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燃烧具备的条件
- 格式:docx
- 大小:37.15 KB
- 文档页数:2
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一、燃烧条件:燃烧发生所需的条件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燃料、氧气和点火源。
1.燃料:燃烧物质称为燃料。
燃料可以是固体、液体或者气体。
例如木材、油类、煤炭、天然气等都是常见的燃料。
对于燃烧来说,燃料是产生火焰的物质基础。
2.氧气:氧气是燃烧过程中最重要的条件之一、燃烧中,氧气会与燃料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氧化物,并释放能量。
通常情况下,空气中的氧气足够支持燃烧反应。
氧气的供应是燃烧的重要条件。
3.点火源:点火源是将燃料和氧气反应所需的能量。
常见的点火源有明火、火花、高温等。
燃料在点火源的作用下发生热解,产生可燃气体,然后与氧气反应,进而引发燃烧过程。
二、灭火原理:灭火是停止燃烧过程或扑灭火源的一种措施。
燃烧的主要灭火原理包括以下几种:1.抑制燃料:燃料是燃烧的基础,没有燃料就没有燃烧。
因此,燃料的抑制是灭火的最基本手段之一、抑制燃料有以下几种方法:隔离燃料与氧气的接触(如封闭容器,燃料供应切断等);降低燃料温度(如水冷,液化剂等);对燃料进行化学反应,使其分解或释放出无害物质(如含硼和氮的灭火剂等)。
2.隔离氧气:燃烧需要氧气的参与,所以隔离氧气也是一种有效的灭火原理。
通过遮蔽或封闭燃烧区域,断绝氧气供应,可以使燃烧停止或扑灭。
例如,用湿毛巾或灭火器覆盖住火源,阻止氧气进入,可以有效灭火。
3.降低温度:温度是燃烧的重要条件之一、通过降低燃烧区域的温度,可以使火势减弱或停止燃烧。
常见的降温手段有使用水、二氧化碳等灭火剂,局部喷洒、冷却燃烧区域,达到灭火效果。
4.抑制链式反应:燃烧过程中往往伴随着链式反应,这是燃烧继续进行的原动力之一、通过添加一些物质,可以抑制或中断链式反应,从而阻止或减轻燃烧的进程。
这种方法被称为化学阻燃。
5.移除燃料:将燃烧过程中的燃料移除,也是一种有效的灭火原理。
消防员在扑灭火势较大的火灾时,常常使用水炮或者喷射水雾来冲击火源,将燃料带走,从而使火势得以控制。
总结: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是密切相关的。
关于燃烧的化学知识燃烧是物体快速氧化,产生光和热的过程。
而燃烧是必需三种东西并存才能发生,分别是可燃物如燃料,助燃物如氧气及温度要达到燃点——热量,称为燃烧三要素——火三角。
一.燃烧的条件有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可燃物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空气)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通常讲的燃烧一般是要有氧气参加的,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的燃烧可以在无氧的条件下进行,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的燃烧等.二.燃烧的定义燃烧标准化学定义: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燃烧的广义定义:燃烧是指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比如金属镁(Mg)和二氧化碳(CO2)反应生成氧化镁(MgO)和碳(C),该反应没有氧气参加,但是是剧烈的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同样属于燃烧范畴。
三.燃烧的种类(1)闪燃闪燃是指易燃或可燃液体挥发出来的蒸气与空气混合后,遇火源发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
发生闪燃现象的最低温度点称为闪点。
在消防管理分类上,把闪点小于28℃的液体划为甲类液体也叫易燃液体,闪点大于28℃小于60℃的称为乙类液体,闪点大于60℃的称为丙类液体,乙、丙两类液体又统称可燃液体。
(2)着火着火指可燃物质在空气中受到外界火源直接作用,开始起火持续燃烧的现象。
这个物质开始起火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点称为燃点。
(3)自燃自燃指可燃物质在空气中没有外来明火源的作用,靠热量的积聚达到一定的温度时而发生的燃烧现象。
自燃的热能来源:a.外部热能的逐步积累,多是物理性的。
b.物质自身产生热量,多是化学性和生物性的。
(4)爆炸爆炸指物质在瞬间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产生大量的热和气体,并以巨大压力急剧向四周扩散和冲击而发生巨大响声的现象。
