服培育形成的一个系列,服装的系列有许多划分方法,大致上有以下几种系列,可供在设计时为启发和参考。
1,同一穿着对象的系列,如婴儿系列,少女系列,中老年系列等等。
2,不同穿着寻象的系列,如母子装,父子装,情侣装等等。
3,同一系型的系列,如裙子系列,裤子系列,T恤系列等等。
4,不同类型的系列,如内外衣系列,上下装系列,三件套,四件套,以及内衣中的三角裤,胸罩,短裤,短裙,长裤,长裙,上衣,长夜衣等七件,八件套系列。
5,同一季节的系列,如春,夏,秋,冬等系列6,同一面料的系列,采用同一种或同类面料,但款式色彩不同形成的系列。
7,不同面料的系列,采用不同面料设计同一类型的服装形成的系列。
8,同一色彩的系列,采用同一色彩或同一色系由面料高级设计形成的系列。
9,不同色彩的系列,采用不同色彩面料设计形成系列。
10,同一装饰类型的系列,如绣同一类型的花,镶同一类型的边服装系列。
11,同一装饰类型的系列,如同一类型服装或同一类型的面料,但装饰类型不同的系列。
12,同一风格的系列,不论服装类型,面料类型,色彩是否一致,但风格上保持一致的设计。
,不同风格的系列,对同一穿着对象或同一类面料,或同一类服装类型,作不同风格设计形成的系列。
以上各种素列中,有的统一性多一些,有的统一性少一些,但至少应保持某一方面的统一性,统一感,不然也就不成为系列了。
第二节组合设计服装的确良组合设计指设计的若干件(一组)服装,在穿着时可作不同的组合搭配,如一件上装,一条裙子,可以组成裤装,也可组成裙装,一组服装中可供组合的单元数量越多,其组合变化也越多。
如一件短袖衬衫,一件长袖衬衫,一件背心,一条长裤,一条裙子,一件上装,一件外套,共八件服增至少可以有以下十八种组合方法。
短长短长裙背上外袖袖衫衫衫衫裤裤子心装套 A B C D E F G H A C A D A E A D F A E F B D B E B D F B E F B D F G B D G B E G B E F G B D F G H B D G H B E F G H B E G H 组合设计如同系列设计一样,可以用相同面料,相同装饰。
一、课程名称:服装材料与应用二、授课对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学生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服装材料的种类、性能、特点及其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识别和选用合适服装材料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服装材料创新设计的能力。
五、教学内容:1. 服装材料概述2. 纤维材料3. 面料分类与应用4. 服装辅料的应用5. 服装材料创新设计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播放服装展示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服装材料的种类和特点。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服装材料有哪些种类?它们在服装设计中的作用是什么?2. 服装材料概述(1)讲解服装材料的定义、分类和性能。
(2)展示不同种类的服装材料,如天然纤维、合成纤维、混纺纤维等。
3. 纤维材料(1)介绍纤维材料的种类、性能和特点。
(2)分析纤维材料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实例。
4. 面料分类与应用(1)讲解面料的分类方法,如按原料、组织结构、功能等分类。
(2)展示不同类型的面料,如棉布、麻布、丝绸、化纤面料等。
(3)分析各类面料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第二课时1. 服装辅料的应用(1)介绍服装辅料的种类、性能和特点。
