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西南师大二年级下册你知道吗算盘3认识算盘
- 格式:docx
- 大小:38.57 KB
- 文档页数:5
1.2.3 认识算盘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1页例6、例7及课堂活动,算盘的初步认识。
教学提示:注重学生操作,在实际操作中让学生了解算盘、认识算盘,知道算盘中的数位,学会读算盘上的数,切记老师不能以播放课件代替学生的亲手操作。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直观认识算盘,知道算盘各部分的名称,学会用算盘数数和记数。
2、过程与方法:经历用算盘表示数、数数的操作过程,掌握用算盘记数的方法,初步渗透位值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算盘的发展史,知道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体会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和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性,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算盘,会用算盘表示数。
难点:带有上珠的数的读、写。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竖式算盘,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算盘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谜语引入一座城,四面墙。
一群珠宝里面藏。
如用小手拨一拨,噼里啪啦连声响。
2、介绍算盘的历史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我们的祖先在600多年前就已经发明了算盘,开始用算盘进行计算,一直流传到现在。
算盘是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
【设计意图:算盘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瑰宝,在古代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由于现代技术的突飞猛进,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算盘已经逐渐谈出我们的生活,因此,新课伊始通过谜语这一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引入算盘,勾起学生记忆深处对于算盘的点滴印象,然后介绍算盘的悠久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探究新知识的兴趣和欲望。
】二、探究新知1.介绍算盘的构造。
出示算盘:(1)介绍:算盘形成为长方形,周围是木框,内贯直柱,称为“档”(板书),一般有九档、十一档到十五档。
档中横的一条叫“梁”,梁上两珠,称“上珠”(板书),后简化为一珠,表示“5”。
梁下五珠称“下珠”(板书),后简化为四珠,每一珠当作“一”。
在使用算盘时要先定数位,再拨珠记数或计算。
(2)让学生指着算盘说说其基本构造,然后介绍给同桌听一听。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1.2.3 认识算盘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1页例6、例7及课堂活动,算盘的初步认识。
教学提示:注重学生操作,在实际操作中让学生了解算盘、认识算盘,知道算盘中的数位,学会读算盘上的数,切记老师不能以播放课件代替学生的亲手操作。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直观认识算盘,知道算盘各部分的名称,学会用算盘数数和记数。
2、过程与方法:经历用算盘表示数、数数的操作过程,掌握用算盘记数的方法,初步渗透位值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算盘的发展史,知道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体会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和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性,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算盘,会用算盘表示数。
难点:带有上珠的数的读、写。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竖式算盘,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算盘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谜语引入一座城,四面墙。
一群珠宝里面藏。
如用小手拨一拨,噼里啪啦连声响。
2、介绍算盘的历史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我们的祖先在600多年前就已经发明了算盘,开始用算盘进行计算,一直流传到现在。
算盘是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
【设计意图:算盘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瑰宝,在古代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由于现代技术的突飞猛进,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算盘已经逐渐谈出我们的生活,因此,新课伊始通过谜语这一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引入算盘,勾起学生记忆深处对于算盘的点滴印象,然后介绍算盘的悠久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探究新知识的兴趣和欲望。
】二、探究新知1.介绍算盘的构造。
出示算盘:(1)介绍:算盘形成为长方形,周围是木框,内贯直柱,称为“档”(板书),一般有九档、十一档到十五档。
档中横的一条叫“梁”,梁上两珠,称“上珠”(板书),后简化为一珠,表示“5”。
梁下五珠称“下珠”(板书),后简化为四珠,每一珠当作“一”。
在使用算盘时要先定数位,再拨珠记数或计算。
(2)让学生指着算盘说说其基本构造,然后介绍给同桌听一听。
2018-2019学年下册
2019年1月1.2.3 认识算盘
教学反思:
认识算盘是根据《标准(2011)》新增加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认识算盘,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体现其直观形象、体现数位特征的特点;会用算盘表示数,深化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
通过前期学习,学生对于千以内数的“位值制”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算盘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计算工具,早在600多年前,它就在我国广泛使用。
