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管理须克服的误区
- 格式:pdf
- 大小:161.29 KB
- 文档页数:2
养猪普遍存在的12大误区一定要注意避免我国家猪养殖历史悠久,养猪人从养猪实践中总结出了不少经验,这些经验对于养好猪有重大作用,但是这些经验中也有一些经过科学验证发现无用或者弊大于利的应该抛弃,但是弊端较大的经验很多地方还在用,下面就为大家总结12种养猪时的误区,希望同学们能够避免。
养猪普遍存在的12大些误区一定要注意避免1、母猪产前产妇减料“前为了避免母猪产前产妇便秘、消化不良等原因,母猪产前产后要减料”?我们做了大量的对比试验,证明是错误的,减料与否与上述情况无关。
“至于母猪产仔当日不喂料或少喂料”则是一句费话!母猪产仔当日你喂料猪也不吃或吃得很少。
养猪:2、母猪断奶前后减料“为了减少断奶母猪乳房炎等病的发生,母猪二岁前后要减料”?实践证明也是错误的。
断奶后,母仔分离,母猪自然就停止产奶了,多吃点料对发生乳房炎也无明显关系。
母猪断奶后才喂料标准减到每日3-4公斤是对的,但不是为了预防乳房炎等病。
长期以来,1-2母猪错误理论导致哺乳几大在整个哺乳期至少有一周左右的时间是吃不饱的,满足不了哺乳期的营养满足用户需要!3、青料与精料不宜单一喂猪要达到快速育肥的目的,青料必须搭配40%的精料。
精料即为一般猪用全价料,可在饲料中加入10%的糯米米糠。
在饲喂时,一般先喂精料,再喂青料,每天4次,每次以半小时内吃掉为佳,采用这种方法每天增重800克。
4、乳猪N针保健很多卖药的,也有些养猪专家宣传报道:哺乳仔猪要进行三针、四针……甚至于六针保健用药,我认为实为不妥。
原因有三:其一,性交仔猪总打针应激太大,影响增重、断奶重;其二,即使哺乳仔猪需要保健用药,也不必打针,可改用口服或引水接种,因为哺乳消化道吸收药物的能力很强;其三,对于哺乳猪只来说,许多针剂药物均可改为口服用药。
5、秸杆或鸡粪喂猪秸杆(如玉米杆)喂猪已被许多专家否定,这里就不说了。
牛粪喂猪还有人谈。
鸡粪喂猪在目前净化措施技术不配套的情况下,不宜提倡,否则会使得猪病更加复杂化。
警惕猪场管理的六大漏洞漏出去的都是财富!导读:随着猪场规模化饲养敏感度的逐年提高,猪场承担的风险也越来越大,纵观我国猪场饲养状况,很多饲养户为了降低成本,获取更大利润,进而投机取巧,不按照正确的方法管理猪场,给猪场造成相当大的损失。
为了切实提高饲养户家养的管理水平,现将当前我国猪场管理中饲养户容易忽略的问题和管理漏洞进行综述,希望饲养每户重视起来,避免此类结构性问题的发生。
1、基建不合格刚建好的猪场不能急忙立即进猪,应该等墙体应该水泥完全凝固后,用酸性消毒液消毒两次再进猪。
倘若急着进猪,此时砂石没有完全凝固,碱性也太大,猪蹄将被腐蚀,造成猪裂蹄。
此外水泥地面不能太滑,否则猪站立困难,容易劈腿,同时地面不能太粗糙,以免引起蹄叶炎已引起或关节病变。
2、用人失当有些猪场为节约成本,不设专门的兽医人员,一旦疾病流行又盲目使用大量药物,造成医药费较高。
有些豢养工人素质低,殊不知养猪这个行业也是高科技产业,一定要用高素质人才,还要调动好职工的积极性。
3、用药存在误区误区一:对药剂过分依赖,很多饲养户误以为抗生素“包治百病”,还能作为预防性用药,在饲养过程中经常使用抗生素和中曾激素,以达到增强猪效果显著能力、提高减重率的目的。
有些猪场不许停药,怕一停药猪就会闹病,殊不知是药三分毒,用多了也会有副作用,应该有规律地定期投药。
误区二:不少喂养户喜欢盲目追求时髦,误认为抗生素越新越好、越贵越好、越高级越好。
甚至于各种抗生素都抗生素有各自的特点,优势也各不相同。
其实抗生素并无高级与低级、新和旧之分,要做到正确诊断畜禽的疾病,对症下药,就要从思想上所彻底否定“以价格判断药物的好坏、高级与低级”的错误想法。
误区三:未用够疗程就换药。
不管用什么药物,不论见效或不怎么见效,通通用两天就停药,这对治疗猪病极为不利。
误区四:不适时更换新药。
许多饲养户用某种药物治愈了疾病后,就对这种药物反复用到,而该药忽略了病原对药物的一般而言。
猪场管理中最容易疏忽哪些问题随着猪场规模化养殖程度的逐年紫菊提高,猪场承担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很多养殖户为了降低成本获取更大利润,不按照科学的方法管理工作管理猪场,给猪场造成相当大的损失。
为了切实狠抓增强养殖户的管理水平,现将猪场管理中养殖户容易忽略的问题和管理漏洞进行分析。
1、猪场的建设刚建好的猪场不能立即进猪,应该等墙体水泥完全凝固,用酸性消毒液消毒2次后再进猪。
