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合成纤维制造业(锦纶6)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 格式:doc
- 大小:959.00 KB
- 文档页数:34
合成纤维制造业(聚酯涤纶)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合成纤维制造业(聚酯涤纶)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组2017年8月目次1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指标体系编制出台的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指标体系编制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指标体系编制的主要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聚酯涤纶行业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行业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清洁生产现状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聚酯涤纶行业清洁生产相关政策与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能耗物耗...................................... 错误!未定义书签。
3适用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4编制方法和技术路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编制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编制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技术路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编制过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5三大平衡....................................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公开征求对化学原料药等4个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意见的
通知
文章属性
•【公布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公布日期】2020.11.13
•【分类】征求意见稿
正文
关于公开征求对化学原料药等4个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
系
(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指导推动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我委委托技术单位研究编制了《化学原料药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硫酸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再生橡胶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锗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此次征求意见的时间为2020年11月13日至2020年12月13日。
请登录国家发展改革委门户网站(),进入首页“意见征求”专栏,点击“关于公开征求对化学原料药等4个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栏目,提出意见建议。
传真请发至************,电子邮件请发至******************。
感谢您的参与和支持!
附件:1.《化学原料药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
2.《硫酸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
3.《再生橡胶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
4.《锗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
国家发展改革委
2020年11月13日。
纤维制造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说明引言纤维制造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以原有的境况采用经过筛选、调整生产方法等一系列技术手段,使有机溶剂的使用和废气、废水、废固体排放减少、生产过程更加节能、清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编制对于推动纤维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1.全面性:评价指标体系应包含纤维制造业的各个环节和关键参数。
2.可测量性:评价指标应具备量化的可测量性,便于对纤维制造业进行真实、客观的评估。
3.可比较性:评价指标应具备可比较性,便于不同企业或不同地区之间的比较和评估。
4.实用性:评价指标应具备一定的实用性,便于企业进行自我评估和改进。
二、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原料清洁生产指标•原材料选择和采购的环保要求•原材料的可再生性和可回收利用性•原材料的资源消耗情况2. 生产过程清洁生产指标•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能源消耗情况•废气排放控制情况•废水排放控制情况•固体废弃物处理情况3. 环境风险控制指标•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措施•灾害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环境风险评估和管理能力4. 产品清洁生产指标•产品的环保要求和标准•产品的资源消耗情况•产品的循环利用性和可回收性三、指标体系的具体编制方法指标体系的具体编制方法如下:1.收集相关研究资料和行业标准,对纤维制造业的清洁生产进行了解和分析。
2.利用专家咨询、讨论会等方式,确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的内容和权重。
3.设计问卷或调查表,收集纤维制造业企业的相关数据。
4.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计算指标的评价值,并进行排名和综合评估。
5.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指标体系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和验证。
6.对指标体系进行修订和完善,以保持其科学性和实用性。
