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管理暂行办法》解读
- 格式:doc
- 大小:1.09 KB
- 文档页数:1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管理暂行办法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的管理关系到广大师生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也影响着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为了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管理,规范食堂经营服务行为,保障师生饮食卫生和营养健康,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一、食堂基础设施建设与设备配备1、食堂选址应合理,远离污染源。
建筑结构应坚固,布局应符合食品加工流程,具备相对独立的食品原料存放间、食品加工操作间、食品出售场所和用餐场所。
2、食堂应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如炉灶、炊具、餐具、消毒柜、冷藏设备、通风排烟设备等,且设备应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正常运行。
3、食堂的供水、排水、供电、照明、通风等设施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确保环境整洁、卫生。
二、食品采购与储存1、建立食品采购索证索票制度,采购的食品及原料应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严禁采购“三无”食品、过期变质食品和来源不明的食品。
2、确定稳定可靠的食品供应商,并签订采购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3、食品储存应分类、分架、隔墙、离地存放,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
定期检查库存食品,及时清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三、食品加工制作1、食品加工人员应持有效健康证明上岗,严格遵守食品加工操作规范,做到生熟分开、荤素分开,防止交叉污染。
2、食品加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按照规定的品种、范围和用量使用,严禁超范围、超剂量使用。
3、食品烹饪应烧熟煮透,确保食品中心温度达到 70℃以上。
四、食堂卫生与安全管理1、食堂应保持环境整洁,定期进行清洁消毒,消灭老鼠、蟑螂、苍蝇等有害生物。
2、餐具应每餐消毒,消毒后的餐具应存放在保洁柜内备用。
3、建立食品安全应急预案,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应立即采取措施,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并配合做好调查处理工作。
五、食堂从业人员管理1、食堂从业人员应定期参加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2、从业人员应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工作时应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勤洗手、勤剪指甲。
***学校食堂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全县学校食堂的财务纪律,规范经营服务行为,保障广大师生权益,根据《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管理暂行办法》(教财〔2012〕2号)、《***学校食堂管理办法》(饶县教体发[2010]4号文件)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食堂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学校举办食堂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食堂工作是学校后勤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食堂的饭菜质量、价格和服务直接影响到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和身心健康,影响到学校的稳定,食堂必须坚持“公益性”、“非营利性"的原则、坚持“服务为主、质量为本、安全卫生、自负盈亏”的宗旨,不得以盈利为目的.第二章财务管理体制第三条学校食堂实行校长负责制。
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对学校食堂管理工作负总责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
建立由校领导、后勤管理部门负责人和食堂管理人员组成的食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食堂管理、审核、监督食堂经费收支等有关事项,食堂会计账目要向学校教职工公布。
县教体局财务部门会不定期(至少一学期一次)审计学校食堂账目。
第四条学校食堂按照“统一管理、独立建账、成本核算、收支平衡”的原则。
食堂财务发票由校长审批,并设立会计一名(由学校报账员兼任)、出纳一名。
食堂要在金融机构开设食堂活期账户,由出纳保管存折,会计保管存折密码,并开设存取款短信通知,校长为短信接收者。
食堂要设置总账、收支明细账、出纳现金账,银行存款账、固定资产账、库存商品账、低值易耗品等账簿,有条件的学校可采用会计电算化记账.第三章学校食堂物质采购与资产管理第五条.食堂物资采购应坚持“勤进快销、以销定进、以进促销”的原则,所购物资必须做到质优价廉、安全卫生、营养合理、经济实惠。
第六条.食堂物资采购必须实行内控制度。
一般学校原则上必须实行双人采购,规模较大学校可实行多人采购,也可以实行招标采购。
