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培养痰培养
- 格式:ppt
- 大小:7.15 MB
- 文档页数:31
痰培养留取方法及注意事项一、痰培养的意义和作用痰培养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检测痰中的病原微生物,对于确定痰液中的细菌、真菌或病毒感染的类型和药物敏感性提供重要参考。
通过痰培养,医生可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必要的药物使用。
二、痰液的采集方法1.采集时间:最佳采集时间是早晨起床后,因为此时痰液较为集中,有利于检测。
2.采集前准备:患者应先漱口,以减少口腔中的细菌污染。
然后,深呼吸几次,以帮助痰液从呼吸道深部咳出。
3.采集方法:用无菌容器接住咳出的痰液,避免与容器外表面接触。
尽量采集新鲜的痰液,以免细菌在外界环境中繁殖。
4.采集量:一般要求采集3-5ml的痰液,以确保有足够的样本进行培养和检测。
5.存储和运输:采集后,应尽快送到实验室进行处理。
如果无法立即送达实验室,可以将样本存放在4℃的冰箱中,但不要超过24小时。
三、痰液培养的注意事项1.无菌操作:采集和处理痰液时,需要进行无菌操作,避免外界细菌的污染,以确保培养结果的准确性。
2.及时处理:痰液采集后应尽快送到实验室进行处理,以免细菌在外界环境中繁殖,影响培养结果。
3.标本数量:一般建议采集至少两个不同时间点的痰液标本,以增加病原微生物的检出率。
4.避免空气污染:在痰液采集和处理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与空气接触,以防止细菌的空气传播。
5.注意个体差异:痰液的性质因个体差异而异,有些人可能无法咳出痰液,此时可以尝试进行气管吸引或支气管镜检查等方法获取样本。
6.避免污染:采集痰液时,要避免将唾液、口腔分泌物等其他物质混入样本中,以免影响培养结果。
7.严格执行实验室操作规程:痰液培养需要在实验室中进行,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实验室操作规程,包括佩戴防护手套、口罩等,以防止交叉感染。
四、痰液培养的常见细菌痰液培养可以检测到多种病原微生物,常见的细菌有: - 革兰阳性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等。
- 革兰阴性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等。
痰培养采集的注意事项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讲讲痰培养采集的那些事儿,这可很重要哦!
你知道吗,采集痰培养就像是一场精细的“捕捉行动”。
比如说,采集前要先做好准备呀,就像战士上战场前要检查装备一样。
得先把口腔清洁干净,要是嘴里还留着食物残渣啥的,那可不行!想象一下,这就好比你去钓鱼,鱼钩上还挂着乱七八糟的东西,鱼儿还能上钩吗?
采集的时候也要注意哦!咳痰可得用点力,把深部的痰咳出来,别只是随便咳咳应付一下。
这就跟挖宝藏似的,不使劲儿怎么能挖到宝呢?有的人可能会觉得恶心、不舒服,但这就是必须经历的过程呀,咱得坚持住。
你想想,要是因为嫌麻烦或者不舒服就不认真采集,那结果不准确,耽误了治疗,多不划算呀!
还有啊,采集的痰量也得够,不能就那么一丁点。
就像做菜放盐一样,太少了没味道呀!而且采集完要尽快送去检验,可别拖拖拉拉的。
这就好比给病人送药,晚了可能就耽误病情啦!