四、指标体系的应用与推广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自我评估和改进:企业可以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自身的清洁生产水平进行评估,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
序号文件名称1电镀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2黄磷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搞)3平板玻璃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4铅锌采选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5生物制品制造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与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6再生橡胶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7稀土冶炼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8电子器件(半导体芯片)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9电力行业(燃煤发电企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10钢铁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11水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12制浆造纸行业清洁生产 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0钢铁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11水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一、国家发改委发布30个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指标体系目录序号名称1氮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电镀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3钢铁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4电池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5制浆造纸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6印染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7烧碱/聚氯乙烯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8煤炭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9铝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0铬盐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1包装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2火电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3磷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4轮胎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5铅锌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6陶瓷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7涂料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8纯碱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9发酵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0机械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1硫酸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2水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3制革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4电解金属锰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5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6精对苯二甲酸(PTA)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7电石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8黄磷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9有机磷农药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30日用玻璃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二、环境保护部发布56个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标准目录序号名称1石油炼制业(HJ/T125-2003)2炼焦行业(HJ/T126-2003)3制革行业(猪轻革)(HJ/T127-2003)4啤酒制造业(HJ/T183-2006)5食用植物油工业(HJ/T184-2006)6纺织业(棉印染)(HJ/T185-2006)7甘蔗制糖业(HJ/T186-2006)8电解铝业(HJ/T187-2006)9氮肥制造业 (HJ/T188-2006)10钢铁行业 (HJ/T189-2006)11基本化学原料制造业(环氧乙烷/乙二醇)(HJ/T190-2006)12汽车制造业(涂装)(HJ/T293-2006)13铁矿采选业(HJ/T294-2006)14电镀行业(HJ/T314-2006)15人造板行业(中密度纤维板)(HJ/T315-2006)16乳制品制造业(纯牛乳及全脂乳粉)(HJ/T316-2006)17造纸工业(漂白碱法蔗渣浆生产工艺) (HJ/T317-2006)18钢铁行业(中厚板轧钢)(HJ/T318-2006)19造纸工业(漂白化学烧碱法麦草浆生产工艺)(HJ/T339-2007)20造纸工业(硫酸盐化学木浆生产工艺)(HJ/T340-2007)21电解锰行业(HJ/T357-2007)22镍选矿行业(HJ/T358-2007)23化纤行业(氨纶)(HJ/T359-2007)24彩色显象(示)管生产(HJ/T360-2007)25平板玻璃行业(HJ/T361-2007)26烟草加工业(HJ/T401-2007)27白酒制造业(HJ/T402-2007)28钢铁行业(烧结)(HJ/T426-2008)29钢铁行业(高炉炼铁)(HJ/T427-2008 )30钢铁行业(炼钢)(HJ/T428-2008)31化纤行业(涤纶)(HJ/T429-2008)32电石行业(HJ/T430-2008)33石油炼制业(沥青)(HJ443-2008)34味精工业(HJ444-2008)35淀粉工业 (HJ445-2008)36煤炭采选业 (HJ446-2008)37铅蓄电池工业 (HJ447-2008)38制革工业(牛轻革)(HJ448-2008)39合成革工业 (HJ449-2008)40印制电路板制造业 (HJ450-2008)41葡萄酒制造业 (HJ452-2008)42水泥工业 (HJ467-2009)43造纸工业 (HJ468-200944钢铁行业(铁合金)(HJ470-2009)45氧化铝业(HJ473-2009)46纯碱行业 (HJ474-2009)47氯碱工业(烧碱) (HJ475-2009)48氯碱工业(聚氯乙烯)(HJ476-2009)49废铅酸蓄电池铅回收业(HJ510-2009)50粗铅冶炼业(HJ512-2009)51铅电解业(HJ513-2009)52宾馆饭店业(HJ514-2009)53铜冶炼业(HJ558-2010)54铜电解(HJ559-2010)55制革工业(羊革)(HJ560-2010)56酒精制造业(HJ581-2010)发布时间状态2013、09征求意见稿2013、10征求意见稿2013、10征求意见稿2013、10征求意见稿2013、11征求意见稿2013、10征求意见稿2013、13征求意见稿2013、14征求意见稿2014、01征求意见稿2013、05征求意见稿2013、05征求意见稿2013、01试行2014、2、26试行2014、2、26试行实施时间2005、52005、52005、52005、52006、122006、122006、122006、122006、122006、122007、42007、42007、42007、42007、42007、42007、42007、72007、72007、72007、72007、72007、72007、92009、22009、22009、22009、22009、22009、2发布时间实施时间2003/4/182003/6/1 2003/4/182003/6/1 2003/4/182003/6/1 2006/7/32006/10/1 2006/7/32006/10/1 2006/7/32006/10/1 2006/7/32006/10/1 2006/7/32006/10/1 2006/7/32006/10/1 2006/7/32006/10/1 2006/7/32006/10/1 2006/8/152006/12/1 2006/8/152006/12/1 2006/11/222007/2/1 2006/11/222007/2/1 2006/11/222007/2/1 2006/11/222007/2/1 2006/11/222007/2/1 2007/3/282007/7/1 2007/3/282007/7/1 2007/8/12007/10/1 2007/8/12007/10/1 2007/8/12007/10/1 2007/8/12007/10/1 2007/8/152007/10/1 2007/12/202008/3/1 2007/12/202008/3/1 2008/4/82008/8/1 2008/4/82008/8/1 2008/4/82008/8/1 2008/4/82008/8/1 2008/4/82008/8/1 2008/9/272008/11/1 2008/9/272008/11/1 2008/9/272008/11/1 2008/11/212009/2/12008/11/212009/2/1 2008/11/212009/2/1 2008/11/212009/2/1 2008/11/212009/2/1 2008/12/242009/3/1 2009/3/252009/7/1 2009/3/252009/7/1 2009/4/102009/8/1 2009/8/102009/10/1 2009/8/102009/10/1 2009/8/102009/10/1 2009/8/102009/10/1 2009/11/162010/1/1 2009/11/132010/2/1 2009/11/132010/2/1 2009/11/302010/3/1 2010/2/12010/5/1 2010/2/12010/5/1 2010/2/12010/5/1 2010/6/82010/9/1发布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部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部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部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部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部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部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部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部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部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部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轻工业清洁生产中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部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部和信息化部。
合成纤维制造业锦纶6)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合成纤维制造业(锦纶6)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组合成纤维制造业锦纶6)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2017年8月指标体系整合编制出台的背景锦纶 6 工业概况 :、八—前言目次1.2 指标体系编制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1.3 指标体系编制的主要依据2.12.2 2.3 2.4 锦纶 6 切片发展概况 锦纶 6 纤维发展概况 生产工艺流程及排污点主要节能减排技术与装备推广应用情况适用范围 编制指导思想 编制原则5.1 要求 5.2 原则编制过程6.1 资料收集 6.2 编制过程 6.3 编制技术路线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7.1 基本要求 7.2 指标选取的说明 指标内容的确定 8.1 权重值与分权重值的确定 8.1.1 权重值的确定10 10 10 10 10 11 11 13 13 13 13 13 13 8.1.2 分权重值的确定14 8.1.3定量、定性指标基准值的确定 14 8.1.4 指标选取原则 14 8.2 指标选取 15 8.3 综合评价指数 16 8.4 清洁生产企业的评定 16 8.5 考核项目及指标值的确定17 8.5.1 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的确定178.5.2 资源能源利用指标的确定188.5. 3 资源综合利用指标的确定188.5. 4 污染物产生指标(末端处理前)的确定198.5. 5 产品特性指标的确定198.5. 6 清洁生产管理指标的确定198.5. 7 指标值的确定依据208.6 主要参考资料209 指标体系实施的技术可行性209. 1 指标体系实施的经济分析209.2 指标体系实施的技术可行性分析219.3 指标体系实施的可操作性分析219.4 标准实施的污染减排潜力分析21 附表(三)指标体系意见汇总表281 前言指标体系整合编制出台的背景业(锦纶 6)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为政府主管部门提供对锦纶 有效管理工具和评价手段。