(2)展示不同类型的服装辅料,如拉链、纽扣、商标等。
(3)分析服装辅料在服装设计中的作用。
2. 服装材料创新设计(1)讲解服装材料创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引导学生进行服装材料创新设计实践,如设计一款具有环保、舒适、时尚特点的服装。
3. 总结与评价(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服装材料种类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服装材料性能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3. 学生识别和选用合适服装材料的能力。
4. 学生进行服装材料创新设计的能力。
八、教学资源:1. 服装材料展示图片、视频。
2. 服装材料样品。
3. 服装材料创新设计案例。
九、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了服装材料的种类、性能、特点及其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服装材料学一、课时: 48 学时二、目的:掌握服装材料的种类、性能、用途及选择、使用。
三、重点:能灵活自如地运用各类服装材料,更好地体现设计意图。
第一章绪论一、服装材料的重要性:服装材料是服装的基础,二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
服装色彩、款式造型和服装材料是构成服装的三要素服装的色彩和材料是直接由选用的服装面料来体现的,而款式造型则是由服装材料的柔软、挺括、悬垂及厚薄轻重等特性来保证的。
服装材料的装饰性、覆盖性、加工性、保健性、舒适性、耐用性、保管性、功能性及价格等直接影响服装的性能和销售。
二、服装材料的分类服装材料的种类很多,概括地讲可分为面料和辅料两大类。
辅料(除面料以外的材料) :里料、衬料、垫料、填充料、缝纫线、钮扣、拉链、钩环、绳带、商标、花边、号型尺码带和使用示明牌等。
具体分类可归纳为下表布类纺织制品机织物针织物花边网眼织物织带服装材料纤维制品皮革制品皮膜制品泡沫制品金属制品:其他制品:编织带捻合线缝纫线织编线毛毡集合制品皮革类:鱼皮、兽皮毛皮类粘胶薄膜合成树脂薄膜塑料薄膜动物皮膜泡沫薄片泡沫衬垫铜、钢、铝制成的钩扣、拉链、装饰件木、竹、贝壳、骨质絮棉非织造物纸线带类第二章服装用纤维原料尽管制作服装材料的原料种类很多,但用量最大的是各种纤维原料。
第一节服装用纤维原料的分类一、服装用纤维原料的特点:1 .有一定的长度;2 .纤维的粗细在一定的范围内;3 .必须有一定的化学稳定性。
如早期的维纶遇热水即溶解;4.必须有一定的强度和可挠性;5 .必须有一定的服用性和包缠性。
纤维原料即可以直接作为絮填料用于服装,但更多的是通过纺织加工制成各种面料、里料、缝纫线等用于服装。
二、服装用纤维原料的分类:服用纤维大致可分为天然纤维与化学纤维两大类。
植物纤维种子纤维:棉韧皮纤维:麻天然纤维人造纤维合成纤维动物纤维动物毛:羊毛腺纤维:蚕丝矿物纤维石棉人造纤维素纤维:粘胶人造蛋白质纤维:花生纤维人造无机纤维:玻璃纤维涤纶锦纶腈纶维纶丙纶氯纶氨纶第二节服用纤维的基本性能及对服装的影响一、各类纤维的主要特点:棉:吸湿、柔软、易染色、耐碱、弹性差、易折皱、不耐酸。
麻:是人类最早用于衣着的纺织的原料,种类很多。
纺织用:苎麻、亚麻、黄麻、洋麻。
苎麻:原产我国,称中国草,主产于长江流域。
亚麻:主产于前苏联、波兰、法国,我国产在黑龙江、吉林省。
麻的形态特征:外观呈长带状,无转曲,有中腔,表面有竖节、裂纹、横纹。
苎麻:横截面呈腰圆或椭圆形,有中腔,胞壁有裂纹。
亚麻:横截面呈多边形,有中腔,但很小。
吸湿、不霉不腐、易染色、手感较硬、易散湿、弹性差、易皱、耐碱。
羊毛:纺织中使用最多的是绵羊毛,山羊毛仅一部分供纺织使用。
世界绵羊毛产较多的国家是澳大利亚、前苏联、新西兰、阿根廷和我国。