另外,我可得提醒大家,采集的过程中一定要听医护人员的指导,可别自作主张。
医护人员就像是导航,能带着我们顺利完成这个“旅程”。
总之呢,痰培养采集这件事不容小觑,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对待。
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些注意事项,这样才能保证采集的准确性呀!让我们一起重视起来,为健康加油!。
临床医生如何解读培养结果严重感染及其并发症是ICU中危重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针对重症感染,早期充分的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关指南推荐,在应用抗生素之前,应当留取培养以便鉴别致病微生物。
通常,在经验性抗生素治疗2-3 天后,即可得到培养结果包括细菌鉴定和药敏。
此时,临床医生应当根据培养结果,结合临床疗效,考虑对经验性抗生素进行升阶梯或降阶梯治疗,在确保抗生素疗效的同时,尽量减少细菌耐药的风险。
因此,正确解读培养结果是正确实施抗生素治疗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仅就痰培养和趴周血培养结果的解读进行探讨。
1.痰培养结果的正确解读患者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时,临床医生通常留取患者自行咯出的痰标本进行培养。
为排除上呼吸道正常定植菌的污染,要求显微镜检每个低倍镜视野下鳞状上皮细胞<10,白细胞>25。
但是,即便符合上述标准,痰培养结果对于诊断医院获得性肺炎致病菌的准确性仍然非常低。
因此,相关指南以及专家认为,传统意义的痰培养对于确定和(或)排除致病菌均无任何帮助,不应作为调整抗生素的参考。
对于机械通气患者而言,其下呼吸道标本可以通过吸痰管经人工气道直接留取,从而最大程度避免了上呼吸道定植细菌的污染。
此时留取的标本应当称为气管(内)吸取物(endotracheaiaspirate,ETA)。
严格意义上,气管内吸取物与痰标本有着本质区别。
多项临床试验表明,根据气管内吸取物培养结果诊断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敏感性为82%,特异性0-33%. 换言之,82%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气管内吸取物培养结果阳性,其余18%的患者培养结果为阴性;在并未罹患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患者中,0-33%气管内吸取物培养结果为阴性,而67%-100%培养结果为阳性。
由此可见,无论患者是否罹患医院获得性肺炎,其气管内吸取物培养结果阳性的比例并无显著差异。
究其原因,患者留置人工气道一旦超过4-5 天,其下呼吸道通常会发生细菌定植,而常规非定量培养方法并不能可靠鉴别定植细菌或致病菌。
一、临床医生阅读微生物报告前需要了解的问题首先是标本类型,是来源于无菌部位还是有菌部位,如果是无菌部位,那培养的阳性结果与感染更相关,如果是有菌部位,如呼吸道,要了解是否存在正常菌群或定植菌。
其次是标本采集部位、采集方式。
如痰标本,是咳痰、吸取物、肺泡盥洗液,还是防污染毛刷、气切管分泌物。
如尿液标本,是中段尿、导管尿,还是耻骨上穿刺尿。
如血标本,是外周血、导管血,采血量是多少,抽了几套血。
采血前是否使用抗生素,过去的微生物学检查结果是什么。
二、痰标本质量评估痰标本易受到口咽部定值菌污染,不一定真正代表下呼吸道感染菌。
送检时必须痰涂片和培养同时开。
采集前应使用清水或生理盐水漱口,有假牙的应先取下假牙,嘱病人采集深部咳痰,直接收集入无菌螺旋口痰杯。
1-2小时内送检,否则苛养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易死亡。
显微镜检查取脓性部分涂片,做革兰染色,每低倍镜视野中鳞状上皮细胞<10,白细胞>25,为合格下呼吸道标本。
对照痰涂片结果,仅对优势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
非常强调痰涂片的重要性,不仅可以判断痰标本是否是下呼吸道标本,甚至根据微生物的形态和特殊染色,可以初步判断感染菌的类型,一个工作日内可以发报告,有助于临床尽早调整用药。
例如,涂片提示可疑放线菌,放线菌是厌氧菌,需要厌氧环境培养,可以提示临床医生加开厌氧菌培养申请单。
需要临床医生的理解支持,才能鼓励检验科老师大胆创新,更好的为临床服务。
高质量下呼吸道标本包括:1、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定量培养>104CFU/ml,具有诊断意义。
