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分子热运动》2017年模拟和中考试题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分子热运动》2017年模拟和中考试题

分子热运动(2017年模拟和中考)

1.(2017•随州)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如图甲,量筒里上方清水和下方蓝色硫酸铜溶液静置几天,界面模糊。扩散现象主要原因是分子引力

B.如图乙,两个底面很平、很干净的铅柱压在一起后好像“粘”成一个整体,甚至在下而挂上重物也拉不开。主要说明分子是不停运动的

C.如图丙,玻璃片重为G,当测力计显示的力比G大很多时,仍然不能将玻璃片从水面提起。主要说明水分子和水分子之间有引力,玻璃分子与玻璃分子之间有引力

D.如图丁,两位同学分别握住处于原长的弹簧的两端,可以将人比作组成某些物质的分子,物质被压缩,分子间表现出斥力;物质被拉伸,分子间表现为引力

【分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总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其中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平衡距离时,表现为引力;分子间的距离小于平衡距离时,表现为斥力。

【解析】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图中量筒里上方清水和下方蓝色硫酸铜溶液静置几天,界面变得模糊,是分子扩散的结果,说明了分子是运动的。故A错误;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所以将两个底面很平、很干净的铅柱压在一起后好像“粘”成一个整体,甚至在下面挂上重物也拉不开。故B错误;同种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引力,不同物质的分子之间也存在引力。放入水中的玻璃板被拉起时,弹簧测力计显示的示数比G大得多,说明玻璃板分子和水分子之间有引力。故C错误;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如同两位同学分别握住处于原长的弹簧的两端,如果将人比作组成某些物质的分子,物质被压缩,分子间表现出斥力;物质被拉伸,分子间表现为引力。故D正确。

【答案】D

2.(2017•镇江)两只相同的集气瓶中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NO2)气体,用玻璃板隔开后按图示水平放置,抽去玻璃板、保持两瓶口紧贴静置较长时间后,两瓶中气体颜色变得相同。已知瓶中NO2气体的密度比瓶中空气的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现象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B.此现象与“扫地时灰尘飞扬”的成因相同

C.颜色变得相同后,瓶中气体分子停止运动

D.颜色变得相同后,左侧瓶中气体密度变大

【分析】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解析】当把中间的玻璃板抽掉后观察到左右两个瓶子颜色变均匀了,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同的做无规则运动,故A错误;“扫地时灰尘飞扬”是固态颗粒的机械运动,此现象与“扫地时灰尘飞扬”的成因不同,故B错误;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两瓶颜色变得相同后,瓶中气体分子仍然在运动,故C错误;因为NO2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两气体混合后,左侧瓶中气体密度变大,故D正确。

【答案】D

3.(2017•徐州)制造钢铁零件时,可以把零件放入含碳的渗碳剂中,使碳分子渗入零件的表面层,增加零件表面的硬度。这种渗入现象说明()

A.分子可以分成更小的微粒

B.分子间有引力

C.分子间有斥力

D.分子是运动的

【分析】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由于分子的体积很小,分子的运动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但可以通过气味、颜色的变化来体现。

【解析】由于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且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当将零件放入含碳的渗碳剂中,这样碳分子就可以进入零件分子间的间隙,从而渗入零件的表层。故D正确。【答案】D

4.(2017•无锡)八月桂花盛开,微风吹过,飘来阵阵花香,这说明()

A.分子非常小

B.分了间有相互作用力

C.分子是可分的

D.分子处在无规则运动中

【分析】两种物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是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解析】八月桂花盛开,微风吹过,飘来阵阵花香,是桂花的芳香分子扩散到空气中,这种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故D正确。

【答案】D

5.(2017•无锡)用素描笔在纸上画一条线,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发现这条线是“断裂”,将100 ml的酒精和100 ml的水混合后,发现总体积小于200 ml。基于上述现象所设想的物质微观结构模型较为合理的是()

A.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微粒之间有空隙

B.固体是由微粒组成的,液体是连成一片的

C.液体是由微粒组成的,固体是连成一片的

D.物质由微粒组成的,各个微粒在一起,形成我们看到的连续体

【分析】分子热运动理论的内容:一是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二是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三是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引力和斥力;不同物体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间接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解析】用放大镜或低倍显微镜对笔迹仔细观察,可以看到笔画是由许多黑色的小颗粒组成的说明物质由微小的颗粒组成,发现这条线是“断裂”,说明微粒之间存在间隙;

将100 mL的水和100 mL的酒精充分混合,混合后水与酒精的总体积将小于200 mL,正是由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之间有间隙,才会导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故A正确。

【答案】A

6.(2017•泰安)下列常见的自然现象,能用分子热运动知识解释的是()

A.春天,柳枝吐芽

B.夏天,山涧瀑布

C.秋天,菊香满园

D.冬天,雪花飘飘

【分析】分子的体积很小,用肉眼几乎观察不到,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其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

【解析】柳枝吐芽是植物的生长现象,不是分子的运动,故A不合题意;山涧瀑布是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动形成的,是机械运动,故B不合题意;菊香满园是花香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C符合题意;雪花飘飘是物体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分子的运动是肉眼看不到的,故D不合题意。

【答案】C

7.(2017•泰州)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如图所示,该现象直接说明了()

A.分子水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B.分子间存在引力

C.分子间存在斥力

D.分子间有空隙

【分析】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间有间隙。

【解析】因为分子间存在着空隙,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分别进入了对方分子的空隙中,使得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变小了,故D正确。

【答案】D

8.(2017•湘潭)下列现象表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灰尘四起

B.花香满园

C.雪花飘飘

D.黄沙扑面

【分析】分子运动是看不见的,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分子运动属于扩散现象。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结果,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明显。

【解析】灰尘、雪花、黄沙这些都是物体,它们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分子运动是肉眼看不见的;花香满园,是气体分子的扩散,说明了分子的运动。

【答案】B

9.(2017•桂林)下列有关分子动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之间没有空隙

B.分子的运动是规则的

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D.肉眼可以直接看清分子的形状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知识:

(1)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力。

(3)分子间有空隙。

(4)分子很小需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

【解析】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知识: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间有间隙,故AB错误;C正确。分子很小,需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故D错误。

【答案】C

10.(2017•烟台)科学探究需要进行实验,在取得数据和事实后,再进行分析和推理,因此,在科学探究中我们需要区分事实与推论。下列叙述是事实或推论的是()