可燃气体、蒸气或粉末与空气组成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发生爆炸的浓度称爆炸极限,其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最高浓度称为爆炸上限。
低于下限的遇明火既不爆炸也不燃烧,高于上限的,虽不爆炸,但可燃烧。
当燃烧发生时只要将三个必要条件
发生燃烧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
(1)要有可燃物;如木材、天然气、石油等;
(2)要有助燃物质,如氧气、氯酸钾等氧化剂;
(3)要有一定温度,即能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的热能(点火源)。
扩展资料:
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进行的快速放热和发光的氧化反应,并以火焰的形式出现。
煤、石油、天然气的燃烧是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主要热能动力的来源。
能源需求的激增和航天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流体力学,化学反应动力学、传热传质学的结合,使燃烧学科有了飞跃的发展;另一方面以消灭燃烧为目的的防火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燃烧理论的研究。
在燃烧过程中,燃料、氧气和燃烧产物三者之间进行着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形成火焰这种有多组分浓度梯度和不等温两相流动的复杂结构。
火焰内部的这些传递借层流分子转移或湍流微团转移来实现,工业燃烧装置屮则以湍流微团转移为主。
探索燃烧室内的速度、浓度、温度分布的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是从流体力学角度研究燃烧过程的重要内容。
由于燃烧过程的复杂性,实验技术是探讨燃烧工程的主要手段。
计算燃烧学,通过建立燃烧过程的物理模型对动量、能量、化学反应等微分方程组进行数值求解,从而使对燃烧设备内的流场、燃料的着火和燃烧传热过程、火焰的稳定等工程问题的研充取得明显的进展。
燃烧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燃烧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即可燃物、氧化剂(助燃剂)和火源。
三个条件无论缺少哪一个,燃烧都不能发生。
详细解释:
(1)可燃物:不论固体,液体和气体,凡能与空气中氧或其它氧化剂起剧烈反应的物质,一般都是可燃物质,如木材,纸张,汽油,酒精,煤气等。
(2)助燃物:凡能帮助和支持燃烧的物质叫助燃物。
一般指氧和氧化剂,主要是指空气中的氧。
这种氧称为空气氧,在空气中约占21%。
可燃物质没有氧参加化合是不会燃烧的。
如燃烧1公斤石油就需要10-12立方米空气。
燃烧1公斤木材就需要4-5立方米空气。
当空气供应不足时,燃烧会逐渐减弱,直至熄灭。
当空气的含氧量低于14-18%时,就不会发生燃烧。
(3)火源:凡能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的能源都叫火源,如明火,摩擦,冲击,电火花等等。
具备以上三个条件,物质才能燃烧。
例如生火炉,只有具备了木材(可燃物),空气(助燃物),火柴(火源)三个条件,才能使火炉点燃。
燃烧的条件有三要素燃烧的三要素,同时具备助燃物、可燃物、着火源(亦称温度达到着火点),是燃烧和火灾发生的必要条件。
1、可燃物凡是在空气中(或与其它氧化剂发生化学反应)能够燃烧的物质称可燃物,如木材、氢气、汽油、煤炭、纸张、硫等等。
可燃物按其化学组成可分为无机可燃物和有机可燃物两大类。
按其所处的状态,又可分为可燃固体、可燃液体和可燃气体三大类。
对于这三种状态的可燃物来说,其燃烧难易程度是不同的,一般是气体比较容易燃烧,其次是液体,最后是固体。
有些物质在通常情况下不燃烧,但在特定条件下也能燃烧。
例如,铝本身不燃烧,把铝碎成粉末,不但会燃烧,甚至飞扬在空气中时遇火还能发生爆炸。
在这种条件下,完全可以说铝也是可燃物。
可燃物是燃烧不可缺少的一个首要条件,是燃烧的内因,没有可燃物燃烧根本不能发生。
2、助燃物(氧化剂)能帮助和支持可燃物燃烧的物质,即能与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称为氧化剂。
通常我们所讲的氧化剂(助燃物)是指广泛存在于空气中的氧气。
此外,还有能够提供氧气的含氧化合物和氯气等。
3、温度(着火源)着火源是指供给可燃物与助燃物反应的能量来源。
一般分直接火源和间接火源两大类。
森林燃烧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森林可燃物、氧气和一定温度。
三者构成燃烧三象。
如果缺了其中任何一边,燃烧就会停止。
1、森林可燃物森林中所有的有机物都属于可燃物,包括森林中的乔木、灌木、草本、苔藓、蕨类、地衣、枯枝落叶、腐殖质和泥炭等。
2、氧气氧气是森林可燃物燃烧时的助燃物,没有氧气任何可燃物都不能燃烧。