离心涂片>1%细胞为鳞状上皮细胞提示污染,培养菌量可能假性提高。
2、保护性毛刷。
毛刷约仅能获得0.01-0.001ml标本,在空气中很快会干燥导致细菌死亡,从而影响检出率,应放置于1ml液体运送培养基(如无菌生理盐水和无菌肉汤),振荡后,定量培养>103CFU/ml,具有诊断意义。
3、肺组织活检。
临床痰合格标本标准是及细菌浓度指示致病菌指标肺炎治疗离不开病原体的诊断,下呼吸道分泌物或痰无疑极易受到污染。
有慢性气道疾病者、老年人和危重病病人等,其呼吸道定植菌明显增加,影响痰中致病菌的分离和判断。
在采集呼吸道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时尽可能在抗菌药物应用前采集,避免污染,及时送检,结果起到指导治疗作用。
目前常用方法有:1.痰:采集方便,是最常用的下呼吸道病原学标本。
采集后在室温下 2 小时内送检。
先直接涂片, 光镜下观察细胞数量,如每低倍视野鳞状上皮细胞<10个, 白细胞>25 个,或鳞状上皮细胞:白细胞 <1:2.5,可作为污染相对较少合格标本接种培养。
痰定量培养分离的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浓度≥107cfu/mL,可以认为是肺部感染的致病菌;≤104cfu/mL为污染菌;介于两者之间建议重复痰培养;连续分离到相同细菌,105~106cfu/mL 连续两次以上, 可认为是致病菌。
2.经支气管镜或人工气道吸引:受口咽部细菌污染的机会较咳痰为少,吸引物细菌培养其浓度≥105cfu/mL,可认为是致病菌,低于此浓度则多为污染菌。
3.防污染样本毛刷:细菌≥103cfu/mL,可认为是致病菌。
4.支气管肺泡灌洗:细菌≥104cfu/mL 防污染BAL标本细菌≥103cfu/mL,可认为是致病菌。
5. 经皮细针吸检和开胸肺活检: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很好,但由于是创伤性检查,容易引起气胸、出血等并发症,临床一般用于对抗菌药物经验性治疗无效或其他检查不能确定者。
6. 血培养和胸腔积液培养:肺炎病人血培养和痰培养分离到相同细菌,可确定为肺炎的病原菌。
如仅为血培养阳性, 但不能用其他原因如腹腔感染、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解释菌血症的原因,血培养的细菌也可认为是肺炎的病原菌。
胸腔积液培养到的细菌基本可认为是肺炎的致病菌。
7. 尿抗原试验:包括军团菌和肺炎链球菌尿抗原。
8. 血清学检查:测定特异性 IgM 抗体滴度,如急性期和恢复期之间抗体滴度有 4 倍增高可诊断,支原体、衣原体、嗜肺军团菌和病毒感染等多为回顾性诊断。
临床痰培养注意事项下呼吸道感染是指喉部以下包括气管、支气管及各级小气道在内的呼吸系统感染,较为直接的病原学检查是留取患者痰液进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此找到致病菌,并根据药敏结果指导抗生素使用。
痰液培养取材方便,因此成为临床最常用的病原学检查方法之一。
标本采集与送检一般患者晨起饭前取痰为佳,具体方法为首先彻底清理口腔,可用清水漱口,有假牙者需摘下,然后用力深咳,尽量将呼吸道深部的痰咳出并直接吐入专用的痰液采集器内,保证容器在使用前是无菌、密闭、干燥的,收取痰液后应拧紧,立即送检,室温下不超过2小时为佳,若无条件送检,应于4℃冰箱内保存并于24小时内处理。
非住院患者应注意,留取痰液前应禁食1小时,避免口腔食物残渣污染痰液。
注意应尽可能多的留取痰液,至少1ml。
为使稀释痰液,可建议患者于检查前夜适量多饮水,有条件者可雾化治疗均可使痰液易于排出。
对于气管插管患者,应于无菌吸痰管吸取气道深部痰液。
对于急性感染,通常只送1次,但怀疑真菌、分枝杆菌、卡氏肺孢子菌感染或有病情变化者,应连续3次送检晨痰。
判断标本是否合格肉眼观,标本呈唾液样或水样,标本检出阳性率较低。
痰涂片,低倍镜下观察,白细胞:鳞状上皮细胞<2.5:1,而北京协和医院《医疗诊疗常规》中提出无论多核中性粒细胞数量多少,若鳞状上皮细胞数>10个/低倍镜则为不合格,即认为标本污染口咽部正常菌群,建议重新采集。
分离培养常用的培养基为血平板、巧克力琼脂和麦康凯琼脂。
血平板主要用于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G+球菌及G-杆菌生长,尤其便于评估菌落形态;巧克力琼脂适用于分离嗜血杆菌等对培养条件苛刻的细菌;麦康基琼脂适用于G-杆菌并进一步区分乳糖阳性与乳糖阴性病原体。
结果判读痰培养结果通常以半定量方式报告,合格痰标本中优势菌中度以上生长(+++),亦或合格痰标本中少量生长,但与痰涂片结果一致,亦或连续三天内多次痰培养均为同种细菌。
除此之外,当痰涂片镜检发现典型病原菌,但痰培养阴性,我们也认为其有参考意义。