其中澳大利亚的羊毛产量占世界产量的25% ,并以细羊毛为主,占世界贸易量的一半左右,新西兰则主产半细羊毛。
细羊毛的纺纱性能和品质最好,纤维细而均匀,毛丛长而整齐,色泽洁白,光泽好,质少。
如美丽奴羊毛。
缩绒性或毡缩性:羊毛在水、热和机械力的作用下,由于鳞片的存在,使纤维产生不可恢复的缠结而相互咬合毡缩,这是羊毛独具的特性。
形态特征:羊毛外观有鳞片、天然卷曲,横截面为圆形。
性能:吸湿、柔软、易染色、弹性好、有热塑性、保暖性好、耐酸、不耐碱、易被虫蛀、易霉变。
蚕丝:是天然纤维中唯一的长纤维,一般长 800-1000 米,可分为桑蚕丝和柞蚕丝,前者用的较多。
我国是蚕丝的发源地。
吸湿、柔软、光泽好(三角形截面) 、易染色、弹性差、易皱、不耐碱,不耐日光晒,导热性在天然纤维中最小,保暖性最好。
柞蚕丝:我国以辽宁、山东、河南、贵州为主要产地,也是世界著名产地。
色泽:黄褐色,色素不易去除,因而难以染色。
性能:比桑蚕丝粗,强度比桑蚕丝高,湿态强度增大,吸湿性、耐光性、耐酸性、耐碱性、都优于桑蚕丝,光泽、光洁度、柔软度不如桑蚕丝。
粘胶纤维:截面为带锯齿的圆形,吸湿、透气,吸湿后显著膨胀,染色性、耐热性好,强度较小(湿强为干强的 50%),耐磨性差,弹性差,易变形。
涤纶纤维: 1953 年正式投入工业化生产。
强度大,耐磨性强,弹性好,耐晒性好,较耐热,吸湿性差,不易染色。
锦纶纤维:耐磨性极好,居纺织纤维之首,强度较好,弹性及回弹性好,染色性较好,耐热性、耐光性差。
腈纶纤维:有“合成羊毛”之称,保暖性优于羊毛,耐光性居纺织纤维之首,不易染色,强度、弹性低于涤纶,有独特的热收缩性,耐磨性在合成纤维中叫差。
丙纶纤维:比重小,强度、弹性、耐磨性较好,耐腐蚀,吸湿性极小,极难染色,耐光、耐热性差。
维纶纤维:吸湿好,强度、耐磨性好,保暖,耐腐蚀,耐日晒,耐干热不耐湿热,弹性差,不易染色。
氯纶纤维:具有难燃性,多用于阻燃织物,保暖性好,强度、耐磨性一般,耐日晒,耐热差,吸湿极小。
氨纶纤维:是一种新型合成纤维,国外称斯潘德克斯( spandex) 简称 pu 纤维(聚氨基甲酯纤维) 。
对氨纶的研究始于德国 (1930 年), 1937 年由德国的拜耳公司所开发,但当时并没有投入工业化生产。
直到 1958 年,美国杜邦公司也研究成功,并随后开始了工业化生产。
目前杜邦公司已成为现今世界上最大的氨纶生产厂家,其总产量占世界的一半以上。
杜邦公司为其生产的氨纶注册了一个商标,即“莱卡”,意为“象橡胶一样”。
氨纶的粗细可以不同,具有消光白色、半透明和透明三种型式。
氨纶可以染色、印花,但不能单独制成织物。
氨纶比橡胶弹性更强更持久,回弹性大 2-3 倍,而重量轻三分之一。
织物中氨纶含量只要达到 2%时,就可增强织物的悬垂性、保暖性。
而在泳衣、女性内衣等高弹性织物中,氨纶的含量可达 14-40%。
氨纶易与棉、麻、丝、羊毛及化学纤维混纺。
含氨纶的服装,应使用温和洗涤剂,如需漂白应使用非氯漂白剂。
性能:具有高伸长、高弹性和弹性恢复性极强的特点。
断裂伸长率可达 500%以上。
耐酸碱性、耐光性、耐磨性好,不易发霉和褪色,强度是纺织纤维中最小的,吸湿性差。
TENCEL:是英国专门开发化工产品的 COURTAULDS 公司于二十年开始开发的,但它不是一种化学合成纤维,而是用纯木浆经溶解再生纺丝而成,其工艺有点象造纸。
TENCEL 在纯天然纤维和人造纤维之间开辟了一种可以称为人造天然纤维的 21 世纪环保纤维。
起化学分子结构与棉花几乎相同,也能象棉、麻那样来之土地还之土地,但却比棉纤维强度大,尤其是在湿态时,强度不减并不发硬,有利于织物的加工,在各种天气条件下都可以穿着。
TENCEL 柔软滑润,印染容易,穿着舒适随便。
TENCEL 的标志是 X 型的。
大豆纤维:原料大豆榨油后的残渣。
发明人李官奇河南滑县人它的发明打破了我国在化纤生产领域原创技术为零的局面。
大豆纤维属于在生蛋白质纤维,它兼有蚕丝和羊绒的性能,可部分替代二者,可纯纺或与其他纤维混纺。
横截面纵截面颜色性能呈腰子形,有孔隙。
有凹槽。
豆黄色。
导湿性比天然纤维和化纤好,透气性比化纤和棉、蚕丝好,但弹性恢复性比不上羊毛、羊绒,120℃会收缩,染色需特殊工艺。