在空气中含有21%的氧气。
通常燃烧1kg木材约需3.2-4m2的空气,需要纯氧0.6-0.8m3。
3、一定温度森林燃烧除了可燃物和氧气外,还需要一定的温度。
一定的温度可使氧活化并促使可燃物产生大量可燃性气体。
当外界对可燃物进行加温时,大量水蒸气蒸发,温度上升绥慢,出现大量可燃性气体,达到开始着火温度时,称为燃点。
各种森林可燃物的点差异很大,一般干枯杂草的燃眯为150~300℃,要达到这样高的温度,需要有外界火源,一旦可燃物达到燃点就不需要外界火源,依造自身释放的热能就能继续燃烧。
1、燃烧的基本条件是什么?2、答:燃烧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氧化剂(助燃物)、温度(引火源),只有在上述三个条件同时具备的情况下,可燃物质才能发生燃烧,三个条件无论缺少哪一个,燃烧都不能发生。
3、2、什么是可燃物?4、答: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它氧化剂起化学反应的物质称为可燃物。
如木材、汽油、氢气、煤炭、纸张、硫等。
5、3、什么是氧化剂(助燃物)?6、答:能帮助和支持可燃物燃烧的物质称为氧化剂(助燃物)。
能常我们所讲的氧化剂(助燃物)指的是氧气。
7、4、什么是温度(引火源)?8、答:引火源是指供给可燃物与助燃物发生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
一般分为直接火源和间接火源两大类。
直接火源有:9、(1)明火:指生产、生活中的炉火,灯火,焊接火,吸烟火,撞击、摩擦打火,机动车辆排气筒火星。
(2)电弧、电火花:指电气设备、电气线路、电气开关及漏电打火;电话、手机、BP机等通讯工具火花,静电火花。
10、(3)瞬间高压放电的雷击。
11、间接火源主要有:12、(1)高温:指高温加热、烘烤、炽热不散、机械设备故障发热、摩擦发热等。
13、(2)自燃起火。
14、5、燃烧的类型有哪些?15、答:燃烧的类型主要有闪燃、着火、自燃等。
16、6、什么叫闪点?燃点和自燃点?常见油品的闪点和自燃点是多少?17、答:闪点是指石油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加热到它的蒸气与空气所形成的混合气体接火焰发生闪火时的最低温度。
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
18、燃点是指石油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加热到它的蒸气能被接触的火焰引燃并燃烧不少于5s时的最低温度。
19、自燃点是指油品受热至一定温度时,没有与火源接触能自行发生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
20、表1-1 常见油品的闪点、燃点及自燃点21、名称闪点(℃)燃点(℃)自燃点(℃)22、汽油-46 易燃油品的燃点比42623、煤油28~60 闪点一般高1~5℃380~42524、轻柴油45~90 可燃油品燃点350~38025、重柴油65~120 比其闪点高30℃300~33026、润滑油120~340 以上300~35027、7、油品的火灾危险性是如何划分的?28、答:油品的火灾危险性是以闪点来划分的、闪点越低越易燃烧,火灾危险性越大。
1、燃烧的基本条件是什么?2、答:燃烧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氧化剂(助燃物)、温度(引火源),只有在上述三个条件同时具备的情况下,可燃物质才能发生燃烧,三个条件无论缺少哪一个,燃烧都不能发生。
3、2、什么是可燃物?4、答: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它氧化剂起化学反应的物质称为可燃物。
如木材、汽油、氢气、煤炭、纸张、硫等。
5、3、什么是氧化剂(助燃物)?6、答:能帮助和支持可燃物燃烧的物质称为氧化剂(助燃物)。
能常我们所讲的氧化剂(助燃物)指的是氧气。
7、4、什么是温度(引火源)?8、答:引火源是指供给可燃物与助燃物发生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
一般分为直接火源和间接火源两大类。
直接火源有:9、(1)明火:指生产、生活中的炉火,灯火,焊接火,吸烟火,撞击、摩擦打火,机动车辆排气筒火星。
(2)电弧、电火花:指电气设备、电气线路、电气开关及漏电打火;电话、手机、BP机等通讯工具火花,静电火花。
10、(3)瞬间高压放电的雷击。
11、间接火源主要有:12、(1)高温:指高温加热、烘烤、炽热不散、机械设备故障发热、摩擦发热等。
13、(2)自燃起火。
14、5、燃烧的类型有哪些?15、答:燃烧的类型主要有闪燃、着火、自燃等。
16、6、什么叫闪点?燃点和自燃点?常见油品的闪点和自燃点是多少?17、答:闪点是指石油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加热到它的蒸气与空气所形成的混合气体接火焰发生闪火时的最低温度。
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