痰液标本是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最常见的的标本,但不是下呼吸道感染的最佳标本。
而痰为下呼吸道的分泌物,其病原菌的情况最能真实的反应下呼吸道的感染情况,因此痰涂片镜检即格兰染色和痰培养一直受到临床上的关注,且常规用以指导临床治疗。
痰培养的目的:检查痰液中的致病菌。
可根据需要进行需氧菌培养、厌氧菌培养、结核杆菌培养、或真菌培养,用于呼吸道感染的病因诊断。
痰培养的理论依据是致病菌应高于污染菌,据此,对痰液进行定量培养和半定量培养。
常与药物敏感试验一起进行。
在抗菌素使用前采集价值高。
最好注明相关体征、指标、前期用药情况。
采集方法自然咳痰法尽可能在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标本。
以晨痰为佳,采集标本前应用清水、冷开水漱口或用牙刷(不用牙膏)清洁口腔和牙齿,有假牙者应取下假牙(为减少口腔正常菌群污染标本),用力咳出呼吸道深部的痰(非后鼻部分泌物、非唾液),痰液直接吐入无菌痰杯中,标本量应≥1ml。
对于痰量少或无痰或咳痰困难者可用雾化吸入加温至45°C的10%NaCl水溶液(痰液粘稠难咳,阻塞气道的,需要用α-糜蛋白酶盐水溶液),使痰液易于排出后咳痰。
浓缩法找结核杆菌时,则应留取24h痰液:正确的留痰方法是,在留痰之前先用清水漱口数次,以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及部分杂菌。
留取的痰应是用力咳嗽后自气管内咳出的痰,然后盛于痰盒内送检。
不要将唾液或鼻涕吐入痰盒,以免影响查痰结果。
初次就诊需查痰者,医生要求送三个痰标本:〈1 〉即时痰:就诊当时咳出的痰,〈2〉夜间痰:前一天晚间咳出的痰,〈3〉清晨痰:起床后深咳吐出的痰,其中以清晨第一次咳出的痰效果最好。
痰培养注意事项:痰液的采集必须注意两个环节,即所留的痰标本必须是从肺部咳出(不要混入唾液、鼻咽分泌物、食物、漱口水等)及痰液必须十分新鲜(送检标本在1小时内处理,以防细胞自溶)。
采集方法通常包括:让患者自然咳痰,清晨留取,用清水反复漱口三次,以清除口腔中的细菌。
无痰者可用加温45℃左右的10%的盐水雾化吸入。
痰液是气管、支气管、肺泡所产生的分泌物。
正常情况下此种分泌物甚少,病理情况下如肺部炎症、肺结核、肿瘤时,痰量增加,并有性状、成份改变。
唾液和鼻咽分泌物虽可混入痰内,但并非痰的组成部分。
痰液检查的意义:①辅助诊断某些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支气管扩张等;②诊确某些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结核、肺癌、肺吸虫等;③观察疗效和预后,如痰量和性状变化等。
因此,痰液检查很重要,而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又与痰标本的收集是否正确有着密切的关系。
笔者在总结多年实际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参考了一些资料,现将采取痰标本的方法与注意事项整理如下:1 根据检查目的收集容器,常用的容器有无色透明的塑料痰杯和广口玻璃瓶,而不应用纸盒或者有色的玻璃瓶或脏玻璃瓶。
容器应洁净、干燥,不应有异物、污水等。
如收集24小时痰液时,宜使用装有防腐剂的广口玻璃瓶,如留痰涂片作细菌学检查或留取痰培养时,应用消毒过的容器。
容器外壁贴好标签,标明患者科别、床号、姓名等。
2 呼吸系统疾病中传染病较多,如肺结核、流感,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尘埃传播。
因此,护士应衣帽整洁,认真戴好口罩,做好自身防护,以免发生院内感染。
3 采集标本时要仔细核对申请项目、病员姓名、床号等,并向病人耐心解释检查的目的、重要性及留痰方法,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否则是难以采取到合格的标本。
4 采集时间一般以清晨较好,且第一口痰的价值较大,因为经过一夜的蓄积,一般清晨痰量较多,痰内细菌、脱落细胞也较多,因而能提高检查的阳性率。
5 留痰时应嘱患者用清水漱口或刷牙后再用清水漱口,以减少口腔常存菌或杂物污染的机会。
否则,有时未培养出真正的致病菌,反培养出杂菌,从而对诊疗产生误导。
6 留痰时嘱患者深吸气,在呼气时用力咳嗽,并嘱其尽量咳出气管深处的痰,护士可协助患者拍击其背部,使附在气管、支气管、肺泡壁的痰液松动、脱落,更易于排出。
吐痰时,应尽量防止唾液及鼻咽部分泌物混入,并及时送检。
7 对于痰量少或无痰的患者,可将生理盐水加温至45℃左右后超声雾化吸入,使痰液稀薄、痰量增多而易于排出,常可达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