①在气体扩散实验中,抽去玻璃板后,红棕色的NO2气体进入到空气中

②在液体扩散实验中,红墨水滴入热水,热水很快变红

③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④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A.①②是事实,③④是推论

B.①②④是事实,③是推论

C.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

D.③④是事实,①②是推论

【分析】对于理想实验一定要明确,来源于实际实验,经过合理的外推得出。所以要分清哪些是事实,哪些是合理的推论。

【解析】在气体扩散实验中,抽去玻璃板后,红棕色的NO2气体进入到空气中,这是实验事实;②在液体扩散实验中,红墨水滴人热水,热水很快变红,这是实验事实;③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是实验推论;④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这是实验推论。故选A。

【答案】A

11.(2017•怀化)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我国北方地区发生沙尘暴时,空气中弥漫着大量的沙尘

B.五月份怀化市部分地区发生洪灾,河水中夹带着大量泥沙

C.春天来了,怀化乡村桃花盛开,处处闻到浓浓的花香

D.冬季,寒潮来临,温度骤降,雪花漫天飞舞

【分析】(1)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这一现象说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由于分子的体积很小,分子的运动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但可以通过气味、颜色的变化来体现。

【解析】沙尘暴是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沙尘不属于微观粒子,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河水中夹带着大量泥沙是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桃花盛开,处处闻到浓浓的花香,这是花的香味分子发生的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C符合题意;雪花漫天飞舞是宏观物体的机械

运动,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C

12.(2017•昆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B.海绵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C.“二手烟”危害他人健康,是由于吸烟产生的有害分子不停地运动

D.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分析】(1)原子结构的物理学史及原子、原子核的结构;(2)海绵是多孔结构的物质;(3)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4)分子间存在相互的斥力。

【解析】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和核外电子组成的,故A错误;海绵里面有气孔,用手捏时海绵里的空气跑出来,则海绵的体积变小了,是宏观现象,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故B错误;有一个人吸烟,烟味会很快扩散到房间内的空气中,这是由于有害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整个房间就会充满烟味,故C正确;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故D错误。

【答案】C

13.(2017•吉林)公园里鸟语花香,令人流连忘返。有人听到“鸟语”是鸟的鸣膜________产生的;闻到的“花香”是________现象。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

【解析】听到“鸟语”是鸟的鸣膜振动产生的;公园里闻到花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振动扩散

14.(2017•伊春)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从物理学的角度说这是一种____现象。【分析】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解析】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从物理角度说这属于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答案】扩散

15.(2017•咸宁)随着校园环境的改造升级,塑胶跑道逐步铺进了校园,塑胶跑道表面比较粗糙可以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摩擦力,新铺设的塑胶跑道由于______现象会散发出较浓的气味。气温越高时,分子运动越_________,气味更浓。

【分析】(1)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2)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就越快。

【解析】塑胶跑道表面比较粗糙,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

力。新铺设的塑胶跑道由于扩散现象会散发出较浓的气味;气温越高时,分子运动越剧烈,气味更浓。

【答案】增大扩散剧烈

16.(2017•安顺)气锅鸡是常见的一道菜,其做法是:将盛有小鸡块和佐料的气锅(如图)放在盛有清水的汤锅之上,再放到火上蒸。为了保持鸡肉原汁原味,主要是蒸气通过气锅中间的气嘴将鸡蒸熟。汤汁是蒸气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蒸熟后,闻到鸡肉的浓香味,这是一种_______现象。

【分析】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在熔化、汽化和升华过程中需要吸热,在液化、凝固和凝华过程中需要放热。扩散现象是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解析】蒸气通过气锅中间的气嘴将鸡蒸熟,汤汁是蒸气放热后液化而形成的;

蒸熟后,闻到鸡肉的浓香味,这是物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是扩散现象。

【答案】液化扩散

17.(2017•福建)如图所示,晚唐诗人高骈的《山亭夏日》,全诗各句都蕴含丰富的物理知识,其中“倒影”是光的_______现象。“一院香”是由于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1)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2)不同的物质的分子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这一现象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比较小,用肉眼无法观察。

【解析】诗句中的楼台倒影入池塘,平静水面上楼台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一院香”鲜花盛开,花香四溢,闻到花香是芳香分子在空气中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答案】反射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18.(2017•柳州)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吸烟危害健康,即使只有很少人吸烟,整个场所也会充满烟味,这说明分子不停地__________。物质中的分子既相互吸引,又相互________。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扩散现象、以及分子作用力的了解和掌握。

【解析】首先,由于烟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在空气中进行扩散,所以只要有一个人吸烟,整个房间也会充满烟味;其次,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既相互吸引又相互排斥。【答案】无规则运动排斥

19.(2017•临沂)人杰地灵的临沂市旅游资源丰富,各景区蕴含着不同的物理知识:

(1)位于沂水县城东的雪山彩虹谷景区,通过实施人工降雨,利用光的_____(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创造晴天观彩虹(图甲)的美景。

(2)建于兰陵县城南部的国家级农业公园,游客乘小火车畅游花海时(图乙)能闻到花香,这是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3)坐落于蒙阴县境内的云蒙景区,有供游客观光的空中缆车(图丙),运行的缆车匀速下降时,其机械能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分析】彩虹的形成主要考查光的色散的知识;闻到花香是从宏观认识分子的热运动,考查了扩散现象;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解析】彩虹的形成,是光发生折射之后色散形成的;花的香气是由于分子做不停的无规则振动引起的;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运行的缆车匀速下降时,它的质量不变,速度不变,所以动能不变,但它的位置在降低,所以重力势能在减小,机械能减小。

【答案】(1)折射

(2)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或热运动或扩散)

(3)减小

20.(2017•连云港)物体不能无限地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_______;从枪口射出的子弹仍能在空中继续飞行是由于子弹具有_______;导线选用铜做材料是因为铜具有良好的________性;在干燥的日子里,脱毛衣时会听到“噼啪”声,这是_________现象。【分析】(1)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2)惯性是指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3)根据铜的导电性用来做导线;

(4)在干燥的天气中脱毛衣时,毛衣与里面的衣服摩擦,使它们带有异种电荷,电荷放电,发出啪啪声,属于摩擦起电。

【解析】(1)物体不能无限地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

(2)子弹离开枪膛后,处于运动的状态,由于具有惯性会继续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3)因为铜具有导电性,常用来做导线;

