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 格式:ppt
- 大小:782.00 KB
- 文档页数:15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练习题(含解析)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围绕这场战争,小历和小史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小历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小史说:“不对。
在战争中,塞尔维亚人是为了维护民族独立而战。
这是正义的斗争,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霸权的性质完全不同。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什么?(2)你同意谁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萨拉热窝事件。
(2)同意小历的观点;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列强出于各自利益考虑,争霸世界,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虽然塞尔维亚人顺应普遍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维护民族独立,是“一战”中一股带有正义性的力量,但并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解析】【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在萨拉热窝刺杀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这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
因此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萨拉热窝事件。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同意小历的观点;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列强出于各自利益考虑,争霸世界,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虽然塞尔维亚人顺应普遍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维护民族独立,是“一战”中一股带有正义性的力量,但并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2.19世纪中后期,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形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如下图所示交通工具是什么?最早发明此交通工具的人是谁?它的发明与哪一动力机的研制息息相关?(2)列举两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电器方面的重大发明。
(3)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答案】(1)汽车。
本茨。
内燃机。
(2)电灯、电话、电报等。
(3)①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复习试题(含解析)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14年,西线的消耗战……是从兴高采烈的群众和开拔的士兵高唱《马赛曲》、《在故乡》或《蒂珀雷里》等歌曲开始的。
交战双方的军列上都用粉笔写着“ 圣诞节回家” 的题词。
但是,他们不久便发现自己卷入了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折磨之中……——摘编自L·S·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中“战争”的名称。
(2)小历认为材料中描述的战争“是由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维护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
这样的评价你同意吗?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2)不同意;从表面上看,萨拉热窝事件是真正的导火线,但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战争的主要性质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非正义的战争。
【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的“1914年,西线的消耗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战争”指的是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于小历的评价“战争是由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维护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我不同意。
因为从表面上看,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的导火线,但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一战是由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但战争的主要性质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非正义的战争,英国、法国、俄国为了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
【点睛】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根据时间判断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认识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和战争的性质。
2.材料: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这一体系消除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为世界赢得了和平。
最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复习试题(附答案)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美国是见义勇为,应该表扬。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让世界人民深切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性,一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是什么?(2)材料中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三种势力的评价是否正确?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凡尔登战役。
(2)第一种评价正确,第二种和第三种评价是错误的。
德国和奥匈帝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挑起者,他们为了争夺世界霸权而发起了这场战争。
英国、法国和俄国的参战不是为了维护世界秩序,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因此它们参战也不是正义的。
美国参战是为了攫取利益,不是见义勇为,故美国的行为也不应该受到表扬。
因此第一种评价正确,第二种和第三种评价是错误的。
【解析】【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造成双方共七十多万人的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争霸战争,主要参战国的目的都是为了争夺霸权和势力范围。
德国和奥匈帝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挑起者,他们为了争夺世界霸权而发起了这场战争。
英国、法国和俄国的参战不是为了维护世界秩序,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因此它们参战也不是正义的。
美国参战是为了攫取利益,不是见义勇为,故美国的行为也不应该受到表扬。
因此第一种评价正确,第二种和第三种评价是错误的。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8年11月11日,协约国和德国在法国贡比涅森林的一个火车车厢中签订了停战协定。
主持谈判的法国元帅福煦曾毫不忌讳地说过:“停战不是和平。
”这表现了欧洲列强的普遍心态。
一言以蔽之,欧洲列强偃旗息鼓并不意味着和平的到来,正如当初它们就不是为了“和平”而战是一样的道理。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2022版历史课程标准》要求:通过了解“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了解其基本进程以及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的内容。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后起的帝国主义列强(美、德)与老牌的帝国主义列强(英、法)争霸世界的矛盾日益尖锐,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并疯狂地扩军备战,最终导致了大战爆发。
这场帝国主义战争规模空前,给各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还埋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祸根。
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世界史上影响深远。
1.了解“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过程;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过程和重要战役;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结果和影响。
2.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主要过程的学习,了解其“导火索”的作用”,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突发事件和恐怖事件是威胁人类社会安全的重要因素,各国应建立起对突发事件的及时应对措施,各国应加强合作,建立起有效的紧急磋商机制,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
3.通过图片,视频,数据分析凡尔登战役的残酷性,认识到战争的危害;认识到科技是把双刃剑,应趋利避害,造福人类。
4.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灾难性后果,牢固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远离战争的意识。
【教学重点】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教学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和影响。
【导入新课】PPT:播放视频:俄乌战争片段有消息称,截止2022年10月24日,乌军阵亡人数达到38.7万,其中国外雇佣兵阵亡人数达到3.12万,而俄罗斯阵亡人数达到9万左右。
要知道,从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乌克兰多次进行动员,总兵力大约在75万左右,俄罗斯累计投入25万左右。