后来,又传到日本、朝鲜等国家。
它可以帮助人们数数、记数和计算。
因此我查阅了大量资料、教学设计、课件,认真备课,感觉自己做得较好的三点:
1、直观与动态讲解相结合,认识算盘。
上课前,我曾猜想:班里不会有人认识算盘,一是因为生活中不常用,二是算盘几乎成为一种古董。
结果从学生的表现来看,班里大部分学生都认识算盘,而且他们有的家里有算盘。
学生的学习起点要远远高于我当初的设想。
猜谜语的形式引入,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充分利用动态的小精灵讲解认识算盘各部分的名称,同时结合儿歌的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算盘,了解算盘。
2、适当介绍拨珠的指法,加强动手操作的训练。
教材中虽然没有介绍拨珠的指法,但教师进行讲解示范时,学生们还是比较感兴趣。
孩子们愿意尝试用正确的指法进行练习。
3、适时渗透数学传统文化。
算盘是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
教学中,我就抓住了计算工具的文化发展史这根纽带,营造了一种数学文化的氛围,让学生在文化的演绎过程中充分的体验、感悟、思考算盘背后蕴含着的深厚的文化底蕴。
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学期数学一万以内数的认识《你知道吗算盘》教案在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学期的数学课上,我将带领学生们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这一章节。
这一章节的重要内容是让学生们掌握算盘的使用方法和技巧,通过算盘来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
我的教学目标是希望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让学生们能够熟练地使用算盘,掌握万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并且能够理解算盘的运算原理,使算盘成为他们学习数学的有力工具。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向学生们介绍算盘的构造和用法。
我会详细讲解算盘上的每一个珠子代表的数值,以及如何通过移动珠子来进行加减运算。
然后,我会通过一些具体的例题来演示算盘的使用方法,比如计算2345+678,我会一步步地在算盘上进行操作,让学生们直观地看到计算过程。
在讲解完算盘的基本用法后,我会安排一些随堂练习,让学生们亲自动手使用算盘进行计算,这样既能加深他们对算盘的理解,也能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将算盘的构造和运算规则以图表的形式展示在黑板上,这样学生们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算盘的运作方式。
至于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使用算盘进行计算的题目,比如计算567,让学生们在家中也能练习算盘的使用。
我还会准备一些答案,以便在下次课上进行讲解和批改。
课后,我会进行自我反思,思考是否有更有效的方法来教授学生们算盘的使用,是否有必要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课后继续探索算盘的其他用法,比如进行乘除运算,以拓展他们的数学能力。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不仅能够掌握算盘的使用,更能够理解到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际操作来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学生们对算盘的构造和用法的理解是本章节的核心,因为这将直接影响到他们后续的计算能力。
如何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们熟练掌握算盘的使用方法,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点。
你知道吗——算盘年级:二年级下册科目:数学教材版本:西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算盘的历史、种类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1. 算盘的历史和种类。
2. 算盘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算盘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1. 算盘。
2. 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1. 老师出示算盘,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2.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这是算盘,是我们祖先发明的一种计算工具。
二、新课1. 老师讲解算盘的历史和种类。
2. 老师讲解算盘的计算方法,并示范操作。
3. 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操作算盘,学习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1. 老师出示一些简单的计算题,让学生用算盘进行计算。
2. 老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四、课堂小结1.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算盘的历史、种类和计算方法,希望大家能够熟练掌握。
五、作业布置1. 请同学们回家后,用算盘帮助家人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2. 家长签字确认。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算盘的历史、种类和计算方法,让学生对算盘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纠正错误,确保学生掌握算盘的计算方法。
重点关注的细节:算盘的计算方法算盘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核心内容。
在本节课中,我们需要详细讲解算盘的计算方法,并通过示范操作和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
一、算盘的结构算盘由一个长方形框架和许多珠子组成。
框架上有几根横梁,每根横梁上都有珠子。
一般来说,算盘上有两排珠子,上面一排代表5,下面一排代表1。
每根横梁上的珠子数量一般为10个,分别表示0-9。
二、算盘的计算方法1. 珠子的移动在进行计算时,我们需要通过移动珠子来表示数值。
移动珠子时,我们需要遵循以下规则:(1)当数值小于5时,将相应数量的珠子移动到横梁下方。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认识算盘西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课时主要介绍算盘的结构、使用方法及其在数学计算中的应用。