合成纤维制造业(锦纶6)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目次前言 (ii)1 适用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评价指标体系 (2)5 评价方法 (8)6 指标核算与数据来源 (9)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依法实施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环境,制定合成纤维制造业(锦纶6)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本指标体系依据综合评价所得分值将清洁生产等级划分为三级,Ⅰ级为国际清洁生产领先水平;Ⅱ级为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Ⅲ级为国内清洁生产基本水平。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本评价指标体系将适时修订。
本指标体系起草单位:广东新会美达锦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义乌华鼎锦纶股份有限公司、福建锦江科技有限公司、长乐恒申合纤科技有限公司、骏马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海阳化纤有限公司、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海安化纤业总商会。
本指标体系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指标体系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和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解释。
1 适用范围本指标体系规定了锦纶6生产企业清洁生产的一般要求。
主要包括了生产工艺及装备指标、资源能源消耗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末端处理前)、产品特征指标和清洁生产管理要求等六类。
本指标体系适用于锦纶6生产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清洁生产潜力与机会的判断以及清洁生产绩效评定和清洁生产绩效公告制度,也适用于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证管理、环保领跑者等环境管理制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指标体系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7167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细则GB 18597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24789 用水单位水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T 2598-2008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 11914 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GB/T 12998 水质采样技术导则GB/T 16157-1996 采用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 16603 锦纶牵伸丝GB/T 21534-2008 工业用水节水术语GB/T 24001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HJ 536-2009 水质氨氮的测定水杨酸分光光度法HJ/T 20-1998 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HJ/T 57-2000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电位电解法HJ-734-2014 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固相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HJ693-2014 固定污染源废气氮氧化物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FZ/T 51004 纤维级聚己内酰胺切片FZ/T 54007 锦纶6弹力丝FZ/T 54044 锦纶6工业长丝《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试行稿)(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2013 年第33号公告)3 术语和定义《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中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标体系。
合成纤维制造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合成纤维制造业(锦纶6)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是对该行业进行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方面的评估指标的集合。
该指标体系通过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以及能源消耗等因素进行评估,从而评估该行业的环境友好程度和资源利用效率。
以下是合成纤维制造业(锦纶6)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一些方面。
1.废气排放指标:包括废气种类、废气排放浓度和排放量等指标。
考察废气处理设施的使用情况、排放浓度是否符合国家标准以及是否存在超标排放的情况。
2.废水处理指标:包括废水排放浓度和排放量等指标。
考察废水处理设施是否完善、排放浓度是否符合国家标准以及是否存在超标排放的情况。
3.废渣处理指标:包括废渣种类、废渣处理方式和处理量等指标。
考察废渣处理设施的使用情况、处理方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以及是否存在不规范处理的情况。
4.能源消耗指标:包括单位产品能耗和能源利用效率等指标。
考察能源消耗情况,对比能源消耗水平是否合理,并评估能源利用效率。
5.资源利用指标:包括原材料利用率和循环利用率等指标。
考察原材料的使用效率和回收利用情况,评估资源的合理利用程度。
6.环境管理指标:包括环境管理制度、环境培训和环境监测等指标。
考察企业是否建立环境管理制度,是否进行环境培训并定期开展环境监测。
综上所述,合成纤维制造业(锦纶6)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多维度综合评估体系,通过对废气、废水、废渣、能源消耗和资源利用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估,旨在推动合成纤维制造业向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的方向发展。