(4)在干燥的天气脱毛衣时会听到轻微的噼叭声,是因为毛衣和衬衣之间相互摩擦带电,两者带有异种电荷,放电产生的劈叭声,属于摩擦起电现象。

【答案】斥力惯性导电摩擦起电

21.(2017•广西)海鲜粥是北部湾地区的一道家常美食。煮好的粥香气扑鼻,这是什么现象?而且粥的温度越高,香气就越浓,这是为什么?当我们对着热粥表面吹气时,粥就凉得更快,这又是为什么?请你用物理知识说明其中的道理。

【分析】本题考查了分子的热运动知识。

【解析】煮好的粥香气扑鼻,这是扩散现象;

粥的温度越高,香气就越浓,这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当我们对着热粥表面吹气时,粥就凉得更快,这是因为对着液体表面吹气,加快了空气流动的快慢,使蒸发加快,蒸发吸热。

【答案】见解析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分子热运动》2017年模拟和中考试题

分子热运动(2017年模拟和中考) 1.(2017•随州)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如图甲,量筒里上方清水和下方蓝色硫酸铜溶液静置几天,界面模糊。扩散现象主要原因是分子引力 B.如图乙,两个底面很平、很干净的铅柱压在一起后好像“粘”成一个整体,甚至在下而挂上重物也拉不开。主要说明分子是不停运动的 C.如图丙,玻璃片重为G,当测力计显示的力比G大很多时,仍然不能将玻璃片从水面提起。主要说明水分子和水分子之间有引力,玻璃分子与玻璃分子之间有引力 D.如图丁,两位同学分别握住处于原长的弹簧的两端,可以将人比作组成某些物质的分子,物质被压缩,分子间表现出斥力;物质被拉伸,分子间表现为引力 【分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总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其中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平衡距离时,表现为引力;分子间的距离小于平衡距离时,表现为斥力。 【解析】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图中量筒里上方清水和下方蓝色硫酸铜溶液静置几天,界面变得模糊,是分子扩散的结果,说明了分子是运动的。故A错误;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所以将两个底面很平、很干净的铅柱压在一起后好像“粘”成一个整体,甚至在下面挂上重物也拉不开。故B错误;同种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引力,不同物质的分子之间也存在引力。放入水中的玻璃板被拉起时,弹簧测力计显示的示数比G大得多,说明玻璃板分子和水分子之间有引力。故C错误;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如同两位同学分别握住处于原长的弹簧的两端,如果将人比作组成某些物质的分子,物质被压缩,分子间表现出斥力;物质被拉伸,分子间表现为引力。故D正确。 【答案】D 2.(2017•镇江)两只相同的集气瓶中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NO2)气体,用玻璃板隔开后按图示水平放置,抽去玻璃板、保持两瓶口紧贴静置较长时间后,两瓶中气体颜色变得相同。已知瓶中NO2气体的密度比瓶中空气的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 1、扩散现象表明了() A、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分子有确定的大小 C、分子有确定的质量 D、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扩散的是( ) A、炒菜时,菜香飘满屋 B、长期堆煤的墙皮内部也变黑 C、踏水过河时,河水变浑浊 D、水中加糖,整杯水都甜了 3、(2015?攀枝花)下列现象与分子热运动有关的是() A、春天,百鸟争鸣 B、夏天,波光粼粼 C、秋天,丹桂飘香 D、冬天,大雪纷飞 4、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温度越高,扩散进行得越快 B、扩散现象是由物质分子无规则运动产生的 C、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 D、在太空中,扩散现象将消失 5、(2015?漳州)夏日,荷花盛开,漫步在荷塘边,闻到淡淡的花香,这是因为() A、分子间存在引力 B、分子间存在斥力 C、分子间有间隙 D、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6、(2015?广州)咸鱼放在冰箱冷冻室里一晚,冷冻室内有咸鱼味.这表明() A、分子间存在引力 B、分子不停地运动 C、分子间存在斥力 D、温度越低,分子运动越慢 7、(2015?泰安)有关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B、水会结冰,是因为结冰时水分子静止不动

C、“一人吸烟,众人受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将石块研磨成粉状,说明分子变小了 8、(2015?随州)从微观角度分析,训练有素的缉毒犬可以嗅出毒品藏匿处的最主要原因是() A、分子间是有间隙的 B、分子的质量很小 C、分子不停地运动着 D、分子的体积很小 9、(2015?黑龙江)“林都”伊春,一年四季风景如画,下列现象的成因不属于物态变化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的早晨,河面飘荡着的白雾 C、秋天果香扑鼻 D、冬天,飘落的雪花 10、(2015?贵州)春天,走在农业生态园的树荫道上,阵阵花香扑鼻,这是由于() A、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分子间有空隙 C、分子间的吸引力 D、分子间的斥力 11、一滴红墨水在清水中一段时间后,整杯水变红了则正确的是() A、0℃的水就不会有这种现象 B、这叫扩散只发生在液体中 C、这叫扩散,它说明分子在永不停地运动 D、温度越低扩散进行得越快 12、夏日,荷花盛开,漫步在荷塘边,闻到淡淡的花香,这是因为() A、分子间存在引力 B、分子间存在斥力 C、分子间有间隙 D、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1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下列各句诗词中现象产生的原因与“暗香来”不同的是() A、移时风扬沙,人马俱失路﹣《出居庸关》(汪元量) B、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山亭夏曰》(髙骈) C、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村居山喜》(陆游) D、幽兰生谷香生行径,方竹满山绿满溪﹣《游武夷泛舟九曲》(郭沫若) 14、(2016?莆田)下列描述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柳枝摇曳 B、荷花飘香 C、树叶纷飞 D、瑞雪飘飘

13.1分子热运动-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同步练习(含答案)

13.1分子热运动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试题1: 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B. 温度越低,分子的热运动越缓慢?当温度低到一定程度,分子的热运动会停止 C. 通常液体分子之间的距离比气体的小,比固体的大 D. 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 试题2: 傍晚,小民到江边游玩。堤坝上百花绽放、花香四溢,江上波光粼粼、渔舟唱晚。小民联想起一些物理知识,请你判断,他的观点中正确的是() A.堤坝上花香四溢,这是扩散现象 B.江水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减小 C.渔船漂浮在水面上,它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 D.江上波光粼粼,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试题3: 诗词是我国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诗词中蕴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青山相对出”是以青山为参照物的 B.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钟声”是根据音调来判别的 C.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花气袭人”是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D.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人池塘”,“楼台倒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试题4: 新型冠状肺炎爆发后,全国人民万众一心齐抗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感染者须通过负压救护车运送,负压救护车内的空气压强大于车外的大气压强