参考价格七-八万元/吨第三节服装用纤维原料的基本性能及对服装的影响一.基本性能的指标:细度、长度、比重、纤维的表面性能、吸湿性、机械性能、热学性能等。
二.细度:1.定义:纤维的粗细程度。
2.指标:特数(tex)1000 米长纤维在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克数。
旦数(den 旦尼尔) 用于化纤长丝和蚕丝。
9000 米长纤维在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克数。
公制支数(N) 用于棉、麻、麻纤维。
在公定回潮率时, 1 克重的纤维所具有的长度米数。
3.对服装性能的影响:纱线的粗细均匀度 ---纤维细-- →纱线匀度好纱线的强度---------纤维细-- →纱线强度较高可纺纱线的粗细-----纤维细-- →纱线细纱线和织物的光泽 ---纤维细-- →光泽好纤维细-- → 易获得轻薄织物,透气性好,易得到丰满蓬松的效果纤维细-- → 易起毛起球三.长度:1.单位以毫米(短线维) 、米(长丝)为单位。
2.对服装性能的影响纱线强度-------长度长--→成纱强度高纱线细度-------长度长--→成纱较细纱线光洁度-----长度长--→纤维头不易露出,成纱光洁,不易起球四.比重:1 .定义:单位体积纤维的重量。
单位g/cm²2 .对服装性能的影响:相同结构、服装款式、尺寸的服装,用比重小的纤维制成的重量较轻,反之亦然。
五.纤维的表面性能:纤维表面光滑,织成织物手感不好,有蜡状感,不柔和,易起毛起球。
六.纤维的吸湿性:1.定义:指纤维材料在空气中吸收或放出气态水的能力。
2.指标:回潮率、含水率。
3.纤维吸湿后的变化:对重量的影响:纤维吸湿后 -- →重量增加对贸易、计价有影响对体积的影响:纤维吸湿后-- →体积膨胀 (截面膨胀大,长度膨胀小-- →织物缩水) 如水龙带、雨伞、雨衣等湿水后密度增加,防水性更好。
对密度的影响:同上第三章服装用纱线目的:通过学习了解纱线的性能、用途及指标重点:掌握纱线的捻向、捻度、细度的概念及对织物的影响第一节纱线的概念及分类一.纱线的概念纱线是由纤维制成织物的中间物。
纱线是纱和线的总称。
线是由两根或两根以上的单纱构成的。
二.纱线的分类按原料分:1.纯纺纱2.混纺纱按加工方式分1.普梳纱(棉织物)2.精梳纱(棉织物)3.粗纺纱(毛织物)4.精纺纱(毛织物)5.花式纱按用途分1.机织用纱2.针织用纱第二节纱线的物理指标一.纱线的捻度和捻向加捻是把零散状的纤维加工成纱线的必要手段。
捻度:单位长度内纱线的捻回数,单位个/厘米。
捻向:加捻的方向。
左手捻(Z 捻)右手捻(S 捻)二.细度是纱线最重要的指标,用来表示纱线粗细程度。
1.公制号数(特克斯,特) Nt1000 米长的纱线的质量克数。
2.公制支数 Nm1 克种的纱具有的长度米数。
3.英制支数 Ne1 磅重的纱所具有的 840 码的个数。
4.旦尼尔(旦)9000 米长的纱线的质量克数。
第四章服装用织物的分类及其纺织染加工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服用织物的加工过程及方法。
重点:熟悉服用织物的生产过程,熟悉后整理的种类及适用范围。
第一节服装用织物的分类一、按加工方法分:机织物针织物非织造物编织物二、按成分分:纯纺织物由一种纤维构成的织物混纺织物两种或两种以上纤维构成织物交织物经纬纱分别是不同的纤维构成的织物三、按印染加工方式分:染色印花漂白色织第二节服装用织物的纺织染加工一、纺纱:经纱:开棉― →梳棉― →粗纱― →细纱― →络筒― →整经― →浆纱―→穿综― →织造纬纱:开棉― →梳棉― →粗纱― →细纱― →络筒二、织造:络筒― →整经― →浆纱― → 穿综― →织造― →整理三、印染:烧毛― →退浆― →染色(印花) ― →后整理四、常用后整理:1.水洗:使织物手感柔软,不褪色不缩水,多用于天然纤维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