企业可以根据该指标体系来评估自身的清洁生产水平,并根据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推进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措施和改进。
锦纶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说明一、背景锦纶是一种合成纤维,具有优良的性能和广泛的用途。
随着人们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锦纶清洁生产已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为了全面评价锦纶生产过程中的清洁生产水平,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二、编制目的1. 为企业提供清晰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引导企业进行清洁生产改造,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环境保护水平。
2. 为政府部门提供评价依据,引导和支持企业完成清洁生产技术改造。
3. 为消费者提供信息参考,引导消费者选择以清洁生产为导向的产品。
三、编制方法1. 调研分析:对锦纶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情况进行调研,分析产生的污染物种类和数量,以及能耗、原料利用率等情况。
2. 参考标准:参考国内外相关清洁生产评价标准和指南,吸取行业先进企业的经验,充分调研分析市场情况和消费者需求。
3. 专家讨论:邀请行业专家和学者组成评价指标编制专家组,进行系统研讨和分析,确定评价指标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4. 评价指标确定:根据调研分析和专家讨论的结果,确定锦纶清洁生产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环境影响、资源利用、产业链管理、企业管理等方面的指标。
四、评价指标体系1. 环境影响:包括污水排放量、废气排放量、固体废弃物排放量等指标。
2. 资源利用:包括原料利用率、能源消耗率、水资源利用率等指标。
3. 产业链管理:包括企业内部资源利用闭合循环、供应链和生产链清洁化管理等指标。
4. 企业管理:包括环境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情况、节能减排措施实施情况等指标。
五、实施建议1. 企业应根据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内部清洁生产评估,制定改进方案,提高清洁生产水平。
2. 政府应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对企业进行清洁生产评价,对符合要求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和激励,对不符合要求的企业进行引导和监管。
3. 消费者可以根据清洁生产评价指标选择和支持符合要求的产品和企业,促进清洁生产的发展。
六、结语锦纶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将有助于引导企业向清洁生产方向转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影响,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锦纶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说明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清洁生产已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对于锦纶生产企业来说,建立科学合理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对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进行锦纶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编制说明:第一步:明确评价目标首先,需要明确锦纶清洁生产评价的目标,即通过清洁生产措施解决锦纶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评价指标需要涵盖锦纶生产的各个环节,包括原料采购、生产工艺、废物处理、能源利用等方面。
第二步:确定评价指标基于清洁生产的基本原则和锦纶生产的特点,确定一系列评价指标。
这些指标应该包括但不限于:原料利用率、水、电、气等能源使用率、废水废气排放浓度、废物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率等。
在确定指标时,需要充分考虑锦纶生产的实际情况和可实施的技术措施。
第三步:建立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根据确定的指标,建立锦纶清洁生产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指标的权重、标准和方法。
评价体系应当是科学的、可操作的,并且能够反映出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措施的效果。
评价方法可以包括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技术手段进行评价,如能耗分析、废气废水监测等。
第四步:编制评价指标体系说明最后,需要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编制说明,明确每个评价指标的含义、计算方法、数据来源和参考值等内容。
这个说明能够帮助企业清楚了解评价指标的要求,为企业进行清洁生产评价提供必要的指导。
总之,锦纶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编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充分考虑生产实际情况和环保要求,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推动清洁生产工作,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锦纶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编制是锦纶生产企业推动清洁生产工作的重要步骤。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发掘清洁生产的潜力,优化生产过程,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下面我们来继续讨论锦纶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编制。
第五步:制定指标标准和目标在建立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时,企业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指标标准和目标。
《合成纤维制造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合成纤维制造业是一种重要的纺织行业,它生产出的聚酯涤纶产品广泛应用于服装、家居和工业领域。