B.负压救护车的行驶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C.检测体温的额温枪采用的是紫外线热感原理 D.喷洒消毒剂后,离得远的地方也能闻到刺鼻的气味,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试题5: 学习了分子动理论之后,小明总结了很多生活中与分子动理论有关的现象,下列总结中不正确的 是() A.“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 B.人造木板黏合剂中的甲醛扩散到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 C.用透明胶带揭下纸上写错的字,是因为胶带与纸之间有相互的斥力 D.“破镜不能重圆”是分子间的距离太大,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 试题6: 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冬天,雪花纷飞 B.八月,桂花飘香 C.扫地时,灰尘漫天飞 D.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 试题7: 小明妈妈在家用青菜腌制咸菜,,小明发现需要好几天的时间菜才能人味,而炒菜时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其主要原因是( ) A.炒菜时盐多些,盐分子容易进入青菜中 B.炒菜时菜分子间有空隙,盐分子易进入 C.炒荣时盐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斥力 D.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加剧,扩散加快 试题8: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第十三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十三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1.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热运动知识解释的是 A.春天,柳絮飞扬 B.夏天,雷雨阵阵 C.秋天,丹桂飘香 D.冬天,雪花漫天 2.我国在所有公共场所完全禁烟.若在空气不流通的室内吸烟,室内的人就很容易闻到烟味,这表明 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分子的体积发生了变化C.分子间有引力 D.分子间有斥力 3.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细雨濛濛B.桂花拣香C.雪花飞舞D.树叶飘落 4.下列四个长度中,与分子直径大小最接近的是 A.一光年 B.一米 C.一毫米 D.一纳米 5.茉莉花开的季节,走近花园就能闻到扑鼻的花香,这是因为 A.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B.分子之间存在斥力C.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分子之间有空隙 1.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A.下雪时,漫天的雪花飞舞 B.檫黑板时,粉笔末飞扬C.煮稀饭时,看到锅中米粒翻滚 D.玫瑰花盛开时,香气袭人 2.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的是A.做饭时,香气扑鼻 B.下雪时,雪花飘飘C.扫地时,尘埃飞舞 D.烧水时,白气升腾3.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下测力计的读数。如图2让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发现弹簧测力计读数变大,其原因是玻璃板与水的接触面之间存在 A.摩擦力B.分子引力 C.分子斥力D.大气压力 4.常见的自然现象,能用分子运动知识解释的是A.春天柳絮飞扬 B.夏天荷花飘香 C.秋天落叶飘零 D.冬天雪花飘飘 5.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吸引力的是 A.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B.红墨水滴入水中很快散开C.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D.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紧压后 会“粘”在一起 6.今年3月,卫生部发布的新版《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从5月1日起,全国将在公共场所实施全面禁烟。公共场所都贴上了如图所示的标志,这主要是考虑到一人吸烟,多人受害。原因是 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B.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C.分子之间存在斥力D.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7.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很多公共场所贴了如图所示的标志,这主要是考虑到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只要有一个人吸烟,整个房间就会充满烟味,这是因为 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B.分子问有引力C.分子间有斥力 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8.下列实验现象可以证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A.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紧压后粘在了一起B.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吸引碎纸屑 C.用吸管从瓶里吸出饮料D.通电螺线管吸引大头针 9.下列表中所列分子的性质和实验现象无关的是 10.如图所示,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钩码部不能把它们拉开,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了 A.一切物质的分子部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B.分子之间存在引力C.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D.分子间存在间隙 11.“珍爱生命,远离危害”。一人吸烟,满屋烟味,这是现象;“红灯停,绿灯行”主要是利用光传播。 12.刚做好的鱼,满屋子都是到鱼的香味这是现象;刚做好的鱼的香味比冷的更容易被我们闻到,这是因为分子无规则运动与有关。13.进入刚装修完的房屋,我们常常会闻到一种刺鼻的气味,这气味主要来自装修材料中的甲醛这种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这说明甲醛分子在做运动,这种运动会随气温的升高而。 14.清晨,小华走进花园闻到满园的花香,这是物理学中的一种现象;看到草地或树叶上有一些露珠,透过露珠观察叶脉,发现叶脉变粗了,这是由于露珠相当于镜。

九年级物理初三上册分子热运动试题 含答案

姓名:__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丹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原于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和. 2、厨师将一勺盐放入汤中,整锅汤都会变咸,这是现象,这种现象说明了 . 3、往一杯水水中放入一块糖,过一会儿,水变甜了,这一现象说明组成物质的分 子 . 4、挖开多年堆煤的地面,会看到地面下一定深度的土层带有黑色。这一现象表明煤的分子在不停 地,扩散到地面的土层中了。 5、分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现象来认识它。如“满架蔷薇一院香”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铅笔很难被拉断说明第13题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力和斥力。 7、把吃剩的饭菜直接放进冷藏室,食物之间往往相互“串味”,使食物失去原有的口味,是因为食物之间发生了分子的现象。 8、生活中为了增加菜的味道,炒菜时要往菜中加盐,腌菜时同样也要加盐,炒菜时比腌菜时菜咸得快,这是因为缘故。 9、学校门口有一个卖臭豆腐的小摊,同学们远远的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是现象,臭豆腐经过高温油炸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10、德州市已开展对空气中的PM2.5浓度的监测工作.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们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吸人后会进人血液对人体形成危害,室外空气中的PM2.5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燃烧的排放,室内空气中的PM2.5主要来自吸烟产生的烟雾.PM2.5在空中的运动(属于/不属于)分子的热运动;有效减小PM2.5在空气中浓度的做法 是 . 11、两小滴水银靠在一起,就变成一大滴水银,这说明水银分子间存在力,水银不易被压缩,这说明分子间存在力。把鸭蛋放在盐水里放一段时间,鸭蛋就变咸了,这说 明。 12、清晨荷叶上常挂有晶莹的露珠,这是由于夜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空气中弥漫着荷花的清香,这是分子的_______现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第十三章《内能》分子热运动 专题训练含答案及解析