第七条.建立物资采购验收制度。
食堂物资采购回来后,必须办理过秤、验收等入库手续,经采购人员、复核人员、保管人员和审批人员在食堂材料入库单上签字认可后,方可登记入账。
黑龙江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品安全保障管理暂行办法正文:----------------------------------------------------------------------------------------------------------------------------------------------------黑龙江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品安全保障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我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过程中的食品安全管理,保障学生饮食、饮水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省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有关部门统筹管理营养改善计划食品安全工作,制定食品安全保障意见,督促各市、县(区)建立并落实食品安全保障制度和措施。
第二章职责分工第三条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过程中的食品安全保障管理按照各地营养领改善计划导小组指导协调、县市区具体实施的原则,建立权责一致、全程监管的工作机制。
各地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和协调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加强监督检查,督促县区和各有关部门依法履行食品安全管理职责。
县区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负责制定食品安全保障实施方案,确定不同类型学校的供餐模式,制定企业(单位)供餐、家庭(个人)托餐等校外供餐招投标办法并组织招标工作,督促各有关部门依法履行食品安全管理职责,指定专门机构、落实专门人员负责营养改善计划的食品安全保障工作。
第四条食品安全监督协调机构负责协调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相关事宜,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学校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第五条卫生部门负责会同相关部门对学校食品安全相关事故进行原因调查,指导学校开展学生营养状况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提出改善学生营养的措施和意见,负责食品安全事故的受到危害人员的医疗救治和流行病学调查及卫生学处置。
关于进一步规范学校食堂管理工作的通知各中心学校、局直各单位、城区中小学(幼儿园):根据《转发中共湖北省纪委湖北省监察厅关于“落实责任教育惠民”媒体问政有关问题查处情况的通报》(丹教…2013‟49 号)文件精神,现对全市义务教育学校食堂规范管理工作做进一步强调,通知如下:一、严格规范采购管理。
各学校要严格落实学校食堂大宗物资集中定点招标采购,散货物资比价、双人采购的要求。
采购货比三家,质优价廉,坚持索证索票,不得采购“三无”食品。
所有中小学食堂要严格使用后勤办统一定制的《丹江口市学校食堂散货食品购物单》(表①)。
落实:在正规超市或公司购物必须有发票;在散货市场购物单项物品在伍佰元以上必须有发票,单项物品在伍佰元以下用此购物单,否则均视为白条,不得入账。
二、严格规范成本管理。
各学校要严格落实《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小学食堂财务管理及成本核算的意见》(鄂教财…2011‟4号)和《十堰市学生食堂管理及成本核算暂行办法》的通知》(十教字[2008]26号)及《关于调整农村寄宿制中小学学生伙食费限额标准的意见》(丹教办[2012]21号)、《关于进一步加强“营养改善计划”学校食堂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丹教办…2012‟58号)等文件要求,切实做好食堂饭菜成本每日核算,严格控制饭菜价格,做到保本经营,坚持“公益性”原则。
严格落实《丹江口市中小学食堂伙食每日核算表④》和《丹江口市学校食堂食品月报账结算单⑤》的使用及公示,做到食堂资金日清月结。
三、严格规范岗位管理。
各学校要全面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制定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管理暂行办法》,其中“第十条岗位责任制。
学校应根据学生就餐规模,切实做好定岗、定责、定薪工作,合理配置人员。
学校应按照不相容岗位分设的要求,设置采购、加工、保管、会计、出纳、食品安全管理等工作岗位,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
关键岗位应定期进行轮换。
规模较小的学校,部分岗位可以由符合任职要求的其他人员兼任。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 (国办发 [2022]54 号),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依据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营养改善计划) 的实施细则、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食品安全保障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