然而,这一行业的生产过程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为了实现绿色、可持续的发展,需要建立一个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来评估合成纤维制造业的环境影响和持续性。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能耗指标:评估合成纤维制造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数量和效率。
这包括原材料的能源消耗,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以及产品的能源使用效率。
低能耗是一个环保指标,可以降低对能源资源的依赖,并减少碳排放。
2.排放指标:评估合成纤维制造过程中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情况。
这些排放物可能包含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通过控制和减少这些排放物的产生,可以降低环境污染和对资源的消耗。
3.循环利用指标:评估合成纤维制造过程中的废弃物和副产品的利用率。
循环利用废弃物和副产品可以减少对原材料的需求,同时降低对环境的压力。
因此,衡量循环利用率是评估合成纤维制造业可持续性的重要指标之一4.资源利用效率指标:评估合成纤维制造过程中对原材料和其他资源的利用效率。
这包括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原材料的利用率以及能源的利用率。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实现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5.产品质量指标:评估合成纤维制造的产品质量和性能。
优质产品不仅能够提高市场竞争力,还能降低不合格产品的浪费。
产品质量指标可以通过检测产品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安全性能来评估。
6.社会责任指标:评估合成纤维制造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
这包括对员工的关怀和安全、对供应商的公平交易和合作、对顾客和消费者的权益保护等。
通过履行社会责任,企业可以提升其声誉和品牌形象。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应该是一个综合的评估体系,包括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方面的指标。
通过评估合成纤维制造业的清洁生产水平,可以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和政策,促进合成纤维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
锦纶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说明一、概述清洁生产是当前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旨在通过优化生产过程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来减少环境污染和减少能源消耗。
锦纶作为合成纤维的一种,对于锦纶清洁生产的评价指标体系的编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锦纶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编制方法进行说明,以期为锦纶企业的清洁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二、锦纶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在编制锦纶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时,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 综合性原则锦纶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应该综合考虑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效率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不仅要关注环境污染的减少,还要关注能源的节约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2. 可衡量性原则锦纶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应该具备可衡量性,即可以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来进行量化评估。
这样可以方便企业进行自我评估和与其他企业进行比较。
3. 实用性原则锦纶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应该具有实际应用意义,能够指导企业改进生产过程和提高清洁生产水平。
三、编制锦纶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编制锦纶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评价指标的范围首先需要确定锦纶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的范围,包括所评价的生产过程和影响因素等。
比较常用的范围包括原材料的选择与使用、能源的消耗与利用、产品的质量和环境友好性等。
2. 收集相关数据在确定评价指标范围之后,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来支持指标的量化评估。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的生产过程监测和调研,或者通过外部的统计数据和研究报告来获取。
3. 制定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可以制定出适合锦纶清洁生产评价的指标体系。
这些指标应该涵盖不同方面的环境和资源利用情况,以全面评估清洁生产的水平。
4. 评定指标权重在制定指标体系之后,需要评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即不同指标对于清洁生产水平的重要程度。
可以通过专家评估和数学模型等方法进行权重评定。
5. 应用和改进确定了锦纶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之后,可以应用于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中。
合成革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编制组二〇一四年十二月目录1 概述 (1)1。
1 合成革行业发展现状 (1)1.2 合成革行业大气污染问题 (1)2 合成革主要生产工艺及产排污状况 (2)2。
1 合成革生产工艺 (2)2。
2 合成革企业产排污现状 (5)2。
3 污染治理技术 (9)3 合成革行业相关法规、政策及标准 (10)3.1 主要政策 (10)3.2 主要标准 (11)3.3 编制要求 (11)4 编制过程 (11)5 标准适用范围 (12)6 制订清洁生产标准的基本原则 (12)7 标准制定路线 (14)8 制订标准的依据和主要参考资料 (14)8。