简单 1、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校园里花香四溢B.湖面上柳絮飘扬 C.公路上大雾弥漫D.工地上尘土飞扬 【分析】(1)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这 一现象说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由于分子的体积很小,分子的运动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但可以通过气 味、颜色的变化来体现. 【解答】(1)校园里花香四溢,是气体分子运动的结果,A选项符合题意;(2)柳絮、大雾、尘土都是肉眼可见的,它们的运动是物体的运动,不是分 子的运动,故BC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细雨濛濛B.桂花飘香C.雪花飞舞D.树叶飘落【分析】解答本题要掌握:分子运动是看不见的,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 分子运动属于扩散现象. 【解答】A、细雨濛濛是物质在运动,属于机械运动,故A错误; B、桂花飘香,是芳香分子运动的结果,是分子运动,故B正确; C、雪花飞舞是物质在运动,属于机械运动,故C错误; D、树叶飘落是落叶做机械运动,故D错误. 故选B. 3、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炒菜时,香味四处飘逸 B.沙尘暴卷起漫天的黄尘 C.煮稀饭时,米粒在水中翻滚 D.扫地时,空中尘埃飞扬 【分析】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证明了分子的无规 则运动;分子很小,用肉眼直接观察不到分子. 【解答】A、炒菜时,香味四处飘逸,是香气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A正确; B、沙尘暴卷起漫天的黄尘,属于固体小颗粒运动,是机械运动,故B错误; C、煮稀饭时,米粒在水中翻滚,是米粒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故C错误; D、扫地时,空中尘埃飞扬,属于固体小颗粒运动,是机械运动,故D错误. 故选A.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第十三章 内能 第1节 分子热运动》课后练习题

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课后练习 一、填空题 1.欧阳修《浣溪沙》写到“青杏园林煮酒香……柳丝摇曳燕飞忙”,闻到酒香说明酒分子在做_____运动,摇曳的柳丝和飞翔的燕子都具有_________能。 2.夏日金山湖中荷花盛开,飘来阵阵花香,这是_____现象;淸晨荷叶上的两颗露珠接触后成为了更大的一颗水珠,表明分子之间存在_____力;湖中的荷叶随风摆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 3.爆炒肉片时,厨师们往往预先将肉片拌入适量的淀粉,在放入锅中炒,这样肉片里的水分难以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能保持肉片的鲜嫩味美,厨房内的肉香味能传的很远,这种现象说明了______ 。 4.常温下将磨得光滑的铅块和金块紧压在一起,放置几年后可以发现它们相互渗入,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将两块表面磨平、干净的铅块,让它们紧密接触,铅块就能结合在一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 。将半杯水和半杯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这说明 ______________ 。 5.如图所示,把一块表面很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面,使玻璃板刚好和水面接触,再慢慢提起弹簧测力计,观察到玻璃板离开水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原因是玻璃板分子和水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 二、单选题 6.中国古诗意境优美,内涵丰富。下面是唐代诗人高骈的诗作《山亭夏日》,其中反映了“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绿树阴浓夏日长B.楼台倒影入池塘 C.水晶帘动微风起D.满架蔷薇一院香 7.学习了分子动理论之后,小明总结了很多生活中与分子动理论有关的现象,下列总结中不正确的是() A.“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分子热运动》练习题(有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分子热运动》练习题 (有答案)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随堂练习: 1.一滴红墨水滴在一杯清水中,过一段时间,整杯水都变红了,这是现象,表明液体的分子 在。“八月桂花香”这句话的物理含义指这是一种现象,说明气体的分子在。2.将煤堆放在墙角处一段时间,发现涂在墙角处的石灰变黑了,这是现象,它说明了固体物质的分子在3.右图是用两个相同的瓶子,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中间用玻璃隔开,然后轻轻抽去玻璃片,待一段时间后观察两个瓶子都充有颜色,这实验说明。 4.物质是由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和.5.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有关,所以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气味,这是现象,它可以在、、之间发生. 6.将两块糖分别同时放人冷水和热水中,则发现水中糖化得快,说明影响分子运动剧烈程度,7.在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是()

A.在皮肤上擦点酒精,立即就能闻到酒精的味道 B.鱼苗池中的小鱼在不停地游动 C.教室里大扫除时,灰尘满屋飞扬 D.落叶在河水中顺流而下 .将10ml的水与10ml的酒精相混合,混合后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小于20ml,这表明() A.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B.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C.分子之间有空隙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9.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的是()A.烟雾弥漫B.雪花飞舞C.香气扑鼻D.尘土飞扬 10.下列社会实践中的实例,不能用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A.洒水的地面会变干B.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了咸味C.扫地时,尘土飞扬D.房间里放了一篮子苹果,满屋飘香11.一根钢棒很难被压缩,也很难被拉长,其原因是() A.分子太多B.分子间没有空隙C.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12.把两块光滑的玻璃贴紧,它们不能吸在一起,原因是() A.两块玻璃分子间存在斥力 B.两块玻璃的分子间距离太大

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 第13章节 13.1分子的热运动 练习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节 13.1分子的热运动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2019年初福州森林公园的梅花开得好美,小雪不禁想起“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 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漫步丛中,她闻到淡淡梅花香,其原因是C A.分子很小 B.分子间存在引力 C.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分子间存存斥力 2.形成雾霾天气的主要污染物是PM2.5.PM2.5是指直径数值小于或等于2.5的悬浮颗粒物,其直径大约是一般分子直径(数量级为10-10m)的2万倍,能被肺吸收并进入血液,对人体危害很大.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正确的是D A.PM2.5在空中的运动属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PM2.5在空气中不受重力作用 C.PM2.5中“2.5”的单位是nm D.PM2.5中“2.5”的单位是μm 3.榴莲因其果肉香甜又富有营养,被称为水果之王。榴莲被切开后,其香味将很快充满整个房间,这一现象主要说明 D A.分子间存在引力 B.分子间存在斥力 C.分子间有间隙 D.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4.“花卉节”已经成为扬州的一张城市名片,走近花园就闻到扑鼻的花香,这是因为D A.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B.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C.分子之间没有空隙 D.分子不同的做无规则运动 5.关于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有的物质分子间无论距离大小都只存在引力 B.水结冰后分子会保持静止 C.“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沙尘暴起,尘土满天”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6.关于声音和物质结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D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 B.原子核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可以听到声音 D.课上是通过实验和推理的方法得出了“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 7.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B A.春天柳枝摇曳B.夏天荷花飘香 C.秋天落叶飞舞 D.冬天瑞雪飘飘 8.下列能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的是B A.春天柳絮飘舞 B.夏天荷花飘香 C.秋天落叶纷飞 D.冬天雪片飞扬 9.下列诗句中所描述的现象,能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C A.春江水暖鸭先知 B.数树深红出浅黄 C.满架蔷薇一院香 D.纷纷暮雪下辕门 10.下列实验现象中,能说明分子间有吸引力的是A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同步测试(含答案)