第三条地方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管理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共同参预对学校食堂的管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学校要把食品安全和资金安全作为食堂管理的重点,切实承担起具体组织实施和管理责任。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学校食堂,是指为学生 (含教职工) 提供就餐服务,按要求具有相对独立的原料存放、食品加工操作、食品出售及就餐空间的场所。
第五条本办法合用于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试点地区和学校,其他地区和学校可参照执行.第六条学校食堂应以改善学生营养、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宗旨,坚持“公益性”、“非营利性”的原则 ,尊重少数民族饮食习惯 ,建立健全覆盖各个环节的规章制度。
第七条审批制.学校开办食堂须提出书面申请 ,经相关部门审批允许,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后方可供餐。
第八条校长负责制。
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对学校食堂管理工作负总责 .建立由校领导、后勤管理部门负责人和食堂管理人员组成的食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食堂管理。
重大开支和重要事项,由集体讨论决定.第九条内部控制制度。
针对学校食堂管理的各个关键环节,建立健全严密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内部控制,提高管理水平。
第十条岗位责任制。
学校应根据学生就餐规模,切实做好定岗、定责、定薪工作,合理配置人员。
学校应按照不相容岗位分设的要求,设置采购、加工、保管、会计、出纳、食品安全管理等工作岗位,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
关键岗位应定期进行轮换 .规模较小的学校,部份岗位可以由符合任职要求的其他人员兼任。
第十一条学校负责人陪餐制。
学校负责人应轮流陪餐(餐费自理),做好陪餐记录,及时发现和解决食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艰难。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供餐流程暂行办法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供餐流程暂行办法营养改善办公室具体负责农村学生营养改善工作的组织协调,部署、制定农村学生营养改善工作实施方案,检查、督促推进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
负责协调相关部门,认真做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就餐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指导和监督检查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就餐改善工作,及时核拨国家下拨的学生就餐营养改善经费,确保经费足额用于学生就餐营养改善;统筹学校食品卫生安全日常管理;配合相关部门对学校食堂、供餐服务企业进行食品安全检查。
营养餐的采购1.岳池县学生营养餐项目按照政府采购招标选定有资质的营养餐供应商。
2.营养餐供应商具有国家规定的经营和生产资质,提供经营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等各种国家许可证件。
签署合作协议确定营养餐供应商后,与教育局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权利与义务。
项目前期准备学校必须在开展营养餐发放前印发《营养餐项目通知》,介绍营养加餐活动,同时做好学生饮奶的安全教育。
保证每个学生人手一份,交家长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签字后带回学校。
项目实施学校要在校园内开辟专栏宣传营养加餐活动,并将活动进展情况在专栏中进行张贴。
营养餐接收与发放1.每日配送“营养餐”供应商负责将新鲜生产的面包每日运送至“营养餐”学校。
2.专人负责学校指定专人负责接收供应商运送的营养餐,现场对“营养餐”进行生产日期、保质期、数量等进行抽检核查。
并由学校负责人和“营养餐”供应商共同在在“营养餐”供应单上签字确“营养餐”发放。
3.统一领取学校各个年级班主任负责统一领取“营养餐”,在领取登记表中签字,同时组织在班级内发放,领取登记表由学校保存备查。
4.统一用餐班主任要督促学生在上午课间统一用餐,不允许学生将食品带出学校。
监督检查1.“营养餐”留样与检查每个学校组织专人负责对“营养餐”进行留样,每个学校每天留样1份,每份“营养餐”的留样时间为48小时。
对营养餐学校疾病控制中心每个月对营养餐进行1次抽样检查,并对检查情况建立档案。
甘肃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甘政办发[2012] 27 号),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学校食堂,是指为学生(含教职工)提供就餐服务,按要求具有相对独立的食品原料存放、食品加工操作、食品出售及就餐空间的场所。
规模较小,且无就餐场所的简易食堂称为伙房。
第二章食堂管理第三条学校食堂应以改善学生营养、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宗旨,坚持公益性、非盈利性的原则,建立健全覆盖各个环节的规章制度。
第四条学校开办食堂须提出书面申请,经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审批同意,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后方可经营。
第五条校长对学校食堂管理工作负总责,是食堂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学校要建立由校领导、后勤管理部门负责人和食堂管理人员组成的食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食堂管理。