1 标准的依据 (14)8.2 研究基础 (15)8.3 指标值的确定依据 (15)9 编制标准的基本方法 (16)9。
1 标准的使用目的 (16)9.2 标准的指标分类 (16)10 标准实施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分析 (23)10.1 标准实施的技术可行性 (23)10.2 标准的经济分析 (23)10.3 标准的可操作性 (23)11 标准的实施 (24)1 概述1。
1 合成革行业发展现状我国1983年在山东烟台建成的第一个聚氨酯合成革厂,标志着中国合成革行业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30年来,我国合成革行业迅速发展,行业整体优势与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最近十年,合成革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行业整体平均增长速度每年都保持15%~20%。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合成革生产第一大国、消费大国和进出口贸易大国。
2012年,人造革、合成革产量为3142。
7千吨,同比增长15.55%;工业总产值为1085。
77亿元,同比增长17。
23%;规模以上企业有549家,主营业务收入1040.00亿元,同比增长11.78%;出口量为574463.7吨,占总产量的18。
3%。
合成革企业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沿海大中城市.依据2012年产量,浙江、福建和江苏是排名前三位的合成革产业大省,这3省的合成革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6。
合成纤维制造业(锦纶6)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合成纤维制造业(锦纶6)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组2017年8月目次1 前言 (1)1.1 指标体系整合编制出台的背景 (1)1.2 指标体系编制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1)1.3 指标体系编制的主要依据 (2)2 锦纶6工业概况: (2)2.1 锦纶6切片发展概况 (2)2.2 锦纶6纤维发展概况 (2)2.3 生产工艺流程及排污点 (5)2.4 主要节能减排技术与装备推广应用情况 (8)3 适用范围 (9)4 编制指导思想 (9)5 编制原则 (10)5.1 要求 (10)5.2 原则 (10)6 编制过程 (10)6.1 资料收集 (10)6.2 编制过程 (11)6.3 编制技术路线 (11)7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13)7.1 基本要求 (13)7.2 指标选取的说明 (13)8 指标内容的确定 (13)8.1 权重值与分权重值的确定 (13)8.1.1 权重值的确定 (13)8.1.2 分权重值的确定 (14)8.1.3 定量、定性指标基准值的确定 (14)8.1.4 指标选取原则 (14)8.2 指标选取 (14)8.3 综合评价指数 (16)8.4 清洁生产企业的评定 (16)8.5 考核项目及指标值的确定 (17)8.5.1 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的确定 (17)8.5.2 资源能源利用指标的确定 (18)8.5.3 资源综合利用指标的确定 (18)8.5.4 污染物产生指标(末端处理前)的确定 (18)8.5.5 产品特性指标的确定 (19)8.5.6 清洁生产管理指标的确定 (19)8.5.7 指标值的确定依据 (19)8.6 主要参考资料 (20)9 指标体系实施的技术可行性 (20)9.1 指标体系实施的经济分析 (20)9.2 指标体系实施的技术可行性分析 (20)9.3 指标体系实施的可操作性分析 (20)9.4 标准实施的污染减排潜力分析 (20)附表(三)指标体系意见汇总表 (28)1 前言1.1 指标体系整合编制出台的背景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为加快形成统一、系统、规范的清洁生产技术支撑文件体系,国家发改委于2013年8月发出《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整合修编方案及工作分工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13】1907号文)。
进一步完善了清洁生产促进工作部门协调配合机制和部门职责分工,要求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认真做好清洁生产促进工作。
合成纤维制造业(锦纶)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已纳入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制修订计划(第二批)《国家发改委、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6年第8号)》。
根据该公告要求,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研究中心作为发布前的技术审查单位,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负责组织编制《合成纤维制造业(锦纶)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并在6月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签订了《国家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计划任务书》。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于2016年9月提交开题报告及初稿,并召开了开题报告论证会,与会专家组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 4754-2011),建议指标体系名称《合成纤维制造业(锦纶)清洁评价指标体系》修改为《合成纤维制造业(锦纶6)清洁评价指标体系》。
开题报告会议纪要要求,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维纶专业委员会及节能环保办公室于2016年6月,按三部委《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要求进行《合成纤维制造业(锦纶6)清洁评价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指标体系”)编制工作。
1.2 指标体系编制的必要性与紧迫性(1)为政府主管部门提供对锦纶6工业的清洁生产管理手段政府主管部门需了解锦纶6工业清洁生产水平状况、评估锦纶6工业企业清洁生产绩效、设置锦纶6工业节能减排导向目标;以及需要制定锦纶6工业产业发展政策,促进锦纶6工业实施清洁生产,进而规范和指导锦纶6工业清洁生产持续有效地向前发展,在锦纶6企业中建立并形成长期有效的清洁生产机制。
因此需要尽快编制和出台一个《合成纤维制造业(锦纶6)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为政府主管部门提供对锦纶6工业实施清洁生产的有效管理工具和评价手段。
(2)锦纶6工业节能减排存在巨大压力“十二五”我国化纤产业取得了巨大的成绩,面向“十三五”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化纤工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结构调整阶段。