第1节分子热运动 班级: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 1.夏天的晚上,为了驱赶蚊虫,玲玲在房间里使用电热灭蚊器,过一会房间里便充满了蚊香的气味,这一现象说明( ) A.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B.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 C.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D.分子之间有间隙 2.下列现象中,支持分子间存在引力的证据是( ) A.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B.两块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会黏在一起 C.磁铁能吸引大头针 D.破镜不能重圆 3.烟花三月下扬州,三月的瘦西湖万花园内,姹紫嫣红,花香袭人,这是因为( ) A.分子是运动的B.分子间存在引力 C.分子间存在斥力D.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4.荷兰花海郁金香迷人,花香扑鼻.这是因为() A.分子是运动的 B.分子间存在引力 C.分子间存在斥力 D.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5.下列有关热量和能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向外放出热量,内能一定减少 B.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C.机械能为零的物体,内能一定也为零

D.花香四溢,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具有分子动能 6.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现象中,能够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A.图甲中用力才能把与水面接触的玻璃拉离水面 B.图乙注射器中含有乙醚蒸汽,用力推压活塞,注射器中出现液态乙醚 C.图丙抽离玻璃板后,一段时间后两瓶气体颜色变均匀 D.图丁中用力把两铅块压紧,它们会结合在一起 7.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桂花飘香 B.黄沙满天 C.雪花飞舞 D.树叶飘落 8.小明在学习“从粒子到宇宙”的知识后,有下列认识,其中正确的是()A.雪花漫天飞舞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依据卢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理论,在原子中带正电的是中子 C.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它们会黏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有吸引力D.电子的直径比原子的直径大 9.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雾霾是由于固体分子不停运动形成的 B.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没有空隙 C.用丝绸摩擦玻璃棒,有电子从玻璃棒上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带正电荷 D.地球等行星围绕太阳转动,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试题:13.1分子热运动练习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试题:13.1分子热运动练习题 13.1 分子热运动 一、扩散及热运动 1、物质由构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非常小,所以一定物质所含分子的数量很多。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的现象。实验证明,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都能发生扩散现象。如空气与二氧化氮间的扩散,硫酸铜与水之间的扩散,铅与金之间的扩散。 3、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的运动,而且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有。 4、热运动:大量分子的叫热运动,热运动的快慢与有关,物质的温度越,分子热运动就越剧烈。 二、分子间的作用力 1、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力和力。铁丝难以拉断,两段铅柱能结合在一起且可挂起一定重物,这都能说明分子间具有力;液体和固体难以压缩,这说明分子间有力。 2、分子间的作用力与分子间的有关。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的作用力主要表现为力;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引力斥力,分子间的作用力主要表现为力;当分子间的距离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微弱,可以忽略。 认识热的本质 热是什么?在古代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把热看成是一种特殊物质;一种认为热是物质的某种运动形式。 18世纪,对热的研究走上了实验科学的道路。把热看成是一种特殊物质的热质说,由于能够解释某些实验结果,因而在当时获得了承认。

1798年,英国学者伦福德(C.Rumford,1753-1814)在从事枪炮制造时,发现钻孔钻下的金属屑具有极高的温度,用水来冷却时,甚至可以使水沸腾。于是他设计并做了一系列实验,断言热质说不足为信,应当把热看成是一种运动形式。 此后,许多科学家进一步研究了热和做功的关系,建立了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彻底否定了热质说,同时为分子动理论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轻松演练 1.“花气袭人知昼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于第一句,以物理学角度可以理解为: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的______________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在____________。 2.如图13-1所示,将一表面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秤下面,手持弹簧秤的上端将玻璃板放至刚与水面接触后,慢慢提起弹簧秤,观察到玻璃板未离开水面时弹簧秤的示数比离开水面后的示数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13-2所示,下面的瓶子里装有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它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当抽去玻璃片后,过一段时间,看到上面的瓶子里也出现了红棕色的二氧化氮,这种现象主要表明()A.分子有一定的质量 B.分子间有相同作用力C.分子有一定大小D.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4、图13-3的实验主要说明了() A 、分子间有斥力 B 、分子间有引力 C 、分子间有间隙 D 、分子运动 5.通常把青菜腌成咸菜需要几天时间,而把青菜炒熟,使之具有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A .盐分子太小,很容易进入青菜中 B .盐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排斥力

九年级物理分子热运动试题及答案解析(中考知识考点整理)

九年级物理分子热运动试题及答案解析(中考知识考点整理) 九年级物理分子热运动试题及答案解析(中考知识考点整理) 1.关于分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 B.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C.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D.有的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有的分子之间只有斥力 2.将50 mL水与50 mL酒精混合,所得液体体积小于100 mL。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 A.分子间是有空隙的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C.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D.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3.下列现象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A.海绵很容易被压缩 B.湿衣服在阳光下逐渐晒干 C.春天,校园里花香扑鼻 D.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4.(2018·湖南怀化中考)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我国北方地区发生沙尘暴时,空气中弥漫着大量的沙尘 B.五月份怀化市部分地区发生洪灾,河水中夹带着大量泥沙 C.春天来了,怀化乡村桃花盛开,处处闻到浓浓的花香 D.冬季,寒潮来临,温度骤降,雪花漫天飞舞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扫地时看到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运动 B.粉笔在黑板上一划就留下了字迹,这是扩散的结果 C.物体难以拉伸,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没有斥力 D.分子间距离变小,分子间斥力增大,分子间引力也增大,斥力增大得更快