18、燃点是指石油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加热到它的蒸气能被接触的火焰引燃并燃烧不少于5s时的最低温度。
19、自燃点是指油品受热至一定温度时,没有与火源接触能自行发生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
20、表1-1 常见油品的闪点、燃点及自燃点21、名称闪点(℃)燃点(℃)自燃点(℃)22、汽油-46 易燃油品的燃点比42623、煤油28~60 闪点一般高1~5℃380~42524、轻柴油45~90 可燃油品燃点350~38025、重柴油65~120 比其闪点高30℃300~33026、润滑油120~340 以上300~35027、7、油品的火灾危险性是如何划分的?28、答:油品的火灾危险性是以闪点来划分的、闪点越低越易燃烧,火灾危险性越大。
最新安全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一、选择题1.物质燃烧必须同时具备的条件是:A.点火源B.助燃物C.温度D.可燃物参考答案:A,B,D温度是物质的状态属性,燃烧必须:有点火源,有助燃物,有可燃物,缺一不可。
2.运行中的电气设备有:A.全部带有电压的电气设备B.一部分带有电压的电气设备C.一经操作即有电压的电气设备参考答案:A,B,C3.判断下列选项中哪些是预防电气火灾最重要的基本措施。
A.实验室建设时要全面地规划电气需求,正确地设计方案,容量留有余地B.从工作现场清除易燃易爆材料C.禁止非电工改接电气线路,禁止乱拉临时用电线路D.工作现场禁止吸烟,禁止带火柴、打火机等进入参考答案:A,C4.以下哪些酸具有强腐蚀性,使用时须做必要防护:A.硝酸B.冰醋酸C.硼酸参考答案:A,B5.引发电气火灾的初始原因有多种,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3种最主要的。
A.电路接触不良B.带电改接电气线路C.线路或设备过电流运行D.电热器挨近可燃物参考答案:A,C,D6.雷电放电具有()的特点。
A.电流大,电压高B.电流小,电压高C.电流大,电压低参考答案:A7.对于洁净室的工作服是帽子、衣服、裤子和袜套分开的,正确的穿着是A.帽子的披肩在衣服领子外面、衣服下摆在裤子外面、裤腿在袜套外面B.帽子的披肩在衣服领子里面、衣服下摆在裤子里面、裤腿在袜套里面C.帽子的披肩在衣服领子外面、衣服下摆在裤子里面、裤腿在袜套外面D.帽子的披肩在衣服领子里面、衣服下摆在裤子外面、裤腿在袜套里面参考答案:B8.为了自身安全,进入陌生场所应该先了解什么?()A.避难逃生方向。
B.安全门、梯位置,及是否未关闭、是否上锁。
C.查看消防栓、缓降机、救助袋等各项灭火、避难器具位置。
参考答案:A,B,C9.实验大楼因出现火情发生浓烟已穿入实验室内时,以下哪种行为是正确的?A.沿地面匍匐前进,当逃到门口时,不要站立开门B.打开实验室门后不用随手关门C.从楼上向楼下外逃时可以乘电梯参考答案:A10.剧毒化学品以及储存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必须在专用仓库内单独存放,实行()收发、()保管制度。
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它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才能发生,这三个条件被称为“燃烧三要素”或“火三角”。
缺少任何一个条件都无法引起燃烧。
这三个条件是:
1. 可燃物(Combustible Material):这是指能够燃烧的物质,如木材、纸张、汽油、酒精等。
可燃物必须具有足够的化学活性,能够在空气中与氧气发生反应。
2. 助燃物(Oxygen):氧气是燃烧的必需品,因为它是支持燃烧反应的氧化剂。
在空气中,氧气的浓度约为21%,这足以支持大多数燃烧反应。
3. 着火源(Ignition Source):这是指能够提供足够的热量,使可燃物温度达到其着火点的能量来源。
着火点是指可燃物开始燃烧的最低温度。
着火源可以是明火、火花、电弧、高温表面等。
当这三个条件同时存在并相互作用时,燃烧就会发生。
例如,当木材(可燃物)接触到明火(着火源)并且有足够的空气(助燃物)时,木材就会开始燃烧。
初中化学燃烧的三个条件
初中化学中燃烧的三个条件是:
1. 可燃物:指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燃烧反应的物质,如木材、纸张、布料等。
2. 助燃物:能帮助和支持可燃物质燃烧的物质,即能与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如空气、氧气。
3. 着火源:指供给可燃物与助燃剂发生燃烧反应能量的来源。
除明火外,电火花、摩擦、撞击产生的火花及发热,造成自燃起火的氧化热等物理化学因素都能成为着火源。
以上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多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以加深理解和记忆。