通过讲解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算盘的原理,掌握基本的算盘使用技巧,并能运用算盘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算盘的历史,认识算盘的结构,学会使用算盘进行基本的数学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讲解、实践等方式,让学生掌握算盘的使用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计算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计算工具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1. 算盘的结构及其表示数字的方法。
2. 算盘的使用技巧,特别是进位和退位的操作。
3. 运用算盘进行复杂的数学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1. 算盘:每个学生一台。
2. 算盘教学课件。
3. 数学计算题卡。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算盘的历史,引发学生对算盘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算盘的结构和表示数字的方法。
3.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操作算盘,学会使用算盘进行基本的数学计算。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算盘的使用技巧,特别是进位和退位的操作。
5. 课堂练习:运用算盘进行数学计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6. 总结讲解:对学生的课堂练习进行总结,讲解算盘的使用技巧和注意事项。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算盘练习题,让学生课后进行练习。
板书设计1. 算盘的结构和表示数字的方法。
2. 算盘的使用技巧,特别是进位和退位的操作。
3. 算盘在数学计算中的应用。
作业设计1. 基本的算盘计算练习。
2. 运用算盘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3. 探索算盘的其它用途。
课后反思本课时通过讲解、实践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算盘的结构、使用方法及其在数学计算中的应用。
学生通过亲自操作算盘,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计算能力。
同时,学生对传统计算工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算盘的使用技巧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和练习。
认识算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11页例6、例7及课堂活动,算盘的初步认识。
教学提示:
注重学生操作,在实际操作中让学生了解算盘、认识算盘,知道算盘中的数位,学会读算盘上的数,切记老师不能以播放课件代替学生的亲手操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直观认识算盘,知道算盘各部分的名称,学会用算盘数数和记数。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算盘表示数、数数的操作过程,掌握用算盘记数的方法,初步渗透位值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算盘的发展史,知道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体会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和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性,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算盘,会用算盘表示数。
难点:
带有上珠的数的读、写。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竖式算盘,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算盘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谜语引入
一座城,四面墙。
一群珠宝里面藏。
如用小手拨一拨,噼里啪啦连声响。
2、介绍算盘的历史
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我们的祖先在600多年前就已经发明了算盘,开始用算盘进行计算,一直流传到现在。
算盘是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
【设计意图:算盘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瑰宝,在古代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由于现代技术的突飞猛进,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算盘已经逐渐谈出我们的生活,因此,新课伊始通过谜语这一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引入算盘,勾起学生记忆深处对于算盘的点滴印象,然后介绍算盘的悠久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探究新知识
的兴趣和欲望。
】
二、探究新知
1.介绍算盘的构造。
出示算盘:
(1)介绍:算盘形成为长方形,周围是木框,内贯直柱,称为“档”(板书),一般有九档、十一档到十五档。
档中横的一条叫“梁”,梁上两珠,称“上珠”(板书),后简化为一珠,表示“5”。
梁下五珠称“下珠”(板书),后简化为四珠,每一珠当作“一”。
在使用算盘时要先定数位,再拨珠记数或计算。
(2)让学生指着算盘说说其基本构造,然后介绍给同桌听一听。
(3)游戏巩固
出示大算盘:你认识算盘了吗?我们来玩一个“看谁说得快”的游戏。
我指着算盘的某部分,请你快速说出它的名称。
【设计意图:通过亲自观察算盘,动手操作算盘学生对算盘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了什么是“梁”,什么是“档”,采用游戏形式,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算盘的认识,同时,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
2.教学例6。
(1)质疑:记数,必须用到数位,你知道算盘上怎样表示数位吗?
介绍:算盘上的数位用“档”表示,选定一档作为个位,一般把最右边的一档定为个位向左各档依次为十位、百位、千位……(分别贴于梁上,学生在小算盘的档上定好)。
学生在小算盘上练习,选定一个档表示个位后,再在算盘上找一找、说一说其他的数位。
同桌互相找一找给对方看,说一说给对方听。
练习:教师在大算盘上指定一个档表示个位,请几名同学说一说其他档所表示的。
(2)引导:在算盘上,算珠都靠框,表示没有数。
拨珠靠梁,表示记数。
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0用空档表示。
教师示范在大算盘中拨出1~9.