种种迹象表明,俄乌冲突局势越来越复杂,双方都没有停战的打算,特别是在外力的干预下,双方似乎都憋足了劲儿。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预习笔记一、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不平衡的集中体现:后起的国家无法面对殖民地已经被基本瓜分完毕的现实。
)2、一战之前形成的两个同盟:三国同盟:、奥匈帝国、三国协约:、法国、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进程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2、一战爆发的标志:1914年,奥匈帝国向宣战,一战爆发;3、原本在同盟国的在一战爆发后转投协约国;4、一战当中最惨烈的战役、一战转折点:1916年,(“绞肉机”);5、1917年:参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一方的力量,退出一战。
6、1918年,投降,一战以失败而结束。
7、一战的评价:一战是西方列强为了重新瓜分世界、而发动的一场战争。
8、一战对世界的影响:①一战从根本上动摇了的优势地位;②一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③一战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知识点一、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历史背景: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欧洲主要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瓜分世界。
19世纪后半期,法与德,俄国与奥匈帝国,英与德矛盾不断激化。
三国同盟:1882年,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三国同盟。
三国协约:20世纪初,英国与法国、俄国缔约,建立三国协约。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费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刺杀。
这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奥匈帝国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意大利叛变:意大利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协约国达成秘密协定,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一战的主要战场:战争主要在欧洲战争进行,在欧洲战场形成了东线、西线和南线三条战线。
一战扩大:战争后来逐渐扩大到了非洲、亚洲等地。
凡尔登战役:1916年,德国和法国在法国的凡尔登展开了一场10个月的阵地战。
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单元体例单元主题历史要素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凡尔赛条约》《九国公约》、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新经济政策、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一、单元课标要求基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阐述,本单元讲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的历史,学生将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了解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了解其基本进程及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知道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的背景与过程,理解十月革命胜利的重要历史意义;知道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和国际联盟,了解战后战胜国建立的世界秩序及其局限性;通过了解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等举措,认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成就和主要问题;通过了解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的华夫脱运动、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分析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
二、单元教材分析20世纪初,随着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的加剧,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灾难,同时也引发了俄国十月革命,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建立起来,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对战后世界的安排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资本主义经历了短暂的和平与繁荣时期。
这一时期,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三、单元学情分析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初三学生对历史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对历史的认识仍多处于感性认识阶段,所以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不是很强。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同时适当地补充一定的课外知识,这样既能够增强历史学习的趣味性,又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较全面的历史观点。
四、单元学习目标1.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基本进程及影响。
2.了解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理解十月革命胜利的重要历史意义。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革命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初期发生的一次世界性大战争,发生在1914年至1918年间。
这场战争也被称为“大战”、“全球大战”或“世界大战”。
这场战争是由于各国在殖民地、贸易、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矛盾与冲突而爆发的。
在战争中,各国利用了先进的军事技术,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和破坏。
1.1战争的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和敌对情绪不断升级,导致各国之间彼此怀疑和敌对。
一方面,德国和奥匈帝国等国家试图通过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来获取更多的殖民地,这引起了英国和法国等国家的不满和抵制。
另一方面,俄国和奥匈帝国之间存在领土争端,使俄国认为奥匈帝国是自己的敌人。
另外,德国和法国之间也存在领土争端,导致两国之间的敌对情绪加剧。
此外,军备竞赛和民族主义也是导致战争爆发的原因之一。
1.2战争的进程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的继承人弗兰茨·费迪南大公遭到刺杀,导致了一系列事件的发生。
这一事件引发了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的宣战,随后各国纷纷加入战争。
在接下来的四年中,战争在欧洲各地的陆地、海洋和空中进行,使用了大规模的火炮、毒气和飞机等现代武器,造成了大量的伤亡和破坏。
1917年,随着美国的介入,战局开始向对德国有利的方向发展。
最终,于1918年11月11日,双方签署了停战协议,结束了这场残酷的战争。
1.3战争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各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影响之一就是战争结束后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旧有的帝国主义体系崩溃了,一些国家的统治者和政治制度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战争的伤亡和破坏导致了战后各国社会的动荡和不稳定,也埋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隐患。
二、俄国革命俄国革命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是在1917年发生的一场革命。
这次革命最终导致了沙皇统治的结束,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俄国革命对世界格局和人类历史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思维导图】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课程标准】知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了解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争夺霸权。
2.作战双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1)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 德国是核心。
(2)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 英国是核心。
3.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4.爆发: 1914 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大战爆发。
5.转折点: 凡尔登战役。
6.结果:1918年11月, 德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战败而宣告结束。
7.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第9课列宁与十月革命【课程标准】了解十月革命的知识,理解十月革命的重要意义。
1.二月革命(1)时间:1917年3月。
(2)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3)评价:临时政府并没有满足人们的要求,引起人民的不满。
2.十月革命(1)时间: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领导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即“十月革命”。
(2)领导者: 布尔什维克党。
(3)结果:革命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4)巩固①措施:废除旧的国家机器,创建了新的政权机关;组建红军;将大工业、铁路和银行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废除土地私有制;废除不平等条约;退出一战。
②结果:苏维埃政府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巩固了新生政权。
(5)意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