简述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过程,涉及到可燃物与氧气之间的反应。
燃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包括可燃物、氧气和燃烧温度。
下面将对这三个条件进行详细解释。
第一个条件是可燃物。
可燃物是指能够燃烧的物质,一般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常见的可燃物有木材、石油、煤炭以及天然气等。
可燃物可以通过氧化反应释放出能量,产生火焰或火光。
然而,并非所有的物质都能燃烧。
例如,金属、土壤和水等无法燃烧。
这是因为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它需要原子或分子中的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第二个条件是氧气。
氧气是燃烧的氧化剂,可以与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产生能量。
在自然界中,氧气主要存在于空气中,占空气的21%。
通过空气中的氧气与可燃物的接触,才能使燃烧得以进行。
当可燃物与氧气发生反应时,它们会释放出能量,使物质发生变化。
这也是为什么火焰会发出光和热的原因。
当然,在一些特殊条件下,燃烧也可以在无氧环境中进行,比如在封闭空间中。
第三个条件是燃烧温度。
燃烧温度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反应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对于不同的物质而言,它们的燃烧温度是不同的。
对于大部分可燃物来说,其燃烧温度通常在几百度到几千度之间。
当达到了燃烧温度时,可燃物的化学键开始断裂,原子和分子开始发生重新排列,产生放热反应,释放出能量。
这个能量进一步加热周围的可燃物,使燃烧进行得更加剧烈。
总结起来,燃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和燃烧温度。
可燃物是能够燃烧的物质,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氧气是燃烧的氧化剂,可以与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
燃烧温度是可燃物与氧气反应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使化学键断裂、原子和分子重新排列,释放出能量。
这三个条件的满足才能使燃烧反应进行,产生火焰或火光。
参考内容:1. 赵朝光,刘凯华. 火灾科学与灭火技术.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2. 马有志,卢闵. 热力学与传热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3. National Fire Protection Association. Fire Protection Handbook. 20th edition. Quincy, MA: NFPA, 2008.。
燃烧应具备的三个必要条件的关系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进行。
通常来说,燃烧需要三个必要条件:有害条件、氧气和可燃物。
这三个条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它们共同决定了燃烧过程的进行和结果。
首先,燃烧需要有害条件。
有害条件是指能够引起燃烧的外部能量源,比如火花、高温等。
在没有外部能量的情况下,即使有氧气和可燃物,燃烧也无法进行。
有害条件可以是各种各样的,比如摩擦、电火花、高温等。
只有有了这些外部能量源,燃烧才能够在可燃物和氧气的作用下进行。
其次,燃烧需要氧气。
氧气是燃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物质。
在燃烧时,可燃物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热量和光线。
没有充足的氧气,燃烧是无法进行的。
氧气在燃烧中的作用是中心环节,它和可燃物之间的化学反应产生了燃烧现象。
最后,燃烧需要可燃物。
可燃物是指能够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热量的物质。
可燃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木材、天然气、煤炭等。
在燃烧时,可燃物和氧气在有害条件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热量和光线。
如果没有合适的可燃物,燃烧也是无法进行的。
这三个必要条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有害条件是燃烧进行的外部能量源,没有它,燃烧无法进行。