倘若急于进猪,此时水泥没有完全凝结,碱性太大,猪蹄易被腐蚀,造成猪蹄裂。
另外,水泥地不能太滑,否则猪站立困难,容易劈腿,但地面也不能这么粗糙,充血以免引起蹄叶炎或关节肿大。
2、用药方面对抗生素过分依赖。
很多畜禽养殖户误用误为抗生素可“包治百病”,还能作为防制用药,在养殖整个过程中经常使用抗生素和激素。
还有些猪场不敢停药,不然一旦停药猪就会得病。
殊不知是药三分毒,用多了也会起反作用,应该有规律的定期投药。
不适时更换新药。
许多用户转用某种药物治愈了疾病后,就反复使用此种药物,忽略了病原对药物的抗药性。
此外,每种药物的保健量和预防量是该药有所区别的,不能一种用量一用到底。
用药量不足或加大用量。
现在许多兽药厂生产的兽药,其说明书上的用量大部分是按每袋拌多少千克料或兑多少升水。
猎食有些养殖户忽视了当畜禽发病后采食量、饮水量要下降,如果按下降后的采食量计算药量,会造成用药量不足,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而且容易触发耐药性。
另一个误区是,无论什么药物,不遵守厂家家电产品的说明书,加倍用药。
盲目搭配用药。
在治疗疾病时,不清楚药理药效,多种多样药物胡乱搭配使用。
盲目使用原粉。
每种成品药都是经过了科学技术药都的加工,其中大部分由主药、增效剂、助溶剂、稳定剂组成,使用效果较好。
但现在各种原粉进人了销售市场,并误导养殖户说“原粉纯度高,效果好”,其实原粉大多无使用说明,养殖户对其用途又不是很明确,这样就造成近些年的原粉滥用现象。
另外,现在一些兽药的产品主要成分说明不用中文或中英文从前对照而仅用英文,常常造成同类药物重复使用,这样不仅用药浪费,而且也常出现药物中毒。
农民养猪误区及其改进方法2023-11-10CATALOGUE目录•误区一:不重视种猪选择•误区二:饲养管理不当•误区三:猪舍环境恶劣•误区四:疫病防治困难•改进方法一:重视种猪选择与饲养管理•改进方法二:优化饲养环境与设施•改进方法三:加强猪舍环境控制•改进方法四:完善疫病防治措施01误区一:不重视种猪选择未根据市场需求和当地环境选择适宜的品种和质量。
未充分了解和关注种猪的质量和健康状况。
未对种猪的饲料和饲养环境进行合理的管理和控制。
忽视种猪品种与质量缺乏种猪饲养知识未根据种猪的不同生长阶段和需求进行合理的饲养。
未对种猪的饲料和水源进行充分的清洁和消毒。
未了解和掌握种猪的饲养技术和方法。
缺乏种猪疫病防治意识未定期对种猪进行健康检查和疫苗接种。
未及时发现和治疗患病种猪。
未对猪舍进行定期的消毒和清洁,增加了疫病传播的风险。
02误区二:饲养管理不当缺乏营养,影响生长总结词如果饲料中缺乏某些营养成分,如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会导致猪的生长速度减缓,甚至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
详细描述根据猪的不同生长阶段和品种,制定合理的饲料配方,确保饲料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平衡和充足。
同时,要避免使用过期或受污染的饲料。
改进方法饲料营养不均衡饲养密度过大总结词01空气质量差,易患病详细描述02如果饲养密度过高,会导致猪舍内的空气质量下降,猪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皮肤病等疾病。
此外,过高的密度也会影响猪的休息和活动。
改进方法03合理控制猪舍内的饲养密度,根据猪的不同生长阶段和品种,制定合理的饲养密度标准。
同时,要定期清理猪舍,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
总结词饮水不足,影响健康饮水设施不完善详细描述如果饮水设施不完善,会导致猪饮水不足,进而影响其健康状况。
特别是在高温季节,猪需要更多的饮水来维持体温和排汗。
改进方法确保猪舍内饮水设施的完善,提供足够的饮水盆或饮水器,并定期检查水的质量和数量。
同时,要根据季节和气温的变化,及时调整饮水设施的位置和数量。
母猪饲养的五大顽疾及解决方案引言概述:母猪饲养是养殖业中重要的一环,然而,养殖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顽疾。
本文将介绍母猪饲养过程中的五大顽疾,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以帮助养殖户更好地管理母猪养殖。
一、生产率低1.1 饲料不合理:母猪在怀孕和哺乳期需要更多的营养物质,如果饲料配方不合理,会导致母猪生产率低下。