因此,必须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推动工业清洁生产工作在我国化纤行业的全面开展。
我国已发展成为世界化纤产品的第一大生产国,占世界化纤总量的60%以上,节能减排面临巨大压力。
虽然有关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已在开展,但为了更加规范、更好的促进锦纶6工业的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合成纤维制造业(锦纶6)清洁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很有必要。
1.3 指标体系编制的主要依据(1)2016年4月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第8号公告,《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制(修)订计划(第二批)》。
(2)2013年6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试行稿》。
2 锦纶6工业概况:目前国内锦纶6主要应用在纤维、工程塑料及薄膜方面,其中纤维部分占比72%,工程塑料占23%,薄膜占5%。
纤维是锦纶主导应用领域,我国锦纶6纤维品种相对齐全,可细分为服用长丝、产业用丝、棕丝、BCF、短纤5大类,其中服用长丝占纤维总量的69%、产业用丝占19%、渔网棕丝占5%、短纤占5%、BCF占2%。
2015年中国锦纶纤维产品结构图2.1 锦纶6切片发展概况国内纺织行业特别是锦纶6纺丝行业不断发展,推动了锦纶6切片行业的发展,同时,汽车业、电子机械行业的发展也带动锦纶6工程塑料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国内对锦纶6切片的需求量一直处于较高速的增长,我国锦纶6切片产量一直呈现上升趋势,2010—2015年年均增长率约达到15%。
我国近年来锦纶切片产量情况数据来源:中国化纤信息网2.2 锦纶6纤维发展概况2015年我国的锦纶6产量达到287.28万吨,比2010年锦纶6产量增长了77.55%,年均增长率为12.17%。
同期产能增长速度略低于产量,增长63.08%,年均增长10.28%,达到318万吨。
锦纶6产量的大幅度增长得益于锦纶6主要原料己内酰胺供应瓶颈的解决以及装备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进出口数据显示,近年来锦纶6进口数量有所降低,出口小幅提高,进出口总量基本持平,表观需求量为282.99万吨。
2010~2015年我国锦纶6纤维供需情况单位:万吨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海关“十二五”期间,装备水平的提升特别是单线装备能力的提升促进了企业规模的发展。
目前,我国锦纶6民用丝产能在5万吨以上的企业达到10家,产能合计达到125.6万吨,约占我国锦纶6民用丝总产能的55%。
其中长乐力恒锦纶科技有限公司、福建锦江科技有限公司、义乌华鼎锦纶股份有限公司的年生产能力超过20万吨,广东新会美达锦纶股份有限公司和福建凯邦锦纶有限公司超过10万吨,企业规模优势已非常明显。
锦纶6民用丝主要企业生产能力单位:万吨数据来源: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锦纶6工业丝行业发展比较平稳,目前国内主要生产企业共15家,年生产能力总计55万吨。
其中,排名前五位的企业年产能均超过5万吨,产能合计达到40万吨,占锦纶6工业丝总产能的72%,产业集中度明显。
锦纶6工业丝主要企业生产能力万吨/年数据来源: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从区域性产能集中度看,锦纶6产能主要集中在江苏、福建、浙江三省。
2016年上述三省产量之和占全国锦纶6总产量的83.5%,预计未来我国锦纶6生产仍将继续加速向这三个地区集中。
2.3 生产工艺流程及排污点单体制备己内酰胺水解聚合切片生产切片萃取切片干燥单体制备己内酰胺水解聚合切片生产切片萃取切片干燥图1 聚合工艺流程及排污点图6W6图3 加弹工艺流程图及排污点图锦纶6生产过程排放的污染物包括废水、废气、固废和噪声,其中以废水为主,废水主要来自聚合生产线、纺丝生产线,废水中的主要污染因子为CODcr、BOD5、NH3-N等。
聚合生产废水主要来自生产工艺及辅助生产工艺的排水和生产装置设备的冲洗水,含己内酰胺及低聚物,COD约为2800mg/L,聚合工艺废水可生化性较好,有机污染物浓度较高,拟采取生物厌氧处理的方法,废水在厌氧池中停留时间达到12小时以上。
纺丝工艺废水含有油剂,COD约为700mg/L,这部分废水进入污水预处理站前需经过破乳后再经油水分离器,去除油脂。
经预处理后的废水进入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
锦纶聚合、纺丝过程中产生的含有极少量己内酰胺单体和低聚物的废气,经过过滤、喷淋等方法进行回收利用,然后经高空排放,排放的废气符合国家《大气污染物综合治理排放标准》、《锦纶工厂的设计规范》等相关文件条例的要求。
锦纶聚合生产过程中由于开停车、切粒机换刀时会产生一些固体废物,如低聚物、聚合物凝块。
锦纶纺丝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废丝及油剂、废包装物等。
2.4 主要节能减排技术与装备推广应用情况锦纶行业主要节能减排技术与应用情况表3 适用范围本指标体系规定了锦纶6生产企业清洁生产的一般要求。
主要包括了生产工艺及装备指标、资源能源消耗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末端处理前)、产品特征指标和清洁生产管理要求等六类。
本指标体系适用于锦纶6生产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清洁生产潜力与机会的判断以及清洁生产绩效评定和清洁生产绩效公告制度,也适用于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证管理、环保领跑者等环境管理制度。
4 编制指导思想随着我国锦纶6行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资源与能源供给压力越来越大,在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破坏日益严重的状况下,在锦纶6行业推行清洁生产,改变单一的末端污染治理,实行锦纶6行业污染的全过程控制,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开创锦纶6工业污染防治新局面的战略性措施,也是我国锦纶6行业今后污染防治的基本指导思想和方针。
本指标体系的出台将指导新建企业或项目在工程设计、施工、投产阶段就要达到国内锦纶6行业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从而在项目投产运行的起始阶段就能满足节能、降耗、减排、增效的清洁生产要求。
针对现有锦纶6企业清洁生产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定量和定性指标两个方面提出清洁生产改进的方向,以引导锦纶6企业有效实施清洁生产,不断减少资源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与排放,提升清洁生产水平,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本指标体系遵循“科学、合理、易操作”的原则进行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