氧气是燃烧的氧化剂,它和可燃物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热量和光线。
可燃物是燃烧的物质基础,没有合适的可燃物,燃烧也无法进行。
这三者相互配合,共同决定了燃烧过程的进行和结果。
在实际生活中,燃烧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化学反应。
比如,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蜡烛燃烧,就是一种典型的燃烧过程。
当点燃蜡烛时,火柴产生了火花,这就是有害条件。
火焰接触了蜡烛,蜡烛的可燃物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了热量和光线。
这个过程中,有害条件、氧气和可燃物三者缺一不可,共同造就了蜡烛的燃烧过程。
除了蜡烛,燃烧在工业生产和能源利用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比如,工业生产中的燃煤锅炉、汽车引擎的燃烧、火箭发动机的燃烧等都是燃烧的典型例子。
它们都需要有害条件、氧气和可燃物,才能顺利进行燃烧反应。
物质完全燃烧的两个条件(一)为了保证物质完全燃烧,我们需要满足两个条件。
这两个条件是什么呢?下面我们来一一解析。
条件一:足够的氧气氧气是物质燃烧的必需气体,没有氧气就无法进行燃烧反应。
因此,要想让物质完全燃烧,必须要有足够的氧气参与其中。
如果燃烧的物质周围没有足够的氧气,就会发生不完全燃烧的情况,此时会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体都会带来很大的伤害。
条件二:合适的温度除了氧气以外,温度也是影响物质燃烧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在一定的氧气浓度下,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温度是固定的。
如果温度过低,就无法使物质完全燃烧;如果温度过高,可能会导致物质炸裂甚至爆炸。
所以,在进行物质燃烧时,要保证适当的温度,以确保物质能够被完全燃烧而不发生任何危险。
总之,想要让物质完全燃烧,必须要满足以上两个条件。
只有同时保证充足的氧气和合适的温度,才能让物质完全燃烧,同时减少环境和人体的风险。
现在,我们来详细地了解下这两个条件。
1. 足够的氧气氧气在环境空气中的含量是21%,而物质完全燃烧所需要的氧气浓度是10%~15%。
如果燃烧物周围的氧气浓度低于10%,就会出现不完全燃烧的情况。
例如,我们经常会遇到有人在炉子里烧煮东西时,烧得不够好吃或者煮不开,可能就是因为燃烧的时候没有保持适当的氧气浓度,导致煮的不完全燃烧。
2. 合适的温度合适的温度是指物质能够充分燃烧所必需的最低温度。
相同的物质,其燃烧温度是固定的,但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燃烧温度。
例如,钙镁热式加热器材料燃烧温度是1340度,而钢铁的燃烧温度要高于钙镁热式加热器材料。
因此,在进行物质燃烧时,我们需要先了解物质的燃烧温度,然后再调整相应的温度才能够使物质得以完全燃烧。
通常情况下,调整温度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要保持燃烧产生的高温•不让温度过高,避免发生炸裂和爆炸现象正确地掌握这两个条件,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行总结和经验积累。
只有在实践中多做实验、不断验证,才能够真正地掌握这些规律,才能够让物质得以完全燃烧。
燃烧发生的充分条件
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它是指物质与氧气在适宜的条件下发生的化学反应,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和火焰。
然而,燃烧并不是任何物质都可以发生的,它需要满足一定的充分条件。
首先,燃烧需要有足够的氧气,因为氧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
物质在燃烧时,需要和氧气反应,形成氧化物和能量。
如果氧气不足,燃烧就会中断或者根本无法开始。
因此,通常需要提供足够量的氧气才能使燃烧效果更好。
其次,燃烧需要一定的温度。
温度是燃烧能否进行的另一个重要条件。
一般来说,物质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才能开始燃烧。
这个温度叫做点火温度。
点火温度因物质的不同而不同。
当达到点火温度时,物质分子就开始产生热运动,从而引发燃烧反应。
此外,还需要提供引发燃烧的能量。
这个能量可以来自于外部能源,如火柴、电火花等,也可以来自于物质本身。
有些物质在受到外界刺激后,就会自发地发生燃烧反应。
例如,硫磺在受到摩擦时就会燃烧。
这也是为什么在危险品运输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物质间的摩擦、振动等。
最后,燃烧需要物质本身的特性。