6.(2018·江苏南京中考)“端午浓情,粽叶飘香。”“粽叶飘香”说明分子在;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它们会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若把分子看成一个小球,则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 m,合nm。 7.长期堆放煤的墙角,墙壁的内部也会变成黑色,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解释,这是一种现象。当红墨水分别滴入冷水和热水中时,可以看到热水变色比冷水变色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 8.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们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被吸入后会进入血液对人体形成危害。室外空气中的PM2.5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燃烧物的排放,室内空气中的PM2.5 主要来自吸烟产生的烟雾。PM2.5 在空中的运动(选填“属于”或“不属于”)分子的热运动。 ★9.将气球吹足气,并用细线将口扎紧,过一两天,气球就瘪了。气球中充 的气体怎么会变少了?这个事实能说明什么问题呢? 探究创新 ★10.用下图中的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为了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选填“A”或“B”)瓶。根据现象可知气体发生了扩散。扩散现象说明气体分子。若实验温度分别为①0 ℃、②4 ℃、③20 ℃、④30 ℃,则在(选填序号)温度下气体扩散得最快。 知能演练·提升 1.D 2.A将50 mL水与50 mL酒精混合,总体积小于它们的体积之和,这表明分子间存在间隙,两种液体混合时,分子相互进入对方的分子间隙中,总体积变小,所以所得液体体积小于100 mL,这与分子的构成、质量和体积大小、分子的运动无关。故选项A符合题意。 3.A海绵很容易被压缩,海绵受力时形状发生改变,是宏观物体的运动,与分子动理论没有关系,选项A符合题意;湿衣服在阳光下晾晒时,由于温度较高,衣服上的水分子运动速度加快,所以衣服逐渐变干,与分子动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同步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小粒子与大宇宙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炒菜时油烟上升,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 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和其他行星围绕地球转动 C.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提出,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D. 松软的馒头用手一捏,体积会变小,这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2、产于汾阳市杏花村的汾酒是一种以高粱为主要原料制造而成的中国传统名酒,属于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打开酒瓶盖就能闻到浓浓的“酒香”,这是因为() A.分子间存在引力 B.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分子间存在间隙 D.分子间存在斥力 3、小明妈妈在家用青菜腌制咸菜,小明发现需要好几天的时间菜才能入味,而炒菜时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其主要原因是() A.炒菜时盐多些,盐分子容易进入青菜中 B.炒菜时菜分子间有空隙,盐分子易进入

C.炒菜时盐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斥力 D.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加剧,扩散加快 4、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打开香水瓶,不久就满屋子都能闻到香气,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B.打扫教室地面时,看到灰尘在空中飞舞,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C.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减小的实验,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D.堆在墙角的煤会使墙体内部变黑,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5、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打开香水瓶盖后,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 B.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 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D. 铅笔笔芯用了一段时间后会变短,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6、如图所示,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压紧,在下面吊挂一个重物,它们没有分开,该实验说明了()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分子热运动》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分子热运动》练习题含答案 热运动是指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分子热运动的温度是指分子的平均动能。 热量是指物体内部因温度差异而传递的能量,单位是焦耳(J)。 1升水的体积热容为4.18×10^3 J/(kg·℃)。 理想气体在等温过程中,压强和体积成反比。 理想气体在等压过程中,温度和体积成正比。 理想气体内能只与温度有关。 热平衡是指两个物体之间不存在温度差异。 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即能量可以转化,但不能消失。 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热力学基本定律之一,它揭示了热量从高温物体到低温物体传递的方向性。 选择题: 分子运动的特点是(A)。 A. 无规则运动 B. 有规则运动 C. 静止不动 D. 不确定 分子热运动的温度是指(B)。 A. 分子的最大动能 B. 分子的平均动能 C. 分子的最小动能 D. 分子的总动能 热量是指物体内部因温度差异而传递的能量,单位是(C)。

A. 米 B. 千克 C. 焦耳 D. 牛顿 热传递的方式有(A)。 A. 导热、对流、辐射 B. 导电、对流、辐射 C. 导热、对流、吸热 D. 导电、对流、吸热 1升水的体积热容为(A)。 A. 4.18×10^3 J/(kg·℃) B. 1 J/(kg·℃) C. 10 J/(kg·℃) D. 0.1 J/(kg·℃) 理想气体在等温过程中,压强和体积的关系是(B)。 A. 压强和体积成正比 B. 压强和体积成反比 C. 压强和体积无关 D. 压强和体积的关系不确定 理想气体在等压过程中,温度和体积的关系是(A)。 A. 温度和体积成正比 B. 温度和体积成反比 C. 温度和体积无关 D. 温度和体积的关系不确定

13.1分子热运动 同步练习 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13.1分子热运动 一、单选题 1.以下物体中,空间尺度最小的是() A.水分子B.原子核C.电子D.新冠病毒 2.小明放学回到家闻到烟味,对爸爸说:“你一吸烟,我和妈妈都跟着被动吸烟。”小明这样说的科学依据是() A.分子间有空隙B.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C.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D.一切物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3.如图所示的场景,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云雾缭绕B.漫天黄沙 C.瓜果飘香D.柳枝摇曳 4.下列关于扩散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马路上尘土飞扬是一种扩散现象B.小明闻到了厨房里飘出的菜香是一种扩散现象C.温度对于扩散没有影响D.红墨水在冷水中比在热水中扩散的快 5.下列有关分子热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海绵容易被压缩表明分子间有间隔 B.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结合起来,表明分子间存在引力而没有斥力 C.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D.滴在热水中的红墨水比滴在冷水中扩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6.气体容易被压缩,固体、液体不容易被压缩,其原因是() A.构成气体的分子看不见、摸不着,构成液体、固体的分子看得见、摸得着 B.构成气体的分子大,构成液体、固体的分子小 C.构成气体的分子缩小的程度大,构成液体、固体的分子间间隔小 D.构成气体的分子间间隔大,构成液体、固体的分子间间隔小 7.下列现象不能表明分子热运动的是() A.新冠病毒可以通过“飞沫”传染B.配制消毒液时,能闻到刺鼻的气味 C.向水中滴入红墨水,过一会儿整杯水都红了 D.磨得很光滑的铅板和金箔长久紧压在一起,金箔中渗有铅 8.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零下5℃的液体也能蒸发B.糖放到水里过一段时间水变甜了,这是扩散现象C.冬天户外冰冻的衣服也能变干,属于汽化现象 D.秋天,草叶上“露珠”的形成过程,要放出热量 9.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熔化成水,是因为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分子热运动同步练习(含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13.1 分子热运动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麦浪起伏B.尘土飞扬C.花香四溢D.大雪纷飞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些诗词包含了大量的物理知识。宋代诗人陆游在《梅花绝句》中写道:“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诗句中的“香不断”说明()A.分子间有引力B.分子间有斥力C.分子在不停的运动D.分子间有间隙3.甲、乙、丙三幅图中,能形象的描述气态物质分子排列方式的是() A.甲B.乙C.丙D.乙和丙4.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运动,下面的各种运动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雪花纷飞B.冬去春来 C.万物生长D.鸟语花香 5.在量筒里装一半清水,用细管在水的下面注入密度比水大的硫酸铜水溶液。静放几天,界面就逐渐变得模糊不清了如图所示,如果静放足够长的时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分子无法运动到量筒底部 B.液体会一直保持图乙所示状态 C.两种液体混合均匀后分子不再运动 D.液体温度升高可加快混合的速度 6.一瓶氧气在抢救病人的时候用掉一半,剩下的氧气与原来的比较() A.质量减小,体积不变B.质量不变,体积不变