练习:学生在自己的小算盘上拨出1~9.
游戏:①同桌说出一个1至9之间的任何一个数,请同桌拨出来。
②同桌在算盘上拨出1至9之间的任意一个数,请同桌说说拨出的数是几。
③填空。
完成教材上例6后面的填空:写出算盘上表示的数分别是多少。
(3)教师介绍拨珠法:通常用右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三个手指拨珠,各有分工,协同工作(边讲边拨)。
拇指:把下珠向上拨,叫拨人下珠。
(学生试拨)
食指:把下珠向下拨,叫拨去下珠。
(学生试拨)
中指:把上珠向下拨和向上拨,叫拨人、拨去上珠。
(学生试拨)
【设计意图:不仅学习了用算盘拨数的方法,还激发了学习兴趣,为后续学习作好知识、良好情感的孕伏】
3.教学例7
(1)质疑:10应该怎么拨?100呢?
试拨:从9拨到20,从80拨到100。
特别提醒:遇到满5、满10时,应怎么拨珠?
(2)在算盘上分别表示。
71,509,6800.
①学生独立尝试拨一拨,边拨边说一说拨珠的方法。
②全班交流,重点让学生说清楚拨珠的方法。
71:在十位上拨1粒上珠和2粒下珠表示7个十,在个位上拨1粒上珠表示1个一。
509:在百位上拨1粒上珠,表示5个百;十位上用空档表示0;在个位上拨1粒上珠和4粒下珠表示9个一。
6800:在千位上拨1粒上珠和1粒下珠表示6个千;在百位上拨1粒上珠和3粒下珠表示8个百;十位和个位上都用空档表示0.
(3)出示“试一试”:在算盘上拨珠表示下面的数。
105 1234 8765 5261 8007 5001 201 3546 9615 10000
可以采用比赛的形式进行。
例如教师出示一个数,让学生拨珠表示,看谁拨得又对又快。
【设计意图:在认识算盘后,让学生试着在算盘上拨数、看算盘图写数,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用算盘记数的方法。
】
(4)教学读算盘上表示的数。
①在大算盘上出示309.
引导:要读出算盘上表示的数,先应该找准数位。
在这个算盘上,哪个档表示的是个位呢?这个算盘上表示的数的最高位是哪一位?它的十位上是空档,表示的是几?
引导:这个算盘上表示的数,有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表示的数是多少?
②在课件上出示大算盘表示的400和8050.
出示自学要求:
A.在算盘上找出个位和这个数的最高位;
B.说说这个数的组成;
C.说说算盘上表示的数是多少。
③小结:读写算盘上拨出的数,要先在算盘上找到个位,然后找到最高位,弄清楚算盘上表示的数的组成,再将数读写出来。
三、巩固新知:
1.游戏性练习:同桌合作完成,一人在算盘上任意拨入一个万以内的数,由另一个同学
写出这个数,并读一读,交替进行。
看哪一桌学生读写的数最多?
2.完成教材第11页“课堂练习”第3、4题。
学生集体交流、完成练习。
【设计意图:巩固环节采用游戏形式,让同位合作一人拨数一人读数,体现了动手做数学的理念,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加深了学生对算盘的认识。
】
四、达标反馈:
1、填一填。
算盘上计数时要拨珠靠梁,1个下珠表示(),1个上珠表示(),空档表示()。
答案:1、 1 5 0 2、 431 980
五、课堂小结。
今天,你又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设计意图:新知学完后,及时总结,帮助学生梳理所学新知识,利于知识系统化,并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布置作业:
1、填一填
(1)一个下珠表示(),一个上珠表示()。
(2)800在算盘上拨()个珠子。
(3)1000用()个珠子就可以。
(4)352在算盘上拨需要()个算珠。
(5)502在算盘上拨需要()个算珠。
2、拨一拨
368 4020 5001 4444 3200
板书设计:
认识算盘
一个上珠表示5,一个下珠表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