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自然》
- 格式:ppt
- 大小:951.00 KB
- 文档页数:18
八年级语文《敬畏自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敬畏自然》。
(2)了解课文中所阐述的自然与人类的关系,认识到敬畏自然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自然,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增强环保意识。
(2)培养敬畏自然、珍惜资源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敬畏自然》。
(2)掌握课文中所阐述的自然与人类的关系,认识到敬畏自然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自然,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如何使学生真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敬畏自然》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引发学生对敬畏自然的思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课下注释和查阅资料,解决生字词和难句的问题。
3. 合作探讨:(1)教师提出探讨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自然。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思考。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课堂讲解,阐述课文中的观点。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敬畏自然的意义和重要性。
5.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与课文相关的案例,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分析。
(2)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对敬畏自然观念的认识。
6. 互动环节:(1)学生进行课堂互动,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2)教师点评互动环节,总结课堂教学。
四、作业布置:1.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敬畏自然的理解。
2. 课后阅读与课文相关的文章,加深对敬畏自然观念的认识。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敬畏自然的意义。
敬畏自然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自然的定义和概念;2. 探究自然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3. 培养尊重和保护自然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自然的定义和概念;2. 自然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3. 尊重和保护自然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彩笔和黑板;3. 视频和图片资料;4. 小组讨论活动所需材料。
四、教学过程引入活动:教师出示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是一个什么地方?它的美在哪里?这个地方给你带来了什么感受?引导学生思考自然和人类之间的关系,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敬畏自然。
第一部分:了解自然的定义和概念1. 教师简要介绍自然的定义和概念,并通过实例说明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界包括哪些内容?为什么我们需要敬畏自然?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记录下自己的观点。
第二部分:探究自然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1. 教师播放有关自然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给予学生提问的自由,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分享自己对自然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认识和感悟。
3. 学生代表将各小组的意见和发言进行总结,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实例,深入探究自然多样性和复杂性的原因。
第三部分:培养尊重和保护自然的意识1. 教师出示一系列图片,展示自然环境受到破坏的情况,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尊重和保护自然?2.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3. 学生代表将各小组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总结,并与全班分享。
4. 教师结合课文和实际情况,介绍一些保护自然的措施和行为准则,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五、教学总结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敬畏自然的重要性。
2. 教师鼓励学生将教室里学到的知识和观点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并启发学生自己寻找更多的方式来尊重和保护自然。
六、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敬畏自然的观点和感悟的作文,字数不少于300字;2. 鼓励学生进行自然环境的观察和记录,并将观察结果写成日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敬畏自然》教学实录《敬畏自然》教学实录一、导入(投影展示以下句子)1. 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
2.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3. 站起来的人民要改造一切!旧世界、大自然、全宇宙……4. 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师:同学们,在上世纪中期,屏幕上的这些话像现在的流行歌曲一样流行。
先请大家大声朗读几遍。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重点读好“改造一切”“开道”等短语。
)师:说说你们读这些当年的“流行歌词”的感觉。
生:豪迈!生:人的力量压倒一切!生:战胜自然的豪情!生:征服自然!师:对,在上个世纪我们中国人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思考就是这样的:( 投影展示)人是万物之灵人定胜天征服自然师:过去我们一直以为这些观点是真理,但是有一个学者严春友,他却说“NO”。
(生笑)请同学们朗读《敬畏自然》的第一自然段,用文中的词语来评价一下上面这些说法。
(生朗读)生:天真幼稚。
生:不自量力。
生:对立。
师:对,所以严春友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生:敬畏自然!(投影展示课题)二、共鸣:整理作者的观点,感受作者的情怀(一)整理观点师:18 世纪法国有一个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叫伏尔泰,他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我不赞同你的观点,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你是否同意严春友的观点呢?这有待我们学习之后下结论。
但既然是教材中的课文,我们就要首先去理解他的观点,才有可能评论他的观点。
也就是说我们要先努力和文字产生共鸣,然后才可能“争鸣”。
产生共鸣起码应该做两件事:(投影展示)共鸣:整理观点感受情怀师:这是一篇议论性散文,首先我们要关注的是它掷地有声的鲜明观点。
(投影展示)议论性散文:观点鲜明掷地有声师:现在我们来快速理清作者的思路,看看他的观点有哪些。
这篇文章很长,也很难。