食堂的重大开支和重要事项,由领导小组集体讨论决定。
第六条学校要针对食堂管理的各个关键环节,建立健全严密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内控机制,提高管理水平。
第七条学校应根据学生就餐规模,切实做好定岗、定责、定薪工作,合理配置人员。
学校应按照不相容岗位分设的要求,设置采购、加工、保管、会计、出纳、食品安全管理等工作岗位,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
关键岗位应定期进行轮换。
规模较小的学校,部分岗位可以由其他人员兼任,兼任人员须符合任职要求。
第八条学校校长或学校管理人员要轮流陪餐(餐费自理),做好陪餐记录,及时发现和解决食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第九条学校食堂应参照有关营养标准,结合学生营养健康状况、当地饮食习惯和食物实际供应情况,制定成本合理、科学营养的一周食谱,并提前公布每周食谱。
第十条学校应建立并完善食物中毒等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预案,细化人员救治、危害控制、事故调查、善后处理、舆情应对等具体方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食堂会计核算办法(附相关表格)第一部分总说明一、为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校食堂财务管理,规范食堂会计核算,根据国家《政府会计制度》、《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12〕231号)和《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小学食堂财务管理的意见》(皖教财〔2014〕8号),制定本办法。
二、本办法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中小学校食堂会计核算。
三、学校食堂实行单独核算,年末应当将食堂的报表信息并入学校相关报表的相应项目,并抵销中小学校与食堂的内部业务或事项对中小学校报表的影响。
中小学校在编制收入费用表时,应当将食堂本年收入和费用相抵后的净额并入本表“其他收入”项目金额,并单独填列于该项目下的“食堂净收入”项目。
中小学校在编制预算收入支出表时,应当将食堂本年预算收支相抵后的净额并入本表“其他预算收入”项目金额,并单独填列于该项目下的“食堂净预算收入”项目。
四、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五、学校食堂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
六、记账方法采用借贷记账法。
七、学校食堂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
八、学校食堂应当按照下列规定运用会计科目:(一)学校食堂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
因没有相关业务不需使用的会计科目可以不设置。
在不影响账务处理和编报财务报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减少或合并某些明细科目。
(二)本办法统一规定会计科目的编号,以便于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查阅账目,实行会计信息化管理。
中小学校不得打乱重编。
(三)学校食堂在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时,应同时填列会计科目的名称和编号,或只填列会计科目名称。
不准只填科目编号,不填科目名称。
(四)按照《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小学食堂财务管理的意见》(皖教财〔2014〕8号)规定,“食堂使用的房屋等固定资产所需投入(含维修),义务教育阶段纳入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范围,由财政性经费予以保障;非义务教育阶段,由财政或学校予以保障”,本办法不再设置“固定资产”会计科目。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管理暂行办法》解读--2012年后勤管理培训班上的讲话常朝文《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暂行管理办法》是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严格操作流程,规范食堂管理的指令性文本,总计10章60条,主要内容是:(一)学校食堂管理的基本要求;(二)工作人员的配备招聘及从业要求;(三)食品采购、贮存、加工、供应等环节的要求;(四)财务管理的基本要求;(五)监督检查的相关制度。
一、学校食堂管理的基本要求1、坚持一个宗旨。
学校食堂要坚持“公益性”和“非营利性”的原则,以改善学生营养、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宗旨,参照有关营养标准,结合学生营养健康状况、当地饮食习惯和食物实际供应情况,制定成本合理、营养均衡的食谱,为学生供餐。
2、完善一种机制。
学校食堂应建立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机制,建立完善食物中毒等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预案,细化事故信息报告、人员救治、危害控制、事故调查、善后处理、舆情应对等具体方案,并定期组织应急演练。
3、建立一个组织。
学校要建立膳食委员会,发挥其在配餐食谱、食堂管理和检查评议等方面的作用。
4、实施五种制度。
一是审批制。
学校开办食堂须提出书面申请,经相关部门审批同意,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后方可供餐。
二是校长负责制。
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对学校食堂管理工作负总责。