有些物质就是容易燃烧的,如纸张、木材、煤等,而有些物质则很难燃烧,如钢铁、石头等。
不同的物质在燃烧时产生的热量、火焰颜色、烟雾等都有所不同。
总之,燃烧发生的充分条件包括氧气、温度、能量和物质本身。
只有这些条件齐备,才能让燃烧反应发生,并产生火焰和大量的能量。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需要注意安全,避免火灾等事故的发生,因此,我们应该正确使用火源,控制燃烧过程,提高安全意识,确保生命财产安全。
燃烧有几个必要条件
发生燃烧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1)要有可燃物;如木材、天然气、石油等;(2)要有助燃物质,如氧气、氯酸钾等氧化剂;(3)要有一定温度,即能引起可燃物质燃烧
的热能(点火源)。
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进行的快速放热和发光的氧化反应,并以火焰的形式出现。
煤、
石油、天然气的燃烧是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主要热能动力的来源。
能源需求的剧增和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流体力学,化学反应动力学、热传导
传质研习的融合,并使冷却学科存有了脱胎换骨的发展;另一方面以歼灭冷却为目的的防
雷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冷却理论的研究。
在燃烧过程中,燃料、氧气和燃烧产物三者之间进行着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形成
火焰这种有多组分浓度梯度和不等温两相流动的复杂结构。
火焰内部的这些传递借层流分
子转移或湍流微团转移来实现,工业燃烧装置屮则以湍流微团转移为主。
积极探索燃烧室内的速度、浓度、温度原产的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从流体力
学角度研究冷却过程的关键内容。
由于冷却过程的复杂性,实验技术就是深入探讨冷却工
程的主要手段。
计算燃烧学,通过建立燃烧过程的物理模型对动量、能量、化学反应等微分方程组进
行数值求解,从而使对燃烧设备内的流场、燃料的着火和燃烧传热过程、火焰的稳定等工
程问题的研充取得明显的进展。
物质燃烧具备的条件
人类自古以来就一直在使用火来加工食物、保暖和光明。
而火则是通过物质燃烧而产生,燃烧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的。
下面就让我来详细阐述一下物质燃烧的条件吧。
物质燃烧是指一种以氧化为基本特征的化学反应,通常是指发热反应、火焰反应和自燃反应。
它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即燃料、氧气和可燃物质的自热发热点。
第一,一定要有可燃的燃料。
燃料是物质燃烧的动力来源,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煤、油、气、木材都是常见的燃料。
但燃料不同,燃烧时释放的热能也不同,同时,燃烧过程中它们的化学特性也有所不同。
例如,不同类型的燃料中所含的碳、氢和氧的不同比例决定了它们的热值。
第二,燃烧必须要有氧气。
氧气在燃料燃烧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只有氧气才能让燃料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反应,从而产生高温高能的氧化物,并在反应中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因此,只有在有足够的氧气环境下才能实现燃料燃烧。
如果氧气不够的话,就会出现不完全燃烧的现象,热能的释放效率就会大大降低。
第三,需要有足够的自热发热点。
自热发热点是指物质燃烧需要的最低温度,使材料能成燃料表面体积的一小部分自行燃烧。
比如,木材的自燃点大约在250摄氏度左右,但是要点燃木材就需要高温点火器或其他火源来创造更高的温度。
火源的温度必须高于燃料的自燃点,才能让燃料达到自热发热点从而进一
步燃烧起来。
当燃料达到自热发热点时,它会持续燃烧直至燃料完全燃烧。
除此之外,还需要一些其他的条件来保证物质燃烧的进行。
其中,温度和压强是影响燃烧效率和热量的重要条件之一。
一般来说,燃料的温度越高,即使没有点火源,燃料也有继续燃烧的可能性。
同时,压强也是一种影响燃烧的因素,氧气会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反应更加剧烈,燃料也就会更快燃烧。
此外,还需要注意燃料的相对湿度和存储环境的氧气含量等因素。
湿度和氧气含量都会影响燃料充分燃烧,因此存储燃料时需要注意其湿度和可燃物中氧气的含量。
总之,物质燃烧具备的条件非常复杂,燃料、氧气和自热发热点三者缺一不可,同时还需要考虑环境因素等外部变量。
只有在这样一个完美的条件下,燃料才能燃烧出更加高效的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