但是没有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分工合作来做这件事:先抛开第一自然段和末尾一段,快速浏览各自负责的段落,迅速提取有效信息,说说每一段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敬畏自然》教案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培养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2.引导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难点,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2.难点:帮助学生认识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一些自然景观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谈论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阐述主题讲解课文的背景知识,引导学生进入主题,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介绍作者严春友的知识背景和写作此文的初衷。
三、分析课文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几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作者的态度是什么?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2.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体会自然的美好。
2.解读课文内容。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讨论以下问题:1.课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作者用了哪些事例来支持他的观点?3.这些事例给你哪些启示?2.通过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确作者的态度和观点。
四、拓展延伸1.小组讨论。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结合生活经验谈谈对自然保护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2.讨论内容可以包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你认为人类应该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等。
2.分享交流。
1.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和补充。
2.通过分享交流,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加深对自然保护的认识。
五、课堂总结1.总结课文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1.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
2.强调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的重要性,以及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性。
2.布置课后作业。
1.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短文,可以是议论文、记叙文或散文等文体形式。
2.通过写作练习,巩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敬畏自然》教案(优秀7篇)《敬畏自然》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研究本文中反问句,理解其语气强烈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诵读,学习作者语言。
2、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3、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本文,让学生转变过去人们一致认为的征服自然的观念,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教学重点: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教学难点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速读、自主、合作、教师讲解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
展示有关大自然的优美图片,无论是春花、夏雨,还是秋雨、冬雪,都是美好的,但是,人类的行为却使大自然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展示大自然受到破坏的图片)面对美丽而又正遭破坏的大自然,有一个作家清醒地告诉我们:人类应该:敬畏自然!二、新授课(一)检查预习,掌握下列词语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鲲(kun)鹏斥安鸟(yan)蓬蒿(hao)咫尺(zhi)狼藉(ji)相形见绌(chu)美味佳肴(yao)2、解释下列词语。
蓬蒿:飞蓬和蒿子,借指草野。
咫尺:比喻距离很近。
狼藉:乱七八糟,杂乱不堪。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自不量力:不衡量自己的能力。
形容对自己估计太高。
相形见绌: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方的不足之处。
精巧:精细巧妙。
佳肴:精美的菜肴。
不过尔尔:不过这样。
(二)课文相关知识的理解1、了解作者及课文背景知识2、理解题目及文体敬:敬重,是各种推崇之心的涵盖,这个词还包含一种深深的爱护、珍惜和依恋之情;畏:畏惧之意,作者鲜明地表达了这种“畏惧”是由于“敬”---“爱”—“惜”到了极点之后的“怕失去”、“怕破坏”、“怕改变”。
这是从美好的浓情中析出的“畏惧”,这包含了作者对自然力量与神秘的崇拜之情,反映一种重新思索人与自然关系的谨慎谦虚的态度。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
议论性的散文不同于抒情性、叙事性散文,也不同于一般议论文。
优秀高考范文《敬畏自然,行有所止》中文800字
敬畏自然,行有所止
我们活在这个美丽的世界,这个宏伟壮丽的世界背后的正是自然的力量。
惊叹之余,不妨从来看待自然的态度是敬畏——尊重它,保护它,遵守它。
敬畏自然,意味着要保护自然及其环境,不能在自然界大肆捕捞,乱砍乱伐森林,污染水体。
要尊重自然规律,增强人对自然的认识,同时坚持“以德服人”的原则,善待自然的一切,维护自然的生态平衡。
同时,要行有所止,遵守自然的规律。
我们以前没有把它当回事,结果面临灭绝的危险。
近几年随着科技进步,各种有害物质排放量增多,空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对自然环境形成威胁,现在我们必须要学会遵守自然规律,行有所止,不让这种灾难再次发生。
体会了自然的伟大,我们就会发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超越自然的存在。
生命的存在与自然的连续性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我们要发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丽。
自然的力量是宽大的,它的神奇令人敬畏,因而,我们要尊重自然,尊重生命,善待环境,保护自然,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行有所止。