C.质量减小,体积变大D.质量不变,体积减小 7.关于运动和能量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灰尘飞舞属于微观运动B.原子由原子核及核外电子组成C.从远处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运动D.行驶中的汽车具有能量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打开醋瓶闻到醋香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 B.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C.“谱线红移”说明星系在远离而去 D.地上洒水感到凉快说明水的比热容大 9.如图所示,荷叶上的水珠如颗颗珍珠一般,摇一摇荷叶,水珠会很快滑落,荷叶上竟然滴水不沾。关于荷叶上水珠的一些说法,正确的是() A.当水珠静止不动时,水珠中的水分子也静止不动 B.很小的水珠就是一个水分子 C.荷叶不沾水,是因为水珠与荷叶的分子之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D.两滴水珠相遇时能形成一个较大的水珠,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10.如图所示,民间艺人将糖加热到流体状态,然后用它在平板上“画成”各种小动物,静待慢慢变硬后就制作成了栩栩如生的“糖画”。关于“糖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糖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减少 B.糖的内能一直在增加 C.糖分子之间既有引力也有斥力 D.固态糖分子固定不动 二、填空题 11.“黄河故道芳菲天,大套梨花来相见”,2021年中国滨海梨花节如约而至(如图所示)。满园梨花香扑鼻而来,这是_________现象,说明分子一直在做永不停息地__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小节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小节练习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了咸味 B.强风将地面尘沙吹起形成沙尘暴 C.排放工业废水污染整个水库 D.房间里放一箱苹果,满屋飘香 2.下列事例中,不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可以闻到花香 B.长时间堆放煤的墙角,墙壁内部会变黑 C.一个人吸烟,满屋子都可以闻到烟味 D.扫地时,太阳光下能看到大量灰尘在空中飞舞 3.疫情期间每天闻到校园里到处弥漫的消毒水味,说明分子()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很小 C.分子间有空隙D.分子可看到 4.下列事例,不能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了咸味 B.排放工业废水,污染整个水库 C.教室里打扫卫生时飘在空中的灰尘 D.房间里放一箱苹果,满屋飘香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弥漫的一粒粒灰尘是较大的分子 B.如果视力好,可以用肉眼直接观察到分子 C.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由分子组成 D.分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6.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中涉及诸多物理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春节燃放烟花爆竹,小朋友捂住耳朵,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元宵节吃汤圆,煮熟后的汤圆漂浮在水面,是因为汤圆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 C.端午节赛龙舟,观众的呐喊声“震耳欲聋”,是因为声音的音调高 D.中秋节吃月饼,月饼香气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7.使用吸管能将牛奶“吸”入嘴中,以下“吸”的原理与此相同的是() A.电磁铁通电后“吸”引铁钉 B.紧压塑料吸盘使之“吸”在瓷砖上 C.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能“吸”引纸屑 D.两个表面刮净的铅块紧压后“吸”在一起 8.在干燥的天气里,化纤布料的衣服“粘”在身上,如图现象中“粘”的原因与其相同的是() A.图﹣1,向漏斗下方吹气,乒乓球“粘”在漏斗上 B.图﹣2,用硬纸片盖住装满水的玻璃杯,倒置后,纸片“粘”在杯口上 C.图﹣3,纸屑“粘”在梳过头发的梳子上 D.图﹣4,两个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粘”在一起 9.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如图所示,该现象直接说明了()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分子热运动精选试卷练习(含答案)1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分子热运动精选试卷练习(含答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弹簧能够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C.吸盘能牢牢吸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D.水温越高,说明水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2.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打开香水瓶,不久满屋子都能闻到香气 B.衣柜中的卫生球,过一段时间后体积变小甚至消失了 C.打扫教室地面时,在阳光下看到灰尘在空中飞舞 D.将一滴红墨水轻轻滴在一杯水中,过一段时间后,整杯水变红了 3.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A.走进花园闻到花香B.放入水中的糖使水变甜 C.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D.两个铅柱压紧后粘在一起 4.将两块相同的方糖分别投入到两个质量相同,温度不同的装水烧杯中,发现温度高的烧杯中方糖消失的快,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方糖吸收热量熔化了 B.方糖的消失是分子热运动的结果 C.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快 D.方糖的分子大小保持不变 5.气体、液体和固体分子间的距离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固体、液体、气体 B.气体、液体、固体 C.气体、固体、液体 D.液体、固体、气体 6.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

B.建筑工地上尘土飞扬 C.打开一瓶香水,很快就会闻到香味 D.冬天,雪花漫天飞舞 7.有关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剥开香橙后满屋飘香”,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作无规则运动 B.温度为0℃的冰,其内部的分子已停止热运动 C.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只存在斥力 D.将石块研磨成粉状,说明分子数目变多了 8.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着作用力的是() A.用胶水把邮票粘贴在信封上B.要用很大的力才能把铅丝折断C.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较大的一滴水银 D.磁铁能吸引铁钉 9..下列事实不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的是 A.尘土飞扬,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B.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说明分子是可分的 C.气体被压缩后体积发生了较大变化,说明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大 D.将两个干净平整的铅柱紧压在一起会结合起来,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10.在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能体现“分子在不停息地运动”的是 A.荷花飘香 B.柳絮飘 C.雪花飞扬 D.落叶纷飞 11.咸鱼放在冰箱冷冻室里一晚,冷冻室内有咸鱼味这表明() A.分子间存在引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