1.2 饲养环境不适宜:母猪需要一个安静、干净、通风良好的环境,如果饲养环境不适宜,会影响母猪的生产能力。
1.3 疾病防控不到位:常见的疾病如猪瘟、猪流感等,会对母猪的生产能力造成严重影响,因此,疾病防控措施必不可少。
解决方案:1.1 合理饲料配方:根据母猪的生理需求,选择适宜的饲料,保证母猪获得足够的营养。
1.2 优化饲养环境: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卫生,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及良好的通风条件。
1.3 加强疾病防控: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加强疾病监测和隔离措施,及时处理疾病问题。
二、繁殖率低2.1 配种管理不当:母猪的配种时间和方式对繁殖率有着重要影响,如果配种时间不准确或者配种方式不当,会导致繁殖率低下。
2.2 配种母猪健康状况不佳:母猪在配种前需要经过健康检查,如果母猪存在疾病或者体质不佳,会影响繁殖能力。
2.3 配种环境不适宜:配种环境的温度、湿度和噪音等因素会影响母猪的情绪和繁殖能力。
解决方案:2.1 精确配种时间:根据母猪的发情周期,选择合适的配种时间,确保配种的准确性。
2.2 健康检查:在配种前对母猪进行全面的健康检查,确保母猪处于良好的健康状态。
2.3 优化配种环境: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噪音环境,减少母猪的压力,提高繁殖能力。
三、产仔率低3.1 母猪怀孕期饲养不当:怀孕期母猪需要特殊的饲养管理,如果饲养不当,会导致产仔率低下。
3.2 母猪分娩过程问题:分娩过程中如果出现难产、妊娠毒血症等问题,会导致产仔率低下。
3.3 产仔环境不适宜:产仔环境的温度、湿度和卫生状况等因素会影响产仔率。
猪场四大误区不可忽视1、不能把药物当作唯一“救命稻草”随着养猪业结构性调整,防重于治、预防为主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尤其是经历了高热病之后,大家都心有余悸,越来越重视疾病的预防。
猪场都苦苦寻找治疗和预防高热病的灵丹妙药。
很多兽药厂家利用此机会大做文章,夸大自己的药物能治愈高热病。
这种迫切的心情和美好的愿望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也正在慢慢走进一个误区。
“吃一堑长一智”,高热病发生的最大意义也许就是引起大家对养猪业所存在问题的反思。
然而,很多人没有思考高热病肆虐的深层原因,只知道一味地在用药上茫然寻找。
高热病的暴发并不是偶然的,它暴露了我国养猪业中的许多问题,说明目前的养殖技术和理念与快速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
这不仅涉及到宏观的行业政策,还涉及到微观的猪场管理,包括环境、营养、管理、预防等等。
然而在众多需要关注和改进的方面中,我们却把精力过多地放在了药物的预防保健上。
药物成了猪场唯一的“救命稻草”,仿佛有了药物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殊不知,药物永远是被动的预防,唯有整体管理水平提升才是积极主动地预防。
比如:断奶后仔猪腹泻是一种多因子疾病,现在已证明,断奶后阶段的管理和营养对于断奶后腹泻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ChrisChase,2006)。
准确的诊断对于找准病原以及跟踪病原体的变化都十分重要,但如果不从管理和营养上着手而单纯依靠免疫接种和药物治疗,是难以控制此病的。
对于整个行业来说,一些矛盾、弊病、陋习的解决将利于促进行业发展;对于猪场来讲,全面的营养、舒适的环境和精细的管理更利于防止疾病的发生。
这些是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抛开这些不改善而去空谈药物必将会越来越被动,所以我们要对药物的使用有一个正确认识。
2.不能把大量投喂抗生素当作保健最近几年,“保健”一词好像成了这个行业最时髦的做法。
仿佛一夜之间大家都学会了给猪群做保健。
我们一致认为保健就意味着防患于未然,保健就意味着猪群的健康和安全,这种认识和愿望本也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