《敬畏自然》说课稿(演讲稿)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一篇《敬畏自然》的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习了解并理解“敬畏自然”的重要性,明白保护环境、倡导绿色生活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课文,学会分析课文中的主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辨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和写作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课文的学习,唤起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促使学生积极投身于环保行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表达的意图,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找出敬畏自然的关键词,透析作者的观点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方法:本课采用“启发引导、情景模拟、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四、学法指导:通过学生读课文、扩展资料查阅、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向学生提问:“你们是否曾经思考过为什么我们应该敬畏自然?”帮助学生激发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学习课文(15分钟)学生个体阅读课文《敬畏自然》,并标注重点词汇和句子理解。
3. 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整理课文中的敬畏自然的关键词和作者的观点。
每组派代表汇报。
4. 情景模拟(15分钟)让学生在小组内选择一个情景,模拟让他们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和魅力。
如:在森林中观察树木的生长、在海边感受浩渺的洋流等等。
5. 总结提问(5分钟)通过提问,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引导他们总结并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六、自主学习(10分钟)老师布置相关的阅读材料和作业,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拓展知识。
七、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文题目:《我的敬畏之心》,要求学生写一篇以“敬畏自然”为主题的作文,反映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八、教学反思(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教学情况,反思并改进教学方法。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引起学生对自然的爱护和保护意识,让学生从小树立敬畏自然的观念,共同建设美丽的家园。
高考作文经典素材:敬畏自然高考作文经典素材:敬畏自然导语:随着人类社会工业化程度的加深,经济持续增长,社会持续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是早已不堪重负的自然环境。
人类与自然界的相处早已剑拔弩张,如何与自然界和谐友好相处,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
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高考作文经典“敬畏自然”素材写作要领:人类对自然的依附性已随着现代化的进程而日益凸显。
人类文明的触角延伸出的却是钢筋水泥固封的楼群,浓烟废气造成的污染,灯红酒绿培植的浮躁,物欲横流带来的贫乏。
没有任何一个时代的人像现代人这样渴望新鲜清明的空气,繁茂葱翠的森林,蔚蓝夐远的天空。
所以,我们要从现代文明中汲取古人“天人合一”的智慧,为人类的生存树一面恒久持续的丰碑。
这类题材的写作,容易流于枯燥的数字堆砌和絮烦的空洞议论。
要善于从已知材料中挖掘情感意蕴,让饱含情感的叙述打动阅读者的心扉;要从细节处捕捉人类与自然相互依存的秘密,把握“和谐”共存的主旋律。
在结构安排上,可以正反对照,古今映衬,从古典诗词中的美妙意境透析深意,与工业文明过度开掘所造成的恶果形成强烈反差,从而使所思所感深彻透辟,达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目的。
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唯一家园。
物质利益的追求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唯我中心”只能让人类走上“不知归”的自我毁灭之途。
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重要性的认识的提高,各种治理污染、减少破坏措施的出台,我们终究会再看到古人曾经看到过的蓝天,感受到古人曾有过的热爱自然与美好生活的情怀。
一、“敬畏自然”名句素材:1.仅次于人的聪明的动物,是狼,北方的狼。
狼带着小狼过河,怎么办呢?要是只有一只小狼,它会把它叨在嘴里。
若有好几只,它不放心一只只带过去,怕它在河里游的时候,留在岸边的子女会出什么事。
于是狼就咬死一只动物,把那动物的胃吹足了气,再用牙齿牢牢紧住蒂处,让它胀鼓鼓的好似一只皮筏。
它把所有的小狼背负在身上,借着那救生圈的浮力,全家过河。
《敬畏自然》概括
《敬畏自然》是一篇议论性散文,强调人类应该从根本上转变观念,不再宣称征服自然,而是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全文分为五个部分:
1.文章首先指出人们提出“征服自然”的想法是错误的,这是全文的论点。
2.接着,通过对比人类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智慧,进一步阐述作者的观点。
作
者认为,大自然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大自然创造了宇宙的一切,一切都精巧绝伦,令人不能不赞叹大自然智慧的深邃、高超。
而人类的智慧在大自然的智慧面前并不值得自傲。
3.然后,作者阐述了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关系,认为人类智慧也是大自
然所赋予的,人类的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
4.最后,作者进一步阐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认为人类与自然是兄弟关系,
人类应该爱护自然,而不是破坏自然。
5.在全文的结尾,作者强调了人类应该敬畏自然的原因,并指出人类应该从
根本上转变观念,爱护自然。
总之,《敬畏自然》一文强调了人类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通过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作者将这一理念贯穿全文,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课文《敬畏自然》教案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课文《敬畏自然》教案课文: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
殊不知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的普通一部分一样。
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虽然这个水滴也映照着大海,但毕竟不是大海。
可是,人们竟然不自量力地宣称要用这滴水来代替大海。
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就像母亲面对无知的孩子那样的笑。
人类的作品飞上了太空,打开了一个个微观世界,于是人类就沾沾自喜,以为揭开了大自然的秘密。
可是,在自然看来,人类上下翻飞的这片巨大空间,不过是咫尺之间而已,就如同鲲鹏看待斥鴳一般,只是蓬蒿之间罢了。
即使从人类自身智慧发展史的角度看,人类也没有理由过分自傲:人类的知识与其祖先相比诚然有了极大的进步,似乎有嘲笑古人的资本;可是,殊不知对于后人而言我们也是古人,一万年以后的人们也同样会嘲笑今天的我们,也许在他们看来,我们的科学观念还幼稚得很,我们的航天器在他们眼中不过是个非常简单的儿童玩具。
人类的认识史仿佛是纠错的历史,一代一代地纠正着前人的错误,于是当我们打开科学史的时候,就会发现科学史也是犯错误的历史。
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人类发明了种种工具,挖掘出大自然用亿万年的时间积累下来的宝藏——煤炭、石油、2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人类为自己取得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因为我们的太阳系只有40多亿年的历史,就演化出了有智慧的生物;而宇宙至少已有200亿年的历史了。
可以推想,在那些比太阳系更古老的星系里,一定早就演化出了更高级的生物。
这些生物的智慧也许是我们所无法比拟的。
他们看我们,也许就像我们看蚂蚁一般,即使我们中的那些伟大人物,在他们看来也不过尔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